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汇编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汇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一篇】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四大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四大功能:互帮、互促、互改、互探。我们必须在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利用这死大功能,互帮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促就是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改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互探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探究。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大功能,那么效果就肯定好。例如: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互改,在语文课的听写就可以经常运用,或是在数学课中的巩固练习中就可以经常用。通过学生的互改,就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的三个功能也是一样,不过,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好,在哪个环节该用哪个功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到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这会让人做事更有动力。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要充分利用表扬这种方式,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这会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小组竞争中的优胜者,我们更加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二篇】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摄影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技术,涉及光学、电子、美术、新闻等综合知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开展摄影兴趣小组,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好的落实了新课程改革,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他们进行更为专业的培训与引导。兴趣小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乐意参加。兴趣小组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及为今后培养摄影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学习摄影技术,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方法、价值取向。学生通过对摄影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能较为完整的表现自己的构思。理解摄影是一门定格真实影像瞬间的技术,摄影的魅力在于用镜头去体验社会、人生,去发掘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

三、活动要求

1、考虑到各年级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摄影兴趣小组成员由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热爱集体,积极上进,自愿参加兴趣小组,有摄影爱好的本校中高年级段学生组成。

2、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教室。

3、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教室大声晴哗,不准做与摄影学习无关的事。爱护教室内的公共设施和用品,保持教室内的环境整洁。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该按时完成,到户外拍照要遵守纪律,不得离开教师指定的地点。

四、活动内容

(1)、重视基础训练,以摄影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抓住难点强化训练,解决实践操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2)、了解摄影基础知识,包括相机的种类、光圈的档位、快门的级数、镜头的焦距和视角的区别、胶卷及感光度的知识、构图、用光的基本知识等。

(3)、指导学生从事摄影创作,培养学生观察与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选录,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艺术品位的作品来。

五、辅导措施

1、开设摄影辅导课堂,学习摄影基础知识,教学采用理论教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2、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分析摄影作品拍摄的背景、思想及艺术表现的手法,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3、介绍单反相机的使用方法,摄影技巧。

4、到户外进行拍照或利用节假日以及学校的一些活动进行摄影练习。

5、布置一周的拍摄任务,并在下周上课时以电子稿的形式展示给其他学生,并阐述自己的拍摄手法,拍摄时遇到的困难,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采用的构图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教师与学生参与讨论,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6、定期举办美术比赛。举办摄影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已实力,增强自信心的舞台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大胆尝试,用心拍摄,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三篇】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己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洪常小学六一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2)、激励性。一节课结束后,对各小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用评价板展示出各小组的情况;每周结束后,进行一次自主学习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组评定,将每周评出的最佳学习个人和学习小组公布在班级光荣榜上;每学期结束时,根据全学期的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出高效学习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类明星小组。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四篇】

本学期我们学校为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学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困惑,也有收获。现在总结如下:

组建合作小组时,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四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让他们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十四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给组员讲解,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尤其是训练组长怎么给组员讲解。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检查小组成员每天的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每周分别评出一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开始合作,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去关注同学的发言,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因此,我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例如:试卷讲评课完后,我让各小组对本组成员进行总结和评价,有的小组说到本组总的学习气氛,好的是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好的是爱说小话,行为涣散。各组成员都要为本组争光,积极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教学中的一点做法,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五篇】

本学年我们学校主要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前一阶段时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对学生的姓名、爱好、性格、学习、能力均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下步的分组学习做好准备。

针对学生表现欲强,经常抢答问题的现象,我们与学生约定,要耐心倾听他人发言,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评价他人的发言,不重复他人的意见,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能虚心吸收别人的正确见解。

(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编: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编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经过本阶段的工作,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也有了初步合作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六篇】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纪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改要求教学要面向个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合作学习对培养一批世纪所需的索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个的发展,有着一十分积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也获得发展。

一、引言。

学会合作是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也是当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促进其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走进今天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己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实施`,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进行分组教师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出现分歧,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怎样关注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性策略,为真正提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建议。

合作学习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3。

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

3、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说明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加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4、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其中,“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1、时机不当。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相互促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缺乏教师必要的讲述。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4、参与不均衡。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小权威大包大揽,一切问题有学习好的来解决,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过于信赖盲从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便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的目的。缺乏独立思考。

四、学困生的界定。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量的学困生。学困生又叫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学业成就低下、学力不振、学业受挫、差生等,他们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思维迟钝,厌学等,在学校学习期间某一门功课或几门功课成绩不好,暂时或总是处于班级倒数。究其原因,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因素,如不良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也有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优生早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无所事事地等待着小组交流,学困生面对着探究问题苦苦思索,心神不定地担心小组交流的开始,学习资源分配高耗低效组内交流时,优生拥有话语霸权,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而学困生望洋兴叹,等着优生的米下锅,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全班交流时,优生抢先抓住发言的机会,博得满堂彩,学困生无奈沉默寡言,难有露脸机会。

凡此种种,只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学生学习效果两极分化愈加严重。这显然有悖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目的。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给予关注和关爱,让他们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里,实现学习上的不同发展,应成为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五、改进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行为。在学困生的教学对策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的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奖赏,老师的称赞或取得好成绩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心和自信等激发学习动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教给小组长分工的方法。把简单的题目分给学困生来做并给以帮助和检查,在评价中当整组获胜后,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增强了自信心。又如当我发现学困生有了进步或表现良好时,尽管和其他同学比还有差距,但和他自己比,能做到如此己属不易,我都在全班大力表扬,使他们在自身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在课后和他们分析进步的原因,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指出他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我能行”信心后,就会由畏学转变为要学。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虚心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因素、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赏罚情况都会影响学习兴趣。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会产生害怕老师的心理,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如果教师缺乏耐心,一味的训斥,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使有些学困生产生抵触、反抗情绪,形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不仅不能进步,反而退步的更厉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克服急躁情绪,耐心的给学生辅导,做到不训斥、不体罚学生。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学习气氛,多给学困生一些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主动发言,体验成功的喜悦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缩小知识位差,指导学困生超前自学。

由于各种原因,学困生的知识结构断层多,夹生情况多。针对后进生的知识缺陷,可以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一开始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然后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算算、划划,进行一些尝试练习。在发生疑难的地方打上“”,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力求对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学困生预习后,教师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自学得怎么样提出了哪些问题暴露出哪些问题对于与新知紧密联系的旧知一定要后进生理解、掌握,必需的技能要形成,必需的思想方法要领会。对于有关新知的疑问,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学困生经过及时查漏补缺,初步感知新知,能够与优生站在学习新知的同一起跑在线,树立合作探究的自信,增强合作学习的实力,使合作学习更有质量、更有成果。

(四)关照学力差异,张扬个性化的独立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情况,设置“胖瘦”不一的小组学习提纲,各组学生自由选择探究的路径,也可以自己“摸石头过河”。教师在加强对学困生指导的同时,及时调控其它同学的学习。这样各类学生都以各自适宜的速度和方式,以自己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展开主动的建构活动。

教师要细化合作学习提纲,为学困生的思考铺路搭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思维度。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合作提纲。有时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给学困生制定更为详细的合作提纲,制成问题卡,以便于他们进行有效自主的学习,避免只做听众的现象。

这样设计提纲后,优秀生自己组织旧知识,构建新知识,学困生按照老师搭好的台阶有方向的思考,排除了其他旧知识的干扰直入主题,做到思考有层次有次顺序,既动了脑子,又确实学会了知识,学习积极性高,不再感到新知识高不可攀。

(五)彰显互动互助,打造和衷共济之舟。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认识到他们与小组伙伴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小组其它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刁能获取成功,认识到评价的标准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以个人的表现为依据,奖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使各小组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学生间的友谊和亲社会的行为。小组成员还要认识到每个人必须尽职尽责,不能“搭便车”。

在小组讨论中,要求人人参与讨论,并懂得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小组中每个人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它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教师鼓励优秀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互教互学,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装军。组织交流时,各小组抽签决定发言代表,打破原来优秀生的垄断地位。并以发言代表的进步情况来评价该小组完成目标情况,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六)加强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体现在课上和课下。由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课上可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新授过程中,深入到小组中参加他们的学习活动既增进师生感情,又能及时了解活动情况,说明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能和学困生一对一的交谈,进行点拨与帮助在练习过程中,采取组内互助和师生互助的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后学困生可向自己的组员请教,也可以由自己选择一个优秀生作为他的学习伙伴,有问题随时问,老师利用课间出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测查,情况好给予表扬,发现漏洞及时补。对于学困生采用分层次留作业,适当降低难度,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度倾斜、倾情偏爱,让弱势群体真正参与,公平合作,乐于交流,善于表达,使教育的“绵绵细雨”不断沁入他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千涸的灵魂,为他们在新课程的征途上架起理想的彩虹。

参考文献。

3、陈增红《合作学习解读》中国语文网。

4、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七篇】

根据教育局“关于三年内(—)大面积消除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质量监测学科平均分不及格现象的通知”精神,为消除我校期末质量监测学科平均分不及格现象,达到本学年期末测试目标,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帮扶学习小组实施方案。

1.科任老师快速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习能力,思想状态等。确定需要帮扶的学困生名单。

2.从尖子生中挑选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帮扶学困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学习小组。

1.课后作业、练习帮扶;(包括认字、听写、看拼音写词语、背诵、默写、计算、应用题等,争取做到课课清、日日清。)

2.单元检测前复习帮扶;

3.考试后纠错帮扶等。

1.教师想方设法激励学习小组的帮扶动力和学习自信心,落实责任到人、帮扶到位,及时反馈帮扶情况。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3.教师负责全面掌握各帮扶小组的学习状况,使用“帮扶学习小组记录表”跟踪并记录帮扶对象的成绩变化,确保尖子生不掉队,学困生成绩稳步提升。

4.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小测和单元检测进行评估,颁发学习进步奖状等,对有进步的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习动力。

此方案为大面积消除学科平均分不及格现象服务,不妥之处,执行中逐渐完善。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八篇】

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中学曹玉文。

电话:***邮编:44270。

4近年来,我校一直围绕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特别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我在不断钻研与学习的过程中力求把推进质量与新课改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自己感悟总结如下: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

1、备学生。认识研究学生的知识层面,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合理分组,每个小组由各科教师分工负责,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2、备课。从细节上入手,侧重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落实,理科在选题、讲题的方法技巧上狠下功夫,文科在归纳、分类整合上狠下功夫,注重导学案的二次生成。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我校课堂教学模式定为:导引自学-自我检测-知新有疑-范例解析-达标测评-小结反思,六个环节。

1、导引自学。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老师检查核对答案,有问题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问老师。在这个环节里经常会有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不愿看书,也不愿问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易在书本中找到答案问题让每个小组5号、6号同学回答,给小组双倍计分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小组建设让每位学生都有任务,都有参与。

重要的是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3、范例解析。有些范例很重要,又有一定难度,一般是先让3、4号讲,再由1、2号学生补讲,老师对表述仍不到位的再点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看2分钟左右,小组内还不会的再问小老师或小组长。

4、达标测评。限定时间,先报答案,再由小老师批改反馈,然后有针对性评讲,简单的由各小组长自行评讲落实,重要题型在课余时间进一步巩固练习。

5、知新有疑。一开始学生很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时老师就正确引导,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题多解,或利用课外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6、小结反思。这个环节主要针对教师对导学案二次生成后的处理效果以及上课效果进行反馈,里面包括对教学目标设计、读法设计、悟法设计、问题设计等方面的总结反思。

三、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具体做法如下:

1、上课:如果小组成员每周上课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在布置同桌操练或小组分角色表演时能认真完成并积极展示的都给予小组20分加分奖励。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必然对组内易开小差的学生进行监督,改进他们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因合作展示的要求促使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提高。

一半以上成员错误或字迹模糊的扣10分。这种小组水平相当的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检测:主要是对每个单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考核和检测。以小组为单位算出每次测试的人平分,平均分前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10、7、5分的奖励,对于进步较大的个人给予10分的奖励并计入小组总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共同努力,也刺激了后进学生的学习。

4、抽查:小组之间相互抽查,可以按组序抽查,如一组查二组,二组查三组……依次循环。小组的每位学生都要向被抽查小组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如果回答出现错误,本小组就要集体帮助出现错误的同学。这样,每个小组不管是抽查者还是被抽查者,为圆满完成抽查任务,组内同学都会全方位地参与到检测活动中来,都会千方百计地查找问题,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都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同学,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目的。

四、课后辅导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由小老师或小组长每天对核心知识进行辅导,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定期检查,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他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对其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努力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也顺利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我欣喜地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促进我不断学习新理念,深入了解学生,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1、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转变。

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开始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师生间、生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学生在合作中有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

2、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健康的情感态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3、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良好的课改氛围中,学生课堂表现力,展示积极性,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这便是课堂新模式带来的好处。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九篇】

从去年开始,学校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组织老师们学习了杜郎口及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制定了“一、三、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破了历来学生面向黑板,面向老师,桌凳整齐排列的形式,采用了四人或六人一个小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现在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所以我们班的学习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我采取的分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尽相同,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带头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两个人,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所以我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编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我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部分小组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出现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各自作答,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意见交融淌出的活水便草草收场。有的学生乘机开小差,说空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

我常常只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因此,只要有人能够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组中只有一个人认真完成任务,其他组员都不参与也没有关系。对于一些不参与的学生来说,在独立完成任务时不认真更容易暴露,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倒是安全的。所以,合作小组成了不参与者的“避难所”。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复制了这种不平等的,缺乏合作的师生交往方式,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我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不能说全面,只是我漫长教学求索路上的一小步,前面的路途还很长,语文这门学科,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去诠释和丰富。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全【第十篇】

在新课改以及案本学习法的指引下,我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同样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就此谈一下自己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感想。

1、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活跃。这不仅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0 2383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