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参考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一篇】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谈到幼儿心理时,将幼儿的心理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中第一点便是“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

第二次活动——理论的提升:

我们学习了《游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理论文章,分析从3岁~6岁幼儿思维特点出发,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有趣的游戏情节能够使美术活动变得更有意义,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推动幼儿思考,促进幼儿更大胆、自由的创作,同时游戏活动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这对提高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次活动——实践中摸索:

触过大班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整堂课老师说教多,教学环节讲解模糊,语言口头禅多。活动后老师们都提出疑问,到底这个活动还要不要上,这个活动的教育价值在哪里?老师指导中的策略如何提高等问题?我们又一次进行集中讨论,一起修改教案,之后又请了林老师、盛老师和我三位老师一起听张老师进行试讲。试讲中发现张老师对环节把握清楚了,提问设计更加明确。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二篇】

从我校大局着眼,根据李校长的新学期工作部署,我中心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加强学习。

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信息部的工作计划。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做好本职工作,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更好的、更全面的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在本职岗位上做得最优秀,最出色!那么,我中心的全体教师准备在本学期内,进一步的探究、完善工作方法,使自己的工作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尽全力达到全校教职工的满意。同时,从当前“民生”的大环境下,我要求全体信息中心教师都要站在其他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微机坏了,不要抱怨是如何坏的,而要在第一时间内来解决,回过头来再想今后怎样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故障;而且做工作要有信心,有诚心,有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我想,能做到这“五心”,老师们的工作就会顺心了!

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上学期我中心的赵梅和张建鹏老师被评为校骨干教师,本学期我校对骨干教师都有了具体的要求,工作计划《信息部的工作计划》。因此,根据我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听课制度。每周由两位骨干教师各准备一节示范课,要求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达到骨干教师的标准,早日成为骨干教师。另外,两位骨干教师还要带领全体任课教师,完成校本题库的建设,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明确分工,紧密协作。

在工作分配上,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是自己本职工作,就责无旁贷的应该尽全力做好;不是自己的工作,应从学校的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协同其他老师做好。决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再有谁我行我素,没有全局观念,那么下次聘任时将不会再聘。

当然,紧密协作绝不仅局限于中心内部的工作,还要与学校中各个部门更加密切配合。比如:本学期我中心就要初步与教务处配合建立起阳光网室,对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在综合活动课时开放等。

四、设备采购。

本学期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准备采购三台针式打印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时,我中心申请购买视频采集卡一块和大容量移动硬盘一块。

以上就是我中心本学期的大体工作计划,具体的全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借用李校长的一句话作为我中心全体教师的座右铭: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就没有做不好的!

信息中心。

20xx―2―26。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三篇】

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险、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和谐发展。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视教学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强调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学认识的关键就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在于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它对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二)活动教学的历史背景。

活动教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卢梭,他的自然教育观可以说是活动教学最早的萌芽。他从自然教育理论出发,反对从书本中学习,主张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身体锻炼、劳动、观察事物等行为获得经验、吸取教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也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提出了教育应以儿童的活动为基础。德国赖伊基于“行动教育学”的理论,反对赫尔巴特以获取书本知识为主的教育理论,主张以活动为教育的基础,认为感觉、活动是构成意识及获取知识的根本条件,应当特别注意活动性的课程。美国杜威对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原则指导下,坚决反对学科教学,主张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获得个人经验。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倡导设计教学法,把活动教学进一步具体化了,由儿童决定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计划、执行活动、评价活动效果。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为后来的活动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困境。

(一)学校德育观念陈旧落后。

我国学校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做法,在内容上注重政治要求、思想信念而忽视道德规范,把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德育成了政治的附庸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独特的价值。同时,学校教育一直奉行社会为本的教育思想,德育理论以社会需要作为论辩的逻辑起点,过于注重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育内容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合理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二)德育的某些内容脱离实际。

一是由于德育教材部分内容滞后老化,只是死板地谈一些陈旧的、脱离社会现实的东西,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致使学生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产生怀疑,也不能将社会需要有效地转化为自身修养的动力。二是德育的某些内容不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要。道德教育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如果德育内容的设置脱离学生成长实际,忽视学生的精神满足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回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友、择业等现实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疏远、不信任感,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教师主体意识缺失和学生主体性失落。

反观我们的学校德育,一方面,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行为规范、德育大纲等内容条目而进行,教育者不过是传递社会要求的传声筒,淡化甚至是忽视了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德育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而忽视学生对自己负责;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而忽视学生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的培养,学生主体的德性没有得到主动、积极的张扬。

(四)德育方式、方法不科学。

德育方法单一和简单化,使得学校德育忽视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如果将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等同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个人的“管束”,忽视学生日常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道德规范就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信念,也就人为地削弱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一)德育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机械刻板、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德育方式静止僵化、墨守成规,缺乏针对性;德育方法存在误区,灌输多,引导少,思维单向。而在德育方法上只是采用灌输的方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理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造成德育缺乏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太远,因而得不到学生的共鸣,学生难以产生道德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因此,必须采取一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形式来弥补灌输式德育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真正提升。

(二)德育中的活动教学,能够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

活动教学运用于德育中,能够反省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避免过多地灌输说教,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

认知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和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行为训练,也不是情感的激发,而是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但是仅仅是知识和认知能力的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太注重道德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其实是一种实践的教育,一种情感的教育。而活动教学由于具有活动的特点,因而突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使道德教育能够回归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把活动本身作为目的,其深刻的内涵在于认定道德、道德生活本身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道德标准都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同,任何道德价值都向未来开放,向变化发展开放。把道德教育的过程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实践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使其更好地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

(五)活动过程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价值。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责任心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是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实现的程度与水平如何,取决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选择与发展机会。因而,活动的价值并不在于活动结束获得某种有形的结果,而体现在易被人们忽视的过程中。活动教学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不只是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完成作业的优与劣这些有形的结果上,而是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眭体验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注重给完满人格的养成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也正是道德的要义所在。

总之,由于道德内在的实效性低下,不能满足社会的道德要求,使受教育者的道德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德育进行改革,而方式之一就是对德育方法的改变。活动教学有着诸多的优点,有利于改变学校德育实效性低的问题,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进步,活动教学应该在德育中倡导。

(一)主体参与策略。

(二)感悟导行策略。

感悟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内化机制。感悟导行策略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情境的感染来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规范。学生是在有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去实践道德行为要求的,是在活动中真正实现了道德的内化,真正把课堂上所感受的道理和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形成持久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感悟导行策略要求教师在活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感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窖社会。

(三)合作探究策略。

合作探究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基本形式。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的人际交往机会,与同学的交往、与教师的融洽、与他人的合作,都会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感到心情舒畅。这不仅使学生热爱生活,也易于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有助于促进集体与个体的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教学形式,强调的是小组问的竞争,小组内的合作,这就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机会。合作探究策略解决的是德育中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发展的自主建构问题。活动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间相互合作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彼此合作、互相启发,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教师可以将课堂活动的空间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就某一主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从不同的角度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共同探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也可以变换课堂组织形式打破学生学习空间的僵局,从而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四)创新发展策略。

创新发展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灵魂。它是指在活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彻底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上。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德育活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要允许学生进行多样选择,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培养创新思维。为此,德育中的活动教学必须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以一个统一的、绝对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某一个人或某一种社会现象的弊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四篇】

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

生:不能。

顺: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二)。

生:这两道题不能直接加减。

生:能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有没有办法能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统一起来,而原来的分数大小又不变呢?

显然,片断(一)以注入为指导思想,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记住结论。

片断(二)以启发为指导思想,注重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新的课题,而且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素质。

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就是要启发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启发学生热爱数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数学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群体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群体风气和意识观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求知气氛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的自觉性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3.启发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出问题,这本身就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教师要认真培养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学会提问的能力。一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我们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二要抓住时机,耐心引导。学生从不问到问是一个进步,但要从问到会问更是一个飞跃。教师既要热情鼓励,又要耐心指导;既要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又要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的提问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抓关键的本领;要训练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概括和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5.启发学生竞争意识。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和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中选取知识的引发点,运用讨论、辩论、抢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竞争气氛,启迪学生智慧。

二、以尊重为基础,坚持智、能并重。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就必须与心理学建立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学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以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做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环节:1.着眼于人,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专注和不断深入;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要着力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

2.着力于用,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教学中,一要重视暴露思维过程。

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都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够有条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和操作步骤。二要重视暴露学习方法。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蕴藏在教材之中,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相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应运而生。如课本中关于怎样引入概念,如何讲解例题,以及怎样运用插图等等都有阐述或安排,这些内容既是教材,又是教法,也是学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意识性,明确要求,悉心指点。

三、以自主为核心,坚持教、学并重。

只有外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主体的需要相一致,而且学生对外部教育影响的内容与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智力活动,内化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无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一味地实施灌输,以为多多益善,只能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的接受系统一旦封闭,内化过程就中止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就中止了。可见,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十分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法,我觉得应抓住四条:一是学习观念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视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在多种阻力、困难和失败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积极进取,增强必胜信心。二是学习心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比方如何观察、思考、想象、记忆、解决问题,如何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控制学习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三是学习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技巧。四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靠教师灌输大量的方法让学生去记、背,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和训练,养成习惯。

四、以训练为主线,坚持手、脑并重。

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强调把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重视内化过程和内化机制的研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媒体,多种直观手段,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练习,采用实验、操作、游戏等办法,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在动脑、动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

以训练为主线,有两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训练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灵活性,加大课堂练习容量,科学地体现精讲多练,即精讲巧练,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要突出思维训练这个重点,把思维训练作为主线贯穿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就不再是知识的堆砌,教师进行的教学也不再是死板的教条。思维训练,要注意内容紧扣教材,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恰到好处。要注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能灵活运用顺、逆向思维,并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等一般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20-年春季,我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上级工作要点。认真落实以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为重要目标,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幼儿园德育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而教师队伍建设又是做到全员育人的关键。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建立育人体系。

教师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园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幼儿。

1、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将“三爱三节”“日行一善”教育贯彻师生日常行为中,对幼儿及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年级、班级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是加强园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早操等情况进行抽查,每周进行小结。对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园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本学年将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使者”主题教育活动,从站好队、做好操、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

3、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心理现状,上好健康教育课。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并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升旗教育,3月份开展“爱妈妈”活动,4月份开展“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活动,5月份开展“劳动节”“端午节”主题活动,6月份开展“庆六一”等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

(四)幼儿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一个懂得爱的人才能懂得工作、生活与学习。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能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胸怀大局,有集体意识,能培养幼儿强烈的责任感和爱的意识,激发他们长大了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愿望。

(1)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步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尊敬、热爱他们。

(2)培养幼儿从爱学习、爱劳动、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步扩大到爱家乡、爱祖国。

(3)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认识国旗、国徽,了解国歌、首都等。

(4)培养幼儿向英雄学习的情感。

(5)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我们应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小班开始,老师们就应该教孩子怎样讲清洁、爱卫生,教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并在实际的生活中指导他们来做。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保持衣服和手脸的干净,勤洗头、洗澡,会刷牙。

(2)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不在墙上乱画。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学学习保护自己。

(4)坐、立、行、看书、写字能保持正确的姿势,知道用眼卫生,会保护眼睛。

(5)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有礼貌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讲礼貌和守纪律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讲礼貌和守纪律的教育。

(1)对老师、小朋友、家里人、客人有礼貌,知道有礼貌是好孩子。

(2)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3)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

(4)不需成人更多的提醒,能较主动地遵守本班常规。

(5)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6)未经别人允许,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4、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幼儿的个性是他自己的生活史的产物,起源于幼儿同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幼儿的意识产生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反思;幼儿因为动作而认识世界,幼儿也因为动作而意识到那个发出动作的“我”。幼儿是社会的人,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情心。

(1)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培养幼儿诚实、勇敢、正直、谦虚、宽厚、活泼开朗、有毅力、负责任的品质。

(4)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出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六篇】

(一)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许多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或者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惩罚工作中采取了错误的惩罚方式,使教育惩罚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如果教师反复使用错误的惩罚方式,会对学生再次造成伤害。

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惩罚和体罚是一个概念,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本来可以采用较为轻微的惩罚方式,但是却采用了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体罚这种方式,致使学生身心受损,容易出现反抗的心理。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将惩罚和奖励对立起来,比如当学校举行一个活动时,一些同学表现比较优秀,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而少数同学的表现较差,教师特别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

(二)变相体罚的现象严重。

变相惩罚是教育中明令禁止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受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影响,变相体罚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令小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一些教师无视政策法规,变相体罚学生,并禁止学生向家长和学校说明,甚至利用退学的理由威胁学生,学生被迫忍气吞声,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三)心理惩罚程度过重。

心理惩罚是惩罚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某种行为或语言对学生心理造成压迫或伤害,属于精神惩罚范围,通常表现为一些让学生难堪的语言和行为以及对班级内学生的不对等待遇。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素质已经得到极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教师素质低下的现象,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带有谩骂、侮辱性质的言行时常出现,对学生构成精神虐待。

(四)适度性把握不够。

教师对惩罚的度把握不够好,在本可以采取教育方式教导学生的事情上采取惩罚性的手段,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在今后的对此类事情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阻碍,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与教师和谐关系的建立。

针对小学教育中惩罚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学校、政府三个角度探讨促进教育惩罚更好实施的策略,形成教师、学校和政府三方通力合作的合作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惩罚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现代化教育的开展进程。

(一)教师要合理使用惩罚策略。

只有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到合理使用惩罚的重要性,才能使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惩罚的应用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惩罚观念,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认识到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对学生起一个警示和行为纠正的作用,而不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或者提高教学成绩盲目地对学生开展惩罚教育。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道德修养,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为教育惩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

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将教师的教育策略与教育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约束教师的部分行为。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教育为规章制度制定的出发点,通过引导的办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惩罚的.实施过程使之程序化,防止教师滥用惩罚教育的方式。

学校要建立奖惩机制,对惩罚教育的方式应用得当且效果明显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学校要加强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引进,扩充师资力量,定时对教师的专业程度进行考查。

(三)政府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教育惩罚上升为法律内容,制定惩罚的实施原则,为教师开展教育惩罚活动提供依据。政府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对恶性事件进行报道,通过舆论监督促使教师合理运用惩罚制度,对教育者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为教育惩罚的应用创造一个较有压力的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惩罚归根结底是为了对学生某种行为进行否定促使其行为朝着良善的方向发展,当前大多数小学教师的惩罚方法并没有达到这一点,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对惩罚手段的运用极不合理,对学生的成长再次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将强制性的惩罚手段与比较温和的惩罚方式适当结合,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探索。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还要重视惩罚产生的不良后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弥补,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促进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李鹏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山西师范大学。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七篇】

20xx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为它写下了完美的句号,为了迎来20xx年的工作,做为一个新人我为自己特制定了新年的工作计划。

一、要熟悉公司的业务、学会某某的技术;。

六、对待工作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个人的一切想法与做法要从公司的利益出发;。

七、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起来,能够适应工作的各种需要。

一、与外勤人员的联系。

年后外勤人员就会每天都要去跑临港工业区内的一些项目,在外勤人员出去收集资料及宣传产品的过程中,我会将每天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外勤人员和公司内部信息的对接。

二、销售部内部管理。

做好日常的一些材料的复印和资料的整理工作。协助准备各项材料,巩固自己的业务知识,随时准备接待代理商及客户。在网上投一些招商信息。

三、对外招商方面。

做好招商信息的回馈和汇总。在网上找一些代理商信息,做好主动联系招商工作。

四、对生产,物流,财务及客户的沟通方面。

每天与生产部门内业联系、沟通,了解生产出的成品数量及生产线状况是否可以完成所接订单。当有订单时,要随时与物流部门沟通,了解发货状况和木托回收及各种单据及时整理对接。还要加强自身的财务知识,以便每月与财务部门顺利进行对账。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第八篇】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办学数量还是办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春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训练,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严格桎梏。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德技双全的劳动职业者,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即主要论述了在中职院校中进行德育的实施策略,以求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策略。

前言。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拥有现代技术水平与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国家一向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将职业教育放到了突出发展的地位。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进入到了一个发展春天,无论办学质量学是办学规模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的需求。现代化的合格劳动者,既包括对劳动者技能的的要求也同时包括对劳动者品德的要求。而现在职业学校一个突出缺点就是德育工作不够,职业学校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重技术轻品德。这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职业院校的正确发展方向是既要重技能又要重德育。

一、职业院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的价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不讲信用等不良思潮抬头,违反职业道德、丧失职业良心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这不是主流,但是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泥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

2、学校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规定的培养任务,可以总结为既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事,又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人。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本身如何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职业学校领导者的关注。现代社会是一个要求全面发展的社会,职业院校也需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同时,学生素质水平日益成为影响学校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家长再为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学风、校风,看重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其次再考虑专业。因此,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也必须重视德育工作。

1、统一认识,确立正确的德育观。

在职业院校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对于国家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德育工作,将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并这一个思想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统一认识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们的思想修养与品德培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素质。教师以自己积极、乐观、诚实、守信的精神风尚去影响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全校共同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风气正,学风浓的教学环境,从而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

2、建立规章制度,切实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

德育工作思路一旦确定下来,如何贯彻实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职业院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德育工作得以贯彻的一个有效保障。为提高德育效果,职业学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制度文件,通过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宣传、学习、检查等具体的活动,来督促全体师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形成合理科学的教育教学秩序,达到德育目的。

3、加强学校的课堂德育教学工作。

职业的德育教学,可以分为平时的专业课中德育渗透和正式设立的思想品德课这两种形式。首先,平时的专来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对专业所属行业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讲授专业技术课时,可以灵活引入一些有关德育的故事轶闻等,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们明白,一切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诚信的人,然后才能有成功。成功的职业者,一定是这个职业的道德模范,必然遵守职业的道德标准。其次,职业院校中的专门德育课程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特点灵活进行。教学语言要尽量生活化、通俗化,力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能否取得职业成功,与自身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的学习德育课程。

总之,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要以德为先,这不仅是国家及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获得竞争优势,能长足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版。

40 2283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