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第一篇】
14、深入推进全域绿化造林。
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同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绿心绿化品质。加快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建设,打造东西部生态绿带和南北生态廊道控制区,全面建设9个乡镇景观生态林,促进城市副中心与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机衔接。重点推动特色小镇绿化建设,系统规划实施镇区道路绿化、镇区中心公园、公共开放空间、环镇生态景观林带等绿化景观提质建设。
15、健全级配合理、类型丰富的全域公园体系。
谋划启动并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推进区域生态公园建设,加快通燕公园、潮白河公园、运河公园等区域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推进综合公园提质和建设工作,完成云景公园(二期)、梨园文化休闲公园(二期)规划建设工作,实现高品质综合公园均匀分布。推进社区公园建设,在宋庄艺术区、文化旅游区等建设实施一批社区级公园,推进漪春园、万春园等街头公园景观提升,提升日常游憩服务能力。深入推进老城区城市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开展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增加游园绿地、城市绿地。
16、构建清新明亮、亲水宜人的水系环境。
基本建成上蓄、中疏、下排的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加快实施温潮减河工程,全面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南水网、城北水网、两河水网治理工程,建成潮白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玉带河、萧太后河、通惠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域水系连通。加快推进杨洼船闸建设,开展北运河上下游同步治理和防洪达标建设,根据水资源条件分步推进京津冀段通航。持续深化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发挥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开展全域湿地保护修复,推进东郊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开展1000亩湿地修复精品工程,打造体现湖泽风貌、兼具生态科普功能的湿地景观片区。
17、打造品质优良、特色突出的健康绿道网络。
完善“区域-城区-社区”三级绿道体系,依托河道绿廊、交通绿廊,建设绿荫密集、连续贯通的干线绿道,建设尺度宜人、慢行舒适的二、三级绿道,构建完整连续、蓝绿交织的绿道网络。实施300公里精品绿道升级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潮白河沿线、城市绿心-大运河、广渠路-行政办公区等一批精品绿道。完善绿道设施服务,强化绿道的体育健身、文化体验、风景休闲、慢行通勤功能,加强沿线驿站、标识等设施的配套建设。
18、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逐步淘汰车用汽柴油,推进油品减量发展;配合传统能源调峰保障,优化现状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将使用可再生能源供能方式纳入地块规划综合实施方案,作为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内容。制定节能减排改革创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的支持政策,探索氢能利用、智慧化供热、多能耦合等应用场景,大力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项目。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推进通州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北京东特高压-通州500千伏送出工程(北京段)建设,加快建设安全高效的区域电网;理顺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输配、消纳和核算机制,形成有利于提高城市副中心使用外调绿电的政策环境。充分挖掘城市副中心资源潜力,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逐步提升地热、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提升能源利用总体效率,开展智能微电网示范应用,建立智慧供能系统,实现能源供给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变。
19、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城市建设。
提高新建建筑建设标准,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应用光伏设施。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项目、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老城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对存量建筑进行提升改造;提高农村地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覆盖率。推动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在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高性能太阳能集热器、室内环境控制、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智能化监控、光储直柔新型建筑配电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20、建设绿色智能的城市运行体系。
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推动机动车辆电动化,到2025年,公交车、出租车、分时租赁车辆、环卫运输车等城市服务车辆基本实现电动化,逐步推动工程车实现电动化,试点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创建绿色供热系统,逐步转变供热格局,不再新增独立燃气供热设施,加大绿色电力在热泵及储热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利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浅层地热能、中深层井下换热资源、空气能和城市余热资源,推动供热方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加快实现电气化、低碳化。构建水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打造固废资源化循环体系,加快推进再生能源发电厂二期建设,试点建设一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推广实施有机更新和建筑垃圾就地循环利用等技术,着力打造“无废城市”。
21、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强化绿色刚性约束作用,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创新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管理制度,鼓励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碳排放少的产业发展。行政办公区率先建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域,带动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及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特色小镇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域建设。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探索成立城市副中心碳中和实验室,开展碳中和关键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储能材料及技术、“互联网+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在城市副中心就地转化。推进现状产业转绿降碳,加快推动中关村通州园、漷县、永乐店等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台马科技板块、西集网安园地区围绕数字经济、信息服务、平台经济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强化应用先进绿色节能环保技术,通过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工艺改造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打造企业绿色名片。探索城市副中心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搭建城市副中心生态资源收储中心等运营平台,对土地、林木、水等资源进行集中收储与运营开发,促进生态资源规模化流转、市场化交易、产业化开发。
22、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行政办公区优先采购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及信息公开,全面推行能源资源消耗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强化人均能耗、水耗、碳排放等目标管理。开展减塑生活创建活动,加强行政办公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塑料污染治理。在城市副中心范围内组织开展“文明有我,绿色先行”系列主题活动,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树立人人崇尚绿色发展、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新风尚。强化绿色生活示范,实行居民绿色生活积分奖励,通过量化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分类、植树绿化等指标,鼓励居民践行绿色生活。
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方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
(1)了解人口基数庞大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人类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种种表现以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3)认识到人类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4)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三大问题而出现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人类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2)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三大问题而出现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讲述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但是与此同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那么,人类应该怎么办呢?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第三篇】
我们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绿色行动、绿色产业、绿色乡村“三支画笔”擦亮“三色”,绘就生态“新画卷”。
绿色行动为先,擦亮生态文明的“原色”。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绿色行动,政府有职责、公众需参与,才能塑造“绿色”形象,让生态环境更美好。政府层面,要实施山林保护、护水、护土、草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推出草长制、湖长制、土长制、“树保姆”等制度,确保每片林地、每片草地、每片土地、每坐山脉都有制度管、有人管;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注重日常监督管理,推行常态化执法,落实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和保护制度,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公众层面,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和一群朋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
绿色产业为要,打造生态经济的“特色”。塞罕坝林场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安吉茶农因茶致富、义乌靠着小商品发家致富、亳州素有“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美誉等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向绿色、向生态要红利,能够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要发展绿色产业,需要立足本地实际,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符合本地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增收产业,提升产业的“含绿量”、扩大产业的范畴,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底色。需要加大对绿色产业在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绿色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力度,全力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绿色乡村为靓,厚植生态家园的“底色”。打造美丽乡村,第一步要打造绿色乡村,因为“生态绿”是乡村振兴的“主打色”,只有做好“生态绿”,才能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要做好“生态绿”,需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抓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乡村。需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一方面开展乡村“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不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另一方面重点治理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振乡村发展“景”气。需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中药、葡萄等绿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各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做得更好。
落实四统一要求,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第四篇】
23、加快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制定实施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提升规划,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铁路等一批线路加快实现通车运行。加快打通交通堵点,重点推进厂通路、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通宝路等一批跨界道路建设,推进武兴路拓宽升级。优化进出北三县的公交线路,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加强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便利群众快速通行。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完成白庙、兴各庄检查站公交专用通道设置,提升进出京通行效率。
24、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
着力扩大区域生态容量,加快落实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实现开工建设,形成可进入、可体验的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完善跨区域河流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跨界地区联合执法,加大沿河截污力度,全面消除入河点源污染。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逐步统一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和绿色环保施工标准,按照“以点带面、区域协同、量化管理、严格标准”原则,合力实施控车节油、散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优化调整区域能源结构,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碳捕集等领域科技合作,开展林业碳汇体制机制研究,增强区域碳汇能力。
25、推进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推动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在更大范围延伸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共同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落实产业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重点围绕前沿技术研发环节、科技创新服务环节进行布局,与北三县地区在中试孵化环节、制造环节和配套服务环节加强协同。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支持北三县承接都市制造服务产业,深化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鼓励在京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北三县开发建设。
26、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共同培育北三县区域性医疗养老服务功能,推动北京养老服务项目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统一养老标准,落实跨区域养老机构补贴等鼓励支持政策。引导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北三县纵深布局,推进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对口支持三河市相关医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潞河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与北三县现有医疗机构建立技术支持机制。逐步实现跨区域双向转诊、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平台,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工作,提升异地就医结算便利度。加强教育合作,采取合作办学、远程教育、建立分校等形式深化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大厂回族自治县承接中国人民大学的研发孵化和融合创新功能,鼓励北京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布局。推进大型文体设施共建共享,共同承办和推进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促进地区间文化活动交流。与北三县探索住房合作机制,支持北三县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利用增量土地,合作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搬迁至城市副中心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区域职住平衡问题。
27、支撑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
落实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分工方案,深化通武廊产业合作,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圈,协同联动,示范引领“通勤圈”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交通规划对接机制,完善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持续推进一批跨市域道路建设。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中关村通州园、廊坊开发区、武清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协调对接机制,搭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以旅游市场一体化为方向,推进通武廊三地旅游资源整合,鼓励旅游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的特色旅游名片。加快通武廊三地公共服务统筹发展,深化教育、医疗卫生异地合作,建成一批服务三地群众的高水平教育、医疗机构。
紧抓“两区”建设契机,厚植服务业扩大开放新优势【第五篇】
28、建立更有竞争力的制度体系。
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城市副中心区域,高质量建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制定高水平的贸易便利、投资便利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的支持政策,争取对城市副中心跨境金融、文化贸易和数字贸易的更大政策支持,将城市副中心打造为京津冀金融创新、高端商务发展高地。深入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服务”改革,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推动经认证的经营者制度(AEO)落地,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业态。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在城市副中心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开展适合科技型企业的个性化融资服务,推动城市副中心开展知识产权保险业务试点并制定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落实好重点领域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制定风险防控清单,明确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提高风险防范精准度。
29、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创新。
提升高端服务业国际化水平,鼓励熟悉国际法律、会计审计等相关准则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在城市副中心布局。加快设立专业服务机构注册绿色通道,支持外商投资举办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大国际教育和高端医疗资源供给。允许境外高端消费服务机构在城市副中心开设体验中心和销售中心,探索免税商品“线上+线下”运营模式。依托张家湾设计小镇,加快设计资源要素聚集,落地一批国内外设计领域创新平台、领军企业、品牌机构与创业团队。按规定申报城市副中心综合保税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要素整合和产业配套。依托文化旅游区,举办国际性文娱演出、艺术品和体育用品展会,推进新型文体旅游开放发展。
30、推动形成区域统一开放市场。
推动构建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陆海空口岸体系,推进京津冀通关物流数据共享共用,创造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条件,提升区域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政务信息共享,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标准互认和采信、检验检测结果互认,逐步实现与天津、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探索建立北京、天津、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合授信机制,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征信体系。建立健全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国际、国内人才跨区域资质互认、学习交流等制度,促进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
上一篇:招聘会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