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5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心得体会6篇材料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让劳模工匠进校园心得体会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这些表述,让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在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时有了更大的底气。
有底气源于有优势。“劳动”“劳模”“工匠”这些字眼历来就是与工会组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工会有线长面广、体系完善、凝聚力强的组织优势,有在选树、管理、服务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等工作中建立深厚友谊的情感优势,有长期致力于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形成劳动光荣、尊崇劳动良好社会氛围的经验优势,还有各级工人文化宫、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劳模纪念馆、工匠学院等服务阵地的资源优势,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加强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学生劳动教育作为当
前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扩大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覆盖面,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有底气就要敢作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近年来,各级工会联合教育部门在校园推出“开学第一课”“劳模交流会”“劳模工匠大讲堂”“工匠课堂”等特色活动,向社会传递重视技能、尊重工匠的信号,唱响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主旋律。但个别基层仍或多或少存在着“杂音”:有的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搞这些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有的认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听了讲座也没有效果;有的认为,劳模本身工作忙,学校也有各自教学任务,两者难以兼顾;有的强调偏远地区或普通学校资源匮乏,难以开展活动。当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敢于担当、负起使命,要坚定信心,正视问题,切忌因噎废食、浅尝辄止,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用好用足利好政策,把推动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坚实,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有底气更要求实效。对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而言,要“求实效”,关键是做到接地气、善作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劳模工匠、学校师生对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的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既要问需于他们,也要问效于他们,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要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细微,不断调整优化,让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更切合实际、更有成效。从
近年的工作实践来看,有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一是精选人才。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涉及领域广泛、人数众多、各有特点,有的精于工、有的善于教,有的专注传统、有的主攻创新,有的经验丰富,有的学识渊博,关键是要结合实际需求,把有专长、善教学、有责任心的劳模工匠人才选出来、用起来。二是灵活推动。针对劳模工匠工作忙、学校教学任务重的实际,积极牵线搭桥,让学校和劳模工匠双方充分沟通,自由“结对”,使行动运作更灵活、易操作、更有效。此外,还要尽可能融入地方特色,放大活动成效。如潮州市总工会在推动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中打出“非遗”特色牌,把潮州木雕、麦秆画、潮绣等“非遗”手艺搬上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和体验,激发对潮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在学生心中播下“非遗”种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
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先保纯”的重要手段。要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新任务、新要求,通过课程内
容“出实招”、教学方式“做实功”、成果转化“施实策”,不断提升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坚持“量体裁衣”,在课程内容上“出实招”,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程有“精度”。按需施教、分类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规划》分别对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新兴领域的党员专题培训工作,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实施路径,精准聚焦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党员的实际需求进行“量体裁衣”。因此,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要紧扣各领域党员的需求和实际,因人、因地、因时设置课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开展专题培训的主题主线、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党员最关心的课题,如针对农村党员,重点开设党的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党组织建设、强农惠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治理等课程,全面增强党员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党员专项培训需求。
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方式上“做实功”,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程有“热度”。《规划》在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法载体,特别是信息化手段运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作出具体部署,为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方法载体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要坚持在教学方式灵活创新上做“实功”,着力打造“红色课堂”,组织党员到烈士陵园、纪念
馆等红色教育阵地,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前进力量;着力打造“指尖课堂”,依托公众号、网站等各类线上平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网上学习、在线培训、互动交流;着力打造“实景课堂”,依托党建阵地、产业发展前沿阵地等,将产业基地变课堂、现场素材变教材,在“沉浸式”教学中让党员学懂弄通政策理论,领会先进经验。
坚持“学用结合”,在成果转化上“施实策”,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程有“效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党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本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要引导党员梳理总结培训收获了几点、能运用到工作实际有几点、返岗后能立即使用的有几点,讲清落实步骤、明确工作要点,切实防止“训而不用”。要结合“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引导培训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把培训内容落到工作生活中,用好培训所知所得把每一件实事办好、把每一项好事办实,做到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中提升认识、取得实效、促进发展,让党员教育培训真正落地见效。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
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关乎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影响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员教育培训聚焦“小切口”,在培训内容、方式、实效上做精做细,以“小”见“大”,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让党员教育培训“声”入人心。
聚焦“小需求",推动培训内容“大提升”。“欲事立,须是心立。”党员教育培训要从“心”出发,精准把握党员需求,让培训内容契合党员“口味”。要深入基层一线,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党员的培训需求,做到“精准画像”。要根据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避免“一锅煮”“一刀切”。针对农村党员,可设置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课程,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对于城市社区党员,开展社区治理创新、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培训,提升其服务群众能力;机关党员则围绕政策解读、公文写作、沟通协调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更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核心内容,贯穿始终,结合不同领域党员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更
有温度,增强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聚焦“小创新”,推动培训方式“大提升”。创新是党员教育培训的活力源泉。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等要打破常规,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方式,让党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开设“云端课堂”“微党课”等,让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比如,制作系列短视频,以生动形象的动画、精彩的案例解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送,方便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一线,让党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开展现场观摩、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活动,组织党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亲身感受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拓宽视野、启发思路。同时,还可以创新互动式教学,举办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党员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培训课堂“活”起来。
聚焦“小行动”,推动培训实效“大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健全培训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党员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开展“承
诺践诺”“岗位建功”等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对党员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建立培训评估机制,了解党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激励党员主动学习、积极实践,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党员的“小行动”推动事业发展的“大提升”,让党员教育培训真正落地见效。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
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聚焦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目标,引导党员在参训应训过程中"眼到"“身入”“心至”,在“常思常悟”中增强党性、在“常闯常干”中干事创业、在“常警常检”中提高素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助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眼到”方能锚定“理论核心”,以“常思常悟,真学真信”之力强化政治引领,助推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规划》指
出要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用好红色资源,抓好党史学习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聚焦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向,制定内容深邃、形式丰富的学习计划,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做新时代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仅要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切实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完善的理论体系,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而且要注重理论学用转化,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自身岗位上勇于实践、敢于行动,培养“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创新思维和开放视野,从而敏锐地捕捉信息时代的实践变化与形势发展,以理论清醒锚定“前进坐标”,以创新思维巧应“时代新局”,从而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身入”方能落实“行动指南”,以“常闯常干,见行见效”之举锻造实践本领,助推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规划》强调对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新兴领域的党员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同时指出要创新方法载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教育培训是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要坚持精准施教,针对所在领域行业的实际,引导党员采用“课堂+实践”“集中+自学”“线上+线下”等方式系统学习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补足“精神之钙”。同时要引导广大党员始终干字当头、担当作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统筹长远规划,理清工作思路,在日复一日地奋发进取中秉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进姿态经风雨、磨筋骨、长才干,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在年复一年地求真务实中秉持“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拼搏精神,锻造干事本领,从而真正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心至"方能拧紧“思想开关”,以“常警常检,自省自重”之功严守纪律作风,助推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规划》从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夯实基础支撑、不断改进学风、
强化督导评估等5个方面,对加强组织实施作出部署。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员的干事创业之基、立身做人之本。要负起政治责任,细化政策举措,以高度责任感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在教育培训期间,用好集中专题授课、观看警示视频、剖析违纪案例等方式,为党员干部系好“廉洁扣”,切实增强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政治自觉,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能力,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筑牢“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廉洁防线。同时要建立“实际调研、跟踪培养、动态监测、定期考核”的监管机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加强廉政提醒,制定行动准则,强化教育监督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时刻拧紧“思想开关”,涵养“幽
兰自芳志高洁”的思想境界,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从而真正做到“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
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更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优化教学方法上做文章、在深化教育实效上求突破,各级党组织要把握“理论热度”、精选“红色食材”、丰富“菜单菜品”,切实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更入味、更对味、更有味。
紧扣“凝心铸魂”,把握“理论热度”,让党员教育培训更“入味”。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工程,其核心任务在于凝心铸魂,铸就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一以贯之地摆在重要位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积极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各领域全方位的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做
“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要科学制定班次、精心设置内容、拓宽学习渠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着力提高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聚焦“培训内容”,精选“红色食材”,让党员教育培训更“对味”。培训内容的选择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关键所在。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培训时,要根据党员的实际需求,精心挑选“红色食材”,确保培训内容既符合党的要求,又贴近基层党员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立足本地红色资源禀赋,注重将红色富矿中尘封的记忆、感人的细节挖掘出来,转化成教育培训资源,制作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党员电教片、系列党史故事微视频、教材、课件等,让党员教育培训更加生动鲜活的同时,也有效打通历史与现实的通道。要开设“实践课堂”,组织党员干部到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接受教育培训,学习烈士事迹、聆听红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党员赓续红色血脉,以史为鉴悟真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补足“思想之钙”。
聚焦“培训形式”,丰富“菜单菜品”,让党员教育培训更“有味”。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守“传统课堂”之“正”,又要创“新型课堂”之“新”。要着力拓展党员教育培训线上渠道,用好用活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为广大党员打造教育培训“云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基本内容、党
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等内容以微视频、图解、有声书等形式进行推送,从“云端”到“指尖”,让党员随时随地“灵活学”,也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要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体验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党员想听、愿看、爱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提升素养,让培训更有趣味,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
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以系统谋划定调、以思想淬炼谱词、以创新实践和声,让党员教育“声”入人心,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奏响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的时代乐章。
谱好“前奏曲”,以系统谋划定调,校准党员教育“航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科学的规划部署犹如一盏闪亮的明灯,为党员教育明确清晰方向。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全局性谋划、前瞻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立足党员队伍结构多元化的实际,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调研等方式精准捕捉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党员
的能力短板与发展需求,例如针对基层党员强化乡村振兴实务课程,面向机关党员增设治理能力提升模块,对于企业党员则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培训,实现向精准“订单式”培训转变,切实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要强化顶层设计协同性,建立组织部门统筹、党校主责、基层党组织联动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整合高校智库、红色场馆、行业先锋等资源,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填好“主题词”,以思想淬炼铸魂,筑牢红色基因“内核”。思想建设是党员教育的灵魂工程,必须深挖红色富矿、创新理论武装,让理想信念教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各级党组织要构建“历史维度”与“时代坐标”相交融的教育内容体系,将百年党史中的精神密码转化为鲜活教材,充分利用好本地如彭湃烈士故居、红宫红场、红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等红色资源,通过“红色家书诵读”“沉浸式情景党课”等载体,引导党员在重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海陆丰革命精神中筑牢信仰之基。同时理论教育需避免“填鸭式”灌输,要充分借助学习强国、微党课擂台等载体,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深耕”,并善用数字技术赋能,开发“VR党史馆”“云端红色地图”等数字化资源,让红色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指尖触达、思想浸润”的双重效应。
奏好“协奏曲”,以创新实践和声,奏响学用转化“乐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教育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中心大局的实践实绩上,必须搭建学用贯通平台,推动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学—练—战”一体化培养机制,通过结合入户联心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等载体,引导党员在“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环境卫生整治、防汛防台风等一线战场锤炼本领;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将党员教育阵地拓展至田间地头、农企车间、基层治理一线,让农村致富带头人、矛盾纠纷化解能手、农业技术专家成为“导师”,让党员在实践的“大熔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真正将党员教育成果镌刻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上,使党旗始终飘扬在最前沿,让初心使命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绽放绚丽华章。
上一篇:幼儿园德育教师心得体会优质3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