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理解孩子心理,关注情感需求,营造良好沟通环境,尊重个性发展,耐心引导,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母亲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1
现在的孩子越大越难管教,这个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了,我作为一个七岁女孩的妈妈也是深有感触,孩子越大越觉得吃力,如果我们家长不学习的话,很难跟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我无意中买来几本教育类的书翻看一下,觉得这本书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因为它比较直观从各个方面教会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方法,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活学活用。
第一章 亲子关系篇 妈妈有什么用?
我想这个是很多妈妈都需要了解的,我们自从生下那个可爱的孩子开始就已经不在是一个人的生活了,要处理好家庭关系,更要处理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这1篇正是教会了我们这些,
我觉得一个妈妈真正的价值是让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中体会到爱,让孩子在生命最初,最重要的关系中感受到重要的东西。
感受,是通向爱的唯一途径。感受的力量要比其他力量大的多。一个孩子如果做错事,说一句打一顿,孩子嘴上说承认了错误,下次不在犯了,表面上孩子知道错了,实际内心是不服气的,更感受不到被爱的感觉。这样的教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赢了一城池,输了整个世界。
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妈妈的认可,是妈妈的宽容接纳的爱,妈妈们需要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第二章亲子沟通篇 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没有用?
几个妈妈在旁边闲聊,一般聊的都是你家孩子怎么样?我家孩子如何?这个时候虽然孩子们在玩,可你不知道这些小机灵鬼们都在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尤其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多夸夸孩子,背地里夸孩子,这就是一种催眠。夸孩子也是有技巧的,不能一味的夸孩子多棒多棒,而是夸孩子的进步,你希望他在哪方面做的更好,就多在这方面夸他。怎么能够发自内心的去夸呢?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心态,多留意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而不是总盯着孩子的问题和错误。训练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他的点滴进步。
第三章习惯养成篇 事半功倍养成好习惯
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多一些耐心,孩子磨蹭不听话,有时是正在积攒内心的力量,去面对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第一需要改变的事,就是停止催促和唠叨。第二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分清楚磨蹭是谁的事。第三用行动引导行动。
有时候不妨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就让他迟到一两回,挨老师批评一两次,他就会知道着急,跌了跟头,下次才会注意看路。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2
妈妈的价值在哪里,难道仅仅是为孩子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吗?当然不是。最重要的是,妈妈对孩子的陪伴。
这种陪伴弥足珍贵,贯穿孩子的一生,对他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人怎样对待孩子,孩子会怎样对待世界。只有让他感受爱的力量,才能把爱的信念传递给别人,在充盈的爱中以美好的心态正确地对待世界。
《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是一本充满母爱智慧的书,引导我们在育儿之路上有更深刻的思索。
作者凌想在多年的亲子陪伴中,走过弯路,有过困惑,但最终因为育儿认知的改变有所收获。
开通“凌想亲子心理”公众号的三年时间里,她笔耕不辍,记录了育儿点滴,并运用心理学深度思考正确教育的方式。
文章最终集结成册,将系统的育儿理念分享给更多愿意学习的父母。全书围绕育儿生活的各种小事一一剖析,娓娓道来,在书中我们能看到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更能认识在孩子的背后有一个智慧有爱的妈妈。
对于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凌想不是任由问题滋生,而是抽丝剥茧,一层层看到最本质的问题,从而引导孩子向正轨前行。之所以孩子优秀,正是因为有她的用心陪伴。
看完这本书我大受鼓舞,对教育有了更大的信心和耐心,也期望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1. 孩子没有我们想象得糟糕
一些家长看不惯孩子写作业时的拖拉,和孩子的关系剑拔弩张。要么纠正她的笔划,要么呵斥她笔迹端正,甚至搞不懂如此简单的题孩子竟然不会做。
孩子在家长的威慑下,哭哭啼啼完成了作业,但每次重蹈覆辙。有些错误反复纠正,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越是妄图控制孩子,孩子的表现越是背道而驰。在他执拗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亲子关系的不满。大人不懂得感受孩子的心理,在孩子做错事或自己情绪不佳时,就迁怒到孩子身上。
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意见,不去倾听弱小的声音,内心维护着一个口令:“我是对的,你是小孩就得听我的。”殊不知,这种家长制的作风压抑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当大人把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表面上顺从了。可是埋下的炸弹成了隐患,若干年之后成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引发他对周遭关系的对抗。
诚然,小孩最初的学习是模仿和感知。如果没有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和行为的感知,说再多的道理都无济于事。抽象的道理无法理解,碰到具体的事情不以为然,实际上颠倒了学习的顺序。
孩子只有切身去感受才能听进去道理。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最好的教育是行为本身。
同时,发掘孩子的内在需求。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不是看到了问题,就有了一刀切的答案。而是彻底地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各个因素,觉察自我与孩子的情绪,认清孩子能力的不足或者是客观条件的阻碍。
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将关注点转移到孩子自身的内生力量。相信孩子,通过他的努力和思考,一点点成长起来,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快速成长。
孩子成长在有爱的家庭里,爱的源泉不断涌入,在他身心里注入能量。有了爱的滋养,他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加包容开放。
2.学习路上并不孤单
培养孩子,大人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就会把问题归咎于孩子的不认真、不努力,没有把学习当回事。
家长的心态急切而烦躁。然后,让孩子拿出百分百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当学习的效果不尽人如意,难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强迫孩子去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家长无所适从。
其实,学习背后,很可能是孩子能力不足。不光是学习上吃力,在做其它事情上也容易浅尝辄止,不愿动脑筋。家长需要放平心态,以更加理性的思维看待孩子。
我们总是苦口婆心催促孩子写作业,却忘记了给孩子喘息的空间,孩子的心智受到了挤压,学习变得有心无力。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用心引导。
凌想喜欢读书,她深知读书的重要,可以浸润心灵,塑造有意义的人生。起初儿子橙子沉迷于听音频故事,对读书不以为然。
凌想试探性地买来图画或有简单文字的书,孩子却置之不顾,阅读敷衍了事。同龄孩子都在读有深度的章节书,儿子的阅读水平没有一点长进。
不得不说,孩子读书起步晚了。但凌想并未放弃对孩子的引导。亲子阅读在什么时候都不晚,她和丈夫开始耐心地陪读,用情绪去感染孩子。
孩子感受到了读书的好处,他发现书里的世界很有趣,由此爱上了读书。她尽量满足他求知的渴望,并鼓励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她从阅读中拓展出更多的实践,用旅游带动橙子切身感知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在时光的印染中,有了别样的画面。生命中能够经历丰富多样的生活,他的视野无疑是广阔的。
起初孩子做事是有难度的,需要家长的引导。一旦他发现做事的意义,他会投入热情,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做事的美好。
3. 激发孩子的内生力量
真正影响一个人,从骨子改变一个人,离不开自我控制的能力。有着良好自控力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能抵抗常人所不能经受的诱惑,而最终蜕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播下的种子,依靠内生力量的增长,早晚一天会开花。而狼爸狼妈们看不惯孩子的懦弱,恨不得把它早早推入现实接受磨炼。
可是,孩子的成长不能一蹴而就,父母的强迫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适,甚至影响到成人后的社交。
橙子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在姥姥家边看电视边吃饭,妈妈仍然给他看电视的权利,同意他一天看一个小时。这一小时的时间让橙子有了自主的权利,他反倒是有了考量,对时间有所珍惜,沉迷电视的时间也随之减少。
百堵不如一疏,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并考虑孩子的意见,他的行为会逐步回归正轨。
强扭的瓜不甜,大人的意志如果强加给孩子,孩子最终的表现只能适得其反。
只有真正做自己,才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试错的可能,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而当大人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他们的表现又会出乎你的意料。
心理学实验证明,拥有选择权的人,对生活积极主动,各方面的能力也表现突出。有限的选择更能激发他做事的欲望,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其不足。而一味地强调某个方面,孩子的缺点就会无限放大。相反,接纳孩子现有的不足,用更长远的眼光去思考问题,问题也就不那么严重了。
接纳孩子,尊重他内在的生长节奏,让他通过内生的力量恣意生长,终会有一天看到他生命自信的绽放。
真正的爱是用心陪伴,蹲下身子和孩子用同一视线看待世界,一同感受其中的乐趣,这样才能理解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好妈妈用稳定的情绪、智慧的头脑,正面的行为去感染孩子。永远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将智慧的光芒洒向孩子。因为有个好妈妈,孩子无疑会拥有更自信的未来。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3
工作不忙时,同事们闲聊起孩子们,一个同事说:“我家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的,每次都熬到很晚,陪他写作业真是太受罪了!”另一个同事说:“我家的还好,回去主动写作业,一般的作业量不到九点就写完了。”“这么快啊,你平时是怎么教的?快传授下方法。”之前说话的同事急切的询问,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会急切的寻找一个方法,或者是技巧,希望以此来解决问题。然而事实是,天天盯着孩子的作业,成绩,孩子的成绩是不会变好的,反而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正如《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中说:如果只着眼于消除问题行为,没有满足背后的情感需求,那么孩子的问题只能是按到葫芦起来瓢,像打地鼠一样层出不穷。 这本书的作者凌想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自己曾经也是一个焦虑的妈妈,走过一些弯路,面对孩子的问题迷茫不知所措。
后来发现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和工具,她用心理学不仅帮到了自己,也改善了孩子的状态。 《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不是一本简单的育儿方法论的书,而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思路,自我成长的理念来帮助父母看到孩子,看到自己。 孩子问题的背后大多是父母的问题,自我成长的理念有助于解决问题:
1、父母对生活、工作、学习的认知局限,让孩子的路走的太拥挤 很多父母觉得在孩子成绩差的时候,放弃了兴趣班,希望腾出更多时间让孩子学习,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一切,考上大学就是真理。 阿明小时候特别聪明,所以被家人们寄予厚望。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对葫芦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父母给他报了葫芦丝班学习。 那个时候,他吹的曲子特别好,即便是《月光下的凤尾竹》这种难度高的曲子,他也可以吹出来。 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比赛,取得了二等奖。 但是,五年级的时候,父母不让他学了,原因是乐器会影响学习。 父母开始逼着他读书,考试。但是阿明的成绩却一天天地下滑。人也变得安静了不少,没有之前自信开朗了。 他说,如果当初能学乐器该多好,没有乐器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当父母能看到未来的人生不止有考大学一条出路,而是意识到新时代在发展,任何行业都是出路时,自己的认知打开了,也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舒服的环境。
2、父母总以过来人的思维模式,为孩子做决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 人生的路上,我们吃了很多亏,因此生怕孩子会走错路,希望孩子能跟着我们的思路走,减少失败的次数,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一位老师说,他14岁时打破了一个碗,在当时来说,犯了这么大的错一定是要挨打的。那个时候碗是父母结婚时别人送的,打烂是没地买的。但是他父亲说,打烂了就打烂了,收起来就行了,长这么大了,还能打你不成。 他突然就觉得自己长大了。从第二天开始他父亲的家务他全包了。一夜之间长大了。 我们总是害怕孩子迟到,于是一直催;害怕孩子孩子完不成作业,被老师骂,于是陪孩子写作业;害怕孩子成绩不好,上不了好初中,于是逼着孩子学习。 渐渐地孩子失去了自主权,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了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我们要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允许孩子犯错,只有错了,失败了,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错的。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透过问题的表面来寻找背后的原因。
1、营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成绩差时,会想着用什么办法提高孩子的成绩,焦虑之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结果孩子成绩没有提上去,反而比之前更拖拉了。 心理咨询师说:真正成熟的父母不会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 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家孩子也不傻也不笨,平时有些事情上还挺精明,为啥学习成绩差呢?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因亲子关系引起的。 仔细问问自己,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好吗?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吗?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吗?孩子兴趣爱好是什么?喜欢读什么书?经常聊什么样的话题?有没有固定的体育运动? 这样一问是不是很多答案就都有了。 有的父母不管孩子的心里想什么、有没有困难、有没有委屈、有没有难过,只管学习。还有的父母只会打骂,连学习也不会管,天真的以为逼孩子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知识和应付考试。 孩子生活在没有爱、没有关心、没有理解的环境下生活会有很大的压力,这样还怎么好好学习呢?
2、略过行为,重点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之前给孩子们补过一段时间的作文,每次课后给孩子们布置的阅读和写作文,孩子们都是拖到快下课时才开始动笔。我给他们提议,告诉他们快点写完,回家让爸妈带他们出去玩会,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别把时间都浪费在写作业上,孩子们摇摇头说我想多了。 在他们心里,早一刻写完作业,意味着爸妈会给布置额外的作业,一样是只能在家待着,不如就这么慢慢写。 当父母因为成绩的问题训斥孩子时,孩子更是觉得自己太笨,什么都做不好,内心充满着深深的挫败感。 正如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曾说:“我们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不停地告诫他们……这样的方式事实上是在表现出我们对孩子没有信心,这会让所有人沮丧和气馁。” 在一个充满恐惧和焦虑环境中,孩子的潜力又能发展到哪去呢?
3、治愈自己,让童年的创伤不再重复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不耐烦,其实是对自己的无力感。 家里来客人时,我家谦宝有时候会不打招呼,不叫人,我刚开始没在意,后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路上碰见我,都会问声阿姨好。心里顿时就觉得我家孩子不礼貌。 再有客人来时,他不打招呼,我心里就特别不舒服。 感觉脸上火辣辣的,觉得自己没教育好孩子。 可是当我想要训他时,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小时候性格内向比较害羞,家里来人了总是不敢和别人打招呼,可是爸妈却认为我是不想打招呼,没礼貌,当着我的面在外人面前数落我,至此我更沉默。 表面上我是生孩子的气,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不是孩子的行为让我生气,而是孩子的行为勾出了我们压抑的情绪。 如果我们不能治愈自己,童年的创伤会不断重复,我们就无法真正去爱孩子。而这种重复,又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痛苦。 与其说我们养育了孩子,不如说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我们是养育了自己。 如果你在养育孩子时感到焦虑、迷茫,不妨看看这本《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你就会明白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找到对应的答案去解决的。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位母亲,我深知育儿并不是一件易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最近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发现它对于做好妈妈的帮助非常大。
首先,学习儿童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往往是与内心的需求和感受有关联的。当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减少矛盾和冲突。
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关键。了解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沟通关系。
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妈妈,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而情绪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习如何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心理。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心理技巧,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心理特质,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学习心理学对于做好妈妈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以便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保障。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位母亲,我一直在寻找如何更好地照顾我的孩子。最近,我开始学习心理学,这让我对我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了解儿童心理学,我更能够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有助于我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自我调节和掌控情绪,这对于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发现在育儿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往往是与内心的需求和感受有关联的。当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减少矛盾和冲突。比如,当孩子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时,我们可以先尝试理解他们的感受,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需要安全感和支持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此外,学习心理学还让我更好地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关键。了解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沟通关系。比如,当孩子不愿意与我们交流时,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游戏或者其他方式来引导他们自发地与我们沟通。
此外,学习心理学还让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妈妈,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而情绪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习如何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比如,当孩子因为某些事情而感到沮丧时,我们可以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再试着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心理。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心理技巧,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心理特质,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比如,当孩子感到焦虑或者害怕时,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负面情绪。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认识到,作为一位母亲,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以便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保障。同时,我们也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总的来说,学点心理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帮助妈妈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调节自己的情绪,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希望本文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的内容能够对更多的妈妈们提供启示和帮助,让育儿之路更加轻松愉快。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6
上小学3年级的雯雯第一次上课迟到。她对老师说,因为妈妈没有喊她起床。当天晚上,她回到家,立即设定闹钟,还早早上床睡觉了。
雯雯妈松了口气,却不知道这样的情景能坚持多久。
长期以来,雯雯写作业靠催、刷牙靠催、起床靠催……自己累不说,孩子也很反感。雯雯妈也试过育儿书上提供的方法,但很难坚持够久,她很迷茫,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和雯雯妈有一样想法的父母不在少说,面对逐渐长大的孩子,第一个感觉就是头疼,不知道怎么和他们沟通,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做应该做的事,只能靠催、靠吼。
“孩子是天使,也是魔鬼。”很我妈妈都这样感叹。资深出版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凌想面对孩子,也有过困惑。但她主动出击,投身到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将研究结果集中到《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一书中。
这本书通过亲子、亲子沟通、习惯养成、学习、品格、自我成长6个篇章,带领读者透过孩子的行为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改变自己的做法,打造亲密、和谐、温馨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加自由地成长。
01、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行为”背后都有“内心戏”
我认识的一个小女孩总是拖拉着不愿意写作业,或者写得很慢,才小学四年级,作业就要写到晚上10点钟。问她为什么写到这么晚?小女孩说,她写慢点,就不用再写妈妈额外给她留的卷子了。
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想法,父母看到的只是问题表面,觉得孩子写作业磨蹭是问题,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再想什么。更没有想过,孩子做出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
父母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安排,就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这其实是父母的控制欲在起主导作用。而孩子也想自己做主,磨蹭、对抗、被动,都是孩子想要为自己争得一点“自主权”。
父母如果能够跟孩子好好沟通,慢慢懂得孩子的心理,就会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替”孩子做决定、“替”孩子生活,难怪孩子总在抗拒。
02、批评和指责绝对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温柔对待才是
中国人有一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听话?狠狠揍一顿就好了。现代人文明了很多,动手打人的时候少,但语言暴力却扶摇直上。靠批评、指责、辱骂来让孩子臣服。
这种方法很有效果,“吼”一顿,孩子就能老实、顺从了。但这种想反抗的意识却一直在他们的内心潜伏,一旦他们有能力时,就会表现出来。
我女儿两三岁时,有一次因为她不快点脱鞋,我冲她吼起来。她哭了,边哭边说:“我要你温温柔柔地跟我说话。”
看,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父母温温柔柔就行。但是父母面对孩子的“不配合”“不合作”怎么温柔得起来呢?此时,就需要父母在读懂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来改变自己了。
平时多与孩子进行一些肢体上的亲密接触,比如临睡前给孩子按按摩,道一声晚安,都会让自己,也让孩子感觉得到内心的柔软。
当然了,父母的“温柔”更需要的是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在孩子还达不到一些要求时,想办法让孩子一点点接受。比如让孩子了解“两分钟”有多久,可以用计时法,让孩子通过闭上眼睛、看窗外等,感觉一下这个时间的长度。
如果父母能够用等待花开的耐心来看待孩子,不挑剔、不苛责,用欣赏的眼光来期盼,亲子关系一定差不了。
03、最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长成他自己,而不是做一个乖孩子
上学的时候,偶遇体育老师家的孩子,五六岁的男孩子乖巧可爱,同学们都大赞老师教育有方。二十年过去了,那个乖孩子却失去了被赞赏的长处,为人平平、做事平平,没有一点创新,甚至连女朋友都找不到。
他说自己小的时候什么都听父母的话,长大了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乖孩子固然在小时候让父母省心,但他们习惯了隐藏自己的想法,反而慢慢丢失了自己。
父母培养孩子,是希望他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方向。那么,从小就别要求他有多么“乖”,让孩子顺从自己的内心,学会自主选择,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孩子才会慢慢摸索出属于他自己的那条路。
《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告诉读者,看孩子的问题要看到实质,了解孩子的内心。同时,也要学会怎样做到让孩子自己做主。再通过父母的自我成长,带动孩子一起进步。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7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而妈妈这个角色,在家庭中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她是丈夫最亲密的伴侣,是孩子最温柔的依靠,而妈妈担负起这些职责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学点心理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是韩国知名心理咨询师姜弦植的全新力作,作者结合多年的咨询经验,提示妈妈们正视与子女的关系,与爱人的关系,以及与自己的关系,并帮助妈妈们建立健康和谐的关系,收获幸福生活。
我想对于每一个有了孩子对女人来说,生活的重心往往都会不自觉地向孩子偏移,因为这个生命与你的连接是那样紧密,因为他或她的成长时时刻刻都会给你带来欣喜。一个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会遇到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但在面对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对妈妈还是爸爸来说,都是另一种成长。可以说孩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圆满,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随着孩子的长大,如何与孩子相处便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妈妈也要学一点心理学,为什么呢?因为你要了解孩子是这么想的,他的内心的需求是什么?只有了解这些,你才能跟孩子更好地沟通,巩固彼此亲密的关系。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新闻会提及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犯了心脏病,大家看完之后都会付之一笑,但其实笑过之后也会思考,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在给孩子辅导作业时,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呢?我想,书中提到的陷入学习的悖论,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绝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也给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如果家长要求他们全心投入、主动学习时,孩子很难能和父母统一到同一频道。这时,我们就很有必要培养元认知,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的原因和目的,让孩子们找到学习的兴趣所在,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在学习中改变效率低下的单向学习状况,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解题的方法去获得正确的答案;还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不但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还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所以,我们会发现心理学真的很重要,它会帮助我们认清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那把钥匙。
我们还会发现,与孩子相处时,其实每一件小事都不仅仅是小事。拿赞扬来说,该如何赞扬,又要赞扬什么,往往比在赞扬身还要重要。如果赞扬是有条件的爱,那么就让我们把它转化成无条件的激励,给孩子前进的力量。同时我们还会发现每个妈妈都会有的一个小习惯,那就是唠叨。唠叨起床快一点,唠叨写作业专心一点,那些似乎不经意就说出口的唠叨对孩子真的有用处的吗?或许我们将令人烦躁的唠叨换成让人愉悦的“没关系”,会让孩子们做得更好。
生活就是由这一个个小问题、小细节构成的,处理好这些,妈妈们是需要懂得一点心理学知识的,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让孩子放心交流,乐于沟通,了解他,可以给他无尽动力的妈妈。好生活就在眼前,让我们一起来学心理学吧。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8
作为一个家有10岁孩童的母亲,最近一直被孩子的学习成绩提不上去而苦恼,本来好好的亲子关系,一遇到学习就开始不淡定,变得鸡飞狗跳。所以当我看到这本《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书时,不自觉地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的姜弦植,韩国畅销书作者、韩知名心理咨询师、演讲家,曾出版多本亲子关系的心理学畅销书。我也经常听樊登老师讲育儿教育方面的,也会经常提到心理学在育儿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不禁想,如果我自己也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知识,是不是会改善亲子关系呢?会不会解决我现在的困境呢?
懂了心理学,是不是真的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没有隔阂,也能带孩子平稳度过叛逆期呢?抱着这样的目的,我认真地学习了本书。
虽然现在国家都放开三胎了,但是对于一个双IT职工家庭来说,我们缺少的是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时间,而不是金钱,当然金钱也不够富足,不然也不会有各种两难的烦恼。所以,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我们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爱这一个孩子身上,但是孩子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苦衷,就导致了各种问题。孩子可能觉得缺少玩伴而感到孤单,而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品学兼优并多才多艺,所以各种兴趣班压的让孩子喘不过气,然后就各种逆反心理出现了。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呢?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以孩子的立场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很难,但是确实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一段关系的好坏永远不是光靠一方的力量就能改善的,我想没有那个孩子是不爱自己的父母的,也没有那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就让这个爱的纽带再贴近彼此,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提供对方想要的,能接受的爱的方式。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亲子关系,还有一项也需要用心经营的,那就是夫妻关系。陪伴我们一生最长时间的,应该是自己的伴侣,因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生活,会远离父母,而所谓的另一半,作为老来伴,也是需要用爱去经营的。夫妻久了可能少了刚谈恋爱那会儿的甜蜜,但是多了另一层关系,那就是亲人,除了相互依靠和照顾,还有相互鼓励和扶持。看清夫妻关系的本质,在扮演多重角色的过程中,消除焦虑和孤独,增强自尊感,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而努力,才能拥有幸福生活。
最后,育儿的过程中,我们自己首先要学会的是情绪管理,为孩子提供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用真实的陪伴和相处,让孩子感受到来源于父母的爱,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样成长大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有爱的孩子,他将来的婚姻和育儿过程也会少一些曲折和坎坷。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9
电影《找到你》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不完美妈妈,可她们为了孩子都很拼。为了让孩子好,一个不放弃生命,一个不放弃工作,一个不放弃抚养。
不放弃生命的,付出全部也没能救孩子;不放弃工作,想有能力兼顾孩子和生活,可就是搞不定孩子;不放弃抚养的,放弃了自我成长,被逼的无路可走。
为了孩子,我们都很拼,不怕难不嫌累,但是,我们还是很焦虑,因为做那么多,却解决不好孩子的问题。比如我们好心帮孩子买的衣服,孩子嫌不好看,就不穿。再比如说了好多次,孩子依旧会做错。
我们都想做一个好妈妈,可就是搞不定孩子。我们知道很多育儿知识,可就是不会用。如果你也是这样,不妨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里的解决办法。
《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是一本关于育儿心理的书,它教我们运用心理学分析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机制,理清被我们误会的东西,再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处理。
作者凌想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认为教育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人性。尊重孩子更能读懂孩子,轻松解决孩子的问题。
作者从六个方面支招解决孩子的问题,分别是: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习惯养成、学习、品格、妈妈自我成长。尊重、爱和自我成长贯穿整个育儿阶段,所以,我们从这三点看书。
一、尊重:你做到了尊重孩子了吗?
一个孩子和妈妈去买文具,孩子选了一个功能多的文具盒,他对这些功能感兴趣,按一个键,出来一个“小抽屉”,再按一个键,又打开了一层空间。
但是,孩子妈妈却觉得这样的文具不禁用,容易坏,价格还贵,性价比太低了,就不同意孩子买。妈妈跟孩子解释半天,孩子还是要买,最后,妈妈发火了,孩子也没买到想要的文具盒。
书里说“既然孩子想要自己做主的权力,那就满足他——父母适当后退,在一定的范围里放权,让孩子自己做主。”
这样并不是就让孩子乱买东西了,比如我们给孩子买文具盒的权力,只能买一个,我们帮孩子发现其他文具盒的优点,以及使用情景,不发表我们的意愿。这时我们和孩子之间就没有矛盾了,孩子的矛盾就变成了这个文具盒好,还是那个文具盒好了。
最后,孩子选了哪个文具盒,他都会乐于承担选择的后果。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就能更明白自己需要的什么,也更自信,更有主见。
二、爱和陪伴
有的孩子晚上睡觉,要一催再催,一会说再玩会,一会说渴了饿了。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只看到孩子不遵守时间、不自律,就开始斥责孩子,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很多时候,我们光看到了事,没看到人。这些拖着不去睡觉的孩子,真的就是不遵守时间,不自律吗?不见得是这样,所以,我们换个角度找问题。比如孩子怎么了,想要什么,才去睡觉。
宝宝几个月的时候,每次哄他睡着了后,我就去忙自己的事了。可是,不一会他就会哭醒。我再哄他睡觉,再去忙别的事,他还是会哭醒。当我一直陪他睡觉时,他除了饿了拉了尿了会醒外,其他基本就不会醒,能睡好久。
这样看来,孩子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没看到他们的需求。
所以,当孩子有问题时,别急着下判断,看看是不是我们给的爱和陪伴不够。
三、自我成长
孩子做事慢,我们着急催促,孩子不做家务,我们唠叨不休,孩子表现的不好,我们脸色很差,旁边没人可能就发脾气了。
作者说这是“投射”,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自己的问题,表面上对孩子发火,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也就是说,我们不足的地方,会让我们特别注意。当孩子出现的行为,和我们不足的地方有一点相似,都能挑起我们的情绪,即使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个意思。
类似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解决它们,需要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学会克服不良情绪,才能真正解决。
这也就要求我们内心成长起来,也是一种自我成长。
另外,不少妈妈感慨:自从有了孩子,生活除了孩子,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作者也有过这样的感慨,所以,带着孩子一块学习成长。而且,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自我成长,不仅可以成就我们,也是对孩子负责。
我们搞不定的育儿问题,并不是我们没有那方面的知识,也许只是我们忽略了其中的心理学,导致我们不能理解问题在哪,也就解决不了问题。话又说回来,只想学点育儿心理学,跟着心理咨询师凌想学《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就够了。
学点心理学做个好妈妈心得体会 篇10
我的孩子不能说不爱读书,是不太爱读字多的书。我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受环境的影响,那时读课外书的学生归为不好学生,我想做乖学生,只会机械的努力学习,几乎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
一直到三十多岁,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看书,确切来说也没有多余的钱买书。三十多岁发现自己的爱好,喜欢写感想和生活中的感悟,发现词汇累积量少的可怜,脑中根本调不出符合表达当时心情及景色的词语,感觉胸口闷的发火。
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我就有意无意的想培养儿子读书的兴趣。刚开始在网上选购书,我是选一些名人故事或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可每次书都放烂了孩子也没有翻两页,我翻开孩子的书发现枯燥无趣,我也看不下去,怪不得孩子不愿意读。
直到有一次儿子在网上无意中看到的恐龙漫画,一发不可收拾。孩子对恐龙的痴迷,对漫画的痴迷,让我有点恐惧。他买回来书坐在电动车上看,坐在小卖部旁边看,就连我带着他出去买东西坐在台阶上要要看。我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孩子只喜欢看漫画着让我很是焦虑。
今天翻看了凌想的《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我大致的浏览了目录,被这样一个小标题“我是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吸引住了。作者凌想,资深出版人二级心理咨询师,八岁孩子的母亲,曾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人性,只要用生命去关照生命,用情感去体会情感,用行动去引导行动,才能让一颗心抵达另一颗心,无论这颗心是大人的还是孩子的。”
我以为只有我家孩子喜欢漫画书,原来天下孩子差不多,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图画丰富的书。我家孩子从最初的只看漫,慢慢过渡到看画面和文字结合。我和作者的想法大差不差,我以为只要角角落落都是书,给孩子好的读书氛围,用我的行为习惯感染他,他会自然而然的爱上阅读。实际上我的孩子只是对漫画书感兴趣,对文字类的图书甚至有些抵触,也或许我没有看到孩子的潜质。
就在此时,他还在书堆里找漫画书,每天睡前的必备功课,几乎没有间断过。
我跟随作者的脚步看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怎样让孩子从漫画书过度到文字书。
上一篇:辩论赛的心得体会经典(精彩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