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推荐33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深度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思维发展与知识内化,培养综合素养,提升学习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与实践。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

为更好的推行“四环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全体师生前赴“永威”进行学习,经过一天的了解与接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与区教育办薛主任对“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进行了两轮持续不断的听课、评课、研讨,使我们教师业务水平迅速提高。

四环节教学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让我们的课堂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高效的预期效果。我们的的课堂变成了大容量、快节奏的。我们上课时常用的组织课堂的语言,例如“请你站起来”、“请坐”等等,无形中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养成好的习惯,许多学生同时站起来也不用老师协调,自然有学生谦让地做下去。教学环节的过渡大多也不用老师引导,因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了。老师一拍巴掌,再乱的课堂学生也会马上静下来。

“学案导学”阶段的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类似于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 “合作交流”阶段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让他们“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点拨解惑”阶段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检测巩固”阶段相当于永威中学的“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在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分组合作环节,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在展现提升环节,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在穿插巩固环节,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在达标测评环节,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不同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式,灵活 掌握。

在学案导学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编制预习学案。教师要编制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案。永威的教改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变教案为学案。

合作交流阶段:问题要设计得既让学生有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收获,对于教师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所以,公开课有时非常精彩,有时却一塌糊涂。设置的问题有四个原则:⑴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⑵有利于学生掌握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窍门;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案编制方式是:创设情境,编制错例,有易到难,由简到繁。要注意⑴每个组的展示形式;⑵预见困难;⑶备追问的问题。

点拨解惑阶段:学生都会的不展示,要展示出错大的、一题多解的,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要重点点拨。用不同方法的反馈,点评。老师做什么?追问,点评,拓展,提升规律,评价。点拨解惑要体现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注意:追问的问题 、点评语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检测巩固阶段: 它是一个课堂环节。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深化,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任何成功的课堂模式是在长期探索中一点一点积累形成的。他们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来指导。他们只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四环节”高效课堂看到了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促使我们从本体论的深度去重新思考教学,思考课堂。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估算(说出结果几十多)并能用这一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初步体会估算的价值。

1、对比练习——夯实估算的基础

学生在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两题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到有的是个位上相加,有的是加十位上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哪些算式是加的是个位呢?哪些算式加的是十位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这些口算题分为两类,认识到“几十几加几”加的是个位,“几十几加几十”加的是十位。感受到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2、尝试练习——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

出示练习七第2题后(在这一环节中我特意把十位上的数用红笔描出),让学生说说得数是几十多?在交流答案后组织学生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几十几加几,一类是几十几加几十),通过交流发现:估算时,关键是看十位,加整十数,只要算十位,加一位数,十位不变还是几十多。

3、比较大小——感受估算的价值

学生初步能应用看十位,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的方法来进行估算,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感受不到估算的优越性。而我在教学中处理的也不到位让学生按要求做,可有些学生想不到用刚才的估算方法,因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大部分选用了计算的方法,很少选用估算,因为学生以前就是这样做的。我想如果在做之前,明确提出:可以用前面所学的计算来比较,也可以用刚才直接想得数是几十多的方法直接比较,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灵活选用方法,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

通过“学本课堂理论”的培训学习,令我豁然开朗。从培训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打造了一堂堂鲜活成功的课堂范例。

学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以往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次理论研讨会中的课堂教学,教师们都是精心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读、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了学生时间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使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本次研讨活动中,教师所执教的语文课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们的语文课教学都是分为四环节进行的,一二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教师直接出示生字词教学检查预习环节,有的教师则采用学生自学记录本听写课前预习的生字词语,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纠正学生的读音和字形,也有的教师采用词语搭配的形式来巩固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交流、讲故事理解文意等等,总之在遵循语文总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许多灵活度变的教学路子。

三、自主学习记录本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了读书小主人。

我们平常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问题,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内涵,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即可,最多课堂收获时,让学生说一说。有了错误只是当堂纠正草草完事。而在这次的课堂教学学习中,我看到了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采用了自主学习记录本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记录本的内容包括生字读音、词语书写的积累和纠错、对课文重点句子摘抄以及预习中发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课文主要事件的概括、文章给你的启发或你的收获等,相当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记录本始终贯穿于其中,师生共同探讨出来的东西,学生由错到对的过程、自己的体会都写在记录本上,达到了真正的当堂巩固,非常适合我们的阅读教学。

四、重视语言积累,深刻把握文本。

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学生一定要有语言实践,也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在这些名课中,教师让学生该记住的东西让他记住,要认的字、要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不要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要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教师有自己的丰富的语文体验,利用能否和学生得到自己的认可或唤起自己的共鸣,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问题有时也就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以此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而且对文本的开掘深。能对文本做到了然于胸,不让学生硬着头皮上。问题设计有利于激活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在处理教材时,做到了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学本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它的发展之中,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学本高效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最大提高。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4

孩子一看到看图写话就犯怵,有时我一看图,其实很简单,为什么对他就这么难?最近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我觉得孩子不会写话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积累——写作的基础

课上,孩子们应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为写作打下基础。课余,要鼓励孩子们坚持课外阅读,每天看一文,积累名言警句、优美词句、精彩片断,为写作奠定基础。

2、说话——写作的启蒙

多说更有利于以后的习作,所以我尽量让孩子多说少写。强调先说后写,在说的基础上写,“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可以从四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1.在课堂上说。2.畅谈在阅读中的收获体会。3.让孩子在活动中畅所欲言。4.让孩子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在学校、在路上的见闻。

3、观察——写作的眼睛

下面是几种有效的方法。1.利用课文插图,培养观察能力。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还要边观察、边感受、边想象。3.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孩子与小朋友玩耍,激发观察兴趣。4.留心观察生活,争当“小小观察家”。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5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1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在校领导的安排和社团下,我有幸得到赴洋思中学为学习的机会。通过考察学习,让我亲身接触了“洋思”,感慨颇多。学习“洋思”经验,应先学习洋思人的精神,洋思人有着他们的办学和成功的教育理念,有着完整而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严格的管理方法、严肃的敬业态度、严明的教学纪律、严谨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们去读书。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洋思的经验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现对班级管理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全面、全员和全程管理

洋思中学唯独不愉的抓住全面、全员和全程管理这个纲,把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学校的轨道,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也应该在自己的融入年级管理中融入洋思这种“全面、全员和全程管理”的模式,使自己的执法监督班级管理工作面向每一个学生,注重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这个帕尼诺区中获得的和能力锻炼提升;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的意愿,使其投入到班级的管理中,树立“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

有了这种理念来管理班级,相信我们的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向上的集体。

二、关注弱势,共同进步

洋思中学班级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上所,主要突出的是对班级实行量化管理和对后进生、差生的转化。

在洋思中学的教室内,室室都粘贴着《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内的建设有:光荣榜(记录着每个家长一周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生活情况),量化管理栏(记录大学生一周的迟到、早退、旷课和打闹情况),名人标语,学生自创的名句,还有黑板报(抄写了学生自出的各科和疑难问题)。每一间教室的黑板都摆放得教室整整齐齐,学生的课本、试卷都集中摆放在一起,课桌的下方还有挂塑料袋,用于存放不用的垃圾。就是这个细节让我记忆深刻。教育学生不仅体现在书本知识上,更重要的淡泊名利是要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事的态度。从杂事点点滴滴的小事上让学生获得教育。

到洋思中学的学生,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说白了“教不好的学生”。而洋思中学却对社会承诺:“没有教不好的小学生”,那么他们是如何转变这些差生的呢?在汇报会上,蔡校长告诉我们:抓好起始年级尤其首要。原因在于:

(1)学校的生源差

(2)只有从头抓起,才能为该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后进生的转变上才,我大略谈谈几例,如:

1、差生到了一个班上,他的座位是不定的,是流动的,每位星期和不同的学生同桌,让每一位学生在此期间对他进行各方面的帮助和促进。在我的班级中,采取的是每周座位轮换制。即每周所有的学生自动按顺时针串一次座位,但与洋思中学的差生流动座位的方法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管理中,我将继续摸索,找到一种更适合我们班级的方法。让那些弱势止跌企稳学生在我们的班级中生活的更加健康、快乐!

2、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问差生最多,上台板演最多的极其也是这些高中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切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学生奋发向上,改变了过去备受冷落和歧视的情况,使学生有了自尊、自信。

洋思中学在班级管理上的种种措施和方法,总的来说,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以“爱心”感化学生,以“磨”的精神对待每一位后进生。

我认为:对于我们的学生,既要使用洋思的这种“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以“爱心”感化学生的方法;又要结合实际个别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挫折教育,让学生道德观念在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不是有“是非不分、坏的也是好的”的错误思想。也就是说,该批评的一定要强调,决不包庇;该奖励的必然要奖励,决不夸大。

此次洋思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头脑得到了洗礼,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改善,可谓是“不虚此行”!我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创新出更多、尽可能的方法与大家共享,使我们的世纪阳光学校在不久的促使将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为又一所洋思!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7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1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一、 有效的课前预习,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至六年级的学生要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匆匆》这篇文章写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当时的作者刚刚二十出头,大学毕业,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但社会的动荡,令作者感到前途渺茫,作者不甘心就此碌碌无为,但又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心情特别压抑,因此写下了这篇散文。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了解这一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其次,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相关代表作,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能进一步领略朱自清先生朴实而又细腻的文笔,在头脑中留下优美的语言,留下美好的情感。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进行预习:a、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以及朱自清写《匆匆》的时代背景。b、自学课文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散文的语言表达。c、划出自己不能完全读懂的句子,在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环节的安排,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学生能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想作者所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孤独无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

二、 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课文。“教学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来体现,而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更是不能越祖代苞,要把课堂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因此,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一步理解课文。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去学习课文,有的学生则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并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有的学生喜欢一边读一边写,把自己在阅读中对部分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我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环节的安排,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丝毫没有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感受确实是独特的,也是有一定的深度的,有的学生特别喜欢第一节,并在边上批注“从这一小节的描述中,我发现作者是个心思细腻的人,被常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的新陈凋谢,到了作者眼里,竟成了他抒发情感的材料。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古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的同学根据课后习题要求,模仿作者来描写一天里时间转瞬即逝的踪迹,“游戏的时候,日子从欢声笑语中淌过;闲聊的时候,日子从闲聊的嘴边滑过;敲击键盘的时候,日子又从键盘上溜过……”有的学生在“八千多日”上打上问号,提出“这里的几千多日”是虚指还是实指?有的学生则对“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中的“他们”提出问题: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我不时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下一环节的指导上能做到有的放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8

两天来的深度课堂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活动导学”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深度教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课题。这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策略,这样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实际上,我们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现实条件,做出最为切合实际的探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其现实条件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热情,从而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带学的目的。

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并且要尽可能直观,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教师设计题目的最佳方向是: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这样就能够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开展深度学习,同时也能达到最佳化的程度。

四、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再也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了,而是让学生自立探索、动手动脑,让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

总之,在学习了深度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并聆听了解专家的课堂教学后,深深感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不仅要注重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深层次,更应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9

上个星期我们听了关于肖川教授的演讲报告,我的感触很是深刻,现将心得体会做一小结。

一、谈理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还是负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而上好每一堂课又是基础,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提炼出语文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二、对备课的看法。备课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三、教后反思的处理。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

四、巧妙讲究师生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从今后,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纠错、自查、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堂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那一部分是教学的亮点?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答?那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第一次听卢臻老师课,卢老师的课不像以往的理论讲座让人感觉那么遥远,有实例,似乎很近,就在我们身边。很佩服卢老师的博学,很欣赏卢老师的感性,又感动于卢老师的直率与真诚。

第一次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由于没有系统的认识,利用课下我对卢臻老师的文章进行了初步的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格局为“三环四步”。“三环”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1)依据课标,参考学情,师生共同定标;(2)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达标;(3)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四步”主要指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1)教师设置情境,学生依标自学;(2)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习;(3)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完善;(4)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为主,“教”为从,学而后教,教师始终是站立在学生身旁适时指导的共学者;自学为主,互学为辅,先自学后合作,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的生命体。

卢老师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观点,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测都是围绕一个“点”来进行的',这个点就是目标(当然目标的落点也有讲究)。这样把原来不好考量的目标变得可以考量,我们作为领头羊让学生知道该到哪里去,也自然地做到了高效。

回到学校,回味卢老师的讲课,我在想:这种教法适合我们学生的学情吗?我们能全盘照搬吗?学生多年形成的听课习惯,能一朝改过来吗?相比已经习惯的教学方法,哪种更高效呢?卢老师多次强调“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这样问自己。回顾曾经的课堂,学生听课情绪挺好的,也时常能看到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我想我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选择的,课堂形式应根据具体内容而变化,不应是固定的,千篇1律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一切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这个点,确定了这个点,课堂就有了主心骨,设计思路便清晰了很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每次踏入我校教学楼,总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颇有感触,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卢老师谈到了教学效益,每节课后我们都会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投入与产出。如果仅把“教学评一体化”当作一种教学模式,机械的照搬,我想也不会有多好的教学效果吧。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有时我们会感叹教师的清贫与平凡,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总之,卢老师的课解决了我在细化课标中的很多困惑,为更有效地教学指明了方向。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想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脚步不停,思考不止”,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福建省南安市兰园小学 黄定霞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1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1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谈感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语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配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欲望,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自从我们用概念构图学习和理解课文以来,概念构图就成了我不可欠缺的学习伙伴,上课了,它就形影不离地跟着我,帮助我学习课文。这样一来,学习课文就轻松、方便多了。不费吹灰之力,只要看一看概念构图,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概括出来了,分段也容易多了。有了概念构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本难不倒我,对我来说,不过只是小菜一碟,小事一桩罢了。

利用概念构图,把课文安排的材料,写作方法顺序、每段的段落大意等,轻而易举就能掌握得了如指掌,并对课文分析得十分透彻,能充分了解课文的内容和所含着的意思。如果遇到不明白或不清楚的地方,就拿出概念构图出来看一看,也就差不多明白了。它简直就是我们身边另外一本“新华字典”,或是新发明的一台价廉物美的“电脑”,它在我的学习工具里当着主人翁的位置,是我最常用、最信任的工具。尽管只是一张概念构图纸,但它比什么都管用。

概念构图是有益无害的。有了它,我理解课文十分方便而又正确;有了它,我写起作文也变得井井有条,进步神速;有了它,讲起科学道理能够说得头头是道。概念构图就像一双点石成金的手指引着我在学习道路上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前进,让我在学习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又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王玉强老师的新作《深度教学》。读后的感想颇多,收获巨大。作品里面不仅有对课堂教学的规律与方法的深层探究,更有对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的生动而睿智的阐释,尤其是后者对我教学的影响将是深远而恒久的。《深度教学》会教我们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能启发我们如何去面对每一位孩子,更能引导我们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爱的种子,去收获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一、教育是心灵抚慰心灵的事业

《每个学生都是你的作品》是书中的第2篇文章。这个标题,既生动又新颖,读来让人倍感亲切。静心细读全文,字里行间都散发着默默的温情,像冬天里暖暖的阳光,温馨惬意让人感动不已。

“假如我的孩子就在班里”“假如这就是你的孩子”“我的班里都是我的孩子”“学校就是学生的家”“每个学生都是教师的作品”“教师,不管何时何地的教师,都是人类爱与美的传递者,都是真诚的奉献付出者”“敬畏,尊重,平等,这些词语应该在教师的心里扎根。”

读着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读着文中的每一个事例细节,读着那段“跪着辅导”的随笔感言,我被深深地感动啦。感动于文章对敬畏,尊重,平等精神的深情呼唤。这种呼唤是那么朴实而殷切,温暖而悠长,足以让每一位认真阅读过的教师重新思考和认识学生的地位与价值,足以让教师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掩卷沉思的片刻,我想起了本书的作者——受人尊敬的王老师。王老师一直把自己定位在一位普普通通的行为人上,他和蔼可亲,快乐洒脱,身体力行,自信执著。不管是评课时的谈话交流还是辅导讲课教师时的点拨启发,或是课间里为老师们挥毫泼墨,他是总是那样的随和、认真而又意兴盎然。我们都愿意和他交流,原因就是他有一颗敬畏,尊重,平等的心。这种精神思想正无言的启迪着每一位教师,实在让我们佩服感动!

感动敬仰之余,我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反思以往对待学生的态度,反思以往教学中的种种不恰当。我开始改变,我更开始行动。从我做起,从学生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深度教学》读后做起。

言必信,行必果。既然学生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作品,悉心教育引导,我责无旁贷。为自己负责,为学生负责。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长过程,我不再轻易地忽略学生的个性、心理、智力、能力的发展情况,在授课和教育批评学生时,我开始变得静心,耐心、用心起来。慢慢的,我感觉到心里有了一种温柔而细腻的东西,像一粒种子,在温润的环境里开始生根,发芽,成长……

我真的想告诉王老师,是您的肺腑之言和如沐春风的教诲让我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将我引领到了一种我一直以来都在追寻的境界中。感谢作品中语言文字的启迪,思想精神的引领。我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位名师,而是只想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上做真实的自己,听任内心责任与良知的召唤,去做一名此生无悔亦无愧于“教师”二字的语文教师。我将用一颗敬畏、真诚、尊重、平等的心灵去抚慰另一颗幼稚纯洁美好的心灵,我将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下一粒爱的种子,让我的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因为阅读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真理:教育是心灵呵护心灵的事业,是心灵唤醒心灵的事业,是心灵抚慰心灵的事业。既然是一项事业,那就让我学会用心去喜欢吧,正如书中所说“你的果实才证明你是一颗什么树”,我想成为一颗什么树?我会努力让自己结出果实,让果实说话。也许有一天,我会在我生命的诗篇里,自豪地写下这样文字: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成功。

二、春光里,让我们等待花开

“每一朵花都要授粉。”这个比喻用在学生身上真是生动形象意味深长。我竟然不自觉地连读了三四遍!真的是回味无穷,就算至今我还忍不住沉吟此句。我每年“五一”假期里都要有几天时间回老家帮父母给苹果花授粉,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比喻?可见王老师用心之细腻,心系学生之深远啊!

文章题目妙,立意更是巧!“对每朵花都非常关照,给每朵花都细细地授粉是果树结出丰硕果实的关键。”个体的学生不就是一棵待授粉的果树嘛,我们教师要做的不就是要做“授粉”的工作,给每一朵花授粉,不随意丢掉,舍弃,淡漠任何一朵等待授粉的花嘛。文中那些精彩而深刻的见解闪烁着教育思想的光辉,它们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维点亮了,也照亮了我们教育教学的前行之路,让教育者的眼里放射出惊喜的光。什么是深度教学?教育又怎样体现深度?我从作品里解读到了一个鲜活而深刻的教育理念:承认并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保护自尊心,一视同仁,悉心指导,把爱撒播在每个学生的心田。如果一个教师一旦在内心根植了这种深度教学的思想,我觉得就是握住了教育的根部,就是把握住了教育的灵魂,我们的教育就是深度的就是有效的。

于是,我变了。我不再只管班里的前几十名,不顾后进者。在我的眼里,只要在教室里坐着的就是我课堂的一员,就是我的作品,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要少。鉴于实际,我放慢了教学速度,降低了教学起点,扩大了关注学生的面。你学的快我引领你,你学的慢我帮扶你;你成功我祝贺你,你失败我激励你。我要为每一朵花授粉!当我要否定一个学生时,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当我想放弃一个学生时,我想起了那个捡小鱼并把它扔回大海的小男孩。我们的学生可能就是那条被搁浅的“小鱼”,我们要救他,因为那条“小鱼”会在乎。

是一粒种子就该发芽,是一朵花就该绽放。高一应该是学生花开的季节吧,这个季节里最需要老师做的一件事,就是等待花开,“给每一朵花授粉”,为他们授好习惯之粉、方法之粉、自信之粉、自强之粉、热爱之粉。因为我懂得了“要让每一朵花都结出丰硕果实,首先要给每一朵花授粉,忽视了任何一朵,都将是教育的失误”。

给每朵花都留一个自由吐蕊空间吧,即使有些花还没有绽放的意思,也不要轻易否定它们,也许他们正在积蓄绽放的能量。慢一些吧,请多给他们一点阳光,多为他们播撒一点爱的雨露吧!请相信,每朵花都该有春天,都该有开放的权利。春来草自青,耐心等待花会开。

《深度教学》的后记中说“一位教师要生存在教学的深度上。让我们做一名有深度的教师吧”。我也要说:投身教育,研究教学,热爱生活,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育西西弗。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的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教法和学法进行认真的探讨。只有这样把课备好了,才能把每节课上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了解学情、钻研教材、搜集信息、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

教学的总目标在于使学生得到健康、充分而和谐的发展。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备学生,教师要做到:

1.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根据这些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思想、兴趣等配合到教学中。比如学生喜欢玩游戏,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把“玩游戏”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制作一些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或开发智力的小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上的实际水平。

这对于采取教学方法、补充教学内容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实际水平的同时,要对班上每个学生情况有一具体了解。如:谁家里有电脑?谁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谁有条件在课下搜集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有了这些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备教材

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隐性备课最重要,这是“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之于文字的。内功好的人,既文化修养高的,悟性好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花的时间会短得多,效率就会高,反之就会低。

1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第一步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在备教材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材,清楚每册书、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具体说出某一知识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具体到某一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作到彻底理解;其次是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再次是掌握教材,作到灵活运用。总之,凡是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必先掌握,而且要远远超过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

通过备教材,教师要做到:

1.能分析出教学重点、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难点;

2.对于教材中设计到的某个教学内容,教师要知道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知道此知识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什么基础;

3.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技能得到提升;

4.能准确熟练操作教材中设计到的教学内容及课后练习;

5.除去教材中设计到的操作方法外,还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心知肚明。

三.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教无定法,教必得法”,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地引导,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四.备教学组织形式

这里的教学组织是指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如何组织学生上机。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

所谓隐形备课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难点重点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讨论的、操作的要记;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

五、教学反思

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有时候还要进行二次备课,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很可能打破原来你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师可在课后通过反思札记、课后教案等多种形式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进行综合、理性的分析,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作为下次备课的借鉴。有老师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总之,课前备好课,对任何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上好任何一堂课都极为重要,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校在美术教育方面也在探索新的思路——开展儿童版画教育,在美术第二课堂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开展了儿童版画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地获取终身发展的知识与能力。为了更好更专业的教学我们参加了在呼市十七中版画工作室举办的版画教师培训。

在20xx年4月17日,我校美术教师来到了呼市第十七中学负一层美术教室我们看到了设施完备的版画工作室、画室分为了几个区域有民族皮雕、版画、儿童画、手工展区等与会期间我们欣赏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崔老师校收藏的各种风格的版画作品,参与了讨论,了解了版画的发展,制作各种木板、铜板版画、石板版画,综合材料版画、粉印版画,水印版画等等而后我们了解了儿童版画的发展,和儿童版画教学的相关问题让我们深受鼓舞。

通过这次学习,提出了儿童版画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它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因为它有自己的优势。其一是:利用各种“版”的媒介形式,表达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二是:版画的复数性,一版多印这就是版画的复数性。由于这一特点,所以便于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同时参加异地展览、送亲友、同学、在家里和公共场所悬挂。这些作品都是以原作的形式出现的。其三是:版画的制作是学生自画、自刻、自印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学生易于产生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眼、手、脑这三者的协调性,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其四是:版画是绘画和操作的结合物,带有一定的手工性,学生更愿意参与,通过制作版画作品来展示小作者的劳动智慧和他们锻炼技巧的坚韧精神,这些都是通过整个的创作过程体现出来的。其五是:最后意外的印刷效果,学生刻制时有一种乐趣,一旦印出来,学生会更加兴奋,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创作信心,使他们创作版画的兴趣更浓了。

这次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对各位教师的经验之谈更是有所感悟。我想我也会在以后的版画教学中少走弯路,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电脑打字可以替代手的书写,人们逐渐淡化对汉字书写的认识,汉字书写也越来越遭到冷落。学校、尤其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偏差,致使学生片面追求主科成绩,忽视其他学科学习的倾向日趋严重,学生对写字课提不起精神,书写情绪低落,课前拖拖拉拉,课中随意说话、打闹、纪律松弛,书写时三笔两画草草了事等陋习较为普遍……这样,极大地影响着写字课的正常开展及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面对社会现状和教学中的种种“陋习”,书法教师责无旁贷,怎样组织写字教学?归纳如下几点,以求同行们不吝赐教。

一、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勇于克服自身困扰。

写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一手好字”又是课程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三个一”质量目标之一。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是使学生有效进行书面交流和实现“一手好字”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作为书法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对写字课的认识,并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振兴汉字书写!”为己任,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思想,正视社会现状,正确对待客观现实所带来的各种困扰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陋习,振奋精神,以乐观向上、务实进取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自身的困扰,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加强舆论导向,重视开学第一课的沟通与引导,积极向学生介绍习字的多重功能,使学生知道“一手好字”对人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从而提高对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增强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第三,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使自己“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特别是要领会教育部《写字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吃透各年级的写字教材,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等方面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讲究自己的策略,以求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稳定秩序 建立公约 共同打造诚信课堂

稳定的教学秩序是教师实施一切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为此,针对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课前拖拖拉拉,课中随意说话、打闹、纪律松弛,书写情绪低落或书写时三笔两画草草了事等陋习,把一节课(35分钟)分为四个不等时的时间段并细化要求。即:第一时间段为学生“课前准备”(5分钟):教师提前进教室督促同学们成二路纵队有序进入书法室,并按教室座序将课本、用具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安静就坐,集体朗诵《写字歌》或《笔顺歌》;第二时间段为教师“讲授新课” (10分钟):要求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倾听老师讲解,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第三时间段为同学们“自主练习” (10-15分钟):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并做到“一看(仔细观察字形结构)、二想(积极思考各种笔画的合理摆布)、三动笔(先描红后临写)”;第四时间段为“师生互动”(10-5分钟):要求同学们有序观赏、互相交流,积极评价他人的课堂作业等。

如上述,师生共建《守时惜时公约》,大家对每一时段的时间安排和应该做什么都心知肚明,教师带头承诺,学生个个举手表决。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打造诚信课堂,这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之必然。这样一来,尽管有些班级、有那么几个不服管的“特殊生”,也能够在大家的感召下逐步转化,从而使各班课堂教学得到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周密计划 讲究策略 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写字是枯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年龄尚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品质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小学生来说,重复单调、枯燥无味的写字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师必须做到周密计划,讲究策略。

首先,要深刻领会课程目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提前一周备好课。

第二,把好课堂教学关。课堂上,教师在重点把握知识点的同时,注意加强书写基础训练,强化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的练习及其在汉字中的运用等,并利用一定的时间专门进行作业质量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这里,教师特别要做到精讲,少说废话,信守自己对讲课时间的承诺。

第三,讲究策略,促进课堂有效性提高。

一是美化环境:创设浓厚的书法环境,渲染书法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书法氛围,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书法情趣。比如书法教室的布置:“名人字画”或装裱过的同学中的“优秀作品”悬挂在两边墙上严谨有序;又如黑板的布置:左边一首《写字歌》、右边一首《笔顺歌》,上沿为汉字书写的8种基本笔画,正中为大小米字格。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会历历在目、不知不觉中受到书法艺术的感染,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为了提高我们学区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中心校根据本学区数学科的实际情况,组织了这次全学区数学教师到富顺一中为期六天的的听课学习经验培训活动。我非常重视这次提高的机会,每天严格按中心校的要求,按时完成培训任务,与结对老师以及同学期的其他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收获很多,具体有以下体会:

一、注重扎牢基础知识:

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大部分老师的讲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对知识点讲得非常仔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也认真细致地讲解。对知识点的补充也很全面,力求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全面完整地掌握。给学生很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很重视知识的基本运用。

二、重视对课后作业的评讲:

在培训听课期间,老师们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讲评作业,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的补充和拓展都在作业评讲中体现出来,这样就避免专门安排补充知识点的学习。对于数学学科,只有学生能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通过作业处理,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借助小黑板等教具,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在我自己的课堂中,很少使用多媒体和小黑板等,每一节课用于抄题、画图的时间不少。使得课堂容量不大。而一中的老师平时上课经常在小黑板上把题写好,节约了许多时间,很值得借鉴。

四、一中课程安排的合理

对于数学学科,学生们有畏难情绪,因此在下午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一中同年级的数学老师的课程安排都差不多,保证每天上午至少都有一节数学课,这样就能够较好的统一教学进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下午的数学课安排的较少,而大部分下午的数学课老师都安排为评讲作业或者是练习提高,我觉得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改进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教导处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能够多费一点心。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一、微博的定义

关于微博的定义其实很多人不会去思考,因为网上一搜即可知道它的含义,简单的说,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可通过互联网以及无线网络协议等各种客户端以140字左右的文字跟新信息,并实现及时分享。20xx年8月份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浪的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二、为什么微博能兴起

最初接触微博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类似51或者QQ空间,注册的时候收听了一些推荐的微博,然后慢慢的发现了微博的里面有些笑话、视频和一些趣事、新闻很吸引人,无聊的时候看看打发时间很好,于是我收听了更多的微博,慢慢的觉得微博其实还很不错,至少给我的感觉比刚接触的时候好多了,经历了一段痴迷的时间之后,我发现里面的很多内容是转来转去的,出现了厌恶,出现的省美疲劳的情况,所以现在也就没有那么疯狂的了。概述微博兴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准入的门槛低操作简单

以前的博客强调版本的布置与语音的组织,因此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写1篇文章的门槛还算是高了,但是微博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都可以使用微博了,没事闲着无聊发几句牢骚,心情不好说出来,看到什么事有什么感慨说出来。

2、通讯即时性

对于每篇“微博”140个字符的信息量特别适合手机上网用户使用,无论你是在地铁站或者公交上,都很容易通过手机完成自己的“微博”,因此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即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即可随时更新自己的内容,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国关注大事,如果有“微博”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出来,达到了在短时间内,广覆的目的,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会超过所有媒体。

3、互动性更强

与博客上面的一对一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一对多,也可以点对点,类似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玩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的与背后的人交流。当你对某一个人感兴趣的时候,你就可以去收听他(她)的微博,随时更新的状态给收听者感觉就如同随身相伴,同时的你的评论你关注的人也可以看到。

三、为什么要用微博

如今聊天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问我“你有没有微博?”,然后便是诧异的追问:“你为什么不用?似乎这个问题是没有准确的答案的,可能它是现在的潮流,它的既时通信性让这个生活节奏日津速度化的人们或多或少的找到了共鸣。

四、如何进行微博营销

现在正式微博发展的巅峰时期,许多商业人事正把目光聚集到它身上,开始了对微博进行营销,不管是怎样的营销方式,不外乎利用了微博的这几个特点:

1、立体化

发表微博的方式除了140字的文字以外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链接等,从而能够是消费者更形象直接的接受信息。

2、高速化

微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传播的速度,一条关注度较高的微博在互联网和与之关联的手机平台上发出后短时间内互动性互动转发就可以抵达微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便捷性

与其其它一些广告营销相比,微博营销无需经过繁琐的行政审批,从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4、广泛性

如果你拥有大量的粉丝关注,你发出的一条微博在经过粉丝的粉丝病毒式的传播,那影响将是何其之大,同时名人的效应能够使事件的传播量成倍放大。

微博营销的优点多,同时也还是存在它的弊端的。想要通过微博营销首先得拥有大量的粉丝,这是前提条件;其次,微博里面新的内容产生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发布的信息粉丝没有及时的关注到,那么信息就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掩盖;而且,植入广告不宜频繁,这样给粉丝印象是非常的不好的,还很容易减少粉丝,想要营销,就得做到在无形之中就植入了广告,这样既不会减少粉丝,同时也达到了营销的目的;在一个就是传播力有限,文字内容限制在140个字以内,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去描叙营销的商品。

五、微博的未来

短期之内,还是微博的春天,据息直至今年的3月份,新浪的用户达到了亿,估计年底可以突破2亿,活跃的用户可达到了8000万,先不管这些数据是不是真的,至少它的关注度有这么高,短期之内,会一直处于热点的状态;至于以后的发展,是被很多人看好的,有业界人士,也有商家,也有用户,不管它现在走在一个什么阶段,以后的发展不是谁能说定的。

写博的意境就在于此,我认为“以文会友”要比QQ聊天的意境更高,把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所见所闻和郁闷的心静写进博文里,让有缘相识的朋友一同分享,了解我近期活动的感受,内心在想什么,追寻什么,思考什么等。

温故而知新。我经常喜好回顾总结自己的过去,喜欢浏览好友已故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浏览自己的作品,前后对比,了解好友与自己变化的思想和成长之路的规律,养成习惯并坚持着、努力着、践行着。

为什么这样坚持呢?原因很简单,认为,人的身体与经历有限,人的生命更有限,在思维清晰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能做的提前做,能交办的提前交办,生命这趟单程列车不允许你重头再来。人可以死,但网去不能死,就是那天我们离开人世,至少我的文稿、照片、朋友仍然还在网上,乃至存在于网上达几十年、百年或更久远,把我一生成败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对社会时事变迁的看法写出来,带给我们的后代,让他们总结与评价吧,这就是我勤奋坚持写作的夙愿。

我写博没有过高的想法,也不想得到什么有价认定的回报。我去过新华书店的库房,里面垃圾堆里扔了那么多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没人看,只所以没人看的原因有几点:

一、受时代的影响过时了;

二、作者没有抓住读者喜好品读所需的精神食粮,也就说读者喜好什么?需求什么?困惑什么?解决什么?得到什么?

三、作者在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特殊身份与名气,不顾读者的感受并以个人喜好的心理撰写作者的`过去与经历,与现今社会变迁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读者内心世界的需求格格不入;

四、虽说有的作者靠撰写文学作品赚钱或养家活口,但有的作者只顾个人的生存方式,没有理解读者的伤痛,一味的钻进房子里闭门造车,结果文学作品买不出去,没人看没人要,只好让书店的工作人员扔进垃圾堆里。现在的人,谁没有文化?谁不会?我认为每个人都会写,可为什么普通人的文学作品不能出版呢?原因是

一、你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特殊身份;

二、你不是名人;

三、你不是专业作家;

四、你的文学作品没有得到社会与名人的认可;

五、你是文学领域里的流浪者;

六、中国不管干任何事都以关系界定的法则。所以普通文学爱好者,别异想天开了,老老实实地夹紧尾巴作人吧,我不是在打击,而事实上社会就是这么个现状,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认清自己如同认清国情一样的理,所以我所做的就是结合自己实际而定的,不想超越界线,更不想出人头地,所以我所写的纯属娱乐与消遣,不想看他人脸色行使,不想讨好读者与观众,更不在乎点击率和人气和浏览,我永远属于我自己,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安排生活》,总之写生与钱无缘,这,才是我坚持写博的出发点。

我在写博的过程中,也浏览并收藏与转载好友一些作品,对自己受益匪浅,可以说是永生难忘。

早已发现,有不少读者或博友,打开博主的博客后,只浏览刚刚发表的文章,或是新近发的东西,或重点应付浏览走过场,而对于博主过去曾经发的博文几乎不去涉猎或无遐顾及。然而,当我们打开博主以往的博文后,会惊喜地发现,有好多非常好的精彩内容展现在面前,使你耳目一新,激动不已,受益终身。其实,写文章、做博客,就跟书法和作画一样,不可能篇篇精到,幅幅精品,其中有精心之作,也有应酬之作。所以,看博客时最好要克服浮躁心态和猎奇心里,更应该摒弃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习惯,而应当把博友的每篇博文都当作好作品,认真阅看,择己所好而习之更要评头论足,留下仁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评论,绝无强求之意。写博,有时候好的文稿从构思、修改到定稿要占用很多时间,花费许多精力才写成1篇,虽算不上精品,但作者却尽了力。大家都知道,在写作上最难的就是不像数理化那样有固定的定律和公式,举一反三来解题,而文学上是没有固定格式的,全由作者根据题目内容在构写,所以费神又费力,当读者在品读时则结合作者的思路与自己实际的想法与喜好而读,所以不费劲。所以说,不善爱写的人,却是一个文学评论方面的高手,而写的人却是低水平的,缘原由于此吧。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__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所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1篇日记,每周1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我们不能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次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

三、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要素为:

1、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素材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教学情境的必备要素。

2、情境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力因素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因素。

3、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具有学生参与的角色要素。

4、教学情境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地、本校、本班的课程资源,体现了学校课程资源较高的开发利用的程度,具有可供操作的硬件设施和时空要素。

5、情境具有趣味性和浸润性,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索问题的兴趣,有较好的对问题进一步拓展空间。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诱发性原则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最好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2、真实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的。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问题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如果对某些教学目标无法创设实际情境,可创设趋于逼真的间接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生活中的现实情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在观察体验中,广泛收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3、接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使学生需要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需“跳一跳,够得着”。

4、合作性原则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5、冲突、和谐统一的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而且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熔融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6、层次性原则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也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

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一般认识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并与他们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相匹配。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有意义的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并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虚实结合。

2、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3、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恰到好处。

4、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激活热情。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需要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地积累和尝试。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教师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通过这期培训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新课改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培训教师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新的诠释,对部编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

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要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另外课堂上应该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要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课堂的作用就是让一切困难的事情变得容易,把课本当成传递信息的载体,把教室当成创作的舞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作品,惟其如此,才是实现目标的捷径。备课,是课堂的热身和准备阶段。深度备课,才能让平淡无奇的课堂熠熠生辉。

语文课堂要凸显语文本色,必须先打好底色,这就要进行深度备课。深度备课是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深度教学》一书高屋建瓴,让我顿时醒悟,从中感受到以下几点:

备出厚度(向文本要智慧)

备出厚度就是教师首先要将文本读厚。其一是内读,即教师自己以读者身份“陌生的眼光”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这也是发现个性化问题的前提,更是实现教师自己和学生公平对话的认知前提。其二是外读,除教学用书外,要找寻相关文本:原文本,课文内提及的原文本,或是课文外删去的原文本;互文本,课文所在的原文本,与课文内容相关、相类、相似的文篇或书本;超文本,与课文相关的系列文篇和书本,包含同一内容、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写法的文本,包含名家的相关解读成果,包含网络文本,史学、哲学、美学角度的解读可高度关注。占有并整合这些成果,重在将自身的读解体验转化为文本教学策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备出厚度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考量,更是对教师钻研文本探究课堂的能力培养,正如潘新和先生所言:“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有教师备课的厚度才有教学内容的扩展,要审慎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他们吸取多种营养,课堂上圆润丰满,学生才可能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备出深度(向大脑要思维)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对于1篇文本,仅从字词句段来理解,显然容易断章取义。于漪老师认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要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指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教师掌握教材,目的是为了教学。所以,我们要从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从深度方面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而不干瘪,才能使备课因为预设充分而广泛生成。

加缪说:最大的罪孽是肤浅。备课一定要力求深度,不能只是就问论文,照本宣科。1篇文章中的情感,和写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情绪有很大关联。更有甚者,是作者写作时没有预料到的解读方式。所以教师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这就不仅是对写作者自身的境遇,还有当时的社会风潮,别的重量级人物的评价。在《再别康桥》里,仅从字面义,我们无法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怀,但如果抓住文本中的“梦”,以此为话题,联系《猛虎集》的序言,我们从诗人口中得到情感的印证,外加胡适对诗人的评价诗人的“单纯信仰”——爱、自由、美,然后可联系诗人的婚恋史,诗人的人生观,以及他的创作观,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诗人的狂热情感。如此备课,走出了文本备课的平面化,而是让“人”的情绪和“文”的情感和谐地统一,这就是立体备课,也是我所谓的备出深度。

备出梯度(向学生要生成)

俗语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在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文学修养参差不齐,所谓“十个指头不一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设置梯度的问题,让整个课堂呈现层进式探索进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首先,文本中新出现的字词成语,或者注释中的疑难,这是最初级的考察。其次是整体的感知,通过预习,感知作者总体的情感,或者自己对文本的感觉,在文本中找出佐证。其次是关于文本的构架和内容的分解,或是鉴赏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是梳理文章情节,或是鉴赏人物形象,在此环节需要的就是教师教给的规律和方法,也是用文本实现“教”之目的所在。最后要有统摄全文的问题或是升华主题的问题。比如《赤壁赋》中刚开始的“乐”文章最后的“喜”是不是同一种情感,《我不是个好儿子》中主题是母爱还是儿子的愧疚,《项脊轩志》的主题是悼念祖母、母亲、妻子三代女性的悼文还是对家道中落的身世发出惋惜和哀鸣并沉痛地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由此类问题串成的备课链条,在课堂上层层铺展,步步升级,课堂就这样以学生为主题,被教师主导着在思考中提升。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而我认为,一节成功的备课,就是将叙述教给学生个人,讲解教给集体,将示范教给教师,再由学生展示,将启发教给师生一起。从开始的孤军奋战,到中间的广设外援,到后来的主力支援,到最后的主帅亲临,如此方可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合璧,构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备出精度(向课堂要效益)

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备课确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师的准备工作要做到“全”“广”“新”,在教师预设问题时,需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基础要扎实,重点要落实,难点要突破。但是面面俱到的课堂显然也是一无是处的课堂,传授平庸无亮点激发,好比1篇表述太多失去自我的作文。真正的备课一定要做到详略得当,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考试作为向标,以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旗帜,以拓展生活大语文作为终极目的。

备课中体现的精度,主要是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课堂生成之间的起承转合,穿针引线,两者配合地天衣无缝。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或,在或中得,在得中乐。要让学生有所得,必须体现方法性的归纳和总结。语文的方法传导就在于把每节课当成教学的母体,以此为学习观摩的标本。而母体框架的构造过程中,“广设问”是教师的备课的法宝,即把没一个问号当成句号。教师只有考过了自己,才能真正站在讲台上,和学生展开深度对话。

所谓“新”,就是文章还是那篇文章,学生已不是同样的学生,那么课堂设计当然也不是同样的设计。要让课堂充满新生,就要与时俱进;要让课堂拥有深度,一定要创新备课。想别人所未想,独辟蹊径,并能短途到达。鲁迅说自己塑造的典型人物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吸取优质课堂的精华,合成自己课堂之精粹。

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要让学生对服务质量打满分,不仅要付出血汗,更要付出智慧。深度备课就是教师血汗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找到规律方法,这是每一个教育者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年是我第二年教科学,很荣幸在去年科学期末考试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培养,老师们的帮助,让我在科学学科中快速成长起来,下面我谈一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来一些帮助。

1、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会主动去探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如科学实验,记得去年做电磁铁实验,小明她们组第一个完成实验,每一个人都带着灿烂的笑容,之后就连小明很自然的就记住了实验结论。除了实验之外,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感兴趣的话题引到课本上来,在讲太阳家族中星星时,涉及到了星座,不要着急讲课本知识,先问问学生关于星座你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来精神,我是双鱼座,我是水瓶座,我的财运怎么怎么样等等,在问学生这些有什么依据,学生表示不知道,于是讲解星座由来,学生口中所谓的星座全是迷信的说法,此时学生听的特别认真,现在马上就到夏季了,科学课都在下午,学生爱困,所以我们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奇闻或科学故事,调整学生学习状态。

2、在去年毕业班论坛中我讲的是师徒结对这一教学模式,那样师傅督促、帮助徒弟学习,师傅从中使自身知识得到巩固,两组师徒PK促使学生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进步,但是今年这届学生在科学学科应用师徒PK效果不算太好,本届女生多,学生好胜心不是很强,有的好学生表示帮助徒弟太浪费时间,不愿意和差生在一组。其实回头想想也是,有的好学生在这四科都要辅导学生。于是我有以减轻师傅们的负担,让他们做很少的作业或是不用做,甚至完成相应任务还可以自由活动,这样徒弟肯定有意见,此时在提出要求两个星期一测试,谁分多谁当师傅,诱惑力很大,学生动力十足。

3、尽管我们做各种努力,有个别学生还是跟不上,这样我就降低要求,低到这个学生能够完成,如别人10分钟掌握3个知识点,小红需要1个多小时,那么小红你今天就记一个知识点。渐渐的学生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学习,掌握的知识也就多了。

以上是我在科学教学中的一点方法,不知道是否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通过两个星期的视频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在没有进行教学的头天晚上,说实话的我的心里没有一点底,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可怎样给学生上课呢?正在为难的时候,我们数学组的马浩钧老师发起了视频会议。在他的耐心的给我们组里的老师讲解,通过他的讲解,我的心里稍微有了点儿底儿。

2.到了第二天,我开始上第一节课。先是发起了视频会议,因为我是第一次上,把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叫了进来,我把课堂上用的东西放在了电脑上并打开,然后用手机摄像头照着看着,但是电脑一晃一晃的,效果不是太好。学生那边的嘈杂声的也比较大,也不知道该怎样控制的。上完课下来,我们数学组的几个人就讨论今天的课。我每个人都有同感。但其中有两个较年轻的人上的比较好。通过他们的进一步的讲解提示,这时候我心里又有点儿,心里想,相信自己明天的课肯定比今天上的要好。

3.到了第二天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开始上课了。今天我在发起视频会议的时候,把老师单独的给挑出去啦,只让学生进来授课。今天我是把需要用的东西放在了我的微信里边儿,然后通过手机屏幕共享,然后打开,这时候,学生就会看到我的手机上的东西啦。在声音上调整成了全员静音,然后学生那边就比较静了,如果想提问谁的话,他可以把左下角的话筒打开来回答。这时候你就能听到学生回答的声音了。但是操作的还不够熟练,有时候避免不了会出现一点小差错。例如播着播着,学生说看不见啦等等一些问题。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就慢慢儿的熟悉了。

4.到现在为止,视频会议用的也比较熟练,从网上布置作业,网上预习,离线作业等等。

5.直播我一直没有采用过。很想尝试,但是家里的'网线不好。若网线好的话,我一定要来尝试一下。总的来说,通过了两周的教学,我感觉着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不像我刚开始想象的那么难。但是我肯定会继续努力争取在网络教学这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一、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特殊而神圣的职业,只用用心去做才能做好班主工作。

班主任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形的,它通过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班级的学风,班风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和评价。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得热爱这份工作,用心去体会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可能做好这份工作。

二、班主任要有责任心

教师肩负着即教书又育人的重任。首先,班主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雄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班主任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使命感。这样就会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就会有甘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

师范进修学院的老师在讲到班主任素质的时候,讲到了大爱无声,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做为学生老师的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乃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xx中学的老师尤其提到了这一点。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

记得在一次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一块抹布,带头擦玻璃,并力求擦的干干净净;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语言文明,自己却满口粗言秽语,学生也就不可能的到好的纠正。

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四、班主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的侵蚀,无不冲击着孩子的心灵,纯正的师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环,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但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要一视同仁。

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坚决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学生,而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来评价。

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我们班上也有几位同学在学习上有些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再加上自己贪玩,家长过于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了学习成绩及各方面都比较差,常受到同学们的鄙视。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该生的一些基本状况,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有的同学是因为思想懒惰、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习惯较差,造成成绩上不去。

面对这种情况,我帮助他克服了懒惰心理,校正了学习习惯,让他变的爱学习了。作为班主任,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所而做为一个班主任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好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

六、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这都是六位班主任的共同特点。如班主任老师在大扫除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同学们听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于班干部同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周写出工作总结,每月召开一次干部会议,推广各自的工作经验,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适时地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以便更加努力学习。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究科学、创新、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在六位班主老师的身上我都看到了题目高尚的人格和科学民主的工作方法。我要争取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班务工作水平尽快提高。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月相》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月相图和实物图不同,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个教具(一个乒乓球,一面涂黑,一面涂白),并告知学生以教室的一面墙为光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按照书上的图片,摆出月球的位置,并由一位同学充当地球上的观测者,观察月相的变化,并将观察到得内容记录在书上。但是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因此,我让两位同学先上台演示一次,并让其他学生指出他们的不当之处,之后在进行全班实验,教学反思《《月相》教学反思》。虽然月相是本章难点,但是就作业本反馈的情况而言,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

2、学生对在太空中看月球和在地球上看月球会混淆。在太空中看月球,学生认为日地月成一条直线且地球在中间时,月球会是全暗的。太阳的直径为139万千米,为地球的109倍,是月球的400倍。而且月球不一定在地球的正后方,所以一般来说,在太空中看月球时,在这个位置和其他3个位置时一样的。月球朝向太阳的一面被照亮,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

3、学生不会区分农历和公历。农历就是阴历,阴有月亮的意思。公历就是阳历,阳有太阳的意思。平时说的初几是指阴历,廿读nian,学生会读成甘。平时说的几日或几号是阳历。

4、元宵节等节日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根据各级关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的要求,20xx年12月中旬各教学点所有设备的配送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成,配套资源光盘配送到位,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也已基本完成。上学期末已有部分教学点教师开始通过网络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本学期开学后,该项目将全面进入实质性的应用阶段。现将该项目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XX学校现有教学点8个(其中教学点无学生)。

二、教师培训开展情况

20xx年8月28日,我校1名教师到福州参加该项目省级骨干者培训;12月1日组织教学点25名教师参加该项目县级培训;12月25日组织教学点15人到中心校电脑室集中进行实践操作指导。

通过多次培训,取得了如下效果:

(一)、基本熟悉项目设备,掌握并能正常使用设备;

(二)、熟悉项目资源网站,熟悉阿拉文库网页框架、栏目;

(三)、熟悉掌握了操作步骤,利用学科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四)、基本能进行资源简单加工与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组织应用情况

根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和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各教学点都能做到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保证学生和谐、

全面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XX学校的教学点主要是由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组成(其中山桥教学点是1—4年级),所以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一至三年级(或四年级)的课程。每个教学点都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设置要求开设了国家规定的课程。

一年级开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六门课程。

二年级开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六门课程。

三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十门课程。

已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点数有7个。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意识,健全保障机制。学校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由教学点教师、学校技术人员、参培人员等组成项目组,负责此项目的管理、安全、使用工作。

2、建立设备档案,加强设备管理。学校对每样设备都登记造册,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心校与教学点每学期核对设备数量、型号,检查设备性能,加强设备管理,确保项目设备不被损坏、丢失、挪用、偷盗、侵占。

3、加强设备维护,确保系统安全。要求各教学点负责人认真填写记载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规定。

4、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项目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建立项目技术人员培养制度,保证项目设备有人管理、维护。

5、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使教师熟练掌握数字资源的应用技术,有效运用教学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学科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6、在项目设备投入使用后,各教学点及时做好项目使用情况登记,有问题及时反馈到中心校。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1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着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中本人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其次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我大量地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学生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并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方面总觉得还欠缺什么,须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有针对性组织教学,使学学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意义的内涵。 本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为此,在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而且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百分数产生的由来,在课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三位篮球明星王治郅、姚明、易建联来到我们学习百分数的课堂,创设情境,围绕究竟谁是投篮王这一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并引起学生的争论,产生认知冲突,最终得出要比较谁的投篮命中率高仅仅知道投中次数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投篮的总个数。最后来比较他们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因为要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必须通分,而它们的公分母又刚好是100,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百分数的好处,明白了“生活中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使用百分数”。尤其是“在比较哪个投篮水平高?”时,学生在经历了分数的不便后,体会到了使用百分数的优越性,感悟了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充分体现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具有探究的天性。这种宝贵的天性只有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才能使之转化为数学探究的热爱和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比较“究竟谁是投篮王”这一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计算,一步一步由光知道“每人投中数”到还需要“投篮总数”再到“两数进行比较”,由分数的不便到把分数变成分母相同,再到产生需要百分数解决,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自己探索发现百分数的意义,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以及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

“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外,更应着眼于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的是要学生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到数学应用的价值。

我在教学中,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练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经历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1

旧的教材强调学生对概念的描述基础上理解,掌握、再运用。所以,旧的教材对每个概念都做了书面的描述。并且强调学生要记住。所以教师教学重点是讲解概念,忽视概念形成的探究和运用上。

新的教材注重对概念形成的探究和运用,并没有对概念进行书面的描述。新教材处理概念的教学很好,先让学生通过一条列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活动,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过程,是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但是我们教师却因此忽略了对概念总结与概括,这种无终无果的探究,学生依然对概念产生模糊的现象。新教材呢?

一、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概念内涵。

事物都存在有共性与个性。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等探究过程,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抓住共性的东西并进行归纳概括,揭示概念的内涵。学生对概念就容易理解了。如出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学生不难发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二、抓住关键的词,层层推敲,理解概念。

小学的数学概念大多是运用词语加以描述的。所以,只要我们抓住关键的词语,层层推敲,学生就容易理解概念了。

如:梯形这个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个概念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教师就要紧紧地抓住两个关键的词:(一)是四边形;(二)是只字。第一层,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不是五边形,也不是六边形,它是一个四边形。第二曾,是在四边形中必须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决不允许再有另一组对边平行。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理解了梯形这个概念。

三、通过反面衬托理解概念的本质

一般我们都是用正面方法揭示概念的本质,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在正面的揭示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反面衬托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师可通过正面的揭示概念的本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反面衬托的方法,让学生辨别正误,确切的掌握方程这个概念。

四、比较易混淆概念。

有些概念比较易混淆,学生不易区分,那么我们教师应要善于引导学生弄清易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倍数和公倍数,相同点都在倍数,都是数的倍数,都有无数个。不同点在公字,倍数,是一个数而讲。公倍数,那么公字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

总而言之,概念的教学在我们教学中占得比重较大,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的不透彻,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定律、法则、公式等。因此,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2

一、引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知识产出的效率也不断提升,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为指导思想的知识灌输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因为,即使学生穷毕生之力都无法将现阶段已有的知识学完,而在未来知识产出的数量也必然明显增多,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多,知识储备已经不再是影响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会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教育部20__年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现阶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分析

在传统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以知识与技能为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许多学者对于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认为教育阶段必须要引导学生形成能够支撑学生情感、心理以及终生学习发展的素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核心素养包含多个层面的内涵,例如健康生活、主动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社会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概念也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出来了,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而对于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认识也不够深入。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知识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能力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大部分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以提升学生的知识量为教?W的主要目的。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的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纳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

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来看,涉及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其中大多数能力的培养都必须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但是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部分教师也会为学生安排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的“质”与“量”往往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缩减,并增加实践教学。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还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几乎已经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发育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最终会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种情况,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即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而不仅仅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期末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本学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记录遵守情况等全方位的信息,并针对不同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要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通过小学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有关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33

近段时间我读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玉强老师的《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全书收入作者近年来教育随笔60篇,以畅达的文笔、灵动的思维、多维的视角,对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做了透彻独到的论述。读完全书,我深感这是近年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本好书。

在王老师的书中,为我们指点出了深度教学的种种特征。深度教学,是一种讲规律、重方法的教学,凸显规律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迅速地学会学习,是深度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王老师这本专著的鲜明特色。作者在书中始终贯彻的一条红线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渗透符合学科特点的规律与方法教学”。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他才不满于仅仅停留在学1篇、一章、一节,而是力求从1篇、一章、一节中去提炼出共性的'规律与方法,他才不满于仅仅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个问题,而是执着于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从个案中挖掘出一类的特质”、“我的作文课都是方法课”、“作文=1+1+1是我的创造”、“你的课堂凸显规律、方法了吗”、“一个学生答对了,能代表五十多个学生都会了吗”、“你有更简单、更明了的方法吗”等等,单从短文的题目就可看出王老师在这方面的追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总感觉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有个别学困生竟然连基本的基础知识都没有记住,看到这些学生,真让老师操心。看了王老师的《深度教育》,我静下心来思考,如果能像王老师在书中所点拨、展示的那样教给学生思维、学习的规律与方法,真正的对学生授之以渔,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定会减轻许多的负担,头脑也会聪慧许多。

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本书给我们指点了许多的路径和方法,相信每位读过该书的人,都会从中深受启发,大获教益的。

39 4081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