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第一篇】

我是一名幼师毕业的老师,工作十一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尽心尽责的工作”为宗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学习幼儿园新《纲要》及《幼儿园管理规程》,全面了解幼儿教育新动态,思想紧紧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细致的了解每名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因人施教,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尊重幼儿,营造平等、和谐温暖的班级氛围。用眼睛关注每个幼儿,从幼儿身上汲取闪光点,去点亮他们自信自立的明灯,我们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建立其自信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在课堂上利用各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激发儿童的兴趣。

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作用。为幼儿创设一间有特色、有意义的教室,是教师、幼儿共同的责任。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动静活动特征为幼儿设计活动区域,如语言角、美工区、表演区、操作区等,并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大胆使用和创作。让幼儿成为环境主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创意去丰富环境,体现课程的进行、目标的变化,幼儿在平时发挥想象,大胆进行绘画和手工创作等,他们的作品得了老师和同伴的肯定。

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生活成为这一时期的主体。因此幼儿园生活必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像智能训练、英语表演等,不仅开发了儿童的智力,还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

二、家园联系方面。

教师与家长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班级经营的成效,家园沟通,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是对我工作的肯定。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问帮着查资料解答,让家长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家长的朋友,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当问题出现,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很重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对问题很重视,对幼儿发展很在意。利用多种媒介与通讯手段,做到经常性和简洁性。我们认真办好每一期家园小报,为彼此更容易交流。班主任教师将手机号码留给每一位家长,以便家长更方便快捷地与老师进行联络,更好地关心孩子的成长。

召开家长会和向家长开放园内半日活动。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介绍了本学期目标,使他们了解了班内课程特点,并针对一些问题开展讨论。园内半日活动中,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同时也看到了别的孩子的优点,有助于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差距与不足,找到继续教育引导的方向。

三、其他方面。

在珍惜幼儿园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努力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浏览幼儿教育网站,翻阅幼儿教育杂志,看提升个人品味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学习、电脑专业学习,让自己永远处于一湾活水、碧水之中。我还是一个教研组长,我进步了还要带动全园的姐妹们共同进步,我把外出看到的回来讲给他们听,找些资料和她们一起学习,碰到问题和她们一起讨论,让她们永远跟着时代的大潮一起前进。

幼儿园的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孩子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出我们的美好童心,使我们能用这颗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真诚的理解和支持又呼唤和保护了他们可贵的童心,使他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让我们与孩子们心相通,心相连,让幼儿园这个小天地里充满童心世界的真、善、美吧!

5.最新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6.春季学期幼儿园班级工作总结。

7.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8.教师个人总结。

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第二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严重危害。

目前,新闻媒体不断的在报道我国一些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学化”倾向问题,这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脑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等。这些“小学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学化”也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幼儿园“小学化”也误导了社会教育风气,部分家长为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拔苗助长”,要求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违背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正确轨道,这样必将对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进一步认清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和危害,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

二、更新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通过学习“八不准”文件,深入理解《纲要》精神实质,从而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依法治教,规范教育行为。

在工作中,我严格规范幼儿园教学用书,使用黑龙江省编“五大领域”教材来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避免导致出现“小学化”倾向问题。

四、遵循规律,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在教育教育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坚决执行“八不准”,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书写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

五、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通过举办家长讲座等形式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让家长进一步明确我园的办园宗旨、办园方向和办园目的,转变家长观念,逐步形成共同关注、积极共育的良好氛围。

最近,班里的小朋友特别特别喜欢听故事,无论是多大的吵声和闹声,只要一听到老师说讲故事,便都会伸出小手做出“嘘”的动作,顿时,班里安静下来,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老师,等待着又一个故事小精灵从老师嘴中脱出。

一次,我给他们讲了狼和小羊的故事。当他们听到狼不让小羊喝水时,孩子们纷纷帮小羊出主意。有的说“让小羊再去找别的地方喝水吧。”有的说“……”宝宝竟然说:“让他妈妈给他买矿泉水喝吧,康师傅的就挺好喝”。突然有人则伸出他的小拳头说:“我和老狼是好朋友,我去告诉他一声,实在不行我打他一拳……”

“童心是小鸟,羽毛很美丽,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童心是纯洁的。故事中小羊能快乐地生活下去,只为保留孩子们心底那份真挚的爱。

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第三篇】

张选荣。

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活动的开展,我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通过抓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为促进教师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学校要通过组织自学、专家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广大教职工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进行思考。

二、通过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了合理的教研组织网络,定期组织教研小组进行专题研究活动,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通过抓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学校要不断地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的研训,实施师资队伍动态管理,执行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不断地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了强劲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通过抓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为了强化质量改进意识;建立教育视导机构:成立由校长统领、教务处牵头、定期在校开展针对性的学科教学督导,收集教育质量波动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改,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发展。严格教育质量检查: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查相结合。抓实教育质量反馈: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检查以及期中、期末教学检测,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育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中的动态问题;通过对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各个教育环节、各种教育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督导来健全教育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第四篇】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我们更加关注幼儿的教育。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以及性格养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的养成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幼儿每天的行为中有5%属于非习惯行为,而95%属于习惯行为,习惯行为一旦养成,其实非常难改的,因此,幼儿的习惯养成受到了家长的广泛关注。

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涉及了家庭、学校对于幼儿的教育,还有社会对于幼儿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养成教育的时候有必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良好实施。首先,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以及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如何绘画,就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图画,因此,我们应该在这幅图画上绘画出最美好的线条,从而促进幼儿的良好习惯等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其次,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拥有着更多的天性,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又空洞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幼儿的心灵中种上美好的愿望,这有助于幼儿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助于幼儿在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最后,在当今时代,大多数的幼儿是独生子女,或者有很多的幼儿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论是独生子女也好,还是隔代教育也好,现在的幼儿承受了太多的溺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就剥夺了幼儿生长中的一些权利,使得幼儿的性格等方面出现缺陷,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想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幼儿养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幼儿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家长以及教师等都应该为幼儿做好榜样,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等还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养成教育实践的顺利展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长以及教师做好榜样。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些行为等都会影响到幼儿,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肢体动作等方面,要为幼儿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生长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家庭与学校,尤其是在当今时代,由于父母的工作等原因,家长往往将幼儿早早地送到幼儿学校,因此,在学校中教师就充当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学校中也要为幼儿做好榜样,这样幼儿才能够从教师身上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养成。例如,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每天都要跟幼儿道早安,送自己的孩子出门,跟教师问好;然后在学校中教师要迎接幼儿的到来,然后跟幼儿问早安,道好,跟家长问好等,这样幼儿就会模仿家长以及教师的行为,跟家长以及教师问好,然后跟自己的同学问好,等这样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并且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融入学生的集体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社会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家庭以及学校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将这种环境融合进幼儿的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在这部电影中楚门生活在一个虚无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他经历着他自以为的全部真实,因此,他的性格以及行为我们都可以看到,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虽然我们没有进行人为的干预,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楚门仍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养成我们期待的性格。可见环境对于我们的行为以及性格甚至是环境的影响何其大,因此,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幼儿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此,家庭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等之间要和睦相处,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然后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以及对于某一件家庭事情进行商议,这样家庭民主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提升幼儿的安全感,以及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其次,学校是幼儿生活的第二重要环境,在学校中教师等要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并且自由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等意识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中教师也要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判断从而进行班长等班干部的竞选以及选择,这样可以养成幼儿的责任感等,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后,社会对于幼儿的影响虽然不如家庭以及学校等重要,但是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社会上我们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我们在公交车上,要宣传给老人、孕妇等让座,让幼儿在切实的实践中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以及通过实践提升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幼儿养成教育对于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幼儿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促进幼儿在以后的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并且促进幼儿各种能力以及习惯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时代,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幼儿养成教育受到了社会家长等的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和养成教育]。

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第五篇】

(一)数学教育偏向于反复机械训练。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相关限制,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增进熟练度,来实现幼儿数学认知和能力的提高。导致一些幼儿未能有效理解和转化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缺乏真正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锻炼。

(二)数学教育偏向于解决习题能力培养。

在很多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课堂之上,数学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较为单一的,幼儿能否会解决习题是衡量幼儿成长的最主要指标。然而,幼儿时期正是很多想法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仅用会不会解决去衡量,会抹杀幼儿的一切创造性思维,这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幼儿今后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

而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幼儿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幼儿的数学知识被限定在课本或数学问题上,不能充分形成自主研究和学科探究方面的积极应用,限制了幼儿数学知识能力的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深入实施课堂教育,而怎样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最大化使幼儿收益,使教育落实到实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实施课堂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程理论。

通过游戏化和生活化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一,幼儿园围绕教育部相关课题实验教材,开展中班级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组织和指导方法的研究。

第二,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数学认知游戏。

新型建构游戏“搭房子”是由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四种材料构成。通过面与面的拼接等,发展了幼儿手脑结合进行拼接。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来教幼儿认识图形,同时锻炼了幼儿手部肌肉的力度、灵活性和协调性,拓展了幼儿手眼协调、手脑协调、空间思维、创意想像、合作互助的能力。下面我们就运用观察法,以中一班数学教育教学为例,对教师在这项游戏中的指导现状加以分析。

1.建构游戏的准备。

首先是各种材料的准备,教师把游戏材料分别摆放,并向教师们简单介绍“建房子”游戏材料的特性。

2.建构过程的指导。

教师按幼儿能力进行搭配,分小组进行搭建。在建构的开始,教师提出自己的建构设想,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分别搭建目标任务。不到半小时,就搭建出形形色色的房子,教师一一对作品作出评价,氛围融洽。

3.游戏评价。

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对各组的建构作品都一一作了评价,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创意与发现,教师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构建活动中各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精神,教师更是着重提出表扬,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们对建构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但在游戏的准备和建构的过程中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准备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研究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领悟到不同材料的用途后,教师指导幼儿自己确定主题,而不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限制幼儿的思维拓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引进多元教学模式,促进幼儿主动性提升。

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化,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将生活中的情景适当引进课堂中来,准备更充足的学具来给幼儿探究发现,使得幼儿学习数学不再单调乏味。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幼儿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幼儿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为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在学习《比大小》时,教师取出2个苹果,向幼儿提出:看谁取的比我多,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也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知识层面较浅,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幼儿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在幼儿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超市中顾客、老板,向幼儿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小场景。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加强引导,幼儿就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游戏式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上,趣味性的问题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提出。

比如,《图形拼组》一课,在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时,可以提出了“小熊的口袋破了,你能替小熊换个正方形的口袋吗?”这样一个充满妙趣横生的问题,它显然比直接问“长方形可以变成正方形吗?”要生动和有趣味得多!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激发了幼儿自我摸索的动力,在不断分析中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勇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幼儿时期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幼儿形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根本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将知识教学生活化,游戏化,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與乐趣,让幼儿能够形成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第六篇】

摘要: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学高身正、敬业德广的人民教师的重任,抓好养成教育,对于师范院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养成教育的模式,探索养成教育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对师范院校养成教育的启示,进而促使师范院校大力加强养成教育。

关键词:养成教育模式方法特点启示。

一、围绕“三个一”抓教育――引领养成。

(一)围绕一个核心,狠抓学生常规教育。

师范院校以培养大学生道德养成为核心,体现教育的本位价值,落实一系列常规教育措施:一是坚持二十多年的一周一会的主题教育传统不动摇;二是坚持多年的升国旗教育不动摇;三是坚持专业思想教育不动摇;四是坚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党校团校的教育阵地作用,引领学生的政治追求和道德养成;五是坚持通过建立诚信档案、诚信考场,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六是坚持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信念。

(二)围绕一个重点,狠抓新生系列教育。

学校以角色转换为重点,落实新生系列教育:将新生教育“课程化”,开设入学教育系列讲座,强化新生爱校、爱系、爱专业的.思想;将新生教育“活动化”,开展一系列新生活动,增强新生自律意识、培养新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新生军训“目标化”,通过军训提升学生早操质量、规范宿舍内务整理、提高学生校规校纪意识,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

(三)围绕一个中心,狠抓毕业生系列教育。

学校以艰苦奋斗教育为中心,开展毕业生教育系列教育:开展毕业生文明教育,引导毕业生遵章守纪,文明离校;开展就业观教育,请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引导毕业树立献身“三区”基础教育的就业取向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开展毕业生演讲赛、毕业生师范技能大赛等活动,展示毕业生养成教育的成果,激发低年级同学积极进取;开展“我为母校留纪念”活动,通过毕业生为母校“植一棵树”、“提一个建议”、“做一件好事”等活动,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恩意识。

二、围绕“一个重点”抓管理――规范养成。

(一)健全机制,保障养成。

一是建立了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为主导、系(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学校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养成教育管理机制,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二是明确职责,广泛参与。确保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各项措施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三是抓好队伍,夯实基础。学校一方面抓好政工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落实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由校学生会牵头、各系院学生会参与的学生自律委员会,为养成教育的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制度约束,强化养成。

学校完善养成教育的制度体系,强化养成教育:《学生文明行为基本准则》《学生日常管理‘五要十不’规范》等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生早晚自习的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制度整治学生违纪行为,促进学生遵章守纪习惯的养成。这些制度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使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具体化、制度化。

(三)自我管理,促进养成。

大学生是养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观念上,该校强调自我发展的养成教育,在教育行为上,学校坚持对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律自控,自我管理。二是自省自觉,自我教育。三是自理自持,自我服务。教室、公区、实验室都由学生自己扫除;学生寝室每天由自己整理;学生参加食堂义务帮厨;每年安排一周的劳动课,让学生参与各种公益劳动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关心集体、献身校园建设的良好思想。

(四)常规管理,规范养成。

一是坚持多年来“十坚持、十纠正”和“五要十不”等常规管理手段;二是坚持抓好开学“五个一”工作,即:第一次班会、第一堂课、第一次早操、第一次清洁扫除、第一次升国旗等,从开学第一天抓起,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是坚持发挥《学生德智体综合评估办法》《系级学生工作评估办法》的杠杆作用,规范养成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四是坚持严格的养成教育通报制度,学校每天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和好人好事进行通报,对学生的推优评优,实行违纪行为一票否决。

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第七篇】

在素有“礼仪之邦”美称的中国,秉承优良的传统美德,讲文明、讲礼貌,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要素。同时,礼仪教育已受到了国人极大的关注,大家已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

一、立足基础,思考内涵。

1.树立问题意识。

2.思考研究内涵。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究》的研究价值主要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我们研究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幼儿园“绿色、生态、和谐”的理念背景下,通过我园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二、理论先导,把握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育教学论著支撑。我们采用上网收集资料、寻找理论依据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交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我们学习了《江苏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从中了解了一些文明礼仪包括的具体内容及各年龄段儿童文明礼仪的规范要求,《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幼儿园实施文明礼仪的方法和策略》等经验论文中学习到实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些途径、方法等,一本本摘抄、一份份漂流书留下了我们学习的痕迹,在各类理论著作的启发指引下,老师们对课题研究的目标更明朗化了,研究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三、以人为本,深入实践探究。

实践是课题能够深入研究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多途径渗透,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合力促进发展。

1.多途径渗透文明意识。

(1)环境创设中渗透。

物质环境:幼儿园利用宣传版面、宣传橱窗、幼儿园长廊等大环境及班级教室、寝室、活动区角等布置了形象生动的文明礼仪的宣传画、三字经儿歌图片、楼道上贴礼貌用语的标语“互助友爱、合作共进”的提示,让孩子随时都能看到。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娃娃家、表演区、阅读区等也有图文并茂的温馨提示、班级公约,还让幼儿自由展示自己的手工、绘画作品等,进行文明礼貌的创造。

精神环境: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首先,教师自身必须提高文明礼仪素养,我们除了让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全体教工还进行相关礼仪专题培训,并提出了要求,全体教师做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通过互学互促使得自身良好行为逐渐内化。

(2)一日活动中渗透。

幼儿入园、进餐、睡眠、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离园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订了礼仪目标,确立了指导策略。如晨间时,我园以班为主组建了一个晨检礼仪队,为的是让幼儿能更好地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每天早晨有几名幼儿早入园做礼仪生,戴着文明小标兵的绶带和帽子迎接入园的小朋友和家长等;将文明礼仪的教学活动纳入幼儿园的教学计划之中,开展集体活动“神奇的话”“我是家庭小主人”,学习“请、谢谢、你好”等礼貌用语,促进幼儿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幼儿园组织教师每两周一次的师德案例交流、每月一次爱生案例分享、开展师德故事、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讲活动、幼儿园微笑之星评比、定期邀请专家来园指导教师仪表打扮、行为规范讲座等,以提升教师的文明素养。

幼儿篇:文明有礼文明有你。

3.家、园、社区一体,提升文明素质。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与社区资源,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沙龙、微信群交流文明礼仪知识、教育经验;开展了有关文明礼仪的亲子故事比赛、亲子阅读、家长护校、家长志愿者等活动,通过家园紧密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养成文明礼仪习惯。还将活动延伸到社区,在“暖秋重阳,老少同乐”主题教育中邀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及社区广场舞团队一起活动,“绿色生活健康你我”活动中到社区发放环保倡议书、传单,请家长朋友们集体签名等。

幼儿园教育的最佳实践【第八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决心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知行脱节”现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三、课题的界定。

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

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设计好模式,引导小学生去模仿、去实践,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举止,最终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全面研究采取科学可行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尤其要研究“认识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办法。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自己评,每周一次;学生评,每周一次;家长评,每月一次;老师评,每月一次。以班为单位进行。学校少先队应结合日常工作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管理和考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端,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4、调查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八: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各个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系统性原则。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阵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4、活动性原则。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循序渐进原则。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九、课题研究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利用班会、班队活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认真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常督促,直到巩固为止。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

(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具体包括班主任的班会课,少先队活动。

(2)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

(3)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春游、秋游、扫墓、庆“六一”,庆元旦,特长生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献爱心”等活动。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如:开展班级的小设计和小制作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三是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拔河、跳绳、篮球、文艺小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5.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及时总结,激励奋进。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一是树立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在班上多表扬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起到推动作用。

40 24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