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实用(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实用(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1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第二篇】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第三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1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第四篇】

师:大家知道哪些和这次演讲有关的知识,背景、内容都可以说一说。

生1:演讲者是闻一多。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闻一多”

生2:背景是在1946年,发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3:演讲者的背后有照片、有花圈,演讲者带着黑袖章。

师:对,背后的照片是死者的?

生齐声:遗像。

生4:两边还有白色的对联。

生:他从容就义的表现。

生:非常愤怒的。

师:对,事实上在这之前,大家已经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一样。都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李先生遭暗杀,有人已经暗示了闻一多先生要注意保护自己,但他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李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之后在随即的游行中,只听到两声枪响,闻一多和他的儿子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儿子受了伤,闻先生牺牲了,所以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讲演》。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板书:的说和做。)。

师:诸老师有没有漏掉什么?

生5:“先生”二字(教师补充板书)。

师:我们把有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

生(七嘴八舌):没有先生就少了崇敬的意味。

师:为什么要加先生?

生6: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

师:对,高足是什么意思?

生6:得意的弟子。

师:那么诸老师来写,是不是就不用加先生了,我可不可以写同志(在先生下面板书同志)?或者我换个人,能不能这样说,敬爱的冰心先生已经溘然长逝了。

学生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有人说冰心是女的。有人说可以的,因为冰心很有名。

生7:我觉得著名的人…可以说先生。

师:谬!赵薇先生?周迅先生?我可以这么说吗?有人说,我们不是喊鲁迅作先生吗?但是我们要明确,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可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称呼,表示尊敬。所以说冰心先生是正确的。

我们再读一读题目,还有什么信息?

生(齐声):说和做。

师:什么结构?

生(不确定的):并列短语。

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之前预习过了是吧!文章到底怎么写的?

生(七嘴八舌):穿插写。

师:那我们再来好好看一看,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提醒:芮佳伟很好,最先找到,芮佳伟,请你把诸老师看书的要求表述为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

生8:嗯,我们要看文章到底分了怎么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写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师:方面?

生8:角度。

师:对,从哪些角度,或者说哪些身份来写?

生再读课文。

师:有没有这种关键的句子啊,在哪儿找到没有。

生9:第7段。

生10:第8段。

师:为什么第8段也是,哪一个字提示你的?

生11:“另”字。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类似的句子也是这样的用法的。

生疑惑。

师:第9段,第一课。

大家翻书到相应的段落,齐声朗读。

师总结:对,文章要有过渡的句子,曹倩这次的周记写得很好,模仿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而这篇文章过渡就很自然,爸爸对我说,不要再迟到了。“我又何尝迟到过,除了那一次”自然过渡到那一次,老师说,你要长大,对,我正在长大,就写到我是怎样成长的了。这些过渡的句子就好像是我们衣服上那些缝合线一样,我们不能只穿几块布在身上,就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就要天衣无缝。对这篇文章而言,事实上是分了闻一多的两个身份或者说两个阶段来写的。

生(齐声):学者和革命家。

师赞许并板书。

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生12: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肯定并板书:他做了哪些,说了哪些?大家找一找。

生13: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师:对,这是他在写《唐诗杂论》(板书),我们集体读一读。

学生朗读文段。

师:还有哪些?

生14: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师:好的,我们继续读一读。

学生朗读。

生(齐声):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师: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

生(齐声):贬义,一种炫耀。

生15:“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生16: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师:对,闻一多一开始是诗人,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家都知道,《七子之歌》。

学生都很惊奇,表现的很兴奋。

师:有很多同学已经在自读课本里找到这首诗了,我们齐声读一读吧。

学生齐声朗读。

师:这里确实是写他做的,还有没有了?

生17:“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暇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空闲的时间。

师:这里还有一个沥字,什么意思?我们说呕心沥血,呕--。

生18:吐。

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把心吐出来了,求贤若渴。沥就是滴的意思。

我们集体把第3段读一读。

学生集体朗读。

师: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没有多少作品,但却大肆宣扬,这样的差别,可能是两个字:名和利。

学生纷纷点头。

师:闻一多又是为了什么?

生19: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对,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

生大悟:鲁迅。

师: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的启示。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或者做了不说,现在有写人做了一点学问就骄傲的不得了,这是要不得的。

好,我们下课。

附板书:

同志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

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

生(齐声):作为学者的,作为革命家的。

师:围绕什么来写?

生(齐声):说和做。

师:对,围绕说和做来写,换句话说,说和做是本文叙事的线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

生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对,着重表现他从不夸耀自己。作者写了哪些事?

生2:《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8-18段。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

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师:大家读的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

生3:说了就做。

生4:言行一致。

生5: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生(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大,呼喊。

师:支持他说的,说的原因是这八个字。说了还要做,他做了什么?

生6:13、14段“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师:闻一多如果写了本学术著作,会不会四处炫耀?

生(齐声):不会。

师:他做了什么?

生(齐声):四处传观。

生15: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

师:说得很好,不过要加先生。诸老师过几天也要去给初三同学演讲,讲中考作文怎么写,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

生(七嘴八舌):当时有特务在场,情况非常危险。

生(齐声):大无畏。

师:对,我们把15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15段,教师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师:还有没有了?

生16:18段,参加游行示威的前头。

师:不是参加前头。

生16: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

师:(板书)神态如何?

生(齐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生(齐声,很肯定):不矛盾。

生17:以前。

生18: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为了钻研学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为了国家奉献。

生19: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

师赞许,并板书。

师: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

学生齐声朗读20段。

师: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

生20:也许是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

师:说得很好,你把诸老师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为什么要加也许呢?要对自己有信心。

生21: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

师: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我觉得19段读得不好,有几个词没有突出出来,我看看大家能不能像某某同学一样,知道诸老师说的是哪些词。把这段读完美了。

学生再读课文。

生22:我觉得男孩子就不能扭扭捏捏,要写得慷慨激昂,读得铿锵有力。

生23: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

生24: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

师:很好。

生25:句子都短小精悍。

师:这是语言,我们先写下来。

生26: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学生很疑惑。

师:是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生(齐声):议论。

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生2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生28:他做了自己没有说。

生29:16段,是议论。

师:在那儿叙述了?

生29:15段。

生(齐声):革命家。

师:为什么这样?

生30:感觉短句能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

师:对,换句话说,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有哪些长句呢?

生3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生3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我们再来找找短句,哪儿最多?

生:16段。

生:17段。

生:18段。

师:好,我们还是用声音来体会其好处。

大家齐声朗读。

师:短句果然有气势。文章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呢?既然谈到了,我们就说的透彻一点。

生33:语言很凝练。

师:举个例子。

生34:16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生35∶“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6:还有对偶的句子。

师:对,这是整句。举例。

生36:“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7:“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不仅用对偶句,还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吧。

学生纷纷点头。

师:还有一些是成语,很有表现力,描写他很合适,对不对?因为他是学者嘛!还有词语用得很生动,很好的,自己要去体会,比如“长须飘飘”地飘飘,钻之弥坚的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学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内容上是这样,结构上两相对照,用芮佳伟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和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后自己要多读多体会。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

附板书:

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写政治传单。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说了就做最后一次讲演。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言行一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第五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1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作家作品简介。

1、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2、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1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我读到了闻一多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闻一多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晰;。

文章的用词很典雅;。

四、速读全文,把握内容: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这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分?

五、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成《楚辞校补》。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古典新文》。

(2)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生命作为代价,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大无畏,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前脚……后脚,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六、探究人物:

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3、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编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课后习题。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第六篇】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做法是: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我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比较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及对生字词的预习,这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兀兀穷年气冲斗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等这些词语的写法和意思,特别是“兀兀穷年”的“兀兀的写法要规范,”“气冲斗牛”的意思是指气势或怒气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等。以此巩固学生的预习情况,再让学生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进行简短介绍,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和字词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程改革主张的教学方法归结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主体”。在导入新课之后,进入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会请全班同学带着以下问题思考,齐读课文: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这一环节,以学习课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组织材料的方法,解决分析闻一多形象问题为核心。考虑到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我把这个问题化为三个小问题,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最后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样通过学生与教师合作逐步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仔细地听,并且能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一个理清文章脉络的目的,我会提出以下问题:

1、作为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2、作为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3、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由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可以得出闻一多先生的身份,知道了文章写作的重点是“学者”和“革命家”。作者从《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这三个典型材料说明了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原则,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严谨刻苦,孜孜不倦,日夜不懈的研究精神;从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这三件事说明了闻一多说了就做的原则,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勇敢坚定、高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从这两个方面学生就很容易将文章分为两部分了,并且也能准确地找到文中1―7自然段是写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8―20自然段是写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分总的结构,文章思路一目了然了。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五)精读课文,明确主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设计了精读课文,明确文章主旨的环节。在此环节,我会设计以下问题:

比如我听到有的学生会找“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还有的同学会找“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觜,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等等。

2、请学生找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学生知道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有的学生会找“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等这些句子,作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的诗人和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是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极高的赞誉。。

这样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文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六)小结作业。

在课堂的收尾环节,我将设置了小结作业部分,我将有请学生概括板书做出总结,我会问“同学们,你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呢?”通过学生总结,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将布置以下作业:掌握字词,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感。

(七)说板书:

最后,请各位评委老师给我点时间,我将完整呈现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第七篇】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寻求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深入课堂,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级174班语文,这个班共有学生66人,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写作水平低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

3、语文学习惯不是很好,如能坚持写日记的`同学、能搞好课外摘抄的同学不是很多。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一定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5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十三岁的际遇》为我们描绘了田晓菲用自己灿烂的青春岁月追寻的一个美丽而迷人的梦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第二单元的5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写给被日本蹂躏的故乡东三省的誓言,炽热的语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最后一课》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新疆,新疆》引我们展望我国西北那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引我们认识那位宽容的“大母亲”;《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学家邓稼先(《邓稼先》杨振宁),有艺术家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有诗人、民主人士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还有孙权对将军吕蒙的劝诫(〈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戏》(鲁迅)以看戏串起一连串的人和事,像一幅民俗风情画;《安塞腰鼓》(刘成章)的节奏像铿锵激越的安塞腰鼓的鼓点;《竹影》(丰子恺)以儿童游戏为契机,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讲得深入浅出;《观舞记:(冰心)用文字表现了印度舞蹈中流动的美;《口技〉(林嗣环)中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口技艺人却能做到“众妙必备”,作者用文字再现了人们听到的一切。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节选了鲁滨孙初涉荒岛的一段,表现一个人在身陷绝境时内心痛苦的挣扎和人的精神的强大,《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再现了60年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国前任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中牺牲的七位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夸父追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珍珠鸟》(冯骥才)写人与鸟之间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的,《斑羚飞渡》(沈石溪)写一群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威胁时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举动,《华南虎》(牛汉)以虎喻人,讴歌了一个虽身陷囹圄却有着桀骜精神的灵魂,《马》(布封)是1篇科学小品文,作家用饱蘸关爱的笔把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写得动人心弦,《狼》(蒲松龄)写人与狼之间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比拼,虽简单明了,却也扣人心弦。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如,“成长的烦恼”就是通过采访、交流、模拟情景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忧愁。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黄河、戏曲、马,我们选择了这三个极有文化含量的事物,把它们作为活动的切人点,由这三个点生发开去,可以让学生将触角伸人历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然,本册的综合性学习也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案设计【第八篇】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1和12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121班59人,122班60人,这连个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学生智力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5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5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5、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7、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8、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40 2238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