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指向语用识体而教》心得体会范文
“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人生最大的幸运便是与书结缘,在学校读书月活动期间,我拜读了王林波老师的著作《指向语用识体而教》,从中深受教益。王老师在书中详细记录了自己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路上的所行所思所感,他的点滴感悟是在讲他自己的故事,又是在为读者做课堂诊断,让我感到真实而深刻,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首先,是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文本的解读是课堂教学的根。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堂课,一辈子都在备课。在文本面前,教师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读者、作者,又是学生、教师。”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不仅要与文本的作者产生思维的共鸣,还要照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阅读个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走进文本,从而研读文本。
其次,要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借课本里的1篇篇课文作例子,教会我们的孩子说话和写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的是言语的表达。但事实上,大部分老师仅仅在教课文,关注言语内容,忽视了言语表达形式。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应由“内容的分析”引向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选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达能力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用“讲解课文内容的方式来作 文 吧教语文”,聚焦的仅仅是“文章写什么”,而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应关注“文章是如何写的”,即文本的表达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范本。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呢?我认为在低年级教学中应以借鉴模仿为主,模仿是孩子一切言语实践的基础,让低年级学生感受优美的言语表达,多提供规范的言语表达范本;在中年级教学中,应以“揣摩”和“实践”为主,中年级课文内容丰富,要学习文本中用词的精妙、布局的精致、表达的精当、蕴含文旨的精心,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只注重内容分析与理解中解脱开来,应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布局的方法、文本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在高段的阅读教学中以强调思维的创造性为主,让学生的表达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为学生营造和建构思维创造性的平台。
总之,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内文本,在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语用训练,既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又让学生习得过硬的语用本领,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让学生在每1篇课文中都能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读完此书,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课堂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思考、探索,不断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促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