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工作计划【优秀12篇】
制定详细的运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团队协作,确保目标达成,持续监测绩效,推动业务增长,如何实现最佳效果?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运营工作计划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运营日常工作计划 篇1
——2020-2021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我们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划分为三个部分:工作目标、部门内部、具体工作。就业促进会新媒体中心新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完成就业在线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改革新媒体中心内部的运行机制。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以发挥,得以提高,拥有锻炼的空间。
3.完成各项活动的宣传事宜及活动摄影工作。
二、部门内部
1、进一步完善部门内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交往,及时了解其他部门信息,把工作状态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
3、协助完成机构内部以及就业在线公众号的运营。
4、加强推文制作、活动摄影及PS、PR等多种软件操作能力。
三、具体工作
1、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部门前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并针对上一周的问题,在新的工作中做出调整和修正。
2、部长和副部长应组织本部成员一起精进业务能力并落实到工作中。
3、在具体工作上,努力与其他部门应相互协作、配合。
4、本学期具体规划:
(1)做好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就业在线公众号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校园花开的推文
运营日常工作计划 篇2
第一条 目的及依据 为提高本公司经营绩效暨配合财务部统筹及灵活运用资金,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用,各单位除应按年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外,并应逐月编列资金预计表,以便达成资金运用的最高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资金范围 本办法所称资金,系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随时可变现的有价证券而言。为定期编表计算及收支运用方便起见,预计资金仅指现金及银行存款,至随时可变现的有价证券则归属于资金调度的行列。 第三条 作业期间 (一)资料提供部门,除应于年度经营计划书编订时,提送年度资金预算外,应于每月二十四日前逐月预计次三个月份资金收支资料送会计部,以利汇编。 (二)会计部应于每月二十八日前编妥次三个月份资金来源运用预计表(表)按月配合修订。并于次月十五日前,编妥上月份实际与预计比较的资金来源运用比较表(表)一式三份,呈总经理核阅后,一份自存,一份留存总经理室,一份送财务部。 第四条 内销收入 营业部门依据各种销售条件及收款期限,预计可收(兑)现数编列(表)。 第五条 劳务收入 营业部门收受同业产品代为加工,依公司收款条件及合同规定预计可收(兑)现数编列(表)。 第六条 退税收入 (一)退税部门依据申请退税进度,预计可退现数编列(表)。 (二)预计核退营业税虽非实际退现,但因能抵缴现金支出,得视同退现。 第七条 其他收入 凡无法直接归属于上项收入皆属之。包括财务收入、增资收入、下脚收入等。其数额在新台币十万元以上者,均应加说明。 第八条 资本支出 (一)土地:依据购地支付计划提供的支付预算数编列。 (二)房屋:依据兴建工程进度,预计所需支付资金编列。 (三)设备分期付款、分期缴纳关税等:会计部依据分期付款偿付日期予以编列。 (四)机构设备、什项设备、预付工程定金等:工务部依据工程合同及进度,预定支付预算及资材部依据外购L/C开立计划,预计支付资金编列(表)。 第九条 材料支出 资材部依请购、采购、结汇作业,分别预计内外购原物料支付资金编列(表)。 第十条 薪资 会计部依据产销计划等资料及最近实际发生数,斟酌预计支付数编列。 第十一条 经常费用 (一)外协工缴:外协经办部门应参照外协厂商别约定付款条件等资料,斟酌预计支付数编列。 (二)制造费用:会计部依据生产计划,参考制造费用有关资料及最近实际发生数,斟酌预计支付数编列。 (三)推销费用:营业部依据营业计划,参照以往月份推销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推算编列。 (四)管理费用:会计部参照以往实际数及管理工作计划编列。 (五)财务费用:会计部依据财务部资金调度情况,核算利息支付编列。 第十二条 其他支出 凡不属于上列各项的支出都属于“其它支出”,包括偿还长期(分期)借款、股息、红利等的支付。其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者,均应加以说明。 第十三条 异常说明 各单位应按月编制“资金来源运用比较表”,以了解资金实际运用情况,其因实际数与预计比较每项差异在百分之十以上者,应由资料提供部门填列“资金差异报告表”(表)列明差异原因,于每月十日前送会计部汇编。 第十四条 资金调度 (一)各单位经营资金由公司最高主管负责筹划,并由财务部协助筹措调度。 (二)资材部应按月根据国内外购料借款数额编列“购料借款月报表”(表)于当月24日送财务部汇总呈核总经理。 (三)财务部应于次月五日前按月将有关银行贷款额度,可动用资金,定期存款余额等资料编列“银行短期借款明细表”(表)呈总经理核阅,作为经营决策的参考。 第十五条 本准则经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运营计划 篇3
在自身实力还没达到让人信服的时候,希望总是破灭得很快!
在2007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沉寂已久的中国3G标准TD-SCDMA突然冒出一个让业界振奋的消息,日本运营商IPMobile宣布,为了在日本开展计划中的移动通信服务,该公司将接受香港企业超过1亿美元的支援。并且将此前计划中的TD-CDMA通信服务,转变为中国开发的第3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
消息一出,业界兴奋不已,认为这是TD走上国际化征途的一个良机。但希望来得快,破灭得也快!就在业界还没从兴奋中缓过神来的时候,从日本市场传来一个消息:日本运营商IPMobile由于身负9亿日元债务,已向日本总务省交还了3G牌照,导致国产TD技术率先在日本实现大规模商用的计划搁浅。
虽然TD-SCDMA未能在日本实现商用,但这个消息仍振奋了国内对TD技术抱有希望的人群。他
然而,TD要在国外市场获得成功,难道就这样容易?业内人士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认为,TD海外拓展的成功关键是,首先要在国内成功商用!不然,这一饱含着国人希望的TD标准最终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
事实真是这样吗?
东渡日本计划破灭
正在国内10大城市试验的国产3G标准TD-SCDMA戏剧性地“东渡”日本。2007年年底,日本电信运营商IPMobile宣布,将采用中国开发的第3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
《IT时代周刊》在采访中获悉,日本运营商IPMobile此次突然看上中国3G标准TD-SCDMA,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发展规模。据了解,向IPMobile提供资金支援的是投资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的一家香港投资公司。IPMobile表示,之前就曾向该投资公司提出过出资的请求,但获得非正式承诺还是首次。支援金额在2008年3月之前为1亿美元。IPMobile声称,香港投资公司已经承诺,随着业务计划的扩大,他们还将提供所需的金额。
据悉,日本目前有5家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KDDI和软银移动三强并立,日本政府为了在移动通信市场引入新的竞争者,在2005年年底给IPMobile公司颁发了3G牌照,规定2年内必须开通服务。该公司原预计2006年10月推出服务,但一直延期至今,如再延迟,总务省将收回牌照。
《IT时代周刊》了解到,该运营商以前准备采用TD-CDMA技术。据悉,该技术由美国一家公司开发,目前仅限于捷克、德国、新西兰、南非、瑞典、英国和美国等部分地区使用。2006年9月,美国纽约的监控相机网络曾采用过IPWireless的TD-CDMA。但是,由于业界的关注力主要集中在移动WiMAX等其它技术上,因此TD-CDMA在大众便携设备领域的应用表现低迷。从技术角度看,TD-CDMA只是一种非主流3G技术,全球应用前景黯淡。
IPMobile公司表示,之所以改用TD-SCDMA,原因是TD-SCDMA的市场在中国的规模远远大于TD-CDMA,目前有20余家公司正在开发100种以上的TD-SCDMA手机终端,因此,中国3G标准TD-SCDMA在产品的采购成本和在日本国内的竞争力方面要优胜于美国的TD-CDMA。 据悉,TD-SCDMA全国覆盖将在2012年完成,届时全日本将部署8500个基站。
对于TD获得日本运营商的看好,万方咨询研究总监付亮认为,虽然TD-SCDMA突破日本还不代表在国际上成功,但已经证明了国际运营商认为中国TD-SCDMA是相对成熟的,值得信赖。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获得TD联盟的许可, IPMobile早在2007年10月就和我国TD-SCDMA产业联盟联系过,但联盟内部没有将信息转达到高层,也没有当作大事处理。之后,TD联盟又重新试图与IPMobile联系,但该公司最初力促此事的负责人已经离职。“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天帮忙,人努力’,虽然老天帮忙给予TD-SCDMA在日本可能发展的机会,但这件事最终没有成行,实在令人遗憾。”知情人士无不惋惜,“我们的相关运作经验还需要积累。”
电信专家李进良指出:“早在2003年,日本曾就采用新的通信制式做过分析,除WCDMA和CDMA之外,曾经评估过TD-SCDMA。假如TD-SCDMA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并给予日本运营商一定的支持帮助,会是一次很好的走出的机会。”
但可惜的是,TD联盟未能抓住这次机会。之后,IPMobile由于未能及时推出3G服务以及资金链断裂,只好向东京地方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并向总务省交还了3G牌照。此举也意味着TD东渡日本计划夭折。
TD渐获青睐
虽然TD东渡日本的计划破灭,但TD也在其他国家开始慢慢崭露头角。
现在,法国电信和韩国SKT两家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都已开始进行TD试验,中兴通讯也在罗马尼亚布局TD试验。而其中,运营最好的是韩国。
据了解,早在2006年8月29日,国家发改委就与韩国SK电讯签署了《TD-SCDMA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份备忘录,SK电讯将在韩国首都首尔附近的京齑道盆唐地区建设TD-SCDMA试验网。
在2006年上半年,TD-SCDMA产业联盟在相关企业的配合下,就开始与SK电讯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为了帮助SK电讯的技术人员深入了解TD技术,加速SK电讯试验网的建设,TD产业联盟还组织了联盟企业的技术骨干,对SK电讯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为试验网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一分努力一分获得!TD-SCDMA试验网早在2007年2月中旬投入建设,并在2月底实现全网设备开通。2月25日13时50分,韩国TD-SCDMA试验网打通了首个电话。此前,韩国政府已批准投资5800万美元建设该测试网络。
据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透露:“这个试验网是17个基站的规模,由大唐移动和中兴通讯提供无线接入网设备,核心网由三星提供,终端则由韩国和中国的终端公司共同提供。这个网现在正在做网络性能的初步验证。”
而韩国方面同样为TD-SCDMA试验网大开绿灯。2007年4月10日,在韩国出访的总理还访问了SK电讯公司,视察了刚刚建成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试验网,并通过试验网与在北京的信产部部长王旭东进行了TD-SCDMA可视电话的通话。
而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韩TD-SCDMA高峰论坛”上,SK电讯常务董事任锺太透露了2008年中韩TD试验网的工作计划。任锺太表示:“TD与其他网络间互联互通技术开发以及演示是其中的主要计划之一!目前,SK电讯正在筹划TD-SCDMA与CDMA2000网络间视频电话互联功能的开发。”
伴随着国内TD的成熟,更多的国际力量开始聚焦中国TD带来的巨大商机,除了韩国SK电讯以外,其他国家运营商也开始对TD技术感兴趣,同时国际金融力量的介入让TD国际化步入实质性阶段。
现在,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对TD-SCDMA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银行亚洲区副董事长曹勖中告诉《IT时代周刊》,德意志银行对TD-SCDMA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以前国际市场对TD-SCDMA不乐观,但现在已经改变。他说,1996年全球英文报纸提到TD-SCDMA的只有50篇文章,2001年、2002年共有1500篇文章,到今年已有3000多篇,比WCDMA还多。
另外,在3G专利费上,曹勖中认为,以中国手机每年销售量6600万台、WCDMA专利费5%计算,如果采用WCDMA等其它制式,每台手机要交10美元,中国到全面实现3G的时代,每年就要支付66亿美元。而如果中国自己开发3G标准,则只要每年交专利费26亿美元。
对此,大唐电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3G在中国部署以及应用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势必影响全世界的3G市场。这对于国际资本而言,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
国内运营成功是关键
虽然TD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但要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关键是要在国内成功商用!
“对TD-SCDMA来讲,能够获得国外电信运营商的认可自然是好事,不过,还是要谨慎面对。”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人士说。“因为我国的TD-SCDMA还处于试验阶段,目前还没有实现商用,直接拿到国外运营商那里商用,如果让对方搞砸了,还不如不让他们做。”
“虽然在这之前韩国的SKT已经在首尔部署了一张试验网,法国电信也在其中国研发中心进行了相关试验,但毕竟没有上升到商用阶段。”业内专家表示,“TD-SCMDA走出国外肯定是一件好事,不过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全球电信系统论坛主席布莱梅对《IT时代周刊》记者说,对TD-SCDMA来说,首先需要成功地推向商用,再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它的生存,所以要开发出适合用户口味的市场和技术。TD要在国际上成功,首先要在中国成功,再走向海外就会水到渠成,这是先后次序的问题。
布莱梅说,中国是大市场,TD-SCDMA是新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TD-SCDMA应先在中国独立组网取得成功,并与其他网络互通后,再向全球市场拓展。
易观国际的分析师认为,从目前看,不管是在法国、罗马尼亚还是韩国,TD-SCDMA都还处于研发合作或者预商用阶段,带有局部性。TD-SCDMA面临的最大不利因素是暂时还没有具体应用,没有现实中的市场检验。因此,TD-SCDMA要想国际化就需要尽快应用起来。
电信专家李进良告诉本刊记者,虽然中国政府对该标准的支持非常明确,但要使TD-SCDMA快速、成功地走向国际,首先必须要保证其在中国市场迅速成功。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也表示,TD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能否被普遍接受,仍需等待市场检验。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被多个国家商用的WiMAX被宣布为新的3G国际标准后,TD的国际建网仍停留在规划阶段而并非实际操作阶段。
投资最为谨慎的德意志银行也开始关注中国TD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和一触即发的国家化大趋势。德意志银行亚洲区副董事长曹勖中认为,中国政府在TD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并且担当了观察员、监管机构和最终用户的角色,这种做法符合全球3G标准开发的实例。中国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也极具本地化优势。
曹勖中认为,中国的电话普及率相比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家的80%以上来说,移动电话普及率依然很低,目前只有41%,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的市场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根据投资银行报告和摩立特分析,到2012年中国3G用户数量将达到5亿,其中TD用户数将达到亿。曹勖中分析,用户数的增加和电话普及率的上升将给中国3G市场的特许权使用费带来巨大收益,能够快速收回前期在TD的投资。
除了国内市场,曹勖中认为非洲、南美、亚太和中东也是TD潜在的巨大市场,根据ITU年度统计初步估计,如果TD进入这些市场,将能为整个TD行业带来337亿美元的收益。
运营计划 篇4
一、商业智能技术简介
商业智能是一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它以企业内外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后从中提取具有商业价值的精华信息,并向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经营决策,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商业智能涉及到企业的管理战略、管理思想和技术体系等多个方面,它的实现对促进信息知识化再到利润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智能包含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对企业业务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完成准确的预测和辅助分析。同时,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各项绩效都进行跟踪,从而分析出不同部门的执行力和成本,并完成业务的调整优化。
二、矿山运营计划商业智能模型简介
第一,销售计划模型。矿山运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运营的销售计划,这是制定矿山生产运营计划的主要内容,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根据以下步骤对矿山企业的销售计划进行编制:分析处理数据仓库内的企业销售数据,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预测企业的年度计划销售量。然后应用最小方差法对当期生产规划量和销售预测量的组合权重进行确定,从而获得企业的销售计划量。最后还可以根据企业利润方程以及CVP分析法对企业的销售计划量进行合理性检验。
第二,生产计划模型。销售计划是生产计划中生产产品数量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选矿计划与采矿计划两个方面。销售计划会对选矿计划的编制产生直接影响,而选矿计划又会进一步影响采矿计划的编制,所以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生产计划模型又包括选矿计划和采矿计划模型两种。
第三,采购计划模型。矿山采购计划主要是采购部门进行采购的参考依据。因为企业产品为自然资源,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物料是非产品材料,但是这些辅助材料仍然属于产品的成本。编制矿山采购计划的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 是当期的物料采购量, 是生产单位产品后第n种物料消耗量, 是第n种物料库存量。
编制矿山企业采购计划主要按照如下步骤:
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仓库内的生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生产单位产品时各物料消耗量。其次,根据生产计划中本期计划生产量以及单位产品各物料消耗量,对本期生产所需各物料总数量进行确定。最后,根据各物料库存量对本期采购计划量进行确定。
第四,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绩效评估对于商业智能的理论框架十分重要,它是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各项运营绩效参数进行跟踪的关键步骤。本文中的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模型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方案和信息流通速度进行评估,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运营能力进行分析,能够及时的发现纠正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优化的合理方案,保证了企业运营单位的激励政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首先,运营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矿山企业的运营绩效考核主要包括销售、生产、采购和财务四个方面,并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确定。在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行业专家、矿山决策人员以及绩效评价部门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来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对不同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进行模糊评判:设矿山企业的运营绩效评价评价集和因素集为 和 ,
同时设: 。
上式表示在每个因素中还包含3项因素,这是行业专家、矿山决策人员和绩效评价部门人员对该因素对评价目标贡献度进行的不同方面的评价,从此可以的大评判矩阵 。又设3类评价人员对评价目标贡献度的权重分配为:
这样就可以得到该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集合:
最后通过比较就可以得到指标对评价目标的不同贡献程度。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层次分析法就是按照顺序对不同层次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首先对低层次因素子集的 个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上一层次的元素 作为评价准则,即在准则 下按照该层次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相应的权重值。同时根据在模糊评价中确定的贡献度,使用两两比较法进行度量,从而建立一个成对比较矩阵, 这就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量化。对矩阵标准化以后,就得到了各个元素的相对权重值。最后,根据排序权重从上到下进行排序,从而得到相对于总目标的不同指标的权重优先顺序。
其次,指标权重修正。得到了冶金矿山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权值以后,就能够将指标作为参考寻找改进目标的基准。本文将企业外部基准作为参考,并根据行业相关数据,应用基于DEA的基准管理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评价标杆和需要改进的基准目标进行了准确的确定。
在标杆处理结果中,我们把出现频数最多的单元作为标杆企业。并根据标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值的特征,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获得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程度相对较高的指标。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修正优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运营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修正运营计划提供依据。
三、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
商业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对企业运营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初步处理等操作,并将其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从而构造出商业智能运营计划管理系统的元数据。然后,基于这部分数据,商业智能管理系统就可以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联机分析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运营决策计划。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
本文通过应用商业智能技术,建立了商业智能的矿山运营计划管理系统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矿山的日常运营计划管理过程中,从而完成了对冶金矿山企业运营计划的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该系统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运营绩效,对于保证销售、生产、采购和财务等部门之间的高效、通畅,对完善企业的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营计划 篇5
一、抓业务经理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管理队伍
继续对业务经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多渠道、多方式提升业务经理履职水平,培养业务经理组织领导能力,充分发挥业务经理在基层网点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一是继续坚持业务经理例会制度。继续坚持每月召开业务经理例会,不断丰富例会的形式和内容,完善对业务经理的精细化管理,指明业务经理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增强业务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达到巩固、学习、提升业务知识水平和加强风险内控管理的根本目标。
二是继续对业务经理进行全方位培训。继续实行部门联动,定期组织各条线业务部门对业务经理进行业务知识、风险防范和履职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基层网点业务水平和内控实力的双提升。定期对业务经理履职能力进行测评,借助支行组织的季度水平考试帮助业务经理顺利地、高标准地完成省行组织的各项测试,提高业务经理的工作水平。
三是加大对业务经理履职的检查力度。加大对业务经理履职的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省行每季度检查的机构数不低于本辖机构总数的25%,全年检查必须覆盖所有机构的时间目标。在实施检查方面,支行将采取现场和非现场形式通过观察、询问、查阅等手段对业务经理履职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
四是严格执行业务经理轮岗和准入退出制度。对业务经理实施轮岗计划,根据业务经理个人素质、业务知识水平以及履职能力对业务经理进行岗位轮换。同时,支行将采取网点推荐,严格笔试和支行研讨的方式充实业务经理后备队伍。对于一些虽然已在岗,但却不符合所在岗位任职资格的业务经理,支行将适度采取淘汰措施,对业务经理进行岗位调整,进一步提升业务经理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五是进一步强化业务经理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经营性分支机构业务经理派驻制实施细则(2010年版)》重新对白云支行业务经理考核制度进行修订,通过真实反映、客观评价业务经理工作绩效来提升业务经理工作积极性,促进业务经理队伍工作效能最大化,保障网点业务的稳健、持续发展。
六是进一步提升业务经理队伍素质。建立业务经理内控信息反馈制度,保证业务经理派驻管理中沟通工作的实时性和实效性。不定期组织业务经理助理层面人员进行培训和座谈,及时与网点进行沟通,准确把握基层真实现状,努力提升营业机构内控管理能力,不定期组织业务经理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增强业务经理团队凝聚力。
二、抓内控风险管理,严密运营操作风险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IT蓝图顺利上线。做好各机构网点人员合理安排,兼顾日常工作和IT蓝图的培训学习,组织员工在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新系统和新业务流程的同时,既要做好现阶段各项工作的跟进和处理,也要做好风险内控防范。进一步加强IT蓝图新旧线过渡期的内控管理,切实做到业务管理和内控措施同步,防范风险于未然,确保上线前后内控管理的连续性。根据蓝图会计核算调整方案,配合资金业务与支付业务、国债业务、内部往来业务及其他表内、表外业务与利息核算等总账账户进行的数据迁移工作,并完成收付业务系统的转培训工作。做好全行思想动员,明确职责分工,增强制度执行力,做好BGL新旧账户补录工作。
二是继续开展常规检查,保持检查监督强度。根据运营工作检查安排,继续对网点进行运营内控检查工作,保持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监督强度。采取组织人员对全辖运营业务进行常规检查、录像抽查、突击检查相结合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收付业务的检查,制订相关业务操作规程,规范员工操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加强内控管理工作。
三、抓收付清算管理,提高清算质量
一是抓好资金收付清算管理。督导落实支付清算帐务核对,提高支付清算帐户核算质量,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规范操作与管理,抓好资金收付清算业务的监控管理,防范清算操作风险,确保各项管理指标达到省行规定要求及资金安全,并完成省行各项收付帐务指标。
二是抓好网点业务培训。充分利用支行联动培训,对新规定、新要求进行讲解,确保第一时间将文件精神传达至各网点。组织网点一线人员开展人民币收付业务(含反假货币)培训,切实掌握现金收付业务管理和操作要求,提高反假货币鉴别能力、合规操作意识和服务水平。根据省行IT蓝图出纳业务上线进程安排,有序组织全辖IT蓝图出纳业务培训工作。
三是抓好业务应急演练。继续组织网点开展现金业务应急学习和演练,提高各网点人员对现金业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防范现金业务风险。
四是严格落实一线柜员上岗制度。按照人民银行每年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考试安排,统一组织未持证柜员参加考试。督促考试人员加强复习,提高考试通过率,努力实现一线柜员100%持证上岗的要求。
四、抓现金出纳管理,严格落实出纳现金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出纳管理及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抓好人民币收付业务的检查,完善我行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提高收付水平。完善出纳中间环节的交接手续,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规范操作程序。同时,搞好反***培训管理工作,提高柜员反***能力。
二是加大检查力度,规范网点出纳业务操作。对网点尾箱实施细则、人民币收付业务和ATM现金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实现现场检查覆盖面50%,利用视频联网监控进行非现场检查覆盖面50%,全年现场及非现场检查覆盖面100%的检查要求,力求防患于未然,降低出纳业务差错数量,防范出现重大问题。严格监控网点现金库存,结合我行实际情况,调整现金运转流程,提高现金流转效率,有效降低全辖现金占用量,减少无息资产占用。
五、抓银企对账管理,重视对帐风险防控工作
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对账人员管理。明确专职对账人员的职责,相对固定兼职对账人员,增强对账人员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对帐管理的督导,落实辖内网点银企对帐岗位相互制约的要求设置,提高全辖银企对帐的意识,全面促进对帐回执回收率的提升。二是及时处理未达账项,提高对账质量。继续跟进落实银企对帐外包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余额不符的做到及时处理未达账项,用未达账项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真正实现面对面对账。三是突出重点账户对账,及时调整重点对账账户名单。除完成规定的重点对账任务外,根据实际情况将新开户账户、新注册网上(电话)银行账户、新更换预留印鉴账户,以及业务发生频繁、资金异动等高风险账户纳入重点对账范围,定期将筛选出的重点对账账户名单及时下发各网点,由对账员进行对账,加大异常账户资金异常情况的核实和排查。
六、抓运营印章管理、重空凭证及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安全
一是规范印章使用流程。规范辖属网点运营条线业务印章管理使用流程,落实对网点的检查和核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切实防范案件风险。
二是落实人员培训,配合重空凭证直配模式的转型工作。全力组织辖内各机构、业务部门对广东重空系统版本进行业务培训及操作演练。同时,对重空凭证库存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我行顺利完成重空配送模式的转型。
运营计划 篇6
[HT5”H]关键词: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计划控制;信息共享;协同
[HT5”H]中图分类号:TE6263文献标识码:
Production Operation Plan Establishment and Control Research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DONG Peng ZHU Wei-hong Jian-ping LIU Yan-xiang
(1Planning Dept of Carlisle (eizhou) Rubber anufacturing Co, Ltd, eizhou 51759,China;2Guanghua School of 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China; 3School of Business,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 China; Consulting Dep, Ted Enterprise 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Dongyang 322100, China)
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operation plan and control, points out many problems on the control of delivery dat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so on, puts forward the building of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pla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model based on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Through uniform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es, the market changes are responded rapidly; through the synchronization of production, the flexibility and agility of production operation plan system are improv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perating costs of process, and to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ply chain
Key words:supply chain; production operation plan; plan control; information sharing; synergy
0引言
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企业内外部的竞争已从下游的客户间竞争,扩展到上游资源的供给链竞争。同时,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变性的特点,而客户对产品的交货期、种类、批量、质量、成本、个性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企业的生产运营计划模型偏重于对内部生产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与实行,较少考虑外部供应链的系统性和缩短外部关联企业的响应周期,已不能满足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要求[2]。在此背景下,企业亟需用一种快捷有效的满足客户需求的生产运营模式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由此应运而生。据统计,实施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企业,可使库存减少50%,准时交货率提高0%,库存周转率提高2倍,缺货事件下降90%[3]。
基于供应链视域下的企业生产运营计划和管控系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大幅度压缩了内部交易时间成本,在供应链系统柔性和敏捷性生产的支持下,明显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因此,在供应链协同环境下,企业生产管理必须跳出以单个企业的“物料需求为计划中心”的局限,转而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模式[]。为此,本文研究在统筹供应链各环节运作的前提下,通过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对上下游相关联企业进行协调、控制、合作和优化,构建战略利益同盟,共享产、供、销、存、需等信息,制订协同生产运营计划;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主计划信息平台模型的构建,对供应链的资源进行统筹与规划,实现了持续柔性的生产机制。
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涵义
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贯穿核心企业链,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一体化控制,以合理的成本通过供应商、制造商、外包商、物流配送商、分销商、零售商,让合格的产品按时输送到终端用户,并进行业务协同和合作控制,形成一个准时有序且相互紧密关联的、信息高效传递的动态网络系统[5]。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是供应链系统中最核心的环节,是基于对系统整体流程的优化与资源的充分利用、计划与控制,形成可调控链条,从而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达到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向正确的内外部客户交付正确产品的事前系统计划[6]。有效的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系统包含企业所有计划和决策业务的范畴,其涉及的生产经营内容包括市场需求预测、供应链集成、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订单处理、原材料采购、产能调配、生产运营计划、生产制造、物流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渠道优化、客户服务、运行效能评价及人力资源的利用等环节。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涉及不同的时间跨度、业务流程和企业成员,在不同的计划模块中存在不同层次的定位,而各计划模块又被水平和垂直信息流连接在一起,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7]。
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系统作为一种链式网状结构,计划制订时必须考虑各方面因素及所有成员企业的共同利益。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运作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各部门及各成员企业间的相互协作的程度与快速调整的能力。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能,甚至导致供应链的中断,使供应链相关联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在新的管理环境下,要求转变生产运营计划制订的思维方式,既要注重微观生产环境,更要兼顾宏观供应链的运营。[JP2]核心企业制订生产运营计划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与供应链相关企业之间进行充分、有效地协商过程,要求供应链相关联企业在信息、资源方面实现共享,通过透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实施,既可实现供应链上各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又可实现终端客户、分销、过程生产、资源支持等环节的协调。不断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以成本赢效益,以机会赢成本。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的目标是总成本、总库存、总周期最小化,生产速度最大化,客户服务及物流质量的最优化,通过供应链的整体优化,使客户更满意,甚至超越客户期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P]
2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生产运营计划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生产运营计划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计划的稳定性
(1)市场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导致计划与实际间的差异,主要需考虑两方面:一是市场需求及市场外部环境出现突变,如供应商的意外变故而导致的缺货、供货质量不合格等情况;二是来自于系统内部资源的约束,如系统能力不平衡、接单无规则、设备故障、产能限制、提前期变化、人员配置不足及其流动变化大等,都会导致计划方案无法执行。
(2)市场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会受价格变化、促销策略、新产品的出现等因素的影响。在没有实现供应链同步与协作的条件下,企业的基础数据不完整,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局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企业对市场真实需求缺乏准确判断,这会给计划增添复杂性;企业常遇到“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需求链崩溃问题,即:市场需求不确定计划精度低牛鞭效应供应链库存断裂或积压新产品进入市场延迟导致预期利润下降资金积压而无力投资研发产品或开拓市场企业决策困惑[8]。其二,内部各部门各自独立,缺乏纵向一体化的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协作理念。
(3)供应链系统不确定性。在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中,客户需求、资源供应、生产组织、物流和销售等,都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传统计划排产以提高企业内部生产效率为导向,未形成以客户订单需求为导向的计划理念,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因此造成企业的采购提前期普遍较长。采购的时间越长,供应链外部环境发生不确定性事件几率就越高,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如客户需求、资源供应、仓储、物流和销售等发生变化,势必给供应链战术层面(中层或底层计划)上的计划制订与管理带来较多问题。
22供应链相关联企业的协同生产理念薄弱,致使计划变动大
(1)协同理念薄弱造成供应链各方的不同步。供应链相关联企业,无论是制造商还是原料供应商以及分销商,都无法从整体上获取供应链系统信息,而只是被动地掌握局部信息。通常情况下,上游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下游企业则根据需求匹配自己的生产能力,以自己最优产量为最佳生产运营计划,但相关联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叠加并不等于整个供应链的最大产能。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运营计划由于缺乏协调导致相互冲突,无法发挥各企业的生产优势,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导致交货期延迟、服务水平下降、竞争力减弱等问题,直接影响产业利益和声誉。
(2)生产运营计划的制订缺乏敏捷性和集中性。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生紧急状况需调整前工序生产运营计划,而前工序不稳定的生产运营计划又进一步导致生产紊乱与质量低下,致使前工序难以做到均衡生产,进而造成后工序时有停工待料的现象。又因客户订单需求变化,或内部突发性事件,或供应商延误供货等因素,原生产运营计划不能有效执行,面临调整的范围和内容较多,造成生产缺少连续性和混乱,加之生产运营计划未能及时反应客户订单变化需求,多生产或少生产的现象时常发生。
(3)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体系不健全。生产运营计划往往需要多部门分段完成,因此要保证计划的合理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预测相对准确;二是管理部门、层次之间的沟通要充分、协作要紧密。但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都是以职能部门形式存在,缺乏一体化规划,导致生产的步调不一致、作业流程的不规范。最终,企业多半采取召开产销协调会的办法去协调,但由于利益不同协调起来较为困难,甚至会上升到人员和部门之间的矛盾。
()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只注重自身绩效,以及市场的“零和”博弈。不能诚信合作,各自只想利用或从对方那里获取最大利益,这种做法显然和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基本思想格格不入。最终表现为资产周转率低、库存大、资金占用大、经营战略偏移等。
23企业未对下游客户订单进行有效评估,导致计划失真
营销部门为争取销售额有时也未结合企业现有实际生产能力,就直接向客户承诺订单交货期,往往未经企业的内部评审,导致新订单承诺交货期少于正常生产所需周期。为了满足新订单的交货期,导致正常生产节拍被打乱,使原已制订的生产运营计划不能正常执行。另外,对客户的需求预测与实际需求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营销部与客户的沟通不够,致使预测失误而产生库存积压或者丢失订单。在实际商务活动中,多数情况下制造企业方在订单交货期与价格方面往往处于劣势位置,很多客户不太接受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过多“讨价还价”,尤其是订单的交货期方面。
2生产运营计划缺少系统控制
(1)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多、批量不固定、波动幅度大,往往凭经验和不完整的数据分析去组织生产,以经验和不充分的数据分析指导下的生产计划带有一定盲目性。当客户需求或生产发生变化时,车间往往主观地进行制造顺序的安排,存在轻重缓急的订单无法得到合理的安排,关键的瓶颈设备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生产计划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
(2)生产运营计划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企业在编制生产运营计划时,缺乏对市场需求、产品预期的库存、生产能力、现有资源和原辅材料供应能力等方面的通盘考虑,然而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中而不能完全共享,造成供应链相关联企业之间供需脱节的现象,致使生产效率低。供应链相关联企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生产得失,从而引发企业间的冲突。加之,市场部经常出现插单,导致出现不急的任务先已完成,紧急的临时任务还未进行的情况,影响订单的按时交付。
25信息系统缺乏一体化
计划部门、生产部门与供应链相关联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不顺畅,经常造成信息滞后甚至偏差,无法使生产、销售、库存三者形成合理的协作关系,常导致额外运输和库存成本,而且会增加内外部供应链的矛盾。计划员在制订各类生产运营计划过程中,不能实时了解与计划相关的信息,关键性的生产信息难以及时收集,导致制订生产运营计划所需时间较长。另外,生产进度监控是由人工进行统计汇报,工作量大、信息反馈滞后、动态更新不及时,无法及时追踪当前的状态,致使计划调整困难,很难对生产进度实现有效管控,极大地影响了生产交付周期。
26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不准确导致库存高
[JP2]由于“供”与“需”的协同计划机制的缺失,相关实时库存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会导致供应链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偏高。因企业为了避免缺货,通常还会增加库存量,导致需求放大而造成库存积压。在缺乏生产协同的情况下,各环节之间库存分布不合理,往往出现总库存很高但频繁断货的情况,从而导致库存周转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降低。[JP]
27绩效评价存在缺陷
对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绩效评价,有些企业只简单采用单一指标,如库存周转率作为评价指标,没有考虑用户反应时间与服务水平,常常忽视一些其他服务指标,如订货周转时间、平均回头订货次数、平均延迟时间、提前及延迟交货时间等;有的企业采用订货满意率为评价指标,但它不能评价订货的延迟水平。此外,由于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标、绩效评价尺度不同,造成绩效指标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的实际效能。
3供应链视域下生产运营计划的模型构建
科学编制基于供应链的生产运营计划,是企业管理体制变革、计划控制系统优化的转换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配合以组织架构重组和跨企业流程再造。要实现预期的既定目标,就需要构建一个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运营计划系统总模型,使其从单向内需模式转换为内、外需兼顾的双向模式,通过项目进度管控方式,完善企业协调沟通机制,力求满足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供应链视域下生产运营计划的模型如图1所示。
31实现供应链信息集成
(1)集成化思想贯穿于企业内、外部的供应链中,通过供应链全程的信息集成管理,将内外供应链在功能、流程上进行整合,最终达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最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主体是基于各自利益的合作关系、由多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分散企业共同组成,因此制定生产运营计划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诉求,还要兼顾供应链上其他成员的利益。
(2)信息集成贯穿于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编制过程的始终,是计划编制的关键和基础。生产运营计划编制的集成性,体现在上下游的纵向信息和核心企业与外协企业间的横向信息两方面,供应链相关联企业间共享什么信息、如何共 在供应链环境下,需要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全面系统信息集成设计,既要考虑单个企业的内部情况,又要考虑供应链的系统性。这项工作需通过规范信任机制,来约束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行为,明确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标准和范式,使其形成高效畅通的信息集成系统。
32提高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柔性
(1)编制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是一项十分繁杂的作业,需要在“链阶点阶链”的层级结构中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反复调整,并综合多方不确定因素,使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能顺利实施。在宏观层面,要保证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在微观层面,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子生产运营计划来支撑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运行。另外,编制的计划应保持一定柔性,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订单、运营等状态发生变化时,能够快速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主生产运营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以及生产作业计划的制订,通过对关联企业生产活动的统一指挥、协调与控制,实现面向供应链的生产运营计划的执行。而且对供应商和分销商要进行能力与成本分析,将成本管理从传统的单一企业核算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相关成员中,并实施全程管控,这充分体现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科学性与整体性。
33提高生产运营计划的同步性
(1)外包外协和自制加工生产,是企业的两条生产运营计划的思路。客户订单经由销售部门传递给生产运营计划部门后,企业应当根据需求与订货的情况,并结合市场预测,以及企业生产能力和成本测算等因素,决策是否需要外包以及如何外包,以确保供应链供给的连续性。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可分为两组模块:一是核心企业主控的生产运营计划主模块,二是关联企业生产运营计划子模块。供应链核心企业应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信息,制订合理的生产主计划;非核心企业应根据核心企业的生产主计划制订自身的生产主计划与车间作业计划。
(2)将主计划及其完成日期信息即时传送至公共信息平台,让供应链透明有效运行。供应链相关联企业在核心企业的协调下,在主计划运营节奏的约束中,在供应链系统运营基础上,确定出各阶层生产周期的范围和允许偏差,使供应链相关联企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进度和节拍。同时,制订出各阶层总体计划框架,明确过程关键线路,并把焦点集中在关键资源上,优先制订关键资源的运作计划,并
(2)对订单的前期评审是工作的首要环节。在计划部门主持下,与订单生产涉及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评审,明确其品质要求、技术保证、生产工艺、交货期等。针对订单每个环节的处理时间节点,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同时,生产计划人员全程监控,及时反馈过程异常,快速解决主要问题,确保保质保量和按时交付。完善的订单评审,能够使生产、仓储、搬运、运输、包装和分销等环节,趋近“零时间成本”对接,使得生产运营计划准确度和协调度得到提高,以速度和质量为优势,为企业赢取更高的市场满意度。
(3)核心企业要对自身和上下游企业的供需能力,进行全面的系统评估。计划人员组织相关部门主管,对短、中和长期的销售和供应计划,作实时的预测、调整和系统的安排。其中,企业短期和中长期的几项指标,如对需求预测、生产供应、采购调整、实际订单、新品上市期、库存等指标的评估、分析和再确定工作,这是重要评估内容。同时,供应链物流部门对几项关键指标,包括零售终端销售状况、渠道销售流转速度、供应链库存周转周期、生产供应快速响应程度、促销及价格调整后需求变化等,也需要定期监测、预警和调整。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一旦变量中的任何一项产生变异,与之相关的部门,必须在计划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做出迅速响应、分析,并调整生产计划。
实施提前期优化策略
(1)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不仅需要具有快速响应的敏捷性,还要求具有自我补偿能力的柔性,以降低缺货成本。因此,基于预订单思想,实施提前期的优化策略,是实现“质量管理/可靠性”(QCR,Quality Control/Reliability)、有效客户反应 (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管理的重要条件[12]。关联企业在订单正式下达前,执行在“负提前期”内的资源调配等准备工作,将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订单事后流程控制,变为正式下单之前的准备流程控制,将供应链的节点串行运作,优化为并行运作,缩短多阶响应周期,减少供求环节响应时间。通过缩短提前期,实现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从而提高交货期的准时性。
(2)实施提前期策略,有利于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核心企业提前一定时间,在将生产计划的预订单传递到上下游企业后,相关联企业就可以提前进行物料需求分析、技术评审、采购申购、资源调度、通用件生产、前置工序加工等基础准备工作。下游企业也可以通过信息反馈,预先了解上游企业的供给状态。一旦正式订单下达,就可“零等待”进入生产,从而将供求环节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加快了物资流转,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
(3)供应链的采购和分销订单以“电子看板”或电子信息形式,共享传递。关联企业可以据此对自己的生产运营计划进行调整,提前消除协调障碍,使供应链运作通畅。
5打通瓶颈环节,提高供应链效率
企业生产运营计划除了受到自身能力的约束之外,还会受到供应链配套厂商和分销商等诸多外在要素的约束,因此,识别过程瓶颈并打通,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重要方面。具体如下:
(1)通常应考虑的约束要素主要有:①各关联企业工序瓶颈。首先,把零部件加工计划的工序按照无限排产倒排法,通过生产负荷率分析找出瓶颈点,即最高的为瓶颈设备。其次,生产依据瓶颈点的工序,把生产网络分为瓶颈要素网络和非瓶颈要素网络。瓶颈要素网络由瓶颈作业及其下游作业(包括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构成,其余为非瓶颈要素网络。第三,用“有限能力排产法”安排瓶颈点加工工序的生产作业进度计划,再以瓶颈工序为基准,把瓶颈工序之前、之间和之后的工序分别按拉动、工艺顺序、推动的方式排定。同时,动态制订每个作业的运输批量、加工批量,保证物流平衡,使在制品库存合理,以及瓶颈工序利用率最大。②寻找出瓶颈后并平衡产能。能力平衡是企业进行外包决策和零部件(原材料)外购决策的重要依据。核心企业以及上游企业的产能状况,反映了供应链的生产负荷,是制定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依据。但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本企业和上游企业的能力投入状态,存在实时变化的可能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供应链相关联企业通过生产能力的柔性组合,可以对供应链的生产负荷实时调整,以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当然,生产能力是有限能力,生产能力的柔性也是有限度的,要力求掌握生产能力最佳点。此外,当环境变化时,各相关联企业及时修改生产运营计划,贯彻滚动编制生产运营计划的思想,使生产运营计划发挥最大效用。也可以选择突破瓶颈点的方式,通过对超出负荷工序的改善或者外包支持,甚至调动全员进行攻关,优化瓶颈点工序,从而提高瓶颈工序的负荷,以保证生产的流畅。
(2)对供应链效率按照执行和计划两个层面进行分解。供应链效率包含多维指标,如客户订单的准时交货率、到货的准确率、仓库提货的准确率、货物的破损率、运输装卸的速率等。供应链效率一旦按照执行和计划两个层面被分解后,管理者就会发现,影响供应链效率的因素,很多时候并非单独来自于某一层面。由于在供应链系统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包括技术、时间、资源等,尤其是客户需求的不确定变动,这些因素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很大。因此,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必须加强协商,打通瓶颈,提高供应链效率。
6优化生产运营计划和控制流程
计划由预测与决策两个环节构成,是企业对需求的预测以及对生产流程的决策,而控制则是对生产流程的测量与评价。优化生产运营计划和控制流程,是保证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如下:
(1)提升生产运营计划和控制流程的敏捷与柔性。一般而言,供应链的生产运营计划和控制,是诸多子计划基于信息共享平台,围绕主计划开展生产经营协调的过程。核心企业通过对内外信息动态掌握,可以依据市场动态,对子计划供给能力进行优化整合,以此解决生产运营计划中供需波动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2)计划与现实之间偏差的控制方法。供应链核心企业作为协同计划的组织协调者,要定期对实际销量和计划数量的差异比率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地衡量。通过对计划执行的定期评估,及时纠正偏差,并确定下一次计划应注意的问题。供应链计划的运营,需要企业之间信息的传递及时、准确,生产运营计划与控制才更有效、更具可行性,也因此要求企业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内外的信息处理流程。
(3)以生产进度信息核对、校正各流程的同步性。生产进度信息,是企业检查生产运营计划执行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滚动制订生产运营计划过程中,用于修正原有计划和制订新计划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查物料的投入和产出数量以及相应的时间和过程配套性,及时纠偏,动态控制和优化流程,保证产品能准时出货。
()加强信息的实时反馈,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协调控制工作流程。为了保证生产的同步性和实时响应,主计划与子计划之间应当建立紧密的信息跟踪反馈和控制流程,使供应链的生产与供求关系同步进行。首先,通过信息的实时反馈,企业实现对订单的全面跟踪监控与协调检查;其次,通过对子计划流程细分的再分析,与主计划比较,及时发现生产问题并予以纠正,提前消除可能发生的隐患,使整个计划流程的执行,处于有效地可控状态。
7动态控制生产库存的存量与流量
影响库存流量和存量的主要因素,一是库存决策机制,二是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效率,三是物流管理运作绩效。其中库存决策机制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满足客户需求前提下,如何进行库存管理才最有效?这就是库存决策机制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企业能够与客户以及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设计开发上互相合作,特别是“物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可以有效地缩短供货提前期,并且相互之间的需求信息也将更为确定,从而减小因放大订货和增加安全库存量而造成的“牛鞭效应”。具体来说:
(1)在一种网络式的供应链模式下,通过建立多级、多点、多方管理库存的策略,建立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库存管理合作模式,有利于加强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合作效率。
(2)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体现在,通过整体协作,各关联企业能够同步实时获取终端市场信息,使整个供应链与市场变化同步,使供应链各节点上的库存量相应减少,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库存资金的占用,从而达到节省库存成本,提高资本使用率的目的。
8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绩效考核
(1)调整企业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设置必须符合“生产交付”的核心目标,以生产运营计划管理部门为主体,采购与物流、人力资源、质量、技术等为辅助支撑,组建一支以“生产交付”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团队,将人员定岗在生产各环节上,及时解决生产环节的设备和产品技术问题。
(2)建立员工晋升与淘汰管理制度,同时设立人员素质标准化评价体系,建立高效薪酬绩效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激励手段。
(3)完善企业绩效考核机制。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管理绩效,是提升供应链整体服务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识别企业长处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不断调整,才能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激励企业的活力。各部门及岗位的考核要与企业总绩效挂钩。在考核指标上,充分体现岗位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效控制偏离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
5未来发展趋势及结论
未来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发展是以所有相关配套企业为基础,以组建完整的供应链为系统,形成产业合作战略同盟,从而使各企业同步共享客户信息,形成协调一致的生产运营计划和灵活的应变机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智能化、全球化将是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的必然选择。
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系统的管控,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快速地植入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的实践当中,是信息时代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的必经之路。统一标准的信息化平台将给供应链相关联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势,建设智慧型供应链协同计划信息平台,是今后关注的热点。另外,虚拟供应链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它是基于全球化的信息技术而建立的动态供应链,它使各企业因摆脱供应链上的从属地位而感到平等和安全,故而能使供应链条企业效益最大化。同时,面对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生产运营计划与控制也必须处在一个与之匹配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采用PDC(又叫戴明环)、ISO/TS1699:2002五大工具、六西格玛、新旧QC七大手法、质量屋等多种工具进行审视,查找生产运营计划缺陷所在并持续改进,从而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13]。
(2)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实施策略呈现多样化。
企业如何选择生产运营计划与控制的策略或策略组合,是实施供应链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受制于多因素影响,如外部竞争环境和企业自身环境、不同阶段的同一种产品、同一个阶段的不同种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保质期等,所选择的生产运营计划与控制策略不同,不能单纯地比较每一种策略的优或劣,而应当根据企业与环境现状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评价。
总之,要实现供应链生产运营管控系统的优化,其前提条件必须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企业实践层面,都需要做进一步地探索,使之匹配适应;与此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来实施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都要从企业战略、经营理念、组织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实施变革。运用有效的管理思维模式与实操工具,将分散型、经验型、手工型管理改变为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数字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反馈,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率,达到信息实时协同化,真正提高现有生产管理水平,优化生产运营计划管理体系。未来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将更加注重相关联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向全球化、虚拟化、战略协同化、一体集成化、高端化、敏捷化和绿色化方面发展。当然,本文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有非对称信息情况,希望通过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的相关理论和有效操作方法的更进一步改善使其落到实处。虽然集中式计划与分布式计划相比而言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但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完全对称在实践层面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今后的研究将更多考虑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相关理论的探索和有效方法的创新,不仅仅通过供应链生产运营计划单一的操作方法,更多地会从企业的实际问题来深度思考新的有效模式。
[HTH]参考文献:
[1] [ZK(#]
李建祥,唐立新钢铁供应链生产计划与调度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10,17(1):123-126
[2] 周威,金以慧基于增广Lagrangian算法的供应链生产计划协调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10):132-1327
[3]Guoquan Zhang,Jennifer Shang,Wenli Li Collaborative Production Planning of Supply Chain Under Price and Demand Uncertainty[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 77(3):590-603
[]董鹏,张东明制造业内部物流所处的困境及优化管理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36(5):67-73
[5]Li-Chih Wang,Sian-Kun Lin ulti-gent Based gile 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 68(2):115-117
[6]葛健,李燕风不确定环境下跨国供应链生产计划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8):1120-1127
[7]Bilge Bilgen pplication of Fuzzy athematical Programming pproach to the Production l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Supply Chain Network Problem[J] Expert Systems with pplications, 20 33(6):338-3398
[8]周金宏,汪定伟分布式多工厂、多分销商的供应链生产计划模型[J]信息与控制,20130(2):171-17
[9]方晗炜,肖人彬双源渠道闭环供应链生产计划的一种干扰恢复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85(9):1303-1310
[10]梁玲徐,伟佳需求不确定下闭环供应链生产计划优化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35():5-9
[11]周荣辅,王涛供应链生产计划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59(01):270-273
[12]Luisntonio Santa-Eulalia, Sophie D’mours,Jean-arc Frayretgent-Based Slations Forimu dvanced Supply Chai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The FSS 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Requirements 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anufacturing,20172 (10):1138-112
运营计划 篇7
一、1月计划
认真总结美食街一期工作,巩固发扬取得的成绩,分析查找存在的不足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确保美食街健康、持续发展。
二、2月计划
认真做好美食街二期开街准备,向各经营户宣讲美食街一期工作情况,提出美食街二期开街的要求,教育引导经营户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美食街二期开街成功。
三、3月计划
组建美食街运营管理团队,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团队成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水平,切实管理好美食街,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四、4月计划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工作精神,建立美食街有关考核、巡查等一整套运营管理制度,向各经营户进行广泛宣�
五、5月计划
加强经营户档案资料管理,按“一户一档”收集、整理和建档,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经营户情况,便于今后日常管理。
六、6月计划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符合标准的服务体系,使经营户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美食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名小吃排档区的快速发展。
七、7月计划
深入美食街各个摊点,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虚心听取消费者的意见,积极征求消费者的建议,经梳理归纳,把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各经营户,促进美食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升。
八、8月计划
全面检查美食街的消防系统,确保消防设施完整,性能符合技术标准,以此提高美食街的消防能力,为保证不出事故,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九、9月计划
开展一次卫生清洁大检查,要求各经营户增强卫生意识,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让消费者在卫生清洁的环境下,享用美食。
十、10月计划
开展一次食品质量大检查,认真检查经营户的进货渠道,从源头上把好关,防止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认真检查经营户的美食质量,防止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情况发生,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美食街的满意度。
十一、11月计划
开展一次“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教育,要求各经营户共同维护美食街的良好声誉,进一步提升美食街的形象,促进美食街发展,给大家带来良好经营效益。
十二、12月计划
运营日常工作计划 篇8
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那么优秀,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产品多么好,还因为它们会管理和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它们在成本管理方面往往做了很多的工作,这就是管理的重要性。而我国有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成本管理不规范,导致运营成本费用增加,如果把运营成本费用管理好了,就能让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管理上提升一个档次。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成本费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包括公路养护费用(路基下沉维护、路面开裂修补、路面标线标牌维护、桥梁上下结构维护以及隧道、公路上下边坡、排水沟、绿化的日常维护等)、公路折旧费用、收费系统、通讯系统及监控系统维护费、电力维护、其他附属设施维护等。二是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人员薪酬、交通差旅费、办公费、水电费、教育经费、交通车辆保险费、办公设备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企业文化建设费、中介机构审计咨询费、修缮费、人身保险费、残疾人保障费、印花税等。三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要是通行收入应承担的营业税金及相关附加费用。四是财务费用,主要是银行贷款利息包括筹资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兑损益等。[2]
(1)成本开支的范围相对模糊。在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过程中,经过一定的年限后,由于交通车流量的增加,导致路面磨损开裂,路基下沉,桥梁支座损坏,以及日晒雨淋后公路各结构部位老化,就必须进行维护。维护时发生的费用比较小的属于小修费,也就是日常养护费,如维护规模较大,甚至改变了公路原来的设计或使用性能的,所发生的费用属于大中修费用。日常养护费和大中修费用如何核算呢?有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全部纳入成本开支核算,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成本开支范围模糊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2)成本费用记录不规范,随意性较强。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科目设置的非常随意,不符合会计专业的要求,在进行内容核算时,由于原始记录零乱不规范,就会发生重复核算,或者有的成本根本没有进行核算,这种随意性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具体内容的成本划分比较简单模糊,缺乏明确性。例如,有些企业会计核算只设了两个会计科目,一个是管理费用,一个是养护支出,由于设置的科目太大,只能反映成本费用增加或者减少的总额,而不能表现出每个具体内容的成本费用情况,不利于分析成本费用产生的原因,也不利于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影响了管理层的决策。
(3)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不符合实际。这主要是高速企业内部会计操作标准不一致造成的,会计在工作中,没有把成本核算对象当作成本的要素,有的属于成本费用的开支被划入到别的类别中,导致成本费用的要素非常分散,各个职能部门在进行考核时,也会非常不方便,可操作性不强,工作效率大大降低。[3]
(4)维修养护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措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经营管理经过中,由于维修养护成本控制没有强有力措施,导致养护成本增加。例如,没有维修计划,损坏一处维修一处;没有预防或提前维修;没有日常检查;维修后没有做好台账记录等。
二、如何降低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成本
(1)合理设置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架构对控制成本有着显著的作用,以目标成本法为例,高速企业在分解目标成本的时候,要根据各个职能部门来划分。因此,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直接影响目标成本分解的方式。同时,因为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各部门所获得企业的资源是不一样的,部门能够得到多少资源配置,将决定了它日后工作的成本支出。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根据自身行业的特性,尽量把成本控制与部门职能结合起来考虑,为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提供组织保障。
(2)主要职能部门要加强成本控制。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成立自己的成本管理部门,它负责目标成本的制定、制作成本计划、控制成本、考核与分析等工作,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负有主要责任,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成本管理部门的计划,节约本部门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承担这项职责,因为财务部门在管理成本上更具优势,它要承担成本控制方案的制定、可行性分析以及评估反馈等工作。
(3)精心组织,科学养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对公路养护费用要有效控制,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做到精心组织,科学养路。1)做好养护规划。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后投入使用,在1至5年内,公路在哪些结构部位容易损坏是可以预见的,有的结构部位使用周期的长短也是能够预期的,要做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养护,必须做好1至5年的养护规划,测算出这期间每年的养护费用目标成本,并将该目标成本测算分解到公路结构的每一明细章节,保证不漏项。2)养护招标。养护目标成本测算出来后,为了能够把实际发生的养护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在每年初,必须确定好养护施工队伍。如何确定选择专业养护队伍呢?这就必须招标,由3家以上(含3家)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报名投标,高速公路企业从中选择报价低、信誉好、施工管理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从而,养护能力水平有了保障,养护成本大大降低。3)养护监理。在养护施工过程中,为了使养护质量有保障,必须聘请有经验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从而做到养护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监督,提高养护质量,预防“豆腐渣”工程,减少返工风险,降低损失。
(4)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非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发生的大中修费用,应根据该费用的受益对象和受益期限进行费用资本化或进行费用摊销,计入“在建工程”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不能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否则,就会虚增企业成本,虚减企业利润。
三、总结
运营计划 篇9
关键词: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成本管理
公司应当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批和考核等事项。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包括公司主要领导人员,总经理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全权指导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公司预算编制应当由公司领导主持,各部门积极参与。
每年的11月份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在12月中旬前结束。预算的起点是公司的经营目标,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领导层确立公司预算年度的整体目标,各个部门负责制定具体预算。公司预算编制采用以销定产形式,根据销售状况确定企业的生产作业情况。
销售预算:销售预算编制时间为11月1日到15日,由市场部具体负责。市场部根据当年的经济形势对来年的销售进行预测,确定预算年度的销售目标,编制销售预算。
销售费用预算:销售预算编制时间为11月1日到30日,由市场部具体负责。市场部根据销售目标和以前年度的销售费用数据确定预算年度销售费用各项目的控制目标,制定销售费用预算。
生产预算:生产预算的编制时间为11月1日到30日,由生产技术部具体负责。根据企业的库存数量和销售数量推算出当年的生产计划。由于成本被划分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因此生产预算包括直接人工预算、直接材料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直接人工包括固定人工和绩效工资,固定人工可以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员工薪酬管理资料进行确定,绩效工资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和工资率进行确定。直接材料预算根据预算生产数量和生产投料单确定直接材料的需求数量,同时结合库存原材料成本和计划年度预测原材料采购价格确定原材料单位成本,最终确定直接材料成本,编制直接材料预算。制造费用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主要是生产管理人员薪酬、房屋设备折旧等,固定制造费用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调整确定。变动制造费用主要是与生产相关的动力、水合辅料之类的,可以根据生产投料单和相关物料的预测价格确定变动制造费用。生产技术部将直接人工预算、直接材料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进行汇总归集最终确定生产预算。
管理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时间为11月1日到30日,由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共同编制完成。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根据历史数据结合计划年度预测状况确定各自部门的费用预算。综合管理部综合三个部门的费用预算,编制管理费用预算。
资金预算:资金预算的编制时间为12月1日到12月10日,由财务部负责。财务部将各部门的预算进行归集,确定资金收支计划,安排资金的收付计划,编制资金预算。
财务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时间为12月1日到12月10日,由财务部负责。财务部根据预测年度情况对公司历史财务费用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确定。
根据以上资料,财务部编制财务报表,在12月15日将所有资料递交总经理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总经理签字批准下发执行。审核不合格的发回至相关部门进行修改。
“财务管理是财务战略的体现,运营计划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与财务战略始终处于互补关系。财务管理的流程应尽量符合组织的总体战略与运营规划流程。这样企业决策者才能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资料来源:《财务管理的流程如何符合组织的总体战略与运营规划》王红锦、梅琳现代商业2008年3月)
首先,公司应当积极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组织开展预算基础知识培训,加强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并且根据员工组织培训状况确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日期。其次,公司应当完善标准成本制度,确定生产各阶段物料、人工的标准成本。同时每年将生产成本进行及时调整,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再次,树立成本责任中心理念,加强成本管理。将每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采用成本考核制度,将预算成本或预算成本费用率作为考核的基准,设置成本考核标准,将成本考核作为部门领导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促进企业成本的降低。
运营计划 篇10
(一)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学习内容和基本要求,同时通过开展座谈会、征文、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不断深化学习内容和效果,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打牢思想基础,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
(二)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力度。今年,将继续加大对全体党员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入党宣誓、党员品牌服务等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后备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切实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促进机关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围绕机关文化建设总体目标,不断提高机关建设水平。机关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促进机关工作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品位的机关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团队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为重点,围绕实现“忠诚、奉献、创新、高效、卓越”这一总体目标,全面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为推动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结合创建“阳光采购”品牌,以品牌文化带动机关文化建设。通过创建“阳光采购”活动,在品牌理念基础上提炼出个性的文化理念,以品牌创建带动机关整体文化建设。要明确机关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做好结合文章,以文化建设推动机关作风的转变,提升机关服务效率。
(三)结合单位特色,精心组织,确保实效。要注重发挥优势,使机关文化在功能上体现时代性,管理上体现科学规范,形象上体现行业特色。要立足创新,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突出特色,整体推进。要注意选树在为民服务、读书学习、品牌创建、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深入挖掘品牌创建内涵,努力提高品牌创建的实效
(一)深化拓展“阳光采购”内涵和服务方式,做大做强品牌。在品牌建设中,注重“抓延伸、抓深化、抓实效、抓典型示范”,通过完善服务规范和加大宣传,深化品牌创建工作。拓展品牌服务方式,加大宣传,实现持久的品牌价值。通过印制宣传手册,开通电话语音,在服务窗口等位置突显品牌标识等方式宣传品牌,将品牌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二)组织开展“品牌服务月”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服务质量。品牌建设的目的是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凝聚到品牌服务理念上,把行动统一到品牌的服务标准和具体要求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促进整体工作争一流。5月份为品牌服务月,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品牌,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体现以人为本的品牌服务理念。
四、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推进党员承诺制、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断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二)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党员争当服务先锋,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履行规定的义务,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境界,要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弘扬正气,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狠抓基础工作,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加强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载体,继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组织工作规范,逐步形成规范、科学的机关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落实到位、作用发挥到位。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内生活各项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增强党性观念。
(四)创新机关群团组织工作思路。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群团室在宣传、协调、沟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团内推优”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党团共建。
(五)管好用好党员活动中心。进一步发挥好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服务党员的作用,完善制度,不定期开展各项学习娱乐活动。继续做好服务热线的接听、记录、处理工作,进一步拉近与党员的距离,满足群众对党员的诉求,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实效。
运营计划 篇11
进一步改善出租汽车经营环境,维护出租汽车经营者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疏堵结合,依法监管的原则,加大打击非法经�
二、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专项整治行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
三、整治时间
从年月日起月日结束。
四、整治内容
1严厉打击从事非法营运的黑车”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的标志、标识和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2彻底清理套牌的各类运输车辆及已到报废期的各种机动车辆。
3严肃查处利用职权、私养“黑车”充当“黑车”保护伞”公务人员;
五、部门分工与职责
交通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开展打击“黑车”专项整治行动,负责对黑车、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依据相关法规依法予以处罚。
公安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黑车”专项整治行动。负责打击非法营运黑恶势力,对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以及发生的暴力抗法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彻底清除套牌的各类运输车辆及已到报废期的各种机动车辆。
监察部门:负责查处政府公务人员、私养“黑车”谋取私利、充当非法营运保护伞”等违纪违法行为。对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主要措施
公安、交通、监察等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各负其责,全县范围内,采取源头治理的方法,对车辆集中地、重点路段进行集中查堵,同时根据群众举报,有目标地上路跟踪稽查违规车辆。对查扣的黑车”要按照处罚上限严肃处理。
七、工作要求
1执法人员要高度负责,相互配合,服从整顿道路运输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2要认真履行执法程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3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得营私舞弊,要公正执法,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要集体决策,集中处理。
4利用媒体做好宣传,及时报道专项治理工作动态,曝光非法经营行为,宣传非法经营的危害性,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监管、舆论监督的治理机制。
运营日常工作计划 篇12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企业运营管理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面对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和流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货币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公司的会计系统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便于管理者控制成本、评估并提高生产力,以及设计更好的生产程序、运营管理程序。管理会计系统还必须准确地报告产品成本数据,从而才能够根据可能获取的最佳产品资源需求信息,制定产品价格、引入新产品/服务、抛弃过时产品/服务、应对竞争产品/服务等。最后,那些大型企业需要一个能够激励和评估管理表现的系统,很好地督促和指示不同职能、管理不同产品和过程的管理者们的工作。这一切决策和运营管理的基础就是信息,特别是公司会计系统提供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系统在公司成功竞争的策略当中是一个必需的要素。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一个卓越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本身并不能保证成功,因为成功最终源于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有效的生产和分销系统,以及有效的营销活动。但是,无效的会计系统(不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则会损害产品开发、过程优化、营销活动产生的效果。总之,会计信息可以用来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编制财务预算(计划),控制经营活动,分析资金状况,考核经济效益,对企业的资金、成本和销售、利润等进行管理,可以说会计信息深入到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会计信息及其真实性
(一)什么是会计信息
关于会计信息的定义有多种,如“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系统所提供的经济信息”(杨纪琬,1991),“会计信息是按预定的要求,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侯文坚,1995),“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以凭证、账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冯淑萍,2002)。会计信息的内容是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资金运动。如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反映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资金循环。从这些定义和解释当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属性是经济信息,其反映的内容是资金运动,它是由会计系统的提供的,以凭证、账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它的功能是有助于决策和管理。
(二)什么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决策的信息,它的最终产品是利用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含管理)。这些决策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者做出投资或贷款的决策。会计信息的更重要的作用是满足董事会、CEO、CFO、各级经理的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公司管理当局利用这些会计信息做出各种战略规划,生产线主管利用详细的生产过程的成本信息来控制生产成本,生产流程设计师在考虑设备和人员最佳配置的时候,也利用相同的会计信息来减少成本或是提高效率。然而,这一切所有的决策和管理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真实性(可靠性)。所谓真实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包含可验证性,即会计信息所提供的结果应能由不同的独立的提供者在采用相同的方法条件下从实质上复制出来。真实性(Integrity)表现如下特征:完整、不残缺、不窜改、正确、诚实和真诚。但是,由于现实经济中存在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往往难以做到,即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不失真。例如,会计的不少计量方法都要运用判断和估计,不论这些判断和估计多么科学,都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虽然不能要求信息完全客观,却应要求信息可靠(真实)――可以验证,即按同一计量或计算程序,不同的会计人员应获得相同的结果。信息具有真实性,才能够对决策和运营管理有用。
二、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简称OM),被定义为对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系统/过程进行设计、运行、控制和改进。运营管理是一个有明确的生产管理责任的企业职能领域,它与营销和财务一起组成企业的三大主要职能。运营管理与运筹学(OR)、管理科学(MS)和工业工程(IE)的本质区别在于:运营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OR/MS是各领域在制定决策时都会运用到的定量方法;IE则涉及工程领域。尽管企业运营经理们需要OR/MS的决策工具(例如关键路径法),并处理很多IE方面的问题(例如工厂自动化),但运营管理独特的管理作用使之有别于其他学科。运营管理的范围因组织而异,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工艺选择、供应链设计和管理、选址规划、设施规划、预测管理、库存控制、综合计划(生产计划)、ERP、流程再造、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等。
在运营职能中,管理决策可以分为三大领域:战略决策(长期)、战术决策(中期)和运营规划和控制(短期)决策。运营管理决策在战略层次上通过企业是否能够充分重视顾客需求来影响公司运营的长期有效性。因此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运营管理决策就必须同企业战略相一致。战略层次的决策是企业中期和短期运营的固定条件和运营约束。决策过程的下一个层次――战术规划,主要是在先前制定的战略决策基础上有效安排原料和劳动力。这一层次运营管理的任务集中在:企业需要多少员工?何时需要他们?加班还是安排第二个班次?何时运送原料?库存策略应该如何?这些战术决策反过来又是企业制定运营规划和控制决策的约束条件。对于运营规划和控制而言,管理决策相对来说范围狭窄,时间较短。这一层次上的任务有:今天或本星期应着手哪些工作?安排谁来完成这些工作?先做哪些工作?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工艺选择的重要影响
了解工艺流程对于保持公司的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不适合公司需要的工艺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公司的发展。举个例子,两家快餐店,如果一家快餐店将一个1/4磅汉堡包卖给顾客的直接成本是美元,而另一家的成本需要美元,那么无论第二家快餐店如何做,与第一家相比,其每销售一个汉堡包都要少赚美元的利润。在电信行业,一个标准业务模式的推出和管理,应该包括以下程序:确定用户需求与市场潜力;根据市场价值链确定业务模式;根据业务模式调整管理流程;最后根据管理流程的变化来决定IT系统的改变。可见这一系列的变革都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而IT技术只是对这种需求提供满足支撑。电信服务自身有其特殊性,比如电信服务中推广的是产品,但用户买的业务是各种服务,同时电信市场客户细分的一个原则就是一个细分的利益不能损害另一个细分的利益,这也和不同的产品间,服务互有交叉有关系。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动感地带”的定价模式就凸显了这样的问题。“动感地带”套餐的话音收费标准比其针对企业客户的话音收费要低,这造成了企业客户的心理失衡,并最终可能导致不同业务之间相互侵蚀和客户流失的问题。
在制造行业有种说法,那就是产品成本的70%决定于产品的设计。从技术方面来看,电信业运营涉及大量的资本投入,其成本结构表现为巨大的固定成本与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共存。为了提供电信业务,即便在没有获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以前,企业也必须要投入大量金钱用于网络建设,而当一个电信网建成投入运营时,每增加一分钟的呼叫所增加的成本却微乎其微。在某种特定技术条件下,电信运营将对应一个最低有效规模MES,在该规模下,电信运营商的长期成本最低。当市场规模低于MES时,由一个企业经营将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选择低成本的工艺是前提和关键,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工艺的产品制造成本进行非常详细的比较,同时还要对每种工艺进行盈亏平衡分析。这个比较和分析就要求非常详细、真实并且能够具体追溯到产品的会计信息数据。如果会计信息提供的是不准确的或者不真实的数据,那么就会导致工艺选择的错误,进而导致竞争劣势!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影响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存在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比如在电信行业,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只经营自己的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如网络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管理,而这些第三方管理公司同样会去选择专业的硬件和软件供应商,这样他们就会形成一条供应链或价值链。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这就需要一些数据(售出产品成本、平均库存总值、日常维护费用等)来进行非常详细的量化评价,而这些数据只能从会计系统中取得,因此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影响
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影响企业最主要的战略要素。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中,许多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不断地提高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观念的产物,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也是一种从产品的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质量,目标是“零缺陷”,二是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为四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质量成本信息的作用包括:①促进改善和控制质量计划决策的实施及评价计划实施后的有效性;②有助于企业进行战略定价决策;③有助于企业改善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电信运营商将进一步地加大对于网络管理、网络支撑、业务创新及市场创新对于软科学的依赖,咨询服务将越来越快地被运营商所看重。适应这个变化,就要从战略上考虑实现从网络扩张到网络经营和市场经营、客户经营的转变所需要做的工作,那就是必须加大对软科学和支撑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投入。软科学和硬件制造有天壤之别,在硬件制造领域,当一个公司拥有一项专门技能,或一项专利技术,就可能成为在某一个细分市场领先者。而软科学则不同,这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单独地成为象硬件行业中独立的霸主,必须进行行业的联合和联盟,以及资源的多样化和丰富,才能形成对软科学的支撑。电信运营商对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所以,会计系统提供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运营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竞争力。
(四)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预测管理的重要影响
预测既包括收集整理历史数据并应用合理的数学模型来估计将来的情况,又包括对未来事件的主观或直觉的预期,还可以是将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管理者的判断相结合来对未来的事件进行估计。从时间跨度上来分,预测可分为三类:①短期预测,主要包括短期采购、工作安排、员工需求、工作指派等;②中期预测,包括年度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资金预算等;③长期预测,包括新产品规划、资本投资计划、生产设备的更新等。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对于很多预测都需要进行定量预测,这就需要非常真实的数据为基础。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决定着预算的准确性。
(五)会计信息真实性对库存控制的重要影响
库存(Inventory)是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的作用包括:①保证各生产环节的独立性;②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③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④增强企业抵御原材料市场变化的能力;⑤获得经济订货批量的好处。库存的相关成本包括:①订货成本或调整成本,即企业为补充库存而进行订货时发生的各种费用之和,通常包括订货手续费、物资运输装卸费、验收入库费、采购人员差旅费以及通讯联络费等;②保管成本或持有成本,即物资在库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物资变质、丢失等费用以及仓库运营的人工费和物资占用的资金成本等;③购置成本或订购成本,即购买物资花费的货款;④缺货成本或短缺成本,即由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产生的损失。以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为例,首先用到的基本公式是:
TC=DCD×S/QQ×H/2
式中,TC代表年总成本,D代表年需求量,C代表单位产品成本,Q代表订货批量,S代表订购成本,H代表平均库存水平下单位产品的年持有和存储成本。从这个公式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存货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已有客户是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客户就是电信运营商的一种“库存”,除了现在使用的业务,运营商还有更多的机会向他们推广相关业务或高级业务。通常,获得一个新客户的代价要2倍于留住已有客户的代价。经济学家Douglas Lamont的说法更为夸张,向已有客户销售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仅相当于向新客户销售产品付出成本的1/7。Douglas Lamont还说,如果能够降低离网率5%,利润将增加85%;如果能够向已有客户推销新业务,公司销售业绩得到增长的可能性将超过50%,而且,如果犯了错误能够迅速纠正,抱怨的客户中的70%将选择成为老客户。
(六)会计信息真实性对总生产计划的重要影响
所谓总生产计划就是部门经理通过调整生产率、劳动力水平、存货水平、超时工作及其他可控变量,来决定满足预测需求的最好生产方式的一个计划。总生产计划的目标是按时完成能够有效使用组织资源(使计划期内资源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计划,满足预期需求。总生产计划分为三种:①长期计划,一般一年做一次,它着眼于一年以上的时间段的运营活动;②中期计划,通常涵盖6到18个月,一般以月或季度为计量单位;③短期计划,从1天到6个月均可以,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总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生产率(每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力水平(生产所需工人数目)和当前存货(上期期末存货)的最佳组合。制订总生产计划需要用到四种成本。①基本生产成本。它们是计划时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成本,正常工资和加班工资。②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这一类成本里典型的是与雇佣、培训及解雇人员相关的成本。雇佣临时工是一种避免这种成本的好办法。③库存成本。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组成部分包括存储费用、保险费、税收、损坏与折旧造成的费用等。④延期交货成本。通常这一类成本很难计算,它包括由于延期交货引起的赶工生产成本、企业信誉丧失和销售收入下降等成本。可见,要制订好总生产计划,必须掌握非常详细的存货数量及其相关的成本的真实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订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总生产计划。
(七)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项目管理的重要影响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项目管理可定义为计划、组织和控制资源(人员、设备和物料),使其满足项目的技术、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为了控制项目的成本,时间―费用模型就产生了,它要求为整个项目建立最小成本计划。这些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如人工费、设备费等,还包括间接费用,如日常管理费用、设施维护费用、资源的机会成本等。在电信行业当中有很多都是属于项目管理的范围,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中国联通的“UP新势力”等。为了很好地管理这些项目,就必须要求会计系统提供非常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控制成本。
(八)会计信息真实性对绩效评价与激励的重要影响
为了充分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需要使用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另外一套是从运营的角度出发。以财务指标组成的业绩指标体系应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企业短期与长期的获利能力、经营效率和经营过程中运用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有效上,并充分考核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防范财务风险,使管理当局对企业发展和各项经营活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实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四类:①短期偿债能力指标;②长期偿债能力指标;③资产运用效率指标;④获利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够对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
财务评价在较高的层次上非常有效,但是在运营层次上却不适用。此时,我们需要另外一套指导性的评价指标:①产销率,即系统通过销售获取资金的速率;②库存,即系统为了销售的目的而投资在购买物资上的资金;③运营费用,即系统为了把库存变成产销率而花费的资金。
在分权组织中,上级作为委托人授权给下级,把下级成为人,形成委托关系,并产生控制与激励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对人,即管理人员的奖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公司或部门的盈利相联系的;另一类是联系与普通股的市价,即股票奖励制。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财务业绩评价、运营评价,还是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详细而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支撑。
四、结论
上一篇:应急演练计划预案【优秀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