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样例最新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精编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样例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优质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第一篇】

寒假,有幸拜读了孙云晓撰写的《向孩子学习》一书,这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孩子天真的话语,常常使大人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孩子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给我们父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想起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几度,孩子们悄然成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讶、茫然和感慨,而是更多的赞叹、羡慕和开怀!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北纬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优质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第二篇】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四方。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让爱住我家”“让世界充满爱”是每个人的心愿。那么,父母该怎样向孩子传递爱,怎样为孩子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呢?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营造书香家庭,陪孩子一起读书。

亲子共读——让爱住我家。

日本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是共读一本书,同诵一首诗,齐唱一支歌,一起扮演书中的人物,同编属于自己的故事,甚至可以是共赏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全国人大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亲子共赏’就是‘亲子共读’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因为这些世界经典儿童电影,大部分是根据经典的儿童读物改编的。比如《绿野仙踪》、《夏洛的网》等。欣赏这些电影,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优秀的儿童读物,也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走进儿童经典读物。”

当然,也不能忽略亲子共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空闲之余,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增进感情;还可以做手工,做小实验,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榜样引领——父母做读书人。

只有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茶余饭后,父母手捧书卷读书的场景会成为孩子观察模仿的对象,而这种书香气氛也会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从而让他们从小对书产生兴趣,一旦爱上,也会长久。

精彩的阅读活动,多彩的记录方式,见证你我在阅读中的收获与成长。

优质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第三篇】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跟上潮流,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要作,在工作上做得更出色。暑期我有幸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读后让我耳目一新,感触很多。我现在身为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有时也为教育问题生感到困惑,为女儿的不听话而烦恼,读了这本书,让我的思想更进一步,是它教会我如何面对现在的学生,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让她能把我当成她的朋友。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本书是各位课题组成员访谈诸位专家所记录的一些真实的事例所得出的向孩子学习的结论。本书中的各个小故事都很吸引人,并且每个故事都会让我从中吸取不同的经验,对我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为了人类的生命之树常青不老,在我们正值壮年的时候,更应该去发现并张扬这一代孩子的优秀品质。本书年选择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个课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当然不是一昧的向孩子学习,而是要知道今天的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教授康丽颖说:同是跨过一条河,当年父亲走的是公路桥,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桥。桥发生了变化,两代人过桥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自己过公路桥时的感觉,但是没有理由告诉孩子走公路桥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桥的人伟大。社会文化的传递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化传递,作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化影响。但是这种传递过程到了一定年龄,到了15岁、18岁,情况就发生了变化。70岁的人要向50岁的人学习,这是肯定的,因为他接受什么都慢了,记不住了,守旧了。50岁的这一化肯定要向30岁的这一化学习。30岁的要向20岁的人传递好多东西。我们家就有个例子。我弟弟25岁,刚参加工作,我就得向他学习,因为他花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时间比我多得多。他可以直接从网上读各种报纸,从中了解各国对中国的任何事情的评价。这些事情我就做不到,虽然我有这个技术,但我没有他那么精通,接受新事物那么快。在饭桌上,我们可以从他那获得很多非报刊、非广播的信息。他每天可以从网上获得3万—10万字的信息,而且很快就能看完。现在还有很多15、13岁的孩子也能做到,我们不得不向他们学习。

从本书中所调查访问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进入家庭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孩子。他们不仅获得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新型“玩具”,找到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也从中获得了一份自信,拥有了向自己父母解释电脑的权威性,寻觅到了在这方面施展才华的机会。又如,现在的小学生在新学期开始,自己用电脑为全班同学打课程表。班级组织春游,个别同学会从家里扛来摄像机,跑前跑后为大家拍摄,运用得非常自如,好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在学习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成年人常常不如孩子。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告诉你做人之道,向你传授学问,帮你解决疑难问题的人,皆可称之为师。古人在谈及教师资格时,并没有对教师的年龄做出说明。年幼者为师的人也不是没有。当年,曹冲称象的时候只有8岁,却惊动满朝文武,让那些耋耋老臣自愧不如。同样在今天,我们更有以年龄的大小判断人的知识的多寡,也不能认为孩子年幼就无法为师。

当然向孩子学习是学习孩子的优点,受其积极的影响。今天的孩子身上也存在深刻的弱点,如在克服一定困难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勤俭表现较差等等。如何正确教导,指引学生呢?了解孩子是向孩子学习的基本前提。

人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新世纪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我们要让孩子身上的优点发光发亮。

优质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第四篇】

《向孩子学习》,一本看似平淡的小书,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是种境界。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北纬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

《向孩子学习》一书,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优质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第五篇】

《出卖时间的孩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孩子,遇到了一个买时间的白胡子老人,孩子觉得许多时间都是多余的,就把时间卖给了白胡子老人。

就这样,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但是,这位老科学家已是老态龙钟,不能自理生活了。他整日躺在病榻上,享受着荣誉。赞美。崇拜。最后死神来了,他大吃一惊,回想自己的一生,只记得小学时期的一段生活,以后的一切犹如一张白纸。这时,他想起了那位白胡子老人,于是,他对着窗喊:“卖时间啰!”死神一怔:“你还有时间?”白胡子老人出现了,原来他就是时光老人。时光老人把他卖出的时间还给了他,死神见了,只好悻悻而回。那个老科学家又变回了那个孩子。于是,小孩继续站在街头等公交车,然而他再也不觉得等车的时间多余了,这时候背1篇课文,看1篇故事。不都挺有趣的吗?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吃苦后再品尝甜味,你会觉得更甜,付出后再得到收获,你会更珍惜收获。

人生是一个过程,不要急于得到结果,只要你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过程的美好。如果你只知道吃免费的午餐,而不知道劳动,那你将享受不到劳动中的快乐。看到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两次有关鱼的经历,第一次是我看一个朋友钓的,那个朋友说他很快乐,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那个朋友给了我一只鱼玩玩,但我觉得这样得来毫无乐趣。我心里很羡慕。第二次是我自己钓鱼,开始我很生疏,也觉得有点烦,但是我钓到了鱼后,却觉得很高兴,因为我感受到了只有劳动才得到的.收获。人生也像钓鱼,最重要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在钓鱼的过程中我们会付出很多努力,会浪费很多时间,会觉得很苦,但当我们钓到鱼时却会觉得很自豪。

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奋斗的过程。享受追求中的每一刻,享受挑战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不要梦想不劳而获,不劳而获及时得到了也不一定快乐。

优质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第六篇】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世人面前确实值得骄傲一翻。但同时也存在几千年的旧俗。她,就好像一本尘封已久的书,我们不可否认她的价值,而积压在这上面的尘土,却足以让她寸步难行。

鲁迅讲“救救孩子”,是在民国动荡时发出的呐喊,是针对孩子的麻木和无知,从而改变全中国的命运。然而,现在,麻木与无知已经没有了,命运也已经改变了,“救救孩子”也有了它新的定义,那就是中国的教育。

我是一名“教师”,为什么要打引号呢?因为我有所不同。因为我坚决地否认几种观点:为什么教师和学生不能以朋友相处?为什么我们教师要想法设法去树立自己的威信?为什么学生的好坏就要以成绩论定?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这么在乎自己学生的成绩?因为我有这些想法,所以我的教师要打上引号。

我在很多日志上已经写道过一个叫王先钰的男孩,他的语文成绩是相当的差,而我却喜欢他,甚至问侯他家里的情况。他家里只有他的爷爷和奶奶,爸爸和妈妈出外打工了。有一次上课,他突然叫我叫“爷爷”,然后又改口说:“不是哦,叫错了,老师”。我当时也就笑了。后来,也叫错了几次,都是“爷爷”或者“奶奶”。虽然他学习很差,但我最喜欢和他聊天了。我从来不会去在他面前树立威信,其实也没必要,威信是用来镇压的,他们不是奴隶也不是,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镇压,以学业为名的镇压。所以说,中国人千篇1律,应该就是这种镇压的结果吧。在这种镇压下,他们的一切也就没了。

前些天,改完他们的期末试卷,说实话我并不在乎我班上的人考的是好还是差。成绩的好差真的这么重要吗?它只说明一时,能说明一世吗?他们的童年不应该是这样度过的',不然以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全是成绩和分数。中国式的教育就是成绩的教育,就是机械复制,想想在复印机上,把你想要复印的放在上面,再调下复印的分数,成百上千就这样出来了。那我们的学生是学生吗?按我们人为的去教育,我想他以后又是一个你,普普通通的你。中国要雄起,这个至关重要。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中国的营养午餐。也难得中国的领导对我们的学生这么关心。我却认为这种大面积普遍的覆盖是不可取的,中国的大部分孩子不是我们想象的这么穷苦。我认为“营养午餐”应该改为“营养书刊”。吃的就不必了,他们也吃不了,浪费。把这个钱给他们送书吧,我相信效果一定会比现在的更好。上次看到一则新闻,深圳被评为“世界读书示范城”,而在几年前,我看到一则消息大概是这样写的:全世界公民的阅读量中国最低,月平均好像是本,和别的国家相差甚多。“救救孩子”可以从这里作为切入点吧。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优质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第七篇】

《向孩子学习》是一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由孙云晓编著,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这个还未为人母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无法体味到的。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地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地说道:“是我搞错了。我现在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得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地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却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70年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生活在网络时代,孩子们顺其大流,在网里遨游,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该首当其冲,对网络要有一些适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这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时,切忌匆忙下结论反对,应三思而后行。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优质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第八篇】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成长的潜力有多大,怎样发现这些潜力,怎样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作者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从赏识入手。

看了这本书,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的成功在于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克服一切困难地前进,不断为孩子的每一个细小进步加油。

如果你是当父母的或是作为一名教师,生活在这个常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五千年文明古国里,望子成龙毫无疑问地会成为你的期待,你的重任。虽然,结果从一开始就显得那么遥遥不可期。可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创造奇迹,才能让你的企盼成真?周弘,这位南京市普通的工厂技术员,将他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材的故事,无疑是给我们开启了成功的素质教育的大门。那大门上的箴言便是:赏识你的孩子。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这是因女儿聋哑而痛苦地羡慕天下父亲的周弘的感悟和信念。凭着这信念和对女儿的爱,周弘将双耳全聋、智商平常的女儿周婷婷惊人地培养成材:6岁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进普通小学,并跳了两级;8岁背诵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打破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0岁发表了6万字的幻想小说;11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6岁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细读《赏识你的孩子》,没有人不为周弘那伟大的父爱所震撼,这爱不仅让“千年铁树开了花,聋哑女儿说了话”,让周婷婷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能感受美好生活的大学生,这爱也让周弘这个普通的工厂技术员变成聋哑学校的校长,成为改变千千万万个家庭命运、孩子命运的教育专家。

孩子成材的路千条万条,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在周弘眼里,最好的教育方式便是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原则下的赏识教育,它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赏识教育,来源于周弘亲自教育女儿成材做人的过程,更来源于周弘自己的生命成长。

赏识的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有了爱,才会有成功的教育。

39 1119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