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优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优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20-年春季,我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上级工作要点。认真落实以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为重要目标,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幼儿园德育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而教师队伍建设又是做到全员育人的关键。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建立育人体系。

教师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园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幼儿。

1、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将“三爱三节”“日行一善”教育贯彻师生日常行为中,对幼儿及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年级、班级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是加强园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早操等情况进行抽查,每周进行小结。对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园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本学年将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使者”主题教育活动,从站好队、做好操、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

3、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心理现状,上好健康教育课。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并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升旗教育,3月份开展“爱妈妈”活动,4月份开展“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活动,5月份开展“劳动节”“端午节”主题活动,6月份开展“庆六一”等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

(四)幼儿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一个懂得爱的人才能懂得工作、生活与学习。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能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胸怀大局,有集体意识,能培养幼儿强烈的责任感和爱的意识,激发他们长大了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愿望。

(1)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步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尊敬、热爱他们。

(2)培养幼儿从爱学习、爱劳动、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步扩大到爱家乡、爱祖国。

(3)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认识国旗、国徽,了解国歌、首都等。

(4)培养幼儿向英雄学习的情感。

(5)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我们应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小班开始,老师们就应该教孩子怎样讲清洁、爱卫生,教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并在实际的生活中指导他们来做。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保持衣服和手脸的干净,勤洗头、洗澡,会刷牙。

(2)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不在墙上乱画。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学学习保护自己。

(4)坐、立、行、看书、写字能保持正确的姿势,知道用眼卫生,会保护眼睛。

(5)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有礼貌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讲礼貌和守纪律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讲礼貌和守纪律的教育。

(1)对老师、小朋友、家里人、客人有礼貌,知道有礼貌是好孩子。

(2)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3)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

(4)不需成人更多的提醒,能较主动地遵守本班常规。

(5)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6)未经别人允许,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4、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幼儿的个性是他自己的生活史的产物,起源于幼儿同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幼儿的意识产生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反思;幼儿因为动作而认识世界,幼儿也因为动作而意识到那个发出动作的“我”。幼儿是社会的人,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情心。

(1)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培养幼儿诚实、勇敢、正直、谦虚、宽厚、活泼开朗、有毅力、负责任的品质。

(4)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出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二篇】

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险、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和谐发展。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视教学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强调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学认识的关键就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在于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它对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二)活动教学的历史背景。

活动教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卢梭,他的自然教育观可以说是活动教学最早的萌芽。他从自然教育理论出发,反对从书本中学习,主张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身体锻炼、劳动、观察事物等行为获得经验、吸取教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也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提出了教育应以儿童的活动为基础。德国赖伊基于“行动教育学”的理论,反对赫尔巴特以获取书本知识为主的教育理论,主张以活动为教育的基础,认为感觉、活动是构成意识及获取知识的根本条件,应当特别注意活动性的课程。美国杜威对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原则指导下,坚决反对学科教学,主张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获得个人经验。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倡导设计教学法,把活动教学进一步具体化了,由儿童决定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计划、执行活动、评价活动效果。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为后来的活动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困境。

(一)学校德育观念陈旧落后。

我国学校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做法,在内容上注重政治要求、思想信念而忽视道德规范,把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德育成了政治的附庸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独特的价值。同时,学校教育一直奉行社会为本的教育思想,德育理论以社会需要作为论辩的逻辑起点,过于注重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育内容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合理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二)德育的某些内容脱离实际。

一是由于德育教材部分内容滞后老化,只是死板地谈一些陈旧的、脱离社会现实的东西,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致使学生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产生怀疑,也不能将社会需要有效地转化为自身修养的动力。二是德育的某些内容不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要。道德教育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如果德育内容的设置脱离学生成长实际,忽视学生的精神满足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回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友、择业等现实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疏远、不信任感,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教师主体意识缺失和学生主体性失落。

反观我们的学校德育,一方面,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行为规范、德育大纲等内容条目而进行,教育者不过是传递社会要求的传声筒,淡化甚至是忽视了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德育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而忽视学生对自己负责;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而忽视学生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的培养,学生主体的德性没有得到主动、积极的张扬。

(四)德育方式、方法不科学。

德育方法单一和简单化,使得学校德育忽视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如果将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等同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个人的“管束”,忽视学生日常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道德规范就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信念,也就人为地削弱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一)德育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机械刻板、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德育方式静止僵化、墨守成规,缺乏针对性;德育方法存在误区,灌输多,引导少,思维单向。而在德育方法上只是采用灌输的方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理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造成德育缺乏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太远,因而得不到学生的共鸣,学生难以产生道德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因此,必须采取一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形式来弥补灌输式德育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真正提升。

(二)德育中的活动教学,能够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

活动教学运用于德育中,能够反省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避免过多地灌输说教,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

认知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和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行为训练,也不是情感的激发,而是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但是仅仅是知识和认知能力的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太注重道德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其实是一种实践的教育,一种情感的教育。而活动教学由于具有活动的特点,因而突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使道德教育能够回归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把活动本身作为目的,其深刻的内涵在于认定道德、道德生活本身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道德标准都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同,任何道德价值都向未来开放,向变化发展开放。把道德教育的过程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实践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使其更好地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

(五)活动过程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价值。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责任心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是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实现的程度与水平如何,取决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选择与发展机会。因而,活动的价值并不在于活动结束获得某种有形的结果,而体现在易被人们忽视的过程中。活动教学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不只是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完成作业的优与劣这些有形的结果上,而是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眭体验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注重给完满人格的养成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也正是道德的要义所在。

总之,由于道德内在的实效性低下,不能满足社会的道德要求,使受教育者的道德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德育进行改革,而方式之一就是对德育方法的改变。活动教学有着诸多的优点,有利于改变学校德育实效性低的问题,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进步,活动教学应该在德育中倡导。

(一)主体参与策略。

(二)感悟导行策略。

感悟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内化机制。感悟导行策略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情境的感染来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规范。学生是在有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去实践道德行为要求的,是在活动中真正实现了道德的内化,真正把课堂上所感受的道理和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形成持久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感悟导行策略要求教师在活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感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窖社会。

(三)合作探究策略。

合作探究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基本形式。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的人际交往机会,与同学的交往、与教师的融洽、与他人的合作,都会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感到心情舒畅。这不仅使学生热爱生活,也易于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有助于促进集体与个体的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教学形式,强调的是小组问的竞争,小组内的合作,这就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机会。合作探究策略解决的是德育中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发展的自主建构问题。活动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间相互合作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彼此合作、互相启发,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教师可以将课堂活动的空间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就某一主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从不同的角度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共同探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也可以变换课堂组织形式打破学生学习空间的僵局,从而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四)创新发展策略。

创新发展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灵魂。它是指在活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彻底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上。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德育活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要允许学生进行多样选择,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培养创新思维。为此,德育中的活动教学必须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以一个统一的、绝对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某一个人或某一种社会现象的弊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导向,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不断创新,夯实基础,强化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

二、工作目标:

1、从严治校,规范办学管理,争创社会满意学校和家长满意教师。

2、广洒爱心,实抓规范,推进教育创新。

3、加大师训力度,形成合理梯队,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管理工作:齐抓共管,务实创新,开拓进取。

1、认真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找准学习与工作、生活的结合点,坚持学以致用,争创“社会满意学校和家长满意教师”。

2、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科学开展层级管理,层层目标明确,级级工作负责。学校领导班子发扬民主、分工协作、以身作则、开拓创新,组织好教育学习活动、业务培训活动。

3、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师文化生活,积极发挥网络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联系和扩大社会影响上的作用。

(二)德育工作:深入研究,完善机制,讲究实效。

1、加强领导组织的组建落实。成立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思品教研组长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学校德育工作,保证德育渠道和德育计划的实施。

2、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系列化,认真组织宣传,让学生在每次讲话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加强学生学校礼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思想。在进行以上各种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国防、法制、环保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重视思品课堂的任务落实。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探索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各科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真正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形成系列化、整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渗透德育中创新“五有目标”,即渗透德育有意识、制订计划有安排、备课本上有体现、课堂教学有落实、下课之后有效果。加强晨会、班会课的管理,学校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形成合力共同创造研究班会、重视班会的良好氛围,创建德育科研群体。

4、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少先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升旗仪式、队干部的培养等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队员得到全面发展。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加大社会参与学校德育的力度,逐步形成劳动、安全、法制、国防、心理健康、爱国主义及家庭教育等几个社会教育板块,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从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建一个更完善的教育网络。在对学生开展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生存及生命意识教育的同时,定期对学校的一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杜绝一切事故发生,确保师生安全。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合作、关心、宽容、诚信等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顽强毅力和吃苦耐劣的精神,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工作:深化改革,开拓新路,不断创新。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积极开展优质课、示范课、实验课、指导课的研究活动。教研组创新管理、规范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教研经验,每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人人参与、讲求实效;每个人坚持扎实基础、提高质量,探索让学生全面、全员、全程、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2、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探|性,开展学生道德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评价,在《学生素质报告单》中用好评语栏、特长栏。各教师、各学科可根据新课标的设置,探索用好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自我评价、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学生的观察与评价、家长的信息、考试与测验的信息。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四篇】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办学数量还是办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春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训练,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严格桎梏。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德技双全的劳动职业者,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即主要论述了在中职院校中进行德育的实施策略,以求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策略。

前言。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拥有现代技术水平与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国家一向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将职业教育放到了突出发展的地位。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进入到了一个发展春天,无论办学质量学是办学规模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的需求。现代化的合格劳动者,既包括对劳动者技能的的要求也同时包括对劳动者品德的要求。而现在职业学校一个突出缺点就是德育工作不够,职业学校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重技术轻品德。这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职业院校的正确发展方向是既要重技能又要重德育。

一、职业院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的价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不讲信用等不良思潮抬头,违反职业道德、丧失职业良心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这不是主流,但是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泥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

2、学校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规定的培养任务,可以总结为既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事,又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人。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本身如何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职业学校领导者的关注。现代社会是一个要求全面发展的社会,职业院校也需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同时,学生素质水平日益成为影响学校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家长再为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学风、校风,看重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其次再考虑专业。因此,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也必须重视德育工作。

1、统一认识,确立正确的德育观。

在职业院校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对于国家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德育工作,将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并这一个思想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统一认识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们的思想修养与品德培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素质。教师以自己积极、乐观、诚实、守信的精神风尚去影响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全校共同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风气正,学风浓的教学环境,从而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

2、建立规章制度,切实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

德育工作思路一旦确定下来,如何贯彻实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职业院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德育工作得以贯彻的一个有效保障。为提高德育效果,职业学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制度文件,通过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宣传、学习、检查等具体的活动,来督促全体师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形成合理科学的教育教学秩序,达到德育目的。

3、加强学校的课堂德育教学工作。

职业的德育教学,可以分为平时的专业课中德育渗透和正式设立的思想品德课这两种形式。首先,平时的专来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对专业所属行业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讲授专业技术课时,可以灵活引入一些有关德育的故事轶闻等,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们明白,一切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诚信的人,然后才能有成功。成功的职业者,一定是这个职业的道德模范,必然遵守职业的道德标准。其次,职业院校中的专门德育课程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特点灵活进行。教学语言要尽量生活化、通俗化,力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能否取得职业成功,与自身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的学习德育课程。

总之,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要以德为先,这不仅是国家及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获得竞争优势,能长足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版。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五篇】

为了落实关于《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方案》,普及学校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运动技术能力,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根据学校活动课要求,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创建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活动课。二、活动内容:

花样跳绳:简单的跳绳也可以跳出繁多的花样,给健身带来无穷的乐趣。一人跳短绳时,在脚步变化中还可以加上手臂摇绳的变化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根据这些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趣味跳绳方法。三、活动对象:

一至五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控制在1016人。四、活动场地:

学校操场五、活动时间:

每周二、四下午第三节活动课六、活动组织:

王效凤七、活动成果:

学期末或学校大型活动中,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展示。八、保障措施:

实行点名制度,保证在规定时间、规定场地和规定的人员进行训练与学习。

扩展阅读:花样跳绳实施方案。

大丰市第五小学花样跳绳实施方案。

一、开展花样跳绳的目的。

跳绳是师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因而在我校推广性很强。结合我们学校普及跳绳的基础上,提出以“花样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我们提出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以花样跳绳进行各种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学生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速度、耐力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以“花样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来推动和普及学校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同时,百分之九十五的老师参加了花样跳绳的训练,跳绳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师生在体育活动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很好地落实和践行了我校的“同行同心同乐”的办学理念。

1、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和“创教育品牌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花样跳绳活动。

2、跳绳是老少皆益的一项体育活动,深受大家的喜爱。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能起到促进作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

3、激发跳绳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跳绳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跳绳价值的有效保证。

4、根据学校场地,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跳绳活动。通过跳绳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安全的进行跳绳活动的知识和方法。

5、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1、一分钟速度跳。要求每个班无论男女至少50%的同学能够达到140次/分80%的同学能够达到131次/分,100%的同学能够达到108次/分。

2、花样跳绳。要求以学校制定的《跳绳难度规定动作》为基础,要求每个班级60%的同学能够完成《跳绳一级难度规定动作》中的一半以上动作组合,25%的同学能够《跳绳二级难度规定动作》4套以上动作组合。5%的同学能够自创动作组合。3.内容:肯肯跳、踏步跳、车轮跳、侧打挽花、交互绳、网绳、绕“8”字跳、两人一绳、前后开合跳、左右开合跳、绳中绳、双飞、三飞等等。

4.三月份有跃动花样跳绳来教练教学校部分教师和学生;四月份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学生对全校师生进行表演,利用大课间时间由花样跳绳的骨干对全校师生进行培训,同时进行选拔组建花样跳绳队,五月份进行全校花样跳绳比赛,六月份各班汇报表演。

5.开展以“花样跳绳”为主题的大队、中队活动和形式多样的花样跳绳比赛。一月一次进行了“1分钟速度绳”、“20人3分钟8字跳长绳”、“20人集体花样跳绳”等系列花样跳绳比赛。我们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还在大课间锻炼及课外活动时间内,安排多种花样和各种形式的跳绳活动与比赛。我校的花样跳绳队曾在市阳光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特色项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在全校师生间起到了榜样作用,深受学生的喜爱。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人人带绳,天天练绳的习惯,形成人人参与、师生互动、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为促进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理念形成和“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三、开展跳绳比赛,对好的班级、运动员进行表扬。1、每月底举行班级与班级的对抗赛,评选出班级的跳绳王。

2、学期结束前进行全校性跳绳比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四、及时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把每班的“差生”集中起来,与专职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

1、请优秀学生演示,教师的反复讲解示范,必要时手把手教。

2、让他们观看跳绳的录象,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及时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回家的练习情况,让家长来督促学生,使他们尽快地学会跳绳。

五、做好优秀学生的训练,组建学校花样跳绳队,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3次,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

1、要和学生的家长联系,要取得家长的同意,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2、及时和班主任及课任老师联系,做好优秀学生文化课的补习工作。

六、时间场地安排:操场球场七、实施要求:

1、各班级要高度重视跳绳活动,制定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活动,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2、由学校统一分配每班两条长绳,短绳由学生自带,要求人手一条。

5、学生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6、学校提供器材,但也提倡以班级为单位自备创新活动所需器材。器材的领取和收回由各班体育委员负责。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六篇】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谈到幼儿心理时,将幼儿的心理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中第一点便是“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

第二次活动——理论的提升:

我们学习了《游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理论文章,分析从3岁~6岁幼儿思维特点出发,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有趣的游戏情节能够使美术活动变得更有意义,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推动幼儿思考,促进幼儿更大胆、自由的创作,同时游戏活动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这对提高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次活动——实践中摸索:

触过大班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整堂课老师说教多,教学环节讲解模糊,语言口头禅多。活动后老师们都提出疑问,到底这个活动还要不要上,这个活动的教育价值在哪里?老师指导中的策略如何提高等问题?我们又一次进行集中讨论,一起修改教案,之后又请了林老师、盛老师和我三位老师一起听张老师进行试讲。试讲中发现张老师对环节把握清楚了,提问设计更加明确。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七篇】

2.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2.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3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八篇】

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

生:不能。

顺: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二)。

生:这两道题不能直接加减。

生:能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有没有办法能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统一起来,而原来的分数大小又不变呢?

显然,片断(一)以注入为指导思想,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记住结论。

片断(二)以启发为指导思想,注重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新的课题,而且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素质。

转载自

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就是要启发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启发学生热爱数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数学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群体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群体风气和意识观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求知气氛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的自觉性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3.启发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出问题,这本身就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教师要认真培养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学会提问的能力。一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我们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二要抓住时机,耐心引导。学生从不问到问是一个进步,但要从问到会问更是一个飞跃。教师既要热情鼓励,又要耐心指导;既要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又要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的提问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抓关键的本领;要训练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概括和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5.启发学生竞争意识。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和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中选取知识的引发点,运用讨论、辩论、抢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竞争气氛,启迪学生智慧。

二、以尊重为基础,坚持智、能并重。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就必须与心理学建立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学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以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做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环节:1.着眼于人,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专注和不断深入;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要着力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

2.着力于用,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教学中,一要重视暴露思维过程。

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都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够有条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和操作步骤。二要重视暴露学习方法。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蕴藏在教材之中,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相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应运而生。如课本中关于怎样引入概念,如何讲解例题,以及怎样运用插图等等都有阐述或安排,这些内容既是教材,又是教法,也是学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意识性,明确要求,悉心指点。

三、以自主为核心,坚持教、学并重。

只有外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主体的需要相一致,而且学生对外部教育影响的内容与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智力活动,内化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无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一味地实施灌输,以为多多益善,只能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的接受系统一旦封闭,内化过程就中止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就中止了。可见,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十分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法,我觉得应抓住四条:一是学习观念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视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在多种阻力、困难和失败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积极进取,增强必胜信心。二是学习心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比方如何观察、思考、想象、记忆、解决问题,如何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控制学习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三是学习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技巧。四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靠教师灌输大量的方法让学生去记、背,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和训练,养成习惯。

四、以训练为主线,坚持手、脑并重。

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强调把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重视内化过程和内化机制的研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媒体,多种直观手段,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练习,采用实验、操作、游戏等办法,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在动脑、动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

以训练为主线,有两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训练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灵活性,加大课堂练习容量,科学地体现精讲多练,即精讲巧练,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要突出思维训练这个重点,把思维训练作为主线贯穿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就不再是知识的堆砌,教师进行的教学也不再是死板的教条。思维训练,要注意内容紧扣教材,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恰到好处。要注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能灵活运用顺、逆向思维,并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等一般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九篇】

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

生:不能。

顺: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二)。

生:这两道题不能直接加减。

生:能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有没有办法能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统一起来,而原来的分数大小又不变呢?

显然,片断(一)以注入为指导思想,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记住结论。

片断(二)以启发为指导思想,注重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新的课题,而且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素质。

转载自

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就是要启发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启发学生热爱数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数学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群体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群体风气和意识观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求知气氛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的自觉性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1][2][3]。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十篇】

日常教学中的德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换句话说,德育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主要靠教学中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贯彻德育。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落实学校的课堂德育就尤为重要。

二、“课堂德育”领导小组。

组长:刘先清。

副组长:李成兵、黄胜、鲁燕林、

成员:中层领导、年级组长、任课教师。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把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做扎实,首先要提高任课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说,课堂中德育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思想认识到位不到位,认识的程度如何。有句话说得好,认识有多高,效果就有多好。如果我们的任课教师对其重要性就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认为是多余的、没必要的,课堂上的德育工作就会落实不到位,学校整体德育就会事倍功半,乃至全面落空。

(二)努力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

(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

增强师生双向沟通,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德育的原则,德育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还是对学校、教师工作,学生的评价都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评价的水平也不同,对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样。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真正了解,教育缺乏针对性。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师既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采取合理措施,促其质变或飞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目前教学质量目标冲击德育软任务,使学生对学校德育效果的评价明显低,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研究证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需要相对应时,就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是起反作用。

(四)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变的德育方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

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学校德育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有实效。

(五)以课堂为主,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中德育的目的是育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突出教材中显性教育因素。任教教师要以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德育内容课程开发为契机,恰当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工作。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补充相关教学内容;三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

课堂德育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贯彻于每一个学科,贯彻在每一节课堂中,贯彻在每一个课堂的始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渗透德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要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实验、实习中要渗透德育,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这是所有任课教师首要的任务。教书育人主要在课堂,学生在校时间中,上课的时间最多,在课堂中受教育的时间最长,任课教师在学校中人数多,素质高,水平高,作用大,在同学中享有威望,任课教师的话在学生中影响也很大。

(六)教师言传身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言谈举止有修养,举手投足有素质”、“教师在学生面前无小事”、“名师出高徒”说明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风采,将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的作派、说话的表情都很像当年的某位老师,甚至有的写字都像当年的某个教师,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认识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德育渗透。

(七)感恩教育和养成教育是课堂德育的重要内容。

影响是什么可想而知了。再比如感恩教育的宣传与落实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感觉家人、老师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稍有不顺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适时的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抓好学生的感恩、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八)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加强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40 2650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