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实用5篇】

奥运 分享 时间:

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定期评估,强化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确保患者满意度如何提升?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篇1

为了确保科室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以及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特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1. 提升医疗质量:通过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流程,减少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 强化患者安全: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减少患者伤害,提升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安全感。

3. 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科室内部工作效率,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实现高效运营。

4. 促进持续学习:加强医护人员专业培训,鼓励创新思维,持续提升团队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二、具体工作计划

1. 制度建设与完善

修订与完善制度:对现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根据最新行业标准及实践经验进行修订和完善。

制定新规范:针对科室特色及薄弱环节,制定或修订具体的诊疗规范、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2. 质量监控与评估

建立监控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的实时监控、定期分析和反馈机制。

开展质量检查:定期组织内部自查、互查及第三方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绩效评估:将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纳入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持续改进。

3. 患者安全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估:定期进行患者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加强沟通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促进医患共同参与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处理及持续改进机制,确保信息透明,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培训与教育

定期培训: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疗质量、患者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全员意识和能力。

案例分析:定期开展医疗差错、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问题处理能力。

技能考核:定期进行医护人员专业技能考核,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达标。

5. 流程优化与创新

流程再造:针对科室运行中的'瓶颈问题,开展流程再造,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医护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提升科室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信息化建设:加强科室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总结与展望

定期总结:每季度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工作成效,识别存在问题。

持续改进:根据总结结果,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持续推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展望未来:保持对行业动态和新技术、新理念的关注,不断探索和创新,引领科室向更高水平发展。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篇2

为确保科室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并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活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提高科室成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质量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3、定期开展质量与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防范医疗风险。

4、促进科室内部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5、通过持续改进,提升科室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二、工作计划

1.组织架构与职责明确

成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各自职责。

制定小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2.制度建设与完善

梳理现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如医疗质量监控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等。

3.教育培训与提升

定期组织科室成员参加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全员质量与安全意识。

鼓励科室成员参加外部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4.质量与安全检查

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检查表,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

定期开展质量与安全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

5.问题整改与持续改进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

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定期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6.患者反馈与满意度调查

定期收集患者反馈意见,了解患者对科室服务与质量的评价。

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7.绩效考核与激励

将质量与安全管理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指标。

对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

三、保障措施

1、确保小组工作得到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2、加强小组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3、定期对小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篇3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 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 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

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 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进行质控,每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每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每月组织进行“三基”培训,每季度组织技能操作考核。

5.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和领会,严格按规定及时、准确、

完整书写医疗文书。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负责对科室病历归档前进行三级

质量检查,查出缺陷及时反馈及改正。

6.提高科室业务学习的质量,保证业务学习的数量。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两次。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篇4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安全以及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1. 提升医疗质量:通过标准化流程、定期培训与考核,确保医疗服务符合行业标准及医院要求。

2. 保障患者安全:建立并完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减少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

3. 促进持续改进: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识别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二、具体工作计划

1. 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

完善小组架构:明确小组职责分工,包括组长、副组长及各成员的具体职责。

修订与完善制度:根据最新法规、行业标准及医院要求,修订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等。

2. 教育培训

定期培训: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全员质量与安全培训,内容涵盖医疗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患者安全知识等。

专项培训:针对新入职员工、轮转医生、护士等开展专项培训,确保其快速掌握科室质量与安全要求。

3. 质量监控与评估

日常监控:利用电子病历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工具,对医疗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定期评估: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与安全评估,包括病历质量、手术安全、药物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为改进提供依据。

4. 不良事件管理

建立报告机制:鼓励全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根本原因分析:对每一起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整改与预防: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患者参与与反馈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需求和服务感受。

意见与建议收集:设立患者意见箱、在线反馈平台等,方便患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根据患者反馈,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6. 沟通与协作

内部沟通:定期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分享经验、讨论问题、制定计划。

跨部门协作:加强与医务部、护理部、感控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升医院整体质量与安全水平。

三、监督与考核

监督执行: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绩效考核: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全员积极参与。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篇5

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我科医疗质量和安全、保证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及医疗指标的完成,拟定本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 强化思想认识,持续发展:

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二、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14天

3、入院三日确诊率≥90%

4、术前平均住院日≤3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

10、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

11、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2、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0%

13、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4、抗菌素使用范围<60%,DDD80%,抗菌素限制使用率<50%

15、 手术300台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1、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的评审标准,对科室的每月工作情况,认真评分,结果与奖金挂钩。

2、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医疗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术后上级医师查房,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病重自动出院请上级查房,重病人值班医师查房后作好病程记录。

加强知情谈话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内72小时谈话,手术前、中、后谈话,植入谈话,危重时随时谈,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谈话,输血同意谈话,麻醉前同意谈话;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科每月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四、认真做好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

1、强化病历书写者自我检查、科室病历质量小组(相关质控人员)监控。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环节及终末病历质量检查,培养每个质控员的病历质量意识,加深检查者的感性认知,将检查结果及时传达到自己科内,避免同样错误发生,使被检查者引起重视,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实时改时,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2、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惩结合制度

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检查存在问题及乙级、丙级病历上报质控办。相关科室的质控人员需及时上报检查结果,如连续不上报的则扣科室当月一定的

考核总分,与科室奖金挂钩。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和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3、落实病历检查制度,突出重点

每月检查重点安排如下:

1月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准备切开皮肤前的.核查,规范书写手术安全核查书。

2月份:“危急值”报告登记,护理人员及时报告医师,医师及时处理并记录,

3月份:对住院>30天的患者,做大查房重点,核查有无评价记录。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瓶颈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进行逐一核查,落实各项措施。

4月份:输血管理制度,包括输血前申请、备血情况、化验项目、申请单书写全面;输血前签署患方输血同意书;合理用血,输血前后的病程分析记录。检查第一季度的各种种讨论病历(疑难、死亡、术前、出院病例讨论记录)。

5月份:抽查危重病人的上级查房记录,值班医师查房记录,病危通知书,抢救记录等。 6月份:落实术前病情评估制度与术前讨论制度

1、 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的评估。

2、 患者术前病情的评估的重点范围

3、 手术风险评估

4、 术前准备

5、 临床诊断、实施手术方式

6、 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7、 检查病历记录情况

8、 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及培训记录。

7月份:

①谈话制度方面。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谈话制度,植入病例的谈话,非手术病人72小时谈话,患方签字的及时性、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的谈话;病情危重告知;被授权于病案签名的一致。

②第二季度讨论病例(疑难、死亡、术前、出院病例讨论记录)。

8月份:合理用药,包括抗生素专项治理和用药的情况分析及病情处置等。

9月份:病程记录方面。包括三级查房制度、病程记录记载要求对检查、化验的分析并合理用药、处置等。加强首次病程录的内涵。重点检查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的内容。疑难病历、死亡病历讨论书写的检查。会诊及转诊记录及时性、完整性。

10月份:

①归档病历的评分;

②讨论病历的书写。

11月份:手术分级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等

12月份:一年来医疗质量与管理总结,巩固成绩,改正缺点,持续改进。

五、定期召开质管小组会议,及时反馈,总结。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科主任,病历检查及时反馈书写医师,每月检查的存在问题以季度书面总结报院长,并在每季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反馈,在会上要求各位把科室存在问题提出大家讨论,提出整改方案,以持续改进。

40 3886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