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实用(通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实用(通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一篇】

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一、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二、工作措施: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论述,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使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班队活动课、以及课余节假日时间,保证充足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过程中指导学生选题、活动;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大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力度。

活动方案。

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书写活动感受等。各教师在期末对该课题的实验情况进行专题总结,课题组撰写阶段报告。

(3)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3、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并通过问卷、抽查等形式,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课时、计划等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活动设计、展开、总结等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活动实效(有关活动成果、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映)等。要将平时了解和专题检查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加强研究和交流。

要通过“沙龙式”、“案例分析式”、“对话研讨式”等多种形式,交流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讨论、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开发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实验室、校园、古街道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家乡的历史名人和民风民俗等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主题: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

主题:我爱校园(校园花木调查、种数护树行动、种植花草蔬菜、盆景展示、小昆虫等)。

主题:我与网络(学会搜集资料、绘画、发e-mail、下载影音)。

主题:人与自然(家乡的水资源、大气资源、植被资源等情况调查,学会种植和培育常见的树木和花卉(栽种、扦插、嫁接)。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

活动总结。

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

自我评价。

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二篇】

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福州市金山小学开展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实践的探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采用拓印组的综合实践活动-----树叶变变变!让孩子们在自然界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并通过拓印粘贴等一系列手段,让孩子们将这些普普通通的叶子变成艺术作品,焕发出第二次生命!使孩子们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xdth/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如果学校是一潭清泉,那么生活便是那汪洋大海.只有让教学时间活动面向生活,才能使活动如生活般充满情趣。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是学校教学的不竭源泉,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与发展。在小学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这样活动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水清鱼跃。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三篇】

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在课程规划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学校要统筹安排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主题、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提供发展机遇,但不得以单一、僵化、固定的模式去约束所有班级、社团的具体活动过程,剥夺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要允许和鼓励师生从生活中选择有价值的活动主题,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并引导其发展,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防止用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

可将有关专题教育,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治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等,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专题教育的目标,防止将专题教育简单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二)课程实施。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学校要明确实施机构及人员、组织方式等,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确保课程实施到位。

1.课时安排。

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各学校要切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安排、有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学校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空环境,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期性。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

2.实施机构与人员。

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或由教科室、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承担起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负责制定并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

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学校教职工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承担指导任务。积极争取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社区人才资源等有关社会力量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3.组织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组织方式。要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

4.教师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活动主题选择以及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构思选题,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内容。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实施方法和路径选择,对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及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增强活动的计划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规划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实验探究、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教师指导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鼓励多种形式的结果呈现与交流,如绘画、摄影、戏剧与表演等,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同伴交流与对话。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方式,反思成败得失,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并根据同伴及教师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查漏补缺,明确进一步的探究方向,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5.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和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目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

突出发展导向。坚持学生成长导向,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促进学校及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评价的首要功能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改进后续活动。要避免评价过程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要对学生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学生的思想、创意和体验,杜绝对学生的作品随意打分和简单排名等功利主义做法。

做好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如活动现场照片、作品、研究报告、实践单位证明等。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提供必要基础。

建立档案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类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排、汇总、归档,形成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档案袋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开展科学评价。原则上每学期末,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档案袋,结合平时对学生活动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写出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评语,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明确努力方向。高中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办法,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进行认定。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四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五篇】

在这一学年的教学中,本人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本学期我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由选择课题,自由结组,自己制定活动计划,自己确定结果的呈现方式,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心理学表明:人的能力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性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人的能力是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班级、比学校生活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通过本学期的活动,学生的胆子大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社交能力也增强了,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想办法解决。

2、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了,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3、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利用,学生确立主题后,要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多种方式去搜集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活动,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六篇】

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使得每一个教师概念清,思路明。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习型教师”主题,以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中心,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争取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本期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课时多、活动多,平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太少,外出学习的时间更少。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必须澄清认识,提高每一个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重视该课程,使之“合法化”,才会在实施过程中一路绿灯,把活动真正落实。本学期在学好《纲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新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使教师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么办,如何去做。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门内汉”,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此,理论学习的时间要保证,方式方法要改变。

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当务之急。为了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能,体现它的价值,自本学期起,立足“以点促面”式校本培训。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多地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然后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此外,请专家或成功学校来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责职。这样,实施新课程的重担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身上或少数人身上,从而摆脱其他人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从份利用我们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方优势开展好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探索解决办法。

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综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这一灵魂的缺失。这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学生自主的活动只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趋甚远,有违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的根本性原因。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问题应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宣传课程改革思想,培养一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在理论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以及为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提供经验和程式。

再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于课题研究,往往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加上对结果的“果”没有正确的界定,使得造假之风兴起。平时不闻不问,到时加班加点,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解决实(来源:文秘公文网)际问题。如今,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教师的理论学习、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学生活动的记录等等,我们要抱着严谨的态度,重视研究的过程,做到事无俱细。

必须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协作产生,而不能把它推给教师或学生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要形成共识。

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密切课程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凸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很好地结合校本课程。否则,综合实践活动有可能落入个别教师依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指导学生活动,其结果往往过于封闭、缺乏交流。所以,每一个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了解校本课程。

四、活动安排。

二月:1、理论学习,成立教研小组。

2、课题方案、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月:1、前阶段活动小结。

3、优秀论文、活动案例评比。

四月:1、中心组活动(校)。

2、现场观摩活动及评析(活动月:3~6年级)。

五月:1、优秀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评比。

2、学生活动成果交流。

六月:1、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2、各年级整理资料,写好活动总结。

3、汇总活动成果,上报交流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七篇】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三个维度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使学生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颖,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树立学生从小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理论学习。

借助学校的相关材料(书籍、光盘等)、网络资源以及老师们的手头上的资料,通过共享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专业引领。

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教研活动为契机,获取专家我县教研以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的专业引领。

3、学习取经。

努力创建各种交流台,使学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校外考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同行们的先进经验。

(二)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学水平。

1、加强教研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2、加大开展校本教研。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没有固定的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学科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写好教学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加强课题教学研究,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4、发挥网络在线优势,开展高效教研。

信息技术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充分信息技术教师的资源,建立高效互助的教研团队。除了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外,只要有问题,在qq群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每校特色。

1、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人材。

2、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积极主劝性得到充分发挥,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明确活动的主题:根据各年级各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在活动注意生成性专题的完善。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

3、学习计划、明确本期工作;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主题。

3、重点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反馈与指导。

2、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评比。

1、课程结束,缴交各种材料。

2、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进行学期工作总结。

1、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评选。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程活动。

2、学科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1、优秀片区教研评比。

2、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八篇】

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

(一)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如下原则:

1.自主性。

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选择时,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提升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为学生自主活动留出余地。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

4.整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活动主题的探究和体验,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

5.连续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要促使活动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使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

(二)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

1.考察探究。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2.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3.设计制作。

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4.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活动方式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九篇】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同学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同学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同学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同学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同学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同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同学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学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同学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同学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同学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同学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同学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同学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同学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同学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工作计划【第十篇】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四班、五班、六班、七班的综合课教学。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近五百人,学生在过去的几年中参与研究了许多课题,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对于研究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本学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公民。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环境了解的更加透彻。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使学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风物文化,关心父母的工作环境,关注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热爱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日照的名人,关心日照的未来,关注周围环境。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合作学、网络学、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五、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日照文明”为大主题,

六、课时安排:

40 2930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