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计划(热选【优质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计划(热选【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第一篇】
关键词: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78-02
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政府在税收政策制定和税收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机制,其要义即对税收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先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税收政策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税收政策的社会影响作为风险管理对象,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某项税收政策的实施将给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确定风险概率的大小,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
一、建立健全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现实必要性
(一)推进重大政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
事关民生问题的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政策的制定一旦失误,便使党委、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通过建立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各项税收政策制定决策设置一道“刚性门槛”,有利于提高领导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对干部决策的监督,促使领导干部更加谨慎用权、规范用权;有利于领导干部提高稳定意识,更多地考虑纳税人利益,为税收改革发展设置一道“防护墙”,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二)确保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建立健全正确的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税收政策执行后的发展趋势做正确的评估,针对存在的风险事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时对舆论影响进行引导,完全可以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三)确保信息畅通的需要
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信息的及时上报,一旦出现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评估机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对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机关报送信息,从而按照问题的发展程度采取必要手段和措施降低税收政策风险和化解矛盾。
(四)正确贯彻预防为主工作原则的需要
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归根到底是“预防在前”,通过对社会舆情进行汇集后分析研究,从而准确掌握社会不稳定隐患,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行预测、评估、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问题发生。
二、建立健全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当把握的工作重点
(一)把握三个原则,增强风险评估的实在性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把维护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作为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有利于发展的原则。要把促进发展特别是重点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实施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
3.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要把实施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坚持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相结合。
(二)科学界定评估范围和内容,增强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1.评估范围。对高发领域,对涉及重大税收政策、重大涉税案件、征管影响面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关系到较大范围纳税人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涉及纳税人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的税收政策的制定或修改;有可能在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内对纳税人生产造成影响的有关房产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重点税种工作;关系到营改增等中央与地方重大财税利益格局调整;涉及到诸多利益群体或较大群体利益的行业政策调整等等,都应当经过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才能实施。
2.评估内容。总体来说,就是围绕评估事项可能存在的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评估工作。一是评估合法性。重大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符合上级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二是评估合理性。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大多数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三是评估可行性。是否征求了纳税人意见,纳税人反应如何,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本系统发展规划,是否充分考虑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出台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影响群众利益和生产生活等,确保重大决策事前评估全覆盖。
(三)建立完善的评估程序,增强风险评估缜密性
1.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范围确定评估对象,编制风险评估目录,建立评估档案,使之项目化、具体化;准确把握评估重点,明确评估责任。
2.规范风险评估主体。科学规范的评估主体应该是独立于重大税收政策决策和实施主体之外,具有中立身份的评估组织,评估过程应由该组织进行独立评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将纳税人和专家意见相结合,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准确判断风险等级。为确保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到实处,应成立专门的税收政策风险评估组织,这个专门的评估组织既可以是不承担行政职能一个社会中介组织,也可以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监察、、维稳、法制等有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中抽调人员组成,其运行可以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也可以作为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依照国家财政经费运转。评估与决策分离最大好处就是以评估的系统化、专业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防止公共权力通过决策环节侵蚀公共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3.组织调查论证。评估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将拟决策的税收政策通过公告公示、走访纳税人、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搭建政府与纳税人沟通的平台,对纳税人的疑问和意见及时作出解释和改进,对纳税人的不理解和误解的问题及时进行说和。通过与广大纳税人的沟通、互动过程,实现统一认识、平衡利益、增进信任、释放风险的目的。准确把握纳税人对评估事项的反应及心理动态,预测和分析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4.确定风险等级。将重大事项税收政策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纳税人反应强烈,可能引发重大的,评估为高风险等级;纳税人反应较大,可能引发一般的,评估为中风险等级;部分纳税人意见有分歧,可能引发个体矛盾纠纷的评为低风险等级。评估为高、中等级的评估主体要制定化解风险的工作预案。
5.形成评估报告。在充分论证评估的基础上评估主体就评估的事项、风险分析、评估结论、应对措施编制税收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6.科学运用评估结论。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交党组集体研究审定,对评估事项作出实施、暂缓实施、暂不实施的决策。对存在较大矛盾和稳定隐患作出暂缓和暂不实施的事项,及时研究对策化解矛盾,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实施。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亟需实施但又容易引起矛盾冲突的事项,制定周密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纳税人工作,决不能因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束缚手脚。要秉承直面问题、审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态度,才能在评估中保稳定,在稳定中促发展。
(四)建立追究制度,增强风险评估严肃性
要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将风险评估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中,对应作风险评估而未按程序分析评估或在评估中弄虚作假、敷衍了事,以致发生较大规模,造成社会不稳定或恶劣影响的,依据《中共中央领导干部责任查究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以此来维护风险评估工作的严肃性。
三、建立健全税收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对策
(一)各级税务部门要深化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认识
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各级税务部门要加强领导,深化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要性的认识。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突破自身部门利益框架的束缚,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升到转变执政方式,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与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建议各级税务部门和税务培训机构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一门主要课程来建设,就风险评估的意义、原则、步骤以及涉及的各部门间如何联动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让干部自觉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
(二)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化
其一,各级税务部门要不断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础性研究。要积极研究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技术,特别要注重评估方案的制定、信息数据的采集分类、信息数据真实性的甄别、评估指标系统的动态修正完善等环节。其二,要进一步扩大评估的范围,拓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深度和广度,在风险评估中既评民情,也评政策、评工作,要把纳税人满意度和公众信心度等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并作为风险评估的基本方向。同时也要防止评估工作中“唯数字化”倾向。其三,构建权威中立的风险评估主体。设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会可以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纳税人代表、主管税务机构代表、媒体代表等组成,确保委员会的客观公正性。其四,要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适时把评估机制这一行政行为逐步上升为政策法规甚至法律,作为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改革及重大建设项目审批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法治的形式制约权力,切实推进依法决策。
(三)建立科学的社会风险源的分析与识别机制
要从公共管理和政策、社会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综合的视角出发,引入科学的指标体系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测量,把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综合性指标与技术性指标相结合,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准确、科学地识别社会稳定风险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仅仅是一个量化评估的问题,更需要综合使用定量、定性、定位、定策相结合的方法,评定稳定风险等级、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提出风险化解对策,强调法律法规和政策策略相配套,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
(四)建立部门间的协同治理机制
各级税务部门的工作职责需进一步强化,要明确各自在评估阶段及后续化解阶段中的职责。要建立起部门间的互相配合,把风险评估和后续矛盾化解有序衔接起来。建立各部门共享的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现代云技术和云架构,整合各部门分立的信息系统,为上下级之间的垂直指挥和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为风险评估和化解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强财政保障的力度。风险评估工作需要开展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分析研判工作,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有些项目还需要借助专家的智力支持,这些都要求财政上提供保障和支撑。
(五)建立舆情收集和分析常态化的机制
社会风险源不仅与公共政策、项目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相关,也与当地民众的社会心态、纳税人的满意度和对税务部门的信任度等密切相关。因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和常态化的舆情分析和社情民意研判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准确、客观、有效。各级税务部门尤其是基层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健全舆情和民情信息工作责任制,及时收集广大纳税人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社会各层面的舆论反应。要集中力量对舆情和民情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信息。要通过政务公开,切实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增强纳税人对税务工作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 胡建一,杨 敏,等。公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概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2] 胡象明,陈晓正。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基于社会预期的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计划【第二篇】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信访接待工作条例》、《XX省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工作规定》以及XX市信访维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采供血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本工作要点。
一、加强信访维稳接待,通畅群众信访渠道
1、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要求,把信访接待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四个清楚”(把群众诉求听清楚、把上访缘由问清楚、把政策法规讲清楚、把受理案件办清楚)。
2、继续推广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制、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让上访群众“访到想访的人、说出想说的话、办成该办的事”,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处理群众的诉求,解决矛盾。
二、建立预防、排查、督办机制,提高信访维稳工作效率
1、抓好源头防范,努力将初信初访一次性处理到位。
2、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推广“一月一排查、一月一交办、一月一落实、一月一督办、一月一通报”的制度,做到逐案登记建档、逐案化解和跟踪管理,防止反弹。
3、加强信访督办,落实限时办结。认真处理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推进各项稳控措施,加大接待劝返工作力度,保证在第一时间接回上访人员。
三、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全员信访维稳优势
1、充分发挥系统工会、机关党委、离退休办公室,团组织和驻地社区的。积极性,广泛联系群众,倾听民声民意,为百姓释疑解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第三篇】
一、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平安海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发展、改革与稳定三者关系,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牢牢把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营造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出台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坚持科学发展。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着力预防和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民主法治。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推动科学决策相结合,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逐步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坚持权责统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决策、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承担重大事项决策的相关管区、村、部门、企业,要切实担负起防止源头产生矛盾和化解矛盾的责任,努力把社会稳定风险消除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点领域
各管区、村,各部门和企业在制定出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实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举办大型活动时,都必须要先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稳定风险评估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具体有:
1、涉及企业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投融资、重组改制、收购兼并、破产清算、职工权益等;
2、涉及城市建设发展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城市规划调整、公用事业管理、重大工程建设、房屋拆迁安置等;
3、涉及“三农”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村“两委”换届、新农村建设(合村并居)、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征收征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处置等;
4、涉及民生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房屋管理、公共交通、工商管理、环境保护、教育、计生、民政、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等;
5、涉及机构和人事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
6、涉及公共场所的重要活动,包括人员多、敏感性强,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大型活动;
7、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三、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内容
对出台重大决策(政策)、推行重大改革举措、实施重点工程和举办大型活动等,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对其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可控性五个方面的评估。
1、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
2、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反映大多数群众意愿;是否统筹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个别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意见,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能否确保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时机是否成熟、适时;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
4、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存在引发和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5、可控性评估。主要评估事项是否制定出相应预警措施、应急处置预案和对策措施。
四、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织推动及责任主体
(一)组织推动。
1、各管区、村,各部门、企业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各管区、村,各部门、企业负责组织本部门主管领域、行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3、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
(二)责任主体。
1、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项目的报建、活动的主办管区、村或部门、企业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
2、涉及到多个管区、村或部门、企业智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时,由同级党委、政府指定牵头评估责任部门。
3、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参加的专门评估机构。
五、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1、确定评估项目。由责任主体自行确定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也可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定牵头评估责任部门确定。
2、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项目的内容,由评估责任主体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保证评估工作有效开展。对于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的重大项目,制定总体评估和分阶段评估方案,有序组织评估。
3、组织开展评估。对拟定评估事项进行公告、公示、听证以及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围绕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可控性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4、形成评估报告。责任主体在对评估事项全面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作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所涉及评估内容的基本情况、预测评估情况、预防化解稳定隐患的工作预案、对评估事项的综合评价或意见建议等。
5、确定实施意见。决策部门根据评估报告对有关事项作出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实施的决定后,责任主体应及时将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报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突出问题及联席会议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备案。
6、落实维稳工作措施。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部门要根据评估报告情况,制定和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要制定处置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重大不稳定情况,责任部门要及时研究调整完善相应维稳措施。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相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对属于国家重点项目必须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相对较大的,相关责任部门,要制定完善好预案措施,确保不出现大问题。
六、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风险评估
1、各管区、村和部门、企业要把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制定出台有关决策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门风险评估机构,负责搞好本管区、村,本部门、企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主要负责同志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管负责同志对涉及稳定的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协调督促分管部门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抓实抓好。
3、实施风险评估的责任部门要建立涉稳信息直报制度,设立维稳信息直报点和直报员,并及时将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向联席办、综治办报告。
4、要把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纳入领导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维稳综治工作年度考核。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第四篇】
论文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执法办案 风险评估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是指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及时发出预警,制定处置预案,以有效防范和减少执法办案风险的工作机制。从这一机制本质来看,它是在遵循司法规律前提下,做到关口前移,提前预警工作风险;从机制目的来看,是对办案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量化法律的实施程度,消除影响法律权威的不稳定因素;从机制方法来看,坚持内外协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矛盾化解的合力;从机制保障来看,与刑事和解、检调对接、检察建议等工作相互配合,与司法体制相契合。
一、执法办案风险评估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一)契合当前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整个社会从“单位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社会治安从“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社会纠纷解决从“单一机制”向“多元机制”发展。在此背景下,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就是发挥各方治理的能量,促进和完善社会管理,实现由分散化管理向网络化管理,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执法办案风险评估过程,就是检察机关针对执法行为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稳定风险防控网络,进一步理顺了各参与主体关系,优化整合各类社会管理资源,形成协同作战社会管理合力,共同化解办案风险。
(二)契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要求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化,与“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同向性。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克服消极、被动的运作方式,立足涉检信息预警研判,做到预料在前,应对在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是检察机关适应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解决自身突出问题、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有力抓手。它参照经济安全预警评估的做法,以办案效果为预警对象,通过对敏感案件、重点案件提前开展研判,变被动调处为主动应对,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关口前移,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契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定位要求
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矛盾化解新形势的必然选择,化解社会矛盾又是现阶段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契合检察院化解矛盾纠纷的定位要求。首先,它凸显了矛盾化解的全局性。将办案风险防控工作贯穿于侦查监督、公诉、控申、民行等各环节,要求检察人员综合考虑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和法律思维有机结合,实现办案效果最大化。其次,它凸显了矛盾化解的彻底性。坚持以和谐的方式化解纠纷,注重案结事了,积极促成与刑事和解、民行调处、司法救助等延伸机制的对接。再次,它凸显了矛盾化解的互动性。检察机关认真听取各方面工作建议,有利于拓展吸纳民意、体察民情的渠道,提升检察职能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引导和保障功能。
(四)契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要求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是检察机关遵循司法规律,对司法有限性认识的自觉回应。从国家政权架构和社会治理格局分析,检察机关虽然是一条救济权利、保障安全、稳定秩序的制度通道,但在有些情况下并非救济和保障的最优首选。因为它所能支配的社会资源有限,这一途径耗时费力,成本高昂,并且,司法追求程序公正,难以满足社会对实质公正的期待。因此,整合不同社会资源调整和润滑社会关系,消弭矛盾和冲突成为必由之路。况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检察机关不但要关注个案的处理和当事人的个体权利,还要关注个案背后的体制性因素和社会意义,不但要追求个案的实体和程序正义,更要为实现社会体制转型和社会的普遍正义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既是司法工作的创新,也是社会管理的创新。
二、推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基本做法
2011年2月,浙江省舟山市检察系统正式推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工作。岱山县人民检察院将其作为全院重点工作强力推进,使之成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框定案件类型,严格准入范围
结合以往案件办理情况,并根据案件性质、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对社会导向作用等情况,明确十二类案件应当开展风险评估,主要有:(1)对职务犯罪案件拟作出立案、不立案或撤案决定的;(2)拟作出不逮捕、不起诉决定的;(3)拟作出追捕、追诉、立案监督决定的;(4)拟作出是否抗诉、提请抗诉决定的;(5)对执行机关提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6)收押有人身危险或健康隐患的犯罪嫌疑人的;(7)集体访、重复访和因举报而受到打击报复的信访案件;(8)社会各界关注的敏感案件、涉众型犯罪案件或其他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
(二)覆盖诉讼全程,消除风险盲点
为最大限度消除风险盲点,将风险评估作为执法办案的前置程序,涵盖了自侦办案、侦查监督、提起公诉、控告申诉等所有重点办案环节。在职务犯罪侦查环节,着重关注线索受理、强制措施采用、办案安全措施、收集和固定证据行为、结案效果等要素。在侦查监督环节,主要是对逮捕的必要性和全面性进行综合审查,提升审查逮捕质量。在公诉审查环节,重点关注案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诉求,追诉、抗诉的社会认可度,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采取应对举措。在控告申诉环节,重点考虑申诉、赔偿案件的社会导向,部分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信访环节,密切关注相关当事人的动态,做好对当事人的解释、说服工作,针对反响强烈的案件,及时倒查检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施分级评估,优化管理模式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采用分级评估、分级防控的工作模式。根据办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一般评估,主要适用于发现部分风险苗头,可能有一定社会负面影响,有化解、处置可能的案件;承办人在案件审结报告中对评估结论进行说明,由部门负责人决定是否开展社会调查。较大和重点评估,主要适用于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承办人应填写《执法办案风险评估表》,提出处置意见,由分管检察长负责,组织业务科室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必要时由分管检察长报检察长组织评估。同时,对评定为重大风险等级的,基层院应同时上报市院,必要时,还需报告党委。这种分级评估的方式有利于发挥程序的分流作用,进一步优化检察人力资源配置,统筹大要案办理。
(四)强化程序衔接,推进动态防控
重视对风险情形的跟踪关注,随着风险点和风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等级。主要体现为四个阶段:一是风险识别,通过简要案情和不稳定因素的判断,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可能发生事件(如媒体炒作事件、群体性事件、信访上访事件)的原因。二是风险分析。研究现有处置条件下各类办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以及这种风险是否涉及相关工作部门,是否应与该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三是风险评价。在分析有关风险发生可能性与后果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大小进行评估分级,明确防控重点。四是风险处置。通过办案风险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形成防控措施报告,拟定媒体炒作事件应急防控方案、群体信访事件预警稳控方案、信访案件稳控化解方案、当事人劝解方案,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五)注重协调借力,实现矛盾联调
切实将办案风险纳入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大体系,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合力。一是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协调。重大风险等级的案件,基层院需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表》报送上级检察院或党委,将影响社会稳定因素或需支持、配合的事项抄告相关单位,并及时将案件进展予以通报,争取工作支持。二是延伸检察职能。将刑事和解、民行调处、释法说理、司法救助等工作衔接起来,改进执法办案方式,及时修复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对立。三是组织开展后续帮教。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对免予起诉的未成年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特殊人群管理工作。
(六)落实配套制度,提升运行效果
一是检察研讨制度。通过检委会、专题研讨、条线例会等方式,准确把握法律精神,统一办案尺度,并就评估工作折射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前瞻性调研,适时转化为规范性意见。二是信息专报和检察建议制度。针对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漏洞,以信息渠道报送上级检察院和党政领导,同时,就普遍性或需要提请注意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发送检察建议。三是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将预防和处置办案风险列入检察人员的重要职责,一旦造成重大社会负面影响的,相关人员均应承担相应责任。四是激励考核机制。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年终目标考核,对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同时,辅以工作通报制度,定期督查反馈,确保风险防控落到实处。
三、推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的若干体会
(一)要进一步认识检察机关在创新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作用
检察权作为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向社会拓展正义促进社会秩序及其变迁的张力结构,其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但是,鉴于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检察机关只能依托监督职能的行使介入社会管理,展现其独特的社会管理功能。在实践操作中,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将风险评估要求转化为广大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
(二)要进一步注重检察权置于社会管理全局中的功能发挥
现阶段社会矛盾涉及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方面的利益诉求,不是仅凭检察机关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风险的有效控制和深层次问题的有效解决,都有赖于有关国家机关的协作配合。重点是积极探索将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工作与党委政府部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无缝衔接,以促进联动机制的形成。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计划【第五篇】
20xx年,在公司各位领导正确领导及同仁的支持配合下,风险控制部认真履行了部门职责,在控制项目投资风险、已投项目管理等重点风险控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内容
(一)引入专业人才,加强风控制度建设
1、20xx年,我部顺利引进两名专业人才,为建设高效的风控团队、为提高风控工作质量奠定了基础。
2、通过与领导、投资部同仁的多次沟通以及实践中的不断探索,风险控制工作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流程。我部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风险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风险控制流程,完善了流程中的格式文本,包括《风险评估报告》、《投资部项目质量分析自评表》等。
3、在投资部门的配合下修订了《项目投资管理制度》,将《风险控制制度》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流程与措施融入《项目投资管理制度》,使风险控制工作变得更加日常化与具体化,在进一步规范公司项目投资工作的同时,完善了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
(二)揭示拟投资项目风险
1、汇总各投资部门的立项申请表,及时收集项目立项资料并进行初步风险分析,及时与投资部门交流意见以便更好地筛选项目。
2、督促投资经理及时提交项目具体资料,并做进一步的风险分析,向项目组列示问题清单,向公司内审会出具拟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意见,为内审会提供决策依据。
3、对拟投资项目进行现场风控调查,实时与项目经理沟通,落实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撰写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提交至投资决策委员会与风险控制委员会,作为项目判断依据。
4、负责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会务工作,及时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提交项目资料,汇总委员评审意见。按月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送工作简报,以便委员及时了解公司投资情况。
(三)关注已投资项目情况
1、收集、汇总20xx年已投资项目的资料,对每一家企业20xx年的经营情况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撰写《20xx年已投项目经营情况报告》,以便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已投项目的进展。
2、实时关注已投资项目风险点,多次与项目负责人、企业方沟通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必要时与律师商议解决措施。撰写相关的专项情况报告。如港海建设的资产注入问题、鑫达银业重大问题等。
(四)加强法务事项管理
1、按公司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常规的合同审核。
2、与法律顾问沟通协调,督促其及时为我公司处理法务事项,包括合同的审核与出具法律意见、项目投资的法律风险咨询等。
3、建议聘请了法律服务机构指派律师在公司坐班,有效提高公司法务事项的处理效率。
(五)协助各部门的工作
1、根据项目调查的需要,为投资部门在投资过程中涉及的财务、税务问题提供咨询,并联系中介机构进行法务与财务尽职调查。
2、为公司基金募资事宜提供财务、税务相关协助工作,并督促法律顾问提供法务支持。
3、就公司资产评估、审计、验资等事宜联系事务所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二、主要工作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风险控制工作已经从初成立时的稚嫩变得较为成熟而完整,在公司的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1、规范了风险控制工作流程与投资工作流程,完善了相关制度,为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2、20xx年,风险控制部共计现场调查项目27个,出具风险评估意见28份、风险评估报告22份。提交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议的项目共计19个,汇总风险控制委员会评审意见17份。
3、揭示投资项目存在的重大风险,使管理层对项目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为管理层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使公司放弃了一些存在重大不可控风险的项目,避免了可能的投资损失。如xxxxx等问题。另一方面,这些重大风险的提出,也有利于提高投资部门未来选择项目的效率。
4、跟进已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如xxxxx等,并撰写相关专项报告3份,另撰写《20xx年已投项目经营情况报告》。
三、20xx年的工作计划与努力的方向
20xx年的风险控制部认真履行了部门职责,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肯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尚存在一些难点与问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风险控制部将在20xx年继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工作,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公司投资业务蓬勃发展,20xx年的投资业务将迎来更大的成长,而由于风险控制部人手有限、精力有限,如何跟上投资的步伐将是一大难点与挑战。我部建议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壮大风控工作团队,以面对日益庞大的工作量。
2、在20xx年公司务虚会上,我部曾提出风险控制工作与投资工作如何相互衔接与配合的论题,经热烈讨论与接下来在实际中的进一步磨合,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一些改善,但依然是我部面临的一大难点。20xx年,我部将继续致力于完善工作流程,促进风险控制工作与投资工作更好地衔接。
3、20xx年,我部虽然在已投资项目上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于已投资目众多,而且信息繁杂,相关制度的执行也未到位,因此在已投资项目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20xx年,我部将在引入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已投项目的管理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走访各家已投企业、建立相关数据体系、及时催收相关资料并加以分析、增强企业增值服务等。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5篇
下一篇:暑假去哪玩样例【优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