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包括课文学习、课外阅读、写作训练和口语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综合素养提升。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5篇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篇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张浩学校六(1)班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名,其中男生28名,女生29名。学生来源于农村和留守儿童,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个别学生失去了信心,有待加强思想教育。二、教材简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课文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发解。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每组有4——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精读课文”前有“预习”提示。本册的预习要求在五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课文后有“思考·练习”。一般每课安排3——4题,有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有余力的的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的课内外结合。

阅读课文前有阅读提示。新闻记者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在第二、四组的课文之后安排了“读写例话”,分别是“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两则例话,体现了本册读写训练的重点。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注重在整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积累·运用”一般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实践活动”。“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主要是优秀的诗词、成语、对联、俗语、名言警句等;“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安排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练习。在第一个“积累·运用”中安排了“选编自己的作文选”,第四个“积累·运用”中安排了“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的调查。这两次“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一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8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生字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标明。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导读”“预习”“积累·运用”和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由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和学生在学习时要加以重视。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两全一主动”的教育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8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四、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五、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为老师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鼓励是后进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专门捡后进生会的东西提问,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他,要经常在课上课下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哪怕是点点进步。只要后进生找回了自信,他对学习就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慢慢给后进生加餐。我认为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药。转化差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许学生有多次反复,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发展的教育原则。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能搞好复习,让学生顺利毕业,课程必须在六月前上完,即:三月份上完1、2单元;四月份上完3、4单元;五月份上完5、6单元。利用六月份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迎接初考的到来。

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13—15课时。第二单元:13—15课时。

第三单元:13—15课时。第四单元:13—15课时。

第五单元:13—15课时。第六单元:13—15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篇2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单元重点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单元课时分配

《文言文两则》2课时 《匆匆》2课时 《桃花心木》2课时 《顶碗少年》1课时 《手指》1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一

3课时 回顾

拓展 1课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重点: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课时分配

《北京的春节》2课时

《藏戏》2课时

《各具特色的民居》1课时

《和田的维吾尔》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回顾 拓展

2课时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难点: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单元课时安排

《十六年前的回忆》3课时

《灯光》1课时

《为人民服务》2课时 《一夜的工作》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 1课时 课外阅读 1课时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化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魅力。4、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的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化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魅力。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特征,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的外国名篇名著。 单元课时分配

教学本组课文,可用14-15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3课时

《凡卡》1课时

《鲁滨逊漂流记》1课时

《汤姆·索亚历险记》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不用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和其他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单元训练重点:

1、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和其他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单元训练难点: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单元课时安排

《跨越百年的美丽》2课时

《千年梦圆在今朝》1课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

《我最好的老师》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 3课时

回顾·拓展五1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学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重点: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难点: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1学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单元课时安排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

2、3、“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6-7课时加课外时间 4、5、“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4-5课时

只供学习与交流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篇3

第五单元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迅速捕捉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捕捉中心句、整合材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以便高速、快捷、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教学重点:

1、学会科学家追求真理、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2、掌握议论文的语言概括、鲜明、有力等特点。

3、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捕捉中心句、整合材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 教学难点:

1、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了解常用的议论文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用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课时;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最好的老师》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对“美丽”内涵的理解。教学方法:

1、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

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

总结

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走近居里----居里夫人的事迹 解读居里----居里夫人的美丽 再现居里----居里夫人与世人 探究居里----居里夫人与我们

教后记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文章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方法:

1、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梦想 时间顺序 万户飞行 没有成功 尝试 前后照应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著 排比句式 神舟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 详略得当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说明的一般形式。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1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

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板书设计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出观点

证明观点

总结观点

21 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难点: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要的可贵品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3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板书设计:

教后记

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我最好的老师

品格:不怕困难,极具个性,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修改习作)

一、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二、誊抄作文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①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②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③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三、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品味……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过程与方法

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4.交流成语意思。5.练习背诵。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二、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单元测试 两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篇4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名,其中男生18名,女生16名。学生来源于本区各村,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李佳倩、姜蒙恩、康涛等学生。他们普遍学习基础及学习习惯较差。二、教材简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两全一主动”的教育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10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四、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恰当安排教学的序。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五、学具准备:

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利用“小学空中课堂”的优势,围绕每课的教学特点制作出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能搞好复习,让学生顺利毕业,课程必须在五一前上完,即:二月份上完1、2单元;三月...份上完3、4单元;四月份上完5、6单元。利用五、六月份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迎接初考的到来。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13—15课时。第二单元:13—15课时。第三单元:13—15课时。第四单元:13—15课时。第五单元:13—15课时。第六单元:13—15课时。七、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为老师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鼓励是后进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专门捡后进生会的东西提问,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他,要经常在课上课下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哪怕是点点进步。只要后进生找回了自信,他对学习就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慢慢给后进生加餐。我认为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药。如果认为后进生可以轻而易举实现转化,不用做艰苦的工作,那倒是有点不正常。所以转化差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许学生有多次反复,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发展,这是历史以来有效的教育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用这种办法转化了一大批后进生,效果十分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差下生的转化工作。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篇5

一、单元简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单元教学目标: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单元课时安排: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4课时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课时

第六单元测试

2课时

40 3520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