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优推10篇】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强调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创新思维,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些理念?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新课程体系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新高考新课程研修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讨与实践,我对新高考新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理念更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向
新高考制度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实行“3+1+2”或“3+3”等多元化选科组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一变革背后所蕴含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路径。在研修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学校应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与特长。
课程重构: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
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研修,我意识到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是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同时引入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多学科视角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研学旅行、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知,为他们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此外,还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品牌。如我校可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手工艺等资源,开发历史文化探究、民间手工艺制作等校本课程,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
教学变革:创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新高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创新变革。在研修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教学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智能教学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利用微课、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课上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课后通过在线作业、测试等方式进行巩固拓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
评价改革: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
新高考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是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在研修中,我了解到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测试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等。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表现等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在作业评价中,除了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正确性外,还可以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创新思维等进行评价反馈;在实践活动评价中,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策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活动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要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发展轨迹,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全面、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教师专业成长:迎接挑战,提升素养
新高考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具备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学生指导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本次研修,我深感自身在专业素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升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高考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注重与同事的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研讨、观摩教学等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指明了方向。通过研修,我深刻认识到新高考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考试形式和课程设置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变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积极践行新高考新课程理念,努力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不懈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应对挑战,勇于探索实践,就一定能够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开创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参加新高考新课程研修,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脉动与时代的需求紧密相连。这次研修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之旅。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2
全面实施新高考及新课程改革,这将引发学校课程重建、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等一系列问题的连锁反应,教育人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挑战。
20xx年5月15日———5月20日,我们在株洲市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的组织带领下,赴上海学习考察了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情况。来自浙江、上海的专家和校长对上海和浙江高考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详细地介绍了学校在适应新高考、实施走班教学、学生生涯规划、学生选课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实地考察了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这次学习考察之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实施新高考改革需要学校全面、系统的教育顶层设计,需要我们教育人立足校情学情,脚踏实地,稳步推进高考新政,更促使我们教育人锐意改革,仰望星空,实现教育的理想。
新高考改革需要深刻领会的“三个基本点”:
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和基本原则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立足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确保公平公正。把公平作为第一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是体现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有序实施。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实施。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xx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xx年全面推进,到20xx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
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规范考试加分、自主招生,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多种形式学习通道。
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五是在少数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新高考改革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次新高考改革,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考试形式和录取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取消文、理分科,高考实行3+3模式,即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加上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科选3科。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之一,是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其中外语学科纳入平时的社会考试,考生可考两次,取最好的一次计入总分。依据之二,是从政、史、地、理、化、生这6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且考试又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计分办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参考,即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实施综合评价,强调“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试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制度。
科学规划新高考改革的“四个着力点”
学校必须紧紧抓住新高考改革的关键着力点,积极主动地建立与考试招生制度相适应的教学新常态,以落实学生的选择权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转型。
育人理念上:回归教育原点,促进高中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
回归教育原点,即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追求高中教育的独立价值。高中学校要从自身的价值定位出发,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出发,健全自己的运行系统,包括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管理制度以及条件与保障系统等,特别是建立健全反映自身价值定位的质量评估体系,并不断提高其公信力、权威性,改变单纯以高考成绩评价教育教学的片面做法。每个学校,也需要找准自己的坐标,根据生源、师资力量等具体情况有正确的发展定位,切实促进自身内涵建设。
课程建设上:拓宽课程资源供给渠道,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建设
新课程改革已经建立了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它要求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在确保学生共同必修课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认真做好选修课程的规划,创造条件,开设更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并努力提高选修课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应有的选择权落到实处,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选修课将会真正落地,课程将会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会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有的“统一批发”式的学校课程资源供给模式就必须改革,必须走批发和定制相结合、自给与社会供给相协同的道路。课程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要从单一的学校渠道改为学校、家庭、社会多种资源供给渠道。随着新高考的推进,从必修的课程资源到选修的课程资源供给方式,将会从同质化发展到个性化,从课内供给拓展到课外供给,从校内供给拓展到校外供给。构建新型的教学资源供给渠道和利用方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教学管理上:变革高中教学方式,科学应对高考改革中的新问题
不分文理科的科目设置方式、学考基础上的选考制以及“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都将带来高中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
一是选考科目走班制教学成为必然;
二是学科分层教学也成为必然趋势;
三是专项化教学改革将在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推开,而且,实践教学、社团教学、项目教学等都会相继进入高中课程改革之中。
走班教学的推进和分层教学、专项化教学的展开,都涉及教学行为、制度与理念等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它的实质是强调对学生个人选择课程权的尊重。学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和模式。
在教学安排上,学校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合理安排高中三年每一学期并学科目的数量和教学进度。对此,要综合考虑各学科课程容量与学习要求、周课时总量和学习时间、学生部分学科(如外语等)两次考试需要等因素进行充分论证。学校要避免因随意压缩非高考科目教学时间而导致学生高中三年学科目数量失衡,按照符合学习活动基本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和进度安排。
保障机制上: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教研共享式协作
由于新高考改革将带来学生选科考试、走班教学,学生分科教学和分层教学的需要会大大增加,有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当务之急。师资配备上,既要解决由于课程建设要求提高后出现的“结构性缺失”,也要面对选课制实施后出现的师资“时段性不足”,还有师资培训和教师积极性调动等问题。学校如何在不大量调整任课教师数量的前提下,高效地调配师资,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非稳定状态的需求,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绩效评价缺少共同的群体和科目基础,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和教师评价,也是一个管理方面的挑战。如果没有合理的评价方式,就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尽管高考改革后高考的高利害属性并无变化,我们也不能只考虑成绩增量变化情况,而是要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增加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升情况的评价。
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制约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应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教育教学变化,需要教师吃透改革精神,加强教学研究,抓出教学特色,体现出本校教师独特的专业价值,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新高考改革后,开展走班教学和分层教学,教学组织工作量大大增加,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都提出了更高的`统筹管理、协同管理的要求。
我校应对新高考改革的“五个关键点”
就学校而言,质量是生命,队伍是核心,管理是关键,任何一项改革必须要立足实际。在生源质量上,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信心与动力不足;在师资队伍上,我校各科师资普遍偏紧,但教师的业务水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较强;在学校管理上,学校逐步形成了“创建特色学校,培育阳光人才”的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文化,在分类分层教学、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常规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年级一特色,一学生一特长”的学校育人特色,教学质量连连攀升;在设施设备上,信息化校园建设还需完善,功能教室、学生阅览室数量偏少……
基于学校实际,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改革,我认为:
一是要逐步解决“高考在变”与“教师、教室、管理未变”的矛盾;
二是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学生怎么选?”“教师怎么教?”“学校怎么管?”。“新高考三中方案”必须立足校情,脚踏实地,平稳过渡,科学应对,并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点”。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引领正确的育人方向,有想法才有做法。
一是转变观念。学校管理人员、教师要通过对高考新政的学习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办学、育人目标入脑入心,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
二是聚焦课堂。强化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方式,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三是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具备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能力,实现从“教师”向“导师”的转变。
立足课程建设是重点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有特色,学校才有特色,构建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开发适合我校学情的学考、选考、生涯规划等校本课程,做好与新高考的核心课程对接;其次要逐步开发学科拓展、人文素养、科学创新、社会实践等课程,为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发展提供课程资源;再次要拓宽课程开发渠道,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从“单一”到“多元”,从“校内”到“校外”的转变,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
变革管理体系是关键
管理是学校质量建设的关键,评价是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高考改革是颠覆式的,与新高考相适应的管理评价需要重新建立,涉及到“学校怎么管?”的问题,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评价课堂、如何评价质量等一系列的管理评价制度必须从头再来,但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建立与新高考配套的管理评价制度,确保高考新政接地气并能落到实处。
实行选课走班是难点
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是新高考的核心所在,是解决“学生怎么选?”的问题,涉及到“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学校师资偏紧、不平衡及条件不完善”的矛盾!结合学校实际,我认为在尽可能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一是尽快启动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通过课程开设,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等,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做好前期准备;
二是对教师进行人生生涯规划的全员培训,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的教师要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选课的辅助者;
三是尽量采取小走班或不走班的模式,减缓师资短缺、管理难的问题,实行平稳过渡;四是加大对非文化科目特色课程的选课走班力度,进行个性化、差异化、错位化发展,继续加强“一年级一特色,一学生一特长”的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改善办学条件是保障
新高考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
一是要解决新高考背景下教师编制偏紧及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是要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学校的管理、学生的选课走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要加大对教室、功能室建设的投入,以满足新高考的基本需求;
四是要建立学校、家长、高校、社会(社区)“四位一体”的资源共享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被教育部部长陈xx称为“硬骨头”的新高考改革,如何稳妥推进?20xx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xx接受了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他说:“高考改革的全局性、复杂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一定要保持定力,每向前走一步,就可以为中小学素质教育、高校人才选拔和招录创造一个更好更大的空间。”新高考改革需要我们教育人坚定信念,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担当!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3
参与新高考新课程的研修,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经历。在这段研修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与新课程理念的魅力。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点掌握。这种转变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研修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些都有助于我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新高考制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更加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也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简单的分数机器。
通过这次研修,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和目标。我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陪伴他们一起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和新高考的要求。
展望未来,我充满期待和信心。我相信,在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研修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充满挑战和希望的道路上。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4
参与新高考新课程的研修,是一次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之旅。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重新定义了教育的意义,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真谛。
新课程体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全面的设计,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广阔天地。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这种转变,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
研修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互动式和项目式的学习活动,我亲身体验到了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合作,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学习。这种变化,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
同时,新课程研修也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此外,新课程研修还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研修过程中,我们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共同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这种团队精神,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凝聚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相互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学习经历。它不仅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未来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教育初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这次研修,不仅是对我个人专业素养的一次提升,更是对我教育信念的一次坚定。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5
xxxx年5月12日下午,本人听了海口实验中学林xx校长主讲主题为“新高考,新课程”的讲座,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高考"对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组合进行调整,不仅会对基础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给老师也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虽然海南省的具体方案尚未定论,但是从海南的新高考方案,我们得知”海南省自xxxx年秋季高一新生开始,将采取“3+3”模式,即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一本二本合并录取。新高考方案中必考科目仅三门,且更强调基础性。虽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但是我们也应要求学生不能偏科。今天上课时,一道阅读题里说到一个地理知识,我问学生知道吗?很多学生一面茫然。虽然理科生高考不考地理,但我觉得一些常识还是应该学的,不能因为高考不考而觉得不重要。
面对即将来临的新高考,作为教师,要科学应对这一挑战,要转变目前的教育教学观,而不是对原有应试模式进行简单修补。此外,我们要准确把握新高考改革的实质和总体要求,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6
“新高考”的走向如何?不仅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每个高考家庭都关心的问题。
分值“教育部要求高考改革于xxxx年到xxxx年分4批进行,河南作为全国考生第一大省,争取进入第二批试点。”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说,河南高考改革新方案将于今年9月1日前公布,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20xx年将迎来“新高考”。教育部要求的高考改革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依据之一是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其中语文和外语的分值要调整,加重语文学科的分值。外语学科纳入平时的社会考试,考生可考两次,取最好的一次计入总分。依据之二是从政、史、地、理、化、生这6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一参考”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两依据一参考”也简称为“3+3”考试模式。
得语文者得高考
新方案中外语学科分值有所下降,且可以考试两次,其高考总分区分度大大降低;数学学科改革后不再分文理,其命题难度也会大幅降低,区分度也会有较大下降;只有语文学科的分值提升,其命题的广度、难度也会提升,在高考总分中的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的第一重要习惯,可以说“得阅读者得语文”。
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如何引导家长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这将成为教师和招考工作人员亟待思考的一个课题。
数学立足课本,优化解题思路
数学的复习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紧跟老师步伐,不可盲目地陷入题海战术,也不可疏忽练习。重视典例,熟悉高考中常考题型更为关键。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学会研究课本,这是高考复习的起点。从高考的要求出发,把课本熟练化,概念能脱口而出,公式定理能信手拈来,基本方法能左右逢源。基本题型能借题发挥,从而以扎实的`基础为基点,向更深、更活的目标前进。
另外,解题思维一定要“优化”,高考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内容,解题思路要优化选择,解题方法要简捷途径,解题过程要最佳方案,解题失误要最小化,尤其是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要防止“小题大做”“一算到底”,这就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注意通过一题多解找最优解,使解题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深刻性。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7
参与新高考新课程研修,为我打开了教育创新的新视野,深刻体会到这一变革对学生成长和教育发展的深远意义。
新高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模式,打破了传统高考的单一性。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特长与职业规划,在物理、历史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再搭配其他学科,这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发展可能,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例如,喜欢自然科学的学生能深入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为未来从事科研等相关工作奠基;钟情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则可在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探索,为从事文化、教育等领域积累知识。
新课程强调核心素养导向,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等。以项目式学习为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真实情境中的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团队协作以及成果展示,全方位提升了综合素养。
新高考下的走班教学、生涯规划指导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提升专业素养,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知识,还要了解跨学科内容与前沿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要转变教学理念与方式,从课堂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此次研修让我认识到新高考新课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虽带来挑战,但更有机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积极迎接变革,努力提升自我,把研修所学融入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在新高考新课程体系下实现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8
在研修过程中,我被新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所打动。它不再局限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框架,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的结合。这种转变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也需随之调整,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我深切体会到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的魅力。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培养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无疑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研修也让我深刻反思了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比如,在评价体系上,过去往往过于依赖单一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评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多维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看重其情感态度、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这无疑为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这次新高考新课程研修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专业的提升。它让我更加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智慧、塑造人格的过程。未来,我将把研修所得融入日常教学,努力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9
参与新高考新课程研修,我深感教育变革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着我们前行。这段经历,如同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有了质的飞跃。
研修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验,更是对他们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全面检验。新课程的设计,更加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实践应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中,通过模拟新高考题型、参与项目式学习等活动,我亲眼见证了学生们在挑战中成长,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被充分激发。这种变化,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在跨学科知识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促使我不断学习新知,提升自我。
总之,新高考新课程研修不仅是一次对教学内容的革新,更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它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非灌输容器,是引导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勇于面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这段研修经历,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新高考新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10
参与学校新高考新课程的研修,是一段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新高考政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对新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以下是我几点深刻的心得体会:
一、理念先行,引领变革
新高考新课程的核心在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鼓励我们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的框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一理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探索自我,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重构,激发潜能
新课程体系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学科的核心知识,又融入了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通过实践探索、团队合作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我观察到,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评价多元,促进公平
新高考评价体系的一大亮点是多元化,它不再单一依赖纸笔测试的成绩,而是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纳入考量。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公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鼓励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作为教师,我们学会了用更加多元的视角去评价学生,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技术融合,创新教学
研修过程中,我们还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亲身体验了智慧课堂、在线协作平台等工具的应用,深感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总之,这次新高考新课程的研修经历,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革新。它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非灌满瓶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成就更加精彩的未来。
上一篇:飞鸟集读书心得【优质3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