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1

一、加强领导,强化精准扶贫意识

1.健全领导机制。多次召开局务会专门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及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派1名年轻干部作为扶贫工作兼职干部,派出2位优秀年轻干部到XXX乡、XXX乡驻村帮扶,强化扶贫工作力量,同时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扶贫开发工作。

2.加强业务学习。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县各级扶贫工作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中的优势,深入宣传推广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组织XXX系统科级干部到XXX乡、XXX乡等地实地参观考察乡村扶贫和村级财源建设等工作,了解扶贫相关工作业务,掌握扶贫工作第一手资料。

3.深入走访慰问。组织10名挂钩科级干部多次走访慰问各自联系帮扶的困难群众家庭,了解他们近期的身体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认真听取扶贫户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想法,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活情况并发放补助金、帮扶金,为其排忧解难,为其创造就业机会,谋划脱贫致富项目。同时认真组织科级干部填写扶贫工作手册,跟踪落实扶贫成效。

二、多措并举,凸显精准扶贫成效

1.抓设施建设,精准实施资金帮扶。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建设XXX乡综合文化站、XXX乡红军文化广场、XXX镇综合文化站以及XXX镇XXX村、XXX镇XXX村、XXX镇XXX村文化室。2016年争取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XXX镇XX社区、XXX镇XX社区2个室外多功能运动场所、XXX村拼装式游泳池,2017年争取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XXX镇XXX社区、XXX镇XXX村、XXX镇XXX村3个室外多功能运动场所和XXX镇XXX社区室内健身房,积极争取2017年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XXX镇XXX村、XXX镇XXX村全民健身路径,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XXX局共计投入XX多万支持贫困农村(社区)XXX设施建设。

2.抓文化惠民,精准实施文化帮扶。一是艺术熏陶。由XXX、XXX为山区小学开设“高甲戏进校园”课程辅导,并参加省调演活动,免费为山区的学童开展艺术教育,让山区贫困的学童也能享受艺术熏陶。二是戏剧下乡。开展“魅力XXX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巡演活动,先后赴乡镇、村居演出累计XX多场次,观众累计5万多人次。三是图书下乡。组织图书馆干部到XXX镇XXX村、XXX镇XXX村等山村为工人、农民宣传图书信息,同时与贫困地区挂钩建立图书流通点,赠送图书共2000多册,支持山村农家书屋有关图书的补充更新。

3.抓产业带动,精准实施项目帮扶。结合XX创建工作,抓好XXX村等特色镇村的文化扶贫开发产业工作,帮助成立全市首个乡村游服务专业合作社,以XX为中心,辐射带动XX文化产品开发,打造一村一户一特色,一户一人一产品,把XX文化融入餐饮业、住宿业、演艺业等,推出“XXX”等表演和培训,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并与拳道、茶道、香道、XXXX等特色文化相融合发展,丰富XXX文化产业内涵。其中XXX村开发的“XXXXX”荣获获XXX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评比金奖,并由XX批准外观设计专利,作为XX旅游伴手礼,远销四海,游客接待量达10万多人次,XXX村村财从年收入几万元到现在年收入40多万元,辐射带动其他贫困村脱贫致富。

三、协调联动,增强精准扶贫合力

1.牵头协调各个挂钩单位。作为XX乡挂钩牵头单位,积极协调XXX、XXX、XX、XXX等单位挂钩援助XXX乡扶贫工作。全市2017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中,在挂钩县领导带领下,组织挂钩单位领导到XXX乡开展调研检查,了解扶贫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实到位。

2.组织开展计生关怀工作。在县政协副主席XXX同志的带领下,协调XX、XXX、XXX等单位到XXX开展两次“农村计生安居工程户乔迁献爱心”活动,为农村计生安居工程户乔迁新居贴新联,走访慰问计生失独家庭,详细了解计生安居工程乔迁户的家庭和子女学习生活等情况,并送上慰问金,为农村计生安居工程户乔迁新居献爱心,让计生家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坚定他们脱贫信心和决心。

3.协调科级干部结对帮扶。配合XXX乡政府督促各挂钩单位做好科级干部的结对帮扶工作,每个科级干部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全面建立帮扶档案,深入各村贫困户发放慰问资金并详细了解贫困情况和帮扶需求,并将多次帮扶走访情况认真记录在《扶贫手册》和《干部挂钩帮扶工作手册》上,做到记载实、情况清、任务明、措施实。

下一步工作计划

1.积极推动贫困村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帮助贫困村做大特色文化产业规模,努力拓宽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2

2019年3月全区启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扶贫和移民局的精心指导和各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机制,认真谋划,精心组织,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连城乡基本概况

连城乡位于临川区西部,东接崇岗镇,南连河埠乡,西靠秋溪镇,北倚上顿渡镇。全乡辖12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64个自然村,全乡面积49平方公里,总人口5407户,18862人,其中农业人口5027户,18242人。在2013年底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历经“七清四严”筛查,精准识别“回头看”,查漏补缺,动态管理等规定动作 100%识别排查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481人,贫困发生率%,因病致贫90人,因残致贫258人,因缺劳力致贫133人,其他1人  ,其中2014年脱贫72户、144人;2016年脱贫32户,104人;2017年脱贫18户,72人;2018年预脱贫13户39人;2019年预脱贫17户74人;2020年预脱贫14户49人。(大桥村9户,26人;大升村  24户,77人;后坊村16户,49人;黄湾村17户,63人;金房村10户,31人;连城村29户,85人;舍头村12户,27人,头昌村8户,20人;下城村15户,  34人;下舍村5户,18人;下庄村6户,19人;邹家村15户,32人。)全乡经济发展以外出务工及种植传统经济作物水稻、棉花、油菜为主,零星的砖瓦窑生产为辅,无成规模的工业企业。

二、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强化考核监察,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廖旭之同志任组长,镇长胡恒辉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邓欢恒任办公室主任,其他班子领导和村书记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按照上级要求,配备了3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扶贫专干和专职信息员,设立了乡扶贫工作站,邓欢恒副书记任扶贫工作站站长,配齐了扶贫专用办公设备,每年安排了5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扶贫工作。各村委会都成立了村级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村扶贫工作室。

二是建立层级责任保障。乡党委书记为全乡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乡长为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管理机制。各村第一书记(连心小分队队长)为主要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驻村干部及帮扶干部为具体责任人。乡、村、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脱贫任务、时限及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督查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和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各农村工作片带队进行交叉检查,检查结果倒数三名的村第一书记进行表态发言,同时将平时的检查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进行管理。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专题推进会,各部门各村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查找薄弱环节,研究工作计划。同时将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党员干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严格奖惩。

2、强化落实,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规定动作“不走样”,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1)提高认识,思想引领,全面营造脱贫攻坚氛围。在区里召开了春季攻势启动仪式之后,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坚持把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放在首位,要求乡精准扶贫工作站牵头在全乡各村、各单位迅速掀起认真学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潮,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讨论、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深刻理解对各级干部的亲切问候,对贫困群众的不舍牵挂,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希望,自觉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高度,激发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热情。同时通过悬挂横幅,刷标语,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学校小手牵大手的宣传等方式,在全乡范围内积极营造脱贫攻坚氛围,坚持让全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2)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大力开展“春季攻势”。一是全面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明查暗访,自查自纠等方式,乡纪委对乡扶贫工作站及各村脱贫攻坚所有工作进行核查,采取明查暗访加入户的方式,全面核实情况,深度自查全乡问题,梳理汇总,建立问题台账,深刻剖析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严格时间节点倒逼问题整改落实。二是全面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抓住春耕备耕有利时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对各村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通过开展座谈等形式确定本村扶贫产业,增收门路。积极推进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和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根据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状况及其就业意愿,扎实开展就业扶贫“春风行动”,全乡共介绍就业扶贫人口15人。三是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全面提高保障扶贫。按照“春季攻势”要求,各帮扶干部深入开展访贫问苦送慰问金等活动,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排查贫困户“吃穿住学医”实际困难,将有困难的贫困户记录在案,并上报乡精准扶贫工作站。四是全面查漏补缺,整改提高。要求各村、各单位、各驻村工作队员针对2017年度省、市精准扶贫督查巡查、验收考评和第三方评估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逐项整改,完善提高。同时进一步规范扶贫资料,做到实际工作、档案资料、系统信息“三一致”,实行全方位痕迹化管理。五是完善信息系统。全面推行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在全乡建立了一支精准扶贫信息管理队伍。积极全乡推行“江西精准扶贫”app的下载、登录、签到,社会扶贫网的需求及对接,尤其是资金需求。

六是全面开展精神扶贫。全面加大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的结合力度。各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与贫困户交心谈心,提振贫困户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加大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夯实脱贫自身基础。七是继续加强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业务培训。为更好的提升扶贫工作成效,全面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从2019年3月至今开展了多次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培训会,打造了一支下得去、融得进、干的好的扶贫工作队。

(二)自选动作“抓实效”,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夏季整改”

针对“春季攻势”行动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在全乡上下开展五类人员大排查、贫困户走访全覆盖、政策宣传接地气、资料查缺补漏落实处、产业扶贫再精准行动,切实做到扶贫对象、扶贫产业、扶贫方式、扶贫成效、脱贫退出精准。一是精准再识别,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再一次严格按照“七清四严”,“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识别和退出程序”的要求对全乡贫困户、残疾人、低保户、危房户、曾经提交了申请未纳入人员进行了一个全覆盖的调查摸底,由各级干部签字背书。此次我乡新识别贫困户1户3人,自然增加0户6人,自然减少2户9人。 二是精准再定责,解决好“谁帮扶”的问题。首先责任传递全覆盖,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的夏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定专人专项负责脱贫攻坚夏季整改各项工作;其次干部帮扶调整全覆盖,针对个人工作忙等原因无法继续帮扶的干部,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开会研究及时调整了帮扶干部,确保贫困户帮扶不脱钩,要求帮扶干部及时上户为贫困户解决问题,驻村工作队及时与村干部沟通帮助村里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精准再帮扶,解决好“真扶贫”的问题。首先帮扶干部走访全覆盖,通过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进行走访,宣传好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其次帮扶干部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最后争取政策帮扶,利用区产业扶贫政策,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想方设法发展产业。四是精准再整改,解决好“资料漏”的问题。首先在倾力建设本乡扶贫工作站的同时,严格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建设村级扶贫工作室;其次组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对全乡各村的扶贫档案资料及一证一册填写情况进行核查,针对工作中发现的贫困户软件资料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整改。五是精准再落实,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首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享受的各项政策进行再核实,确保扶贫政策不遗漏一户贫困户;其次对区房管局反馈回来的19户D级,9户C级,13户无房户,因地制宜采取拆除重建、维修加固等措施,全力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截止目前我乡除有3户已写不建承诺之外,其他已全面开工,竣工率90%。

(三)决胜目标“不放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秋冬会战”

“秋冬会战”作为全年脱贫攻坚的一个结点,成败与否决定了全年脱贫攻坚工作成败,打赢“秋冬会战”我乡信心十足,开足马力全力以赴。一是聚焦问题清单,狠抓问题整改,对照各级检查,巡察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整改办法,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二是突出工作重点,促各项政策落实。乡扶贫工作站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结合十大扶贫工程台账,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一次大核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夯实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结合贫困户的脱贫退出计划,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在如何增收上下功夫,同时加强教育培训,监督考核,狠抓作风治理。四是引导社会合力,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结合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开展的“三评选、三下乡、三对接”等活动,深入开展“”扶贫日活动,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三、存在的问题

我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实际工作中仍存一些问题和困难:

1)精准识别问题。人口信息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要做到贫困户的档案信息“五个统一”只是短期内的一个既定数,若要随时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需要我们基层有一定的操作系统权限,若果每次都等到国服系统同步,再数据更新,再面对各级检查时定会有纰漏。

2)产业扶贫问题。我乡在发展产业上是一个大的瓶颈,原因有多方;全乡原本的“一村一品”发展基层薄弱,没有传统的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贫困户参与率底,致富带头人带动效果差(政府层面没有直接性的鼓励政策,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贫困户发展资金缺乏,小额贷款部分帮扶干部不敢担保;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劳动力缺乏,脱贫路径狭小;上级层面产业扶贫政策有一定局限性,没有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基层落实无从下手。

3)结对帮扶问题。结对帮扶目前仍停留在给贫困户送点油米、送点慰问金(部分贫困户认为理所当然,甚至向帮扶干部索要,造成帮扶干部存在抱怨情绪,认为自己的帮扶无任何意义),许多的贫穷与困难是乡村的经济发展滞后,未能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所致,目前各村都无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经济薄弱,帮扶干部及村干部在这项大的工作上束手无策。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步工作中,我乡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相关任务。

一是集思广益,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1)抓好产业扶贫宣传引导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要扶智,精准脱贫首先要解决思想脱贫问题。2)进一步明确产业扶贫思路。结合全乡产业特点,认真制定产业扶贫规划,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牵头实施产业扶贫规划;各村结合资源禀赋与传统生产习惯,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慎重选择和发展扶贫产业。着力改造提升柑桔、油茶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优势,积极培育新的致富产业,在调优产业产品结构上下功夫;注重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建议区、乡两级成立“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专班,专项谋划、指导,强力推进此项工作,着力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章。3)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形势下发展壮大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力量。应大力培育能人大户、发展家庭农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农业企业,由他们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由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提供种(养)苗、技术、销售渠道,由贫困户分户承包一定的规模进行管理,再按照一定的价格由新型经营主体统一回收产品,进行销售、加工,既让贫困户有一定的责任,也消除了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的压力和风险,便于产品统一加工、统一包装、打造品牌,能较好地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和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等问题,形成“互利多赢”的局面。4)突出实效,以致富带头人牵头带动脱贫。5)加强对产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产业扶贫工作的检查,确保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同时树立一批产业扶贫的好典型,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大力宣传产业扶贫典型。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3

面对困难,云南扶贫人没有退缩,他们用质朴的真情,无私无畏,温暖着云南老百姓的心灵。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和共同努力下,云南省创造了具有云南特点的扶贫开发模式,特别是已经试点6年的以“整乡推进”为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云南省是享受政策和实惠最多的省份,但与此同时,在国家确定今后作为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的14个片区中,云南省有4个片区、91个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这意味着云南省的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要脱贫致富,要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云南省将如何发力?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云南省扶贫办主任李新平。

攻坚跨越要探索新路径

《中国扶贫》:云南省近两年在扶贫攻坚方面有何新跨越?

李新平:从宏观环境来说,第一大跨越肯定是国家新时期扶贫思路的重大调整,从原来的单一式扶贫模式,变成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把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结合在一起来考虑,解决了贫困地区重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制约的问题、重大产业布局的问题,这些都是抓住要害、抓住重点的思路,特别是构建大扶贫格局。

第二大跨越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具体的扶贫措施和力度支持上是很鼓舞人心的。

第三大跨越是整个扶贫投入机制的加大。虽然没有达到地方所要求的,实际上,对于云南来说,区域发展和扶贫规划已经做了,但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单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云南省贫困面非常大,按照2011年核定的1014万贫困人口的标准,去年我们投入了42亿多,平均一个人才400多块钱。但是,现在有个好处,就是动员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促进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具体到云南省,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扶贫工作作为巨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来实施,高位推动,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已经显现出了成效。包括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挂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体现出他们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实际操作上来说,第一是财政资金方面的倾斜支持,第二是动员各部门的力量采取定点帮扶,像省里面的定点帮扶单位有257家,这方面的力量非常集中,重点也是很突出的。具体到思路上,现在重点突出的是整乡推进。整乡推进从2007年开始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做了74个乡镇,成功探索了整合资金、连片开发、综合推进、整体脱贫的新路径、新视野、新思路和新模式,今年我们又启动实施了50个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涉及16个州市50个县50个乡镇。我们计划2014年开展60个,2015年70个,2016年80个,2017年90个,逐渐加大,这是我们的具体目标。

{}

《中国扶贫》:有人说,“云南的扶贫经验是亚洲的财富”。那么,已经试点6年的“整乡推进”算不算是一个扶贫经验或财富?

李新平:在全国搞整乡推进,我们云南是率先的,并且现在省委省政府已经形成了共识要加快推进,相信整乡推进会成为在全国乃至亚洲推进区域发展特别是推进扶贫开发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会创造经验和财富。从被认可的角度来讲,还没有过怎样高的评价,但至少会是这样一个概念。

“整乡推进”绝不留死角

《中国扶贫》:整乡推进在云南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片区、迪庆藏区4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整乡推进的力度加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新平:整乡推进的作用,应该从四个方面讲。4个片区很大,整乡推进就是有效推进的操作平台;其次,能把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然后有效整合资金;第三,容易见到成效,可以集中精力打前站,搞一个乡成一个乡,这种成效就很容易体现出来;第四,可以加速城镇化与四化同步,可以把每个村向城镇化集中,搞美丽乡村建设。

面上的作用至少有这四个,但是云南省还将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建设6大工程,到2015年,让4个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一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中国扶贫》:在8月29日召开的云南省扶贫开发暨整乡推进工作现场会议上,李纪恒省长强调,“绝不能出现扶贫盲点和死角”。对此您如何理解?

李新平:从整个扶贫谋划上来讲要不留死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要集中精力打造整乡推进,而对于整村推进还要适当照顾,也就是说对于一些整乡推进辐射不到的地方,就要实施整村推进。当然,这有一个时间安排段的问题,就是要全面考虑我们804万的贫困人口,逐步实施,通过整乡推进、整县推进、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不留死角。

《中国扶贫》:整乡推进的成效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新平:从效果上看,农村的村容村貌、安居房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有了显著变化;第二是特色产业的培育方面,有了很好的基础;第三是整个农村的文化建设、公共服务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如大部分乡镇实施整乡推进以后,卫生室、文化室、教育阵地、基层组织建设等都有很大提升;第四是通过教育培训、技能培训、产业培训,老百姓的素质有所提高。这些是最显著的效果。

《中国扶贫》:目前,国家对扶贫开发的目标,以及未来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要从新农村建设上升到“美丽乡村建设”。在您心目当中,云南的“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将会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是像富源县乐乌村和糯木村那样吗?还是要比这两个村更理想更好?

李新平:我心目当中的“美丽乡村建设”,在不同的层面,结合各地的实际,会有一些不同的标准。要达到“美丽乡村”的标准,规划是很重要的,如果说要集中搞建设,像安居房建设,依山而建,绿树成荫,跟环境相融合,像临沧的村庄映在田野上,那种层次非常分明的风光特点,很优美,但同时还要强调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环境相对较弱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追求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追求不同层次的目标。自身条件好的地方,目标就会相对更高一点,条件差的地区,目标就要放低一点,逐渐向理想迈进。

扶贫开发更要走群众路线

《中国扶贫》:您如何认识群众路线对扶贫开发的指导意义?

李新平:这方面的意义是很重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改变部分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的思想观念、认识理念错位而导致的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非常大,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体现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如果再不纠正就要。党要领导人民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团结带领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来实现“中国梦”,如果脱离群众、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就达不到目标要求。“中国梦”不是几个人的梦,不是执政党的梦,而是全国人民的梦,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密切联系的。

扶贫部门就是党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部门,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扶贫部门把工作做到位了,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了,老百姓就会拥护,就会称赞党好,称赞政府好;如果老百姓处于被关心的边缘地带,就会不满意,就会不拥护党,所以说扶贫部门直接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扶贫工作是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程度,是最直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现。

39 183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