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精彩21篇)
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家人共赏明月,品尝月饼,传递思念与祝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亲情与文化,是否让人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
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中秋,有着不同的情感与寓意。但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发展,家的团圆、国的稳定等美好的希望,都一直与中秋文化同频共振。如今的社会,人口的流动速度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时代,每个人生活也变得更加忙碌,但即便如此,中秋依然像是情感源代码,修复人们内心的缺失,让身体和心灵,至少有一个得以回家。这样的现实也再次证明一点:中秋的节日内涵里面,蕴含着深刻的文化认同,而这,正是举国同庆的目的所在,也是节日的价值所在。
中秋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并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其背后还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敬天礼地的传统、家国相依的情怀、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些所指向的,正是和平、圆满、美好等人类永恒追求的事物。我们应以中秋佳节为契机,让家国情怀成为中秋文化的新内涵,为丰富人类文明色彩、开创美好未来带来更大的精神动力。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是中秋佳节,晚上七点多钟,我们一家拿着月饼水果和零食去公园赏月。
绿草如茵的草坪上坐着一家一家……点着上万根蜡烛,一眼望去,就像一个一个亮晶晶的星星,密密麻麻的撒满了开阔无垠的夜空。快看:圆圆的,亮亮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盏银灯给大地洒下了一片银白色。忽然月亮被一层薄薄的雾笼罩了起来,朦朦胧胧的,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正和大地捉迷藏,它那顽皮的样子真是诱惑人心啊!我也被迷住了。薄雾很快退去了,云层也不再笼住它,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草坪上一片宁静,没有了吵杂声,只是静静地看着月光,她穿着白色纱衣,娴静而安祥,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月亮像一个羞涩的少女,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亮染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那么明亮。
这时我举起一块月饼,顽皮地说:“爸爸快看,我这里也有一个月亮!”爸爸微笑地拍了拍我的头。我接着说:“爸爸,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啊?”爸爸说:“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元朝时,中原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反抗力量抗元,但元兵封锁太严,无法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想出一计,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在派人分头传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八月十五夜起义响应。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啊!原来是这样啊!他们真聪明!”我回味着爸爸说的话,边吃月饼边想:今晚的收获可真不小啊!
再看草坪上,人们品尝着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每个人都沉醉在这一片月色之中了,真是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3
又到中秋月圆时。院子里飘着桂花香,像浓到解不开的思念,借着风儿传递着团圆的喜悦。
犹记那年中秋,趁着学校放假,我匆匆赶上了回家的火车。过道上挤满了没买到坐票的人,但是他们眉眼中却有掩不住的欢喜,都写着“归心似箭”四个字。一路上我都盼望着火车能开快一点,好早些回到家,但偏偏事与愿违,火车晚点近一个小时。我在心里估摸着时间,应该是赶不上晚饭了,于是给父亲打电话说火车晚点,就不用等我吃晚饭了。结果父亲回答:“你爷爷奶奶都说要等你回来再开饭,不差那一会儿。”我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暖流。
下了车,远远看着父亲在大门口等着我。他赶紧接过我的行李箱,问道:“累不累啊?饿没饿?”我笑道:“还好,一想到家里有好吃的.,就不累了。”刚进院子,抬头就看见奶奶站在窗前笑着挥手,于是不由得加快脚步上楼。母亲给我开了门,打趣说终于能开饭了。家里的饭菜就是香,聆听着长辈们的谆谆教导,给他们分享遇到的趣事,表妹更是一时兴起唱起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屋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看着家人暖到心坎儿的笑容,听着交谈中透出的亲切关心,身上每一个毛孔都充满着欢欣和感动,我想这就是幸福最真实的样子吧。
中秋最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赏月了。“月到中秋分外明”,可能是寄托了太多太多的思念和祝福,那天的月光显得格外温柔。往远处看,房屋轮廓显得朦朦胧胧,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树叶随风摇曳,像是在月光曲中起舞的精灵。和家人漫步在这月光中,心中无比畅快满足,希望能一直这么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如今,一晃六年过去了,又到一年中秋夜,又是一年团圆时。闻着熟悉的桂花香,想起当年一起团聚赏月的人,有的已经不在了。经历过悲欢离合,我们慢慢懂得,人生如月,有圆有缺。在时间长河里,会有亲人朋友离我们而去,也会有新人不断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学会在相聚的日子里珍惜拥有,在相离的日子里怀念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时间能慢慢走,让我们在这欢聚的日子里,共赏这团圆月,把所有的忧愁消融在这美好的夜色中,借着一轮清辉,把思念和祝福送给亲朋好友,收获更多的幸福和感动。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4
中秋夜,团圆时,团圆是家的团圆。无论人们身处何地,都会想方设法赶赴家中,为的是一家人围坐一桌,品饼赏月,放慢脚步,一起享受团圆、热闹的气氛。置身于现代快速流动的社会,中秋节无法回家的游子越来越多,借助现代化手段,与家人视频通话,似乎“天涯若比邻”,但熨不平的是萦绕心头的“相思结”。此时,或可寄情明月,遥想广寒宫里的嫦娥仙子、玉兔金蟾,联想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真意切,心中郁结顿开,悄然间升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时代变迁,光阴流转,“团圆”二字如这千年如常的中秋圆月,总能激起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情愫。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5
中秋团圆,皓月当空,让家国之情更加浓郁。所以,团圆又不限于家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现这个祈愿的前提就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强盛。所以说团圆的意识,这是爱家爱国的深层次心理元素,是一种博大的家国情怀。从历史来看,中秋节作为民族佳节能穿越千年依然盛行,因为它以家庭为主体、以国家为载体,合家团圆,举国同庆;以和谐为基调,以共享为福祉,民为邦本,国运昌盛。因此,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我们要融个人情怀与家国意识于一体,把美好的生活变成感恩奋进的动力,立足小我,立足岗位,兢兢业业,用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如此一来,我们对“家”的认识就得到了升华。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6
中秋之所以未曾随着时间的冲刷而掩埋于历史,在于它以家庭为主体、以国家为载体,以和谐为基调,以共享为福祉,创设了一种合家团圆、举国同庆、民为邦本、国运昌盛的多元而人本的家国理念。中秋节的前世今生,有国家意志对民间风俗的认同与参与,从初于周、兴于唐、定于宋,到盛于明清,一路以文明传播为内驱力,以文化构建为外推力,将个人情怀与家国意识完美契合,演绎出生动丰富、自由婉转的家国理念。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20__年开始,中秋节成为中国人的法定节假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统节日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节日,特别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中秋等传统节日,堪称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文化中国的代表性“表情”。立足这样的时间节点,金樽对月、抚今追昔、共享盛景,给人的记忆最深刻、最鲜活,最能促人在思考中品味传统节日的价值意义,并使之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基因。正是这样的记忆与基因,悄然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影响着一代代人朴素的道德认知与精神追求。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7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我和外婆、外公、爸爸、妈妈团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晚饭过后。我们一家就去小区的亭子里面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夜幕悄悄降临,月亮慢慢爬上树梢头,圆圆的月亮散发出明亮的光芒,好像淘气的孩子在玩耍,她一会儿和我们玩做迷藏的游戏,一会儿又跟星星妹妹说悄悄话……爸爸说:“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线才亮的,如果太阳光没有射到月亮上,晚上就漆黑一片了。所以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我问爸爸:“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呢?”爸爸说:“我讲一个传说给你听听吧!从前有一位很漂亮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嫦娥。嫦娥和后羿结婚之后,神仙送他们一颗仙丹,只要吃了仙丹的人就可以做神仙,而且能长生不老。后来后羿没有吃仙丹,他就出去工作了;嫦娥把仙丹吃了,她慢慢漂浮起来,向月亮飞去……后羿回到家,发现妻子不见了,他飞快地跑出家门去寻找妻子,他抬头一看,妻子正在月亮上对他挥手,他连忙叫道妻子你回来吧!嫦娥走了,后羿回到家,桌上放满嫦娥最喜欢吃的月饼,伤心地哭起来……所以,每到中秋,人们就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了。”
中秋节的传说可真美,大家团聚在一起真快乐!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8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话亲情。寓理于亲、由情入理,成为中秋佳节触景生情、情理交融的重要表达实现方式。中秋节不仅仅是亲人团聚的节日,更是充满深厚文化内涵、引起人们深刻思考、不断形成思想升华的佳节;人们不仅享受“物质会餐”,并且收获“精神足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先人的哲学智慧,从中秋赏月思月中便能深深感悟。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9
每逢中秋,家中都会摆上几盒月饼,那淡淡的桂花香夹杂着月饼的甜腻弥漫在空气中,氤氲出最熟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团圆是中秋的味道。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哪怕单位离家再远,中秋节至,我总会忍不住提上一盒月饼赶回家。或是包装精致的,或是散装的,也许味道迥然不同,但那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一颗期盼团圆的心,渴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的心愿。这样,即使再腻的月饼,也会腻出幸福团圆的味儿来……
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瑟瑟秋风的吹拂下,望着异乡的月亮,很圆很亮,却终究不是自己想看的月亮,有道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所以,不管怎么样,月亮都会透露出冷清的感觉。身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屋内觥筹交错的喧闹声声入耳,更使得夜幕下的游子思亲更切。思念亲人的音容笑貌,思念亲人的丝丝关怀。
温馨是中秋的味道。门口树下,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小孩子在庭中疯闹嬉戏,为了一个月饼,为了一个礼物,管他呢!只要快乐就好。成年人翻看着相册,指着一张张孩提时的照片,述说着过去的故事,时而欢笑,时而沉默,大概他们又重历了一回少年往事吧。老人则依偎在桂花树下,安详地笑着。他们为什么笑呢?感叹又一年月圆的日子到了吗?还是看到子子孙孙健康平安而开心?总之,他们是笑着的,笑出了温馨的味儿来。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那些曾经鲜明的片段在岁月的冲刷下渐渐褪色,也许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多年以后,会循着一种味道的密码,穿越层层叠叠的回忆,抵走一个旧日美好的瞬间。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0
满月飞明镜,秋澄万景清。又是一年一度中秋节。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唐书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明月照团圆,灯火耀中秋。中秋节有着团圆、和谐、吉祥寓意的独特文化内涵。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各地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文化,共享美好生活。上海豫园推出了中秋赏灯、跨界快闪、国潮演艺等文化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兼顾了年轻人新潮、时尚的消费喜好。在湖南长沙,投壶游戏、猜灯谜等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在河南三门峡,寓意五谷丰登、花好月圆的蒸花馍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即便在流动的高铁列车上,人们也可在旅途中欢度佳节,乘务员们表演精彩的歌舞表演,并开展与旅客互动猜灯谜、共尝月饼等活动……大江南北,虽说各地欢度节日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相同的节日文化内涵却是一致的,呈现出中华民族中秋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多样性。这既是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是文化认同的深层心理元素。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每逢中秋佳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花灯,猜灯谜等,举国上下,“小家”团圆情与“大家”爱国情交相辉映,让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家国团圆的欢欣。尤其在历经疫情考验后的今宵,这欢腾的节日氛围,这亲切的烟火气息,尽皆诠释着家庭美满和睦、国家繁荣昌盛,让我们懂得了团圆的意涵,也更懂得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道理。
“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团圆是中秋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人的执念。但是,我们也有“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坚守与抉择。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我们的身边不乏众多人群依然坚守工作岗位。扮靓城市“脸面”的环卫工人;护佑人民群众健康的白衣天使;守护万千旅客平安出行的铁路工作者……他们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用坚守绘就了节日最美的底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万家邀明月,澎湃家国情。在皓月当空、饼香四溢、亲人团聚的时刻,中秋佳节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韵味也在人们心中升腾而起。在传承优秀文化中,我们增添使命感,在实干中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1
过去,每到中秋,月桂飘香,几块月饼,用一张食品包装纸包裹,再加上一方红纸捆扎起来,既简易,又喜气,更香甜。月圆饼圆,一家人邀明月享团圆,其乐融融。走亲访友,一提月饼礼薄情义重,喜气洋洋。但不知何时起,月饼却变了“样”、坏了“味”,过度包装掩饰了其纯真美味,而“天价月饼”则是令人望而生畏。单说其奢侈浪费行为,与我们今天的社会文明风尚实是格格不入。同时,月饼过度包装也会给我们的绿色低碳生活带来影响。一句话,月饼是用来吃的,包装简约绿色,物美价廉,只有让其回归节日食品属性,才能吃出舌尖上的美味,让传统佳节更显美好,更提升民众的幸福获得感。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2
时光飞逝,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吃完饭之后便来到红梅公园赏月。
一进公园,哇,真热闹!赏月的人还真不少:有的拿着照相机到处寻找,想随时把这自然的美景定格下来;有的架着天文望远镜,想和月亮来一个“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还有的把自己浸润在如水的月光里,给自己洗一个美美的“月光浴”……
过了一会儿,人们渐渐散去,周围也变得宁静起来。月光犹如一盏明灯,温柔地照耀着大地,给大地送去光明,给周围的景物都镀上了一层白银……点点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好像在跟“月亮姐姐”诉说着自己昨天做的美梦。一阵微风吹来,平静的湖面上闪闪烁烁,像是撒了一湖的碎银。迎着这徐徐的凉风,我感到无比的惬意。红梅公园,我来过很多次,不过我还是第一次静静地亲近月亮,亲近月色,没想到她竟是如此的美丽。
凝望着空中的那轮明月,我不禁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外公和姨妈他们。此时此刻,他们在做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在赏月呢?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思念我们呢?往事像潮水一样向我涌来:我们一起下象棋;一起去农家乐;一起吃烧烤;一起KTV……在一起的日子真是快乐啊!
还有这学期刚刚转学的王彦翔,他也在想我么?他是我一年级时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二年级,我把他弄伤了,他依然把我当朋友;三年级时,他介绍我加入了水墨社团;四年级时,我们又都成为班级的板报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四年以来,他给我带来了数不清的欢笑;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可现在,他却离开了我们,但愿我们的友情依然常青。”
中秋之夜是美丽的,我本想静静地赏月,却又思念满怀。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伤感”。妈妈见了说:“你长大了!”
是啊,月亮年年如此,而我渐渐长大。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3
“大城市,更思乡”“走过了那么多地方,最远的月亮还是在家的方向”……穿梭于城市车数马龙中的游子,对团圆有更深刻的领悟。如何释怀“团圆的中秋节却不团圆”的缱绻心绪?互联网时代的当下,给出中秋节另外一种“打开方式”。“云上过节”不仅传承了人们节日的美好祝愿,也通过线上分享、大小屏幕互动的方式为人们带来别样的体验。从中秋赏月的“小切口”入手,推出可读性、沉浸感、引导力强的多样态“走心”产品,如举办“中秋赏月直播活动”“网上晒中秋圆月”“灯火话诗章”等线上互动活动,将中秋节温馨感拉满,使“千里共婵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实现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感互动。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4
中国人爱月,咏之赏之,思之叹之。诗人们对月感伤了千年,也欢喜了千年,这份悲和喜,其实是借着月亮相思。“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月是故乡明”,纷纷都是想家;阴晴圆缺、人生起伏、时光流转,映照的都是悲欢与离合。一家人围坐一堂,父母给孩子念诵几句与月亮有关的诗词,爷爷奶奶讲讲吴刚嫦娥的故事,一起吃月饼赏月……这样的幸福,古今皆然。
在熙来攘往的生活中,中秋节依然是我们的“感情中枢”,一方面连接着柔韧的家园,一方面连接着嬗变的时代。倦鸟归巢,亲情回家,一切有关爱与思念的情愫,今夜变得那么纯粹而皎洁。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5
自古就有天上月圆时,合家团圆分食月饼,这是一种温馨的仪式。亲人团圆,家庭和睦,安享天伦,这在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在今天这个流动时代,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团圆”变成了人们最深沉的内心呼唤。一个“留守儿童中秋圆梦计划”,一天就能收到上百份心愿,孩子渴望的不仅是月饼,更是与父母的团聚;一组农民工在工地写寄语的照片走红网络,“老婆,中秋好想陪你看月亮”,团圆的渴望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团圆永远是亲情的牵挂。所以,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能够利用三天的假期回家侍奉双亲,陪老爸说说话、陪老妈洗洗碗,共享团圆之乐,的确是美事一桩。即使是真的不能回家过中秋,也可以和家里通上视频“在一起”。再忙,也不能忘了我们的亲情。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6
中秋节是一个一家团圆的日子,我们每年都去奶奶家过节,所以,今天我们一家又去了奶奶家。
中秋节真是个好日子,奶奶为我们准备了好多丰富的食物:有虾,有羔蟹,有猪脚姜,有鸭子……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羔蟹了,所以,在午饭开饭时,我一直在问“羔蟹呢?羔蟹呢?”奶奶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耐心地笑着跟我说“别着急,羔蟹在等到晚餐吃呢!”我只能吃别的菜了,吃着吃着,发现原来别的菜也很好吃,特别是猪脚姜,酸酸甜甜的,很开胃,有了它,我吃了一大碗饭呢。
吃完饭,我和堂哥一起玩着游戏,吃着水果,休息了一会,就跟着堂哥去了他外婆家玩,玩了一会就回来吃饭了。终于,我盼望已久的羔蟹“上场”了,那羔蟹真香啊,我一边吃羔蟹一边看电视,真是开心极了。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围着电视,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享受着节日的各种美食,有月饼、柚子、哈蜜瓜……还有美味的田螺,妈妈炒的田螺很好吃,我们都争着吃……,快乐的时光总过得很快,妈妈说我还没写完周记,所以要早点回家了。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可以吃到美味的月饼,还可以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地吃饭。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7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自古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文化是中秋的底色。古往今来关于中秋的诗词不计其数,无数文人骚客在中秋节留下千古名篇,为中秋节赋予了一种唯美浪漫的色彩。这是“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的自然之美,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文化乡愁。中秋文化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全球华人独特的精神密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秋节背后的民族文化情感依然质朴而深沉。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8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我们家家户户都会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月,热闹极了!
一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在鸟儿的欢笑声中,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起床,穿戴整齐,带上礼物兴致勃勃地走出家门,“耶!去外婆家咯 。”
刚到外婆家,外婆见到我就开心地合不拢嘴,她对我说:“快看我为你准备了什么。”我走进厨房一看,满桌新鲜可口,香气迷人的水果,还有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糕点......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不由自主地笑了,我也笑了,还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傍晚的云彩五彩缤纷,晚霞烧红了天空。外婆和妈妈一起准备了丰富可口的晚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吃上了一桌团圆饭。月亮慢慢升起,它还带着一丝丝模糊的怅惘,好像是一层层白纱覆盖在月亮上。外婆拿出准备好的月饼,有豆沙馅儿的,有蛋黄馅儿的,也有哈密瓜味的,但是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个冰冰凉凉的冰淇淋月饼啦!
夜幕降临的时候,吵闹的田野突然安静了。我躺在床上,看着那像月饼一样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突然觉得月亮好像外婆亲切的笑脸,那模糊的怅惘更像是外婆的皱纹,有几只萤火虫在我面前舞动飞来飞去,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当我醒来时,外婆他们已经出去干农活了。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在这一天里我们大家可以欢聚一堂,陪伴亲人共享美好时光。但是我更喜欢外婆,因为她有着一颗像月亮一样纯洁善良美丽又勤劳的心。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1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近年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中秋节在世界各地也逐渐流行起来。从首尔到旧金山,从伦敦到新加坡,全球华人华侨和广大留学生把美味的月饼、唯美的嫦娥神话带到了异国他乡,同当地人一起欢度中秋佳节,营造了浓浓的团圆和谐气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文化自信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以阖家团圆、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为精神内核的中秋佳节,将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20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轮皎洁的月亮。中秋节盛满了文化记忆和精神认同,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契机。网络过中秋,这细细的网线,一头连接着千千万万的闾里百姓,另一头连接的是历史的赓续、文化的传承。网络中国节以图文、短视频、动漫、小程序、海报等多种形式,推出制作月饼、猜灯谜、扎制传统兔子灯、赏桂花等融媒体作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经典与原创新编交替上演,让人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感受美到极致的中秋诗词。赏月直播活动通过国风歌舞、创意音诗画等多种节目形式,在新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融合外景拍摄、虚拟制片于一体的场景营造,通过实时的交流互动,使人人转变成信息参与者、发布者,让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体验,在品味月饼时能一眼穿梭千年华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发展。
传统节日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21
月到中秋偏皎洁,且喜人间好时节。自古以来,中秋这一天都是华夏民族阖家团圆、欢度佳节的日子,是各地通过各种习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延续民族血脉的重要时刻,承载着国人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融汇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情感和思想精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对于日趋发展的国家而言是软实力、硬底气,即使是在飞速发展、物质富裕的当代也不应被渐渐淡化,值得每一位国人重视和青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