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心得体会精编12篇

奥运 分享 时间:

因材施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教师需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一理念呢?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因材施教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1

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方式。这项原则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征、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和教育。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这个原则和方法。

教学、教育原则的提出,必须以一定的教育、心理规律为依据。规律是原则的基础,原则又是规律在教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表现。因材施教原则的唯一依据就是个别差异规律,而个别差异规律在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的唯一体现是因材施教原则,两者间的联系相当紧密。

既然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好因材施教?作者告诉我们,首先要优化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其次,要发展学生个性的特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处置的机器,故为师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心中有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达到以生为本的'教育境界。

《因材施教》这本书根据学生的道德水平、学习能力、智商情况等特点,将学生分为七类,并提出了不同的因材施教策略。通过分析差生和学习受挫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差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四法、课内外辅导五法、教师对差生传递期望的十种方式等等,为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实践因材施教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法。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2

深圳:这位家长为大家分享了她的心得,她认为,应该根据自己孩子学习的程度,来决定参加什么形式的竞赛和各个学校的考试。

想了很久还是下定决心给20XX年为了而开始投入到各式各样考试中开始焦头烂额的家长们和同学们一些本人及孩子在去年经历了的一些点点滴滴。

首先,请家长们不要跟风,什么样的竞赛和考试都要让孩子去参加,好像落下一个考试孩子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了。请冷静下来,先根据自己孩子学习的程度再来决定参加什么形式的竞赛和各个学校举行的名目繁多的考试。

如果你的孩子在那些培训机构中学习是顶级的孩子,那么请让你的孩子在考试的海洋中去畅游吧,他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会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你只需关注考试消息即可。

如果你的孩子处于第二梯队,那还是不要逼孩子了,这样的成绩还是好好努力,有针对性的学习,找准目标去考那些好的私立之类的学校吧,但前提是你的孩子自控力好,因为毕竟初中生住校有些孩子是不合适的。如果你说想让孩子通过这半年的努力能达到第一梯队孩子的水平,可能也能有这样的结果,但是通过自己孩子的经历,感觉应该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大。如果让孩子去考那4所学校,孩子压力孩子很大,场场失利的结果会打击到孩子的信心。因为我的孩子是属于这种类型,所以在后期,我不再逼孩子去参加各种考试,让他在这个氛围里感受一下,只让他报考了BW,因数学成绩拉分,最后还是差10分没有考上,孩子知道了这个成绩之后情绪很低落,他自己没有想到考不上。家长在这个时候不要一味责怪孩子,如果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会对接下来的三年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在整个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调正好自己的心态和控制好情绪,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因为你的态度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如果你有学位房的话,那你真是太幸福了,你的孩子可以免受这些煎熬,也可能有些家长不赞同我的这种说法,说让孩子经历一场对孩子也是一种锻炼,对孩子初中的学习会有所帮助。但是这个艰辛的过程跟对初中的帮助对比的话,我还是宁可不要这种艰辛,还是让孩子好好享受快乐的小学时光,因为不成正比,不值得。

这个阶段如果不参加的考试的家长和孩子们,请一定记住我说的以下内容,请家长利用这半年的时间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为初中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因为初中的学习跟小学的完全不一样了,老师只是授课。孩子一定要有好的自控力。请家长不要再给孩子用涂改带和涂改贴,一定要戒掉这些东西,注意孩子平时作业的整洁性。如果你的孩子书写很差,请这个时候开始让孩子练字,对中考很重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这样对写好作文有帮助。每天最好能听英语录音,锻炼听力。如果这些习惯都养好和做到了,那么对你孩子初中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我们工作室很有幸能请来郑州师范学院的黄光老师给我们做培训,听过黄老师的讲座,引发了我许许多多的感触。众所周知,个性教育源远流长。在我国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重要的、发展的,具有巨大潜能的、鲜活的、独立的生命个体,教育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虽然因为客观条件的`各种限制,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个孩子制定一套特有的教学体系,但请不要随意将每个孩子都用同一套方式去评比。也许只是孩子某一次闪光,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让孩子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

我们平时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培养什么人”到“如何培养人”。“育人为本”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是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群体与整体的发展,更应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把孩子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给孩子相对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做到“因人而异与因材施教”。基于以上思考,学校以个性教育研究与实践为依托,在深入分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校教育实际和试图把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力图使学校教育由“片面教书”向“全面育人”转变,力求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校具体的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和育人途径进行研究和实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满足不同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为学生创造适应其发展的教育。

以“每个教师都优秀”为追求,拓展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构建由“多元培训、教改研究、名师带教、教学交流、风采展示”等多种途径构成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加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一大批具有先进个性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名优教师,推动学校个性教育实践,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经过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个性教育的实践体系,丰富学校的育人内涵,拓展学校的育人途径,完善学校育人的策略,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因材施教,不一定就能培养出舟舟那样的艺术家;因材施教,也不一定就能培养出韩寒那样的作家。但因材施教,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被别人认可而改变自己,补足自己的短处,成为祖国最美丽的花朵。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4

在今后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其独特的创造潜力,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为人处事方法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个体差异。 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同 一性”,忽视了个性的培养。用同一标准培养学生,用统一目标规范学生,用统一进度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用统一的试卷操练学生,这是一种不公平,也不公正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潜力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个性得不到充分施展。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现在角度来看,其意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个人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表现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丝毫没有进入思考状态,或者没有优等生那样反应快,还没等他们举手,别人早就说出了答案。其实,学生不积极发言,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遇到过,这是学生的差异造成的结果。

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归结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智力差异大;教师上课为完成任务赶进度,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备课时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一直关心并探索的问题。

一、关注个性、照顾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语文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针对学生差异性,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设计、特长培养均应作适当调整。

二、注重评价、及时反馈

传统的评价用单一的量化、标准化测试来评定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灵活的、具体的,力求做到:口头与书面相结合;单项与综合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评价上,可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例如,对作文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自评、互评、师生一起评等方式。教师写评语,不应只停留在对主题、结构、方法、字词句的评价上,也应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给不同的评语:对性格较内向的、感情较脆弱的、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要及时捕捉他们在文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肯定,让他们树立起信心,看到今天比昨天好,相信明天比今天一定会更好;对进取心较强的,但又较容易满足于现状的学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多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给他们以压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总结、改进优化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还应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记录学生的各个闪光点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课后经常性的进行思考、整理。师生共同分析成败原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使其更加完善、合理化。

面向全体个别差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一看来,似乎显得有一些矛盾,但仔细一分析,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他们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

第一,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这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其中主要有:学生智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快慢的最主要因素;学生人格特质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习得素质存在个体差异, 学生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对学习起加速或减速作用。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包括家庭的影响,生活学习中意外事情的影响。

第二,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符合一般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进程,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面向多数的集体教学中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注入不同的信息,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回答的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大面积丰收。

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练习中可以要求差生完成基本的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学习好的学生在做完后,再做一些较难的题目,或者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极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努力去探索,一定能发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只要我们确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和谐、全面、健康的最优发展。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5

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论及教育问题,都饱蕴着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意思是:学而不思,不深辨其真意所在,必致迷惘无所得。思而不学,则事无验证,疑不能解,将危殆不安。故『学与思』当齐修并进,不可偏废,仅学不思,容易迷失自己。仅思不学,亦是把自己封闭孤立了。)还有“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我在读《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联系到自己所研究的学困生曹海,从而更加的深入的研究曹海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学习困难的内容,曹海解决问题的心理特点等等现象。又把曹海在上一个学期每个单元里出现的学习问题,学习困惑,对他有那些应对的策略,都一一写了下来(在课题博客上),做了系统的`分析。这样使我自己对三年级教材、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有了深入研究,也改变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会让下一步教学更加的优化。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6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我来到曲周二中也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明白了基础教育工作的艰辛,也体味到教育工作所要付出的不懈的努力。但是让我更加珍惜的是我在这一个月的实习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

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的水平方面,都与其他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水平和旧知识的记忆能力也就相对较差。这些客观因素就决定了我们在对待农村中学的学生的时候,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更贴近学生的学情基础。要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一些调整,极大地调动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爱上汲取知识的过程。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鉴,争取最大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我所教的八年级五班是曲周二中的实验班,但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不是很好。由于平时非常缺乏听力和写作训练,这里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很差,甚至上课时一些简单的英文指令都听不懂。我根据这一情况及时地调整了我的教学策略,上课时更加注重听力训练,在每一次听完几遍听力后,都带领着学生逐步地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让学生利用早读的时间多次朗读背诵听力材料,并且我在上课的时候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发音,及时地纠正他们的错误,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辨音能力。关于写作方面,我也摸出了一些门道,我会利用课前的时间每天教学生一句英文的谚语,既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在思想情感上对于学生进一步地进行升华教育。每次课本及练习册中遇到的`作文,我都会带着学生逐句地进行翻译解析,简化句型,从而让这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能更有自信地掌握所学的内容,记忆方面的负担也会减轻很多。另外我认识到,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及练习册的相关进程进行教学,要及时的做出调整。比如,我会减少一些能力提升方面的题,更加注重基础重点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好基础的知识,才能逐步地提升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贴近学生,不仅仅要做到在教学方面贴近学生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走近学生,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心灵上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逐渐敞开心扉,接纳学习,爱上学习。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在实践当中摸索出经验,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进步。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7

今天我们工作室有幸请来黄光老师给我们做培训,听过黄老师的讲座,引发了我的诸多感慨,继而引申开去,所得确实与原先的理想或者设想既有冲突又有契合,不吐不快。从教学中所遇到的事情谈起,继而说到做一个怎么样的老师。教育实践与曾经想象中的很多东西,譬如自主学习有太多的不契合之处,惭愧的是我并没有太多的教育设想,最大的设想就是“无为而治”,关于无为而治,引发了我们的强烈感慨,学生太重要了。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无为而治,什么样的学生必须有为。其实研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班级管理的影响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课题。无为而治、儒家德治、法家法治、还有兵家的斗智斗勇。说回到正题上,我们总是希望以后自己带的学生既乖巧又聪慧最好还能勤奋踏实。但是怎么可能有那么完美的学生在等着我们,即使有个别也不可能是全部。就算是我们自己,在我们做初中生的时候又能做到多少?义务教育有很多学生注定是没有选择的,或不够聪慧或调皮顽劣或性格乖张,这就必然牵扯到一个问题:因材施教。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教育。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会有一些特殊待遇或者说是区别对待。但是孔夫子又要求我们要有教无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究竟如何才能寻找到一个契合点?

从理论上或者说学理上来说,我已经找到了他们的统一性。有教无类可以从对学生本性上去认识,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我想更侧重于德育方面;因材施教大概更多的侧重于智育上或者性格上,十指尚有长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水平与个性趋向。听起来似乎是说的通的,我也特意找了一些资料来证明两者的统一性。南宋大儒朱熹认为人从降生起就有聪明的本性,这是共同的,因此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但人出生后有些人能保存聪明的'本性,有些不能,人的天资与禀赋是有差异的,因此能保存聪明本性的人应该担负教师的任务,让另外这些人能找回聪明的本性。其实还是一个意思,可以说是有教无类的对待,因材施教的实践。于是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有教无类是一种态度,对待教育对待学生的态度,作为老师心目中应该是不偏不倚的,不放弃不抛弃任何学生。因材施教是一种方式,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手段,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按照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教学。我知道现在我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我们还没有可以称之为千奇百怪的事情还没有接触过。但我想我自己就是一个一直沐浴在因材施教春风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也许我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历程得出许多的经验与教训。说实话,我还是期待以后的学生中有几个小个性的,能够让我发挥一下因材施教。就像某人说的,教好的学生最后高考考的好,那是学生的努力,能把一批进来的平均分在市后几名的学生教到最后的前几名,更有成就感。所以我就小小的“犯贱”一下,期待挑战。抒发感慨完毕,应该落实到教学实践。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根据学生的个人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

xx,男,喜欢动,上课随意性非常强,很多时候,上课总是给你惹出一堆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以静制动,不说不讲直视他,总是及时的给他以提醒,我觉得这样总比通着全班学生的面狠狠的批评一番强得多。

xx,女,不爱说话,即便说上一两句声音也小的几乎听不到。这样的孩子在课上多叫她发言,让她多次到讲台上当小老师,给她锻炼胆量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自信了,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

xx,男,个性极强,很霸气下课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站排总是站在最前面,好打架。针对这样的学生我才去冷处理的办法,让他自己先想,给他一定的自省时间,搁搁放放不是件坏事,第二天再去处理,这样学生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感悟,在谈话教育效果不错。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我觉得这些并不是工作上的阻力和麻烦,反而感到这样会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不但锻炼了自己,而且还帮助教育了学生。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9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一年多的中文教育工作过程中,我总结了下面几个工作思路:

一、了解背景,做好准备工作。

了解教育对象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来中文学校就读的学生是什么情况呢?

社会环境方面,这里的华裔学生在当地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思想受意大利文化熏陶,学校放学后又来中文学校学习,因而感觉上是把中文当作外语来学习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异国出生长大的孩子来说,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所受的都是意大利当地的学校教育,说的是意大利语,读的是意大利书,看的是意大利节目,而说起中国话来分不清四声发音,完全是外国人学中文的味道。加上学生精力有限,他们在意大利学校已经比较辛苦了,还要在课余参加中文学校的学习,无疑是多了一份课余负担。

家庭环境方面,家长文化程度差异大,很多年青的父母自己的华文程度也不好,相当一部分年青的父母来自国内山区农村,自己文化程度也不高。据了解一些华人家庭第二代、第三代,他们家庭交流的第一语言是温州方言,第二语言是意大利语,第三语言才是汉语普通话。个别家长甚至连普通话也只是会简单的`几句。

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如何因材施教,还要着眼如何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时施教。

二、熟悉教材,选择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只了解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精熟于教材内容,运用起来才可以得心应手。意大利中文学校选用的是中国国务院专门针对海外学生的情况出版发行并免费赠送的教材。与国内的中小学教材相比,印刷较为精美,内容更简练,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贴近华侨生活,每篇课文后都配有相关的对话练习材料和拓展阅读文章,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海外学生缺乏中文读物的不足。

“愉快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2500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指出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根据教材特点,结合佛罗伦萨中文学校的“愉快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传统和新颖相结合的方法,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具体落实,抓好教学质量。

识字教学:海外的学生学习汉字的识字环境与国内差异很大,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有天壤之别,比中国的孩子少了很多的耳濡目染的机会。对于从小就接受意大利文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英文法文什么等外语是有优势的,因为这些语言文字同属于拉丁语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仅文字字母就几乎是相同的,所以学起来比较容易融会贯通。但是汉语以及汉字的音形意与拉丁语系的字母却完全不一样。因此客观上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孩子认识汉字的唯一渠道就是中文学校的课堂和教材。

基于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一方面采取了国内的一些传统的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比如找朋友、换偏旁、象形理解、加一加、减一减,卡片快速识记游戏等。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学生们在国外的学习习惯的差异,让他们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汉字,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10

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我们的任务,首先是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可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发挥孩子的个性优势,进行个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工作伊始,我怀揣着满腔热情,认真精心地备着课,怀揣着满腔热情上着每一节课,可几堂课下来,我的热情打了折扣,即便课上得多富有激情,可总有好些个孩子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或懒洋洋的,或心不在焉,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玩乐。这些状况是我课前并未预设到的,它深深地困扰着我,怎么办?真的就如个别老师所说的这几位孩子学习基础太差,是扶不起的阿斗,只要不影响课堂秩序,就由着他们去吧?不!!“我们的教学惠及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后来,我通过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大量阅读有关书籍,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调整了教学策略。于是,课前,我总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备课,预设教学活动,课堂中,我会特别关注学困的孩子,一旦发现不在状态,我会立即用眼神示意或默默地走到他身边以示提醒。为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我会细心挖掘这些孩子的闪光点,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比如,有位孩子虽然成绩很不理想,但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在进行课文片段朗读时,我特意请他与我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果不其然,他读得字正腔圆,我当即热情地表扬了他,并提出新的期望,如果能用心读书,抓住某些词句,把读出人物的特点来那就更好了,他立马跃跃欲试地投入到课文中去,再次读,尽管读得不算声情并茂,但他读出了自己的情感体会,我带着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喝彩。以后的课堂中,我欣喜地发现了他挺直的腰板,朗读环节中也总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我就是这样通过积极的关注,不断地创设机会,在鼓励与表扬声中激起学困的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更加有效。

此外,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我发现如果给全班学生布置完全相同的作业,就出现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象。“吃不饱”的觉得这样的作业没什么意思,而“吃不了”的又觉得是种负担,甚至为了应付而去抄袭别人的作业。这时,我根据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的差异,尝试设计多梯级的“超市型”的作业,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内容和形式。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他们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果子”。这样的话,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某一层次上的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名新手,在因材施教方面我并没有特别好的见地,但我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承认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摸索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和谐地成长。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11

在音乐课改的背景下,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力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及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都有同等的权利参与各种音乐学习活动并表达个人的情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是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共同提高的同时,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效地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结合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因材施教”要“针对学习的人和施教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以及教材的特点、教学时的情景的不同去施行不同的教育。”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作科学分析

十九世纪的.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可见了解学生之重要,它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应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2.有针对性地把“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在教学中,既要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个别需要。无论什么样的学生,肯定有其特殊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对症下药”。我们要充满热情地对待学生,对后进生更应关怀备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实践已经证明:经过教和学的双方努力之后,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施教,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自己所要学的东西,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也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了。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那都是人为划分的,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长处,教师要长所有学生的善扬所有学生的优。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音乐竞赛,并在学校开设一些第二课堂,如舞蹈课、音乐表演课、器乐课等等,真正地做到让学生自愿选修,同时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发挥学生的特长。

4.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正如金亚文老师所说的那样,要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不同程度的班级,都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在课堂上也曾用过多次,效果很好,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增加了不少。

这是我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12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朱熹说:“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可见因材施教理论由来已久。在学校里,有很多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擅长或不擅长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对待学生不能“一刀切”,不能“从一而终”,要有不同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王雷,张淑苹老师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给了我提示。

一、因材施教要从了解学生开始

因材施教要从了解学生开始,然后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差别化教学。如何了解学生呢?我看了这本书后,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制定兴趣量表。了解学生不要怕麻烦,怕浪费时间,可以集中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填写由老师编辑的兴趣量表,通过表格内容初步了解学生,然后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验证。

制定多元智能量表。“数字精灵”“文字精灵”“音乐精灵”“美术精灵”……我们可以用以上短语为题目给学生做一个大致的分类,来了解学生所擅长的东西。书中的分类会更细致,而且每个分类表中都包含某种智能的定义,特点,代表人物,职业,最佳课堂活动,最佳学习方式以及这种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课堂表现等。我们可以做的是将这样的智能量表进行修改,拿来运用起来,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大致可以分为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触觉或者说是动觉学习者。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针对不同学生,在课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视觉型学习者运用视频、图像教学法;针对听觉型学习者运用谈话、声音教学法;针对触觉型学习者运用实践教学法等。

了解学生后,再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教学,因人制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针锋相对,利用矛盾,培养良好品质;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促进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教学有法

当我们了解了学生的不同风格后,就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教学。

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不要为了让学生合作而合作,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对于因材施教,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很重要。下面记录一些书中的教学方法:

1、形象讲授教学法。老师可以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2、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的要点,使学生自己实践少走弯路。

3、小组讨论教学法。学生自由,教师导向,发散思维,答案不定。

4、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法。

5、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6、竞赛激趣法。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还需不断探索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我们依据很多因素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比如依据教学目的任务优化选择;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优化选择;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根据教师素养优化选择等。教学方法不能千篇1律,每种方法都是“双刃剑”,有优有缺,我们要不断更新优化教学方法。

三、因材施教的一些方法建议

“五步分层递进教学法”“四分教学法”“异步教学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动态异步教学法”“德国脱钩教学法”“分化教学方式”“环分式教学法”“分组自学辅导法”“欧美个别化”“美国的个别规定”“道尔顿制教学法”……书中列举了很多不同的因材施教的方法,等有时间可以择一深入了解。

四、因材施教的前提

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是实施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基本前提,在秩序混乱的课堂上实施差异教学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试想一下,教学秩序混乱,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在这样的教室实施差异教学,结果是注定的,那就是失败。事实上,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做为基础,差异教学根本无法实行。我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就相对差,所以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这是我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我从别的地方摘录的一些方法: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马卡连柯说:我们的纪律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和谐关系的形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正确认识纪律,对纪律自觉遵守执行,积极维护纪律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不一味的制定班规、班纪。让学生逐渐增强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通过演讲,表演,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种活动提高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纪律。

2、了解学生。面对学生个体,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教育的认识,及家庭成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会影响学生的亲情感,同学情以及与老师的沟通程度。特别是单亲家庭重男轻女家庭对学生身心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换位思考,替学生多想一些,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觉得你是亲近的,了解他的人。

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课堂纪律总是一种良好的感觉。

第二,善于处理偶发事件。偶发即不分时间,场合的突发事件。教师没有准备,学生在课堂上违规是“百家争鸣”的横多始料不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即能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能表现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当然也是会有极端的时候。身为人师,我深知有时会火冒三丈,忍无可忍:这是想一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许有时教师太注重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影响与学生的关系,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不防应注意:

1、教师语气。教师的语气,语态,体态都会影响你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速度要不急不慢,引用一些常用语言“有理不在声高”等听起来顺耳又教育人的话,如“年轻人,冷静点”请勿扰乱课堂,课后有理再说也不迟。不要对学生一味的“气势汹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能让气氛缓和尽量缓和,事后在进行教育。

2、不偏心。特别注意“先入为主”的心理,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对学习好的偏心,那么你这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一定要立场公正,处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绩好的,对成绩差的不要有偏见,即注意这种“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

3、冷处理。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冷静思考几分钟,以免影响课堂教学。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后再进行处理,让学生说出事情原由,分析厉害关系,分析自身优缺点。不一定总让教师来说明情况,讲明道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在成长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逐渐成熟起来。

第三,针对本班情况具体分析,进行教育。我们班的课堂纪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说小话,有问题马上就想讨论,课堂上有一片嗡翁声。二是看人行事,专挑性格温和的老师的课堂说话。

针对第一种现象,我采用“抓住头子,分个击破”,并在班上做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讲话。

针对第二种现象,我在班上做了“不做奴性人”的讲话。即不看人行事,丢掉“奴隶”思想:不要因为哪位老师要求严格,我就遵守;哪位老师和颜悦色,我就不尊重人。这种看人行事,就是“奴性”,就是等着“地主的鞭子”落下来才去做,才去做好。

第四,做到条款细致化。比如,对于午休,自习课纪律我就明确提出“四个不字”:不说话,不讨论问题,不随便下位,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凡是违反了纪律的同学,至少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背“四个不字”。这样,遵守课堂纪律就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要求。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名著,还是一些专业类书籍对我们教师的成长都有一定帮助。我们不妨把玩手机的时间拿来看书,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肯定会发现自己的不一样。

39 3783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