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精选4篇)

冠军 分享 时间:

课外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成为成长的重要助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初中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初中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初中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1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终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1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仅受到了教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进取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异常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异常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仅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一样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并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仅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此刻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终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初中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享誉全球的商业经典之作,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安得鲁罗文临危受命,历尽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古巴丛林中找到了加西亚将军,完成了送信这一神圣使命,为打败西班牙侵略者立下了卓越功勋的故事。

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我认为这本书至今畅销不衰,始终被人津津乐道、具有强劲的生命力的答案,就是因为每个时代都在寻找"罗文",各个国度、各个行业都在推崇和呼唤"罗文"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爱岗敬业、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就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就是顺应潮流、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需要具有这种精神的人,需要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学习、弘扬、践行这种精神,为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认为,世界上到处都有"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从书中了解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并不是那些声名显赫之人,也不是那些权高位重之人,而往往是那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主动进取、忠诚敬业的员工。工作中怎样去寻找这些员工,那就要象瓦格纳上校一样去了解、信任、知人善任、培养他们。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既要学会写信,又要学会送信。对待上级,就要学会罗文的敬业精神、主动创新精神,义无返顾地送好信,始终不渝地忠诚上级;对待下级,就要学会麦金莱总统的豁达大度、信任无忧精神,相信和信任下级;对待单位工作,要学会瓦格纳上校的知己知彼、知人善任精神,了解手下人员,忠诚上级领导。

"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书中的主人公罗文在接到送信的任务后,不提要求、不讲条件,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国家,历尽千辛万苦,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前进中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熔铸着心血。这种奉献精神,在1--年前的战争时代需要,在和平发展的年代需要,在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期更是迫切需要。这种奉献精神军队需要,企业需要,政府部门更加需要。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既然肩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重担,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为祖国出力,就要像罗文那样,不怕吃苦受累、不怕困难重重,脚踏实地、拼搏奉献,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崇高的价值追求,献身于科学发展的宏伟大业。具体到我们教师工作,就是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倾其所能、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上成为一个甘于奉献、尽职尽责的人。

罗文接到命令后,没有选择逃避和退缩,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不屈的毅力,置生死于不顾地勇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作为教师工作,虽说不是什么要害部门,但关系着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所以,只要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个教师这个称呼,我们就要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忠诚于教育事业,用我们饱满的热情、永远的童心来呵护孩子们,用我们的爱心来践行一个教育人的职责。就像书中所说:"如果你非要辱骂、诅咒和没完没了的贬损不可,那么你为什么不辞职哪?当你身处局外时,你可以尽情发泄。但是,我请求你,身在其中时,不要诅咒它。当你贬损它时,你身置其中,那么你也是在贬损自己。"就如我们昌乐二中的师生,从他们的口中,听不到一个关于二中不好的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所在?忠诚!如果说,生命力使人们前途光明,团体使人们宽容,脚踏实地使人们现实,那么深厚的忠诚感就会使人生正直而有意义。

罗文在送信的长征路上,不仅要征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凶险的社会环境,情况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他思想僵化、观念陈腐,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那送给加西亚的信很有可能就石沉大海,甚至落入敌人手中。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的思路、办法和成效,不可能一劳永逸。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变化、实践经验的积累、时代要求的转换,我们要做到善于创新,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主动了解新情况,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努力开拓自己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法则,那就是:"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信任,只有主动才有创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本书以一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的表达方式传达了一种极为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人才价值观,使我深刻感悟到"罗文"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的态度直接体现在工作的质量上。让我们停止无谓的抱怨,收拾好心情,从头开始,从现在开始,忠诚于你要做的每一件事,不时完美自身,做一个现代的罗文吧!

初中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3

朋友向我推荐《瓦尔登湖》这本书很久了,这回趁着假期,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芳容了。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到书名,便被它朦胧的意境所感染,脑海里浮现出无数浪漫凄美的画面。可是当我迫不及待地阅读正文时,我大跌眼镜,瞬间石化了。

梭罗在《瓦尔登湖》主要叙述了他独居瓦尔登湖畔的日常生活,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所以,一开始,我很难接受这本书的枯燥无味,硬着头皮读下去后,渐渐喜欢上了他所描绘的瓦尔登湖的`生活。

卢梭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瓦尔登湖畔,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他开启了人生的新路程。

虽然生活清苦,孤独,但是卢梭却很快乐。他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读这本书,我们会获得智慧,也开始学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前的我们,总是在意物质的享受和攀比,我们会过分在意自己的容颜是否倾国倾城,自己的衣裳是否光鲜亮丽,所住的房子是否金碧辉煌。但是了解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其实生活很简单,我们不必过分强调外在的东西,而是要享受内心的欢愉。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快乐,在美的衣裳穿在他的身上也不会使他变得光彩照人。

读这本书,我们会获得内心的平静,也开始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开始学会淡泊。书中,卢梭告诉我们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面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己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这些生活哲理,梭罗记录了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通过这本书,愿我们都能够获得快乐,享受快乐。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

初中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4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的,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的。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的。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39 4118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