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范文例文【精彩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范文例文【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例文【第一篇】
张小娟,这位出身普通藏族农家的女子,以甘南州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双学位。20__年汶川地震,得到家乡受灾严重,毅然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她不仅一次谈及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舟曲很美,我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正是心中有这样的信念,张小娟这位可敬的扶贫战线上的战友,把对工作的新鲜劲,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工作娴熟,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多多陪伴家人。而此时,她最终的离开他的家人,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事业。到此时,我们不禁想:这是谁的女儿,又是谁的妻子,还是谁的母亲?家中七岁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是否安好?她在舟曲20__年的职业生涯中,无愧于“服务群众,建设家乡”的誓言,让青春之花绽放于扶贫之路上。
“他们都非常敬业,安排工作从不推脱,不打折扣,一定完成。”舟曲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冯海明这样评价中心的三位殉职员工。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这三位新闻工作者,平时工作积极上进,不怕困难,扎根基层,用镜头记录舟曲的脱贫攻坚的历程,用图像传递基层的消息,谱写了扶贫一线的时代华章。
正是有了这些信念坚定,默默扎根于基层的最美奋斗者,于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伟大事业。在脱贫攻坚的这条战线上,凝聚起澎湃的人情,为夺取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贡献了无尽力量。虽然这些可敬可爱的战友们,倒在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胜利的前夕,但是他们无愧于他们所热爱伟大事业。我们唯有接过他们手中接力棒,砥砺前行,取得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最终胜利,才能不辜负他们的牺牲与奉献。
在舟曲20__年的职业生涯里,张小娟曾荣获公务员三等功、州青年五四奖章;被授予县优秀共产党员、舟曲县最美扶贫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由于工作繁忙经常顾不上家庭和孩子。正是由于张小娟信念坚定、政治过硬、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限忠诚,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层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张小娟始终不渝贯彻落实党的新闻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用镜头记录了舟曲的发展足迹,用图像传递了基层的最新信息,用声音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例文【第二篇】
态度改变:莫当傲娇纪检“小干部”摆出官架子”
部分纪检干部总觉得自己比被检查的单位高一头,“腆个肚子、背着手、哼啊哈的”,全身散发出“小干部”气息。“想让别人畏惧”的心理、踮起脚尖走路的做派,是没有认清自身角色定位的表现。纪检干部的威信是建立在该站出来的时候及时站出来监督,拉衣扯袖、红脸出汗、治病救人的基础上,而不是以权压人,让自己变得高高在上、妄自尊大,把权力当成抬高个人名誉与地位的筹码。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态度,收起腆着的肚子,放下背着的双手,咽下“哼啊哈”的官话,端正对自己的角色认知。其次,要接地气,融入脱贫攻坚工作,换位思考帮扶工作者遇到的问题,并打消他们畏惧“被指出”的心理。最后要走在前、做表率,坚定思想修养和意志力,率先做到将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公开,让我们的监督工作经得起检验,真正让别人“服气”。
方法巧变: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迎检。
督查的方式除开看材料和下村走访本身,可尝试派遣干部融入检查单位的脱贫攻坚岗位一段时间,结合基层实际,实打实地发现问题。给被督查的单位留点能呼吸的“氧气”,通过巧秒改善督查方式,适当给基层减压,精简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进一步把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制度转变:通过激励从“怕”监督到“邀请”监督。
完善监督制度,是提高监督效能的重要举措,如何让地方从过去“怕”监督到“邀请”监督,值得我们考量。一方面可以把加强监督和正向激励结合起来,如通过奖励举报线索,提高民众和广大干部监督的积极性,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另一方面,除开各个渠道接到的线索,我们也要激励敢于自我剖析、主动梳理问题、并整改落实到位的单位。对于主动“邀请”监督的单位,可以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给与其“绩效考评”等次加分、通报表扬。针对一些地方干部存在怕出错、怕问责、怕告状的顾虑,我们还应适当出台相关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在执纪问责中积极实践运用容错纠错,给主动作为、创新勇为的担当实干者吃下“定心丸”,促使监督真正由“被动”变为“主动”。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例文【第三篇】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然而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例文【第四篇】
党的坚强领导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党,共产党成立的重要目标就是解决中国的贫穷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以人民为中心”的统领着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扶贫脱贫不仅是一场攻坚克难的战斗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使命。这项艰巨的任务对于刚刚走过70年建设历程、40年改革开放历史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但是,让亿万人民摆脱贫困、享受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福祉成为党和国家的永恒动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铮铮誓言始终响彻在每一个机关干部的心中,并指引着他们的行动,才使得我们能够克服艰难,攻克脱贫攻坚中一个又一个堡垒。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部署彰显了脱贫攻坚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任何其他的国家制度,在于其可以聚集起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强大的能量和活力。正是这一有效的体制机制才能集中国家力量办大事,并且将扶贫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效衔接,并将其纳入日常的工作体系之中。正是利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巨大优势,于是,我们可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力度,有效提升定点扶贫工作的效果,做实做好军队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广泛动员起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各种力量深度参与到社会扶贫的宏大工程中。正是借助这样的战略部署,在中华大地上才能打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漂亮的扶贫攻坚战。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的多样化战术则直接成就了“取胜脱贫攻坚、引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梦想。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情况各异,这也给我们的脱贫攻坚带来了难题。在经历了扶贫中的“大水漫灌”之后,我们很快调整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的扶贫脱贫越来越讲究多样化战术,强调“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脱贫、健康扶贫”以及“农村危房改造、残疾人脱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等系统性扶贫脱贫政策的成效。除此之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新兴技术,我国的脱贫攻坚构筑起了立体化的、多样化的战术组合。在此基础上,党和国家还强化社会监督和审计工作,以确保扶贫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正是这些新型战术组合的恰当运用,确保了我们的脱贫攻坚战不断取得胜利。
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这不仅意味着,我国要在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还意味着中国的脱贫是真脱贫,是经得起国际社会检验的脱贫,是公开透明的脱贫。今天的中国,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实现脱贫攻坚、共同奔小康的梦想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不管是市长、县长、乡长为贫困地区的“直播带货”、每一个普通群众和党员积极为贫困地区争先恐后地捐款,还是企业家们积极寻求产业对接、科学家们利用科技知识为贫困地区出谋划策、基层干部在贫困地区的默默工作,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全国全面脱贫的奋斗目标。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例文【第五篇】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制约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我们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例文【第六篇】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时间将近,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扶贫开发始终坚持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沿着正确的方向路径真刀真枪地干、满怀感情地抓,突出一个准字,严格落实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不懈,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一项是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地区仍存在经济发展矛盾,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现阶段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现在要从解决温饱成为巩固温饱,要将扶贫全新定位,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来缩小贫富差距。
做好思想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立下去穷志。摆脱贫困,首要的是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他们共同致富。通过细心工作和耐心引导,发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
做好调查工作。贫困户对自身致贫原因、脱贫条件、致富优势和自己兴趣爱好、所需致富项目比各级干部更清楚。因此,在与贫困户的联系中进行科学分析,了解贫困户选择什么样方式脱贫致富。
做好引导工作。引导贫困户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到让几千万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任务,更是不容有失的品质工程、民心工程。当下,对脱贫攻坚的困难和问题不能低估,对存在的矛盾不能回避。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防止“浮肿病”;要警惕形式主义,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防止“急躁症”。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才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例文【第七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深知所有的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从先富带后富,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再到最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期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所以在最后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更要以此为重点,我们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在脱贫的道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也深知在这最后啃硬骨的阶段,更要做好自身工作,站好每一班岗,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出一份自己的力,决胜脱贫攻坚、共创美好生活,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愿望,这也是全中国的愿望,让我们万众一心,决胜脱贫,共创美好生活!
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心得体会例文【第八篇】
扶贫开发一路走来,他深情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一切伟大成就的背后,倾注了大国领袖的强烈使命担当和真挚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