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课心得体会【优秀2篇】
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教师引导深入,学生参与积极,知识传递有效,思维碰撞频繁,学习氛围浓厚,是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下小编整理的教师听课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周老师授课的视频。虽然上课的时间仅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是周老师的上课风格、教学方法等让我们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有了很大的感触,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师岗位有了一定的提升。
周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及体验是学生一种自主认知方式。周老师的教学理念都在她上“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周老师的授课特点有:
(1)创设情境,图片材料丰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如:第一环节运用几张图片向学生展示了春天的百花开放、鸟语花香等特点,情景暗含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创设某刊的图片需要排列顺序请同学们帮忙的情景。
(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周老师在讲解亲鸟育雏的艰辛时,联系现实生活中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教育学生要孝顺父母,回报父母。
(3)运用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学会良好的思维方法。如:在讲授鸟类的生殖方式时,将鸟类的体内受精与鱼类的体外受精作对比,引导学生得出鸟类比鱼类较进化的原因,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的体验,而且使知识得到升华,为后面学习生物的进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4)在讲授鸡卵的结构前,交代学生怎样去观察鸡蛋的结构,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照鸡卵结构图观察鸡卵的结构。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正如古人云: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5)反馈练习时,选取了几首古诗词,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既让同学们加深了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认识,又升华了情感。
(6)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系统规划,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7)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周老师的课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此之前,我所熟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较为传统和狭隘的,刚开始拿到这份鸟的生殖与发育的资料时,我就在想给学生上课能有多难,我们虽然没有真正上过讲台给学生上课,但是我们自从上学开始,在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耳濡目染下,多多少少也学了一点皮毛吧。当时我是打算这样上的:首先是播放一段有关鸟的生殖与发育的视频,让同学们交流和讨论课本上的问题。
其次再向学生一一讲解鸟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接着让同学们探究观察鸡卵的结构,最后再选几道题让同学们练一练算是巩固下这节课的内容。观看了周老师授课的视频,我知道了其实身边的事物都可能成为教学资源,我们作为未来的人民老师,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挖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我所想的授课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只是借助我的讲述、指令,给同学们灌输现成知识,使之成诵。而周老师是创设一定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使学生真正可以面对考试,而不是应试教育。使我明白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花费一定的功夫去准备,包括准备探究的'材料、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研究教材,并能预见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正如: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第二是周老师为学生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如:在讲授完鸟的生殖的基本环节后,以杜鹃不会筑巢、更不会孵卵和育雏,而是将自己的卵产在其它鸟的巢穴中,它还会将人家正在孕育的一枚卵取走为特例,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这让我明白了教学过程是需要经过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握好知识的深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第三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统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一语说穿了教最终是为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教师要善于注意提问、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第四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营造一种畅所欲言、其乐融融的气氛,在课堂上任何摆师道尊严的架子、一言堂都不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想火花才能爆发,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才会很好。
第五是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的教育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在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是必要的,让学生在懂得做事之前,先懂得如何为人。第六是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学生开展,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而不是背,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可以面对考试,而不是应试教育。第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一节成功的课是少不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教师在课堂上和蔼可亲地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会配合得很好。
从很小的时候就想当教师,因为教师在我眼中是受学生和家长爱戴尊重,可以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工作轻松且每年有放寒暑假。斯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曾经的我以为只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就可以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自从选了师范专业之后,才渐渐明白教师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以前的我想只要把我学过的知识教给学生就行,并没有考虑过教学是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观看周老师的授课视屏后,我懂得教学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简单,教学方法、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等都还需要我好好学习。
当老师难,当一个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更难,但是我相信,只要从现在开始不断努力充实自己,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会实现我的理想——当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人民教师。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2
《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实践活动课,教材以配菜为素材,提供了3天菜谱供学生进行一荤一素的配菜活动,作为主例题,而将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裤子及一件裙子)作为巩固练习,试图让学生体会搭配中的规律,学会有序摸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换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两位老师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体会,“反客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为主例题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到达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回想两位老师的课堂,都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证,凭借有效学习支持学生的学习,有探索和练习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真实和扎实。下面具体回放两位老师的教学进程,再次品味两们老师的良苦积极。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两位老师成心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当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用现实的生活情形激活了学生的记忆,以学生最常接触的搭配衣服为情境,营建氛围,用“猜一猜”活动,将现实和课堂、生活与数学有机联系起来。
“猜一猜”:此环节两位老师都通过简单的情境将学生带到本课的主例题,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裤子有一件裙子,上装下装各选一件,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体会,能够进行猜测和判定,但此时更多学生的搭配是零散的、无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由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摆一摆”这一环节,教者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换的空间,让学生掌控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摆一摆”:之前的猜测和想象,需要具体的操作活动来佐证和扩充。两位老师在课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以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全部学生进行动手搭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后两位老师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课堂的魅力。其中一老师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请三个典型的学生上台演示,一个是以上衣为主线,一个是以下装为主线,另一个而显现了遗漏,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总结,得出不遗漏、不重复必须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搭配,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而另一老师在学生上台搭配后,在反馈时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为主线)或一件下装(以下装为主线)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教学资源,生动、鲜明、直观地体现了按一定规律进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环节两位老师以不同的作课方式到达了相同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上一篇:四史心得体会【精彩1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