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初二物理心得体会【精编4篇】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1000字]初二物理心得体会【精编4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初二物理心得体会1000字【第一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进行就给学生以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应能体现并进行启发式综合教学。而学生对物理学的接触是在初二开始的,所以物理在启蒙教育时期就要抓住学生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的科学,而这些都是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的,处在初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是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理,以惊奇的眼光看世界,求知欲极强,也极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奇的物理实验正好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每年在学校的“科普周”活动中都要举办一次物理活动,在一次针对初一的“有趣的物理实验”的科普活动中,我们演示了一部分新奇的实验:如七色板、电动机模型、熟鸡蛋进入小口瓶中、尖端放电等等,同学们反映强烈,求知欲上升,再加以适当的引导,都纷纷表示到初二后,要认真学习物理,去了解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一次小小的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物理学的大门已对准备进入的求知者敞开。在初二的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就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兴趣的高度了,而要在好奇和有趣的基础上将学生对实验和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并明确观察的目的,积极思考、加深理解,由现象看本质,才是作实验的真正目的。
物理学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科学,它教会我们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同学们在接触物理学之前,已有一些认知基础,这部分知识是在生活中积累的,是感知的,如初期的物理教学,大部分例子都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进行的。但由于是感知认识,则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是必然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物理学的启蒙教育也再于将这些感知认识进行补充和纠正,为以后的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刻度尺的使用在生活中是最普遍的,学生在小学和平时生活中也已接触了刻度尺,但那种认知是片面的,所以在物理中就要进行再教育,系统地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种工具,并将知识加深,引出了数据的计法和其它测量工具;又如,在“磁铁”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就要改变学生心目中磁铁对铝、铜也吸引的错误观点。在教育中,根据前摄仰制的规律,以前的经验对后来的再学习有干扰、仰制作用,所以在最初的教育中一定要紧扣概念,尽可能要把物理概念的内涵揭示透彻和全面,以减少以前的经验对接受新知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这门学科并不了解,只是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所以并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由于此时物理知识都是基础的,知识点都能在课本上显示出来,这样最好是讲细一些,并帮助同学们在课本上将重要的语句用笔划下来。教师的言行举止决定着学生是否认真学习本科目,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实在、细致,举例典型、授课到位,那么学生接受起来就顺畅的多,课后用以消化、巩固和应用的时间就相对要少的多、教师的有备而教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心理回应而孜孜不倦。这就是技艺的体现与教学魅力的感召,也正显现了备课质量与学生理解消化的辩证关系。课前、课后就要培养自学能力,主要途径就是阅读课本。不少学生都存在着学物理只要会做题目而不重视看物理课本的不良习惯,而初二物理的启蒙知识却与课本联系特别紧密,所以一定要在物理教育的初期就养成在通读课本的基础上去预习和复习,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了指导学生如何解题,这是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估计他们常见的错误,同时研究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精编课堂练习题,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走出思维定势,这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很重要的一环。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教学中漏掉的或想不到的例题可在后面的课中补讲,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损失不小。因为在新课教学中,由于新鲜感,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将典型的例题穿插在新课教学中,理解和记忆的效果都比以后的补讲要好的多,这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下功夫了。
培养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有趣的实验起到很大作用。兴趣在教学中能表现为注意、等待,也能表现为行动和探究,所以学生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小制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恰恰满足了增强动手能力的要求,另外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里也可得到充分体现。启蒙教育中按排了不少的小制作,如做土电话、杆秤、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等等,都有意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不要轻易放过,因为它即可锻炼能力,又可增加学习物理兴趣,还对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有帮助。如杆秤的制作中,就要用到械杠杆平衡原理,再标刻度时还要去回忆刻度尺使用的知识,将知识前后贯通,也就有了总结的效果。
启发式综合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有:
(1)使学生始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3)突出对学生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锻炼技能和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要求要充分地在物理的启蒙教育中将它体现出来,当然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随着教科书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总结,就能不断地接进并达到这个要求的目标。
初二物理心得体会1000字【第二篇】
电学是初三学生期中考试后的学习终点,中考试题电学内容约占40%,十个重点物理知识中电学占了三个:电流定律、欧姆定律、电功率。现今二期课改的新教材又把欧姆定律上升为超出知道(A极)、理解(B极)、掌握(C极)这三级之后的第四级——应用(D级),即以该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内容,去解决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对知识的系统认识。由此可见电学在中考中的地位以及在实际学习中的难度。初三电学由初二物理的现象学习逐步过渡到理论学习,要求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这些理论性强的概念、规律,靠死记硬背很难取得理想成绩。因此,学好初三电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掌握基础电学知识
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另外还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重视实验
重视实验,还应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发散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初二物理心得体会1000字【第三篇】
多,所以不管其他老师做不做,只要是有条件做的实验我都会经过精心准备把它搬到课堂上,用有趣或精彩的实验现象锁定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一长也就连带所定了他们的兴趣;二抓住学生的感情,我尽量课前提早进入教室和课后也不急着离开,为自己创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起初没人理我,时间一长就有好多学生围在我身边和我聊天,我会在不经意间把已经找了许久的某个同学的优点拿出来表扬或投以赞许的目光。此后课堂上无论是晓之以理或恩威并施对维持纪律都颇有成效。课堂纪律有了保证只是学好知识的一方面,初中孩子学习自主性较差,非书面作业(如,记定义、公式等)很难完成,为了督促学生,我每讲完一节新课第二天都要进行过关,然后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一学期下来学生对需要记忆的知识掌握的很好,遗忘率和错误率都较低。而且我所任班级的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这次期末初二4班平均分达到了85分。
高中的教学纪律不成问题,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而且还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在昌平区举行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但我知道这只是对我今后教学的鼓励,并说明不了什么,因为教学路上还有那么多问题在等着我,耳边响起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上课都听懂了可是为什么一做题还是不会?”我总是找不出原因,但经过一年的教学和反思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
以前在我眼里“高一”和“初二”分别是初、高中的起始年级,我在高中三年的物理教学工作中从未想过看一眼初中的物理知识,想一下初中孩子的学习方法。但今年我担任高一和初二两个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后,我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才知道原来高一不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想顺利的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既不能弃初中学生原有知识于不顾,也不应过高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
我原来总是抱怨高中学生太笨,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没有,就知道套公式。现在才知道这是他们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和认识上的沿袭。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因为初中是义务教育,从要求上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正因为初中物理要求较低,所以利用“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上了高中学生也会误认为只要上课听懂了,公式记住了,考试就不怕了,但高中教学内容比初中更深更广更抽象,进度也较快,课堂上反复练习时间少,而且高中必须适应高考的要求,达到选拔人材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但当学生认识到这些的时候,可能高中物理这列飞快的列车早已经离他们远去了,所以今年我不是等学生自悟,而是时刻提醒他们,而且下一轮的高一绪论课我也要把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作为重点。
为了顺利帮学生转化思想,正确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我认为开始教学时应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在对高一第一章力的教学时,对于按性质分类的第一个力重力,不能因为初中已学过而轻描淡写。而应从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认真分析,为以后不同性质的力做示范,通过比较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弹力、磨擦力。注意纠正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知识时养成的思维定势而产生的错误认识,例如初中学习速度时,速度等于路程跟时间的比值,结果不少学生误认为“物体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的平均速度等于路程跟时间的比值,一定不会等于零”。
初二物理心得体会1000字【第四篇】
电学综合题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屡屡出现,由于试题综合性强,设置障碍多,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往往会感到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探索和改进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和体会中,本人逐步探索了几点解决电学综合问题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突破电学综合问题中的障碍有一定效果。
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等效电路法: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 “一样高的电位”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手法,例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初三⑴、初三⑵、初三⑶三个班级,二层楼上有初二⑴、初二⑵、初二⑶三个班级,那么初三年级与初二年级任意两个班级之间的“高度差”是一样的,都相差“一层楼”。因为初三年级各班处于“一样高”的三层楼上,而初二年级各班级处于“一样高”的二层楼上。在电路中,也有“一样高电位”的概念。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点,即电位“一样高”。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简化的等效电路。
上一篇:全面认识自己党课心得体会精编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