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一等奖(优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风筝教案一等奖(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一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体验作画的快乐。
2、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ppt美丽的风筝、风筝半成品、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二)出示风筝ppt,让幼儿观察。
1、图一: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风筝?(蝴蝶,金鱼)觉得好看吗?你觉得哪里好看?
3、按照同样方法讲述图四(金鱼)和图五(蜻蜓),侧重对称。
(三)学习点线技巧装饰风筝。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美丽的风筝都是由点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1、请小朋友回忆点,并在黑板上画出。
2、请小朋友回忆线,也画出。
3、动脑筋将点和线结合,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案。
4、欣赏ppt,感知点线结合的美。
(四)创作与体验。
2、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活动反思:
在“美丽的风筝”这个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能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感知风筝图案的对称美;能利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风筝。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称装饰上,这一点我觉得孩子们完成的很好,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二篇】
课本108页至110页的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一池的荷花有什么姿态。能够理解“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的意思。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和体会一池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大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具安排]。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的。
(一)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21课《荷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闻花香,赏花姿,赞花美,想花舞)。
(三)接下来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读课文,体验和想象这一池荷花的美。
二、学文。
(一)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想: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
2、小结:作者知道荷花开了,他想看荷花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急切的心情?(板书:赶紧)。
3、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段。
1、作者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读时注意用横线画出描写荷叶姿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
2、荷叶。
(3)用现实做类比,引导学生想象一池荷叶的景象,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话。
(1)荷叶很美,荷花更美,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生读)一共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
(2)请一生读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其余在图上找对应荷花。
(3)请生上台指这三种荷花,板书:全开半开花骨朵。
(5)学生读——说理由——师点评——有感情朗读。半开的:多像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呀,她也想和别的话一样美呢!全开的:花瓣全展开了,里面这嫩黄色的是什么呢?(小莲蓬)可爱吗,那些词写出了它的可爱呢?花骨朵:花骨朵像什么?(后面根据学生所说进行点拨)。
(6)这三种姿态的荷花都很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4、冒。
(1)么美的荷花,这么美的荷叶,作者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冒”可以换成“长”吗?为什么?它与前一句话中哪个词呼应?(这个问题可以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酌情问)。
(3)是呀,这么密的荷叶挡也挡不住这一朵朵的荷花,它们的生命力真旺盛。(请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5、想象:
(1)瞧,这三朵姿态的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笑着看大家呢,谁来当当它们,用手摆出它们的.姿态。
(2)请生上台做动作。
(3)还有什么姿态呢?请生上台做动作。
(4)这一朵朵的白荷花欣喜的看着周围的世界,仿佛会说些什么?
(5)生想象。
(6)师:谁愿意赞美她们?生赞美。
(三)第三段。
1、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请生读这一段。
3、那让我们再一次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和神奇的大自然吧!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第四段。
2、学生想象。
3、荷花太美了,怪不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愿意和他做朋友,怪不得我们都以为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呢。
三、总结。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闻了花香,赏了花姿,赞了花美,想了花舞,我们从中充分可以感受到这一池荷花的美。
四、作业布置(任选其一)。
(一)小报。
(二)收集小诗。
(三)画一幅荷花的画。
(四)背课文。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三篇】
一、词串复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教师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词串。
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
旋转跳跃撑离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
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意满足。
2、指名读词语,概括每组词语所描述的事件及全文主要内容。
3、师:对了,课文就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作为1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伴乐课件出示作家图片及作家心灵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教师深情朗读,学生倾听中进入文本情境。
4、师引入: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咱们先来学习刘老师放风筝的内容(第8、第9自然段),去感受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
二、学习第8、9小节,感受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2、学生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所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重点语句。
句子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
师:刚才有同学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刘老师的不肯放弃。哪个词最能给你们这种感受?
师:你从“决不肯”感受到什么?
师:请你带着快乐读一读这句话,好吗?(指名朗读。)。
句子2: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生想象回答。
师:也就是说,刘老师把他的理想与愿望寄托到这风筝中去了。
2)、师:想着想着,刘老师的脸上怎么样?(体味“漾”字的用法妙)。
师:我们平时用哪些动词刻画笑容?
师:作者为什么用“漾”字,你体悟到什么?
生:我读到一个童心未泯的刘老师。(无忧无虑、人老心不老、心中充满阳光、快乐的刘老师、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句子3: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一蹦一跳地飞跑。、
1)师:刚才我听你们读这句话时很投入,这句话震撼着大家,能说说为什么吗?
师:读这句话你们最想强调哪两个词?
师:你能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吗?
2)指导个别读、齐读。
句子4:他笑着,叫着,……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1)、动画课件展示刘老师追风筝情景。
师:从他追逐中的笑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从刘老师的叫声中听出了什么?
师:是啊,他像孩子一样天真,一个老顽童形象,笑出了他的乐观,叫出了他心中的快乐,天真,叫出了挑战困难的决心。
2)请喊出他的心声来。
生:“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喊出他的忘我与自信来。(指名读)能喊得更自信点吗?
指导男女生读、齐读,赞赏评价。
3)(品味刘老师的动作,指导读书)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使你们震憾?
生:“蹦跳着”,我从这个词看到了刘老师超乎寻常的毅力。
生:刘老师蹦跳着,他却全然不顾自己,他完全沉浸在放风筝的快乐中了。
师(指导再读):读出你的震撼,读出刘老师的执着来!(指名读,齐读)。
4)(品评追逐结果)师:这样蹦跳着的结果怎样?
引读“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他脸上流淌的是得意和满足,得意是因为什么?
生:刘老师觉得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生:那是追风筝胜利后的喜悦!
三、品读第4、5节,感受幽默、敬业。
生:谈腿疾、写板书。
师: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3、指名学生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汇报读到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4、引导品味朗读第4自然段句子:
1)从谈腿残疾感受幽默坚强:
师:刘老师是怎样谈他的腿疾问题的?
师:你们觉得故事怎么样?
师:其实,刘老师丢腿肯定不是故事中所说的那样的,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师:痛苦是他一个人扛着,却把悲伤化作趣事,而且你们发现没有,刘老师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注意他的神态。
2)指导读书:你从这个“笑”看到刘老师的什么?
生:乐观幽默。
师:老师的笑,刘老师的幽默也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句子5: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刘老师的尊敬。
师:笑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什么?又为什么泛起酸涩?为什么更增加尊敬?
课件出示填空补充题,学生填空。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______;泛起酸涩,是因为______;更增加对刘老师尊敬,是因为______。
5、品悟刘老师写板书的艰辛。
1)过渡: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
2)指名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句子6: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再转向讲台。
(生找出关键词,课件红色字体显示)。
生:刘老师板书艰难、板书很累,刘老师很坚强、刘老师的敬业。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同学读文,指名学生动作演示理解,教师采访刘老师扮演者。)。
师:刘老师板书是这样不容易,甚至很吃力,但他却竭尽全力,因为什么?
师: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仅仅是靠那根圆木拐杖吗?还靠什么?
6、师小结:30年过去了,刘老师上课时的笑容以及写板书的情景一直浮现在作者眼前,他用圆木棍撑地、跳跃旋转,成了同学们心中最美的舞蹈。
四、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过渡: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请快速浏览第10、11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生带问题自读后谈感受,指导体会作者对刘老师的赞美与思念。
3、品味“风筝”:
生:刘老师希望自己的生命充实有意义。
生:他还放飞了放飞自己的理想。
生:他放飞了自己的快乐与信念。
……。
师:是啊,一只只风筝寄托了自己对事业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与不懈追求。风筝就是他乐观坚强、自信自强的标志。
4、拓展延伸,深化风筝:
1)师: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
2)教师介绍苏叔阳如何坚强面对失败和挫折的资料。
3)课件出示苏叔阳作家感慨,学生齐读。
师:这正是刘老师一生的写照、正是刘老师借理想的风筝告诉我们的。
5、指导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顾开头,升华情感。
1、师:30年的不见,30年的思念绵延,正因为这份浓浓的思念,所以每逢春天,每逢人们放风筝时作者就会怎样?(引读)。
生(齐读)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疾病、灾难来临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是另外一种风景,另外一种境界。
3、伴乐课件出示小诗(小诗是由课文中刘老师的几件事改编而成),学生诵读。
4、师:我希望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入你们的心中,希望你们树立信心和理想,努力拼搏,飞向你们更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你们的理想和志向。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四篇】
。
“哇,好高啊!”“看,我的也很高!”“你那不算高,我的最高!”争论声此起披伏。因为今天何老师带着我们在放风筝。
阳光下,一群少年站着整齐的队伍,何老师把一个个白色的风筝发给我们,让我们在上面画上自己的梦想或者是喜欢的图案。
眼看着别人都在画,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画些什么好。这时,妈妈提醒我说;“画动物怎么样,你不是很喜欢那些小动物吗?你来画我帮你涂颜色。”听了妈妈的话,我眼前一亮,开始画起来。因为有了妈妈的帮忙我不着急了。我先在风筝的左边画了一只小白兔,右边画了一只小熊,然后又画了一只小猫咪,最后画了一个小女孩,那就是我。我觉得画那些小鸟没有意义,因为它们本来就可以飞,那我还把它们画到风筝上干嘛。看着风筝上的小动物,想着等会我就带着小兔、小熊、小猫咪一起飞上蓝天,我会心地笑了。
风筝能放飞我们的梦想,让我们既开心快乐又锻炼身体,怪不得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五篇】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2.作品欣赏。
(1)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赏读上阕。
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内容和情感)。
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
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
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
咽——西风中时断时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远。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赏读下阕。
朗读下阕,学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
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如海——多。
“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投影显示。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梦唐·温庭筠。
(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
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血色残阳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
3.小结。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
(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
(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
(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
(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4.朗读、背诵。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直至成诵。
让学生间互相点评,讨论朗读方法。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六篇】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风筝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培养他们喜欢提问、积极应答的良好。
习惯。
二、活动缝备:
录制好的儿歌《放风筝》,风筝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用变魔术或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风筝,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出示风筝,让幼儿互相传着看一看,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风筝的外观结构。
3.小朋友们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所见到的风筝是什么样的,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有关风筝的生活经验。
.4.“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有关风筝的儿歌呢,可好听了。”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儿歌《放风筝》。
5.幼儿可边学儿歌边表演儿歌中表现的情节,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并请几个有自己的创造性动作的幼儿上来表演。
6.布置任务:回家后,请小朋友们一起搜集各式各样的风筝,将它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二:放飞风筝。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喜欢与同伴分享快乐。
2.认识风筝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风筝的结构特点。
3.引导幼儿发现风筝飞行的条件。
二、活动准备:
幼儿搜集的各式各样的风筝、线轴、网上下载的风筝图片等。
三、活动过程;
1.今天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自己的风筝,请介绍一下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名称、形状、颜色等)。
2.你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风筝?
3.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放风筝。老师示范放飞过程,请幼儿自己尝试着放飞。(幼儿分小组学习放飞风筝,三位老师分组指导。)。
4.回班后与幼儿一起总结:风筝怎样才能飞起来,}引导幼儿讨论风筝放飞的条件。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发言。
(引导幼儿说出要有风、要逆看风飞才能飞起来。)。
活动三:设计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绘画等操作活动中感知风筝的结构特征。
2.激发幼儿创作风筝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实物风筝,画笔,纸。
2.教师事先录制“风筝专集”供幼儿欣赏(教师利用摄像机提前录制)。
3.事先学习一首有关风筝的儿歌。
三、活动过程:
1.欣赏“风筝专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提问幼儿:录像中出现了什么风筝,7(蝴蝶风筝、飞机风筝、蜜蜂风筝、鲤鱼风筝、机器猫风筝、老鹰风筝等。)。
3.如果是一名小小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风筝?(奥特曼风筝、小花风筝、小鸡风筝、黑描警长风筝、小人风筝……等等。)。
4.现在就请小朋友当一个小小设计。
师,用你手中的画笔,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风筝。看看谁的风筝最漂亮,谁的风筝最有特点。
5.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画风筝。
6.将幼儿的作品放在事先布置好的“天空”中,同时引导幼儿自评和互评。
7.幼儿边欣赏“天空”中的风筝,边唱有关风筝的歌曲。
8、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可以制作风筝的材料,下次活动时拿来。
活动四:制作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小肌肉的协调性。
二、活动准备:
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的制作风筝的材料,包括线、线轴、各种纸张、塑料管、竹坯、胶水、剪刀、小棍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感知风筝的基础上,利用从家中带来的材料动手制作风筝。
2.放飞试验。让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到户外去放风筝。有的幼儿的风筝能够飞起来,有的幼儿的风筝飞不起来,为什么?引导幼儿感知风筝飞行的条件。
3.再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风筝。要求:每个幼儿的风筝要体现与众不同之处,要有自己的个性。制作过程能够体现幼儿之间的合作、互助、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让所有的风筝都能飞起来。
4.再次放飞试验,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飞吧,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在共同放风筝的过程中,密切家匠关系,加深亲子感情。
2.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活动准备;
幼儿自己制作的风筝,照相机,摄像机。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家长和教师一起放飞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风筝。在路上要求家长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路上的风景以及所见所闻,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生活的无限美好。
2.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拴风筝,一起放飞风筝,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孩子们体验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3.讨论:孩子们,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
4.让父亲和母亲说一句话,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家长的爱。
5.最后,每个家庭摆一个造型,用摄像机摄下来,用照相机照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七篇】
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作为玩具的中国风筝在飞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学美术风筝飘飘教案,欢迎来参考!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依据。
针对学情,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风筝的流派、色彩图案特点、制作方法及制作一个风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观察、分析,不断递进探究、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合作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并通过放飞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并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与步骤。
教法:
1、情境教学法2、直观演示法3、引导、启发教学法。
教学过程:。
前提:(上网查找)。
一、中国风筝简史。
二、关于风筝的起源。
五、风筝的特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喜欢。
放风筝是一项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活动,早在二千多年前,风筝就。
带着祖先遨游太空的愿望飞上了蓝天,因此一直流传民间。
(二)请欣赏图1、2、3、4请问这些风筝都有哪些特点?你见过哪些风筝呢?
学生回答。
(三)风筝的种类。
1、硬翅类(见图)2、软翅类(见图)3、板子类和长串类等(见图)。
――主要是竹蔑和薄纸(丝绵纸)。辅助材料:棉线、浆糊、放飞用锦纶线适量。
竹蔑要求:竹蔑应用竹子的外表面竹青部分,俗称蔑青。
她重量轻、韧性好、有弹性、便于弯曲造型,而蔑黄(竹子内侧)一般不宜制作风筝。
(五)制作过程。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
裱糊包括:选材、裁剪、裱糊、边缘处理、校正。
彩绘包括:构图、铺底、描线、染色、修饰。
放飞包括:场地和天气的选择、风、拉线、放飞、调收。
1、翻转下跌2、侧飞、3、摇摆4、前俯。
5、后仰、6旋转。
(七)欣赏。
(八)谈一谈。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筝,谈一谈亲身体会。
(九)总结。
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八篇】
目标:。
1、学会“放风筝”儿歌。
2、喜欢讨论风筝的话题。
3、了解风筝的各种造型和颜色。
准备:
1、儿歌磁带“放风筝”
2、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或者风筝图片。
过程:
1、播放“放风筝”儿歌,并与幼儿讨论儿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赏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或图片,并自由讨论。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风筝话题,并激发幼儿对风筝进一步的认识和想做风筝的愿望。
大家动手做。
目标:
1、了解风筝制作的基本原理。
2、喜欢与他人合作制作风筝,并分享喜悦,交流经验。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准备:
1、竹条,细绳,剪刀,纸,颜料,水粉笔等。
过程:
1、拿出几只不同造型的风筝,与幼儿讨论分析“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
(1)发现关键在于骨架重量适宜,左右对称。
2、分析出原理后,鼓励幼儿自由分组(3-5人/组),互相协作准备制作风筝。
3、首先鼓励幼儿用喜欢的颜色和形状制作风筝面,再用竹条和绳子做出风筝架。
(1)在画纸上画出风筝的图案,剪下。
(2)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互相交流讨论并适当剪贴修改,使图案更美观,更利于起飞。
(4)风筝骨架应左右对称,大小适合风筝面。
(5)骨架捆绑结实,并与风筝面粘合紧密。
4、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协助,并提醒幼儿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尽量不要把颜料沾到衣服上。
5、试飞风筝,并做一定修改。
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准备:
1、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
2、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
3、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
4、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称,尾巴轻等问题)。
5、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6、教师对活动进行,并夸奖幼儿的表现。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九篇】
这是1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小黑板。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上课。
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放风筝。
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风筝教案一等奖【第十篇】
设计理念和思路:。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五组的1篇阅读文,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文章的特点,以和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现把我的设计意图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生字局部:
新课程规范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同学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这一要求,我注意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突出教学重点。
1、识字过程中由借助拼音读到结合句子读,然后用合作的形式认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最后巩固认字。体现了由整体到局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符合同学的识记规律。
2、利用“放风筝”的方法,给同学创设合作识字的情境。“大风筝都被大家胜利的放飞到蓝天上去了”让同学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大风筝”和“草莓生字卡”的出现调动了低年级同学的识字兴趣,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3、在识字过程中,根据同学情况和生字特点,有重点有区别的对待不同的生字,教给同学识字的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读准字音,强调“扎”的读音等。
二、课文局部:
1、创设情景,体现童趣。
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努力将同学带入一个富有色彩的童话故事中。如让同学给文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并协助他们找到自身的家等。这样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朗读交流是感悟的基础,老师要充沛尊重同学的感受、体验,让同学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让同学用心去读书,与故事发生共鸣。因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读、互读、指名读、配乐读、老师范读等,引导同学在阅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
3、精心设计作业,体现文本的延伸与拓展。让同学动手做一做,动笔写一写,在互赠礼物的过程中,让故事的教育意义在同学的生活中得以落实。
周三听了两位老师讲得节课,给我的感觉,她们的课上得很精彩,很生动,两位教师能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发明性地使用了教材,课堂上教师教得声情并茂,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光凭借一张卡片,让同学死读硬记的这种保守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同学发展的需要。这两位老师在认读生字环节的时候,巧妙的采用了各种手段,如“放飞生字”、“给风筝点名”、“草莓卡片”、“读小果子上的词语”等方式,在游戏中识字,由句到词,由词到字,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助认读生字。在记忆生字时,鼓励同学自主识字,说识字方法,渗透生活中识字,以和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让同学在课堂上顺利记住字型。
2语文老师的语言。
两位老师在讲课时语言生动活泼,这种以语言烘托渲染气氛的手段,可以恰当的将同学带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说话时要做到抑扬顿挫,节奏鲜明,优美动听。为了能更好的吸引同学,还可以将语言的表达更夸张一些,并加上动作烘托气氛。
3配乐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课文是渲染课文情境的好方法,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十分重要。在《纸船和风筝》一棵中,前半局部选择了欢快的节奏的音乐与课文内容较符合,但后半局部的内容感情是难过到高兴的一个变化过程,但老师所选择的音乐没有和时的变化,以“悲伤”的基调结束课文,处置的不够恰当。在这里音乐的选择应该突出出松鼠和小熊由伤心到高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