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实用【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实用【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第一篇】

鲨鱼是海中霸王,凶残无比。鱼儿们都离它远远的,唯恐躲闪不及,惨遭杀戮。

可奇怪的是,在这个魔王的身旁,却有一种长不过三十厘米、青色的背、白色的肚子、两边有黑色的宽带般纵条纹的小鱼――向导鱼紧跟着它,自愿做它的帮凶、它的奴才。

向导鱼几平成了鲨鱼的耳目,经常领鲨鱼袭击鱼群,并不时地进入鲨鱼的嘴里,吃牙缝里的残屑。鲨鱼感到很舒服,更乐意它这样做。在它的引导下,不知有多少无辜的鱼儿被鲨鱼吞噬。

鲨鱼很赏识它,给它些残渣碎屑吃。向导鱼乐不可支,便更加为鲨鱼卖命。有一次,向导鱼在一片珊瑚礁中发现了一群红色的石斑鱼,便领着鲨鱼来了。

可石斑鱼有变色的本领,变得与周围的珊瑚浑然一色。

结果,鲨鱼没有发现石斑鱼,以为向导鱼捉弄它,便要捕杀向导鱼。

幸亏向导鱼身体灵活,溜之大吉。

可时间不长,向导鱼碰到了另一条鲨,又做了它的向导、它的奴才。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第二篇】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由地想到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老师:面目清秀,温文尔雅,学识渊博,气质非凡。我深深地被她吸引。与其说被张红老师吸引,不如说是被她的理论深深地吸引了。

我参加教育工作几十年,也算是一名老教师。但我对教育的理解是如此的浅薄,让我倍感愧对“人民教师”的这个光荣的称号,愧对敬仰我的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

教育相对软,管理相对硬。管理追求“有序”——公正,教育追求“向善”——仁慈。不断提升,不断遇到更好的你,这就是教育。

学生在你的强权之下屈服,是因为他惧怕,那是生存教育;学生在你的关爱之下绽放,是因为他喜悦,那是生活教育。这是教育的本质转变。我们教师要有爱,要把爱传递给学生。一个人得到的爱越多,就越有勇气去尝试不一样。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会害怕,会犯错,会有挫折,陪伴他的始终是爱和指导。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改变。

爱固然重要,但拥有智慧更重要。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农村学校的高一班会,主题是“花开应有时”。显然,这节班会是针对学生早恋而开展的。老师的理论不外乎三点:

1、年龄小。

2、成不了。

3、影响学习。

这是传统经验。(我从上学到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不曾想,学生把这三项理论,统统推翻。学生问:老师,您知道世界平均法定结婚年龄吗?是16岁。(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相对较晚,非洲、东南亚比较早)所以年龄刚刚好。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希望曾经拥有。再说,不努力,怎么知道一定成不了。宁可过错,不可错过啊!关于影响学习,也不尽然。有一年北京市的理科状元和第三名就是一对儿。老师素手无策,向听课的张红老师请教。张红老师莞尔一笑,说;“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读过《爱情三元论》吗?”听者恍然大悟,教育要有智慧啊!

原来这就是教育:不断提升,不断遇到更好的你。对于学生是这样,对于教师同样如此。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第三篇】

教师只有读书,才能拥有不竭的水源,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寒假读书:《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读后感。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智慧和师德修养,学校组织教师阅读教育名著,我选择的是《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该书为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王晓春所著,本书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老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短小,可读性强;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思路独特,发人深省,读后令人深受启发。本书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范本,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课堂上,作为教师最讨厌那些坐不住或者不时做小动作说话的学生。虽然对他们多次提醒,反复教育但仍不见起色,真是恨铁不成钢。《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中的案例30讲的是黄老师向王晓春老师求教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看了王晓春老师的支招,我觉得受益匪浅。其实,原来是我们没有把握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王老师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有两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动的收敛的,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散漫的。现在有不少学生有意注意水平很低,东张西望,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他们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并不是"学习者"。这是教师最头疼的。而无意注意的规律是:哪里声音大,哪里色彩鲜艳,哪个人动作怪异,什么事情新鲜好玩,他就会往哪里看,这种情况小学生中表现很突出。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他们生理、心理所处阶段出发,灵活多样的采取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一种方法集中连续实施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使学生感觉厌恶、疲劳,分散注意,从而出现讲话、做小动作的现象。以一种方式为主,伴以其他方式交替进行,降低学生的紧张度。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多以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例子介绍,甚至穿插一个故事,一个笑话,绝对不能单一化,从而有效的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交替,穿插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松紧结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我还没有全部读完,但读到这儿,我已经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第四篇】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好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集结了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老师对这一百个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读完书给我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王老师的点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向我们解释了如何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如何对待特长生、学困生、问题生;教师发展方向;班主任工作;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

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一点启示:批评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批评只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管理方式,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往往在没搞清孩子们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动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确地批评孩子,而且有把握不伤害孩子?当你理解了孩子,批评孩子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角度,孩子也自然能够接受。不掩盖问题,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孩子,才能正确地实施挫折教育与批评。

案例《爬树**》讲的是学校刚刚种植了许多小树苗,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对学生们说:“大家要爱护小树苗”可第二天在楼上看见本班意学生使劲地摇着一个小树苗,老师顿时火冒三丈,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可转念一想,还是看看究竟。老师走到摇小树的学生前,看到一个口袋挂在小树*上,老师帮学生把口袋拿下来并说:“你这样摇,小树会受不了的,他也会流泪,也会疼的?”学生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他就找来木棒挑下口袋,或者找个人来帮忙。这就是有作用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应该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也就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孩子进步。这条思路来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生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第五篇】

潍坊市实验小学郝君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

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

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第六篇】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虽然是教育类书籍,却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书卷气,案例分析式讲评,几乎可以涵盖一线老师平时教育中的所有常见问题,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一种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寻根求源,而当了情绪的奴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学生出了问题,也是因为教师不够了解孩子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指导我们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第七篇】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在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无用功。而智慧的提问题应该是:“明明知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不起劲呢?”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见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第八篇】

今年寒假,我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受益匪浅,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该书是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此外,王老师还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但缺乏医术的话,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教师也一样,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解决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练就一身教的好本领,以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智慧来帮助学生,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每每看到这本书里面那些鲜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气愤就会少点,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教师之间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等,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觉得老师的无奈,老师的智慧,老师的爱心,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的,更深的认识。

我常常想: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把一份信任送给了老师,我们就要把每个孩子铭记在心,放下姿态,蹲下身去,亲近孩子,主动和他们交流。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9 1899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