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家风廉政个人心得体会精彩14篇
家风是家庭文化的传承,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营造和谐氛围,促进成长与责任感的形成。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家风廉政个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
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给予人们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规矩,老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
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家的家风便是孝字当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常对我们讲:“一个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爱长辈,要感谢长辈的抚养教育。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可耻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爸爸妈妈常常为我们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故事,让我们明白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何况我们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爸爸和妈妈是孝敬长辈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爱,那么他还爱什么?所以至今我们一家四代还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年龄渐老,奶奶早已年逾耄耋,我想此时陪伴才是最好的关爱。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父亲也是教师,所以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终牢记父母为我树立的榜样,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父母时常提醒我,做教育工作,必须自身清净,洁身自好。父母的叮嘱,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师德的重要性,除了主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严格自律洁身自好,维护教师形象。
作为教师,家风连着师德。作为教师,治好家、树立良好家风,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点讲家风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大宁县东关小学。
史海莹。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2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穆子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文化传统,家训、家规、家风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久远的。
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时过变迁,百十年已过,但是《曾国藩家训》中反映的文化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依旧具有顽强的活力。曾国藩在家训中写到:“正人先正己,时刻不忘修身养德,”“多见自己过,少见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却防自己贪”。曾国藩说修身养德的关键是:诚、静、谨、恒。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
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够做到修而乐之,修而有为。
有家训、有家规、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在注重素质的当代社会,家规、家训、家风又重新被唤醒,是道德的回归、文明的升华!其实家训、家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范畴! 家训家规家风不是给孩子制定的制度,也不是给大人制定的困扰,是一个家庭的传承,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去遵守,共同去维护,共同实现家兴业旺! 家规是一个家庭的主流价值观,对家庭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建立和谐温馨、品德高尚、充满正气的幸福家 庭的基础,是党员干部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更是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的基石。家规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一家之长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家风家规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规,才能给家庭全体成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成长环境,良好的家规将是家庭和社会永远的财富。 家风,是一个家庭祖上传下来的某种风气、习俗,与这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相辅相成。 良好的家风,是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教育。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潜在的、恒久的、无形的力量。家风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陶冶着孩子的性情,升华着孩子的思想,开发着孩子的智能。良好的家风对于家庭成员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社会而言,它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这都需要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去引导。只有良好淳朴、健康向上的家风,才能使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为美好的人生奠下坚实之基。 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素养。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幸福和谐的家庭是滋养孩子教养和素养的沃土!由于自然熏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都不自觉地对子女起着榜样的作用。所以有人说: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 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推进家庭的调和、推进社会的开展、推进中国梦的提前完成。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育。经济能够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能够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就应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家风连着党风,家事连着国事,我们务必牢记使命,让共产主义理想、精神、道德在家风中闪闪发光,让爱国、爱民、爱党之情高于爱家之情! 一条条家训,1篇篇家教故事,无不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文明教育,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我们深知,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必将成就少年未来的辉煌!
最后祝愿在座的每位家庭都能够家兴业旺!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3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这便是学习知识的好处,金秋九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节,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暑假的时光的时光,接受新的知识洗礼,抛开之前的玩耍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当中,而在开学前学校统一安排了一节特别有意义的公益节目便是《开学第一课》了,之所以为什么要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无非是为了在开学前稳住军心,通过每年的励志事件进而来更好的学习成长。
晚上8点时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时,每一分一秒都历历在目,通过节目上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更多的英雄故事,还有那些为祖国献身的先驱们,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可谓是十分的强烈,而我们作为后代,则更是要努力去传承这种精神。因为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身兼重任,不可小觑,所以更加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以更好的状态去建设好祖国,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对于开学一课,我每一次都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受。因为它教会我很多书本以外的新知识,例如:爱国是什么?党是什么?少先队员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我对于开学第一课的印象总是很深,所以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也是伴随着我从一年级到现在的节目,足以证明这是我最喜欢的节目。
因此,我有时候会想到一些很深奥的问题,例如: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是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可以用自身的知识去守护好中国的每个子民,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的人,也许这就是我追求的梦想。因此,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保护好自己,才能在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是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所以我们要趁年轻的时候努力学习,正如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原理。中国有千千万万学生,由无数个我们构成,而无数个我们由一个中国梦团聚一起,为之奋斗。
在看完开学第一课以后,我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首先是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学习不能只看表面成绩,而是让自己接受更多的知识,做一个自强上进少年;再之后就是遵纪守法,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帮助他人;最后就是听父母的话,勤俭节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校,做一个团结互助,友善对待同学,积极团结参加每一次的活动,提高自身的执行力等,这才是新时代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
岁月时光匆匆,转眼间,同学们结束了快乐的暑假时光,迎接我们是新的开学季。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必看节目之一的《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同时也是中小学生们开学前必学的一堂课程。
晚上8点准。我还是如同往年一样,满怀热情地在电视机上观看着开学第一课节目,开播前还是一如既往的熟悉画面,熟悉的背景声音,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祖国光荣事迹,使我们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还能使我们精神上得到饱满,同时也使得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更加具有动力。而《开学第一课》作为大型的公益节目,都是根据历代往年所发生最有意义的事而进行改编的,不过是换一种学习方式,让广大的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新的知识洗礼。而最终的目的是触使他们更加全方面去认识祖国的真实面貌和英雄事迹,因为从小要灌输着爱国情怀思想,让中小学生们能够明白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未来新的火苗。
我们的党走过了1的艰辛历程我们的党自始自终都在陪伴着祖国的成长祖国之所以能有今日繁荣其背后多多少少离不开党的努力是党用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的将祖国培养起来而这一心为祖国建设爱国爱民的精神是我们当下作为中小学生们甚至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名族的灵魂我们用诗句来表达爱国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就像我国诗人杜甫他为人民而忧为国家而忧因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爱国精神更是我们所追随的步伐。
从古至今有着许多的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心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经历劫难而不衰。爱国表现在各个方面,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正如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都会使我收获很多,因为它教会我们很多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祖国光荣的一面,认识了到了党是什么?祖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此对于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印象总是很深刻的,它也将会是我们人生道路成长的一位良师。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真的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又让自己成长了许多,在新的一学期里,让我们重新出发,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开学第一课》对于教育孩子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是数字时代,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是随着提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他们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而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坚守的初心。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的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的上空中,并且到了今天,我们就是跨世纪的一代举旗人,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上那蔚蓝的天空的刹那,我无法不被震撼,当他们在舞台上饱含骄傲地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时,我们就知道这一份红色背后更多的是艰苦岁月。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既然接受了先辈们用尽力气换来的幸福和繁荣,自然也要传承那一份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守护那一抹鲜艳的红色。
我们此刻是学生,更不能做什么贡献,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爱国呢?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什么是爱国?如何理性爱国?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我国在不断发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不仅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需要大家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将来的中国必定属于我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国家,每个人也同样爱着自己的祖国。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爱国,就会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首先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雄厚的知识基础才能为祖国效力,从小事做起,作为少年时期只要好好学习,就是对祖国的最大回报。爱国,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士兵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为国效力,而如今祖国不再是以前的祖国,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安稳而幸福的,爱国并不代表一定要为国家献出宝贵的生命,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科学家、运动员、工程师,正因为詹天佑的爱国心,使他毫不犹豫的担当起了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这些都是可以为国家争光和进步的,这些都是从心底迸发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开学啦!又来到了新的一学期,开学第一课专题片也随着学生们的开学而播出,开学第一课是所有中小学生每年必看的一期节目,每年的主题都各不相同,节目会依据当年的时下环境,会确立一个当期的主题。课堂上,大家都整整齐齐的坐在自己座位上观看着大屏幕,开学第一课专题片对于我们青少年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屏幕上的一段段英雄先进事迹,一个个爱国志士,一句句激奋人心的话语时时在我们眼前浮现,何为爱国?爱国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不是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你一定要胸怀祖国,一切以祖国的利益为重,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我们的身上都流淌着中华民族千年的血脉,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爱我们的国家,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永远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爱国首先要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我们每一个爱国者都应该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深入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如今,我们身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爱国不仅仅是为国捐躯,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们,在身边的一些小事中,只要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同样可以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唯有少年不断的成长起来,才能帮助祖国不断的发展壮大,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用我们丰富的理论知识、用我们优良的道德品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如今的幸福安稳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英雄们用无私奉献,英勇牺牲换来的,观看屏幕上的轰轰烈烈壮举,让我们再一次从他们的身上感到了流淌着的爱国热血,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肃穆的国歌,我都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爱国的豪情是我们胸腔里激荡的热血,爱国是一种态度,同时也是一种理性,暴力不是我们爱国的通行证,爱国是要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梁启超有一名话说得好,“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在跨入新世纪的中国里,我们更应该懂得心存敬意、懂得担当。
要说起《开学第一课》,这是一档大型的青少年公益节目,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们观看后,内心甚是感慨万千以及反思良多。随着时间匆匆而逝,转眼间又是新学期的到来,面对着金秋九月,暑假的结束,同学们是时候要返校继续求学之旅。也意味着《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如约进行,以下就是本人对这一特殊课堂的感触和体会。
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全新的主题呈现,意义非凡,唯有用心感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内涵与节目价值。而今年的这一期《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感受到党的伟大以及当下的我们更是要学会感恩党并且付出实际行动。2021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这其中的意义甚是深刻值得我们去感受和铭记。回首中国共产党这100年来的风风雨雨,不禁让人感叹党的伟大与坚强,为了中国人民,为了祖国,一直顽强地拼搏,保护着我们,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和保护伞。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没有党,哪有新中国?又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所以在面临党的100周年,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心情除了是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如今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正是党的功劳,在党的带领下才有如今的新中国,幸福的祖国,人民拥有美好生活。因此我们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感恩党的情义。身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更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学习,向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勇往直前,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和加强思想素养,这样将来才能做好党的接班人,为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人生价值最好的展现。
随着时间的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迎来了金色的秋季。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季节里,大家最关心的开学第一课也就悄悄地来了,我的心里也是十分的激动,终于我又可以再次看见这个节目了,也是全国中小学生最期待的第一课。
对于这个节目我已经数不清这次第几次观看了,反正就也是我最喜欢看的节目之一。每到九月一日的晚上八点钟,我便会准时蹲在电视机前面静静等着,有时候也会拉上父亲或者母亲陪我一起看。终于等到了八点钟,我激动得目瞪口呆,整个人就坐在电视机前面,然后还被母亲训了一顿。因为距离电视机太近的话,这样会很容易近视的,所以母亲才不得已说了我几句,我也没放在心上,继续看我的开学第一课。
主持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帅气,跟我们这些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嘘寒问暖了几句,随后主持人便进入这次开学第一课主题内容。我听着主持人一步步娓娓道来,甚是越听越着迷,不知不觉便进入尾声了。不得不承认这次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明白了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所在何处。
心里有了一股火山似的热血沸腾着,可能这就是我对祖国的热爱之心。爱国之心到底是什么?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以后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祖国的建设去,而不是荒废用到其他无用之处的地方去。同时要严格要求自身,从行动上去行动起来,把自己的梦想与祖国伟大复兴,相结合起来,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梦想。
每一次的央视节日,我跟妈妈最喜欢的还是开学第一课,这是央视少儿节目专门给我们中小学生策划的开学节目。因此每一次看完之后,心里总会有一种很大的感触以及收获,也让我越来越爱祖国的繁荣昌盛。
古往今来,有数不尽的爱国人士都想歌唱祖国。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它斗气昂扬,豪情万丈,唱出了作者的心声,呼唤了人民群众的心。难道他不是在号召大家一起歌唱我们的祖国,齐心协力保卫祖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掏出了文天祥埋藏已久的心,说到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国。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开学第一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缓解下来,以前总是以为现在的生活是理所应得的,同时觉得自己除了好好学习就没什么其他事情做了。如今我明白了,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也是中国的炎黄子孙后代,我更需要发愤图强去学习,为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能力,还有身体素质,已全面发展的目标,成为更好的人。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只有一股热血凶猛地涌上来,也一直提醒着我,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为祖国的利益做出坚定的态度,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落实好祖国、党的路线,不断地紧跟着,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勇往直前。
金秋九月,欢乐的暑假时间已过,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的开学季,而在9月1号这一天里,我们共同观看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节目《开学第一课》。
晚上8点,吃完饭后便守在电视旁边,准时观看着开学第一课节目,每到9月份新学期的开始,《开学第一课》总会播放各种有趣且蕴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让我们观看,而在这一堂课里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们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能在观看节目中,不断感受到各个人生的意义。每一期的《开学第一课》内容都是不相同的,但在每一期的节目里,都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除课本以外的知识,见识到更多祖国一些光荣的事件,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有目标和动力,这也许是为什么每到九月开学季时,就播放开学第一课节目的原因吧。
20,通过《开学第一课》节目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祖国,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同时也明白祖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荣的生活,其背后离不开那些党的努力,为此我们身为中小学生,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以党为奋斗目标,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来报效祖国。
通过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到我们当前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充分利用好时间,特别作为少年的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定之心,更好的学习向上,为未来祖国建设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但我一直深信知道,当下只有我们好好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加强爱国主义精神,也许某一天里祖国会因你们的成长而感到骄傲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愉快的暑假生活又结束了,八月的句号已经圆满画上,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九月。美好的九月,终于《开学第一课》这个让人期待的节目也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了。
每一次的开学一天便是我们期待的一天,同时最期待的还是《开学第一课》。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借用开学第一课,让我们重新来认识美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这次的开学一课中,我也发现了美。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开学前特意安排好的公益节目,让我们在未来学习当中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和榜样!
因此,通过这次的开学第一课,我学到不少东西,虽然每一次年的开学一课我都看了,但是这次的感觉很不一样。在党一百年庆典来临之际,心里总是有很大喜悦感,身为一名少先队的一员,身上的责任时刻铭记在心上,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自己都会向着优秀的榜样学习。祖国如今的繁荣,是有了先辈的付出,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中国人的奉献,我们国家才能成长到今天的地步。
往后的祖国强大更需要我们这辈人的努力,我们绝不会辜负祖国的期待,努力学好中国的历史,永葆青春,把宝贵的中国人精神弘扬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未来才能真正承担起祖国发展的重任!
时光总是匆匆地从我们身边溜走,又到了9月开学季,此时此刻的我们,不知不觉又到开学第一课。
在我们观看的同时会发现这样一个事情,每一年的主题虽然都不一样,但是给我们启发以及教育还是一样的强烈。因此可以说,开学第一课是我们开学必备的第一课,也是我们从假期的沉睡中醒来的途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受益匪浅的。
也有不少同学说,为什么学习?为了什么去学习?就好像为什么要去观看开学一课一样,为什么而去看呢,这都是同学们要知道的。对于尤其是刚刚过完暑假的我们,如果没有开学第一课的节目,想必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归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时代的少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我们每个人都要怀揣梦想,并且要为之付出努力,只有不断的奋斗,我们才能变得更强大,才可以报答祖国。
世界发展飞快,不仅我们学生在努力学习奋进,祖国也在这时间的流逝中,不断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带来和平安乐的和谐生活。因此我们不只是一名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栋梁,如今的中国在不断地强大起来,而我们更需要做好一名学生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不断地增强身体素质,做好以及不断地积累能力,我们才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任时光匆匆,岁月流逝。转眼间我们结束了欢乐的暑假时光,迎接我们的便是新的开学季节,心中总是无比的激动,因为我们又可以观看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了。
所谓的开学第一课是一个大型的公益节目,里面记录的是这一年当中所发生特别有意的事件和一些光荣人物的事迹,进而通过开学第一课这一期节目来学习他们那种优秀的品质。面对这伟大的时刻,我们心中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来自心中那份骄傲。每当观看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时心中总是热血沸腾,是啊,祖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多多少少离不开我们党人民的付出,离不开那一份忧国忧民,一生为祖国事业发展,甚至贡献出一生的爱国情怀精神。这份精神将会随着世世代代的永远的传承下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学有余力,请大家把疫情当作一个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可以用行动来为自己、社会和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开学第一课专题片随着开学而即将播出,《开学第一课》里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当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你是否能牢记红旗背后的故事?什么是爱国?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爱国,不一定要求你去边疆为国驻守,只需要你从小事做起,比如拾一块垃圾,植一棵树,捐献一份爱心,传递一片真情,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
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新世纪,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要从小事做起,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给自己规划好每一天的生活,做到每一天都很充实,用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又是一个学期到来,开学第一课教育专题片随着学生们的开学而即将播出,党是我们的骄傲,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国主义是什么?爱国主义就是指个人或群众对“祖国”的一种用心的态度,爱国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行动,更要是行为上的行动。
从古往今,有许多人具有着忧国忧民的思想,他们视爱国为己任,为国无私捐躯。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又有多少科学伟人、文学巨匠为了爱国主义而奋斗不息。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爱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品德,我们必须要具有这种品德,爱国就只是为国捐躯、精忠报国吗?当然不是,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那么我们爱国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作为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好好学习,在身边的一些小事中认真对待,只要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就能为祖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以满腔爱国之情,更加努力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用知识与汗水为祖国做出贡献,将来才能做好党的接班人。
《开学第一课》创办的初衷在于指导教育全国中小学生,随着每年的播出以及节目主题带来的影响,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更加深远,让人感触颇深。不知不觉中,金秋九月又迎来了一个学年的开学季,也意味着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金秋九月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让观看过的我们,内心甚是感慨万千。所以,观看这期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能让我们内心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是中国人和炎黄子孙而倍感骄傲。为了往后的生活和未来更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要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及理想,努力学习,成为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加油拼搏,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今天是开学的一天,我们的语文班主任组织了全体同学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节目——《开学第一课》。
这可是我心心想念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在八点就准时开播了,一首动听的歌曲将如我们引入了开场,接下来便是主持人向全国的同学们问好,随着节目的深入和主持人的讲解,我们全班同学都看得津津有味。
然而时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这次的开学第一课接近尾声了,但我们还沉浸在其中,这次的开学一课给我们所有同学带来了很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主持人的致辞还是节目中给我们呈现的画面,都让人震撼不已。
同时看着祖国日渐强大,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这是先辈们的功劳,而我们更要好好珍惜,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知识,随之好好的报答祖国的栽培,我为中国感到骄傲,祝愿中国越来盛世。
期待已久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来了,这可是我第一次跟爸爸一起看开学第一课,所以别提心里到底有多高兴了。虽然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不一样,但是这次给我的收获有很大,第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主持人来支持开场白,随后向观众问好!
随后出现了很多感人的画面,随着主持人一步步深入解释,我的眼睛不知不觉流出眼泪,虽然每年开学第一课都会给我很深刻的感受与收获,可是这次感觉更加强烈了。我终于找到自己加入少先队的理由了,之前我是在同学的鼓励下加入的,从现在开始,我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加入的。
在往后的时间里,我的爱国之心变得更加坚定,我是中国的花朵,身上肩负着中国伟大复兴的责任。同时在党成立一百年,我的心里对祖国充满期待,对自己也会加倍严格学习,终有一日为祖国出一份力!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4
1、老爸说:“食不言寝不语也是家风!不过,还有其他的家风,你练功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了。”老爸说完,贼贼的阴笑了两声,我突然背脊骨发冷,掉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好可怕!
2、半个小时踢腿、下腰、劈叉之后,我迎来了终极的考验——靠墙劈腿!这个痛从心底里钻出来,跑到我的每个毛孔里,我痛的说不出话,连惨叫都发不出声音,我只想赶快结束这个魔鬼时刻!可是老妈说:“还有5分钟,坚持一下,艺术团在向你招手哦!要不要听首歌放松一下呀?”她的声音很温柔,但我真的很痛苦!为了进艺术团,我只有咬牙坚持,我忍!我开始做大口的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请求妈妈为我放首歌,慢慢的,我不觉得痛了,我知道已经超越了今晚的极限——我的腿麻了!
3、总之,无形中好的家风的养成,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以后对自己教育的回馈,我们要世代相传,引导给予孩子好的传统教育,不要过度的宠育孩子。
4、我无奈的翻了翻白眼,知道他们肯定是不会告诉我了。只好自己观察吧!
5、当人,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6、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7、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这样的,你们家的呢?
8、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9、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10、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11、家风,是潜移默化的。具体的从小事做起,乘车让座给老弱病残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小教育的能时时做到,但是不好的教育也有不让座还大打出手的例子也有。作为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为人诚恳,做事要认真,不能贪图享受,不能与人过高的攀比,更不能超越法律道德的界限。经常告诫他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关爱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遇人需要帮助时,要挺身而出,做敢当的人。遇见长辈要有礼貌,应该主动打招呼。做错事的时侯,要勇于承认,不能撒谎。如果家长知道孩子“知错不改时”,也应该做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等到无法收场时后悔莫及,让他们从小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12、学校发起家风调查。“家风是什么呢?”在回家的电梯里,我迫不及待的问妈妈。
13、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家风啊!我赶紧放下筷子,去厨房帮爷爷把最后一道菜端了出来,端正的坐在桌子前,等爷爷坐好了,爷爷说:“吃饭了”,我开动了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这时,老爸拍拍我的头,说:“对嘛,这才是孝顺懂礼貌的孩子嘛!”
14、现在,我已经步入高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15、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16、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17、我心里一阵春风吹,偶也,原来这也是家风,我做得很不错嘛!
18、妈妈微微笑着说:“你注意观察呀,其实,每天,你的行为,都在体现我们的家风。”
19、“那我们家还有什么家风呢?”我大口嚼着饭菜,模糊不清的说。
20、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21、寒假期间我参加了社区活动。活动中,学大老师讲述了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好家风、好家训离自己的距离并不远,而且是真真实实地在我们的身边。针对“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平时应该具备哪些美德”这一问题,老师让我们各抒己见。在热烈讨论的氛围中感悟出正是这些家风家训引导自己从小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要争当爱国爱民的四好少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生守则,用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铭记长辈们的鼓励和期待,以爱心、恒心、信心和一颗感恩的心托起自己,为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好的家风、家训是青少年成长路上最好的人生导师,社区希望通过开展更多的此类活动,培育青少年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引导社区青少年及家长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意识,让“好家风”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动力。同时,树立良好的和谐社区、文明社区意识,把社区这个大家庭建设的更加美好。
22、这时,老爸推门进来了,他嘻嘻的笑着说:“今天不错嘛,坚持的越来越久了!看你的样子,再坚持八九十分钟也是有可能的嘛!你不是问我什么是家风吗?这就是咱们的家风,吃得苦,有毅力!”
23、到家,爷爷已经做好了香香的饭菜,我抢先拿了筷子,准备向美食发动强势攻击,这个时候,爸爸皱了皱眉头,说:“家风旅游去了吗?爷爷还没上桌呢,怎么可以自己先吃呢?”
24、我怎么没有印象呢?我使劲挠了挠脑袋,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懒懒的笑着说:“回去问问爷爷。”
25、家风伴我成长。
26、很快就到8:30了,妈妈说:“幺儿,该练功了。”这声音像天使的声音那么温柔,可我觉真得像是魔鬼在召唤我一样!
27、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警示育人的词汇是对教育的最基本体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家风家规的树立,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28、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29、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30、“o,no!”我痛苦的呻吟了一声,极不情愿的放下手里的书,慢慢腾腾的开始换衣服。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5
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最近部内全体干部集中观看了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和黑龙江省委组织部联合摄制的《红色故事汇(黑龙江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观看了《等着我》、《不屈的头颅》、《一封无法寄出的家书》、《“红地盘”与吕老妈妈》4个故事。
通过了解“红色”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在长达的艰难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看到的多个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北抗联吕老妈妈的故事。为了抗日,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吕老妈妈的大儿子吕文财、二儿子吕文真、大儿媳吕管氏先后牺牲;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吕老妈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许多抗联战士都吃过她做的饭,在她家养过伤;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认她做干妈;抗日英雄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等人与她关系密切;抗联战士都喊她“妈妈”。1951年,她被毛泽东命名为中国“八大妈妈”之一,东北人民政府授予她“东北抗联吕老妈妈”的锦旗。
《红色故事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对我们年轻党员学习和牢记党的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更深入地了解了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我们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可以更深刻理解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怎样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风范,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受到激励。
正是因为有了像冯仲云、赵尚志、赵一曼、吕老妈妈他们这样优秀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虽然为革命而牺牲了,但是他们的事迹却会一直被后人所传颂,他们的精神也会永垂不朽,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中共党员的我们,在缅怀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富强,我们要更加坚定对党组织的信仰,明确自己的目标,也许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以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也要为党组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6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古国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立家规、正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习也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是我们党党性宗旨和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每一位国家栋梁,无不都是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洗礼的,家风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党员。
家,是一个平凡的字眼,却是人一生都离不开的牵绊。家中有爱,如春风细雨滋润着我,让我感到温暖,家中也有规矩,如一盏明灯,时刻照亮着我,指引着我向正确的方向前行。这个规矩就是一个家里所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爸爸从小就教育我:善,即使很小,也必须去做;恶,即使是很小的一个小恶,也绝不能去做,进德修善,才会有所作为,小善积多了,便形成了大善,小恶做多了,便扰乱了社会。
爸爸的家训我铭记于心,因此我下定决心,要日行一善。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如在人行道上捡起一根香蕉皮,让路过的老人、孩子和盲人都免于摔倒的.危险;如路过垃圾桶,捡起散落在地面上零零碎碎的纸片、果皮和包装盒等,使地面更加整洁,周边的环境更加优美;如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老人、孩子、孕妇让个座,尊老爱幼也是我们传统的美德;如帮助同学,仅仅就是一支笔或一把尺子的出借,那都是体现对同学的互帮互助,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
又如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洗个碗、擦个桌子、拖个地等,都是对父母的一种孝义和感恩。一件件小事,叠加成一件大事,正如爸爸所说,天底下没有做不完的好事,用心留意身边的小事,只要你肯去做。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更加能显示出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温馨,一件小事只是一个举手之劳,却是一份善念,如果每人都持那份善念,世界将更加美好!
这个家风家训将会伴随着我的一生,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0_年以来,余姚市纪委把《准则》规定的“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作为机关党员率先垂范的具体行动,积极开展“立家规、正家风,建设清廉余姚”活动,努力营造全市广大机关党员带头践行好家规,家庭、学校积极倡导培育好家风,全社会共同传承弘扬“德治礼序、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让传统家规照进现实。
家规教育突出干部“少数”关键。将家规教育作为《条例》《准则》的学习计划、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党员组织生活日以及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家与国”、“规矩与纪律”之间有机统一、继承发展的关系。提炼新时期余姚机关党员遵纪守廉“三字经”,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学习借鉴中国传统家规中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思想道德观,切实践行“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行为准则。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寻找优秀家规、祖训、族箴等活动,要求机关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给家庭成员立规矩,鼓励每个机关党员亲自写(立)一个家训,作为理家治家的准则。将家规教育作为加强机关党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身边机关党员干部清廉典型背后的好家规、好家风,深入剖析案件查处中“家族式腐败”、“身边人腐败”的教训,通过正面学习与反面警示结合的方式,引导广大机关党员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
家规传承发挥家庭“主体”作用。牢牢把握“家庭”这一家规传承的主要载体,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学校、家庭中建设“好家风示范点”,在电视台开设“家风”访谈专题,组织开展“家教20招、好家训20例、勤俭节约20例、最感人家庭故事20例”征集活动。设立“余姚好家风”专题网页,通过寻找好家训、宣传好家风、展示好家庭,全方位展示本市优秀家风、传统家训和背后的感人故事,截至目前,已经收集了一批余姚当地历史人物、革命先烈以及当代知名人士优秀家规家训3000余条。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家属中开展姚江传统优秀家规家教品鉴活动,通过发放“弘扬家规、拒绝腐败、守住幸福”倡议书、品读优秀家规家训等形式,把廉政提醒式教育覆盖到党员领导干部身边人。深入开展“童蒙养正”廉洁主题教育,先后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了“开学第一课学王阳明家规”、编发“红色四明”“吾心光明”等廉洁主题教材、传统廉洁观教育讲师团进校园、青少年廉洁书画作品创作大赛等,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带动家庭良好家风的培养。
家规弘扬注重市民“多数”普及。开展余姚传统家规家训廉洁元素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以“四先贤”为代表的余姚历史名人优秀家规家训、族规族箴、廉洁故事等,编撰成《姚江优秀传统家训选集》一书,收录《开元王氏族箴》、《四明黄氏族谱》、《泗门谢氏家训》、《姚江诸氏家训》、《临山卫阮氏家训》等43篇优秀家训,近期该书已经公开出版。在相关媒体平台开设“姚江传统家风”专栏,在电子平台上传《王阳明家规家训》、《余姚名人家规家训故事集》等视听资料,向市民推介优秀的传统家风。推进“一馆五基地”建设,“一馆”即在余姚名人馆中增设余姚名人先贤家规家训展厅,重点展示余姚先贤名人的优秀家规家训和相关故事;“五基地”即做好余姚五个市本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工作,融入家规家训的元素,打造廉政文化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民风良好的村、社区,以及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学校、企业和基层站所,作为好家风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进村规、校规、厂规建设。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提速,男女平分秋色,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各自努力在职场打拼,从而忽视了家庭建设,减少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由此引发了婚姻、养老、家教、家风等诸多的家庭生活问题,给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带来了极大影响,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对人生影响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生目标的实现。注重家教,首先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当然,家教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生态,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
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那天放学我一回到家就直冲厨房,拿起碗就开吃,丝毫也不记得爷爷平时的教育:要等长辈先动筷,后辈才能动筷。爷爷冷不防的来了句:“你忘记我平时跟你说的话了吗?碗给我放下!”我的身体一僵,连忙把碗筷放下,怯怯地站了起来,低着头,小声地说:“爷爷,对不起我没等你和奶奶先吃……”到最后我的声音几乎没了。“道歉是你这样的态度吗?声音大点!”爷爷大声地说。我被爷爷这一声吓到了,身体一颤,嗓音提高了:“爷爷对不起!我不应该没等你和奶奶动碗筷之前就吃了。”“只错了这一点吗?”奶奶从阳台过来对我说。我心虚的点了点头,又立马摇了摇头。“那你说你错了哪儿?”奶奶似乎看穿了我,又问。爷爷对我的反应很不满意,说:“看样子你是不知道了!出去给我站着想通了再回来!”我低着头走了出去,瞄了一眼地下,呀,竟猜到了自己刚刚掉下的饭粒,顿时恍然大悟。爷爷和奶奶都是农村人,从小吃的本来就不好,有时连三天都吃不到饭,所以非常珍惜粮食,也经常教育我要珍惜粮食,吃饭时要吃干净,不允许有剩下的,而我却吃了一地,想着,想着我非常羞愧,我竟然犯了这一大忌!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剩菜剩饭了,能吃多少盛多少,吃的时候也非常仔细,一粒粮食也不浪费。同时,我也把爷爷的教训当成了我家的家风家训,把它们谨记心里,传承下去。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与作风。
我们也很喜欢听祖辈父辈们当年的故事了。因为父母的故事里包括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觉得有趣,有时又觉得伤感。“诚信”二字随之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我又联想起了一件自己关于诚信的事情:
有一天我向何如借了一支笔,那是一支笔盖上镶着钻石的水晶笔。我十分的喜欢,慢慢地心里就有了占为己有的念头。可这是何如的,我不可以那么做呀。怎么办?怎么办?突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我就说我把笔弄丢了,找不回来了!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我心里暗暗窃喜。于是我马上与何如说了这支笔被我弄丢的事情。何如十分伤心地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笔!”我看着十分心疼却又十分开心,因为何如相信了!我就一直将这支笔藏在兜里。
一天,我与妈妈聊天中无意说起这件事情,妈妈严肃地批评了我,问我水晶笔还在不在,我轻声回答:“在”。于是妈妈让我马上把笔还给何如,并向何如道歉,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谅!第二天一早我就将水晶笔还给了何如,并向她道了歉。何如原谅了我,还将水晶笔当礼物送给了我,我太高兴了!回家我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替我开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诚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格!缺了诚信,就缺了信任,缺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疏远了!我以后一定得做一个诚信的人。
##结束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7
体验是一种在感受之后的书写,它主要用来记录你的思想和感受。它是一种经过阅读和学习实践的情感写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那天放学我一回到家就直冲厨房,拿起碗就开吃,丝毫也不记得爷爷平时的教育:要等长辈先动筷,后辈才能动筷。爷爷冷不防的来了句:“你忘记我平时跟你说的话了吗?碗给我放下!”我的身体一僵,连忙把碗筷放下,怯怯地站了起来,低着头,小声地说:“爷爷,对不起我没等你和奶奶先吃……”到最后我的声音几乎没了。“道歉是你这样的态度吗?声音大点!”爷爷大声地说。我被爷爷这一声吓到了,身体一颤,嗓音提高了:“爷爷对不起!我不应该没等你和奶奶动碗筷之前就吃了。”“只错了这一点吗?”奶奶从阳台过来对我说。我心虚的点了点头,又立马摇了摇头。“那你说你错了哪儿?”奶奶似乎看穿了我,又问。爷爷对我的反应很不满意,说:“看样子你是不知道了!出去给我站着想通了再回来!”我低着头走了出去,瞄了一眼地下,呀,竟猜到了自己刚刚掉下的饭粒,顿时恍然大悟。爷爷和奶奶都是农村人,从小吃的本来就不好,有时连三天都吃不到饭,所以非常珍惜粮食,也经常教育我要珍惜粮食,吃饭时要吃干净,不允许有剩下的,而我却吃了一地,想着,想着我非常羞愧,我竟然犯了这一大忌!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剩菜剩饭了,能吃多少盛多少,吃的时候也非常仔细,一粒粮食也不浪费。同时,我也把爷爷的教训当成了我家的家风家训,把它们谨记心里,传承下去。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提速,男女平分秋色,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各自努力在职场打拼,从而忽视了家庭建设,减少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由此引发了婚姻、养老、家教、家风等诸多的家庭生活问题,给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带来了极大影响,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对人生影响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生目标的实现。注重家教,首先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当然,家教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生态,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
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家风是什么?我理解,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传承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有时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语言或日常生活习惯,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人的一生。孟母的贤德成就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的母亲,以一己之力培养了13个博士。难怪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家庭彻底陷入困境。安宁市的李某,38岁,为3岁外孙的落户问题来访,我好奇于她和我同龄,竟已当外婆。在接访中了解到:她20岁非婚生女,独自将女儿抚养至14岁,因缺少良好的家风传承教育,性情顽劣的女儿离家出走,15岁时回家生下了这个孩子,至今无法落户。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母慈子孝”,什么样的母亲养育什么样的孩子,母亲缺乏修养,孩子易流于粗俗;母亲温婉贤淑孩子通常绅士乘风;母亲优雅智慧孩子必定谦逊有礼…其实家风不只在名门望族,每一个普通的家庭都有之,每一位普通的母亲都是家风培树和传承的关键角色。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她却用“勤劳”、“孝顺”的家风为我们家庭传承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忙忙碌碌,家里总是干干净净。只要一有脏衣服,母亲马上就手洗,有时看着一大盆的脏衣服,我会抱怨说:这要洗到什么时候啊?母亲边洗边说“你外婆有句老话说‘勤脚快手懒眼睛’,看起来多,动起也就快了!”洗完衣服母亲又忙着打扫卫生、做饭洗碗,晚上还给我们织毛衣,有时织到打盹,手还不停,我说:“妈,您忙了一天,歇着吧,别累着!”母亲睁开眼边织边念叨说:“你外婆还有句话说‘力气是个怪,今天使了明天在’,累不着,睡一觉就好。”
我工作那年,爷爷生病住院,母亲每天做饭、炖汤,再转几趟公交车送到医院去喂爷爷吃饭,给爷爷擦背、洗脚、修指甲。爷爷临终时拉着母亲的手,满怀感激地看着我,颤颤巍巍地说了三个字:“好—女—儿”。我懂得爷爷的意思,哽咽着连连点头,想要告诉爷爷,我已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勤劳”和“孝顺”,一定把它传承为我们的家风。
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指出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把家风家教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势在必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文昌家风则是家风建设的风向标。
谷文昌家风既是谷文昌对亲属的具体要求,也是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谷文昌家风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事例生动,集中体现了那一代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应继承和发扬好这种优良作风,让简朴本分的“谷文昌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欲治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中国历,许多有为之士都把修身、齐家与治国联系起来,认为要治国就必须修身齐家。“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谷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是谷文昌言传身教的结果。今天,对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教育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力倡导家风建设的今天,我们要以谷文昌家风为标杆,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家风无声沁心田。
每当读起“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风故事,无不为古人家风所感动,感佩家风里诠释的品德品质,探略家风故事背后的“精神密码”,感喟家风家训中对后代的警醒和鞭策。
家风无声化“和美”,滋润我们和善待人、美美与共。虽然父母文化不高,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但并不影响他们做人做事的精神。从记事起,父母总给人感觉每天都充满干活的激情,充满对改变生活的追求,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乡不时有走村串户的外地手艺人、生意人,大多数人家都因吃不上饭、或者嫌麻烦,拒绝招呼这些人吃饭、歇脚住宿。但父母却例外,即使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只要走进我们家门,父母都会热情招待。有时候遇到天灾人祸讨要粮食的人来到家里,父母还会招呼歇三五天,帮助他们把背运粮食的情况。当我们问及母亲,自己家吃饭都显得捉襟见肘,为什么要接济别人,她总是说,高祖在世之时,叮嘱她要“油盐柴米放在露天坝”,善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做法,也成为了我们要求孩子的一部分。这些待人之道,也在我的生活中延续,并成为与世界、与社会美美与共的秘诀。
家风无声化“规矩”,约束我们严于律己、清白做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但要还,还要记得别人的好;教育我们不要惹是生非,不能倚强凌弱,更不能做偷鸡摸狗、违法犯罪和违背公秩良俗之事。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小鸡跑到我家菜地里,我在驱赶的时候,用石头把小鸡砸伤了,邻居看到后非常生气,朝我大声呵斥。我回到家,母亲把自己家的小鸡抓来,让我赔给邻居家,我认为自己是对的,是邻居家有错在先,没必要赔东西,也不用赔不是。母亲心平气和教育我,说邻里间和为贵,虽然邻居家的小鸡不该到我家菜地里,但小鸡对邻居家来说,比自己家种的菜要贵重,我们得分清轻重、明晰是非、辨准对错,别人做错了,不用和别人吵架,要严加约束自己,才不会在生活中对自己、对别人造成伤害。这些看似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点点滴滴的教诲中,是父母立下的做人规矩、成事规范,是指引我们成长成人的“指针”。
家风无声化“力量”,激励我们增长才干、担当前行。记得小时候,父母带我到镇上赶场,最喜欢的就是带我去场上的新华书店,帮我买一些连环画、一些故事书,让我们能够读上书。父亲给我们讲过的故事,记忆最深的就是古人捉萤火虫当“灯”读书的故事,以及把头发绑在梁上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上高中时,家里为了付学费、生活费,已经入不敷出了。正值“打工潮”兴起时期,我们提出外出务工、减轻家里负担,父母非常严厉地批评教育我们,说:“读书考不上大学,是我们的事,是我们对自己不负责任!家里拿不出钱读书,是大人的事,不用我们操心,也不用分心考虑。”在父母严肃的批评中,看着父母坚毅的眼神,我们都静心下来学习,考上了大学。父母在我们成长路上,用自己理解的道理,引导我们不断学习,用厚实的担当扛起促进我们成长成人的重担。这些于无声处的引导、于无声处展示出来的力量,教育、激励我们不断奋力前行。
家风,是一句话中蕴藏的道理;家风,是一件事中潜藏的规范;家风,是时时处处自身言行中展示的形象;家风,是一生一世传承和守望的精神,是激励我们成长的力量。家风,就是父母的谆谆告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看似朴质,看似简略,不高深、不精美,但却受用,却能滋润我们心田,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力量,激励我们去开拓自己人生蓝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天气凉爽,我们在老师进修学校四楼有幸地倾听了范老师的有关家风家训方面的讲座,台下座无虚席,都在认真聆听学习。
在范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知道了曾国藩家训及他的《十二日课》,知道了钱钟书夫妇、俞平伯夫妇、冯友兰、梁启超、傅雷、汤用彤等名人的书香家庭。让我认识到了家庭建设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说,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儿女以及双方的父母,让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欢喜夫妻。我们要以爱为根,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下一人的责任。注重家教首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
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注重家风,就是传承好家风,不断地释放正能量。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崇尚知识、重视学习;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风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孟母三迁》和《曾子杀彘》的优秀家教故事,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父亲,他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告诫那八岁的儿子: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于是像孟子、岳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便在这样的家教中应运而生。
家教,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男不传女”,已被岁月的流冲走,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正在新时代的家风中稳步向前!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我的家风就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损他人的事。即:做好事,当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响大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的家训家规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力求形成勤俭和睦、昂扬向上的家风,回望近年的持家育儿经历,偶得体会如下:
一是言传不如身教,正人先正己。说一万句话不如身体力行一次,孩子看到你的行动,自然会印在心里,影响到行为。我的家训没有任何具体要求,自己做好榜样即可。配偶是你的同类人,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律己并善待家人,孩子一定不会放逸。
二是修齐治平,循序渐进。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有个人修养过关,才能教育好家人,兼济天下。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自己抽烟酗酒行为不检,还要求家人文明礼貌律己,不管效果如何,他的妻儿一定很纠结,在单位也难服众。借用一位领导的原话:“有的党员干部自己不知道学习提升,还瞎管别人,你上了大学的儿子都不想理你,将来你咋管理单位的高学历人才?”君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所以管理家庭,要由内及外。
三是互相扶持,共同提升。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要学习提升的不光是孩子,还有自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孩子的心,比明镜还要敞亮;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家风的营造,不靠说教,而是父母做好榜样,和孩子共同努力,共同提升。
你活出的精彩,就是孩子眼中的光芒;你的神采飞扬,就是孩子心中幸福的模样。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8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9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化得以延续。与众多文化相同,家风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并以价值为焦点向各个方向弥散开来,是常态家庭重要的文化资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就成为家教,对家教进行文字的提炼就成为家训。所以,家教和家训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文化过程。
中国古人十分注重“正本”“慎始”,强调“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并试图从男女婚姻对象的选择上实现这一目标,因为父母本人及其家族的血缘族姓关系、品格操行、胎孕情况这些都是子孙成长发展之本。
在中国数千年家风内容的组成中,“慈幼”是最基础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爱护幼儿意识。慈幼在中国古代即实现了由家庭观念转变为社会习俗和国家制度的过程,中国历代政府常将慈幼观念见诸政策和法令,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将“慈幼”与“王霸”基业密切联系起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家风的其他基本组成包括俭朴,强调勤俭为本;自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自律,如“戒多言”“与善人居”“慎交游”;立志,“志不立则智不达”;还有忠厚等。
从另一个方面说,家风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以家庭为纽带促进个体文化化,并使个体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既有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家风与社会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又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是整个社会文化谱系的组成成分。
在一个良性社会里,政风、学风、民风、家风是相互影响的,端正家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书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这些,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旧时代的家风家教,常常是糟粕与精华并存。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0
父亲是一名受党教育、对党忠诚的老党员,他的党龄比我的年龄还长。他总是把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如今的幸福生活归功于党的领导。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价值追求和人生航向。回顾自己30多年来走过的人生轨迹,从一名农家子弟考入大学,从部队军官转业到地方机关,除了自身努力外,与父亲的“三知”家风密不可分,它总是在我迷茫、困惑、失落时,指引我前进的方向,给予我温暖的力量。
知书达理。父亲常说读书使人明智。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为人做事不会差到哪儿去。对父亲最深的印象便是他求知若渴、手不释卷。从母亲那里了解到,父亲从小就爱学习,家里穷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干完农活之余,父亲见缝插针抄书。父亲所抄的书现在还在,我随手一翻,字迹漂亮工整。坚持学习的他,知识面很广,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得入木三分,对四大名著里的人物如数家珍,对“互联网+”的理念娓娓道来……每次与他聊天都有收获。如今,父亲已年过六十,退休在家。不爱打麻将、不爱吃喝玩乐,每次回家,他总是手捧着书、架着眼睛、看得入神。
知恩图报。父亲时刻告诫我们,喝水不忘挖井人。父亲结婚那会儿,要盖新房,差300元。有个亲戚知道后,冒着雨夜,走了好几里路,把用报纸裹得严严实实的300元钱塞到父亲手中。父亲每每讲到这眼睛总是红红的。“他是把自家辛辛苦苦养的猪卖了换来的钱呀。”父亲说,当时接过钱的一刹那,感到300元是如此的沉重,心里无比的温暖。时过境迁,33年过去了,当初的300元早就还了,可这恩情却如同酒一样,越藏越深。今年,那个亲戚的小孩要在苏州买房,那个亲戚来我家借钱,父亲把所有的积蓄都借给了他。晚上,母亲有点不乐意了,说当初也就借了300元,你现在却借给别人好几万。父亲说,滴水之恩就要涌泉相报。没有当初的300元,我们婚都可能结不成!母亲不再作声。父亲的知恩图报给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我人生道路上,指点我、帮助我、鼓励我的人,我都铭记在心。知恩让我感到生命中充满了阳光,图报为我前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知足常乐。父亲常说:“愉快的心情是知足换来的,失落的心情则是盲目攀比而来。”爷爷没有给父亲留下什么家产,母亲经常埋怨,父亲便说,我们白手起家,不依靠上一代是好事,我们下一代也该这样。在工作上,父亲说,我干好本职,过好日子就行了。发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父亲总是能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知足常乐的家风常常把我从思想的牛角尖里拔出来,从心理的阴暗面拖到阳光下。
父亲是个老实人,与母亲恩恩爱爱一辈子,踏踏实实过日子。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每一分钱都挣得硬气、花得踏实。没有为我积累多少物质财富,但“三知”家风,已经让我变成了一个精神富翁,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是多少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1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风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孟母三迁》和《曾子杀彘》的优秀家教故事,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父亲,他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告诫那八岁的儿子: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于是像孟子、岳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便在这样的家教中应运而生。
家教,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男不传女”,已被岁月的流冲走,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正在新时代的家风中稳步向前!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2
我一直认为,一个家庭的风格和廉政力量是建立在家庭成员自身的良好品行和行为态度之上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正直廉洁的家庭将会培养出更多塑造社会和谐的人才。在家风廉政的实践中,我从家庭中的教育教训中学到了很多,着重记录下来进行总结,以期对大家有所启示。
首先,亲自身体验在追求家风廉政的过程中,我认识到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互相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培养和发展家庭价值观念的关键。无论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还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关爱,互相尊重和理解是推动家庭和谐的基础。只有通过坦诚的交流和理解,我们才能共同确定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其次,坚持正直是家风廉政的核心。正直是一种道德和品德的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尺。一个家庭的成员应当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坚持正直意味着保持诚实和正直的态度,从不妥协或违背原则,更不说撒谎或作弊。一个正直的家庭是建立在对真实和道德的崇尚之上的。
第三,廉洁经营启发了我个人对金钱的正确看待。从家庭到社会,金钱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财务关系和责任分担与家庭的廉政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个廉洁的家庭中,我学会了合理规划和使用金钱,不过度消费,不浪费,不储存黑钱。父母从小就告诉我钱不能买到真正的幸福,但我们可以使用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共享家庭的温暖。
第四,培养责任感是家庭风格廉政的基石。在一个负责任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为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父母一直以身作则,以他们的责任感和勤奋工作的态度,成为家庭中的榜样。他们告诉我,追求成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要为家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这一点上,我深深体会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贯彻到我个人的行动之中。
最后,强调教育意义。一个家庭的风格和廉洁力量往往通过家庭的教育和培养来进行。因此,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良好家庭风格和廉政力量的重要因素。我的父母一直非常重视我的教育,通过以身作则和及时的引导,塑造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他们教育我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友善待人,遵守法律,诚实守信,并告诉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这种教育意义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树立了追求正义和廉洁的信念。
家风廉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和合作。通过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重要的经验和领悟。相互尊重和理解、坚持正直、廉洁经营、培养责任感和教育意义是家庭风格廉政的关键。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家庭风格和廉洁力量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个人对家庭风格廉政的重要性。我将一直坚持这些原则,继续努力成为一个守法守纪、廉洁正直的家庭成员,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的力量。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3
近期,读《中国家规》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深刻,心灵净化,从中汲取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众多传统的家训家教家风,聚成良好的中国家规,助力国人遵纪守法。
《中国家规》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编辑,选取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家族的家规,如孔府、范仲淹、诸葛村、包拯、朱熹、曾国藩等,讲述人物故事、家族经历、家规内容以及对后世的传承影响。
此书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思想性、知识性、文化性、服务性,将在坚定文化自信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用“七心”对待身边的人,是我学习《中国家规》的感想。
用忠心对待党和国家。不能忘记为了新中国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们,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忠于祖国、忠于党,有精忠报国、为党奉献之心。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大家,处处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
用孝心对待父母和老师。“百善孝为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生养我者亦父母也,通过老师教育,才学到知识,成为人才,建设国家,报效父母。孝敬父母、感激恩师乃天经地义之事,要用孝心平等善待。
用爱心对待子女和学生。养育子女,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职责,当好慈母善父,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把毕生的爱心倾注在儿女和学生身上,培养子女和学生成才是父母和教师的责任。
用责任心对待爱人。恪守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承诺,夫妻关系受法律保护,男女朋友关系有道德约束,双方要有负责心,相互忠诚,相亲相爱,共同营造美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团圆和睦。
用诚心对待同事和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同事要天天相处,与邻居和同事一起的时间比亲人还要多,如果遇到困难和不测,邻居和同事当场就可以提供帮助,所以要诚心实意、团结友爱对待他们。
用真心对待朋友。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往往比爱人伴侣、兄弟姐妹还要真诚纯洁,在各方面的帮助也多一些,“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有道理的,因而应真心坦诚对待朋友,无私乐于帮助朋友。
用同情心对待弱势群体。因为天灾人祸、天生不足、抢险救灾等原因,形成一批社会弱势群体,要当好志愿服务者,用怜悯之心去同情他们,帮扶他们,爱护他们,切实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家风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4
如果说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那么家训就是哺育一个人成才的精神食粮。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的重要性不在于是否装裱贴于墙上,或集印成册束之高阁,它真正的意义在于铭记于心,润化于事。一个好的家训需要世代子孙的延续和传承,并将家训当做是对自己一生中为人处事的行为准绳和言语约束,不做逾越家训、违背家训的言行。同时,当自己身处学业低谷或事业低潮时,家训作为一种精神慰问剂,可以让自己反思过去,总结经验,重振信心和恒心,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接纳失败,以乐观向上的勇气锤炼自己直至成功。
家训是一种文化精髓。翻开《曾国藩家训》,能从书本中感受到一代封疆大吏曾国藩质朴而真切的话语,那些告诫子孙自勉的家书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儒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豪迈和智慧。作为饱含着长辈期望、凝结着家庭思想、承载着中华哲思的家训,慢慢成为一个家族逐渐走向幸福的家族信条。于是,以一家之言树立起的家训形成了充满文明礼仪意味的家庭氛围,而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家训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可以跨越历史长河的和谐家族氛围。上小学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母亲将老奶奶接到我家照顾。自从老奶奶来到我家,母亲每天变着花样给老奶奶做好吃的。老奶奶牙齿掉光了,吃不了太硬的食物;老奶奶喜欢吃面条……而这些,母亲全部都了解,尽心尽力照顾。老奶奶年龄大了,喜欢拉着我重复的讲过去的事,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我听的非常不耐烦,跟老奶奶讲话态度也不好。母亲发现后训斥了我,教育我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首先是尊重长辈。时至今日回首往事,母亲确实以一个榜样的身份时刻诠释着“孝顺”二字的所有含义,我也终于懂得母亲经常所说的,子女对长辈尽好孝道,长辈们才会延年益寿,一个家庭才会和和气气。看着母亲鬓角的寸寸白发,作为子女,我该以她为榜样像她孝顺老奶奶那样好好孝顺父母。
有时,我们会深究到底什么是家风?它到底在整个家族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实,看似虚无的家风在生活中扮演着“指路灯”、“航向标”的角色。岳飞的母亲在他背部刻下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忠于国家,报效国家是岳母对岳飞的深深教诲,为履行这一信条,岳飞驰骋沙场,血染匈奴,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也诠释了家训在形成家风后在岳飞一生的立志报国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种忠于国家、甘于奉献的信条指引下,岳飞终成一代英雄为世人所敬仰并称颂至今。所以,作为一种精神、信念,家训是指导一个人、一个家庭、整个家族不断前进的动力,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起到摆正态度、端正作风、文明举止的重要作用,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从而避免了违背道德、超越法律底线行为的发生。家训的产生往往伴随家风的形成,家风的形成体现的是这个家庭的整体文化素质,一个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呈现给他人的也将是良好的素养,这样的家庭在他人眼中才会受到褒奖和学习,进而影响到周围的家庭,使社会这个大家庭形成良好的社风。
家风正,则子孙收益,家风不正,则祸及子孙。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风的传承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寄托,家风醇厚,人必敬之,它是世界美好的源泉之一。每个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来重整家风,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从平凡事做起,让好家风代代相传,一代影响一代,一代成就一代,促进全社会良好风气形成。
下一篇: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章(精彩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