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范例7篇】
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内心的觉悟与实践相结合,追求真知与善行的统一,启发人们自省与自律,促进内心的平和与智慧。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篇1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人类内心本身就存在着良知,只需通过修道修心,使其得以觉醒实现。他认为,人的良知能够认识道德的真理,结果自觉程序行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王阳明强调心性中蕴含的智慧和爱,这两个方面可以相互作用,一同帮助人类实现心灵的升华。
王阳明心学对于当代的启示
王阳明的心学教育观点可谓是现行教育改革的总纲,其渗透在“创新、素质、人本”等一系列教育理念中。就教育而言,心学强调个人主体性和自我觉醒,或许正是当代教育改革重要的一个方向。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下,“教育”的标准是选才、授业、明礼、启智,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已经展示了中国教育的精髓。而心学更是在此基础上强调内修,强调觉悟,也强调了道德修养。
王阳明心学的独特性
王阳明心学在古代中华文化中是一个醒目的标志,它不仅仅是一个哲学理论体系,更是一个人类非凡的智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王阳明的心学并非传统的炭治家学派。它比起朱子、程颐等传统哲学家图章性和理论性更强,突出了情感和积极作为。它不断探讨人类内心的潜力,致力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尝试引入新的思想方法。
定期掌握王阳明心学的重要性
定期掌握王阳明心学的思想、理念是能够帮助人们转变心态、清晰的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实践能力,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不失为适应社会的一种办法。精通王阳明心学,可以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业、生活中,具有更加正面有能量的态度。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发展潜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质和自身身心健康。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篇2
我对王阳明心学的理解
王阳明心学是我接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行动力。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将人性视为万物之中最重要的本体,认为人心即天心,人的本质具有天赋的智慧与善良。他提倡知行合一,主张通过内省来了解人性本义,只有在行动中体现自我价值才能达到心境安宁。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感到迷茫,因为我们缺失了一个理想的社会道德标准,缺失了自我认知的能力,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以及在人类生命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而王阳明心学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模式,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王阳明心学的实践方法
我通过阅读王阳明的著作以及从其他人的介绍中逐渐了解到,王阳明心学实践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内省:王阳明强调人应该通过深刻的内省来了解自己的心灵。内省是指反思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直至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内省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也是达到“致良知”的一个必要途径。
2. 纠正偏见:人们的心灵往往被各种偏见所压制,阻碍了我们正常地感受和理解世界。王阳明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内省来寻找和纠正这些偏见,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 动手实践: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合一思想,认为“行”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我们只有在行动中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通过思考或口头表述。即使我们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思想情况,但在行动中,我们仍然可以做得很好,从而达到心境安宁。
王阳明心学对于我的.启示与感悟
通过学习王阳明心学,我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首先,我从王阳明身上看到了一种信仰,他坚信人类天性的善良与智慧,这种信仰使他能够顶住各种困难和诱惑,保持正义和尊严,这也是我所缺乏的。
其次,我意识到自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通过对自己的内省,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的偏见并且纠正,进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模式。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坚持着每天反思,时刻关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信自己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最后,我从王阳明身上看到了一种关注他人的情感。他不仅关心自己的内在世界,还关心身边人的情感体验与生命价值,这也是我所缺乏的。他通过一种相信他人的方式来与人交往,这种交往方式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让人们建立互信和互助的新型社交方式。
总而言之,王阳明心学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坚定信仰,并逐渐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够更加努力的实践这种方法,坚持信仰,追求自我价值。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篇3
一、良知的力量-如何摒弃诱惑,坚守本心。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
任何人都是有良知的,即使是盗贼、匪寇,内心也有“良知”。人生在世,应该不断地发现良知,实践良知。
世界纷繁芜杂,诱惑众多,在生命过程中,如何摒弃诱惑,坚守本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见识了太多人性中赤裸裸的“恶”,如果没有一颗良知之心,是极容易堕落的。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我也曾动摇过、纠结过。通过学习阳明心学,使自己坚定了一个信念: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别人,然后自己所期望的那些美好都会向自己飞奔而来。
二、专注的力量-如何随时掌控自己的心境。
阳明心学,顾名思义,一门修炼自己强大内心的学问。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之所以在困难面前游刃有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关键在于他在面对各种难题时,首先做到“心静”。心静了,做事情时全神贯注,内心的潜力便会被激发出来,外界的环境便无法影响他,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我在年轻时,经常处于一种浮躁、茫然的状态,做事情时经常感觉心烦意乱,缺乏耐心,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心不静,心境自然不会摆脱各种偏颇情绪的干扰,做事情不专注,自然导致效率低下。现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及时提醒自己静下心来。当心灵清澈、明净,不受任何现象拖滞时,反而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看似棘手的问题。
三、信念的力量-如何克服畏难情绪。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其他事情,务必要有一个必定成功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纷至沓来,成为横亘在我与目标之间的拦路虎。人生是一场考验勇气与毅力的竞赛,在这过程中,如何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进?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相信:坚定的信念是克服畏难情绪的良方。因为我充分意识到:我们做任何事,如果信念不坚定,内心的力量会匮乏,便无法做到全力以赴,事情自然不会成功。
四、行动的力量-如何立足于行,在事上磨炼自己。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至成。
只有把问题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即“立足于行”,在事上磨炼自己。
我们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也一样。在生命过程中也曾遭遇当时看似无解的难题,痛苦、绝望如影随形,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怎么办?我一遍遍的拷问自己。生活还要继续,问题必须解决。阳明心学像一束光,照亮我陷入困厄的心。它使我明白:生活把这苦难赐予你,是来磨炼你的意志,考验你的能力的。通过不断的解决生命中的难题,我的意志力愈发坚定,内心愈发强大。
我心光明,一切皆光明。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篇4
王阳明(1472-1529年)为明朝重要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其提出的“致良知”哲学理念,对于我个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致良知,所谓良知,即善恶之心,是指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辨认善恶的能力。只有将良知这种能力发挥出来,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感知到真理、善恶和道德的正确性。
而要实现致良知,就需要跳出“言传身教”“读万卷书”“经过群众”等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内在反省自身去发现“真知”,以此来完成对于真正内心世界的觉醒。
具体来说,就是要打破自己过去的观念陈旧、一成不变、对外的忧虑、对内的恐惧等限制,从而让内心自然而然地沉淀、思考、汲取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搭建出一个真正反思自身的世界。
我认为,在当前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正是我们急需通过“致良知”来感悟事物的真相和实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在现实中立场坦诚、视角宽广、反应敏锐、从容应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交往中都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最后,我朴素的'认为这是让自身更幸福、身边人更幸福、国家更富强的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借鉴其中的精髓,从而实现自我内心的提升和人生的蜕变。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篇5
曾国藩作为理学家,让我们忽视了他对心学思想的贡献。与王阳明心学思想相比,曾国藩的心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自始至终,他都在用行动践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曾国藩接触王阳明心学,是在他进入官场的第二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此时的曾国藩32岁。
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加上家里世世代代务农,进入官场的曾国藩,很不适应,甚至不知道如何为官。直到他仔细读了王阳明的《传习录》后。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后,被朝廷升授为江西庐陵县县令时,同样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他为何能治理好一个县,并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王阳明的为官方法,给了曾国藩很大的启示。
也就是在这一年,受王阳明心学思想影响,曾国藩也立志做一个“内圣外王”之人,其核心就是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如何改变曾国藩的心智的,答案在写给弟弟的书信中。
这一年,曾国藩的四弟曾国潢写信告诉曾国藩,他想到外面去找一个私塾,边教书边读书,理由是家里的杂事太多,让他静不下心来。
曾国藩写了一封很有哲理的家书,告诉弟弟这是在给自己找理由。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在家书中的原话:
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这是曾国藩学习王阳明心学后,首次向弟弟传授自己的心得,主要包含两点哲学思想:
一、志向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无论是王阳明,还是曾国藩,对立志这个问题,都持相同的态度,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人,曾国藩进入官场后,也立志做一个圣人。
曾国藩告诉弟弟曾国潢,只要有志向,就能发愤图强。
这是曾国藩的亲身体验,他在京城立志成为一个“内圣外王”的人后,一边苦读书,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一边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每日反省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及在社会交往、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并立即加以改正,让自己的内心一步步变得强大。
曾国藩也希望自己的感悟,能影响到弟弟。
二、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就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境随心转”,这是王阳明心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并能迅速和环境融为一体。反之,如果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消极的,那么,无论在任何环境中,他都不会有所变化。
从曾国藩后面的为官过程来看,他能在腐败的官场上干出一番成绩,无不是顺应环境的缘故。
曾国藩对弟弟的这些告诫,在我们今天看来,依旧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惜的是,他的弟弟并没有学过心学,不知道曾国藩的良苦用心。
曾国藩通过心学,让自己找到解决各种困难的方法,在《曾国藩心理操纵术》中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这是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后,从其为官实践中提炼出的经验总结,值得一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链接订阅和购买。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篇6
接触阳明心学已有大半年,今天重新梳理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的四个词: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感悟有所不同。
立志:先前的理解认为就是我们要确定一个人生的目标,比如我要创业、我要成为老板、要升职、要赚钱等等,但是通过学习,渐渐感悟到,原来自己以前所谓的目标其实已经偏离了圣人之道。圣人之道的志向是,无我利他,一定是要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要抛弃心中的小我,成就心中的大我,不是每个人都要可以成为圣人,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圣人的志向,朝着这个方向去走,去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因此我重新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他人友善、对工作认真、对家人关爱。
勤学:先前认为勤学无非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通过学习渐渐发觉,所有认为的知识其实都是术,这些东西只有在道的引导下才能发挥作用。术是可以学的,而道不是靠学的,是要靠我们一点点去感悟体会的。心-道-德-事业,要想成就我们的事业,我们首先要在心上面下功夫,在道上面下功夫。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蕴藏着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而挖掘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磨练自己的心,提高自己的心灵品质。有了高尚纯净的心灵品质,才能有无穷的智慧和激情去保持学习的热情,去为社会做贡献。
改过:先前认为,改过就是犯错后的改正。但是通过学习,我慢慢领悟到,改过其是一个磨练内心的过程,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简单和肤浅。责己其实很难,是要真正敢于在内心深处捅刀子,要敢于去剖析自己所犯的错误。绝对不是轻描淡且就草草了事的。没有感受到心痛的责己是没有用的。也是不能彻底算改过。改过的前提就是要深刻的剖析自己。无论多大的错误哪怕是盗匪,只要知道错,知道悔改,只要反省深刻都是可以改过的,都是可以恢复良知的,也都是可以重新走上正道的。因为人人心中都有良知。
责善:先前很纠结,很怕说别人不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很少去指出他人的不好。学习了阳明心学后,我感悟到,责善朋友之道也,这事朋友之间相处应该具备的品质。只要是发自内心没有恶意的责善,再加之正确委婉的方式,所有的责善都是帮助朋友进步。理解了这一点,自己对于别人的责善,也开始从开始的抗拒,怨恨转变了心态去接受,去反思,去诸己。
立志、勤学、立志、责善,这四个词我认为不同阶段我一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牢记这几个词,不断的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含义,用这四个词去鞭策自己。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 篇7
“不要看到一个人,他是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专家;不要看到一个人,他是一个执着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不要看到一个人,他只是一个学者。”王阳明说。
王阳明在读书时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有耐心的我看到王阳明的.书名“李开复故里有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名著,也就是一位学者,我看到了王阳明的人生之旅,让我对李开复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我想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会变得更加顺利了,也会更加的坚强了。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李开复是一名农村学生,他很想学习,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好,他很想要学好知识,可是因为家庭因素,使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只能在班上不好好学习。在他考上大学后,他又一次失败了。因为他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所以他一直没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是在他心理的最高层,他不想学好,他想让父亲教我们学习方法。李开复说:“这样的孩子是不会的,他要把学习学好。”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王阳明的这一点一点地教育了我,我要学习他的这一点,我也要学习他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敢于拼博的精神。
上一篇:安全教育心得体会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