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范文样例(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范文样例(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第一篇】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指承担了国家粮食收购任务的粮食购销公司及所属粮站、粮库和粮管所,这些企业虽然绝大部分在县乡两级,但几十年来一直是政府处理粮食生产与消费关系、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今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何去何从,是政府与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报告试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出发,分析它的历史作用、问题成因和生存条件,探索其在市场化条件下的重新定位和发展目标的选择,力图找出一条通过变革的自强之路.

作者: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课题组作者单位:刊名:中国粮食经济英文刊名:chinagraineconomy年,卷(期):2004“”(8)分类号:关键词:。

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第二篇】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正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作为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企业党建必须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至目前,全县纳入党统内统计企业共有598户,已建立党组织91个,其中单独组建74个(党委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69个)。联合组建17个,覆盖企业334户,覆盖率%,成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65个,团组织16个,妇女组织9个。下设了6个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了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38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深入42户企业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切实履行“工商所与指导站一体化、市场主体准入与党员、党组织信息采集一体化、培育市场主体与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一体化、经济户口管理与党组织(党员)户口管理一体化、网格化监管服务与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网络化工作指导一体化、延伸服务链与开展党建活动一体化”六个一体化的工作职责。以“六个一体化”的方式切实推动非公企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坚持“主业主抓、固本强基”,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理论武装先行,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营造学习教育的生动局面。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采取支部书记带头学与党员群众自觉学相结合、集中系统学与深入持久学相结合、专题研讨学与教育培训学相结合、联系实际学与整改落实学相结合等措施,及时抓好党的十九大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以及中央和省、市、县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在干部职工中结合每周一的政治业务学习,做到学习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找准了工作着力点,为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非公企业中形成了把学习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的良好势头。

(二)坚持“主体准入与信息采集一体化”,着力提高非公党建两个覆盖。党组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县非工委和各党建工作站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工作职责,坚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在市场主体准入过程中从源头抓起,做到了“市场主体准入与党员、党组织信息采集一体化、培育市场主体与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一体化、经济户口管理与党组织(党员)户口管理一体化、网格化监管服务与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网络化工作指导一体化”,严格落实县非公党工委成员包抓责任制和“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制度。采取全面摸排源头建、党群共建促组建、经费保障促组建、督促考核促组建、完善机制配合建等方式,确保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组建率得到稳步提升。特别是依托群团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做实“党建带群团、群团跟党建”工作,把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作为非公企业党建主攻方向,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把组建群团组织、开展群团工作作为建立党组织的先导性措施,把非公企业业务骨干、生产一线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为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后备军。止目前,指导和帮助非公企业组建工青妇组织90个。

(三)坚持“充实力量、强化培训”,努力提高两支队伍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县非工委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党建指导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列入工委、党建工作站年度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健全了工委、党建工作站两级联动抓培训的工作机制,本着"实用、实在、实际"的原则,以提升政策理论水平、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沟通交流艺术、提升党务工作能力作为培训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流动党课”两大培训平台,分层分类的采取上课堂、典型发言、座谈讨论、主题活动、组织自学、观看电教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教学形式。分批次对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建指导员进行轮训,同时建立党务工作者、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一卡通”(即每个党务工作者、党员参加培训后由非公企业党工委在卡上登记参加培训人员基本情况、培训时间、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等信息),考试成绩作为年内评先选优的依据,通过党性教育、技能培育、人文涵育,努力提升了党员自身素质。

(四)坚持“网格化监管服务与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网络化工作指导一体化”,实现业务工作与非公党建工作双赢。各党建工作指导站与党建指导员结合日常开展的市场抽查、消保维权、企业回访、安全检查等业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课堂的优势,按照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深入企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企业发展党员、完善阵地建设、开展三会一课,把寻找“隐形”党员、“口袋”党员与开展业务活动相结合,认真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切实的服务举措,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五)坚持抓瓶颈,重日常,**工作难题。不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到民主评议、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制度体系,切实将工作抓在经常,增强了党内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采取“六查一登记”(查党员名册、查党员档案、查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查支部大会决议、查组织生活会记录、查党费缴纳情况,填写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办法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准确掌握基本情况。

1.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增长与非公企业党建“两个覆盖”发展滞后的矛盾。国家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使得非公企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弊端,比如企业注册认缴制,导致了“皮包公司”、“口袋企业”的大量出现,很多人只注册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装在皮包里或口袋里,“乞求”或牟取国家贷款和资助,并没有实体上的公司,没有开展业务,成为“僵尸公司”。如此一来,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就远远上不去,党组织组建率低,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宽,导致党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比较薄弱,部分从业人员中的党员难以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一些入党积极分子无法正常的培养和发展。

2.空壳党支部的不断增加。非公企业变动频繁,同时由于非公企业投资主体的多样性,也带来了从业人员队伍构成、思想观念、就业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大量小微非公企业很难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地保持3名以上正式党员,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党的组织。非公企业的这些特性,导致员工不稳定,流动性强,甚至出现组织负责人动辄不再任职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本来就只有三四个党员,党员流动时常造成企业党组织空壳化,而且由于片面追求党组织组建率也造成大量空壳党支部的产生,使非公企业党组织有支部无党员,无法也无人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导致活动难组织、党员难发展、作用难发挥。而为使党组织组建率达到目标要求,这些所谓的“党支部”也只能继续存在。

3.部分企业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全面、不到位,出现思想误区,认为非公经济组织单位小,企业开业、息业比较频繁,党员人数少,担心党组织活动多影响生产,而不愿意过多的关注党建工作,没有真正发挥非公党建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非公党建开展的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员工没有吸引力,导致整个团队没有向心力,没有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是企业发展缺乏活力。

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政治思想观念淡薄,入党意愿不强或者入党动机不纯,思想上向往的是加薪,而不是为人民服务,这为党组织的建立带来了负面影响。部分企业党员素质不高,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认为在私企工作不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导致员工工作懒散,工作效率不高,积极性不强。

5.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设置不合理,部分企业处于创办、扩建、兼并、转产或倒闭的运行轨迹,成立党组织的条件不成熟,并且对党组织的建立持消极态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财政对非公党建工作不支持,使得党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的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总之,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近年来,党员规范管理和发展慎之又慎,严之又严,非工委成立初期党员突击发展和转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党员流动及后续管理困难,党组织发挥作用小,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的不利的影响。

1、建立党内表彰和教育惩处并重的机制。要抓好先进典型的巩固和发展经常性工作,更好地发挥党内表彰工作的激励作用。在党内表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方面,要强化党委主要领导的职责,公开评选程序、方法,表彰的典型要经得起时间、人民的考验。要重视做好先进典型后期的管理选树工作,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先进典型的作用,激励绝大多数党员树立良好形象。党员是党的肌体中最小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个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集体,甚至全党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党员的形象好,共产党就得人心,党员的荣誉感也必将增强。反之,党员形象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失去人心,党员的荣誉感将相应淡化。在此同时,要加大党员违纪处理力度,疏通不合格党员出口渠道,真正做到进口严、出口畅。

2、要准确把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定位,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维护各方利益、密切党群关系等作用,引导非公企业主转变“重发展、轻党建”的观念,提高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对企业主的教育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加强对业主党的知识、形势任务、社会责任、民主法制和企业管理等知识的教育,既提高业主的经营管理能力,又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要树立政策导向,制定出台激励政策,把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情况作为企业评奖评优、信誉评审、企业信贷的重要评价内容,作为企业主担任社会职务、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3、坚持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文化。

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创先争优,创新活动载体,使党员有进步、职工有实惠、企业有收获。组织实施“岗位先锋计划”、“党员成才计划”,激发企业党员的荣誉感、事业心,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要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分散性”较强特点,着力改善服务党员工作,做到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便利化、组织生活方式灵活化、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化、发挥作用形式多样化,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4、派驻到企业上的各党建指导员要真正能“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组织并参与所指导的企业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同时,党建指导员要充分发挥联系企业广、信息资源多的优势,主动做好由工商干部向非公企业一份子的角色转换,以主人翁的态度指导党建工作,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提高企业效益。党建指导员和各党建指导站要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探索如何与企业发展的互促共赢上,努力在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方面诚心实意想办法、出主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企业主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5、创新企业党员培养培训方法。实施科学管理,建立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定期培训制度,鉴于非公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培训集中难度较大问题,可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为非公企业业主和党务工作者提供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如定期举办民营企业发展论坛,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即达到培训的目的,走完培训的过程,又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引导其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应当提高政治觉悟,树立和实践新的政治观念。一是要增强业主党建支持度,要引导业主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在制定经营方针、年度计划、改革方案、工资福利分配时主动听取党组织的意见。二是要从思想上重视非公党建工作,要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同时要加大对非公党建工作的财政支持,解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做到党组织开展活动有物质保障,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有利于宣传非公有制党组织的思想。最后要做到真正的关心员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处理事情公平公正,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取得员工的信任。

7、稳步提高党组织组建率。提高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组建率和覆盖率,有利于发挥党员在非公企业的先锋引领作用和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利于促进非公企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这里说稳步提高,就是要根据具体实际,通过挂靠、独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稳步提高组建率和覆盖率,避免因片面追求党组织覆盖率而盲目组建党组织,导致大量空壳党支部的产生。

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第三篇】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要成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加强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采用的科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和坚持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搞好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推进,把握好改革的次序、节奏、力度,确保改革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积极进展,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监管手段和方式不断优化,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

——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护资源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充分发挥。

——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巩固,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四)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区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五)推进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对这些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对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对这些国有企业,在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同时,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的考核。

(六)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这类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

(七)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八)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要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均应有职工代表,董事会外部董事应占多数,落实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董事对董事会决议承担责任。改进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强化对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对重大决策失误负有直接责任的要及时调整或解聘,并依法追究责任。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拓宽来源渠道。

(九)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上级党组织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广开推荐渠道,依规考察提名,严格履行选用程序。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

(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权是企业的法定权利,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严格规范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严禁将公款用于个人支出。

(十一)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对特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建立分级分类的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规范企业各类用工管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十二)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十三)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科学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

(十四)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等的作用,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切实保障退出企业依法实现关闭或破产,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推动国有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理限定法人层级,有效压缩管理层级。发挥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

(十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具备条件的进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按照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工作体系的原则,抓紧制定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十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于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改革要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公开公正,切实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出资人的产权权益,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十七)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相关安全审查规定,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十八)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十九)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资产评估,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

(二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企业内部监事会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企业总法律顾问在经营管理中的法律审核把关作用,推进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集团公司要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加强对子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监督。

(二十一)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快国有企业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以及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规范操作流程,强化专业检查,开展总会计师由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委派的试点。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制度,明确职责定位,强化与有关专业监督机构的协作,加强当期和事中监督,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建立健全核查、移交和整改机制。健全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实行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的经常性审计制度。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工作,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使权力等的监督,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狠抓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创新方式,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

(二十二)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网络平台,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建设阳光国企。认真处理人民群众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来信、来访和检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有效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十三)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评估、决策事项履职记录、决策过错认定标准等配套制度,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问责机制,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视不同情形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经理层成员与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适度交叉任职;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织班子其他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党建工作。中央企业党组织书记同时担任企业其他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设立1名专职抓企业党建工作的副书记。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深入细致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

(二十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企业改革发展需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强化党组织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中的责任,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坚决防止和整治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领导人员,切实解决企业领导人员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以强化忠诚意识、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锻造优秀品行为重点,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二十六)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纪检机构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加强党性教育、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正确履职行权。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与企业考核等挂钩,实行“一案双查”。推动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反“四风”规定,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二十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强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优化制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建立稳定可靠、补偿合理、公开透明的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完善和落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有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

(二十八)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剥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和所办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服务机构,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二十九)形成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实践、创新。全面准确评价国有企业,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的典型案例和经验,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履行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落实,确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第四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出台《若干意见》,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严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履职行权的监督;适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需要,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领导;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若干意见》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和各国有企业党组(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不断完善党委(党组)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

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第五篇】

9月13日下午,被称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公布。

这份《指导意见》长达20页,分八大章节三十项内容,前三项内容分别阐述了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第二章节起对多个改革方案进行概括性阐述。其中,在分类监管、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股权多元化、国企重组整合、整体上市等方面亮点频现。

按照《指导意见》定下的目标,本轮国企改革给出时间表:2020年国有企业在关键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培育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国有企业。

2、如何解读国企改革指导意见。

国企改革三大重点:分类改革如何落实。

一问:分类改革如何落实?

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其中第一步就是要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即“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有专家指出,分类改革成为本轮国企改革的一大创新。不过,“国企数量和业务范围庞杂,如何分类将成为一个难题。”朱宁指出,“分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挑战。具体来说,是应该按企业性质分类还是按业务分类?”

“如果一个国企中不仅包含商业类业务还包含公益类业务,这要如何处理?是需要把公益类的拆分出来单独运营吗?拆分或许对国企本身来说可能是好事,能够更轻量化运营商业类业务,但财务上的分割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朱宁说。而有关这些疑问的解答,还有待配套方案的进一步细化。

二问: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如何推进?

指导意见中对于大众所关注的国企薪酬分配也有所明确,具体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

14日,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上明确表示,国企改革不会引发新一轮降薪潮,针对相关问题已有全面方案,“对于过高偏高收入要调整,这对于整个工资结构和收入水平是一个规范,有关问题还会进一步研究。”

张义珍表示,将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与国企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分配制度。

朱宁认为,国企要进一步激励高管的创造力,而这就涉及到国企薪资改革。

“接下来国企高管的薪资要与企业业绩相挂钩,与贡献相匹配。”朱宁注意到,之前国企高管的薪资与企业规模比较相关,但与企业利润相关度较低,一些规模很大企业虽然未能实现较高的利润,但它的高管薪资反而很高。

朱宁认为,现在广受关注的国企高管“限薪潮”是国企薪资改革的其中一个方面,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探索高管持股激励的办法,高管持股比例和持股方法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问:如何描绘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线图?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始终成为热议的焦点。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吹风会上介绍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说,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区分“已经混合”和“适宜混合”的国有企业。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

坚持从知严教育管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履职行权的监督;适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需要,道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领导;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

(3)国企改革意见全文扩展资料。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

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亮点一: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解读:顶层设计方案为下一步改革方向与路径定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表示,这是国企改革在已有基础上的新的重大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大进展,然而,部分地区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国有企业依然效率不高、产权不明的情况。

此前,尽管已经有部分地区出台了地方性的国企改革方案,但缺乏顶层指导与设计,国企改革推进缓慢,而《意见》的出台则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国家顶层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定调。

亮点二:分类监管国有企业将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意见》提出,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

解读:有分类才有管理有分类才有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春晓对此解释,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有分类才有管理,有分类才有发展。

根据什么来划分?张春晓表示,对于商业性主要是能够凸显在市场中的商业运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够放大企业经营的运行活力,能够放大市场的运行能力,以及它的载体能力,为市场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这是商业类。公益类主要是考虑到民生以及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提供,这是分类的大原则。

张春晓说,在分类中一定要注意,不管怎么划分,必须坚持国有资产的全民性,不能因为划分,把国有资产划分没了,缩小了,国有资产丧失了。在划分中还要坚持动态性,要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而实时的动态调整。

商业类和公益类企业如何考核?张春晓回答,对于商业类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它的保值增值、市场竞争力、活力、控制力,以及对经济引导作用。对于公益类主要考核它的民生保障功能、公共品提供的水平,主要是从保障功能上进行考核。

亮点三: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制约不足的问题,《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解读:国企股权多元化有助减少高管腐败。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许保利曾公开表示,国企股权多元化有助减少高管腐败。

国有企业开始真正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必须要追求利润且要承担市场竞争的后果,即或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或在市场竞争中破产倒闭。但单一的国有产权很容易使国有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导致其行为扭曲,影响经营效率,国企高管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寻租空间。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恰恰可以解决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问题。而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应有之义就是意味着国有企业要开放股权,企业中的股权除国有外还要有非国有。

亮点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设时间表。

《意见》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解读:要实现"1+12"的效果不能出现“灯下黑”

张春晓表示,混合发展的目的,必须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增强活力,必须有利于引进的非公资本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激发活力,要实现"1+12"的效果,绝不能因混合而混合。“拉郎配”式的混合极有可能造成打着市场的幌子,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手段,评估出缩水的国有资产,不仅导致国有资产新一轮的流失,还使非公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要实现国有经济进退自如,收放有度。在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搭建良性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行平台。绝不能搞暗箱操作,不能出现“灯下黑”。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不是说要把原有的国有资产其中的一块蛋糕切去,而是说引进优秀的战略投资者,把存量资产做大,把蛋糕做大。另外,还要让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共同再做一个蛋糕,把老蛋糕做大,把新蛋糕再做强再做大。

亮点五:国资委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

张春晓表示,经营权和所有权是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非常重要的两大权利,在这次《意见》中,多次提出要划清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界限,同时要使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

解读:给儿媳妇权利,让婆婆做好监督。

张春晓表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使监管和营运实现了各自的属性,国有企业经营的独立性更强,市场化程度更高,市场化的平台就非常容易搭建,市场化的运营效率就能够逐步提高。更有利于实现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目标。

张春晓表示,新一轮的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国有资产的监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3年,国资委成立,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三管"运行。在这一轮改革的意见中,监管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改变,以管资本为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把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全部下放给了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实现了分割,随着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搭建成形,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将会把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放到国有资本经营公司。

在前一轮的国企的改革中,给国有企业的权利只有经营权。对于监管部门,它有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权,监督权,所以国有企业因为它自身的权利的缩小,就是它在市场中运行中缩手缩脚,也就是经常说的“婆婆”管得太多,“儿媳妇”就没有办法干。在新一轮的改革中,给儿媳妇权力,让婆婆做好监督,儿媳妇能够干得更好,监管也就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亮点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指导意见》强调,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领导人员。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解读:弱化了党的建设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也会降低。

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必须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为什么这样说?在前一轮改革过程中,尤其是中央巡视组和地方各个巡视组进入到各级所有企业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但凡是这个企业党组织建设做得好,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都是相对高的,而且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相对是高的。调查发现,如果削弱了党的领导,弱化了党的建设,那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是同方向降低的,所以新一轮的改革中,从监管的层面上看,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次《意见》中开宗明义,国有企业属于全民,全民就是股东,股东要求国有企业做什么,国有企业就必须做什么,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全民的利益,就必须实现人民要求做的。

权威解读指导意见四大显著特点:绝不能让国企改革红利变成个人私利。

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喜武谈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着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精准性,坚持改革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改什么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改革的规范性,先定规则再改革,依法有据搞改革。

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强化改革措施之间的协同配合。

四是更加注重改革的公开性,坚持公开透明,国企改革的政策、方案、措施、过程能够公开的都要公开,主动地接受监督,绝不能让国企改革的红利变成个别人的私利。

5、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是一回事吗。

国企改革三大重点:分类改革如何落实。

一问:分类改革如何落实?

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其中第一步就是要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即“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有专家指出,分类改革成为本轮国企改革的一大创新。不过,“国企数量和业务范围庞杂,如何分类将成为一个难题。”朱宁指出,“分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挑战。具体来说,是应该按企业性质分类还是按业务分类?”

“如果一个国企中不仅包含商业类业务还包含公益类业务,这要如何处理?是需要把公益类的拆分出来单独运营吗?拆分或许对国企本身来说可能是好事,能够更轻量化运营商业类业务,但财务上的分割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朱宁说。而有关这些疑问的解答,还有待配套方案的进一步细化。

二问: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如何推进?

指导意见中对于大众所关注的国企薪酬分配也有所明确,具体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

14日,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上明确表示,国企改革不会引发新一轮降薪潮,针对相关问题已有全面方案,“对于过高偏高收入要调整,这对于整个工资结构和收入水平是一个规范,有关问题还会进一步研究。”

张义珍表示,将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与国企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分配制度。

朱宁认为,国企要进一步激励高管的创造力,而这就涉及到国企薪资改革。

“接下来国企高管的薪资要与企业业绩相挂钩,与贡献相匹配。”朱宁注意到,之前国企高管的薪资与企业规模比较相关,但与企业利润相关度较低,一些规模很大企业虽然未能实现较高的利润,但它的高管薪资反而很高。

朱宁认为,现在广受关注的国企高管“限薪潮”是国企薪资改革的其中一个方面,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探索高管持股激励的办法,高管持股比例和持股方法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问:如何描绘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线图?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始终成为热议的焦点。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吹风会上介绍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说,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区分“已经混合”和“适宜混合”的国有企业。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

6、国企改革1+12具体是哪些文件?

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的文件已经出台,标志是“1+12”个文件印发,主体框架已经搭出来了。

“1”是指首先会出台一个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12”是指十二个配套方案。

顶层设计方面最重要的有两个: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案。

关系到全局工作的方案有六个:国企功能建立与分类改革方案、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方案、投资运营公司方案、剥离企业办社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以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完善国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案。

十项改革试点包括:

1.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

2.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

3.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

4.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

5.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6.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

7.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8.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9.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

10.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7、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n文件都有哪些。

1+n中的是《关于深化国有改革的指导意见(建议稿)》,未来在中央和审定通过后,这项文件将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在n的方面,首先从国资委层面要实现自我改革,因此会出台一份《关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方案(建议稿)》。

其次,要明确好央企的分类,而且这项分类将被应用到改革的各个环节。如果前面的意见是“纲”,分类方案就是目,纲举目张后整个改革才将体系成型。

国资委审议了两份文件:一份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功能界定分类方案(征求意见稿)》。彭建国也对本报记者透露,央企总体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但实际上最终还是三类,即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公益类也即公共服务类。

商业一类是指竞争类的,以完全市场化和保值增值为目标;商业二类是指特殊功能类的,同时具备市场化和社会化目标;公益类则是完全社会化的目标。商业一类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战场。

第二份文件是针对远期规划的——除了南车与北车、中电投与国核技之外还关注哪些要重组整合的,可看看这份文文件。它就是《中央布局结构调整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

国资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点工作,按照目前的会议纪要,国资委已经审议了《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中央项目暂行办法(建议稿)》。

在实行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将要试点员工持股,国资委已经审议了《关于混合所有制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在央企中推行的员工持股仍将以试点的方式推进,先试再推。

为此,国资委也审议了《加快剥离国有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除了职工,实行混合所有制后队对负责人的监管更为重要。

目前,国资委已经审议了《中央领导班子职位标准建设工作报告(送审稿)》。发展混合所有制,最需要防范的问题是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国资委准备了多份文件对此实施预防。

国资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督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意见》,审议了《关于建立国有经营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送审稿)》,研究了《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的意见》。

层面,除了已经确定的六家改革试点之外。

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第六篇】

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阐述了国企改革的性质、地位、作用、意义、任务和重点,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国企改革思想的全面系统阐述,也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度动员。

这个指示回答了为什么要搞国企改革,改革什么与怎样改革的三大问题,宣示了党中央在国企改革与发展问题的基本立场与方向,提出了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

按照集团今年“八个坚定不移”、“三个攻坚突破”、“三个决不动摇”要求,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既有直接面对的深化国企改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又有为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保驾护航任务,深感责任重大。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深化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入推动国企改革,才能为化解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规范经营行为,防范产生新的债务风险、推动公司整体经营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托。

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和经营者,我们每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把企业利益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放在首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就是要打好国有企业改革这张牌,打赢转型发展这场仗。

没有解不了的题,关键是要快解,再慢下来、拖下去,问题更多,困难更大。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国企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就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正确把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勇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行得正、干得实、走得稳,必须要求每一个参与者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时刻“别忘了自己的屁股坐在哪里”,要“在其位,谋其政”,不能“以事说事不干事”,要主动破除僵化思想,杜绝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彻底转变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只有每一个“国企人”都能够坚定改革信心、恪尽职守,才能够有效推动国企改革这个“老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合公司实际状况以及自己分管的以资抵债、风险防控、企业发展规划等实际工作,我认为公司收回应收款项,化解债务风险,是自救的根本和未来发展的基础,而混改和上市又是我们破茧重生的唯一通道。所以将深化国企改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开展,有序推进,势在必行。

我的基本思路和想法如下:即从内部挖潜,减轻自身债务负担,创造利润,又开展外部融合,吸引战略投资者,破茧重生。

培育所属有潜力企业为新业务平台,致力于开发从坑口到电厂的煤炭业务,做实主营业务,并向集团争取将曹妃甸物流园、天津港45万吨堆场等物流资产注入公司运营,利用港口资源、政策、资产等优势发展物流仓储业务。同时,依托集团贸易资源,开发海运业务、多式联运业务,逐步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亮点企业。初期,瑞昌公司可参与搭建阳泉地区政府平台项目,借助集团的品牌和地方政府的资金,实现盈利反哺物流公司的经营,解决历史问题。

公司在实现优质业务转移后,存续采取诉讼、股权质押、以资抵债等方式进行债务清收。

以上是我对“坚定国企改革信心、恪尽职守担当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粗浅理解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与设计,也是我认为在目前公司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情况下,在化解债务风险开展清收工作的同时,总结历史、补齐短板、止住出血点、引入活水、创造利润、实现公司自救重生的一条可行之路,望予指正批评。

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第七篇】

按照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为市委、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准确依据,2月中旬至3月初,我先后对市星瀚、九柱、矿业、善道等市属国有企业的运行现状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户数:截至12月末,市属国有企业共有19户,主要涉及市政基础设施、房产建筑、矿产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生态绿化、文化旅游、融资平台、教学实训和咨询服务九大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企业3户、工业企业3户、地质勘察及水利企业3户、交通运输企业2户、房地产企业2户、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户、社会服务业企业4户、教育文化企业1户。另外还有新成立、未纳入国资统计的企业5户:市环湖开发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神工科技公司、民德殡葬服务公司、啄木之鸟审计咨询公司。

(二)经营情况:,市属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89,011万元,较上年189,539万元下降1%。增幅较大的主要是星瀚、矿业、九柱、善道四个国有企业,同比增收分别为13,067万元、3,519万元、19,540万元、1,350万元,分别增长13%、21%、209%和27%。营业总收入较上年下降的企业有13户,减收金额41,496万元,降幅较大的企业有:石嘴山国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比减收38,192万元、下降77%;石嘴山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比减收257万元、下降25%。累计实现利润3,437万元,较上年盈利14,636万元下降77%。其中实现盈利的有8户、盈利额6,605万元,较上年盈利15,678万元减利9,073万元。经营亏损的有11户、亏损额3,167万元,较上年亏损1,042万元增亏2,125万元。

(三)资产状况:截止20末,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31,809万元,较上年852,053万元增长9%;负债总额613,552万元,较上年573,634万元增长7%。净资产收益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较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较上年%下降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较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资产规模看,星瀚、矿业、九柱、善道4户企业资产总额达891,835万元,占市属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占市属国有企业全部经营性资产的99%以上。

(四)股权构成状况:目前,市属国有企业及其二级、三级子公司共有60户,其中一级企业22户(含5户已注册但未纳入国资统计的企业),二级企业28户,三级企业10户。国有独资企业47户(一级企业21户、二级企业22户、三级企业4户),占%;国有控股企业4户(二级企业2户、三级企业2户),占%;国有参股企业9户(一级企业1户、二级企业4户、三级企业4户),占15%。

(五)人员情况:年,市属国有企业年末从业人数4759人,在岗职工数3649人。

二、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产权不清,难以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部分企业资产权属关系不明确,造成所有权和使用权脱节。如华夏脉文化旅游公司现在使用的图书馆、文化馆、展览中心、五七干校博物馆等,未办理资产转让登记手续,无产权登记证书,没有形成企业资产所有权,仅用于办公和出租,取得一定的出租收入,无法实现资产有效经营,资产效率较低。绿森林公司现用办公楼原以生态保护林场名义立项建设,形成的资产不属于绿森林公司。诸如此类产权不清的问题,导致企业在资产经营、担保、贷款等方面无自主权,无法律实效。

2.优质经营性资产比重低,资本结构不合理。部分企业资产中,政府投资的办公楼、土地等非经营性资产占比较大,此类资产不具备资产经营和银企合作的担保抵押条件,不能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企业实收资本构成看,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强,自我积累过低。企业实收资本总额达226,万元其中国家资本83,万元,占%;负债总额613,552万元,长、短期借款200,310万元,占负债总额的%。企业自有资金非常有限,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普遍缺乏流动资金和后续发展资金。

(二)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市属国有企业中有11户是依托主管部门业务成立或由政府部门下属单位改制保留的`企业,主管部门实际对企业具有控制权。部分企业人员、财务与主管部门重叠混合。二是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截止2013年底,大部分市属国企都没有建立规范的监事会,市国资委向部分企业外派了兼职监事,但也没有按规定履行监事职责。董事会和经理层建设也有待加强,例如市星瀚集团实行总裁负责制,没有建立董事会,也没有设置总经理。市九柱集团总经理由董事长兼任。市矿业集团董事会董事仅有2人。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层班子配备不齐等问题,造成企业存在经营管理、决策议事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三)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

1.主业不突出。部分企业主业不突出、投资分散、存在同业竞争现象,导致主导产业规模、资金、经营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多家企业在有限的资源、市场中重复、交叉投资经营。如星翰集团是市属国有企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集中供热、燃气供应、自来水生产供应、污水收集、处理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兼营发电、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宾馆服务和旅游服务等。九驻集团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施工、物业管理、建材加工、廉(公)租房管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多个领域。善道集团主要从事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房地产开发、水上运输等业务。市础天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只承担政府重点项目、工程融资平台的作用,无法形成真正的经营实体,实现经济效益。

2.企业流动资金困难,负债率偏高。2013年末,市属国有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200,310万元,资产负债率平均达到%,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生产发展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较高的负债率,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资产收益率普遍较低。规模较大的星瀚、矿业、九柱、善道四户企业大部分属于承担市政、住房保障等社会公共职能的企业,因业务的特殊性,造成其低盈利性甚至亏损的特点。2013年,四户企业资产收益率平均为%,其中善道集团最高为%,九柱集团最低为-%。九驻集团近三年营业收入下滑,一直呈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企业承担全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及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房建设任务,除收到中央补助资金和有限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外,大部分资金只能通过企业自筹或银行贷款取得,还贷压力大,影响企业效益,同时受房地产形势影响,企业效益下滑。

4.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2013年市属19户国有企业中有8户实现盈利,11户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或经营不善而亏损,其中有5户企业属于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

5.考核机制不健全。一是对市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还没有全面推开;二是考核指标还不够完善,如全面反映企业能力的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没有纳入考核范围;三是没有建立与负责人收入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四是企业在引进人才用人机制上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大多数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和任用仍按照行政干部任用的模式和程序进行。

(四)国资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

1.监管职责中存在越位现象。,市国资委根据市属国有企业情况制定了《石嘴山市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及财务监督暂行办法》,《办法》一度对市属国有资产监管、国有企业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应由企业决定的日常经营活动事项由政府决定,已不适应目前企业发展需要,不利于企业自主经营。如:根据《办法》规定,企业贷款3000万元以上、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担保万元以上、国有资产转让50万元以上、捐赠或赞助20万元以上属重大事项,需由国资委审核,报市政府决定的事项中,资金限制额度过低,审核、报批程序多、时间较长,这类事项涉及企业面广、次数频繁,造成企业不能及时作出决策,决策的时效性、灵活性较差,给企业自主经营带来不便。

2.监管体系不建全。市国资委自成立以来,由于机构及人员编制所限,一直未能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规定成立监事会,无法向市属监管企业派出专职监事。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资本结构日趋复杂,国有资产监管的广度不断扩大,难度日益增加,任务更加艰巨。

3.考核体制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由于企业管理层次没有打破行政级别,干部管理与行政机关采用相同的模式,市星瀚、矿业、九柱三家企业不是由国资委按照企业身份来考核,而是与市直各部门统一考核,造成监管、考核不统一的局面,无法实现管资产与管事、管人相统一。

三、改革意见建议。

以不断增强市属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优化资产、合理重组,突出主业、做优做强,管理提升、转型增效,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科学国资监管体系,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资产为纽带明确产权关系,实现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

以管资本为主,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盘活国有资产,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使之在资本市场上更有作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好作用。一是部门管理企业脱钩改制。依托部门设立的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市茂源房地产交易中心、市啄木之鸟审计资询公司,实行国有资本退出,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脱钩改制,推向市场。二是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市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整合全市“小、散、弱”的可经营性资产,与市国资委、财政局等部门代表市政府持有的对外投资股权,一并无偿划拨注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负责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和存量资产的流动与重组,主要通过开展股权运营,以股东身份从事国有资本的经营管理和运作,与所出资企业之间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参与企业管理,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以市场化的手段,激发国有资产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市场化经营机制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组织、管理、考核等规章制度,提高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一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董事会建设,配齐董事会人员,推进外部董事制度,严格落实董事履职责任。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不断提高董事会决策水平。建立国有企业外派监事制度,由市国资委向企业委派监事会主席,和企业内部监事一起组成监事会,履行监督企业财务管理、资产运营、重大事项决策以及企业负责人履职情况等职责。进一步规范监督工作流程,切实发挥好监事会监督作用。创新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机制,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选拔机制,逐步减少行政任命管理人员,加大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人员重叠范围,努力形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位一体”、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认真总结市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试点工作,以经济指标为主、其它指标为辅,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修订完善考核办法,在市属国有企业中全面推行经营业绩考核。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将经营业绩考核与绩效薪酬相挂钩,以管理团队、核心业务骨干为主要对象,依据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和价值贡献大小,合理确定激励的范围和水平。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国有企业运营透明度。完善投资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企业经营投资评价和责任追究。通过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激励和约束价机制,切实形成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国资监管格局。三是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准确把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方向,完善支出结构,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改革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界定企业功能,按照公益性、资源性和竞争性划分市属国有企业类别,结合企业绩效情况制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收益上缴财政比例。四是规范薪酬水平、职务消费等。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对市场化聘任的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建立市场化薪酬协商机制,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风险和责任来确定薪酬水平。

(三)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按照主业突出、优化组合、做优做强的原则,通过整合业务类同企业来降低管理成本;通过资本的有序合理划转、流动,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以市星瀚、矿业、九柱、善道、文化产业为核心的五大产业集团。逐步扩大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经营活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加速发展,成为具有跨地区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

(四)推进国企整合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通过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一是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在星瀚、九柱两个国有重点企业的子公司中,选择两到三个开展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既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又要注重吸收私有制企业的现代管理经验,转化应用到其它国有企业中,进一步促进全市国有企业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运行,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二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办法。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三是要通过明晰产权关系、规范公司治理、强化资产评估、规范产权流转、加强资产监管等多种措施,坚决防止在发展混合制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损失。

(五)科学构建国资监管体系,促进国企科学发展。

研究制定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监管模式、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在自主经营、市场化发展上为企业松绑,在管控资本投向、提高资本使用效益上探索创新,努力形成规范、系统、有效的国有资本监管体系。一是授予企业独立自主的经营权,调动国企积极性。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方向,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和管资本的要求,修订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国资委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随意干预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真正做到监管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二是授权国资委行使股东大部分职权、加强国资委职能。一方面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单位,市政府要对其充分授权,让其行使大部分股东权力,行使出资人职责。另一方面国资委要按照法律规范和符合公司治理基本原则的股东定位来开展工作,通过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制定、任免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资本增减等渠道行使所有权,通过公司治理体系的科学构建来提高所有权监管的效率。

实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第八篇】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要成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加强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采用的科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和坚持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搞好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推进,把握好改革的次序、节奏、力度,确保改革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积极进展,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监管手段和方式不断优化,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

——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护资源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充分发挥。

——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巩固,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四)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区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五)推进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对这些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对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对这些国有企业,在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同时,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的考核。

(六)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这类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

(七)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八)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要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均应有职工代表,董事会外部董事应占多数,落实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董事对董事会决议承担责任。改进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强化对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对重大决策失误负有直接责任的要及时调整或解聘,并依法追究责任。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拓宽来源渠道。

(九)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上级党组织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广开推荐渠道,依规考察提名,严格履行选用程序。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

(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权是企业的法定权利,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严格规范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严禁将公款用于个人支出。

(十一)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对特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建立分级分类的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规范企业各类用工管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十二)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十三)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科学界定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

(十四)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等的作用,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切实保障退出企业依法实现关闭或破产,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推动国有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理限定法人层级,有效压缩管理层级。发挥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

(十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具备条件的进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按照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工作体系的原则,抓紧制定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十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于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改革要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公开公正,切实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出资人的产权权益,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十七)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相关安全审查规定,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十八)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十九)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资产评估,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

(二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明确监事会、审计、纪检监察、巡视以及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企业内部监事会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企业总法律顾问在经营管理中的法律审核把关作用,推进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集团公司要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加强对子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监督。

(二十一)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加快国有企业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以及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规范操作流程,强化专业检查,开展总会计师由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委派的试点。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制度,明确职责定位,强化与有关专业监督机构的协作,加强当期和事中监督,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建立健全核查、移交和整改机制。健全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实行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的经常性审计制度。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工作,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使权力等的监督,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狠抓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创新方式,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

(二十二)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网络平台,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建设阳光国企。认真处理人民群众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来信、来访和检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有效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十三)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评估、决策事项履职记录、决策过错认定标准等配套制度,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问责机制,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视不同情形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党务工作者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经理层成员与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适度交叉任职;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织班子其他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党建工作。中央企业党组织书记同时担任企业其他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设立1名专职抓企业党建工作的副书记。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深入细致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科学确定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管理模式。

(二十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企业改革发展需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强化党组织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中的责任,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坚决防止和整治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领导人员,切实解决企业领导人员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以强化忠诚意识、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锻造优秀品行为重点,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二十六)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纪检机构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加强党性教育、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正确履职行权。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与企业考核等挂钩,实行“一案双查”。推动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巡视工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反“四风”规定,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二十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强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优化制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建立稳定可靠、补偿合理、公开透明的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完善和落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有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

(二十八)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剥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和所办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服务机构,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二十九)形成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实践、创新。全面准确评价国有企业,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的典型案例和经验,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履行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落实,确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方面不足。

39 1192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