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精编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精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篇】

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认为,传统的教育将人的一生机械地划分为接受教育和从事工作两个阶段是不妥当的,应当将教育贯穿于人的终生,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事工作以后,也仍然需要接受教育,不断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全面需求。因此,传统的教育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类型的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安排,按照“学习——劳动——再学习——再劳动”的模式不断回归,交替进行,循环不息。由此可以看出,终身教育思潮对当今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参与学习,学习又是每个人终生不能间断的事,而这种学习,除了必须阶段的正规的学校学习外,还要参与各种形式的专门的“回归教育”和“继续教育”,更要依赖于个人自觉的学习行为。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时间和经历,以及社会为个人学习所能提供的可能和条件来看,自学比接受专门的教育培训更重要。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学生一旦有了自学能力,将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成人教育过程中,任何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成人学员的主体力量和自我学习与教育,才能产生效力。尤其是网络教育,更是建立在成人自学基础上,依赖于成人的自学活动。

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1)自学探求法,就是教师发布教学大纲并做必要的说明与提示后,由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去学习、研究,从而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

(2)群体讨论法,就是学员在业余时间里利用qq或者bbs等交流平台组成三—五人的学习小组,就某些疑难问题展开研讨的自学方法。

(3)质疑问津法,就是在“自学探求、群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员就学习中的某些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向教师或者向同学提出质疑、问津,弄清要点与解决问题的自学方法。

(4)模拟演练法,是在前三个自学阶段后,为进一步笑话知识并转成岗位能力而进行的动手演练的实践活动。它能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能真正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5)上岗操作法,是在前四步学习之后,为了检查与考核学习效果,进行最后的能力培养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自学方法。

同学们可以在bbs或者课程答疑模块质疑问津,带动大家一起参与讨论与回答。

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一下第一阶段的学习经验,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二篇】

每门课程中,教师还会为你布置三次平时作业,督促你的学习。当作业布置下来以后,建议你制订作业计划,以保证能按时完成。

第一步:确认作业要求。作业一般要求在两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当你收到作业信息,首先应该上网查询或咨询老师,明确作业的形式,字数要求、提交时间等具体要求。

第二步:分阶段完成任务,一般分三个阶段。以一个月为例,如:

前1/4的时间,即第一周:作业准备阶段。不急于撰写作业,你应该首先寻找与作业知识点相关的资源或参考材料,对资源进行认真学习与研究。

中间1/2的时间,即第二、三周:作业撰写阶段。准备充分之后,便开始利用参考资料进行作业撰写。

最后1/4的时间,即第四周:灵活修改阶段。利用剩余的提交时间,对作业进行进一步的修订,以提高作业质量。

技巧:

准备阶段是为了避免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偏题或错题的情况,比直接做题更能提高效率。

灵活修改阶段目的不仅仅在于对作业的完善,更在于对自己时间的灵活处理。在第三周结束未能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这段时间仍然可用于撰写作业。

时间计划制定完成之后,建议你采用小纸条或电子备忘录的方式,将阶段日期与成果放在醒目的地方,以督促提醒自己。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三篇】

幼儿教师与家长均为教育者,都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体,只有家园双方进行合作,才能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但是,目前我们的幼教实践中,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还不十分理想,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与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内涵理解不够。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在:一方面,幼儿园扮演着居高临下指挥者的身份,在缺乏对家长教育需求的.考虑情况下,或多或少改变了原有“本着平等的原则,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初衷,给人一种幼儿园“要对家长进行教育”的感觉。而另一方面,家长也没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幼儿园共同合作教育孩子。有些家长对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也只是被动参与。在对“家园平等合作,家园教育同步”理念的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实际开展的家园合作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

表现为:家园合作的教育效果有限,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家园合作不够密切,两者常常脱节;家园活动很少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

3.幼儿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正确、全面反映社会要求的家庭教育目的,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而错误地片面地反映社会要求的家庭教育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家长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有的幼儿家长从未专门学习过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家园共育的观念薄弱。另外,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一味追求智力开发,不懂得非智力因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对孩子或过分溺爱与保护,或过分严厉经常打骂;也有部分家庭因三代同堂等原因,造成了教养孩子的不一致等等。上述家教误区的存在,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了矛盾,出现家教效果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等现象。

4.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教师在家园合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师的表现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教师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仅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而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而有的教师则忘记了自己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迁就家长溺爱、粗暴管教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还有的教师仅片面地把开展好展示活动当作家园共育的重点,往往忽视了日常与家长的平等沟通和对话……种种表现,都反映出我们的教师没能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适应家园合作工作的变化,自然给幼儿家长的指导也不尽人意。

5.缺少专项经费投入。

由于家园合作活动的组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囿于没有专项经费,无法经常地、有效地开展大规模的家园互动活动,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6.社会支持参与不足。

家园合作教育的宣传不够,社会认知和支持力度还很低。

三家园同步、同向共促幼儿发展。

(一)幼儿园方面,要主动沟通、平等合作,探索新型的家园合作教育模式。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规程》第四十一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她们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因此,幼儿园方面与家长主动沟通、平等合作,共同探索新型的家园合作教育模式便责无旁贷。

1要树立大教育观,主动与幼儿家庭进行联系和沟通。

让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方针、教育情况和教育要求,取得家长们的配合与支持,利用家长资源共谋划策;让家长深入幼儿园与教师、幼儿互动,增进交流沟通;同时,还要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能力,以便家园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要积极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家园互动活动。

为了使家园合作活动不流于形式,幼儿园要长期向家长开放,请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的工作。要在充分掌握家长教育需求,了解幼儿在家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幼儿不同年龄层次特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家园互动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主动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来,鼓励每一位家长去观察和讨论自己孩子的成长问题,使家长获得成功的教育体验,改变以往的被动参与局面,让家长愿意参与幼儿园教育,逐步转化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合作。

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家园合作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家园合作指导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还要熟悉并把握一套有效的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平时家园合作工作中,教师必须充满爱心、诚心、责任心,树立良好的服务观,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了解教师工作的繁琐和辛劳,从而激发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以此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为家园合作架起桥梁。

(二)家庭方面,家长要不断提升素养,主动参与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家庭环境。因此,幼儿家长要通过多看书学习、多参与实践、多总结摸索的过程,不断学习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知识;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要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遵循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并做到以身作则、教育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与幼儿园教育同步,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社会方面,要更多地配合、支持家园合作教育的开展。

建议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家园合作教育的宣传,增进人们的认知和理解,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家园合作教育;有关政府部门要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家园合作活动的开展提供前提保障,在幼儿园、生活社区等地方新建一批具有规模、影响力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方便家园合作教育活动的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它将幼儿教育的两个主体有机的整合到了一起,可见家园合作意义的深远。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7。

2《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

3《中高收入家长群体的幼儿教育行为分析》罗红学前教育研究/5。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篇】

一、课上的效率一定要保持。

二、要跟着老师走,太自主不一定是好事。

三、多做题,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做,一定要作出效果不然不如不作。

数学:

1、上课前要调整好心态,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数学课,我旁边的同学总是这样,然后他们上课时听讲心情就很不好,这样当然学不好!

2、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作到耳到、眼到、手到!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做笔记,上课时如果老师讲的快,一定静下心来听,不要记,下课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别人谈论最讨厌的课时,你要告诉自己,我喜欢数学!

4、保证遇到的每一题都要弄会,弄懂,这个很重要!不会就问,不要不好意思,要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要灵活运用!作的题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错题集,把平时遇到的好题记下来,错题记下来,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五篇】

合作学习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我国儒学大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已经重视合作并将其用到教学实践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也”,就是倡导学习者在学习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实施之初,教师们在课堂上都纷纷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观察中我发现,很多小组合作还只留于形式。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转过身来,满教室里嗡声一片,小组内学习好的同学争着抢着张嘴说话,差一点的学生干脆只顾自己玩弄小动作,谁也听不清谁说了些什么。交流时,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然在说“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生之间没有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探讨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价。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形式化的。 下面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

一、学习相关理论,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规律

“掌握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马虎。理论来自实践又去指导实践,研究理论可以起到正名和解读本质的作用,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再联系目前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当前首要问题是教师们教育教学观念的认识问题。为此,我深入学习基础理论,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最本质、最核心概念,给小组合作学习界定为: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最终达到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这一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面对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先从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理论学习抓起,在明确方向,求得共识的基础上,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采取“探索——交流提升——再探索”方式,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随时拿出反映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用研究课和问题研究的形式展开研究,滚动推广,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范例,促进了大家参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误时、误事,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合作小组人数最好为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2、“组间成员水平均衡”分组的原则

组建3人或3人以上的多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他们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体保持一致。这样组内异智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异智,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六篇】

本文作者基于教育管理实践,探索从建立组织结构、制定规章制度、设置选聘条件、开展相关培训、指导日常工作和做好总结改进六个方面规范学生质量信息员的管理.

作者:王海林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处,江苏,南京,21004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5)分类号: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质量信息员管理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七篇】

课程改革正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改变了教师角色,由过去的课堂“主角”转变为“导演”,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真正体现出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相对于班级授课制而言,具有更大的伸缩度和更多的自主性,所以目标导同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设置目标导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整体目标的设计应有梯度,有弹性,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原有认识水平的差异,结合所学内容的特点,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整体目标里应包含有基本目标和能力目标,这样既面向全体,又顾及两头,让能“飞”的飞起来,不能“飞”的跑起来,不能“跑”的先走稳再慢跑,最终达到目的地。

其次,从小学生的注意特点看,目标的展开一定要明确。要使学生一听就知道在此阶段的学习活动中该完成什么任务,切忌给学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当要求较多时,为了保证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应尽量借助灯片、数码投影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增强目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以防学生遗忘或顾此失彼。

最后,要从学生的意愿出发,尽可能动员学生直接参与目标的确定,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更为主动,更为积极。

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心态。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的质量十分重要。特别是以下两方面应尤其引起重视:

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可把学生动态地编入三个类型的组别,每组6人左右,组长实行轮流制。

勇敢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接受能力有艰,学习活动颇感困难。教师应多加入勇敢组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边倾听边指导,并做些积极的评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挑战组: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较差,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能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对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鼓励自行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责任心。

智慧组: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较好,学习兴趣浓,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求知欲望高,基础相对扎实。教师要为他们设置一些选学内容和扩展材料,从而渗透一些重要的德育和社会性发展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在平等、竞争的'交流中,将形成互助、合作、友爱、向上的融洽的生生关系。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地延伸,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运用音响、影像、图片等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调动情感,促进思维。如在教学“吃穿用哪里来”时,就可以运用音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要学的就在身边,自然地形成强烈的探索与交流的欲望。利用现代媒体所创造的情景,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基础上,极易达到内容的共知、情感的共鸣、道德的共识。

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大提高,但由于认识、思维和自我调控等方面的差距,其盲目性也随之增加。因此,教师要加强巡视,以便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和进展速度,及时指导,灵活调控。

对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的调控应抓住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当发现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是学习活动的内容晦涩难懂?还是学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就要寻找根源,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内容,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这种活动效率低下的现象。其次,当观察到学生出现失误时,应马上予以点拨和纠正。若是“通病”,立刻暂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集体校正后方可继续进行活动。最后,当了解到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成果时,要及时鼓励并做好完善、推广工作。比如,组织学生喜欢的“辨析讨论会”,由“小主持人”带领同学运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作为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能力,都促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讨论会中,设立“我创造”等栏目,学生创造性地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形成展示自己学习成果。通过以点带面的创造、展示、推广,真正提高了学生思品与社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八篇】

(张桂梅北京市顺义区建南幼儿园)。

内容提要: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始,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教育这项系统工程里,家庭和幼儿园可以说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因素。因此,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园合作教育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缺陷,幼儿家长对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匮乏,“重园教、轻家教”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开展的家园合作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现状,可以说探索新型的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深化幼教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势在必行。只有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变化的家园共育新模式,才能使不断开拓家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意义深远。

关键词:双向合力缺乏实效沟通合作。

一家园合作的教育意义。

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一席话语,告诫我们家庭早期教育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家庭对幼儿教育的贡献量大于幼教机构,它对幼儿的发展,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九篇】

摘要:本文试图对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重新设计,设定了该模式的实践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分析三个阶段。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切实达成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化教学;高职。

一研究背景。

学会合作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张茜,2007)。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看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我们在针对广东160家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人才需求调查中,企业明确表示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团结互助是仅次于敬业爱岗和诚实守信的。且在对多个岗位招聘信息分析中也发现对应聘者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是时代前进、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jaeobsetal,杨宁等译,2005)。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学改革,在现今高职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该方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切实有效实施,需要寻找突破口,结合项目化教学,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究竟怎样操作,首先要有个具体设计。设计的理念要考虑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实际操作的问题和困难,才可能行之有效。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学习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学习环境。本研究参照胡小勇等(2009)优化分组学习效果的实践策略——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的研究一文中的实践过程设计框架,试图以项目教学为前提,围绕项目进行分工和实施,提出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过程将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二实验的准备阶段。

首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教学舞台上,学生为演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导演,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过程监控作用。其次,重新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一,以项目教学为导向,构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项目。对所要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重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和任务,遵循“三个结合”原则。

二是,课内与课外项目相结合,课内项目比例约为30%,课外项目比例约为70%;

三是,分项目与综合项目相结合,分项目比例约为60%,综合项目比例约为40%。

第二,注重过程考核,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比例约为60-8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实训项目成绩等。考核中实训项目成绩由各项实训项目的成绩汇总而得,各个实训项目的成绩要细致到具体课内与课外成绩的分配。最后,拟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依据重新制定的教学设计,拟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包括布置任务的时间、任务具体要求、任务完成时间、完成方式、成绩分配(与考核方案相一致)等。

三实施阶段。

(一)“小组合作学习”环境设计。

1.重视思想。

思想通才能行动。所以开学第一次课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要灌输给学生本学期该课程将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并且把课程的整体设计、考核方式等信息简略地告知学生,希望能够引起学生重视该种学习模式,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为小组贡献一份力量,争取集体进步”,同时也要强调如何处理“搭便车”现象,一经发现,则取消该同学的小组共享成绩。

2.学生分组。

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就要以小组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因此,如何分组是开展此种学习方式的重要工作。分组应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6-8人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教师调配”原则。明确一个班要分成多少组,每一组具体的成员名单、组名、组的口号等。这项工作一般在项目实施前一周就要完成。

3.安排并确定具体组员分工。

依据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各小组的分工应该是能够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此外,还仍需考虑高职培养应用性和具备岗位素质的人才目标,初步拟定了两种分工方式。第一种分工方式为“岗位分工”,具体岗位包括:记录员、发言员、资料员、协调员、外联员,该分工可不经修改适用于所有课程。第二种分工方式为“项目单元分工”,项目单元划分的依据来自于该课程所设置的项目单元,表格中各单元的所负责学生的工作任务,不能理解为只是他本人来完成这个单元工作,而是由该同学组织小组成员一起来完成,各个课程根据课程设计的单元来修改后使用。各个学习小组根据两种分工方式进行安排,由组员自由调配,并按要求填写好教师发给的.组员分工表。分工表一式两份,小组资料员和教师各保留一份,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实施和监督。

4.安排学生座位。

安排学生座位的目的,一方面是便于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便于课堂的教学管理,如考勤、讨论等。课程大量的实训项目需要以小组方式来进行,所以课堂上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是比较恰当的。当课内实训项目安排下来的时候,相关单元的负责人就可以组织组员进行实训,记录员也便于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由于安排了座位,教师的课堂监督更便于开展,每一次课教师就让各个组记录员上报该组缺勤名单,缩短了考勤时间并提高了的课堂效率,也确保了较高的到课率。各组座位不能一成不变,一个学期至少调换1次座位。

(二)过程记录和监督。

1.教师过程记录和监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做好记录,包括每一次的考勤、学生课堂表现、各个实训项目的成绩、学生资料记录和整理情况、各小组的团队合作进展情况等。这些都能以电子版表格形式来做好记录,表格中的学生名单最好以小组为单位来整合,便于记录。教师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监督学生的学习、团队的配合、各组员的工作进展、实训项目的实施、“学生研究团队岗位分工”表格的填写等情况。任课教师最好能够有一份各个小组的具体分工名单,便于监督和督促学生完成相应工作。2.学生过程记录每个小组发放一套“组员工作开展情况记录表”打印稿1份,资料夹一个,统一由各个小组资料员保管,学习过程中,各个组员根据之前安排好的分工项目填写表中相应的内容,填写完毕签上名字后,交由资料员,每一次课资料员都要把资料夹带来课堂,便于教师随时检查。

(三)学生分析。

该部分由学生自评和学生成绩两个方面构成。其一,学生自评。“学生研究团队岗位分工”表格中“自评表现成绩(1-10分)”一栏,由各组员根据自己本学期工作表现给予评分。其二,学生成绩。根据考核方式计算出来的学生各部分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实训成绩、期末考试等,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情况,从而检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

四总结分析阶段。

该阶段主要引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课程学习的成效情况。在课程最后一次课上,进行学生自填式问卷调查。待回收所有问卷后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如果为了检验该学习模式的成效设置了实验组和参照组,那么问卷也应该分为两套问卷,调查内容大致一样,但也存在些许区别,便于比较。此外,还要做好实验成效总结工作。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可根据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情况,进行具体总结,包括进展、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茜.透视“小组合作学习”[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2.

[3][美],,lohwanin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4]胡小勇,李闫莉,徐旭辉.优化分组学习效果的实践策略——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7-110.

[8]周俊.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报告.教育导刊,1997(2)。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十篇】

摘要: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但是很多高中学生对物理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始终提不起学习兴趣。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提高高中物理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持续推进,物理这门学科所受到的重视得到了逐年提升。但是高中物理课程难度较大,很多内容抽象且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很多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始终提不起半点兴趣。新时期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合理运用物理实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有很多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换句话说,物理实验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而物理实验与单纯的物理教学相比,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点所在。例如,高中物理中有一个有趣的用油膜法估计分子大小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通过计算出每一滴油酸溶液的面积大小情况,进而推算出每一滴溶液中醇油酸的具体体积。最后等待油膜面积稳定后,计算出油膜的最终面积,并通过油膜的最终面积来得出分子的具体大小。很显然,在教学中,这个实验的加入让很多的学生都不再觉得计算分子大小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相反,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很多学生还会渐渐爱上物理实验,进而对物理学习充满了兴趣。

二、教师必须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教学本就是一个教、一个学的过程。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但是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其认为学生学习不努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完全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很显然,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让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热情和兴趣,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必不可少。首先,教师的授课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动感。物理本就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用一些幽默诙谐又接地气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觉得自己和物理的距离并不遥远。其次,教师教学的态度应该始终热情洋溢。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斗志,并始终对物理学习充满兴趣。结束语:对于物理这门难度较大的学科而言,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持续的兴趣,教师有技巧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最终爱上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2]王杏.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亚太教育,,24:30.

40 2383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