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最新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冬残奥会展现了人性之美,运动员们的坚持与勇气感动了无数人,温暖的氛围传递着希望与力量,令人深思与感怀。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4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最新10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冬残奥会征文 【第一篇】

第十五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9月7日至1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举行。这是残奥会历史上首次在南美大陆举行。一些“热词”受到广泛关注。

比赛项目:里约残奥会共设置22个大项、528个小项,包括了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三大残疾类别。其中皮划艇和铁人三项为本届残奥会新增项目。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两大类别的射箭、田径、硬地滚球、皮划艇、自行车、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射击、游泳、乒乓球、轮椅击剑、轮椅网球、盲人足球、轮椅篮球、坐式排球、盲人门球等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将有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350名运动员参赛。

中国与残奥会:1984年,我国首次派出2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共获得24枚奖牌,其中金牌2枚、银牌13枚、铜牌9枚,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女选手平亚丽、赵继红各获1枚金牌。此后,在1988年至2000年间举行的4届残奥会上,中国在金牌榜上的名次由第14位上升到第12位、第9位、第6位。

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名列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上,中国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再次双双名列首位。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95金71银65铜高居金牌数和奖牌总数的首位。

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里约残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由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担任。代表团总人数499人,有运动员308人(男161人,女147人)、教练员和工作人员177人、竞赛辅助人员14人。是我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运动员全部是业余选手,平均年龄26岁,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4岁。运动员具有新人多、重残人数增加、受教育程度为历届最高的特点。集体项目中,我国有6支队伍获得了里约残奥会参赛资格,其中,我国坐式排球女队连续获得三届残奥会冠军,盲人门球女队连续获得两届残奥会亚军,盲人门球男队、轮椅篮球女队是亚洲唯一获得里约残奥会参赛资格的队伍。

冬残奥会征文 【第二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残奥会?轮椅男篮球赛。本来是9:15分开赛,结果改成11:20分开赛。

我们就在奥林匹克公园里玩了会,去看鸟巢,看圣火。最后我们去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祥云小屋”,说是“祥云小屋”其实它就是帐篷。“中国故事”就在这些帐篷里讲述。我是第二次来这些小屋了。上次我没有找到山东,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才知道这一座座小屋是按中国地图布置的。在山东的“祥云小屋”里,主要摆放着一组组不同系列的风筝,真得很好看。还有很多其它的精美代表作呢!

快到时间了,我们就来到了中国体育馆。看到二排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开赛了,坐在轮椅上运动员一手操轮椅,一手拿球,投球。有的运动员一不小心就会人仰椅翻。他们就像玩杂技一样,爬起来再打。观众有时不是为了他们的进球而喝彩,而是因为他们爬起的动作。运动员们自强不息的表现让我很感动,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冬季残奥会心得体会 【第三篇】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而就在开幕式前不到9个小时,鸟巢临时设施服务保障团队仍在战寒冷、冒疾风,争分夺秒完成紧急保障任务,为开幕式护航。

冬残奥会开幕式前,由于特殊原因,直到3月3日晚上9时,国际残奥委会(IPC)才最终确定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代表团,此时距开幕式已不到24小时。

按照要求,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带领的国家体育场临时设施服务保障团队连夜组织39名作业人员,从4日凌晨0时30分开始,对国家体育场内的“万国旗”进行调整。

“万国旗”也叫静态旗帜,这些成排悬挂于场馆的各参赛国家及地区旗帜,不仅能营造奥运氛围,更能激发运动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鸟巢“万国旗”悬挂的位置,是在正对着主席台的场馆“碗口”下方,距离场心舞台有50多米高。“因为场馆没有电动悬挂设备,加上临近开幕式,不能有机械设备进场,我们只能靠人工拉拽绳子的原始方式进行作业。”总包单位之一北京城建集团项目经理刘亮介绍,每一面旗帜在什么位置都有严格要求,调整旗帜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哪怕只调整其中一两面旗帜,其他的也得随之进行调整,任务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开幕式当天,北京正赶上大风天气,空旷的鸟巢场地里,风力也接近8级。旗子在悬挂过程中一直迎风大幅来回摆动,让调整难度增加不少。

一面接着一面,三四十人的施工团队冒着大风,连续奋战近12小时,到中午11时15分,终于完成“万国旗”的悬挂,并让旗帜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开幕式。

冬季残奥会心得体会 【第四篇】

从运动员障碍等级的划分不难解释为什么残奥会受关注度远不及奥运会,如果以竞技技术和人类运动美学为出发点去看待残奥会或许你是失望的,出发点也是不对的。残奥会的举办,着重点本身就不是极限挑战,而是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顽强不息的精神。这两样,需要健全人也需要残疾人一起努力。

对于残疾人来说,残奥会更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展示平台,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最佳精神展示舞台。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有251名运动员,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6岁,来自各行各业,有些运动员坚持体育训练已20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生命抗争。残疾人运动员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与生理、心理的对抗中寻求突破,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8月24日开赛以来,残奥会每一天都有这样的瞬间上演,闪耀着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光芒。同时,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的友爱和尊重同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28日的女子50米蝶泳S5级颁奖礼上,金牌得主、失去双臂的卢冬两旁是下肢残疾需要坐轮椅的银牌得主、西班牙选手玛尔塔和队友成姣。拍照时,站立的卢冬单膝跪地,为的只是与另外两名奖牌得主显得一样高。卢冬“跪下”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也收获了无数赞誉之声。

像卢冬这样的例子,残奥会还有很多很多,每次浏览残奥会的新闻总会被残疾人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泪水总会在流淌的边缘徘徊。残疾人运动员给予我们远比奥运会更多的感动,因为他们面对“逆风飞翔”的勇气和意志比大多数健全人还要坚定。这或许是残奥会给健全人最大的精神礼物。

比赛场馆冬季两项中心介绍 【第五篇】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National Biathlon Centre),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季两项比赛场馆。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是中国首座经国际认证的冬季两项比赛场馆,赛时将承办冬奧会和冬残奥会冬季两项项目的全部比赛,赛后将继续承办世界级赛事以及作为国家训练推广基地使用。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由场馆赛场部分、场院区及技术楼共同组成。赛场部分可分为周边赛道和核心区;场院区根据使用人群可划分为场馆运行区、运动员区、安保区、新闻媒体区和转播服务区;技术楼临近赛场核心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总长公里,竞赛赛道长度2公里、公里、3公里、公里、4公里。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承办冬奥会的冬季两项比赛,产生11块冬奥会金牌;在冬残奥会期间,承办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的全部比赛项目,产生38块冬残奥会金牌。

冬残奥会征文 【第六篇】

熊熊燃烧的圣火于当地时间18日晚缓缓熄灭,为第十五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画上圆满句号。回首里约赛场的12个日夜,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选手用汗水与激情书写赛场传奇,赢得人们的赞许和尊重。同样的精彩、别样的感动,里约残奥会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留下了又一难忘篇章。

“一个新世界”,这是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共同口号。黑暗中的奋力冲刺,用耳朵“踢”球,轮椅上的激烈对抗、精准投篮……里约赛场上,体育为残疾人运动员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也让人们坚信:残缺的身体无法束缚饱满的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必能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里约,中国残奥代表团再次站在了世界之巅。中国残奥军团共斩获107金81银51铜共239枚奖牌,高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自2004雅典残奥会以来连续4届稳居残奥会金牌榜首位。运动员们在残奥赛场上超越自我、奋勇拼搏,高扬起精神的旗帜,续写了奥林匹克的荣光。

这是一面自强不息的旗帜。从“十金王”许庆到盲人柔道场上的“冷面女王”李丽青,从“天下无双”的乒乓球队到轮椅击剑“梦之队”,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孙杨、林丹和朱婷那样耳熟能详,但他们的每一分拼搏,同样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力量、速度、技巧与意志,无论是身体极限的突破,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激励8500万中国残疾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也使亿万国人收获了人生的启迪、精神的鼓舞。

这是一面为国争光的旗帜。当开幕式代表团旗手荣静获得金牌,她在朋友圈配上标志性的灿烂笑容,并写道:“这枚金牌也是身在异国的我送给祖国的中秋礼物”;当冯攀峰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里约残奥会乒乓球项目第一金的那一刻,他应当不会忘记10岁时的感悟:原来残疾人可以参加运动,为国争光。和健全人运动员一样,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里约赛场的上空,为祖国争得荣光,这是中国残奥代表团每一位运动员发自内心的真诚愿望,也是他们在赛场上奋勇争先的不竭动力。

这是一面团结拼搏的旗帜。赛场上,运动员们相互鼓励、抱团拼搏、众志成城、齐心合力创造佳绩。赛场外,残奥会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长足发展。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群体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扎实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四级联动培养体系的建立,不断为我国参加残疾人国际赛事输送人才;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工作的全面铺开,增强了残疾人体育的基层性和广泛性,使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中国残奥代表团团长张海迪所说,奖牌中凝聚着全社会的大爱,优异的成绩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体育工作提供的坚实保障。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里约残奥会落幕,标注着新的起点。同一片天空下,平等、融合、共享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华夏大地上,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进程浩荡向前。让我们守望相助、携手奋进,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共同筑就美好的梦想。

2022《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 【第七篇】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鸟巢奏响,国旗缓缓升起。旗杆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艺术团、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听障演员用手语“唱”国歌——虽无声,但意浓。

手语唱国歌,这是残奥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邰丽华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演员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在她看来,表演者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残疾人的形象。

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联大的女大学生,几次彩排下来,邰丽华感觉缺点阳刚之气。邰丽华向导演组建议增加了艺术团的12名听障男演员。建议很快被采纳,国旗下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动作,坚定的情感再次感动了观众。

用手语奏唱国歌,其中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残健融合之中,既体现了残奥精神,更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我们也能大胆地把对祖国的这份热爱表达出来,也向世界传递一种精神力量。”邰丽华自信地说。

昨晚的冬残奥开幕式始于一盏鲜红的灯笼,一名视障女孩得到了一盏红灯笼,她爱惜地抱住灯笼,胸口那抹暖意变幻成了本次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踩着“冰刀”滑进鸟巢,雪容融的到来也让这初春的夜晚多了几分暖意。

暖意,是被自强不息的故事打动。

改变始于体育。冬残奥会是残疾人展示自我的大舞台,直面生活挑战、为梦想而拼搏,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鼓舞人心。绽放出生命之花,不断迸发出向上的力量,他们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

暖心的,不仅仅是红灿灿的灯笼。更是在李端点火遇挫时,鸟巢中响起的洪亮的“加油”声。

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整场开幕式都洋溢在一种温暖的情感当中。通过舞台上的演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普通残疾人感人肺腑的故事。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更能体现包容的社会。北京冬残奥会将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了解,助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助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就如同雪容融的名字所寓意的,容融,代表着包容、融合,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残健融合,以“有爱”创造“无碍”,北京冬残奥会将为世界点亮人文关怀的光芒,带来一个打破隔阂、包容彼此的宝贵契机。

冬残奥会征文 【第八篇】

残疾人的世界里,障碍似乎无处不在。

马拉卡纳体育场的一端,搭起一条高台跳雪似的跑道。当全场观众倒数开幕时,跑道的上方出现了一位轮椅运动员。

他从6层楼高的跑道上飞驰而下,穿越巨大的火焰圆圈,在满场惊呼声中翻滚着落在气垫上。

“如果有轮子,为什么不玩转它?”这是轮椅极限运动员阿伦的心声。轮椅不仅是他代步的工具,更是他点亮自我的道具。

有绚烂的烟火,也有出人意表的黑暗。

看台一片漆黑,场地中演员们手里的“盲杖”发出白光,忽而组成一个巨大的眼镜,忽而又带动出强劲的节拍。黑与白,光与暗,这样的交错提醒着人们,如果失去那些习以为常的感受会是怎样。生活中那些随时会出现的障碍,其实不仅存在于残疾人的世界里,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

那些打破障碍的力量,来自不设边界的心灵。

开幕式的最后一幅场景,曾获6枚残奥会游泳金牌的巴西运动员席尔瓦坐着轮椅,来到火炬台前。他的面前是层层叠叠的台阶。席尔瓦思忖片刻,台阶突然变换成“之”字形的坡道,他转动轮椅,奋力向上,圣火台上方,依然是奥运会开幕时的巨型太阳雕塑。当席尔瓦举起火炬引燃圣火盆,这一雕塑再度开始缓缓转动……生命律动,生生不息。

冬残奥会征文 【第九篇】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国务院日前公布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在今天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副主席、理事长鲁勇,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情况,解读规划纲要并回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海迪主席,您将担任2016里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征里约,您对于本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有何期待?

张海迪:谢谢大家对第十五届残奥会的关心,我不是将要担任团长,我已经担任了团长。昨天晚上我们的代表团已飞往里约,我们的残疾运动员已经做好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希望能交上一份大家满意的答卷。残疾人刻苦训练、奋力拼搏的精神鼓舞着大家,让我们看到生命中只要去拼搏、去奋斗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意义就在这里。我们对这次的残奥会充满了期待,我将于9月4日赴里约,和大家一起奋斗。

这次我们提了很多要求,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我在动员会上对我们的运动员从各个方面都提了要求,但是其中有一条,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残奥运动员已经被禁赛,起因大家都知道,我们表示非常遗憾。最重要的是,我们中国代表团一定要做好所有的工作,中国残疾人运动员怎样在兴奋剂面前要求自己呢?我说,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兴奋剂,干干净净参赛,我们的残奥运动员要做真正的英雄!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都承受过苦难的力量,都有超越困难的决心,更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切怎么能是服用兴奋剂能够做到的呢?并且我们残疾人运动员勇敢、顽强,誓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的一颗诚心怎么能被兴奋剂所污染?我相信,我们的运动员一定都是好样的,每个运动员都应该做坚守自己尊严的勇士。

总之,一定要让残奥运动会圆满成功。最后我告诉大家,我们一定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我和我们的运动员一起说一句话是:“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冬残奥会征文 【第十篇】

里约残奥会将于7日揭幕,赛前一天,记者利用组委会组织的媒体参观机会,走进残奥村内的运动员居住区。已入住一周的中国残奥健儿纷纷表示在村里的生活还不错,对于比赛有信心、很期待。

中国代表团成员在8月31日开村第一天就入住了残奥村。与奥运会时一样,残奥村的“中国楼”依旧挂满鲜艳的五星红旗。而其他楼外也都被参赛代表团挂满了旗帜和标语。

中国运动员在里约逐步走入正轨,各队每天都安排训练,回村之后去餐厅吃饭、去健身房练力量,生活、训练两不误。

里约奥运会8月21日结束,运动员村在经过一系列无障碍改造之后重新开村。比如为了让轮椅运动员在房间里有更大空间,原本一间房里的两张单人床搬出一张,而在餐厅里也移除了部分桌椅。此外,残奥村专门设立了运动员相关器材维修中心。

对于这里的无障碍设施,中国残奥健儿表示“还不错”。参加铁饼、铅球项目的盲人运动员汤红霞说,村里班车上下车都无障碍化,再加上教练引导,各方面比较便利。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周影也说:“残奥村离乒乓球馆很近,无障碍化都还不错。”

中国乒乓球队领队仉兴玉说,残奥村基本具备无障碍设施条件,但有些细节不是那么方便,比如供轮椅运动员使用的洗浴凳没有,一些轮椅辅助性用品也没有,但在提出要求之后,组委会会很快送过来。

为给运动员提供充分保障,中国代表团还专门设立医疗保障组,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特定需求,派出4名医生,设立眼科、内科、骨伤科以及传统针灸按摩等。医生韦景斌介绍说:“队员们在刚到里约时,有一些人出现水土不服、感冒等症状,但这两天大家逐渐适应,前来医疗组看病的人也少了。”

在残奥村的健身房内,无论是跑步机还是力量器械都已有人使用。劲爆的背景音乐下,每个人都在挥洒着汗水。整个残奥村中,这里最能感受到大赛在即的紧张气氛。

7块残奥会金牌得主、中国游泳运动员许庆也和队友在练力量,他说:“来了一星期,一切适应都在计划之内,场馆感觉比较好,时差调整也很快。”

不过,许庆说村里的餐厅对于中国人来说口味一般,但有麦当劳和烤肉,就是排队时间长一点。周影也说,虽然口味有些差别但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队员们自己也准备了泡面、榨菜等食物,能够满足“中国胃”对家乡味道的思念。

中国代表团此前连续三届获残奥会金牌和奖牌数双第一,这次队员也都表示会拼尽全力争取佳绩。失去一条半手臂的水中“鲨鱼”许庆说:“这是我第四届残奥会,希望可以拼尽全力。”

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冯攀峰是第三次参加残奥会,他说随着各队运动员陆续抵达和赛事抽签的进行,残奥比赛氛围愈发浓烈。“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这几年欧美国家进步比较快,但我们还是蛮有信心的。”

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男子铅球运动员林科立说:“在村里感觉挺新奇的,好多东西在国内没见过,比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住在一个小区,饮食和国内完全不一样。残奥会是(残疾人)层次最高的赛事,能够参与其中非常激动。”

39 3547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