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汇总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专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一篇】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农村地区的居民生产、生活、交通领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三农工作,既应对当前的疫情风险,又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强农村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产品是农民的生产要素,也是市场的重要商品之一。当前防疫措施较为严格,导致农产品运输更加困难,产销农产品受到很大的困扰。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农村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例如,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适宜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和质量水平,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价值,从而有效促进农产品销售;同时也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加强农村教育,增强农民意识。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生产力,其意识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生产质量。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和素质,使他们对疫情有充分的认识,并且知晓疫情防控措施,从而保障农产及时进入市场。同时,还应鼓励农民积极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加强识别农业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在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善,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此外,我们还应继续推动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线上销售等,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疫情期间的三农工作面临巨大的考验,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将加强农村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农民的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发展水平,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权益。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也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专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二篇】
在基层三农工作中,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这个基层三农工作的平台上,我积极探索,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体系,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基层三农工作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贴近农村实际,认真调研才能做好工作。
基层三农工作的前提是要具有对农村经济的深刻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全面了解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还要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必须详细了解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我们要带着真诚的态度和耐心,仔细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紧密联系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农情变化,科学指导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段:积极探索,注重引导和帮扶农村发展。
在基层农村工作中,我们不仅要贴近农民,还要积极探索,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式。多次实地考察和调查,以更为真实的资料和先进的科技手段为依据,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采取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加强对当地农村干部的支持和培训,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扩大扶贫开发的成效,提高基层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四段:合理规划、注重宣传营销,促进农副产品销售。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在于生产,还有销售渠道。在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中,我们注重突破营销难题,规划和改善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宽农村产品的市场。创新农村产品的包装和宣传形式,推广农产品的品牌,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五段:结语。
基层三农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是国家在农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重点。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探索,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联系,把握农村发展的动态,注重宣传和推广当地的农副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经济与时俱进,让农民受益,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
专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三篇】
上半年,农村工作办公室人员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做好农村各项工作,努力完成了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一)村庄环境保洁长效管理。对照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每个自然村必须配有一名保洁员,并将保洁员姓名、保洁范围、村监督电话、镇监督电话上墙公示,接受村民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实行长效化管理。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对保洁员工资实行镇村两级共同负担,实行垃圾量考核,对照各村人口下达相应指标,按量考核,按量补助资金。二是实行举报激励制度,引入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经市电视、电台、报刊和民生聚焦等途径曝光,经核实的,在年终考核得分的基础上有一次扣1分;三是加大行政调控力度。将环境整治成效与村干部待遇挂钩,将考核成绩纳入村干部岗位考核责任制,与年终报酬挂钩。四是加强检查督查,实行明查与暗访,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每月一查,每季一考,加大督查力度,对查出的问题,及时通知,限期整改。运作以来,效果明显。
(二)加大城中村、城郊村整治力度。我们与城管局联合专项开展城中村,城郊村卫生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加强环卫基础设施改造、管理和保洁力度,对小广告、乱涂写要求每月集中清理一次,如有检查突出清理,加大督查力度。特别是暗访后及时召开书记会议,现场通报,现场交办,限期整改到位,效果明显。
(三)整治水环境。多条河流过境,按生态办的要求,督查沿河两岸无生活垃圾堆积,消除污水障碍、河面干净、无漂浮物,无污水入河,确保无化工污染、农业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保证水质达标。
二、强化农村经济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
(一)粮食直补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落实。对全镇农户水稻直补__万元,增资补贴__万元,二次补贴共计__万元,财政奖补项目__个,涉及道路、水利、泵站文化场所、自来水等资金__万元,全额全面补贴到位,做到不漏一户,不错一笔,不留一分。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在村组财务管理上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村级收入管理,年初对村级各类经济上交、合同按内容登记台帐,做到及时催收和应收应交。二是村级支出管理、支出范围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特别是非生产性费用,对照标准,合理安排,手续齐全。三是财务公开管理,村级财务按季公开做到内容详细真实,对群众有特殊要求的重大财务活动或征地项目采取单独公开。四是组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全镇涉组财务的14个村168个组进行资金、财务的全面检查采取组级财务按年核算,定期公开的办法。
(三)村组集体固定资产清理。为真实掌控村组集体资产的现状,对__个村__个组的集体资产进行清理。经营性资产__亿元,公益性资产__万元,办公用资产___万元,闲置及有帐无物资产___万元,盘盈固定资产___万元。
(四)农村工程项目管理。村级已完工项目13项,总工程额__万元,其中12项工程验收结束,入帐金额__万元,送专业审计机构2项,金额__万元,村民代表验收10项,金额万元。
四、狠抓水利农机基础工作,落实好防汛防旱任务。
(一)确保防汛防旱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及时组织开展了水利工程汛前安全检查,立足查细、查全、查实,全面检查,突出重点,对河道、水库、圩堤、涵闸泵站及社区防洪工程安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特别重视对“三病一险”险工隐患的检查,查清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处置方法,落实处置责任人,督促和配合责任单位加大整改力度,加快处置进程,共完成14处险工的整治,切实加强防汛物资储备,重点地段实行靠前存放,组织防汛防旱应急队伍。针对上半年持续干旱实施紧急抗旱措施,共清理引水河沟汇33条,长__公里,完成土方__万多方。
(二)抓好工程建设。实施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完成了蒋店村倪庄村高标准农田配套工程、新昌大塘坝改造工程、胡桥鹏程村基护岸工程,陶家沙江垛绕山防渗渠,龙虎坝除险加固工程,切实提高了水利综合保障能力。
(三)抓农机推广。加强对农业机械使用的推广。已经推广高效植保机80台,高速插秧机26台,秋播秧机5台中拖__台,收割机2台,其它__台套。通过集中播种、集中栽插等措施,不仅大大节约育秧面积,节省了劳作时间,降低劳作成本,而且提高育秧出苗率,稀植新理念得到广泛应用。
五、力抓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一)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1、推广高产新品种。今年水稻生产重点推广武运粳23、武香粳14、宁粳3号、镇稻5125,面积达___余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8%以上。油菜生产重点推广双低杂交新品种秦油11、油研十号和宁油18,种植面积达___余亩,占油菜总面积的97%以上。
2、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粮食生产主要是推广应用群体质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腐化、机插水稻等技术。油菜推广板茬免耕稻草全量还田技术。水产养殖生产主要是推广生态、高效、无公害、循环水使用等技术。
3、加强技术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农业职能作用,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半年累计发放溧城镇农技等技术资料八期共7000余份,通过会议、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常规技术的提高。
(二)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以大林绿洲百亩高档果蔬园区、__农庄二期及宁丰千亩果蔬为重点的省级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积极为示范园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牵线搭桥,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模式,以项目带动、行政推动,促成示范园区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几个重点区农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有力地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奔小康。同时规划起动八字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天福观光农业着力推进,倾力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的旗舰。
(三)积极开展粮油高产竞赛。方里百亩油菜示范方平均单产__公斤,__油菜百亩方实产227公斤,__百亩小麦示范方实产__公斤,位前列。万亩油菜示范片建设工程也获得省厅专家的一致好评。今年秋熟的高产竞赛活动,经常州市农委确认,我镇3个水稻百亩机插示范方参加市高产竞赛。目前秧苗田间生长良好,6月中旬进行栽插。同时在省道___和溧金沿线建设一个万亩水稻示范片,积极开展高产整体推进活动。
四、搞好农民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制订两项工程的工作计划,抽调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同志担任两工程的讲师团成员,与各行政村协商,遴选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象___人,创业培训对象122人,确定科技示范户390户。累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班7期,参加培训人数近1800余人次,并组织农产品经纪人、村干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种养专业大户等100余人参加了市级的创业培训,做到了时间过半,培训任务过半,建立和健全了两项工程的台帐资料。
五、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力度。
以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实施农业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开展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上半年协助相关农业企业向省、__市已申报科技项目5个,目前项目在专家组审核过程中,此举有力促进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
六、控制直播水稻。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稻工作,全力压缩控制直播水稻,通过举办座谈会和农机合作社和相关村干部、种田大户对接,进行商品化育供秧、机插一条龙服务。以水稻万亩片创建和三个百亩方建设带动农民思想意识转化,自觉实施水稻机插方式,致使省道、国道等道路沿线的水稻直播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全镇今年机插水稻将4万亩以上。
专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四篇】
历经多年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虽然已经逐渐趋于规范,但是仍有不少缺陷,如何进行下一步改革,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难题,科学发展观为乡镇财政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一、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1983年前后,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撤社建乡”,乡镇政府正式成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为了保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行,乡镇财政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毫无疑问,乡镇财政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完善乡村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国家的五级政府中,乡镇政府是最靠近农民的一级政府,乡镇财政是最靠近农民的一级财政。这些都决定了乡镇财政为农民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党和中央的惠农支农政策大都要求乡镇政府来执行和配合,惠农支农资金也要由乡镇财政经管。可以说,没有乡镇财政我们的农村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也不会提高得如此之快。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由于制度、认识和理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乡镇财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据调查,近些年乡镇财政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预算内收入呈现任务型收入机制的特征。任务型收入机制是指乡镇辖区域内国税、地税任务完成情况同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直接挂钩,国税、地税不能完成的乡镇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国税、地税完成情况一般是“一票否决”的指标。也就是说,没有完成国税、地税的乡镇干部不能得到升职的机会。于是预算内收入呈现出任务型收入机制的特征,使得乡镇税收呈现出刚性增长的趋势,即税收总量只能增、不能减。第二,乡镇财政预算内支出呈现出吃饭型支出机制的特征。吃饭型支出机制是指乡镇干部工资支出与办公经费支出常年占据预算内支出的大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吃饭财政”。第三,转移支付制度仍不规范。针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大都由专项转移支付构成。专项转移支付大都要求乡镇财政提供配套资金,而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乡镇没有足够的配套资金,申请不到足够的专项转移支付,从而加大了同发达地区乡镇财政的财力差距。第四,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大幅度减少。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逐渐走上正轨,乡镇体制外乱收费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融资主要依靠体制外收费,于是农业税免征后,农村公共产品出现短缺。
二、科学发展观为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关于发展的实质、目标与要求的经典论述。邓小平曾指出:发展就是硬道理。但是由于当时发展经济学理论中gdp发展观占据着主流地位,所以基层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着“gdp增长即发展”、“税收增长即发展”的观念。诚然,这种观念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乡镇财政也出现了上述“任务型收入机制”、“吃饭型支出机制”等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弥补了发展经济学理论的不足,纠正了传统的gdp发展观的错误,并吸取了可持续发展观等各种发展观中的合理因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则更加明确提出: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温家宝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全面性;第三,协调性;第四,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是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纲领,作为经济发展全局中的一个小问题———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当然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科学发展观从四个方面为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全面性”方面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但是,现行乡镇财政体制中,上级政府把税收完成情况同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直接挂钩,使得乡镇干部过度关心税收增长。“吃饭型支出机制”则占用了大量财政资金,体制外收费的取消和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也大大阻塞了公益事业的筹资渠道。并且创办公益事业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收效时限也较长,耗费乡镇干部的精力也较多,所以乡镇干部对创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较低。于是,乡镇财政支出中公益事业支出所占比重较小,从而形成了经济“一条腿长”,社会“一条腿短”的问题。“全面性”要求乡镇财政打破“任务型收入机制”,解决“吃饭财政”问题,加大公益事业支出,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
(三)“协调性”方面的要求。协调,即和谐,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环节相协调〔1〕。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要求缩小不同地区的财力差距,这就需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投入。但是,近些年针对乡镇的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占据绝大部分,如前所述,专项转移支付一般要求乡镇财政拨付一定的配套资金,能够拨付的配套资金越多,乡镇财政可以申请到的专项转移支付也就越多。而那些财力较小,甚至无力拨付配套资金的乡镇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当然较少。于是,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乡镇财力差距,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协调性”要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扭转专项转移支付过多的局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可持续性”方面的要求。可持续性,即连续性、长远性、稳定性,而不是间断的或大起大落的。由于在大多数乡镇,特别是欠发达乡镇中,企业大都为数不多,并且产品单一,市场价格变化会造成企业利润大幅涨落,从而造成税收增减。但是,现行乡镇财政“任务型收入机制”使得税收增长呈现刚性,于是为保持税收刚性,乡镇财政不惜把上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足税款。在税收任务仍不能完成的情况下,乡镇财政被迫通过加大乡镇负债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补税。于是乡镇财政“寅吃卯粮”,加大了乡镇财政赤字,使得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可持续性”要求乡镇干部从乡镇经济的长远发展着眼,不能过度追求税收增长,同时要减少财政负债。
专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五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成绩,部署今年的工作。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发展比较平稳,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二是农村改革的步伐在逐步加快,活力逐渐释放;三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尤其是水利、道路、电力、通讯,包括农村公共服务;四是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当前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是落脚点。党的__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现在只剩下两年时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针见血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的短板在农村。因此,我们各个县市区、市直农口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警觉,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高度关注农村,身体力行地帮助农民增收。实际上县域经济说白了就是农业农村经济,不讲农业、不过问农业、不熟悉农业的领导干部,都是不合格的,都是“忘本”的。目前,我们对农业的投入还不够,领导干部花的精力也不够。__作为一个有8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民的问题不解决,不把农村这一块搞上去,是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的。所以,全市上下对“三农”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地为“三农”发展解决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农业农村工作还靠老办法是不行了,要不断摸索,思路要清,方向要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对下阶段全市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有一个清醒判断,概括起来说即:农业现代化是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是动力,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是保障,实施精准扶贫是重点。按照这一思路,下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不能永远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一定要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要把农业像办工业一样,真正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而不是满足于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真正以工厂的生产方式来经营农业,既要让它本身有价值,还要能够产生剩余价值。一要集约化经营。集约经营必须搞规模化,要打破现在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把土地流转起来集中搞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会提高,分工会更细,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二要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也要像工厂里生产商品一样,要有生产标准,不能违背规律,育秧有育秧的标准,下种有下种的标准,田间管理有田间管理的标准,要满足各阶段的生长条件,才能长的好。三要一体化产销。传统农业中每家每户既是生产者、经营者,又是消费者。现代农业一定要把产销连接起来,要有专门的队伍、专门的人员去对接市场,在市场和农民中寻找一个结合点,对准市场的变化来组织农民生产。四要机械化耕作。人工劳动效率太低,必须要实现机械化耕作。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愿意下地干农活的更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势在必行。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搞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首先是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来增收,让优质安全农产品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其次是扩大规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要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让农民获得规模效益收入。第三是对接二三产业。一方面,用工业化理念改造农业,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另一方面,用三产服务思维拓展农业功能。二是扩大就业促增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剥离出来,去从事二、三产业,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引导农民进入务工经商新领域,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减员来实现增收。三是落实政策促增收。减少了负担,相当于增加了收入。要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及时、规范、足额发放各种补贴、救助资金的同时,全面落实减负责任制,高度重视涉农收费监管、审计监督和专项检查,着力减轻农民的非生产性负担。四是扩大服务促增收。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覆盖范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间接来实现增收。
三、全力以赴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动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既包括生产方式的一体化,也包括生活方式一体化,让城乡居民走一样的路,住一样的房,喝一样的水。目前我们城乡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实现一体化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但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一要完善集镇规划。要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理念,把乡镇的规划做好,然后再严格按照按规划实施集镇建设。二要推动集镇建设。每个县市区今年都要启动两个重点镇的建设,建出品味,建出档次,建出风格,建出特色。三要加强集镇管理。建固然重要,管同样重要。集镇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集镇规划和功能分区,分步分片,逐年推进,吸纳人口聚集,带动消费提升,同时加强集镇的管理,实现富民强镇。
四、持之以恒深化农村改革。重点要抓好四件事: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村改革排在第一位的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民对农村资产基本上没有所有权,农村资产不确权,产权制度不改革,农民还是一无所有。要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必然要让农民成为所有者。目前首要的就是把农村土地的问题解决,中央、省里已经部署全面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市要在__年底之前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二是经营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农业合作经营制度、农业公司经营制度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的创新,尤其要建构集约化的家庭生产经营与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的多元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体系。三是金融体系的改革。我国的金融管制是非常强硬的,给农民贷款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农民的贷款通常是额度小、笔数多、程序繁杂。金融体制不改革,势必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去年,我们在__市成功推动了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各县市区要学习借鉴,今年要在全市全面铺开。四是社会化服务的改革。主要是“五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素质服务、流通服务。金融除了搞好改革,还要搞好服务,要构建相关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对接银行,规范贷款行为,收集金融信息。科技服务要搞成长期行为,真正让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五、扎实有效推进法治建设。农村的社会秩序问题是一个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农村社会秩序靠什么?有学者研究提出,一要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二是要有个法治政府,三要有严格的民主。这三条归根结底来说还是靠法治。遵法守法,首先是要崇尚法律,对法律要有所敬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能力,带头用法律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用法治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指导和帮助基层加强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加强农民法律素质的培养,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农村自治组织要发挥自治功能和作用,在农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有明确的规范。
六、精准施策加快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是“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实现全面小康不能把农村尤其是贫困村丢了。我们提出“三年内消灭全市所有贫困村”的总目标,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尤其是贫困相对集中的地方,压力更大。实现这一目标:一是搞好脱贫规划。会后,各县市区要把区域内有多少贫困人口、贫困到什么程度进行全面真实地摸底,然后根据摸底的情况制定__年脱贫的规划。__年脱贫规划制定后,必须逐年分解任务,拿出扎扎实实的、可以落地的年度规划,逐年进行考核调度。二是配强帮扶队伍。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市直单位中抽调人员,组建一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员一定要是精兵强将,下去驻点帮扶后必须见到成效,__年内没有帮助实现脱贫的原则上就不能回来。三是注重因地施策。每个扶贫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工作要精准到户,因地、因人施策,有养殖能力就帮扶搞养殖,有田间功夫就帮扶种好田,有劳动力就组织输送到外务工,有哪些技能,有哪些特长,就要帮助他发挥出来,一定要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这次会议以后,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争取在今年的“三农”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好的成绩,为农业农村农民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不辜负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
专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六篇】
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农民农村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找准“三农”工作的“着力点”,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为抓手,扎实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整合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构建农村产业体系,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长远保障,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首先,要深度挖掘资源。以当地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挖掘各地在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多重功能,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产业化变现。其次,要强化品牌塑造。各地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充分突出资源特色、品质特色、文化特色,塑造出市场竞争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优质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后,要拓展销售渠道。巧借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东风,在持续优化传统供应配给的同时,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网络红人、畅通直播途径等方式,打造线上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覆盖面。
依托数字技术,促进农村现代化转型。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以数字技术打造智慧农业。要依托5g技术的发展,积极建设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搭建全方位农业数据检测平台,在选种育苗、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农业走向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二是以数字技术便利村民生活。要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缴费充值、快递寄取、业务办理等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村民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为生活带来的改变。三是以数字技术优化乡村治理。要运用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使广大村民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之中,努力打造基层群众自治新样本。
强化教育培训,加快农民职业化进程。农民这一群体既是我们开展“三农”工作的对象,又是做好“三农”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职业素养,充分发挥他们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优化培训目标。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不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上,更体现在观念层面上,在设置培训目标时,要聚焦于使农民由农业生产主体向农业市场主体转变,培育出一大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同时要更新培训内容。农民职业培训必须因地制宜、因地施教,立足当地实际向农民讲授先进、易懂、实用的生产经营理念技术,增强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最后要强化培训保障。要从教育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着手,将农民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之中,强化经费、师资、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使职业农民成为农民队伍中的主力军。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们要通过资源整合、数字技术和教育培训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谱写“三农”的新篇章。
专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七篇】
近期,在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大讨论热潮中,各地区和各级领导纷纷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探讨三农工作的发展问题。通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要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创新、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
第一段: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在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通过推广应用现代生产技术,如温室大棚、精准农业、农业机械等,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提高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渠道。
第二段: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是关键。
通过深入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是关键。农业生产需要土地、水源、劳动力等要素的支持。因此,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解决农民面临的土地、水源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地的保护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还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段: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
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渠道,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农民发展农副业、农村旅游等方式,扩大农村经济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产品价格的监管和对农民的补贴力度,确保农民获得合理的收入。
第四段: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在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要加强农业发展,就必须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售渠道窄,是当前农业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元化产业。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五段: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深入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保障,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农村道路、供水系统、电力网络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还要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文化与生活水平。只有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才能有效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三农工作大讨论,我们对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实施科技创新、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关键。同时,还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只有以此为方向,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专业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八篇】
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粮食系统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心领会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省委决策部署,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主抓手和“杀手锏”,全面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为“两个先行”奋力筑牢底板、守好底线。
浙江着力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创新开展粮食产业“五优联动”,打造了“湖州模式”这一全国行业“金名片”,有力促进了种粮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广大消费者受益。
在新的征程上,全省粮食系统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构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长效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各级抓好粮食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粮食政策引导作用,更好保障种粮农民应有收益。深化粮食产业“五优联动”,打造“浙江好粮油”,提升种粮比较效益,努力让更多农民“种粮致富”。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充实政府粮食储备,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确保“储得足、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坚持粮食产购储加销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粮食生产、消费、产业链、供应链系统谋划、协同保障,加强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化储粮工作,始终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加快推进粮食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255”工程,深化产销合作,提升粮食供应链安全韧性,让全省居民“吃得好、食得安”。高质量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产业链优化,加快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谋突破,推进浙南省级粮库等设施建设,探索“未来粮仓”建设,推动仓储设施迭代升级,实现粮食仓储革命。
努力打造省域现代化先行的“窗口”,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加速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更多浙江样板,贡献更多浙江经验。
下一篇:参观苏东坡纪念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