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热选【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热选【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第一篇】

近段时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中共党员、四川达州市离休干部周永开的感人事迹在全川上下广为流传,热度持续发酵。先进人物有很多,在信息大的年代,能让人记住他的名字,认同他的作为,背后必然有着不同寻常却又直叩人心的精神力量。信仰如海,74年初心不改,无论时光荏苒、山河变迁、风雨险阻,周永开始终信念坚定、执着追求,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学习周永开,不仅要学习他的处事原则、应对方式,更应追本溯源、刨根问底,学会处理好“四对关系”。

处理好“鱼”与“水”的关系。水干则鱼死,水活则鱼跃。周永开对党群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你给群众一碗水,群众就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任巴中县委副书记期间,为了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的难题,他跑遍巴中县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栽种巴茅作为燃料。正是在调研走访中,升华了与老百姓的情谊,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周永开讲,“那时生活困难,干部到村里,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都舍不得自己吃,但却舍得喊我们吃。”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将心比心,干群关系才会牢固。

处理好“短”和“长”的关系。共产党员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材料体现在特殊信仰和责任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入党是一阵子,做党员是一辈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纵然岗位有变化、环境在变化,可能退休、离职,但仍应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正如周永开说的那样,“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1991年,尽管周永开退休,但他抱着“再为老百姓做点事”的愿望,在万源市花萼山植树护林、默默耕耘,秉持着“要把绿色还给大山”的强烈信念,苦口婆心、挨家挨户宣传,最终为子孙后代留住了绿水青山,同时帮助解决了生计问题。

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点滴汇聚,终成江海。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向善向美,献出爱心,我们的身边会变得更加美好。周永开一直惦记着贫困家庭学生,定向培养着品学兼优的学子。他拿出退休金将龙王塘小学修葺一新,每年学校都会收到他的资助金。在周永开看来,“人穷,但志不能穷”“我帮助他,直到我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捐资助学绝不只是做好事,也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培养我们事业接班人的大事”,正是这份坚守与执着,将爱心传递下去,让社会充满了正能量。

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尽管退休前担任着原达县地委纪委书记这一要职,但他以身作则,从不为家人谋私利。周永开现在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屋内陈设简陋,家中最多的是书。2005年,根据资历和职级本可以第一个选集资建房,他却选择了放弃,把机会留给了年轻同志。为了培育良好家风,他设立了“家魂奖”,每年初都会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奖优罚差,每年底还会打总结,让家人总结一下“你今年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良好的家风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看似生活清苦,但周老却乐在其中,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下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第二篇】

我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级本科生,从本科毕业实习开始,一直跟随李保国老师从事核桃种植与研究。

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经济林栽培》课上。那天,我和同学提前十分钟进教室,发现老师已经到了,就好奇地问:“老师来得这么早?”他笑着说:“刚从邢台基地赶回来,怕耽误上课就直接来教室了。”

每次课,李老师都是提前到,准备课件、和我们沟通学习体会……还把手机号码告诉我们,说学习上有困难,可以随时找他。

李老师讲课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他总能把书本上枯燥的理论,讲得明白透彻。慢慢地,我们都喜欢上了这门课,觉得果树管理并不难。然而,当我们走进果园才发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不容易。

初,我们随李老师到邢台临城县绿岭核桃基地毕业实习。不久后,他教我们嫁接,要求每人一行,按他教的步骤做,不但成活率要高、速度还要快。当时,小苗只有四五十厘米高,我们顶着太阳蹲着、跪着练习,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累得连饭都不想吃。但第二天,还得接着练。他说,所有技术都是这么练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只用一周时间,我们全都熟练掌握了嫁接技术。

我考取了李老师的研究生。一入学,我们每个人,都接到一个学习任务清单,每一项后面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寒假,一个师弟没有按要求完成论文,老师要求他留在学校继续完成,直到大年三十写完才回家。

李老师常年在学校、基地之间奔波,白天除了上课,就是上山下地,讲技术、做科研,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修改论文。无论多忙,李老师对每篇论文,从框架结构到字句标点,都会仔细修改。师弟的论文先后被李老师修改了7次,内容从最初的3000字丰富到7000字。

李老师要求遇到问题不能放过,要提出来一起研讨。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叫“桃‘李’之家”。在群里,李老师给自己取名叫“老山人”。4月8日上午10点,在阜平县林业局工作的祁娇娇在群里发图片询问:“我这有一片树,主枝上全是小裂口,裂得多的枝条就死了,是什么原因啊?”晚上9点9分,“老山人”回复,这是一种害虫产卵造成的。这是我们收到老师的最后一条信息。

李老师常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最关键的是要踏实、认真。大旱,7月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午休,突然接到李老师电话,要我马上到核桃地。到了地里发现,一片核桃树受旱严重,已经长成个的核桃都蔫了。他安排我对土壤、叶片、果实取样,测定含水量,并观察浇水后的变化,我把测得的数据随手记在了一张纸上。后来有事耽搁了几天,等我想起来时,那张纸却找不到了。李老师知道后生气地说:“大旱不是每年都有,错过了这次调查也就错过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机会”。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

在我的心里,他不仅是严师,更像慈父。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李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20开始,每次对外技术培训都会叫上我,并鼓励我开口讲,他做补充。在他的引导下,我的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邢台、石家庄等地独立开展技术培训上百次。

李老师常教导我们,搞科研不能纸上谈兵,要真刀真枪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204月19号,正值果树的盛花期,石家庄以南,包括邢台,天气突然转阴,并由阴转雨,随后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骤降。李老师得到消息后,给我打电话,让我“摇树除雪、熏烟防霜、霜后及时补充营养”。从白天到晚上,我一直和老师保持通话,那晚,他彻夜未眠。天刚蒙蒙亮,他又开车来到了绿岭,他的到来让所有人的心里都踏实了。当年河北省中南部核桃几乎全部绝收,但李老师指导的绿岭基地却几乎没有减产。

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也把研究的课题聚焦在生产一线。以前核桃树修剪是在秋季和冬季,但秋季修剪不利于树体营养积累,冬季修剪会引起养分流失。在老师的指导下,师弟汤轶伟经过反复研究,将修剪时间确定在春季核桃树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剪枝时间不当造成树势衰弱。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写进了教科书。

我的老家在平原,小时候没见过核桃树。在李老师的指引下,我不仅爱上了核桃,还留在了山区成为邢台市市管专家、荣获河北省农村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师姐在研究生期间,一直跟随老师下乡,精通苹果管理技术,到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工作以后,参与、并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增长了才干,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李老师,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我们一定会努力成为和您一样的人,帮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第三篇】

张小娟生前系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206月,她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舟曲,扎根家乡助力藏区脱贫。月7日晚,张小娟同志在完成当天脱贫攻坚工作后,返程途中车辆坠江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4岁。

年10月11日,张小娟的先进事迹被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杂志新媒体率先报道,先后以图文、视频以及纸刊封面人物、专题等融媒体形式进行了全程报道,先后发表报道近20篇,并被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等近百家微信公众号,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截至目前,张小娟已先后被追授“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中央民族大学还追授她为“杰出校友”。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第四篇】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周永开任达州市纪委书记,在这四年里周永开主要负责查办大案要案,当时特有影响的案件是达州罐头厂李某某以职务之便在厂内奸污强奸本厂多名妇女,在李某某拒不承认违法事实的情况下,经过周永开一年多时间调查取证,该案终于成功告破,将李某某绳之以法,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大快人心。

1991年周永开从达县纪委书记上离休后,不上班后就搞调查研究,从1993年11月起他把主要精力投身到生态环境修护从劝导村民不砍树,到自己花钱买树苗种树,带领百姓在花萼山造林近百亩,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永开功不可没,退休后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捐资助学,在他的资助下培养了一大批共产主义接班人。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华诞,用自己的退休金雇了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錾刻在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

周永开作为一个普通党员,但对自己和家人在家风、家教方面的要求是相当苛求的,他现在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分配的住房里看上去已经非常陈旧,家中值钱的东西寥寥无几,唯一就是书多。每年初周永开都要借用纪委活动室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对一年工作作总结表彰,表现好的颁奖状及奖金800元,表现差的:批评、教育。

入党74年来无论是在职期间或离休后,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民一直不离不弃,周永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党员精神永不退休,为民服务情怀永不退休”周永开同志的感人事迹,彰显着新时代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

全体党员干部要学习周永开同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周永开为每一位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榜样,榜样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个阶段必不可少的路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新时代需要英雄,也需要榜样,周永开的事迹让人感动,他的家国情怀、公仆情怀,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周永开的事迹充分体现了榜样的力量、初心的坚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努力成为“榜样”,坚守初心,扎实履职,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中,要作一名合格党员,做到严以侓己、乐于奉献、敢动真、敢碰硬,站在新高度、出发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把榜样精神传承下来,让榜样精神永放光彩。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第五篇】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组委会于卢老的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卢老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他当初对党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团员,一名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一定以卢老为榜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3月8日傍晚,一名国家的好儿子,人民的好书记,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出身于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位始终将人民放在心里的百姓父母官,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在心里。又是一位为党献身的伟人,除了心痛以外,我再次感到自身肩上的重担的份量。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神明,热爱着岗位,几回会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组委会给予杨科璋烈士的颁奖词。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护住了孩子,但是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这就是祖国的战士,党的同志,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我依旧会像他一样履行对党,对团的承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都说中古地大物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玉麦乡,从1964年到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的仅有的一户人家。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卫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水雪锁不断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党的好儿女,坚决要维护自己的领土,用自己的青春去守护家园,打心底敬佩她们。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第六篇】

一辈子,一件事,这句话放在王继才身上,该是最贴切的形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躬逢盛事,基层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要学习王继才同志的奉献精神。

坚定信念,是一份不离不弃的情怀。王继才同志在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孤岛上坚守32年,靠的是那份坚定爱国,无悔奉献的赤子情怀。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应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信念,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利益谋划,为社会进步献策,摆正心态和位置,秉持务实的原则,把全身心的精力投放到工作中去。

坚守职责,是一种不谄不渎的信念。日复一日做同一件事不仅挑战人的耐心和毅力,更挑战人的自我约束和心理调整能力。王继才同志在岛上的32年生涯中,不仅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孤独,还要以充足的热情面对每天都在做的同一件事,相比之下,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实在微不足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职责,面对同类重复的工作,时刻保持新鲜的热情,使所在的岗位发挥最大的效用。

坚持如一,是一股不骄不躁的气势。在王继才之前,也有过守岛人,最长的13天,最短的3天,是王继才的坚持与坚韧,让他无怨无悔地在岛上走过了32个年头。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总会面对各式各样的工作阻力和心理压力,保持一颗戒骄戒躁的心,迎难而上,不断坚持,终会看到新的曙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第七篇】

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滕启刚同志对党忠诚、对司法事业无私奉献、对人民群众担当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司法为民的情怀。现在全院开展“选树学习身边的英模典型,争当‘滕启刚’式好法官”活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将学习滕启刚同志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拼搏奋斗的生动实践。

扎根基层。

为乡村群众照亮司法之路。

他是青年干警的代表,也是扎根派出法庭,服务基层群众的优秀法院干警代表。八年时间里,他以青春践行司法使命,为公平正义勇于拼搏,高质量完成各类审判任务。提起他,同事们都只有一个印象:性格沉稳、善于钻研、踏实肯干。他就是五龙背法庭法官助理李中翔。

坚守初心尽职履责。

李中翔所在的五龙背法庭接触的大都是农村当事人,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相对较淡薄,有时会有当事人主动讨好、“打关系”的情况,但他始终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无论在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都能够严格做到自我约束,在案件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八年的成长与付出,让李中翔先后获得振安区法院先进个人、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上级法院评定为丹东市优秀合议庭成员。谈起今后,李中翔说:“我愿意继续扎根基层,为乡村群众照亮司法之路。”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第八篇】

天空未必留下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倒在抗击台风路上的李夏,33岁的生命固然短暂,但因为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的担当,生命的长度和厚重便无法衡量。李夏对党忠诚、对人民怀有深厚淳朴的感情,主动扎根基层,“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自觉担当起职责使命,对纪检工作敢于较真,对各项事业都倾注心血。

“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这是李夏在《工作日记》扉页上写给自己的座右铭。驱驰在路上,是因为肩负一份为民的使命。而让李夏一直保持着前行的姿势乃至献出年轻生命的动力,则是他从不曾忘却的初心。初心与恒心交相辉映,生命为使命而歌,是李夏短暂一生最好的写照。

李夏在基层岗位上恪尽职守、用青春热血诠释初心使命的事迹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李夏用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忘我、担当。如同一盏耀眼的明灯,正日夜照亮我们前行。”安徽省广德市东亭乡党委书记傅明辉说,“我将以李夏同志‘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的精神为激励,始终保持坚定过硬的政治定力、一干到底的实干毅力、创新创造的工作魄力,扎根基层一线,在新时代征途上续写新的使命担当和崭新作为。”

安徽团省委书记孔涛说:“李夏用忠诚奉献兑现了铮铮誓言,用为民服务赢得了群众褒奖,用担当作为彰显了先锋形象。他以夏花般绚烂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全省青年要认真学习李夏扎根基层、一心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自觉担负起青年在民族复兴中的大任。”

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纪检监察干部曹旭曾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产生过放弃的想法,但每次入户走访,面对群众期待的眼神,他又选择留下来。李夏的工作经历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李夏,你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融入了这片土地,时刻与我们在一起;你只是暂时将‘接力棒’交给了我们,让我们继续跑下去……”

8月10日李夏牺牲后,亳州市纪委监委、谯城区纪委监委以李夏先进事迹为蓝本,联合创作了话剧《用生命诠释初心》,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首演当日,在场的近千名观众被深深感动。“话剧时间不长,但是非常感人,尤其是当舞台上展现山体塌方、把李夏同志埋在下面的那一刻,我和身边的观众都流泪了。”亳州市纪委监委干部邓士强说。

安徽省亳州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戴虎观看了话剧后,立刻返回他帮扶的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直接赶到温室蔬菜大棚打井现场。他说:“李夏就是我们身边的‘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工作、认真钻研,用扎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入党时的誓言。”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纪委监委,几位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青年读书会的形式一起学习李夏先进事迹。青年干部邵兆林说,要以李夏为榜样,扎根基层一线、苦练技能本领,结合正在开展的民生领域专项整治,斩断伸向群众的黑手,铲除“微腐败”滋生的土壤,当好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阜阳市颍东区财政局职工胡晓岚正在参加安徽省“微宣讲”大赛,在她看来,“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是李夏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扎根农村,一心为了乡亲们着想。他不惧危险,迎难而上,更是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她说:“作为一名青年宣讲员,我要像李夏同志一样,积极主动地为乡亲们服务。我更要像他一样,不怕吃苦,扎根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39 2047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