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通用14篇)

好学 分享 时间:

影片通过生动的叙事展现了信念与牺牲,传递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反思,令人深思。是否能从中汲取勇气与力量?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1

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描述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李侠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在上海出生入死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发出重要情报,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被李侠的英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和敌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被捕后,在牢狱里他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为了不让敌人得到秘密电台的信息,他毅然把纸条吞进肚子,他用他的机智保护了组织。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电波》,因为,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想想,如果没有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革命怎会成功?现在的快乐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的珍惜。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2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是黑白的,没有颜色,而且有时候会一闪一闪的,妈妈说是因为影片拍摄的年代太久了,当时的摄影技术也很有限,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有些地方我不太理解,妈妈就给我解说。

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战士李侠被派到x,进行地下党的活动,把敌人的情况用电报的形式发给组织的故事。李侠到了x,和一个女战士假装成一家人,利用各种职业做掩护。他白天是画家,是卖糖果的;到了晚上,他就给我们的党组织发很多重要的情报。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他们依然危险重重,经常有日本特务来查户口。后来,日本人发现了他们的`电波信号,追踪到了他们家,在一个晚上,从他们家搜到了电台,把他们两个都抓了起来。李侠在日本人的监狱里受了很多酷刑,日本人把他折磨的死去活来,他晕过去后又用冷水泼醒,继续审问。可是他始终没有屈服,只是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再后来,日本人以为他是国民党,就把他放了,可是他并没有回到安全的地方,而是继续待在x,进行地下情报工作。

终于,由于日本人的情报经常泄露,他们怀疑到了李侠。于是,日本人由一个叛徒领着,在一个黑夜,向李侠家扑来,李侠并没有慌张,也没有逃走,他让自己的太太带着孩子先走了,他镇定自若的继续发送电报,“嘀嘀嘀”的发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当那群凶神恶煞的日本人闯进来的时候,他从容地把一颗毒药放到了嘴里,并发送了最后一条电报:“同志们,永别了。”同志们收到这条电报,知道他肯定牺牲了,都悲痛地流下了眼泪。我看到这里,也很伤心,李侠已经知道自己将要牺牲的时候,还是如此的坦然,这真的让我敬佩啊!

妈妈说,如果没有像李侠这样许许多多的革命战士,也许我们现在还生活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也许已经成了亡国奴,是因为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战士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啊!我看过《建党伟业》,也看了《建国大业》,看了很多激烈的战争场面。场面很惨烈,我也很害怕,可能不能体会到战争时期的恐怖,但我深深地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我希望世界和平,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3

《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一代红色经典,这部电影的名字吸引了我。电波本是会消失的,而从主角手中发出的信息却永远不会消逝,虽然他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不曾死去,他的精神激励了身后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我在主角身上看到了许多绽放光芒的精神。第一,坚持信念的理想主义。20世纪以来,完美国家不断遭受到战火,动荡不安,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正是这样一个时期却涌现了数代甘于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人。倘若所有人都能坚定理想,凝聚力量,共同为祖国建设而奋斗,那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是指日可待的;第二,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人,一个甘于为自己所信奉的主义而牺牲的人,他的人生态度一定是从容而淡定的'。面对决定亲赴的革命生活,面对重重险恶的斗争环境,主人公主动担负起艰巨任务,吴老师敌人的严刑逼供,还是反对派的威逼利诱,主人公总是从容不迫的应对;第三,舍身忘我的无私奉献。正是由这样甘于奉献的人的存在,伟大的革命事业才能成功,人民的幸福才得以到来。党的誓言,在主人公的身上得到了最生动与最真挚的体现。

中国,是不会被他人击倒的国家,中国人,是不会被寄到的人民!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4

老电影自有它的魅力,更不必说是《永不消逝的电波》这种经典。

这是一部谍战片,讲述的是我党优秀地下工作者李侠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限于整部电影的时长,本片无法像一些长篇电视剧一样面面俱到、有太多细致的描写,而是很多地方只能匆匆带过。但这并不影响本片的节奏,反而更凸现了电影工作者们有的放矢的高超艺术技巧。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影片是有它一些“硬伤”的。比如整体表演风格更偏近于话剧,和观众有距离感;人物脸谱化较为明显,用小品里朱时茂的话来说就是“他穿上这个衣服他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啊。”主人公李侠仪表堂堂、气宇轩昂,观众一看就知道他是个正面角色;至于片中的日本人和狗腿子,大家一瞧也能感受到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

对于有些观众来讲,这并不是什么好的观影体验,但我不这么认为。原因就在于我们看待任何一件事物时,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时代,是一个人均文化水平不高、物质供给相对匮乏的时代,客观来讲,那个刚刚完成扫盲时代的人民群众的艺术赏析能力,和今天的我们的确是存在差距的。对科学文化、文艺作品较少的接触,是造成当时影视作品脸谱化、表演戏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艺术更好地贴近当时的人民群众,才能让文艺作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譬如跟二三年级的孩子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他是容易理解的。但倘若你硬要塞给他《春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他只怕会看不出所以然,还觉得李白水平低。

这部影片让我对“局限性”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只觉得我们不能随意地去苛求,甚至去批评一些过去的事物。前人的高峰我们是要去攀登和超越的,但不能攀登了过后觉得不过尔尔,因为我们至少背着更轻便的行囊、踏着更舒适的靴子。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5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讲的是xx年抗日战争中,为了革命事业,有两名战士假扮夫妻,潜入敌人内部为共产党总部延安发送情报,他们一个叫李侠,一个叫何兰芬。一开始,何兰芬不适应他们所在地的环境,但有李侠在她身边的支持,她慢慢地也适应了。李侠为了能安全的发电报,经常藏到楼顶上去发。可有一天,敌人发现了李侠的行动,就秘密把他和何兰芬抓了起来。

在牢狱里他们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后来,何兰芬被放了出来,她回家以后,自己非常艰难地生活着,直到李侠也被放出来,于是他们又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一个汉奸让李侠把一些电报发给敌人,李侠没有办法,只好按照汉奸的安排把电报发了出去,同时,他趁汉奸不注意,顺便给延安也发去了一份,这充分体现了李侠的机智和勇敢。然而没过多久,敌人还是发现了李侠的行动,于是便准备逮捕他,由于他早得到了消息,赶紧逃走了。但最后敌人还是发现了他,并残忍的把他杀害了。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以不辜负为我们牺牲的那些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6

“你是什么人?”

“中国人!”

这是电影《举起手来——追击阿多丸》中经典对白。

一张白纸上,我郑重地写下了这句话,空荡荡的纸面只有这几个小小的字悬在中间,虽然如此,但我看到的却是满满的、沉沉的爱国力量。

在电影的世界里,我目睹着片中人把中国的尊严与荣辱看得比个人的生命还要重要,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在观看电影之前,同学们就纷纷议论该片,我是带着些许好奇享受影片的。出乎意料,我震撼了!

这部电影让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更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了解了当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无耻行为:它以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军已濒临战败的前夕为背景,讲述了郭大叔(厨子)和女兵小刘等为首正义力量与偷走我国珍贵文物的日军,在一艘名为“阿多丸”的货轮上展开了智慧与勇气的拼杀,几经波折,那艘宝船最被与大批可恶的日本一起沉入海底,不知去向……电影中惊险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何为“中国人”。

影片中的一个小女孩妞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年纪很小,但是她的.表现却让我不禁为之拍手称快。当她看到日本军被电击中,在甲板上跳起滑稽的“舞蹈”时,她咯咯地笑了起来了,那笑是多么的天真与烂漫;当她看到自己的同伴们被日本人绑起来时,她没有哭泣,这时的她有一些无助与茫然,但绝不是怯弱!一个小小的孩子尚且知道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爱自己的国家,而那个满脸谀媚的日本走狗呢?他做为一个中国人的颜面又何存?当他帮助敌人偷运本国的财物时,他有没有想过他可是中国人啊!

那个历史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留在中国人心中的伤痕却依然在滴血,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被欺压、被侵略的耻辱过去,那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如今的中国,是一只正在苏醒的雄狮,噩梦已经度过,迎接它的是灿烂、耀眼的黎明!世界发展得很快,如今的国际形势异常紧张,美国等国的明争暗斗,中国的处境难以喻明。但是我们要坚信:中国会以不能小视的实力,让那些罪恶的侵略者看到,我们——会崛起!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一段永存的记忆!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7

11月5日,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西安开演,本剧是为纪念李白烈士的事迹而做,由于疫情的原因,这部本该在10月上演的剧作一再延期。今年春晚,该剧的片段《渔光曲》在主演朱洁静老师的带领下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吸引了无数观众前往剧院观看,我也是其中一员。

虽说是本着领略李白烈士的传奇故事的敬意来到剧院,可在演出开始前,我还是有些怀疑,只靠肢体语言的演出要如何讲述这一段惊险刺激的谍战故事。带着一丝怀疑和好奇,演出开始,紧张的背景音乐响起,主要人物从黑暗中缓缓走出,幕布上依次亮出他们的身份介绍,普通而又平凡。当他们转身混入身后的人潮时,字幕幻化成一串串电码投射在男女主角身后,故事就此开始。

一次隐秘的接头,一张掉落的照片,敌友身份呼之欲出,随后便是一场场惊险的追杀和躲避。随着剧情的推进,共产党人被一一屠杀,男主人公李侠也陷入危险,裁缝店的小伙计赵晓光为了保护李侠,毅然抢过他的红色围巾引开追击的国民党特务,最后壮烈牺牲。当舞台投影上标示出:赵晓光,中共华东分局情报员,牺牲时年仅十五岁,入党仅7天,此时,安静的剧院里响起一阵低声的抽泣。李侠看着战友的遗体悲痛欲绝,妻子兰芬的安慰和开导让他再度站了起来,继续投入战斗。面对死亡的威胁,逃过一劫的李侠并未害怕逃避,而是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那份尚未传递出来的情报。剧情最后,一路患难与共相互扶持走过来的夫妻生离死别,李侠送走兰芬,坦然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慷慨赴死。剧中并未展示李侠的结局,然而电报的内容已经说明一切。“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何等凄凉又何等悲壮。据资料记载,李侠的原型人物李白烈士没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他在发出最后一份情报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牺牲于上海解放前夕。

走出剧场,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不停地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先烈们前赴后继的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是忠诚于党的信仰,还是为人类谋求幸福的`大爱。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告诉了我什么才是共产党人的信仰,选择自己的信仰不难,而在坚持信仰的路上,却是荆棘遍布。在共产主义奋斗的长路上,无数革命先辈们用一道道电波做画笔书写青春,用鲜活的生命换来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烈士虽已牺牲,电波永不消逝,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8

今年寒假,我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惊动人心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报务人员李侠和何兰芬假扮夫妻被派到上海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李侠和何兰芬出生入死的战斗在日本间谍和国民党特务之间,面对敌人的重重审问,他们没有后退,没有被困难打倒,没有说出机密,他们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向我军发出重要电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上海解放前夕,李侠在发电报时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并杀害,虽然李侠被杀害了,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却永世长存。

电影看完了,我的心中突然生起一种对李侠和何兰芬的敬佩之情,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记得在监狱中的时候,敌人用多种酷刑折磨他们,想让他们说出上海所有的秘密电台,但他们毫不畏惧,坚决不说出秘密。李侠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在日本间谍、汉奸、国民党特务之间斗智斗勇,并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他们这种精神感动了我。而我一遇到困难就后退,一遇到问题就问别人,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知难而进,决不后退,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以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期望。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9

今年寒假,我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惊动人心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报务人员李侠和何兰芬假扮夫妻被派到上海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李侠和何兰芬出生入死的战斗在日本间谍和国家民主党特务之间,面对敌人的重重审问,他们没有后退,没有被困难打倒,没有说出机密,他们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向我军发出重要电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上海解放前夕,李侠在发电报时不幸被国家民主党逮捕并杀害,虽然李侠被杀害了,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却永世长存。

电影看完了,我的心中突然生起一种对李侠和何兰芬的敬佩之情,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记得在监狱中的时候,敌人用多种酷刑折磨他们,想让他们说出上海所有的秘密电台,但他们毫不畏惧,坚决不说出秘密。李侠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在日本间谍、汉奸、国家民主党特务之间斗智斗勇,并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他们这种精神感动了我。而我一遇到困难就后退,一遇到问题就问别人,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知难而进,决不后退,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以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期望。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10

赵立新曾说:我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时是16岁,从没想到多年之后我竟然可以演李侠这个角色。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常幸运,但电影中那种独特儒雅的气质是很多演员不具备的,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和那个年代也不能同日而语。所以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静下心来,让自己平静。只有平静,才能走进那个年代的人物和他们的世界。所以我反复回味,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片子的同时,也希望能回归到曾经的那份纯朴。

李侠作为全剧的`灵魂人物,赵立新将他身上的性格和品质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高二那时学习紧张,我依然把这部剧追完了,其中数次落泪。他的第一段爱情是师生间的爱情,心爱的女人在传递情报的过程中被汉奸出卖,亲眼目睹挚爱在牢里受刑的他心如刀绞却不能置国家危机于不顾。他的第一个爱人最终用生命传递了情报。

第二个爱人原本与他假扮夫妻,却逐渐感动了他。两人将一切的一切都风险给了祖国,奉献给了共产党事业。英雄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可歌可泣!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11

小的时候,看了很多的战争片,那个时候的电影都是黑白的,小孩子倒是也看的乐此不疲,而且一部电影往往看了好几十遍。其中,很多影片都是大同小异,尤其是那个时候拍摄的很多战争片。我想说的是,一部让我终身难忘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最近,通过网络传媒,我再一次重温了这部经典红色影片。

这是1958年拍摄完成的影片,其中,男主人公李侠由我国著名演员孙道临扮演。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情节,就是影片最后,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地下电台,李侠奉命转移。恰在此时,两个紧急的重要情报必须要发出去。李侠毅然决然地承担了任务。他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让妻子带儿子先行转移。当他发完电报,已被敌人包围。他镇静地向延安发出了最后的告别信号“同志们,永别了!”。这个情节,时至今日依然让我感动,也让我落泪!

在知道自己必然会被捕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的慌乱,还是镇静地发完了最后的电报,之余,还不忘跟同志和战友们告别!这种一种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也是很多的地下工作者所具备的一种精神!

谍战工作是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想象,深处敌人的保卫之中,就在敌人的眼皮之下,要获取敌人的情报,还要将情报及时的告知同志们。斗争环境的恶劣与凶险,仅仅是胆大心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一种革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对于随时会被暴露要有清醒的'认识与充分的准备,才能扎的下根,干的下去。

而且往往这种谍战工作都是在敌人占领的大城市,灯红酒绿,花花世界,对于腐朽生活要有拒之于门外的内心力量。这些都需要有信仰,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才能有信心完成上级交给的危难险重的任务。

让这电波声永远不用消逝,它被祖国的江山所记载,如今也寄存在我的心底。直到清明的曙光照亮大地,它便默默地呼唤更多的人民,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为了信仰奋斗到底。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12

本周五晚,在班委的组织下,我班团员同学统一参加了观影红色经典团日活动。本次观影活动中,我们观赏的电影是经典红色抗战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电影欣赏结束后,我们举行了剧目分享会,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地发表自己对电影的感想。

A同学具体分析了电影故事中的部分感人情节,并向大家普及介绍了电影取材的真实抗战故事。李白烈士为解放胜利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令大家热泪盈眶。

B同学对电影中出现的汉奸走狗表达了蔑视与不齿,同时也警醒大家敌人不仅来自外部,也可能藏于内部。

C同学提出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正是由千千万万个李侠(电影主角、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看似与我们毫无瓜葛的革命先辈们却又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他们,便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的血与骨渗透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希望我们能铭记先烈们的精神并将其薪火相传!

此外,在本次的剧目分享会上,同学们经常纷呈的发言让我们了解到了每个个体对于电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从崭新、不同于自身的维度重新审视这部经典红色影片,进一步加深大家对其的印象、理解与感悟。从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优秀同龄人之间的思想碰撞,取得了精神上的收获,更在无形之中巩固了自身对革命英雄的尊敬与炽热的红色情怀。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13

在看这部电视剧之前,有必要先去重温一下那部同名的经典影片。重温之后,我们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当中,孙道临饰演的李侠,王心刚饰演的姚苇,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的哪些特征足以支撑他们渡过漫长的、动荡的岁月之后,还依然常驻我们心中?

重温经典之后,我们再去看这部刚刚播出完毕的电视剧,我们会发现,尽管故事还是那个故事,角色还是那些角色,电视剧的创作者也在无论演员方面还是场景、服装方面,都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质感,但最终的效果却还是差强人意。问题出在哪里呢?

拍摄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时候,能否再现那个时代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往往会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因为场景空间可以再造,服装道具可以再造,但人的气质的再造却不是那样简单,它需要创作者对那个时代的人为何会呈现那样一种特定的气质有深入的理解和表现的能力。那么具体到《永不消逝的电波》那些角色的气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理想主义。

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短短37年的时间当中,我们这个国家连年战火、动荡不安,但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却涌现了整整一代甘于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抛头颅撒热血的中国人,尽管他们会选择不同的信仰和人生道路,但他们对理想的忠贞程度却是极为一致的。《潜伏》为什么会那样打动人心,关键一点就是它抓住了“信仰”这个最为关键的主题。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很多方面有仿照《潜伏》的痕迹,剧本故事也提供了一定的表现空间,但可惜在具体的细节方面以及很多戏的处理方式上却显得浮躁而草率。这种浮躁和草率不属于民国时代,而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通病。

第二,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

一个有信仰、有理想的人,一个甘于为自己所信奉的主义而牺牲的人,他的人生态度一定是从容而淡定的。具体到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来看,我们在它处理一些人物关系的时候,显得非常急切。学过戏剧的人都知道,戏剧冲突的感染力一定要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是需要基于人物关系和人物的情感的状态来合理体现,而不应仅仅是将一个外部的冲突强加到人物的身上。还是以《潜伏》为例,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在很多矛盾冲突非常强烈的情节当中,人物的`状态反而是很松弛的,或者干脆没有多么强烈的反应,表情木然。可在观众看来,这表面的平静背后蕴含着多么波澜壮阔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外松内紧”的表现方式,而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很多情节表现上,却是“外紧内松”,我们会发现在大量的时候,演员将角色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强烈外在化表现,试图依靠拙劣的表演将戏剧感强行推高,仿佛生怕观众感受不到刺激继而换台似的。这种弄巧成拙和极不自信的表现又怎么能与那个时代人们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相契合呢?

还是说回到那部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吧,它拍摄于1958年,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还不到十年的时间,拍摄电影的那些人,以及电影中的那些角色全都是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人,尽管他们的身份不同、信仰不同,但无一例外都还会有那个时代浓重的烙印,这种民国的气质也自然而然就会被他们带入到影片当中。而当今天我们再回望那个年代的时候,就更会意识到,这种民国范儿在很多民国人物身上都那样鲜明而凸出的体现着。其实也不仅是那些革命志士、文化精英会如此。很多普通人,哪怕是一个小市民或者乡村教师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一种彬彬有礼、从容不迫的处世的风格,这是上千年儒家文化熏陶和教化的结果。就今天的中国,就其社会现状而言,与70年前的十里洋场何其相似。有为富者的尖酸刻薄、金迷纸醉,有冻饿者的凄厉哀鸣,孤苦伶仃。有肉食者的利欲熏心、为所欲为,有劳力者的挥汗如雨、步步维艰。但对于今天,我们是自由的。无论是思想还是前途,都是自由的。阻挡我们的,不再是统治者的皮鞭和枪械,而是我们自己的欲望和贪婪。在声色犬马中放荡,在灯红酒绿中消沉。大批的社会“精英们”,正在以此为乐。所以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了英雄主义”。真的是这样吗?未必!所谓英雄,是遵从了自己理想,在艰难困苦中奋斗,不为逆境所屈服,一步步的实现自己,超越自己。能够拒绝贪婪与诱惑,保持真诚的事业心,为了前进而努力的人们。所以,今天正是遍地英雄的时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我们面对的岂止是如晦的风雨,更多的是一个个的绝境。真实的李侠与何兰芬就在我们的身边坚强的生活着,不屈的奋斗着。而我们自己,是这样的英雄吗?

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心得 篇14

当我看完《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时,心中不禁生起了许多感慨。

一个伟大事业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表面上的斗争以外,还有那些地下的黑暗中果敢而坚强的牺牲和付出。

李侠和赵子岐在我看来都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英雄的形象,他们有苦恼,有挣扎,也有错误的抉择。

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李侠有坚定的信仰。他为了共产党的胜利,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性命。

在这种牺牲精神下,李侠这个人物形象也变得饱满和光芒四射起来。

作为地下工作者的他,要接触许多常人接触不到的黑暗事情,而在这黑暗中能让他看清前路的,我想就是对共产党的信仰了。

赵子岐和李侠一样都是情报工作者,而且两个人都有着非常强的个人能力。

在赵子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性的挣扎:他对李侠的嫉妒,知道救出的人不是军统,而是共产党的人时的`崩溃和绝望。

最后知道情报还是被带到共产党手里,这也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他选择了与李侠同归于尽。

这对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终究成为了反目成仇的敌人,这也让这部电影有血有肉,而且更加有深度起来。

在李侠和赵子岐的爱恨纠缠中,体现出来的是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也体现出共产党人不是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会迷茫,会挣扎,会苦恼,但是终究不忘初心,让萤火可以燎原。

如果说共产党的伟大成功是一座大厦的话,那像李侠这样为共产党付出的人,就是建成大厦的砖块。

大厦的巍峨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一块块砖互相堆砌的结果。这些砖块让大厦的根基更加稳固,让大厦能够建得更高,建得更大。

共产党的伟大复兴也是如此,他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舍身忘死、勇于奉献之后的成果。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生活在共产党光辉笼罩下的我们,更应该对这些先辈保持足够的尊重和敬仰。

他们是共产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奠基人。

39 4018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