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最新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一篇】

最近在读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所感悟。尤其是在读到其中“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对我的感触良多。

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我所教的低段年级的学生不管是课间还是上课的时候见到我都会大声喊“体育老师好”!尤其是在他们放学排好路队等待回家的时候,我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就会特别大声给我打招呼“体育老师好!”“体育老师再见!”而且是每一个人都要给我招手再见!我当时看到这个场面作为活泼开朗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呢!

我何德何能能受到学生们这么喜欢!我在想学生到底喜欢的是我的课堂,喜欢我,还是只是因为我是体育老师,我教的学科是体育。我想大概是因为学生只是喜欢体育课,期待体育课,如果换另外一个人来教他们,相信他们也会很喜欢,因为只是喜欢体育。低段的学生本来就喜欢跟老师互动跟老师打招呼,所以给我制造了一些假象。我会误认为学生喜欢我的课堂,喜欢我,期待我的体育课。后来看到吴非老师书中说的话我才意识到可能真的不是我想象。就想吴非老师书中说的那样,学生在上完一节课或者上完三节课,已经很累了,接受了很多的知识的传授,在上到第四节课对你的课有什么期待?希望你能带给他们一些快乐和轻松。而不是继续的传授与灌输。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刚进学校,是把课堂当作乐园的,如果刚上一两年就厌学,甚至希望生一场病有理由不上课,那教育对他来说已经是折磨了。

为什么会提到说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对我感触很大,因为我一直觉得学生对我的课堂期待很大,看着他们一个个期待的眼神我总是不忍心随随便便就给他们上一节体育课,他们眼神发射出来的信息就是:体育老师,我们好想好好上一节体育课啊!体育老师,今天我们干什么呀?体育老师。看着学生一个个期待的眼神让我真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那么具体到一节体育课学生有什么期待呢?我想他是想通过体育课堂带给他们快乐,其次是知识,再次是能利用学到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身体,是身体更加健康!我也不希望说一些“吓人”的话来引诱和吓唬人。

我一直自诩自己是个活泼开朗乐观的人,我也真心希望学生能通过我的课堂得到快乐,自学校是师生,离开学校了我们是朋友。我希望的课堂能有沉思也能有笑声。真正做到学生很期待我的课堂,而不是因为沾了“体育”的光。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二篇】

本月的叙事共读是吴非先生所著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对于处于一线教师的我来说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怎样教”是我心中经常会扪心自问的问题,也是我存在的困惑。到底怎么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既不是揠苗助长式的填鸭,也不是放任自流的随性。如何教,能够让一节数学课能够既富有趣味,又充满理性的思考;既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又富含学生自己的探究与合作。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数学课堂靠自己和小伙伴的力量探索新知,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作为拥有低年级四年教龄的“老”教师而言,低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和发展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点,尤其是勤奋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勤奋感直接影响到思维的发展,而勤奋感的培养要靠老师的关注。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的年龄特点导致大部分定性和自控力比较差,但是对老师的关注特别敏感,上课的时候,甚至不需要老师的言语提醒,只要老师的一个眼神,小朋友就能感受到老师关注我了,就会马上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不过,这些是基于比较遵守纪律和教室内中前部的学生而言,对于后排和角落的学生,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老师看不到他们,就会容易开小差,玩小东西,说话等等。不过,我们也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只是有些东西被遗忘了。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度和肯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发生,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渴望被肯定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习的也还很多,千言万语不如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多思考多练习。期待自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三篇】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并不能恰如其分的反应出吴非老师对课堂、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也许改成《我们究竟在课堂上干了些什么》会更具爆炸力。

一直记得区品德教研员池昌斌老师的表述――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终将走上社会,因此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就是教育对人才的要求。同样,吴非老师在他的书中也这样写道――“你的学生能凭诚实的劳动自立,操持家庭,养育子女,享受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这就是教育所要做的,这就是我一个教室的职业追求。”

两位老师有着如此相似的观点,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

我们在书中会发现吴非老师对现行教育体制下人们思维的固态、甚至僵化,表达出自己强烈的不满、痛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更多的人。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教育者必须明白:学习,不是生命的全部。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在独处时寻找快乐,教会学生在个人空间内培育趣味,这些,也是教育的任务。

现在有很多人在批评现有的教育体制,批评教育业某些方式跟不上时代步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且表达的意见又是那么正义凌然。回想起来,又有多少人是愿意真正俯下身来亲力亲为,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嘴巴来推动教育的变革的呢?很显然,吴非老师是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推动变革的一位。

我不得不说,吴非老师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的教育经验是这本书让我们受益最大的地方,而非那些高大上的教育理念。

他会这样表达他的教育情怀――“在课堂上,我总在期待,我希望学生有独特见解,我想听到与众不同的表达。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质疑,那些异于常规的`阐释,会像闪电亮彻教师”,或者“我读《论语》,一直没有读到‘讲台’――孔子的时代,连教室都没有,师生随意地站立或者坐着交流,多么令人向往的形式!当我在教室里闭上眼陶醉于自己的憧憬时,同学们笑着欢呼,我们也像穿越到了那个时代。”

多么美,我们不拘泥于形式,而更注重实质。这才是东方文化最核心的美。情怀仰赖于胸怀,只有我们心存高远,才能超越形式的束缚,直击文化传承的本质,教育的本质。

他会认识到不完美也是一种动力,是生命的本质――“我反思直击上过的课,根本没有什么‘精品’、‘经典’,都是很普通的课,或是常态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从没有过一节课‘完美’。”我们需要的是不断修正自己前行的道路,为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们变得更好。

我喜欢这样的情怀,教育不是单纯的付出,更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和成长。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时候会逼迫我们改变、抛弃旧观念的束缚、获得新生,这是我们从事这份工作最大的幸运。我们和孩子们一样都走在变得更好的道路上。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工作艰辛、劳累,我们也一直是年轻着的。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四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最新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借助《图书漂流》的机会,有幸阅读到吴非老师历经五年潜心思考的心血之作——《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吴非老师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的任务与价值、教师的修养与学习,等等,皆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教师的职责是“教”,教学无非是“课堂”与“人”的关系。至今仍然在思索课堂上的一切。在那些年里,每天都在思想,为此殚精竭虑,时喜时忧;那几十分钟的一节课,你虽然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却无法预知那些妙不可言的细节或是突然出现的.障碍,你也未必能清晰地描述它与未来的某种联系。人的一生,有12年要在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度过,课堂上发生过什么,课堂将会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不能不思考。

课堂只是教师全部生活的一部分,但有职业追求的教师会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教育资源并获得灵感。这种职业状态,来自对“学”的认识,即他首先是思考型的学习者,他能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同时也知道这节课对未来意味着什么。对有追求的教师而言,每节课的作用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课堂上,所有的人都在“学”,包括讲台边的这个角色。“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老师从不在意所谓的“桃李满天下”,也从不以学生的成就为荣,教师职业的趣味,可能在于比一般职业能更直接地观察人的成长轨迹,并在探索与磨砺中成为有智慧的人。

功利的课堂和平庸的课堂同样无价值。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追求。我们能看到,那些竭力不被世风压进平庸模子的教师,心中有“人”的教师,他的自由思想会照亮教室里年轻的心。每节课都是生命的脉动,用生命激情点燃的课堂,有温度,会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

教师在课堂上实践相关教学理论,有这种意识是积极的,不过,如果始终把课堂当作试验场,致力于课堂教学理论化,过于追求“创新”和“特色”,也许未必是明智的选择。一些教师教学技术娴熟,而当他致力于为自己的课找到一枚与众不同的标签时,很可能会违背规律,忽略教学对象。基础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始终着眼于“人的教育”,如果教师眼中只有“课”而无“人”,那样的“教”没什么社会价值。

教学,像长途跋涉,带着一群儿童、少年,或是稚气未脱的青年,往前走,有时停下休息,偶尔也会绕点儿路,甚至会走错路;虽然我们可能熟悉这段路,但我们每次带着不同的人;他们最终要去不同的远方,直到他们有勇气踏上一段陌生的路,甚至去冒险。他们视为同行者,抑或是智慧使徒,要在遥远的未来,当他们回望人生之路时才能判断。

基础教育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全部努力,经过漫长岁月之后,才可能从人的教养、习惯方面看到一点点作用,而追根溯源,却又未必能说清。教师一节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对于生命。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五篇】

放暑假前,校长推荐给我们两本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吴非)和《国学与人生》(傅佩荣)。因为从校长那里先拿到了《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所以,对这本书断断续续地进行了阅读,做了读书笔记,并在暑假的四天时间里,把这本书拜读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难得的精神食粮,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特级教师吴非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吴老师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对“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进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这本书虽然厚达225页,但没有1篇是长篇大论,都是短小精悍之作,可以长读,也可以抽空翻翻,都会受益的。

在通读看全文之后,我对吴老师的几个观点感触颇深,感同身受。

一、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

吴老师说对他的学生说: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你们这么年轻,会犯的错误还在后面呢,为了以后少犯些错误,你现在要大胆地尝试,把以后可能的错路堵死。

我的课堂上曾发生过这样的情景:当提问学生问题时,他们七嘴八舌,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当我想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时,他们却个个低头,默不作声了。后来我才了解到,原来学生是害怕说错,成为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的对象。我为此感到痛心,不是为学生,而是为自己。我们不能让学生觉得发言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要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哪怕是错误的见解。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怕学生说错,就怕学生不说。

二、业余,要有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吴老师说:如果教师没有属于个人的阅读与思考,不可能成为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多、爱思考的教师比只会模仿的教师发展得好。多读多思,举一反三,学科教学“变小了”,人站得高了,境界就出来了。

前段时间,正好是期末备考,感觉自己很不在状态,课不知道怎么上,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管,看着身边好多优秀的教师,都能应对自如,总觉得自己不是当教师这块料。现在看来,是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吧。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判断,缺乏自信,归根结底,可能还是自己“底子”薄,要多下功夫,要给自己留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多阅读,勤思考。

三、备课,不依靠教参才是真功夫。

吴老师说:没有教参,往往才能看出教师的真功夫。教师备课必须自己想办法查找资料,独立设计。教师没有这类依靠,业务才能长进快,长得壮实。

我很赞同吴老师的说法,这让我想到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同样的课,不同的教师去设计,你会发现,一节课原来可以用这么多种方式去讲,多有意思。这种活动不仅是教师的自我挑战,更是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的最好途径,因为一直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是永远无法超越别人的。

最后,我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合格的教师总能有个人见解,也会鼓励学生有属于个人的思考。教师不要怕下不了台——你的胸襟有多宽广,学生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大。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我们多思多想才能明白。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六篇】

在19世纪,人们迷信地认为雷暴是上帝的怒火,而富克林坚持自己的观点――雷暴是人类熟知的放电现象,并通过实验来证明。

而这,还有一个例子:在长白山景区中,在山顶上有一个大的湖泊,名为“天池”。当地居民都将它认为是神灵所在地,是因为每当他们走到天池旁时,只要稍微大声说话,天池的池中央的上方便会发出“轰隆隆”的雷声,接着便下起雨来,这时你只要不说话,雨便一会就停了,但如果你还继续说话,那么雨最后会越来越大,天池里也会卷起阵阵波涛,变成一只咆哮的巨兽。而这一切就像是神灵在操控着。现代科学家证实了这一切是由于天池地方的.独特的空气压构成的。现在的我们要拒绝迷信,勇于探索真相。

而现在的社会却显现出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个人或几个人提出一个观点或看法,其他都不加以思考就评论是对或错,导致错误百出。这也是迷信的一种。

我们要勇于挑战迷信,发现事情的真相是我们的责任。

文档为doc格式。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七篇】

炎炎的暑期生活来了,在这炎夏日里有幸读到特级教师吴非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这是吴老师退休后记录的关于“课堂”的思考笔记,书中讲述了在课堂上每个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同,教学手段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认真阅读其中的点滴故事,引发了我对自我课堂教育的再思考。

学生需要有精神的导师。学生求学,除了渴求获得知识、能力,也需要有精神向往与寄托,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在孩童时期,他们需要有“人生标杆”式的、榜样式的人物在身边,随时随地进行模仿和学习。学生在学校活动学习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生活的时间,在这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但也应该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榜样。为此,无论是工作中的言谈举止还是生活中的举手投足,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在课堂上师道尊严、侃侃而谈,而在办公室或私下生活中却道貌岸然。真诚地面对学生,把我们的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哪怕在学生面前暴露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无可厚非。面对我们的学生的前提就必须要先做到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只有认识并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才能做一个坦诚引导孩子的榜样。

“人的一生,有12年是在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度过的,课堂上发生过什么,课堂将会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教师不能不思考。”每当看到这句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使命感便又增强了一分。正如作者所说:教师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学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对此深有体会。每一次的班会课上,我都会利用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告诉学生诚实,善良,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我都提醒孩子们遇事要做个诚信的有责任心的人。诚信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做作业、按时到校、拾金不昧、信守承若等等这些都是诚信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承诺我也会兑现,时时刻刻做孩子们诚信的好榜样。为了让他们牢记善良与诚信,我会给他们讲许多关于善良诚信的故事,会在日常生活及学习的点点滴滴中,自己先做到守信,答应孩子们的事情自己务必做到,做他们的好榜样。我要用我的思想照亮每一个孩子稚嫩的心灵。在遥远的未来,当他们回望人生路时,他们能够感受到是老师教会他做善良诚实感恩的人,老师的思想让他终身受益。由此可见,言传身教不只限于家庭,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可能比家长还要大。

吴老师认为“教师不阅读,教育没有希望”。想要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同时在私下与学生谈话时也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内心脆弱敏感,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应适当照顾到学生的情绪,用最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教育学生,就必须不断阅读积累经验。教师的教育智慧都是个人读书、思考及与他人交流产生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善于学习,这一点是我今后需要努力进步的方向。

在书中,吴老师提到“教师一节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对于生命。”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这一滴水,更不能污染这一滴水,希望我也能用这纯净的一滴水滋养自己、润泽学生,培育出一棵棵健康、挺拔的小树苗,为将来长成参天大树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八篇】

教书育人难。归根结底在做人的水平上。研究知识,研究课堂呈现,这些都不算太难。难的是修身是育人。只有教师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学生才有可能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视野和追求。

许多负面的社会热点问题,思考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文化的迷失。一方面文革盲目否定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使得一些人盲目崇洋。因此才会有“文化重建与文化自信”的提法。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无德乱糟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相信,许多事情,拼到最后,拼的是人品。而修养人品,需要时间来窖藏,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时代文化,我还不知道,讲不出来。所以相比教书,修身育人更难。远不是“我欲仁,斯仁至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样子。

现在家谱家训,族规家法这些都没有了。家风也没有了。不光家庭方面,学校的力量同样也很弱小。老师在学校里花很多心思教学生的道理,家长一句话就能给抹掉。社会的焦点也往往不在道德修养这等“无聊”的没有卖点的事情上。在这样的环境里,慎独,修身。发心容易,坚持下去难。缺少逼迫和追求。难以自我要求。大多数人,都在制度和秉性的平衡中,飘飘忽忽随波逐流了。

所以读这本书我有两个收获。一个是常识,一个是警醒。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九篇】

本月我们共读是吴非先生所著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对于处于一线教师的我来说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怎样教”是我心中经常会扪心自问的问题,也是我存在的困惑。结合现在提出的数学六大素养,现如今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到底怎么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既不是揠苗助长式的填鸭,也不是放任自流的随性。如何教,能够让一节数学课能够既富有趣味,又充满理性的思考;既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又富含学生自己的探究与合作。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探索新知,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面对现有的班级情况,作为他们的数学老师首先我认为,要让数学课活起来,这就需要我在课堂上“妙语连珠”,那么首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料库,紧跟时代的脚步,并能够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转化成学生们容易理解的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其次,在与学生谈话时也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内心脆弱敏感,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应适当照顾到学生的情绪,用最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教育学生,避免因为我们而使一个学生过早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过早被剥夺学习兴趣并经常处于考试压力下的学生,往往会渴望平庸的生活。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读书心得【第十篇】

叶澜:“今天我们特别强调认清教师的工作性质: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

对于创造虽有一点想法,却不敢随便说,那就让我边走边慢慢探索吧。

4|灵句摘录。

关于真、善、美:让儿童心里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善良和友爱,诗和梦,这是“底子”。未来或许有诸多不如意,但心里装满童年的梦,即使阴霾漫天,他心里总能有一片蓝天白云。

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保持纯真地心,尽可能让他们做点梦,让他们对世界有幻想,让他们对人间不设防。

关于境界:我总觉得,所谓的“境界”,可能是“教”不出来的,因为那是个人的生命追求,教育者必然束手无策;更何况教育者自身也未必有那样的境界。

“安于现状”、“易于满足”,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其间自有乐趣,没有必要指责。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以另一种姿态在活着,有人用生命去写诗,有人用热血浇灌理想;你也可以为吃馒头而活,但你不能践踏高尚和美丽。

我们谈的是教学工作,但体现的其实是生活态度,是对生命的认识。

关于学习:最大的快乐,是和学生一同学习。读书与生命相伴,学习是一生的事,不要操之过急。

学习在进行,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我是老师,但我和你们一样,一直在学习。

学习,不是生命的全部。会合理安排时间,会思考,会在独处时寻找快乐,会在个人空间内培育趣味,这些,也是教育的任务。

关于兴趣爱好:兴趣的培养,需要有安宁的氛围。学习需要一个情绪平稳的环境,认知与接受、思维发展、经验形成、能力培养,都需要“静”。教育的特征是“慢”,人在发展中的过程不能被替代。

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不但生活充实,也有自信。

学生时代,就能自主安排个人时间,也就能在未来选择前路,寻找快乐和幸福。

关于阅读:教科书之外,有辽阔的天地,自由阅读才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要让学生能自由阅读,要让他们能提出问题并探讨问题,否则,教育将是无用的。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

在我看来,一个人成年后的精神追求,主要还在于个人的读书和修炼。

回顾个人阅读史,但凡最终形成有价值的阅读,多是在独处的状态下。

教师全部教育智慧都是个人读书、思考及与他人交流产生的。

阅读基础好的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显然不同一般,他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超过一般人。因为有阅读做向导,他的精神通道可以通往无限的时空。

关于课堂:课堂应当遵循简约的原则,简约并非简单,不是一个低要求,能做到很不容易。

把课堂当成简朴的家。

最好的课堂就是始终有生命和情感。

关于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个人才能思考”,反映在阅读上,也许只有个体生命体验才能产生阅读价值。

学生有了属于个人的思考,而不是等待灌注,“学”才开始。

真正能让学生铭记在心的,是他个人的学习体验。

39 1322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