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第一篇】
12月24日9时许,“漳州110”二中队指导员蔡权泉所在的中队在巡逻时,于30分钟内连续接到三个电动车丢失案情。“漳州110”巡警与图侦迅速联动,通过监控和卡口确认嫌疑人身份信与赃物转移车量,在两个小时内将四辆电动车找回。
“其中三辆均为报警车主所丢失,还有一辆电动车尚未被车主察觉丢失,就已经被我们找回。”蔡权泉回忆道。
“全方位快捷”能让群众得到一种安全感。”蔡权泉说,“‘110’是一面大红旗,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面小红旗,守护它在新时代不惧风浪,继续飘扬。”
漳州110”驾驶警用摩托车在路面巡逻。
出生于1991年的蔡权泉刚开始“一腔热血,总想着办大案”,后来通过多次接处警和思考,他感悟到“治安防控,努力让案件少发生、不发生是队伍的职责。”
如今,他体验着合成作战警务新机制的高效率。1月6日11时,二中队接到一个合成作战指令:早上6时50分,群众报警称盆栽上面的三棵小榕树被偷。“通过多警种迅速反应,接到的指令上嫌疑人家庭住址、盆栽藏放地点都十分精确。出动抓获嫌疑人,追回赃物才花费半小时。”
蔡权泉说,对群众来讲,几棵植物的心理价值远高于价格,失而复得的体验感更不一样。“‘时代楷模’称号赋予我们更大的职责。”
建队以来,“漳州110”43批次共520位民警无违纪违法行为,114人次立功受奖。王铭说,“漳州110”队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有铁的纪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进行内务条令夺标、基础体能达标、执法资格考试三类竞赛。
“漳州110”创立于1990年,在百姓中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的美誉。30多年来,“漳州110”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
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第二篇】
“朱有勇院士与农民打成一片,用学识、技术扶贫,不计名利,将论文书于田野、大山深处……”连日来,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云南科学家朱有勇先进事迹在云岭大地上广泛传颂,网友们纷纷为这个沾着一身泥土味的“农民院士”点赞。
“朱有勇同志是云岭大地涌现出的时代楷模,是我们身边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的学习榜样。”省委书记陈豪在近日省委举行的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向朱有勇同志学习,模范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为宣传好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云南网、云报客户端、云视网、开屏新闻、云桥网、“先锋系列”网站等我省主流网络媒体及“两微一端”主动发力,开设新闻专题、设置互动话题、采写新闻报道、推出网评文章、编译外文稿件,结合各自优势与特点,全时、全息、全面进行网上宣传报道。同时,各主流网络媒体和“两微一端”及时转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云南日报等刊发的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新闻报道。
网友们为朱有勇院士点赞。
网上《“空气里充满花的味道”被“农民院士”朱有勇改变的山区》《朱有勇院士的科技扶贫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64岁院士朱有勇4年扎根云南教农民种地盘活了“冬闲田”种下了“致富三七”》《六旬扶贫院士朱有勇开新课堂手把手教60名澜沧农户开店当老板》等充满“网感”的新闻报道和视频产品广泛传播,[emailprotected]_liangchunyan说:“农民院士朱有勇身上有泥、脚下有土。”@cindy月亮月亮说:“提起朱有勇,老百姓都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60多岁还在脱贫攻坚一线做贡献。”@天明请微笑说:“太伟大了。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网友们纷纷表达对朱有勇院士的崇敬之情。
当前,朱有勇科技扶贫的感人故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他的先进事迹已成为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极大激励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截至目前,省内各主流网络媒体及“两微一端”已刊发相关报道300余篇,阅读量逾千万人次。
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第三篇】
李桓英,一位98岁的老人,在麻风病防治的道路上,还在继续前行。
1958年,李桓英拒绝世卫组织续签5年的合同,瞒着定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到国内。“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个“拼”字来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风病是人类古老的疾病,曾经是深受歧视的“不治之症”,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惧。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争——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为病人诊治,从不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
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基本都采用终身服药的办法,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云南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现4000余名病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__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经验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__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__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20__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防治事业奋斗终身!”当年12月,李桓英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作为李桓英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从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
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第四篇】
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8月17日刚刚度过百岁生日。李桓英在麻风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世所公认;她以百年人生诠释医者仁心,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再高高不过信仰,再大大不过国家。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终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她在95岁高龄入党,对党组织,李桓英说:我很荣幸自己是党的同龄人,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病救治事业奋斗终身;对于国家和人民,李桓英说: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百废待举,正是急缺人才的时候,作为中国人就应该回来。从医80多年来,我做得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只要我还有精力、有力量,我愿意为党和人民奉献终生。奋斗终身,奉献终生。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终初心不改。从当年告别已迁居美国的父母,只身一人毅然回国;从辞去世界卫生组织聘任的专家职务,到在一穷二白的祖国开展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见到麻风病患者,到终其一生从事麻风病防治和研究;从在为国内群众提供高效治疗中积累经验,到为世界麻风病防治提供成熟可靠的中国方案,李桓英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事业中,虽耄耋之年亦步履铿锵,任精力有限仍一往无前。图片“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面对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症”麻风病,李桓英迎难而上,她用自己做试验,喝麻风病人家的水,吃麻风病人家的饭,握麻风病人的手……麻风病患者说:“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为了战胜麻风病,李桓英踏遍云贵川7个地州、59个县的几乎每一个村寨,两次翻车、两次翻船、两边的锁骨和肋骨摔断,都没有打翻她的信念、阻断她的脚步。以无私大爱,以赤胆忠心,树起医者仁心的精神坐标。图片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李桓英归来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李桓英百岁时,中国已经建成全面小康,正昂首阔步地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前无古人的壮举中,有包括李桓英在内一批批杰出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今天新时代则为每个人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更大舞台。个人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息息相关,实现自身价值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根同源。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每个人都应向时代楷模李桓英学习,与国家同步、与信仰同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创造新的传奇。
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第五篇】
中共云南省委7日在昆明举行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座谈会。号召云南省要深入广泛开展向朱有勇同志学习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12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作为一个农民教授,为农民做点事,这是我的初心,驻村扶贫这些年来,我们把科技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这比把论文写在纸上艰难得多,但是在我们心中、在拉祜族群众心中,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飘香的分量比一纸论文要重得多、亮得多。”朱有勇表示,必须用科学技术成果改变落后的生产技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山里的民族兄弟和全国人民一起富裕起来。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黄惠川是朱有勇的学生,前,时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的朱有勇一句:“我是一个农民教书匠,不会坐着说话。”深深打动了他,他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师从朱有勇攻读硕士、博士。
“为了能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朱有勇院士就把家安在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带着我们一起学拉祜话、唱拉祜歌,穿着迷彩服、绿胶鞋和老百姓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尊重和爱戴。”黄惠川说,朱有勇将团队研发多年的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关键技术无偿地给了当地的农户和群众使用,唯一的条件是“不用一颗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收益的15%要用于扶贫公益事业”。而这15%,正是本应属于朱有勇的技术股份。
“全省科技工作者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朱院士主动担当、无私奉献的奋进姿态,更要学习他心系贫困群众、不忘初心使命的精神品质。”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在发言中表示,朱有勇院士获得这个荣誉,是对他长期以来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把科研成果用在广袤农村沃土的高度褒扬。
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第六篇】
为深入学习宣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先进事迹,在省科协系统掀起学习热潮,12月10日下午,云南省科协组织召开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座谈会。受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张泽军委托,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向云主持会议,省科协副主席袁晓瑭出席会议,二级巡视员,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直属单位副处以上干部参加座谈会。
会议传达了云南省委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座谈会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按照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的要求,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把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协同扶贫有效衔接,着力加强科学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业扶贫水平,着力抓好科技特派员制度,着力营造科技扶贫良好环境,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形成整合科技优势资源集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模式、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带动精准脱贫的新机制、产业资源与市场深度对接带动脱贫发展的新路径,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会人员原文学习了“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并进行交流发言。大家分享了朱有勇院士担任云南省科协主席以来,与他共事时从他身上学到的做人、做事的淳朴、踏实作风和感人事迹。大家一致认为,朱有勇主席被评为“时代楷模”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他是我们身边的“时代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省科协主席,他履职尽责,将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的作风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尤其关心云南省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和院士申报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省科协干部职工力戒形式主义、脚踏实地做事作出了表率。
会议对省科协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朱有勇先进事迹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把省委书记陈豪提出的“四点要求”学习好、领悟好、贯彻好,切实把要求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二是要把学习朱有勇的先进事迹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之中,与科协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努力对标先进典型与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与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三是要把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及省委对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扬开拓创新和苦干实干精神,为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四是要宣传好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充分利用“美丽云南微科普”微信公众号、省科协官网等网络平台,朱有勇先进事迹,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感动人、感染人,凝聚人心,号召大家为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第七篇】
一条题为“95岁医学专家李恒英正式入党:我觉得自己可能合格了”的新闻牢牢的抓住了我的眼球,且不论95岁算高龄,但95岁入党这着实是少有,这几乎是用一辈子来展现自己,摊开自己的简历让党和人民群众来考验和监督自己,而“可能合格”又实在是谦虚。李恒英,世界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1970年,50岁的李桓英被下放江苏泰州麻风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触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后又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她近60年为卫生事业的奉献证明了她的存在,心中有责任。李恒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服务了快60年,我觉得自己现在可能合格了。但还不能放松,还要继续奋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去世后,身上不能披上一面党旗,那会遗憾的。”语言朴实,精神可嘉。作为学生党员,在大学入党时,那时刻是神圣的,也觉得自己是合格的,但现在和李恒英专家比起来,自己的差距又很大。国之栋梁,党之瑰宝。如果人人的觉悟都能如此,用真材实料来证明自己,党内就会少很多“蛀虫”,根基也就会越稳。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现如今,党员结构的高龄化需要党不断得注入新鲜血液,“新农民入党”、学生党员也越来越多。没有了战争年代入党时的战战兢兢,没有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压力,许多党员入党的动机少了些许鞭策,入党时表现是一套,而转正之后的表现又是另外一套,再加上时代的发展,群众对党员的看法越来越多,讨论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党员在转正前此次都来开会,转正之后就诸多借口不愿参加组织生活,平时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汇报思想动态。党风党纪要永记,严于律己。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那时在党旗下的宣誓,时时刻刻为自己绷紧那根“为人民服务”的弦,拿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向优秀党员学习,向李恒英同志学习。
了解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大全【第八篇】
朱有勇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时代楷模”,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人民教师的榜样、科技工作者的标杆。
朱有勇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始终充满热情地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不仅在高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学术带头人,还把讲台搬到田边,培训出一个个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在贫困地区播撒希望的种子,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品格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尊重和爱戴,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尽到了一个“农民院士”的光荣职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省教育系统和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要学习朱有勇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立德树人的师者仁心和把农村作为广阔天地的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习朱有勇同志“顶天立地”做学问、“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积极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分制改革,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完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向朱有勇学习,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不忘初心和使命,努力打造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云教铁军”,以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现代化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