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感谢学校给了我参加了“全国第十届小学数学课赛一等奖获奖教师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机会。虽然只有两天,但内容却丰富多彩,有来自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朱乐平、汪培新、夏青峰及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许洋、徐文艳、杨荣老师共6节示范课及三个讲座。名师们以他们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精湛娴熟的教学技艺,随机应变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回头细看,真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收获之程。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培养。课改的今天,小学数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呢?朱乐平老师在讲座中用PPT为我们比较了新老教材的不同设计形式和设计理念,让我们清楚了新老教材的最大区别是:新教材是放开的。更让我们清楚了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应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数学思想方法,了解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的作用。曾听专家讲过,若干年后,保留在学生记忆中的是什么?数学的一些知识与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忘记,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却能保留下来,并在他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想想也确是如此。而我们教师奉之宝典的《课程标准》,在它的理念中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强调的“两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显然改成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看来,在教学中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远远不够,还要重视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还要在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及其应用。虽然增加的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却能够带来教学的革新。在此理念引领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等等,都会发生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如许洋老师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这是我第一次听数学课中的实践活动课,感觉很新颖,同时也觉得更丰富了数学课堂。许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能不能把一张长方形纸条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画一画是不是只有一条边、一个面。还有在后面研究“从莫比乌斯圈面的二分之一处剪会事什么情况?”时,许老师也是先让学生们想想,再用剪刀动手剪一剪。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给每个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给了学生自主安排的机会。方法由学生摸索,找出方案学生自己解决,结果由学生来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二)情境创设,到底该怎么创?新课程改革的前几年大小各级的数学课都把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提高到了很高的高度,仿佛不创设情境这就不是一节好课,于是出现了绞尽脑汁为创设情境的局面;后来新课程改革走向深沉后,大家又觉得情境的创设越来越机械化、程序化了。正如夏青峰老师在讲座中说到,他们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如果提前跟老师说了明天要听课,那在新课开始时必定是创设情境;而如果是随堂听课那新课开始时必定是复习题。为什么呢?难道创设情境就一定比复习题好吗?“不要认为什么好,什么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是硬道理。”夏老师说他在新课开始时最常用的问题是:“关于这个知识,我已经知道些什么?”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当然,我并不是说创设情境就不需要了,关键是要看怎么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这篇文章中,找到了创设情境的几个方法,感觉很好,与大家分享:

1、情境的创设要有童趣,也要合理。情境创设不是一时之事,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情境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情境为整节课的进一步发展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铺垫。

2、创设情境要务实,具有时效性。只有务实,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把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的寓于各种各样的生动具体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学习的认知失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务实具体体现在:

(1)要有“数学味”,要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2)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因此情境的创设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始,也可在课的中间或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3、情境创设要具有挑战性,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好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要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但有的情境看似生动、有趣,却缺乏思考价值。

(三)数学课堂应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探索的空间。这几节课都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特别是朱乐平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时,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新课开始,朱老师就直接点题,再“请同学们试一试,你带来的圆规是不是可以画出圆?你是怎样画的?”接着,朱老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圆(标有圆心),“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出示半径,“这是什么?”(半径)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半径?”“再自己说说什么是直径?”还有后面的“整容活动,什么是圆?圆的特征是什么?”这些教学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探索、自己在总结,自己得出结论。

老师只是在旁边引导。而且,发现朱老师在每次学生说完后都会等一下,留下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问:“你们听懂了他/她说的吗?你再来说说。”非常重视学生“听”“说”和“思”的能力的培养。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经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把想象的空间、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为辅,主要是引导、点拨、纠偏、调控,不仅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要让他们会学、要学、乐学,富有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认知的主体。

(四)改巩固型家庭作业为尝试型作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家庭作业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家庭作业设计与新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题目形式封闭、单一,往往教师的要求是一刀切,内容依然沿袭着巩固知识为主,作业形式多是纯文本性的简单、机械的课后练习,既缺少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又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了厌烦、逆反等心理,甚至当成一种负担(有的以不完成作业来抵制),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面对这一现状,对家庭作业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夏青峰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他们学校正在尝试一种新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形式:尝试性作业。所谓尝试性作业就是在学习新知之前,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而完成新知后面的练习。这种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家庭作业时刻充满着新奇与挑战,也把预习作为了家庭作业的范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作业尝试。

总之在本次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课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创新的教学方法,对细节巧妙的处理,还有课堂的高效性都是需要我去慢慢品味和学习的。当然,学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不断提高。要学习的太多太多,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生活中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耕耘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教师,是阳光下的光辉职业,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得对得起“光辉”二字,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小学有偿补课的规定,要求在职教师遵从自己的职业操守,平时工作日和节假日都不要进行有偿补课类似的活动。关于教师有偿补课的危害,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在职的公办教师能否进行“有偿家教”?这个话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主要是它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容易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容易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教育部已经明确表态,坚决反对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牟取私利的行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这决定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全心全意地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其中就包括对孩子“开小灶”,进行提优和补差。

危害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有的教师为了赚钱,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到自己家进行家教,甚至办班,可以想到,这样的家教目的是金钱,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难免有“不务正业”之嫌,损害教师的职业形象,亵渎教育事业的神圣。这些教师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会渐渐淡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渐渐失去师生互动中纯净的情感。我们教的学生找家教,说明我们的责任未尽到,我们本来就应该免费辅导。本来就应该把所掌握的知识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本来就应该辅导学生学习,怎么还能该讲的时候不讲,留到课下讲然后收钱呢?如果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家教上,学校的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学校正常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教师搞自留地势必会影响学校教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又要搞好自己家教的学生,想两全齐美是基本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去违反职业规定和教师道德,这样做只是获得了暂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会影响整个社会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不良印象和反感,作为一名教师,要珍惜自己的职业,关爱自己的学生,做好应尽之职,不应将目光投入不属于自己的地方。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第三篇】

一转眼,历时两个多月的教学实习已经接近尾声了,虽然我为这个实习付出了很多精力和财力,但收获无疑还是重大且主要的。我从这次实习中得到了太多对于我今后的工作而言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专业知识必须扎实。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老师主要是为学生传播专业知识的,如果专业知识教不好,其他一切都是空谈,而在我的实习生涯中的永远的伤疤就是我在上专业课的时候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虽然指导老师和谢老师都没有严厉批评我,但不批评比批评更让我难受,我误导了同学们,我对不起他们呀!所以我认为专业是根本,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其次,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因为有了渊博的知识老师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学习知识理应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任何一门学科之中都蕴藏着它独特的趣味性,很难想象真正乏味透顶的学科会流传到今天。但老师在自己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兴趣盎然、滋滋有味地掌握这些知识却绝非易事。能否让学生快乐听讲、快乐学习无疑是衡量优秀老师和平庸老师的一个主要标准。而老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渊博的知识、的口才,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既然流传千年就有它流传千年的理由。为师者当恪守之。

再次,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学生。“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全对,这就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样,为什么良药一定要苦口呢?为什么忠言一定要逆耳呢?在药片外抹点儿糖让人快乐服用,说忠言时讲究一下说话艺术让人欣然接受岂不更好。同样,慈师和仁师照样也可以教出高徒。平时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以“为学生着想”为借口去伤害他们。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他们还要学会生活;教书也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他们还要学会育人。教师如果能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关爱学生,就能让学生的生活中多一些阳光,多一些温暖。也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老师才能不辱教书育人的使命啊!

最后,老师心中要充满正义感。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老师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那又有什么底气去教育学生呢?在实习中我见识了太多的丑恶。当然这只不过是整个社会丑恶现象的冰山一角。我现在还没有能力改变,有时甚至不能避免和丑恶现象搅在一起,但我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自己的良心不能坏,并且要把消除丑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教育学生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长为社会的进步力量和正义力量。

此次实习是我人生中的',是我记忆中的永恒,无论何时我都不会忘记我带的那些可爱的同学们,是他们有时让我欢喜有时让我忧;是他们有时让我牵肠挂肚有时让我愁;是他们让我的这段人生如此绚丽多彩、璀璨多姿。无论何时我都不会忘记我的指导老师段老师和系主任谢老师,他们以宽容和仁爱之心对待我致命的错误,鼓舞我缺失的勇气、激励我沦丧的斗志、慰藉我受挫的心灵,使我恢复自信再上讲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在自学提示的设计方面,我认为设置一方面要能实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不能太死板,问题单调就很容易使失去学习兴趣,问题设置灵活,问题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就很感兴趣。让学生自学,书本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平常的课堂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习水平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习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差,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样就使补差变得更困难,通常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但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老师少讲,到底是讲还是不讲,矛盾如何解决?

2、有些学生预习完以后,对一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并能掌握,在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探究,他们就缺少了兴趣。这样就使得课堂气氛变得不是那么活跃。

以上是我在学习导学案中的一些感受及想法,这些想法也是我在使用导学案后发现一些问题反思所想到的,还有一些想法是跟其他老师在讨论探讨中所受启发所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更加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导学案越学越完善!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第五篇】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39 423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