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一篇】
1、教学内容:
科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74~76页。
2、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和概括能力。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有着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先秦古籍《考工记》中就有这样记载:(请同学读)。(出示鼎和鉴的图片。)。
(一)教学意义。
1、出示3:5:40:7.5:3。你能把这几组比分分类吗?小组讨论,汇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按照形式来分,一种是按照比值来分)板书按照比值来分的情况:3:5和24:40、:和7.5:3。既然它们的比值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等号)。
2、指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那么我们怎么去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呢?
4、教学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元)2买的本数3。
5、出示结果。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二篇】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由于教学大纲规定,许许多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而学生只是记忆、再现这些知识点,沦为考试的奴隶。其实知识是死的,课堂教学绝不仅仅让学生拥有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拥有智慧,拥有获取知识的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智慧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的熏陶。智:是人类个体的认识过程或认知结构,即对外部信息的感知、整理、联想、储存很搜索、提取、操作,或通过此过程形成的认知水平。慧:是人类个体所认知事理的评判过程和评判标准。我校通过创设智慧课堂,使教学触及学生的世界,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做到了“以智促知”。
我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来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了学生学习中一些零散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发现、自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讨论,说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2、用教材教,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到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时,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自由驰骋的思考空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法,在开放式、个性化的学习中生成灵感,碰撞智慧。正是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课才变得生动和真实,学习才显得如此活泼和有效。数学的学习成了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成了放飞心灵的快乐之旅。课堂已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智慧培育的圣殿。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三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6∶10和9∶15。
∶和10∶5教师结合回答说: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那学完今天的知识----比例的基本性质,老师的秘密对你来说就不是秘密了。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三、反馈。
1.在四人小组里,将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当学生说到比例的基节本性时,师引导学生探究验证.)3.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在这一环节,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完成课本第41面的“做一做”)。
2、():4=6:()。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15∶3=():1(2)2∶=:()。
5.在a:3=8:b中()是内项,a*b=()6.如果2a=7b(a,b不为零),那么a/b=()/()。
设计意图练习主要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与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形成对比;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充分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开放性,让孩子们发现比例的知识的奥妙。
六、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第43页的第5题(全班完成)。
2、课本第44页的第14题(学有余力的孩子完成)。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意图这板书是为了突出重点,让孩子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比例各部分名称以及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到底是两个数相乘。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四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和::和5:2。
:和::和1:4。
3、用下面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如(1)半径与直径的比:=。
(2)半径的比等于直径的比:=。
(3)半径的比等于周长的比:=。
(4)周长与直径的比:=。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教材利用三角形的缩小做素材,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以其中一个比例为例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在让学生说出其他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在观察各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的基础上,发展规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还介绍了分数形式的比例基本性质的表达方法。“试一试”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第1-4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设计思路: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由于教学大纲规定,许许多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而学生只是记忆、再现这些知识点,沦为考试的奴隶。其实知识是死的,课堂教学绝不仅仅让学生拥有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拥有智慧,拥有获取知识的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智慧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的熏陶。智:是人类个体的认识过程或认知结构,即对外部信息的感知、整理、联想、储存很搜索、提取、操作,或通过此过程形成的认知水平。慧:是人类个体所认知事理的评判过程和评判标准。我校通过创设智慧课堂,使教学触及学生的世界,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做到了“以智促知”。
基于以上认识,我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来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了学生学习中一些零散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发现、自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讨论,说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2、用教材教,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到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时,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自由驰骋的思考空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法,在开放式、个性化的学习中生成灵感,碰撞智慧。正是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课才变得生动和真实,学习才显得如此活泼和有效。数学的学习成了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成了放飞心灵的快乐之旅。课堂已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智慧培育的圣殿。
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确实我们教师应该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演绎精彩生命的舞台,把主动权、选择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会有层出不穷的生成,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节课是概念教学,不太好讲。在上课之前我感觉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然后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再小组交流,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有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同位交流、多方验证。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采用了自主观察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且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课之后,我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还不能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学生。如果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参与学习。
2、上课心态、情绪还不够平稳,计算机技能、教学机智、自身素养还有待提高。为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最后有点赶时间。
3、面对一些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我还不能及时抓彩,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展”与“建构”。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要好好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汇聚【热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