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鹬蚌相争字面意思 鹬蚌相争心得体会【精选8篇】
“鹬蚌相争”指的是鹬鸟与蚌壳相互斗争,最终两败俱伤,第三者趁机获利。寓意在于斗争双方因争利而受损,旁观者则可能从中渔利。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4年鹬蚌相争字面意思 鹬蚌相争心得体会【精选8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鹬蚌相争字面意思【第一篇】
自从鹬和蚌被捉到渔夫家里后,它们被关在一个铁笼里,鹬懊悔地说:“都怪你,害得我一时逃不了,你罪有应得,我要吃了你!”蚌也闹了起来:“那你为什么要来吃我,我跟你拼了!”话音刚落,它们就打了起来。鹬见蚌一直缩着不出来,用尖尖的嘴猛啄,对着它狠狠地踢。蚌也不肯当“缩头乌龟”,张开壳,对着鹬一边夹一边滚动着。
两个闹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渔夫来了,对它们说:“你们真倔,还在斗!为什么非要斗得你死我活呢?一会儿你们都成为我的食物了,现在,你们等死吧!”鹬和蚌听后,停止了大战,它们细细想了想,都后悔了,为什么不齐心协力来逃生呢?它们灵机一动,决定在临死前博一博。
渔夫拿来锅时,蚌已守在铁笼的门旁,张开壳。渔夫蹲下来,开了铁笼的门,正要拿蚌,蚌狠狠地夹住了渔夫的一只小手指,渔夫疼得直叫,鹬马上伸出头,用尖锐的嘴巴对准渔夫的眼睛啄了几下,渔夫一只眼受伤了,流血了。他挣扎着,用力甩掉了蚌——甩出铁笼两米外,一边叫一边用一只手捂着受伤的眼睛,走了。
鹬马上钻出铁笼,蚌赶紧使了个眼色,扭动身子。鹬马上明白了,赶紧用爪子帮蚌翻动身子,一会儿,它们出了房子门,逃到了门前的池塘边,才松了口气。鹬高兴地对蚌说:“我们做好朋友吧!”,蚌欢快地回应:“好!”
这时,渔夫追赶出家门口,鹬灵机一动,用爪子把蚌推下了池塘,拍打着翅膀飞走了。受伤的渔夫哀叹着:“真是鹬蚌合作,渔翁失利啊!”
河蚌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它张开了壳在晒太阳。一只鹬鸟在四处找食物吃。忽然,发现了河蚌,鹬鸟毫不犹豫地扑了过去,河蚌发现了鹬鸟,马上把壳合拢。
鹬鸟很生气,它看见了旁边的小鱼,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鬼主意。它把小鱼夹道河蚌面前,河蚌就是不开口;鹬鸟假装背对着河蚌,河蚌还是不开口。河蚌也想出了一个鬼主意。它把壳张开,等鹬鸟来啄河蚌的肉,结果被喷的满脸墨汁。鹬鸟非常生气,又去啄河蚌的肉,结果被河蚌咬住了鹬鸟的嘴巴。鹬鸟疼得直叫。
后来,被渔夫毫不费力的把它们捉住了。
从前,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生活着一只蚌。
蚌无忧无虑,早晨在海滩上晒太阳,晚上在吹海风,十分享受。海滩边有一片树林,里面住着一只鹬。它也很幸福,早晨去找食物,晚上听海水拍打礁岩,发出的“哗哗”的响声。
这天,蚌又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坐在金黄色的沙滩上,闭着眼睛,听那海水美妙的“歌声”。鹬也如以往一样,出来寻觅食物,它张开自己那有力的翅膀,在大海上寻找食物。忽然,它眼前一亮,发现了正在休息的蚌,心想:哈哈,今天运气可真好啊!遇上了蚌,可以让我大饱口福了。于是,鹬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快地冲了下去,用自己尖尖的、长长的嘴,咬住了蚌,蚌忽然感到身上如针刺一样的疼,立刻大叫一声:“啊,谁呀,疼死我了。”说着,便用壳钳住了鹬的嘴。鹬说“老弟呀,我出来找食物,没想到遇上了你,你就乖乖地成为我的大餐吧!”“我呸!我才不顺从你呢!我一定会紧紧钳住你,不让你逃走。”鹬被惹火了,说:“告诉你,我不会放过你,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一定会被晒死的。”蚌也发火了:“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会被饿死。”就这样,鹬和蚌谁也不让谁,一直不肯退一步。这时迎面走来了一名渔夫,他看见了蚌和鹬心中大喜:哈,太棒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食物。于是,渔夫伸出手一把抓住了蚌和鹬,说“你们就归我吧!”
此时,它们后悔莫及,后悔自己当初自己不该退让一步,不然也不会变成这样。同学们,今后大家要多多谦让,和睦相处啊!
鹬蚌相争字面意思【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
鹬 。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
蚌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
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
3、指一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指一组读,评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 男女生读。
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鹬蚌相争字面意思【第三篇】
今天我们就学习1篇寓意深刻的寓言------《鹬蚌相争》,《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谋士们劝说君王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因为面对的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国君,所以这些谋士就不能横冲直撞地对君王提出反对意见,而是常常拐弯抹角地假托一个故事来达到说理的目的,《鹬蚌相争》就是这样被成功运用了。
请同学们跟我板书一下课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鹬”这个字,你猜一下鹬是什么?同学们,见过鹬吗?我们来看看鹬。(出示图片)同学们,你看,鹬长着长长的腿,尖尖的嘴,它生活在河边,专门吃昆虫、甲壳动物等,也就是我们课文中的“蚌”。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蚌。(出示图片)蚌是一种软体动物,遇到敌害进攻,它把柔软的身体躲在两片硬硬的壳里,可以保护自己。
1、认识了鹬和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鹬和蚌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2、读了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分段读一下课文。
其他同学思考问题:课文是围绕题目中的那个字来写的。(板书:争)。
3、围绕“争”,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板书)。
把事情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写,这就是一种写作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
有没有哪个同学可以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呢?
5、鹬是怎么表现的呢?威胁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威胁来吗?
面对鹬的威胁,河蚌害怕了吗?一点也不害怕,就是毫不示弱。而是怎么表现的?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鹬和蚌的对话。请两个同学演一演。
同学们,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鹬和蚌吗?傻在哪?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不去考虑后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相持)(板书:互不相让两败俱伤”)。
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呢?(板书:渔翁得利)。
我请一个同学读一下最后一段。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这个寓言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让第三者从中获利的结果。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故事曾经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在20xx多年前,就是这个小小的寓言故事,阻止了一场战争。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自己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摩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接下来,苏代开始讲了他的故事。你们知道他讲的是什么故事吗?我仿佛看到你就是战国时的苏代,正在给赵惠文王讲鹬蚌相争的故事。开始复述故事。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校园学生间的冲突,委曲求全只有一个结果:弱小的孩子可能屡屡成为出气包,但是强者可以从容的退让,因为他的撤退并不足以让弱者趁机将它消灭,强壮的孩子即使再谦虚也不可能成为弱小孩子的“出气包。”
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同学们,只要你认真去读,用心去悟,你一定会领悟出故事中的道理,它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课后你可以多找一些这样的小故事来读一读。
鹬蚌相争字面意思【第四篇】
河滩上,一只蚌张开壳在那里晒太阳,正在觅食的鹬一见,张开嘴,就去啄蚌的肉,蚌急忙把壳合上,夹住了鹬的嘴,于是它俩争吵起来。这时,来了一个渔翁,一下子把它俩捉住,放到渔篓里,渔翁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在渔篓里的鹬气呼呼地说:“你这个该死的小东西,要不是你突然夹住我的嘴,我能这样吗?”蚌一听,气冲冲地说:“你想吃我,我夹你,这也是自我保护啊!”说完,蚌就更加使劲地夹住鹬的嘴。就在这时候,渔翁到家了,渔翁高高兴兴地把渔篓往地下一放,然后把锅打开,倒了一些水,又把火烧上了。
做完这些事,渔翁自言自语地说:“蚌的壳太硬了,一定要用刀才能劈开,可我家的刀不快呀!”渔翁四下一看,见有一块石头,于是渔翁便在上面磨起刀来。渔篓里的鹬与蚌听到了磨刀声,“刷”地一下,脸色突然变白了。这时鹬说:“咱们不能再争吵了,一定要团结合作逃出去。”这时蚌把嘴张开,鹬把嘴拿了出来。鹬说:“这样吧,你再夹住我的嘴,我用全身的力气往渔篓的盖上一甩,把盖撞开,就行了,而且你的壳还硬,没问题的。”
蚌一听,连声说:“好招、好招。”蚌把嘴一张,鹬又把嘴放了进去,鹬使劲一甩,就把渔篓盖撞开了,鹬与蚌都出来了。渔翁一看,赶紧拿起刀跑了过去,可已经来不及了,鹬带着蚌早已经飞上了蓝天,回到它们的老家去了。从此它们俩成了好朋友,再也不争吵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鹬蚌相争字面意思【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字面意思【第六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传说:秦国,有一个很穷的门府,里面住着一个天天发火、不安好心的老太婆。在她旁边住着的,是一位很富有、但讨人厌的千金大小姐。
据说有一天,老太婆在一个叫鸟不拉屎的河上方的桥上散步,正巧此时,千金小姐高高地昂着头,身着十分华丽的衣服也要过河,老太婆看着好像对面有人要过来了,她就唱着:“鸟不拉屎河,只要我一人用,谁敢过来我就打打打他。”千金小姐理都没理,头也不回地就过去了,老太婆见了,上来就骂她,千金小姐也毫不示弱,过了一会,她们就扭打起来,然后“通通”,她们就双双掉进了这条河,人们试图从这条河里找她们,可是一根毛也没找到。其实,这条河是一条神神奇奇的河,老太婆掉进这条河后变成了一只蚌,千金小姐变成了鹬。
过了几年,鹬来到她曾掉进去的这条河岸边,正好,老太婆蚌一直就住在这条河里,这个时候,蚌在河边做着体操,嘴里还喊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六……哎哟,我的.老腰啊!”鹬听见了,凑近去看一看,发现是一只又胖又大的蚌,这下,鹬有早餐了,拉开架势,试图攻击蚌。蚌突然看见了鹤,很生气地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要吃肉,你们这些傻鸟不会吃一下健康的素食吗?”鹬很讨厌地说:“关你什么事,我怎么吃要你管啊,我可是千金!”蚌说:“那我是老太婆!”
鹬蚌相争字面意思【第七篇】
在一堂语文课上,师生们都被《鹬蚌相争》这睿智的寓言所感动,默默品味着其中的哲理。这时一位小同学突然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既然蚌把鹬的嘴紧紧咬住,那么它们俩怎么能说那么多的话?”当时全场一片寂静,而老师却坦然地说:“那好,我们讨论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经过分小组热烈的讨论,同学们通过争论、探讨,终于搞明白了寓言就是假借动物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的,所以鹬和蚌不仅能说人话,而且嘴被咬住也可以让它说话。
点评:
这位老师做得很好,能尊重这位小同学突然提出的问题,引导同学进行讨论。老师不应该在学生眼里成为真理的化身,更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老师应该是和学生一样在追求和探索真理。
本来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看法、问题,都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抓住。这堂课通过讨论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弄清楚了使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重要的本质特点。
鹬蚌相争字面意思【第八篇】
鹬和蚌都被渔夫给抓住了,他俩都觉得很愧疚。
鹬对蚌说:“都怪我,我不应该和你斗来斗去的,如果我不那么自私。也不会酿成这样的苦果”
“不,都是因为我,如果我张开嘴巴跳进河里,不与你周旋的话就不会被抓住了,”蚌伤心地说。“唉——”这两只动物都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啊!有了!”蚌大叫道,“我先咬住渔夫的脚,让他放开装我们的袋子,然后你趁机逃走,我来拖住他!”“好!”
快到渔夫家了,计划开始实施。蚌借助鹬的身子跳出了袋子,一口咬住了渔夫的`脚,渔夫大叫着扔开了袋子,捂住了脚。鹬跑出了袋子,望着渔夫残忍地扒开蚌的嘴,十分气愤,用力地啄了一下渔夫的头!“啊——”渔夫惨叫了一声,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快,过来,我带你离开这里!”鹬大叫。“来了!”
说着,鹬抓住蚌,把他送回了水里。
从此以后,鹬与蚌成了最好的朋友。
上一篇:劳动教育心得体会大全(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