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学习《求是》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心得体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良好的家教和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需重视传承和弘扬。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4月学习《求是》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心得体会”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学习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心得体会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中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爱子,教之以义方”,这个典故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后被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以《石借谏宠州吁》为题,编入《古文观止》,其中阐述的家庭教育启示和教训引人深思。这篇文章讲的是春秋时期,卫庄公溺爱宠姬生的公子州吁,使得州吁性情骄横,行为放荡不羁。卫国大夫石借就劝谏庄公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这句文言文翻译过来就是,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荡、逸乐,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但庄公不听石醋的劝谏,继续放纵州吁。鲁隐公四年,州吁杀兄桓公篡位,但终因州吁坏德败行受人唾弃,后被石醋派人所杀。这就是家庭教育中违背“教子以义方”所引发的历史悲剧,也给后世留下深沉的伦理反思。
宠爱过分,就容易让人变得骄奢淫逸,所以爱是一种约束,而不是纵容,这就是卫庄公教子不严的悲剧带来的启示。教导子女一定要有“义方”,“义”就是正当的,合情、合理、合法的正道,用这些正道来教育子孙。“教子以义方”构筑了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价值坐标和核心框架。传统社会重视家教家风的作用,家教“第一要紧事”就是教子。《周易·家人卦》中“正家而天下定”的论断,揭示了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的内在关联。孔子“内圣外王”之道及“不学礼,无以立”的训诫,将个体与家国天下密切联系起来,把礼仪规范与人格塑造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教化体系。《礼记·大学》言“治国必先齐家”“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还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阶路径,更到张载“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家庭教育始终承载着培养社会合格成员的重任。这种教育理念将个体成长与社会责任有机统一,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贯通思维。
“教子以义方”彰显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教育中道义至上的内核和精神气度。“教子以义方”强调父母有责任通过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子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仁爱、正直、诚信、宽厚等品德。从《周易》“蒙以养正”的启蒙思想,到《论语》中“君子义以为质”的教诲,再到《颜氏家训》“教子婴孩”的早教理念,传统家庭教育始终强调以德为先、以义为本。何为“义”,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强
调“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强调“义”作为道德判断标准的内在规定性。朱熹《家礼》将“义”的培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礼仪之中,通过具体行为规范来塑造道德人格。“周公诫子说谦德”“郑母勉子从大义”"郑板桥教子守礼恤贫"说的都是“教子以义方”的生动实践,“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岳母刺字”等传颂古今的历史故事深刻昭示世人,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培育。
“教子以义方”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教育智慧,体现了刚柔相济的育人艺术。在家庭教育中,注重不同的教育路径,如孔子所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教”立足情感与语言,唤醒道德自觉,“礼教”规范言谈举止,塑造社会角色,“乐教”调节性情,升华精神境界。中国传统家教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爱子”不仅仅有“父慈子孝”的温情脉脉,更有“教令严肃”的规范约束,既强调父母的言传身教,又重视子女的修身自律。中国传统家教还善用生活化的教育场景,既有“洒扫应对”的日常劳作培养责任意识,又有“晨昏定省”的礼仪实践培育感恩之心,还有“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实现知行合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家教的创造性结合,不仅关涉个体人生境界的丰满,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更是维系文化传承、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课题。在价值理念日益多元的今天,我们需要将“教子以义方”的理念置于现代教
育语境中重新诠释,赋予“义”新的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涵育,将其转化为现代公民的责任伦理。在家庭伦理关系的建构和协调中,在保持人伦温情的同时注入平等、尊重的现代元素,吸收传统“诗礼传家”育人方式,培育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文化,从而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提高子女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习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心得体会
《求是》杂志第3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文章,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为我们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学习后深受启发,对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的和睦与幸福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能够给予成员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慰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与包容,能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家庭成为培养健康人格和良好品德的摇篮。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
力和挑战,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尤为重要。我们要珍惜家庭关系,用心经营家庭,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心灵的归宿和力量的源泉。
家教是人生的第一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言行规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风能够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凝聚家庭成员的力量,激励后人不断奋进。家风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事,更是关乎社会风气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传统家庭美德,让其在家庭中生根发芽,在社会中开花结果。
我们要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紧密结合,让家庭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通过家庭的言传身教,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融入到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落地生根。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做到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学习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我深刻感悟到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繁荣的重要意义。所谓“天下之本在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品德修养、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石。
从历史上看,诸葛亮诫子格言、朱子家训等,都倡导着良好家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在现代,家庭文明建设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道德水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能培养出有责任感、有担当、品德高尚的子女,他们长大后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积极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在家庭中,我们要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传承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同时,我们
也要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以良好的家风影响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学习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心得体会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闲暇时间认真阅读总书记关于家风方面的1篇文章。在思想上得到极大提升,深刻认识到做好家风建设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注重家庭,夯实幸福之基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从个人角度看,家庭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和力量的源泉,家庭的温暖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时充满勇气和信心。从社会层面讲,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和睦幸福,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要将个人的家庭梦与国家的民族梦紧密相连,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多花时间陪伴家人,关心家人的生活与情感需求,积极参与家庭事务,为家庭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注重家教,培育成长之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不仅要传授孩子知识,更要注重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此外,家长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要积极引导孩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注重家风,传承文明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它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良好的家风能够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家庭成员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积极的影响;而不良的家风则可能导致家庭矛盾频发,甚至影响到社会风气。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比如,倡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家风,让这些美德在家庭中代代相传。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要求,赋予家风新的内涵。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抓好家风,以良好的家风带动党风政风,为全社会树立榜样。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传承优良的家教家风,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心得体
会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讲话,文章近期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家庭是个人生活的依托,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以良好家风汇聚美好社风,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要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国家又是家庭存在的强大支撑。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
要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文明家庭的产生,一定植根于家庭美德、家庭教育当中,是从思想深处、道德高处涵养出的良好家庭形态。作为新时代的文明家庭,首先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24字不是抽象的,
而是建立在成长、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要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每个孩子向上向善的种子发芽植根的大地。广大家庭要在具体的生活中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家庭成员、家族成员熏陶和感染于家风之中,明白家风的来源、扛起传承的大旗,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