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第一篇】
卢梭关注和追求的核心是人的自由问题,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因此,卢梭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自由人,这也是他的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卢梭看来,自由就是自主,包括三个不断进取的层面: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所谓自然状态的自由,是天赋的,生而有之,不可剥夺。社会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克服人性堕落、扬弃社会异化的动态历史过程,道德的自由实现则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自觉化,亦即是人性本身的完善化过程。因此与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相应,卢梭在《爱弥儿》依次论述了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种教育形式。
本人对“自由人的教育”这一部分的阅读,感触最深的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当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人在阅读过程中更倾向于狭义的理解,即针对0-12岁儿童的教育。
卢梭认为,0—12岁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自然在说话,亦即一种消极教育。所谓消极教育,就是设法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让自然说话,让儿童自然成长的教育。消极教育不是给儿童养成品德,而是防止儿童趋于邪恶;不教儿童以知识,而是防止他们产生对于事物的误解。
0-12岁,是人生中最危险的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中不采取措施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话,那么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后再采取手段去加以改正时,由于它们已经是扎下深根而难以拔除了。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不是传授新内容的积极活动,而是要保护儿童的心理不受恶德或者错误思想的侵犯;不是要教儿童道德和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这个时期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性的,就是要确保他周围的一切合适他去看,去听。儿童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样情况下,就要用孩子恶行的自然结果来惩罚他们。
0-12岁的教育主要应该集中于身体训练,让儿童劳作,奔跑,喊叫,不停地活动。儿童在不停地活动中,仔细观察,获得经验,他的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儿童用自己的双脚、双手和眼睛,去获得认知与理性。每个儿童都应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第二篇】
在翻开这本书籍之前,我以为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撰写的巨著应该需要意志来啃,甚至还需要翻阅一些文献来辅助才能读得懂,不想,从第一页起,从里行间之中,我从始至终都好象是与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一位极其随和而对待儿童生命的成长又极其严谨的一位老者交谈,他是那么深情地讲解、焦急地述说,犹如山峦叠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浸润你的心田,给我这么一个在教育领域彳亍前行了近17载的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启迪,也让我教育的心境豁然开朗了很多,尤其是在当今纷乱的教育迷障中更加返璞归真。
其二:遵循自然,跟着她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她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她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她叫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说得多好啊,只要是生命,从出生起,自然就会用种种磨难来锻炼意志,磨砺性情,强壮身体。但是我们智慧的人类好像过于聪明,总想以人类的力量来阻挡自然的力量。虽然我们怀抱爱的理由,例如孩子摔倒了立即去扶起,并深深地责备地面的过错;例如孩子遭受失败了,我们总是忧心地去安慰,甚至用礼品来安抚……许许多多的例证,从中虽然我们总是获得了一时的温馨,但是,纵观宏观与长远,遭受教训的总是自作聪明的人们自己。所以,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需要放下形式的呵护与关爱,当孩子们在自己自然的生活状态中遇到痛苦和烦恼时,不要以为贴心关怀就是爱,有时“作壁上观”,甚至“冷眼旁观”才是真正的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懂得自然的道理,才会学会遵循自然的意志,才会成为一位遵循自然规律行事的人。
其三:一个孩子被(老师)教了这样和那样之后,也就是说,在孩子脑中填入了一些他不明白的语言或对他一无好处的事物之后,用他们培养的情绪把他的天性扼杀之后……由这位老师来发展他也以充分养成的人为的病原,教给他一切的知识,却就是不教他认识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不叫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最后,但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的时候,大家就对人类的苦痛和邪恶感到悲哀。在我们的课堂,依从教材出发,我们是不是好像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以未来的名义教给孩子们现在并无好处也并无作用的知识?我们面对班级,我们是不是也因为需要面向全体的理由而对学生的天性置之不理?看看现在的学生,准确地说看看现在这些个个都是较重独一无二的,至上重要的独生子女宝贝,他们身上的暴君、脆弱、惟我独尊的品性是不是的确常见呢?满对生活中教育的现实,18世纪的卢梭早就在对教师呐喊了!
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在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就是问题儿童就是铁证,因此为爱而宽容,为爱而甜蜜对于健康成长的孩子是营养的必须。例如“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这门学科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总以为大人对孩子的成长担负一切责任,以为她的什么都需要成人来教,须不知只有做人的天职才是成人必须担负的教育责任,其他都应该遵循自然和孩子的天性,顺势理顺。例如“从孩子开始对事物有辨别能力的时候起,就必须对我们给他的东西加以选择”。我们父母和老师早已习惯以爱的名义来越俎代庖了,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接受,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孩子们对自然就不再是亲切和欢喜,而是陌生与恐惧,于是依赖性越来越强,生存能力越来越低,社会上也就越来越多长大的孩子……其实教训很多,我们的迷惑也很多,或许我们思考的也不少,可是我们总是在十路口彷徨。看看教育经典名著吧,她让我们头脑清晰,心性清纯,可以让我们回归教育自然,贴近教育的本真。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第三篇】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而我觉得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我决心做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爱弥儿的知识虽然不多,但他所知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例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语讽刺,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变得沉默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
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孩子们身上,而培育学生的重任也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用心学习有关学生的教育方法。
有许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远离疾病,他们把造成孩子伤害的一切都拒之千里,不让孩子从事有危险,但对孩子的将来有利的事情和活动,孩子被禁锢在安全无恙的环境中,孩子不能经受应有的锻炼和适应,这样孩子没有暂时的灾难和危险,但是孩子却缺乏了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因为孩子成人以后必将走向社会,必将遇到他想不到的危险和困难,因此,如果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草,就等于害了孩子,违反了正常的自然法则。虽然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却造成了危害孩子的后果。
如果母亲是孩子的保姆的话,父亲则应承担起教师的职责,父亲不应该因为种种借口而不履行这个职责,因为血缘的关系,父子之间原本是亲近的关系,如果父亲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的化,他对自己的孩子的一切是比其他外来得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教育起来就跟能得心应手。但很多父亲都把这种责任,借口工作忙而不愿履行,而把这一应该履行的工作让其他人代行其责,这样就疏远了父子关系,使孩子对自己的父亲的亲情慢慢淡化了,一个对自己的父亲不亲密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社会上好的好的合作者和合格的公民呢?作为父母对孩子应尽到三个反面的责任,其一是生育孩子,第二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合群的人,第三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上合格的公民。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第四篇】
早就听说《爱弥儿》是一本很好的书,有一次在班里的读书角发现了这本书,就拿回来看,但磕磕绊绊到目前只看了120多页,没想到这区区120页也让我受益匪浅。这里我摘录一些观点并附上一些我的感受。
“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思想的习惯,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我们家长往往会想要让孩子“乖”,顺着自己的心意,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乖巧的时候,就会心态失衡,甚至还会发怒。其实我们不就是在“驾驭他人的思想”吗?而心情好的时候,又是有求必应,毫无原则。
“辨别善恶,明了一个人之所以有种种天职的道理,这不是一个孩子的事情。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这个是我比较赞同的一点,孩子是很天真的,12岁之前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感知最强的阶段,如果我们把这些宝贵的“天赋”都浪费到一些机械的、毫无灵性的事情上,简直可以说是暴殄天物了。卢梭还认为,孩子在12岁之前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体育,虽然我觉得有点极端了,但也确实有它的意义。这里的体育并不是狭义的体育或者某项体育训练,而应该是“用身体感受世界”,去爬爬山是体育,去小区楼下的花坛里看看虫子也是体育,把自己的自行车搬到楼道里也是体育……。而不是忙着往那个小脑袋里“塞东西”。
“你以为是用道理把他们说服了,其实是因为他们被你说得厌烦和害怕了。”
成年人其实大多因为太多所谓理性而没有什么“灵性”了,且不自知。期望把所谓的“经验”和“生活常识”灌输给孩子。而事实上,人都是感性动物,我们生活中大多数难解决的问题都是“感性问题(情感问题)”,而理性恰恰不是那么难获得的。正如吕老师总说的: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的,(其实这句话卢梭也说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孩子很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话,但是对他们所做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
结论就是“少灌输,多用行动影响”,收起自己“成年人的傲慢”。
最后回到题目-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这个自由到底是什么,恐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也许只能家长和孩子共同去探索了。
文档为doc格式。
。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第五篇】
。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时,有能够圆满地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时光全由我们控制。因上,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珍视短暂的童年生活,关心儿童的游戏,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苦役似的不断读书。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卢梭还认为劳动对人的生存意义重大,只有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另外培养自由的方式也应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在深刻批判封建教育不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自然教育的理论;抨击了封建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偏激性,片面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但无数深刻的教育观点,现在读起来仍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第六篇】
《爱弥儿》还是一部关于人性教育的作品,卢梭在书中指出,收获幸福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唯一目标。他提倡自主教学,教师应一边传授知识,一边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从要我学顺利过渡到我要学。
在该部作品中,绝不损害别人的思想给我的感受最为深刻,而这也是在向读者渗透道德教育,无论在个人成长的任何时期,都应严格坚守这一教训,与人为善,不允许损害他人利益。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
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第七篇】
《爱弥儿》是卢梭着名的教育着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着作。全书共5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时,有能够圆满地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时光全由我们控制。因此上,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
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珍视短暂的童年生活,关心儿童的游戏,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苦役似的不断读书。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决心做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新的课标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去做,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但决不能颐指气使,更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自己发现了问题,机会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孤军奋战,久攻不下的话孩子也会失去兴趣,那就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吧。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书心得大全【第八篇】
早就听说《爱弥儿》是一本很好的书,有一次在班里的读书角发现了这本书,就拿回来看,但磕磕绊绊到目前只看了120多页,没想到这区区120页也让我受益匪浅。这里我摘录一些观点并附上一些我的感受。
“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思想的习惯,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我们家长往往会想要让孩子“乖”,顺着自己的心意,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乖巧的时候,就会心态失衡,甚至还会发怒。其实我们不就是在“驾驭他人的思想”吗?而心情好的时候,又是有求必应,毫无原则。
“辨别善恶,明了一个人之所以有种种天职的道理,这不是一个孩子的事情。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这个是我比较赞同的一点,孩子是很天真的,12岁之前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感知最强的阶段,如果我们把这些宝贵的“天赋”都浪费到一些机械的、毫无灵性的事情上,简直可以说是暴殄天物了。卢梭还认为,孩子在12岁之前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体育,虽然我觉得有点极端了,但也确实有它的意义。这里的体育并不是狭义的体育或者某项体育训练,而应该是“用身体感受世界”,去爬爬山是体育,去小区楼下的花坛里看看虫子也是体育,把自己的自行车搬到楼道里也是体育……。而不是忙着往那个小脑袋里“塞东西”。
“你以为是用道理把他们说服了,其实是因为他们被你说得厌烦和害怕了。”
成年人其实大多因为太多所谓理性而没有什么“灵性”了,且不自知。期望把所谓的“经验”和“生活常识”灌输给孩子。而事实上,人都是感性动物,我们生活中大多数难解决的问题都是“感性问题(情感问题)”,而理性恰恰不是那么难获得的。正如吕老师总说的: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的,(其实这句话卢梭也说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孩子很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话,但是对他们所做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
结论就是“少灌输,多用行动影响”,收起自己“成年人的傲慢”。
最后回到题目-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这个自由到底是什么,恐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也许只能家长和孩子共同去探索了。
下一篇:师德教育心得总结【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