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航天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优质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航天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航天精神心得体会【第一篇】
第一段:引言(200字)
冬奥航天精神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桥梁,它融合了冬奥会和航天的火热激情,体现了不畏困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受冬奥航天精神的熏陶,它教会我坚持梦想、勇往直前的品质,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启迪和帮助。
第二段:冬奥航天精神与梦想(200字)
冬奥航天精神激励着我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毅力。无论是参加冬奥会还是航天事业,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执着。冬奥航天精神告诉我,只有将自己的梦想与付出相连,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正是这种精神,让我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第三段:冬奥航天精神与团队合作(200字)
冬奥航天精神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冬奥会和航天事业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成功需要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配合和协作。冬奥航天精神教会了我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相互支持和帮助,不断完善自己并在团队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只有在团队的力量下,我们才能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段:冬奥航天精神与创新精神(200字)
冬奥航天精神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冬奥会上的运动项目和航天科技都需要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冬奥航天精神告诉我,要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实践,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让我不断地思考并寻找新的解决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段:冬奥航天精神与社会责任(200字)
冬奥航天精神强调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冬奥会和航天事业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福祉和推动人类发展。冬奥航天精神告诉我,要将个人的成就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要将个人的成功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让我关注和关心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为社会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论(100字)
冬奥航天精神是一种勇往直前、不畏困难、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教会了我坚持梦想、勇敢面对困难、团队合作、创新和承担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坚持冬奥航天精神,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己,为实现个人梦想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天精神心得体会【第二篇】
-->
逐梦苍穹,激荡辉煌。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神舟十二号名单揭晓,在网络引来一大波仰慕者和敬仰者,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航天人的崇高敬意与美好良愿。科技兴国,航天之梦,寄托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航天之梦是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内容,上天揽月、征途星辰、浩瀚无边,似乎有种冥冥之中的隐喻,折射出在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坚强引领下,神舟飞船杨帆启航、刺破苍穹、直射牛斗,象征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民族品质和精神品格。
哲人说,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中国航天人正是那些征战星空、手摘星辰的英雄,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价值底座,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从家国天下、到人类命运、又到民族复兴,一个个巨大的命题,在航天事业上交织绚烂,筑起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脊梁与民族品性。
星海映照征途,奋斗逐梦前行。星海征途同新时代长征路一样,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初心意愿、时代使命和历史重担,统揽“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惧风险挑战、不畏苦难艰辛,中国共产党的掌舵领航、中国人民的勠力同心、中华民族的坚挺不屈,书写了战胜一切困难、迎接一切挑战、创造一切胜利的人间奇迹。站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叠的历史关口,闯出心路、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初心熠熠,使命昭昭。明天的神舟十二号犹如一把长剑,必将能够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扬起五星红旗的光彩夺目,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追求远大的血脉基因。亿万仰望,承载厚望;星空璀璨,大地牢固。跨越星空和大地的两个维度,集合初心和使命的两股动力,航天精神同脱贫攻坚精神、疫情防控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体系,成为朝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价值导向、思想指引和动力源泉,必然能够激越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的精神底气。
信仰,是最亮的星。为何中华民族能够从近代沉沦中,实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伟大飞跃。蕴藏其中的一条最鲜明的逻辑和内核,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是最有信仰、最有信念、最有信心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中华民族有了曙光和指南,光彩夺目的新中国史、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史,犹如神舟出征的征途一样,星光璀璨、熠熠生辉。历史必将见证,时代必将铭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万古奇迹。
航天精神心得体会【第三篇】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飞向九天,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号召与誓言终成现实。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又一里程碑式壮举。50年来,航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东方红一号成为中国航天里程碑
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完成,显著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提振了中华民族信心。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打破超级大国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进一步夯实国家安全发展基石。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协作的成果,彰显了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太空奏响的悠扬的《东方红》成为激励一代人最振奋的音符,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奠定了中国航天根基。“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艰辛起步,目标明确。在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无参照样本、无完整资料情况下,老一辈航天人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工艺难关,从元件、材料到单机、分系统以至整星,实现系统综合集成、工程整体优化,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成为航天工程管理的“传家宝”,自主创新的技术与能力成为攀登科技高峰的“压舱石”,不怕困难的豪情与斗志成为航天发展的“动力源”。中国航天出成果、出装备、出人才,造就一批科技大师、工程“两总”、大国工匠,打造了老中青三代梯次接续、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为了托举“中国第一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的亲历者、参与者,有的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有的告别繁华喧嚣的城市,扎根深山、转战大漠,隐姓埋名、奉献青春,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以许党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永存史册的业绩功勋,诠释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军工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永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象征。
航天发展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代标志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不断刷新高度,助力国家发展。
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的新高地。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接续实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三号落月探测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四号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完成全球组网服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陆续投入使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意味中国具备探索更远深空能力,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试验成功标志中国掌握两栖发射能力。从长征一号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起,长征系列火箭已完成330次发射任务,第一个100次发射用时37年,第二个100次用时7年零6个月,第三个100次仅用时4年零3个月。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显著带动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空间生物等重要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牵引着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我国形成“箭、弹、星、船、器”的完整体系,在轨卫星超过300颗。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在多领域广泛运用,培育了以卫星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业航天、“互联网+卫星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航天科技成果大力转化,高分专项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航天技术与产品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孕育了智慧城市、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新业态,产业经济规模由百亿量级跃升至千亿量级。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高分、北斗组合精准化标绘、高精度定位,全网见证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国速度”,为战疫提供新“武器”,科技报国、科技惠民、科技抗疫辐射效应凸显。
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交流,形成开放合作新格局: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意电磁卫星、中法海洋卫星相继成功发射。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启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多任务小卫星等多边合作项目,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为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实施50余次发射任务,提供近20次搭载服务,宇航产品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新名片。积极参与联合国外空委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活动,发布《中国航天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声明》,向全球开放共享高分卫星16米数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重大自然灾害等人类共同挑战作出重要贡献。
50年来,在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财富。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是根本保障,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血脉基因,系统管理、狠抓质量是制胜法宝,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是不竭源泉。
以航天梦助力强国梦复兴梦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动员令,寄语航天战线和科技工作者“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国航天向世界一流看齐,向强国目标聚焦,有决心、有能力再立新功。
始终抢抓机遇、自主创新。2020年,我国将实施探月三期、北斗导航、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国航天将围绕集中力量办大事,抓住重大科技工程、抓住急需尖端需求、抓住关系未来的根本和基础,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技术、科学的牵引和“扳机”作用。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坚持结果导向、问题导向,加大航天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问题。
始终集智攻关、协同创新。航天是大融合大联动的创新。要按照“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要求,更加注重有效统筹各类主体、工程总体及各大系统单位,协同各层科技力量,形成航天重大项目的战略布局和系统安排;有效发挥各类创新资源优势,崇尚首创、鼓励冒险、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激励科学大家、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矢志创新、专注创造;有效汇聚社会优势资源,完善航天创新体系,实现由大向强的行稳致远,带动整体实力攀升。
始终共享共赢、开放创新。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时代,同场竞技、联袂展示。要坚持共商共建原则,加强航天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推动大科学计划、工程与中心建设,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国际交流,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一贯宗旨,积极参与国际外空规则制定和全球防灾减灾等国际创新治理,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设置合作议题,使更多人享受航天新发展带来的福祉。
中国航天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不畏艰险挫折,继续追天揽月征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
航天精神心得体会【第四篇】
-->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飞向九天,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号召与誓言终成现实。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又一里程碑式壮举。50年来,航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东方红一号成为中国航天里程碑
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完成,显著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提振了中华民族信心。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打破超级大国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进一步夯实国家安全发展基石。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协作的成果,彰显了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太空奏响的悠扬的《东方红》成为激励一代人最振奋的音符,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奠定了中国航天根基。“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艰辛起步,目标明确。在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无参照样本、无完整资料情况下,老一辈航天人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工艺难关,从元件、材料到单机、分系统以至整星,实现系统综合集成、工程整体优化,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成为航天工程管理的“传家宝”,自主创新的技术与能力成为攀登科技高峰的“压舱石”,不怕困难的豪情与斗志成为航天发展的“动力源”。中国航天出成果、出装备、出人才,造就一批科技大师、工程“两总”、大国工匠,打造了老中青三代梯次接续、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为了托举“中国第一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的亲历者、参与者,有的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有的告别繁华喧嚣的城市,扎根深山、转战大漠,隐姓埋名、奉献青春,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以许党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永存史册的业绩功勋,诠释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军工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永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象征。
航天发展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代标志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不断刷新高度,助力国家发展。
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的新高地。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党的-大以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接续实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三号落月探测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四号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完成全球组网服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陆续投入使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意味中国具备探索更远深空能力,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试验成功标志中国掌握两栖发射能力。从长征一号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起,长征系列火箭已完成330次发射任务,第一个100次发射用时37年,第二个100次用时7年零6个月,第三个100次仅用时4年零3个月。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显著带动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空间生物等重要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牵引着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我国形成“箭、弹、星、船、器”的完整体系,在轨卫星超过300颗。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在多领域广泛运用,培育了以卫星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党的-大以来,商业航天、“互联网+卫星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航天科技成果大力转化,高分专项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航天技术与产品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孕育了智慧城市、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新业态,产业经济规模由百亿量级跃升至千亿量级。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中,高分、北斗组合精准化标绘、高精度定位,全网见证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国速度”,为战疫提供新“武器”,科技报国、科技惠民、科技抗疫辐射效应凸显。
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名片。党的-大以来,中国航天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交流,形成开放合作新格局: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意电磁卫星、中法海洋卫星相继成功发射。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启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多任务小卫星等多边合作项目,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为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实施50余次发射任务,提供近20次搭载服务,宇航产品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新名片。积极参与联合国外空委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活动,发布《中国航天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声明》,向全球开放共享高分卫星16米数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重大自然灾害等人类共同挑战作出重要贡献。
50年来,在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财富。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是根本保障,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血脉基因,系统管理、狠抓质量是制胜法宝,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是不竭源泉。
以航天梦助力强国梦复兴梦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动员令,寄语航天战线和科技工作者“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国航天向世界一流看齐,向强国目标聚焦,有决心、有能力再立新功。
始终抢抓机遇、自主创新。2020年,我国将实施探月三期、北斗导航、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国航天将围绕集中力量办大事,抓住重大科技工程、抓住急需尖端需求、抓住关系未来的根本和基础,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技术、科学的牵引和“扳机”作用。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坚持结果导向、问题导向,加大航天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问题。
始终集智攻关、协同创新。航天是大融合大联动的创新。要按照“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要求,更加注重有效统筹各类主体、工程总体及各大系统单位,协同各层科技力量,形成航天重大项目的战略布局和系统安排;有效发挥各类创新资源优势,崇尚首创、鼓励冒险、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激励科学大家、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矢志创新、专注创造;有效汇聚社会优势资源,完善航天创新体系,实现由大向强的行稳致远,带动整体实力攀升。
始终共享共赢、开放创新。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时代,同场竞技、联袂展示。要坚持共商共建原则,加强航天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推动大科学计划、工程与中心建设,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国际交流,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一贯宗旨,积极参与国际外空规则制定和全球防灾减灾等国际创新治理,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设置合作议题,使更多人享受航天新发展带来的福祉。
中国航天将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不畏艰险挫折,继续追天揽月征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
航天精神心得体会【第五篇】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中国整个国家都被冬奥会的氛围所包围。而借助航天科技可见的成果,冬奥航天精神也逐渐受到重视。航天精神蕴含着对科技的追求、对创新的崇尚,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鼓舞,才使得中国冬奥事业不断进步。通过参与冬奥会与航天事业的结合,我深刻感受到了冬奥航天精神的影响与意义。
首先,冬奥航天精神告诉我们,团队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航天工程需要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共同努力,而冬奥运动也需要运动员、教练员、保障人员等的紧密合作。我曾经参观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工作间我看到了无数个看似平凡的人,但却都在为实现航天梦想而努力。他们对航天科技有着无尽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团队精神才有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成就。这与冬奥运动相同,每个运动员都要经历严格的训练和艰苦的努力,但正是他们团队的合作与支持,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赢得荣誉。无论是航天工程还是冬奥运动,都需要团队精神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战胜困难,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其次,冬奥航天精神告诉我们,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航天科技之所以能够不断有所突破,得益于科技创新的推动。我曾经了解到,在航天领域,中国每一个成功的发射任务背后,都蕴藏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创新成果。他们追求新的技术突破,寻求更高效、更安全的方法,以满足航天发展的需求。同样,冬奥运动中的每一个项目和训练方法,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在雪上滑行的项目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在国际比赛中占据优势。正是因为创新的推动,才使得中国在航天科技和冬奥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再次,冬奥航天精神告诉我们,追求卓越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是数十年的努力与坚持的结果,而冬奥运动的成就也来自运动员们不懈的追求。在我多次亲身参观国内外航天展览时,我感受到中国航天领域的集体智慧和敬业精神,工程师和科学家不断突破自我,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同样,冬奥运动中的运动员也是追求卓越的榜样,他们为了参加冬奥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在冰雪场地上,运动员们超越极限,勇攀高峰,他们对卓越的追求不仅是对个人梦想的追求,更是对国家荣誉的追求。
最后,冬奥航天精神告诉我们,信心和坚持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航天工程曾经面临过无数的挑战,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从未停歇。这是因为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着信念,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样,冬奥运动中的团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但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对自己有着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团队的力量,正是航天工程和冬奥事业不断前进的源泉。
综上所述,航天精神与冬奥事业的结合,使冬奥航天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团队精神的力量使得我们有信心面对任何挑战,创新的精神让我们拥抱未来的可能性,追求卓越的信仰让我们更加热爱冬奥事业。正是冬奥航天精神的鼓舞,推动着中国冬奥运动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期待着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