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应彩云教学心得体会(通用3篇)
应彩云的教学风格独特,注重学生参与,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氛围,值得借鉴与学习。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观摩应彩云教学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观摩应彩云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唐原小学王老师的数学课,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王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组织下,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数学课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置身于王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他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或激发学生积极发言,或与学生促膝互动交谈,或与学生共享成功喜悦,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依依不舍。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赞叹不已。
王老师的课,亮点之一就是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他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和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格局,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具操作和活动让学生亲手做,课文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亲自通过阅读找,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让学生自己提,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和归纳,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讲解,自己纠错而他一节课并没有说几句话,但句句点拨到位,总结概括精辟。
亮点之二就是能够以训练为主线。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既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王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了对学生的训练,有对数学概念的描述训练,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训练,质疑习惯和能力的训练,课堂达标训练等。通过多种训练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亮点之三就是师生、生生大互动,课堂气氛掀高潮。精彩的课堂不是“静”,“动”的课堂最精彩。因为课堂只有通过“动”,才能让师与生、生与生得到心与心的沟通和情与情的交融,才能让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得到碰撞,认识产生共鸣。王老师的课在各个环节都有频繁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由教师控制的,而是自发的,油然而生的。或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或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或释疑解惑时课堂上到处都在自发的互动交流、争辩、探讨,整个课堂像一锅开水,彻底地沸腾起来了。
王老师那扎实的数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课堂上学生们积极踊跃的精神,认真过硬的书写,勇于探索的态度,口若悬河的回答,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而赞叹、称颂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会听得乐此不疲?我想:
①观念得到了转变是最根本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②爱钻研,善于动脑子、想办法。王老师的功底非常扎实,学科素养较高,能深入研读教材。
③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形成自已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这次外出观摩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课改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钻探教材,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博采众长,踏着名师的足迹,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摩应彩云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今天在南开大学听了应彩云及她的团队的精品课及讲座,颇有感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顾莹老师在讲课结束后,对她课程的讲解,她说,在《鸭子骑车记》和《美丽的水果屋》的教学过程中,她比较关注比较胆小的孩子,比较不太懂得表现自己的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肯定,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
对比我所设计的那几堂课,虽然我也总是在告诫自己要照顾到每个孩子,要争取做到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总是不由得就忽略了比较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总是在讲完了之后回想自己的课程才发现这个问题,在课上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很注意。所以,顾莹老师的课,能够在讲好课的同时,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只跟活跃的孩子互动,实在是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顾莹老师讲解《鸭子骑车记》时,说起孩子们的表达力,因为她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相应的表情,的确,人们不能只有语言的表达,也要学会肢体语言的表达,这样的人才不会呆板,才不会显得木讷。说起来,这些肢体语言,我们老师可能未必都需要有,但是我们需要能够判断,也要会用语言来表达。
《美丽的水果屋》和童瑞莉老师的《艾玛过化妆节》的展示,充分说明了如何在绘本中融合其他领域的教育,上午应彩云老师的《粽子里的故事》让我听得很是困惑,因为,我没有听过这样讲故事的,因为整堂课下来,故事并没有太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其他的地方。但是在下午听完这两节课后,才充分认识到了他们是将绘本与其他领域的教学结合起来了,而且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参加,也即体验,有了充分的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相应的数学知识(空间、大小、整体与部分、线条、颜色、感觉等——美丽的水果屋)、观察力(找不同——艾玛的化妆节)和团结合作(四人一组找艾玛的游戏)的精神。
而且,在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一直强调的是语言表达:“将话说完整”,这也是在语言领域必备的一项本领,也是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学习语言,学习阅读,最重要的是学会表达、学会倾听、能够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
总之,今天听讲收获挺大的,对我的触动也挺大的,但是,如果他们的课堂能够最后有一个总结,会不会更好呢?或者,他们像童瑞莉老师最后说的那样,他们的活动是分好几个课时的,可以放在其他的课时来总结?
其实,我真的是比较好奇,他们在设计这些课程的时候,既要穿插各领域的教学,还要进行语言教学,那么,他们到底要将一个绘本故事进行几节课才能完成呢?比如像童瑞莉老师讲座中提到的《喜欢钟表的国王》,她在课程的设计中,需要有数学领域的,还有体育领域的,还可以有艺术领域的,又比如《狐狸妈妈摘的葡萄》,设计中可以有手工、有体育领域的,那么,他可以将这一个绘本进行多长时间呢?我比较想看看他们是怎么进行完整的一个绘本教学活动的。
观摩应彩云教学心得体会 篇3
11月23-24日为期两天的津南之行培训受益颇多,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增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非常非常有幸目睹全国名师——应彩云老师的芳容。以前只是在网上学习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而和今天亲临现场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特别感动,感动于应彩云大师的教学风格、幽默、自然。语言简明扼要,注重语气、语调,很具有语言的艺术。
应老师的教育理念是,教无定法。的确,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每本书内容不同,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不同。读书,看起来是文字间的交流,其实真正收获的是知识,是绘本背后的情感。在她进行的情景阅读教学中,以绘本为导线,选择绘本的教学切入点。游戏中,我观察到,大班孩子们的思维是很敏锐的。在老师没有过分强调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融入游戏中,孩子们只能认真,专注的观察,考验孩子们过目不忘的本领。在游戏中的引导孩子如何进行游戏。探索,找到游戏的规律,并且在自己玩的过程找出错误的经验,这样的学习探究过程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太多太多的时间可以让幼儿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自己发现规律。
第一天上午听了应老师的两节绘本阅读《我也要搭车》、《永别了,袜子》都是很贴近人性情感的绘本。《永别了,袜子》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将陪伴自己多年的玩具丢弃,后来为了找回这个玩具展开了一次探险。找回过去并不是让他对过去念念不忘,而是更加珍惜现在。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对物如此,对人更是如此。小班阅读《我也要搭车》这是一节和数学进行整合的课程,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的规律,增强一点点生活经验和乘坐公共汽车的规则。孩子可以不读清华,可以不读北大,但骨子里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行为准则。
第二天听了小、中、大的四节游戏课,每一节游戏课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老师们的教学风格,教态自然,游戏中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均等的发展机会。我想,在这样的教师班级里,孩子们是那么的幸运;我所要学习的有很多很多,学习老师们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语言的运用、提问和引导词。
绘本首先要感动于自己,才能感动于孩子;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我都终身受益。
在日常教学中,我要不断地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我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