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汇总7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书香家庭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促进了亲子间的交流与理解,提升了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与思维能力。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

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1

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尽管起初是被逼的。但是只要形成习惯,将终生受益。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让孩子“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日益成为每个家长的共识多年以来,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为目的,与孩子一起开展读书活动,使全家人受益匪浅。

由于我们夫妻从事的职业原因,我们是不断学习,所以读书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常事,经常利用饭前饭后,睡觉前的一些时间看书,学习。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和妻子就很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但这种重视更多的停留在想法上。实际行动中我们做的很不成规律,所以效果也不好。

上幼儿园后,在老师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中,儿子获得了表扬,尝到了读书乐趣,这样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引下,我们夫妻俩在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方面坚持不懈,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我们一开始给孩子买的一些非常短小的故事开,也在网上下载些小故事让他听,孩子逐渐的对读书有了兴趣的。孩子读书的过程,我们刚开始给他讲,慢慢的和他共同读,等他树立了读书的信心和养成读书的习惯后,我们就放手让他自己读,读完后给我们讲讲。这样有效的促进了他对读书的反思。现在孩子读1篇《伊索寓言》故事都会想一想,说一说它的寓意,这意味着孩子在逐渐的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妻子本来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也很想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读书活动的指引下,我们家基本上都不看电视了,这样,大人提高了素养,孩子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为家里节省了不少电费,还减少了看电视接受的辐射,有益于全家的身体健康。一箭四雕啊。当朋友们惊讶我们的孩子能背下两页《三字经》时,当孩子把“读书小明星”,“书香家庭”的喜报拿回家时,孩子的心情何止“高兴”二字,做家长的又怎不会得意洋洋?我不想说孩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豪言壮语,但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孩子的文化底蕴就决定了他将来结识的朋友,生活的质量。

阅读,徜徉在书香世界里,让我品尝到无穷的乐趣。在和家人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但体味着孩子成长的快乐,更感受到书给我们积累了丰厚的知识财富。欣慰的是孩子会慢慢长大,会有自己越来越丰富的心灵世界,会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会有独自读书的那份安然。因为他已经喜欢读书,热爱读书,会读书了。

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2

我们家是一个书香家庭。从66岁的爷爷,到刚满2岁的妹妹,个个都爱看书,特别是姥爷和爸爸,很爱读书,他们不仅知识丰富,写作也很好,我从小就爱上了读书,作文也有所进步。

从我出生起,妈妈就给我买了许多绘本、图画书等,并一有空,就和我一起看。培养了我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上了幼儿园大班后,我已经能自己一个人读书,很少有不认识的字,也成了家里一个“小小知识家”。

上了小学后,我便有一个自己的书架和“阅读存折”。每天晚上,我都会把今天读过的书写到阅读存折上,把它的作者、字数写到上面,保存下来。才到二年级,我的阅读存折上就已经“存”了一百多本书名,累积字数已经超过五百万字,这本存折将会使我的知识积累每天都会丰富,每天都会提高。

我们家被评为“书香家庭”的称号。我还在我们学校举办的“诗词英雄”比赛中被评为“金牌诗词英雄”了呢。这更提升了我的读书兴趣。因此,爸爸和另外几位同学家长专门为我们组织成立了一个读书小组,我们读书小组在这一年里,家长们把我们从一颗颗小种子,培育成了一棵棵不怕困难的、挺拔的小树;从回答问题也回答不好,到自已出题自己思考自己主持;从背古诗量仅几十首,到现在几百首都倒背如流。

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书是一个台阶,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安安心心、稳稳当当地登上“阅读之峰”的最高层。

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给了我们家太多启发,太多快乐,现在,我们家在也离不开它们,它们早已入进我们的骨髓,如进我们的生活,它们就像一个个设计师,把我们家精心装修,让我们家不在那么单调,无味。对我们来说,我家则是一个充满浓浓“书香”味的家庭。

“光说不练假把戏”我家每个人都喜欢阅读呢!上至祖宗,下至儿孙,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阅读,光是看着我家那书柜里的书就可以用“堆积成山”这四个字来形容。

爷爷,乃是我阅读最好的朋友。我遇到语文上的困难,便会去问爷爷,我爷爷可是这方面的行家呢!据他说,曾经他语文打90分以上呢,所以他比较爱看文学之类的书。平日里,有空闲的时候,总会在桌子上抽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时都忘记自己待会儿要干什么活儿了。所以,我家里人都称爷爷为“书虫”。

“糊涂虫”就是我弟啦!他呀,也喜欢阅读,不管,他只好军事类和童话类的书籍。他每次看书的时候,时不时会笑一下,像灌了蜜糖一样,眉含眼笑,连那四方的紫膛脸上隐隐约约的小疙瘩也泛着红光。

“姐姐,你看!”弟弟指着书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于是我便跟弟弟讲解起来。

我的奶奶——“字盲”虽然她大字不识几个,但也是非常喜欢阅读的,只要遇到不会的字就会问我和爷爷,而我呢,遇到自己知道的,就告诉奶奶,不知道的字,就同奶奶一起查字典,这样不仅解答了奶奶的疑问,也让自己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而我吗,嘻嘻,则是一个喜爱名著小说与幽默笑话的一个人,什么《城南旧事》《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一系列名著我都看过了,就如同一个微型粉碎机,把这些书籍里的重点提出来,消化,吸收,把这些重点运用起来。还有,我每次看书都有一个习惯:读一本书,最多在12天内读完。为什么呢?因为啊!文章的内容,若一次性没看完,就会想继续看下去,从而影响我的学习与生活,所以我看书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爷爷看到我这么快速的看书,就对我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静下心来,把这些知识都读到心里去。”

阅读是乐事,无论故事是悲伤还是欢喜,书籍永远是我们家心灵停靠的港湾,给了我们家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阅读名篇,品中华传统美德,闻书香味道吧!

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4

蓦然回首,走上这三尺讲台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十多年的时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伴着书香在慢慢成长。

初踏讲台,年轻的我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但更多的是忐忑与迷惘:如何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怎样当好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怎样才能和学生有着心与心的交流,这一切成了我成长的拦路虎,我不断向名师请教,我不断地摸索前行。

记得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初,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全书共一百条建议,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时我走上三尺讲台后所读的第一本专业书籍,给初为人师的我以无限的启迪与感悟。细读一百条建议,拥有了无数收获。我学着建议来和学生相处,学生将我看成了大姐姐,关系的融洽,课堂的互动,让我尝试了成功的喜悦。

随着工作的推进,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如何更好地解读文本,更好地驾驭课堂都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我迫切地需要智慧的支持,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上的文章,及时了解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的思考和探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我看到了一些特级教师的成长经验和他们那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教学。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讲语文》,在这样“零距离”的接触中,日积月累,我终于悟到了“厚积薄发”之义。

每年的教师节,学校所赠予我们的节日礼物是书。其中让我印

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老师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我这个依旧孩子气,处理班级问题极其冲动的新班主任有了深刻的体会,我渐渐明白要想当好一名班主任必须时刻持有一份淡定的心态、一种乐观的精神、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尽职尽责的工作激情,暴躁、斥责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蹲下身来,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显得更为重要。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我汲取教育教学的精神营养,并把这种精神营养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因为读书,我也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学识的稚嫩与教学艺术的不足。读书成了我的一面教学镜子,从书中我进一步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除了为了教学而读书,其实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自己而读书,为了自我而学习,它以完善人生和丰富人性、充实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体验人生为目的。“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只有多读经典,才能提升自己的素养,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具品位。通过阅读和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学生百读不厌的书。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两本自己喜欢的书,沐浴在文字的甘霖里,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在读中滋养自己的精神,在读中修整自己的言语。书页打开了心扉,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

工作是繁忙而琐碎的,也许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并不多,

但我坚信阅读是伴我一路前行的挚友,与书为伴,少份浮躁,少份冲动;多份沉静,多份睿智。

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5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每每耳畔想起这首旋律优美的曲子时,我禁不住思绪万千。仿佛只是在转瞬之间,多年的期盼、耕耘、收获。又汇记忆成词了。捡几片黄叶,回味走过的路,我和黄叶一样的茫然。抓几把泥土,咀嚼走过的岁月,我的心情和泥土一样的沉重。翻几页日记与读书心得,检点流逝的光阴。去的尽管去着,来的尽管来着。然而。在来与去的中间,我又做了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执教多年时间磨去了年轻的冲动,看惯了教育上的许多过程与形式,但我深知,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深知自己文学功底的浅薄与童年教育的偏激。我始终没有忘记多读多写。多少次孤灯冷对、多少回雨夜徘徊、多少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心中盛下的太多。我只是默默地读、静静地写。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周围的事物:苦难和不幸是一笔千金难买的财富,孤独和寂寞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境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看长河落日圆;在浊浪排空之时,我闭门读书、穷究学问……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我陶醉在自己创造的意境之中,人是需要有理想、有激情、需要美,需要以美的意境与情操陶冶自己,读书正是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虽然也曾哭过、笑过、爱过、恨过而不敢有作家的梦,但有着对文学的执著与追求。多少年来兴趣未减,我想把这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也无怨无悔。

“敢云大隐藏大海,且耐清贫读我书。”

这就是我的自画像!有兴趣便就有热情,为什么读了头一本小说就无法抑制,就产生了一种想把五千年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文学书籍都挨个读一遍的强烈愿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如是说。现在想来只能归于兴趣。回顾以往的路,我一直在“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回旋中求索。求索是自救、求索是反省,但从“奴在心者”到“我是我”的蜕变却是如此艰难。而读书这种精神需求的状态才使完成了这种蜕变,才一年又一年地填充着我脑海中的空白,换句话说,就是在我的心灵深处有一种“信”的力量。所谓的“信”,我要表达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同时肯定,一个人已经彻底消除了他所要从事的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众多障碍,而以主动、积极的姿态使愿望与目的相吻合。尽管说这种吻合或者说统一仅仅发生在“主观世界”中,被外人看作是一厢情愿的梦想,但对于某个人来说却是完整的、自足的。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中,在个性都将被驯服成职业模式的观念形态中,晨曦和夕阳对无数个相似的影子恐怕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可言,的确,人活着太不容易。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说“我信”。它可以确立自己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可以增强生命的内在力量;也正是“信”才使那么多人默默守护着一种东西。在急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去寻找精神的栖息地。置身于一方书的天地,独目那些或发黄或崭新的书籍,用它那睿智的灵气会将我的心灵抚慰。

仰天长问,胡马啾啾,太多的忙碌,饱经风霜的脸上笑容依旧,回顾从坎坷的风雨历程,还依然是那么地清晰,还依然是那么地凝重。仿佛那些事全部发生在昨天。,一次次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失去与得到、追求与理想,任凭迷茫将自己吞噬,但我从未后悔。用关中作家陈忠实的话讲,就是“在锻炼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懂得整个生命历程中,成就我的艺术理想,成就我的人生理想。”

关山脚下,生机盎然,风景这边独好;汭水河畔,桃李芬芳,职校真情更浓。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结缘书香,润泽生命。“读书万卷笑纳古今成妙趣,享百岁寿静观天地悟禅机”,愿汭水成为美丽永恒的文学之流。愿职教师生的读书活动及各项事业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我用曾国藩的四季读书来结束我的读书体会;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生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阴寸阳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器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来雁去催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虚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6

以书为友,而最使我沉醉在其中的是历史和文学类,他们能够使我愈行愈远......

五千年的历史,培育出了一批批天之骄子,豪情万丈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自是白衣卿相”的柳永、柔情似水的李清照......她们或者性情不一样、历经不一样,可都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下诗篇。李白如果是一杯新酒,那麼杜甫就是一坛陈酿;苏轼如果是一朵傲骨腊悔,那麼李清照就是一枝清新自然的白合。

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壮丽的诗篇。刚开始,古诗词就已萌出了嫩芽,然后“汉乐府”领着大家走入富有诗意的江南地区“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三国归魏后,“建安文学”的写作变成难能可贵的佳话,你要能想像到曹操在沧海边的深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当李渊打开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后,陈子昂的一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唤起了初唐诗坛,初唐四杰留下了深深地的踪迹,然后唐朝诗坛也是众星纷起,或者李白的“仰天大笑外出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或者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担优,或者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或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浓厚情义......

宋代针对唐代好像更平静了一点。宋朝的诗人更喜欢描绘女子似水的柔情似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是柳永眼里女子的依依惜别。而宋代也有一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细致的她会注意到海棠是“绿肥红瘦”,也愁得“人比黄花瘦”。

各个朝代都是有自身的特性,唐朝是个有豪情壮志的大丈夫,宋朝是位才气四溢的软弱女子,元朝是大草原聘驰的大汉,三国是性情变化多端的猎人。历史都会有迭代更新,他们总会有闪动的情况下。”因此 ,先人有工作经验,也是有存在的不足,我们要保证博古通今,以史为鉴。

莎士比亚说——抛下時间的人,時间也抛下他。《毛毛》也告知大家尽早的另外,不必使日常生活越来越简单空缺。日常生活,不一样的情景全是一场场填满《爱的教育》。“人并并不是天生便是要吃败仗的,一个人能够被解决,但不能被击败,我们要有碰到困难,不怕困难,顽强,积极的心态,它是《老人与海》告知大家的。

书是一盏灯,点亮了我的路,书是一座桥,联接古往今来,书是一面帆,领着我还在书海中畅游。阅读使我丰富,欢乐!

书香家庭的心得体会 篇7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做为家长,享受孩子成长的喜悦,听着孩子在书桌前朗朗读书声,那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

当仔细阅读“书香家庭评选的通知”后让我感觉到学校和老师真是用心良苦,通过书香家庭建设活动,建立了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平台,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里真心的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努力,谢谢你们!

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要怎样培养孩子呢?

书是提高素养、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有计划的安排孩子读书时间,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好书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

用“自己的爱好读书,培养孩子的读书爱好”,是激发孩子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最有效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与他们同呼共吸的榜样,所以父母要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包括亲子共读,还要不择时机地结合书中内容交流沟通看书的心得,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促进理解。

同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家庭书香环境。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尤其是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氛围,那更是妙不可言。引用《阅读的妈妈》中的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孩子的智慧从哪里来?从妈妈讲的故事中来,从书本中来。有空的时候,我会很喜欢给孩子读读书。在家里摆放书的时候,最好在孩子的床头、书桌、沙发上都放些书,以便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书,让孩子生活在书的怀抱里,受到书的熏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爱上书。 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过程中,我经常和孩子一起在书城看看书。在书的海洋里,无数的读者或坐或立,都在如痴如醉地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其中不乏孩子的同龄人,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中,会给孩子一种强烈的熏染。常在书边逛,自会沾书香。每次带晓雯去书城,一进门,她就像放飞的小鸟,满心喜悦地飞奔向书的森林里。回家的时候也会买上一些她喜欢的儿童书籍、画册、杂志等。

还经常外出活动、游戏时,指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说明、提示牌等有文字的,要她说、读,一边学习认字,一边说明讲解,一边赞扬引导她,孩子的求知欲是无限的。这时,孩子也兴致浓厚,总会滔滔不绝,从而激发了孩子认字阅读的热情与兴趣。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也一起投入到书香家庭的活动中来,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密切配合,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9 3787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