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强调综合素养,注重阅读与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这周听了吴欣歆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讲座,受益匪浅。作为新教师,经过了这次讲座不仅明确了教学的侧重点,而且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到生活中。新课标强调,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
通过中国研修网,我首次关注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本)》,并在研修网上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吴教授将课程标准的实验稿、20__年版和20__年版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地反映出20__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的'变化,20__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改变了原来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几大板块,而是变成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学习任务群。整个培训中,“学习任务群”这个新概念是个高频词,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群是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各学习任务群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要想吃透新版课程标准,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理解、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专家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解读,可谓是受益匪浅。
其中,课程理念的设置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尤其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汇,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要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课程目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学生的心中扎根,生长。
总之,一个优秀的、成熟的语文教师,一定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者与实践者,为学生“上好学”付出有责任、有措施、有担当的积极努力,成为适应社会、适应考试、受学生欢迎的“干货”老师。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
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也使得语文的学习更加具有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了解了完整贯通的体系后使得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我的教与学行为,并力求在今后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我收看了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讲座,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另一个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6
新部编语文教材的改版,给了老师更多创新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每次拿到教材的我,在整体浏览一遍课文后,总是感到熟悉的课文内容越来越少。仅凭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已无法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经常感到很迷茫,所以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胜任当前的课堂教学。本次的教材培训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通过四位优秀教师对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解析,让我对整本书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并学习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要重视什么?一看单元导读,二看课后题,三看交流平台。每次授课之前都会认真分析导读与课后习题的内容,以其为抓手进行教学设计,但对于交流平台我总是一带而过。本次培训后,在讲解第二单元前,我特意仔细阅读了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发现这部分内容紧密结合导读中训练重点:“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平台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三点:
第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第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第三,请教别人解决问题。如果把这些方法渗透到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比等到课文全部讲述后再说明,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由此可见,自己以前的教学竟然忽略了这么重要的内容,真是不应该!
习作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
一是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二是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教以来,我一直把习作教学作为重难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内在动机,但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犯愁,特别是写日记,总是不知道写些什么,更别说随处提笔记录生活了。
所以我的做法就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观察动植物,给每个孩子过生日,学生自发组织各项比赛,一起玩游戏,班级岗位竞选等等,利用活动激励学生书写观察日记,记事日记,希望他们能依据自己的班级生活和生活经验达到有话可写,乐写愿写,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自信。但通过本次的培训,引起我关注的是学生修改习惯的培养问题。因为现在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一般的情况都是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很少让学生互相修改。就我而言,对学生修改习惯的培养很是欠缺。所以本学期的第1篇作文我就尝试让学生用红笔先自己修改,再同桌互相修改,最后全班交流评价,评选出“最佳乐园”。整整一节课,孩子们特别兴奋,一直沉静在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虽然每篇内容经过修改后,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学生的收获却很大,能发现他人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本次教材培训后,让我在反思自身不足中提高了处理教材的能力。学中思,思中行,语文教学中的更多挑战正在等待着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驾驭它,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7
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对学段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网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四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变化: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里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里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救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我将继续深入研读,为高质里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上一篇:暑假支教心得体会(2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