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的内容(最新3篇)
教育活动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对学习的热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的内容,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的内容 篇1
20xx年10月市教育局组织我们新任教师进行了一次为期半个月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这次培训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也包含了有效课堂与班级管理、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技术等等。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了解学生。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不同,对于不同的性格特征管理的手段也不同!所以首先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清楚学生是属于哪种性格的人,知道其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
二、解决学生问题的步骤——陈述、解释、预测、调控。
当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间出现问题时,教师很容易带有主观态度对事情妄下定论,这就使得问题不但不能解决甚至会阻碍我们教育工作的进行。通过培训让我懂得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教师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让学生陈述问题,再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再假设如果任由问题继续下去会导致什么后果,根据此预测再进行调控!这样不但能比较容易解决学生问题,还预防了一般事件和重点事件的发生!
三、课堂管理的核心——交流与发展。
课堂管理不只是外部控制,它需要交流;课堂管理不应是刚性,它需要柔性;课堂管理不是亡羊补牢,它重在预防。课堂管理是建立在合理期望值上的大局意识。
四、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对"管理"的.理解。
要做到让班级管理有效进行,首先必须要"管"也就是说要建立制度、建立规范,然后再"理"——理顺关系、理解对方。
管理工作刚开始时要先管后理,比较熟悉以后就轻管重理,驾轻就熟以后就可以善管巧理,当我们的管理完全做到位,也培养了得力班委以后,我们就可以到达管理的境界——不管不理。
五、教师自身的提高——强化沟通意识和能力。
有效沟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
1、理解别人的能力;
2、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能力。要想让我们的沟通有效,我们必须做到知行结合,也就是:注意→了解→接受→行动。
那怎样的沟通才算有效沟通呢?
首先,我们和学生沟通时必须让对方听得进去。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沟通的时机、场合、气氛是否合适。如果说我们不注意身边的环境,只一味的进去我们所谓的沟通,那么最后就可能导致"有沟没有通"。
其次,我们和学生沟通时,要注意让学生听得乐意。因为只有学生听得乐意,他们会真正地听。那怎么保证让对方听得乐意呢?这就意味着我们沟通前要想好怎么说对方才喜欢听,沟通时哪一部分较容易让对方接受,同时还要注意如何使对方情绪放松。
最后,我们和学生沟通时还要让对方听得合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先说对方有利的,再指出彼此互惠的,最后再提出一些要求。
当然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学生更需要得到的是教师的同感,而不是同情和怜悯。
六、让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回报——学生对教师的爱领情。
我们在爱学生的同时如果让学生对我们的爱有回报,让他们也爱我们,光傻傻地爱是不行的。"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善爱呢?那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走进他们的世界,爱其所爱,至少也要关注其爱,和他取得共同语言,否则他们对你的爱就很可能不领情。
七、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要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教育政策法规。
作为一名教师,班级是我们的家庭,我们是家庭里的家长。我们除了要教育这群孩子外,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让自己的骨肉能在一个健全健康的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之外,平时也要对自己进行安全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终身学习是必须的!不管是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其他领域或是能力方面,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做到快乐学习,学习快乐!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情,保持良好心态重新出发,在新课改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我将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来要求自己!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相信教育因为有了我们这群年轻的新老师而沸腾起来!因为我们是新鲜的血液!我们充满热情!我们热血沸腾!未来会因为我们的奋斗而变得更加美丽多彩!
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的内容 篇2
幼儿年纪还小,尤其小班的孩子,年龄都在3—4岁之间。他们还没有具备辨明是非的能力,他们的性格是天然的,他们做事情只会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己喜欢不喜欢”。如果喜欢,他们就会去做,不喜欢当然不会去做了。这种天然的本性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正确的行为要给予表扬并延续,错误的行为却不能听之任之,要及时地去组织,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并且帮助他们及时地改正错误。我相信这才是培养孩子正确的方法。
我班王宜煊小朋友是一位很棒的小朋友,热心、爱帮助他人、能很快适应幼儿园,总体来说很不错。但是宜煊有时变得顽皮,任老师怎么叫他,他都像没听见一样。那天中午吃完饭,老师要求小朋友去穿衣服。大多数小朋友都去穿衣服了,有几个小朋友不仅不去穿衣服,还蹬着食堂的石梯趴到玻璃上。等我回头看的时候,他们几个正趴在玻璃上咯咯地笑。当时其他小朋友老师说一遍就回来穿衣服了,可唯独宜煊像没听到似的。我带着宜煊去到了教室,单独问了问他,“你那样做对不对?”“不对”“那怎么样做才对呢?”“好好去做,好好穿衣服,好好站队”“宜煊,你是不是好孩子呢?”“是”“那你知道那样做不对还是去做了,那就不是好孩子了啊”“宜煊要做好孩子呢,做事就要认认真真的,听老师的话”“嗯”“你答应了老师,那我以后就看你表现了啊,好好表现,老师就跟所有小朋友表扬你,给你发小明星,好不好?”“知道错误就改正过来,我们宜煊就还是好孩子!”一席谈话下来,对不同的孩子起到的成效因人而异。但是每次谈话都会有价值,并且以后这种谈话坚持不懈下去(只要孩子一犯错误,就马上给予提醒制止,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怎样做才对),相信长此以往的坚持,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棒的!
前段时间偶然间在一部电视剧听到了这么一句话:“你要快快长大,每一天都要在长,但是哪一天也不能长歪了!”当时颇有感触,愿这句话能与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勉。
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的内容 篇3
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越发受到国家、教育界以及家长的重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入职幼儿教师培训,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进入职业角色,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撑,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师资和办学水平,从而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新入职幼儿教师的特点
(1)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
尽管许多教师入职前对于幼教行业已经有了深入了解,但是理想的工作状态与现实情况是有出入的。在正式工作后,真正的工作状态与所期待的可能完全不同。预设的工作状态是组织活动、带班等带有主导性的任务,但现实状态却可能是类似保育员的工作。新入职幼儿教师的憧憬与现实碰撞产生落差,这种落差极易影响新入职教师的工作,使得对于职业的认同产生怀疑。甚至有的人最终因此失去教育信心,离开幼教行业。
(2)一日常规手忙脚乱。
幼儿园一日常规涵盖了幼儿的晨间及离园活动、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及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及自由活动。新入职教师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每项活动的进行中或者相邻两项活动的衔接会出现各种问题。一日常规往往手忙脚乱,无法有效地组织幼儿进行每项活动,以至于身心俱疲,感觉总是忙不完。
(3)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不匹配。
新入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总是感叹“书上没有这种情况啊”、“在学校学的不是这样做”这是由于新入职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欠缺,不能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灵活应对。
二、新入职幼儿教师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培训,使新入职幼儿教师学习掌握《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项基本理念,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师德水平。
(2)一日常规等基本技能。
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一日常规等基本技能培训,结合幼儿园教师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特点,不仅提高幼儿教师对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环节的掌控能力,也要增强幼儿教师健康保育方面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要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对各个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熟练的基本工作技能是更好地开展幼儿园一日常规的重要保障。
(3)专业反思能力。
要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不匹配的问题,不仅要多看多学习,还要多思考,对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思自己处理解决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如果再出现类似问题应该怎么办。新入职幼儿教师需要的是不断地反思总结,避免一味地对理论知识的生搬硬套。
三、新入职幼儿教师培训的.实施路径
(1)全方位、多途径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熏陶
幼儿园为新入职教师提供专题讲座、优秀教师报告会等机会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鼓励优秀老教师帮带新教师,园长与带教老师积极对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行为的观察、指导。通过榜样示范、“现身说法”、肯定激励等方式,培育道德情操,树立教育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
(2)基本常规的岗位训练
幼儿园一日常规通常包括入园、洗漱、如厕、进餐、户外活动、喝水、午睡和离园八个主要环节。针对幼儿在每一环节遇到的问题,除了观摩学习幼儿园常规工作,还可以为新入职幼儿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师傅”。让新入职教师在与老教师的合作过程中熟悉幼儿园的工作流程,了解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学习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多种教学方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3)学习反思中不断自我剖析
新入职幼儿教师可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将工作中的疑惑、问题进行记录,与其他新入职同事进行交流分享。同样的身份和工作起点,更容易感同身受,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还可以邀请同事、老教师来听自己的课,虚心听取意见并及时记录,进一步自我反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