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日,通过观摩学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22年版)解读培训系列活动,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与方法有了深刻的驳辨和新的调整。
王湛部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在我们常规的语文课堂里,为了省时省力和赶课程进度,教师更多用的是单一的目标导向或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以活动完成为目的,或者达到简单的课程内容目标。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教学设计确实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原学习主体地位,但对于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以及拓展语言运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课堂也是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载体,但一个老师的设计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在今后的教研活动、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否可以探索更加合理地合作分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塑造,和对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识、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是当前的研究潮流和推行重点,我们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着力精选和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真正的将其融合进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为了应对教学要求而生硬地“搬”进课程尾声,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创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符合认知逻辑,满足学习需求,也是我们要持之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另外,在倡导多元教学评价这方面,也是我要为之改进的一部分。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老师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一二年级不能有笔试。那么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和评价方式就要有对应的调整了。没有了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我们要如何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其实我们一直都被引导,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关注结果但更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第二篇】
听完吴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的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绿色作文网革。“新课标”的实施,给当今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
新课标解读心得语文【第三篇】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坚实基础。作为师范生,我学习了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新课标后有以下的感悟和思考。
1、新课标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整本书的习惯,每一学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式阅读,但完整阅读仍然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完整阅读既可以增加知识量,又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概括能力。作为老师,更应该帮助同学们爱上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今年语文课程的主题与载体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强师计划中的基本原则里也明确强调,要把功夫下在教师成长内驱力培养上,要让教师真正懂得自己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后代成人成才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做好表率,带领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根据课标要求,老师要在课上多援引关于爱国的先进事件,让学生阅读爱国文献,组织观看《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一类的节目。
3、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强师计划》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师德为先”,第一句就是;“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应该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教书育人的真本领,坚持党的领导。为应对时刻变化的课表要求,老师们可以定期去交流培训,丰富自身知识,学习多种教学方式。
2022语文新课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解读【第四篇】
课程内容心得体会
新版(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旧版的课程标准相比,有了重大的突破,其中“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这两部分就是原旧版课标里没有的部分。
在“课程内容”这一部分,我们看完课标会发现:2022版课标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依据语文课程总目标和学段要求,它在课程内容部分从主题、载体形式和组织形态三个方面构建了语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一开始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主题,并逐一列举了主要载体的形式。读到这儿我们要思考:为什么2022版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主题呢?
答案是这样的,第一,源于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总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中牢牢扎根,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第二就是从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上来看,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2022版课程标准将文化自信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目的就在于强化和彰显语文课程的课程价值,为达成这一课程目标,就必须将中华文化作为重要的主题和载体形式。
新课标引入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组织形态,它设置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里又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些“任务群”将语言文字与文化、生活编织在一起,使课程内容的组织更合理,更富有灵活性。
以第四学段为例,《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太空一日》、《消息二则》、《最后一次讲演》等等这些文本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当中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
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学会感受自然与社会。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壶口瀑布》、《一滴水经过丽江》、《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许多的名篇,这些文本都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他们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在第四学段,学生除了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还接触到了戏剧,例如《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领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着文学创作。
在课程内容这一部分当中,我相信有很多老师会和我一样,一开始也对这部分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产生一些理解上的误区。课标明确了,这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学习任务群当中的“群”字,很多人就会认为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就是意味着要淡化甚至放弃单篇教学,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还听过某个老师的讲座,他就误把“学习任务群”解读成“XXX教学”,淡化了单篇文章的教学。
事实上,就阅读教学而言,开展多种文本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更为准确深入的理解单篇文本,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是任务的“群”,而不是文本的“群”,况且对于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来说,其中“群”的概念指向的是在整个义务教学阶段,某个语文学习领域所设计的所有任务的集合。某个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个学习任务之下设计的学生活动较之以往多了很多活动,才叫“学习任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