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到位心得体会(精选3篇)
执行到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需注重细节与沟通,确保每个环节顺畅。团队协作与责任心不可或缺,如何提升执行力以达成更高效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执行到位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执行到位心得体会 篇1
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表明我国在公职人员违规政务处分管理的法治化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对公职人员的科学化管理又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法律成果。
此次颁布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共有7章68条,对适用对象和基本原则、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规则、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等,都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尤为关键的是,这一法律首次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政务处分制度,明确了有权进行政务处分的机关是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规定这些机关可以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予以处分,从而完善了公务员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公职人员的处分制度。此前,关于公职人员处分的情形、适用规则、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并不统一,很多规定都散见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中,由于缺乏统一明确规定,不同程度制约了处分工作的规范开展。此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出台,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处分标准不统一的状态,对于提升政务处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面对以往存在的部分政务处分“政纪不适用,党纪管不了”的制度缺陷,在此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出台和发布后,将得到及时有效的弥补。
20__年出台的监察法,虽然对政务处分制度作了原则规定,但并没有对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政务处分所应适用的规则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因此监察法出台以后,面对公职人员政务处分这一点,监察法规定的不是特别细化,此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对监察法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此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则对此进行了相对明确的规定,有效管辖了公职人员违法违规行为。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颁布,让依法管理公职人员的制度之网更密集更完善了,公职人员一旦违法违规,管理和处理将有法可依。同时,这也意味着党和国家对公职人员更加爱护。宽是以严作为保障的,爱护是以法律为依托的,只有信守法律,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此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明确,对有职务违法行为的公职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不同处分。通过对干部日常细微处的“红脸”“出汗”等,及时干预,督促各级干部不犯错。
只有落实落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公职人员履职尽责,减少违规违法现象。
执行到位心得体会 篇2
8月8日,市程溪华夏幼儿园,一位4岁男童因被滞留校车8小时后闷死。这个消息一经披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看到这个新闻时,想起近年发生的多起类似事务,为逝去的生命感到痛惜外,发觉除了种种客观因素外,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的主管因素,那就是责任心不强。
应当说,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干部事业心不强,心浮气躁、无心作为,世故圆滑、暮气渐长;有的工作实力不适应须要,庸碌无为,怕事避事;有的缺乏精神动力,小绩则安、不思进取;有的甚至信奉潜规则,热衷于拉拉扯扯,巧言令色,欺上瞒下。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政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损害干部队伍的形象,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干脆影响到党的执政实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被打破,在人民内部不行避开地会出现各种具体利益冲突。如何解决好这些利益冲突,既要有国家的.科学决策,也须要各级各部门执行贯彻国家的科学决策。如何提高执行力?明确答案是:要营造增加工作责任心的深厚氛围,以责任之心提高工作执行力。加强干部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加强政务实力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机关部门担当新使命、实现新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把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坚毅保证。
一个单位的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就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更加展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创建力。“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作为机关干部,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破除“看客”心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这样,干劲就会更足,热忱就会更高,方法就会更多,执行力就会大大增加。敢于担当责任的干部职工将被赐予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信任,才能真正担当起时代的发展赐予他的责任。
如何把增加责任心、提高执行力贯穿于政务工作的全过程,常抓不懈,深化各级干部的责随意识,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培训内容除了主题教化等常规内容外,还可以支配一些因责任心不强导致严峻后果的反面材料,以树立干部的责任心和危机感;
二是制定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有责必究制;
三是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和奖勤罚懒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是领导干部要带头端正执行责任之风,要求领导干部由督促执行向先执行转变,成为抓执行的第一人,班子的每个成员都要塑造执行形象,以自身的有效执行来督促、影响并带动每个干部职工遵章守纪、尽职尽责抓执行。
今年我们党将要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全党、全国、全军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
执行到位心得体会 篇3
何谓执行力?这是我们广袤党员干部须要弄清楚的问题,这关系着我们是否能干好群众工作,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困难,简而言之执行力“就是保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实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实力和工作看法,实力是基础,看法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熬炼来增加自身素养,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看法。那么,如何树立主动正确的工作看法?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执行力对于基层工作而言,就是指实行上级战略意图、执行和完成预定工作目标的具体操作实力,是把工作部署转化为保障稳定和谐的落实实力。执行力的凹凸,干脆影响着党委政府决策的实施,左右着当地社会政治稳定的好坏,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再好的政策和思路也等于一纸空文,再完善的制度和正确的决策也不会发挥作用,再奇妙的蓝图也不会变成现实。因此,执行力是我们工作赖以生存并持续发展不行或缺的基石,是基层工作的生命力,是基层工作克敌制胜的法宝。
要着眼于“严”,主动进取,增加责随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确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确定执行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需树立起猛烈的责随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细致真、不遗余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细致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移,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需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需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刻行动、立即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大张旗鼓、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才有活力。面对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变更日趋迅猛的今日,创新和应变实力已成为推动工作发展和上台阶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需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性地开展工作、执行上级指示。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阅历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擅长思索的良好习惯。总之,提升个人执行力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的确要按“严、实、快、新”四字要求用心去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