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读书心得体会
好书读书心得体会
漫长的暑假如同一条小河一样,于我而言,河里面的鹅卵石就是我所读的课外书。在暑假读过的书中,我最喜欢的要数法布尔先生写的《昆虫记》了。这本昆虫记虽然比语文书还要厚。但我想这一定是法布尔先生的心血之作。里面写的昆虫有很多很多,比如:毛茸茸的狼蛛,可恨的菜青虫,美丽的蝴蝶,好帮手七星瓢虫等等。
在这儿,我先给大家讲讲那可恨的的菜青虫吧!菜青虫大家可能会在蔬菜上见到过几次,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却是十分熟悉,在他们眼里菜青虫是厌恶至极的大坏蛋。农民伯伯通常嘴里嚷嚷着:“看那,这个卷心菜的叶子被菜青虫啃得七零八落,好恶心啊!这个时候,菜青虫往往就躺在那片菠菜叶上饱餐一顿呢!他爱啃食所有蔬菜,是蔬菜的克星。菜青虫妈妈一般都会把卵产在那些新鲜,完整的大青叶上面。
他们不会像辛勤的麻雀妈妈,离开巢穴去给自己的子女们找吃的。他们一产下卵就一走了之。那片新鲜菜叶便是充足的营养。农民总是把菜青虫一一除掉。但擒贼先擒王。大王没有抓住,就会繁殖更多的下一代。但是,高尔基先生听说农民们有一种祖先留下来的消灭菜青虫的有效办法。
自从我看了《昆虫记》,知道了高尔基先生那里的农民祖先有种消灭菜青虫的有效方法。我外公使用了一下。还真有效。看多书好啊!我外公常赞叹道。
我爱看《昆虫记》,更加爱看课外书。
好书读书心得体会
《草房子》是一本儿童读物,描写的是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小学生活,小说通过陆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即使学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底还是纯真的。
“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陆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使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陆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了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当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时,他索性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失了“第一”的荣誉,“就这样,陆鹤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即使陆鹤用这样严重的错误来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孩子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可喜的是,他还是有着强烈地集体荣誉感,当他们学校的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他毅然站出来,承担起了这个重要的角色,而且把这个角色演得一丝不苟,活灵活现。陆鹤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纯真的,他们的“忍不住的笑”“厌恶的眼神”也并不含真正的“恶意”,从孩子的世界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真,什么是纯,一个是身有残疾的“陆鹤”,另一个是美得让人忍不住有保护渴望的“纸月”,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间有了自卑的情绪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虽然纸月是个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
好书读书心得体会
寒假里我读了《西游记》。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描绘了四个不朽的经典形象——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贪吃好色、打不赢就跑的猪八戒;一心取经、常把妖怪当好人的唐僧以及忠厚老实、踏实干活的沙僧。他们一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
唐僧虽然不会武功,但他很善良正直,在取经的过程中,乐善好施,不为财色迷惑,不畏死亡征服,是一个坚持不懈,为达目的不罢休的佛道中人,正因为如此,才使他最终修成正果。
我最喜欢孙悟空,虽说它是顽皮的猴子,劣性不改,但他聪明能干,英勇善战,在漫漫的取经路上,他敢于与妖魔鬼怪斗争,勇于解决一切困难、斗争。更在取经的途中,慢慢改变自己的劣性的脾气,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猪八戒在故事里没有孙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给人一种好吃懒做的形象,但也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下了不小的战功,以实际行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再瞧瞧一路上勤恳沉默的沙和尚,肩挑重担行走长长的取经路,却没有半点怨言,只衷心耿耿又任劳任怨,是唐僧取经不可缺少的忠实卫士。
这让我联想到: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必然要经历许多挫折和磨难。那就需要中华各族儿女、同胞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实现这一梦想。
就像马克斯造火箭一样,不管经历多少困难,他都不放弃。爱迪生发明电灯,光灯丝就找了一千多种材料,最终成功。所以我们有许多名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好书读书心得体会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主角丑小鸭出生在一个鸭的家庭,兄弟姐妹都长者一身金灿灿的羽毛,而它却与众不同,长者一身黑黝黝的羽毛,因此不受大家的欢迎,十分自卑。后来,它长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个故事如果不仔细的阅读,只会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童话故事,要是好好的去体会它的意境,你就会认为里面蕴藏着一个道理。童话中的丑小鸭因自己的外表丑陋,遭到了周期所有人对它的鄙视。可它并没有在意,只管自己努力做事。慢慢地它长大了,凭着自己的才能,变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鹅。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身处逆境时,不能消沉,不能自卑,要勇于奋斗,成功一定会来到你身边。
在现实生活中不也有许许多多的“丑小鸭”吗?与牛顿齐名的爱因斯坦,四、五岁才会说话,动作呆滞,小学成绩极差,在学校和家里受到了教室、同学、家人的嘲笑和漫骂。但他通过数学和物理上的钻研,最后成为了的科学家。大发明家爱迪生,小学还没有上完就因家境贫寒而辍学,经常租用地方做实验,在一次实验中还险些双目失明。但最后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发明大王”。
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例。有的同学相貌也不突出,平时不大说话,沉默寡言,是平平常常的同学。但他们从没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学习,不耻下问,成绩名列前茅,总是受到老师的称赞。
其实,我们都是丑小鸭,只要大家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自强、自立中成长,通过拼搏,磨练自己,勤奋学习,长大以后一定都会成为一只只美丽的白天鹅。
一本好书读书心得感悟5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生活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
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救国救民。知识文化是革命胜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一个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农民来主持,肯定会失败的!高尔基生活于一个大杂院的那段日子里,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们到这里来找东找西,监视人们的行动。有那么一位老警察还盘问高尔基看过哪些书,并警告他不要看禁书。但对于青年高尔基来说,那些所谓的禁书却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为只有它们能真正让人民清醒,让人民明智,让人民有__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读书,书是绝对可以看到的。高尔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开杂货铺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满密室的藏书,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禁书,高尔基说不出的高兴。也因为经常在这里看书,他结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在高尔基以后的艰苦岁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书”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让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过……可见而知,书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它的确让社会进步了,让人类进步了!再看看现在,面对一部部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玩的游戏,一场场好看的电影……有的人沉迷于此,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
如今是“科学”第一的时代,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更加的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战,打的是科技战,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战。而打仗的军费开支也要由各国的科学技术的高低来决定的,科技水平高的国家,国力一定是要比落后的国家强,总而言之,现代的一切,都与“科技”密切相关,而要“科技”就得日积月累地慢慢学习,学习的内容都在一本一本的书里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话永远都会是真理!
好书读书心得体会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好书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读大家名著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中文学生的一大任务便是"读小说",领悟经典,品读人生,几本好书,读书心得。有人会把文学束之高阁,但中文学生既要品读阳春白雪,又要熟习下里巴人,皆视之为常物,要像圣人一样学富五车、贯通古今。世界文学宝库既有高雅精致的大著作,也有通俗流行的畅销书,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有内涵的中文学生须对高雅和通俗、古代和当代的文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进行一定的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学鉴赏力,才能对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所以多读书读好书要成为中文学生的必修之课,人之常情。
大学阶段,是一个将专业知识深入化的时期,是养成一定的对本专业具有研究能力的关键时期,要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吃透教科书,形成本专业的整体框架。这样一个框架要坚固要持久,就要认真砌砖奠基。那么作为中文学生,在学好教科书上的知识的同时,就要熟读各类经典。利用一点空闲,捧读一部分国内和国外的文学经典,以更好地打牢基础,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最近读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姜戎的《狼图腾》、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高尔基三部曲之一《在人间》。这些经典都耳熟能详,但并没有认真研究,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我以对作者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无限崇敬细心地研读了这些经典,揭开了经典背后的神秘面纱。现略谈读书的一点心得。
平凡的世界
对于路遥这样一个作者、"老前辈",以前只是听同学说此人多么伟大,但我始终不以为意。直到这个暑假读了他以生命写就的人生奋斗的壮烈史诗---《平凡的世界》,我才知晓"遥兄"多么伟大,叹其英年早逝。这是一首铿锵激昂的好歌,这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我很喜欢少平这个人物,你可以感觉到少平是屹立于精神殿堂中的完美形象。人生是不平凡的、不平坦的,湍流险路、暴风骤雨随时可见、随地可遇,弱者望而却步,强者勇往直前。你可以看见少平在命运前的挣扎与搏斗,一次次摔倒然而又一次次地爬起。他是多么完美啊!在严峻的生活面前,他毅然放弃仰慕已久的大学生活,为生活而奔走劳累,当揽工下矿井,严酷的社会生活并没有压倒他,反而使他的脊梁更加挺拔,就算心爱的晓霞救人牺牲,他仍然鼓足勇气,承受巨大的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强地走着;这样的一个人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了,可是更令人震惊的是少平即便是在最严酷的条件下也没有放弃学习读书,还记得他在潮湿的被窝里挑灯夜读吗?泪水模糊了眼睛,痛苦击打着心脏,可是流过泪淌过汗只能使他的心更坚强,使他的身体更有力量,我们甚至也可以和他一样,感受他与别人交流读书心得的快慰与满足,去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别样欢乐。生活,在不同的人眼里呈现着不同的底色,我想,生活在少平眼里呈现着火一样的颜色,那是火一样的激情,火一样的热烈,少平正是在火一样的生活中锻炼成人间的钢铁巨人。少平便诠释了这本书大半的内涵吧,他有别人不曾有的人生价值,有别人不曾有的人生体验,他是农民又是知识分子,是农民但又比农民有更高的人生追求,是知识分子但有比一般知识分子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精神动力,他便是一个"完人",一个打不倒的坚强灵魂。何谓"平凡"?平凡便是伟大,平凡便是不凡。"平凡的世界"?好一个"平凡"!我突然感受到路遥在一幅巨大山河图下的一颗安静的心。
一个传奇
对于《穆斯林的葬礼》,正如冰心为其所作序所言"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这对于我同样是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一个穆斯林家族,以玉为纽带,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霍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穆斯林家族的奇异图。一部好的作品,每个情节都值得推敲与深思,《穆斯林的葬礼》同样是一部旷世经典。我只略谈一下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悲剧爱情。爱情是一个永远不会老的话题,她是藏在人们心灵的深处一根柔弱的乐弦。韩新月特殊的身世,使她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母爱。母爱代表什么呢?这是人间最深的情谊,无际无边、无尽无穷,这是最真挚的人间真情。可是韩新月却无法得到,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深切的同情她。没有母爱的日子里,韩新月是痛苦的。但幸运的是,真主让她碰见了楚雁潮,一个与她有共同理想、志同道合的大学教师,爱情悄然而至。他们顶住各种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深情而热烈的相爱,他们的爱是那样单纯而又崇高。可是不幸还是降临在这个悲苦的女孩身上---严重的心脏病,但他们仍旧热烈地爱着,尽管病情在加重。当楚雁潮像往常一样冒着风雪赶往医院的时候,新月正在竭尽全力呼唤他所爱的人,但仅仅只喊出一个字"楚。"她死去了,绝望无奈遗憾的走了。还记得韩新月与楚雁潮一起探讨人生、鉴赏文学、翻译著作、聆听《梁祝》吗?那是一种怎样的高雅爱情啊!他们身上没有庸俗的猜忌与背叛,那可是纯真的爱情,那是永恒的执着与坚守。可是当今社会的爱情又如何呢?他们的爱情震撼着感动着每一个读者,这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难道只配活在作家的笔下吗?霍达用血泪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情赞歌。韩新月是一个多么纯洁、善良、深情的女孩啊,没有母爱,没有健康的身躯,可是她仍然坚守着事业与爱情,对于我们这样幸运的宠儿,我们还能不满足吗?楚雁潮那份对爱情的执着坚守,对于事业的热爱与负责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吗?要反思的太多太多。
野性的呼唤
让我们的思绪飞往额伦大草原吧。那是狼的世界。姜戎的《狼图腾》通过描写蒙古族的图腾崇拜,一反人们对于狼的千古仇恨,揭示国民性的深层秘密,揭露人类对自然的无情掠夺与贪欲。全书最后,作者希望通过蒙古牧民对狼图腾的崇拜来解释悠悠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秘密,详尽阐述了"狼性"与"羊性"的微妙关系给予历史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既需要羊性的温顺朴实,也需要狼性的狂野不屈,只有这种辩证统一的"狼性"与"羊性"思想,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说对于人与自然的深刻含义也给予了深刻阐述,用"天人合一"代表最合适不过了。在草原,人、狼、牛羊、草,还有其它野兽万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破坏掉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影响到草原的生态环境,就要遭到"腾格里"的惩罚,额伦草原的最后结局便是人类对于自然无情的掠夺贪欲造成惨剧的最好证明。小说中还描写了陈阵养小狼的故事,我被小狼那种桀骜不驯、不屈不挠、机智勇敢的品质深深地折服,我想这正是中华民族创造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根源所在吧。《狼图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本书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狼,它是智慧、勇敢、不屈、独立的化身,我们也会从心底发出对狼的敬畏与崇拜;其次,这本书深刻地探讨了更新国民性问题,就是要将民族"狼性"与"羊性"把持平衡,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最后,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达到"天人合一"就要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才能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少年维特之烦恼
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外国文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单单让我们欣赏这样一个人,就能让我们"汗颜",自叹不如。它是一块壁,一块纯净无瑕的璧,他的心灵揉不得一点灰尘,他是多么高贵、纯洁、正直、优美,却又不是一个假想的人格,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聪明青年啊,仿佛我们早已拥有这样一个亲爱的年轻朋友,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彼此的距离,却是一种源自心底无法言传的亲切。可是,这样的距离又是永远的存在,而且很遥远,那是性格上的差距,这又是一个完美的人,可让我感觉这是真实的存在,而不像少平一样是活在我精神中的完人。对,维特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某个时期抱着怀疑、谨慎的态度,怀着高尚、纯洁的节操的一个纯真少年,那时候,我们心里只有美丽的世界,而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竞争,我们怀揣着幻想的美梦与希望,那无限的爱的种子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是,我们啊,早已不再那么天真单纯,早已经受不住金钱和权势的诱惑,早已抛弃了那时的热烈与激情,成了半个庸俗平庸的社会人,试问谁还有那维特的真性情?奈何奈何······可是这个几近病态的好少年用激情的呐喊、真挚的友情、壮烈的爱情誓死捍卫了自己人格的独立,从一而终。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豪放、天真的烦恼少年,他平静和悦,沉浸在大自然的良辰美景之中,感受大自然母亲怀抱的温暖,却又陷入纠结痛苦的爱情里,心情起起伏伏,以物喜以己悲,他彷徨伤感,他敏感于社会的不公,他高尚的心灵终究不适合这样一个虚伪的世界,以致精神破产、崩溃。我们发现他的自杀是多么可怕的合理,又是多么和谐壮美。这一颗纯璧之心,幻化成天上启明星,照亮洗濯我那早已污浊不堪的心。维特的真性情,是歌德的希望甚至是幻想吧。
呼啸山庄
有这样一家三姐妹,她们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都是世界文坛上脍炙人口、回味无穷的佳作,她们便是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三姐妹可谓各有千秋,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坛添上了有力的一笔。今夏,我便领略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最奇特,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小说之一。这部悲剧性的小说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小说充满强烈的反压迫的斗争精神,展现出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激情和反叛精神。而小说的文字被称为"一首完美,动人的叙事诗"。书中描写的爱情是豪放、叛逆、扭曲、恐怖、极端的悲剧爱情。以希斯克利夫为线索,记叙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美好童年以及被亨德利·恩肖虐待侮辱的惨状,而后着重描写
好书读书心得体会
尼采(1844—1900)这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着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高喊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口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尼采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尼采哲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以独特的方式预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深刻的精神危机。
尼采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他谴责自由资产阶级,称他们为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庸人,认为必须否定受理性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的影响而日趋没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强调进化即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鼓吹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他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甚至谴责医生拯救病人是一种犯罪。主张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家就是高度扩张自我、表现自我的人。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是《悲剧的诞生》,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因此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态度,是肯定人生还是否定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在生命的强成衰弱。他还宣称"上帝死了",号召打破偶象,破坏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人类的活动(不论体力或智力的)创造了艺术,艺术来源生活,而那些不朽而光辉,得以长存至今艺术形象,是人类活动在无边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下,脱颖而出的精华。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人类文明以自己的社会形态、文化风格为原型,创造出了众多特点鲜明的艺术形象。在这些形象当中,堪称经典,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位,即本文将要讨论的夸父和普罗米修斯。在讨论他们之前,我必须不厌其烦地补充一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将有助于文章的铺展和读者的理解。所以请耐心地读下去,肯定会有所受益。
如果我们假定,这两位曾经以人的形式,在大地上行走的话,那么他们大致生活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公元前第三个千年至第一个千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人类历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即由新石器时代向古代文明时期过渡。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因为灌溉农业、金属冶炼,和牛耕农用动力的产生和推广,古代文明首先在中东破土而出,然后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各地传播。在这一时期,中东出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东边,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古印度文明;在西边,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地中海的波涛和美丽的克里特岛是孕育米若斯文明的摇篮。紧接着,在亚欧大陆的古代文明之后的,是中美洲的古老文明。这是一段古代文明焕发活力,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一部反映人类挑战自我,突破自然限制的伟大诗篇。从新旧石器时代的蛮荒中苏醒过来的人类,仿佛是受到文明之火的启示,他们睁开双眼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强大无边的自然发起挑战。现在看来,人类无疑是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成功地开辟了一片自然奇迹之外的广阔天地。但是,当时的人类决不会有这样的自信,在他们辛劳而短暂的生命中,一定充满着“人生苦短”的慨叹。在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频繁而又无规律可循的可怕山洪,与反复无常的气候变化,时时刻刻摧残着那里脆弱的农业生产;而周边游牧民族军队反反复复的侵略、骚扰,又是破坏文明国家国计民生的一大威胁。翻阅苏美尔人的文献,我们看到他们用这样文字来抒写对人生感慨。“只有人,寿命不久长,无论做什么,都如清风一扬。”
在可怕的自然力面前,我们的祖先是十分渺小的,但他们心中涌起的欲望又无法让他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妥协,实际的情况是,人类已经没有退路了,在与天地进行的斗争中,他们必须放手一搏,哪怕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古人是怎样看待他们与自然力的较量呢?人类的神灵意识,贯穿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自然力量在他们眼里,化身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步入文明时代的人类向自然发出的挑战,实际上就是在挑战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心中不敢逾越的权威——神灵。神界与人界分异的产生,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我们无法想象,绝大多数古人会忽视神灵的存在。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对自然力量的惧怕,人类才需要神——那是一种强有力的依靠,不论他降灾还是赐福,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宇宙心灵所怀蓄的矛盾,在他看来显然是由于种种不同世界的交错混乱,譬如说,神界与人界,这两者分别来说都是合理的,但是,正因为它们分庭抗礼,所以势必各因其个性而经受痛苦。当个人勇敢地努力追求共性,当他试图跨过个性的界限,从而使自己变成的宇宙生灵时,他定必经受那隐藏在万物本质中的原始矛盾,也就是说,他越轨了,因此受苦。”——尼采《悲剧的诞生》
上一篇:[1500字]红楼梦读书心得_阅读红楼梦心得体会精彩1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