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局工作总结范文和工作计划专业精编10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农林局工作总结范文和工作计划专业精编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一篇】
20xx年,在统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全局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经过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各项统计调查任务,按照局里的安排和要求,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了将来我们的工作更好,现将我们一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20xx年我们农村科完成了九项统计调查工作。
农村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条件是农村、农业先进水平的标杆,代表着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标志着我市农村、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在这方面,我们积极与农业、农机、水利、土地等涉农有关部门积极合作,密切配合,周密布置,合理安排,实事求是的调查整理有关数据,为上级统计部门和当地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数据,使之准确及时地反映了我市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为全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大局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虽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但他终归是基础产业,关系着人们的吃饭穿衣的基本问题,粮食生产更是国家的基础,在今年的农产品生产调查统计中,我们积极下村入户,尽量多的查颗数粒测产和实收实测定产,确保搞准弄清农产品产量,并将在调查统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确保我市的粮食大市和农业强市的称号做出了贡献。
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畜牧业是一条短腿,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畜牧产品养殖总量少,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小等等多种不足,为了我市畜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进步,今年,在完成常规畜牧业总体情况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市所有规模养殖户进行了普查摸底,并入录计算机、建立起了畜牧业规模养殖户名录库,以更好的对畜牧养殖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检测、预告,以确保我市畜牧养殖业良性健康发展。
在今年的'农业生产中,前半季旱情严重,后半季风调雨顺,农作物收获季节却灾情连连,对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棉花等农作物灾情严重,针对此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配合农业、气象会同乡镇有关人员,及时地对农作物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统计,做到了及时调查统计,及时汇总上报,为我市的抗灾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统计是社会各界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为各级党委政府进行分类指导、制定正确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的重要的参考资料。这项统计调查工作横向涉及我们统计局所有专业和我市众多的经济、社会管理部门,纵向涉及市级本身和全市所有乡镇以及所有行政村,每一个地方的每一项指标都代表着某个区域的某一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此项调查统计中,我们采取会议布置调查、登门调查、入户访问、电话调查等等多种渠道进行资料搜集,对每一项数据都认真核实,确保数出有据,数出有源,数据合理,客观真实的反应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水平。
第一产业增加值是区域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农村科对我们所负责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调查,及时核对,及时计算,确保核算出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我市第一产业的真实的发展水平,能够反映第一产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基本做到了不重、不漏,不浮夸、不瞒报。
今年,农业产业化统计工作除了完成正常的报表工作外,还对我市的全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新进行了核实认定。我们对我市的辣椒专业市场、两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五个农产品加工(养殖)基地进行了重新登统,进村、进厂、入户核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同时,还积极与发改局、农业局、林业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积极联系,对处于标准边缘的龙头企业等也进行了核实,做到应统尽统,对我市东平奶牛养殖场和康华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省级农业产业化单位的申报工作,俩家现代化农业龙头顺利进入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监测龙头企业序列,参加全省的产业化的监测考评和重点监测。
在今年,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局长们的亲自部署、安排和参与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对我市所有10个乡级单位进行了直报平台的建立和运用,经过三轮六次报表的试运行,我市农业报表直报工作进展顺利,为农业报表的正式直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农村统计工作效率为保证数出有理,数出有据打下了新技术基础。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二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林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凭良心、党性做事”的理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狠抓措施落实,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层次提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全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上半年的回顾
围绕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规模得到扩大,促进了高效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上半年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其特点为:
(一)夏熟大面积丰收。今年,经受了五十年一遇特大暴雪灾害的严峻考验。面对灾情,狠抓应对抗灾措施落实,夏熟取得了灾年丰收的可喜局面。全市26万亩小麦(去年万亩),平均单产公斤,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公斤,全市万亩油菜(去年万亩),平均单产168公斤,比去年增7公斤。
(二)高效农业大步发展。上半年完成省下达我市高效农业面积2万亩,其中新增水产3000亩、果品4769亩、瓜类1万多亩、蔬菜500亩。其中葡萄新增3695亩、梨300亩、桃348亩、其它426亩。全市果品面积首次突破万亩,达到万亩,其中葡萄7680亩、桃1439亩、梨900亩、小杂果等2480亩。茶叶生产稳中有升。蔬菜生产战胜雪灾造成设施损坏、春种推迟等不利因素,尤其是大棚设施蔬菜影响严重,由于科学指导,干群努力,实现了灾年不减产。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20万亩次,其中设施大棚蔬菜万亩,蔬菜总产量51万吨,总产值亿元,比去年增加%。
(三)特种养殖大幅上升。抓住阳澄湖拆围机遇,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品,今年全市放养蟹种万公斤,比去年增长%,放养面积万亩。青虾套养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四大家鱼”生产呈现转机,放养鱼种万公斤,比去年增长%,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万亩。上半年生猪存栏万头,比去年增加%。
(四)农业效益较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虽然遭受特大雪灾,由于抗灾措施有力,救灾政策及时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恢复生产、夺取丰收的积极性,使全市农业在大灾情况下,增效7143多万元,其中小麦增收1180多万元,油菜增收1030万元,蔬菜消化农资涨价后增收xx多万元,水产增收2500多万元(鱼增收1200多万元、虾增收800多万元、蟹虾苗种增收500万元),全市畜牧增收433多万元(生猪增收205万元、苗猪增收150万元、家禽增收78万元)。
出自
上半年,围绕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抓了七个方面:
一、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
以物质装备能力建设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新农机推广应用有了新进展。制定和落实各项鼓励政策及指导意见,推动农机化发展。今年财政补贴农机具购置总投入万元,同比增%。其中财政补贴占59%,农民自筹占41%。全市新增各类高性能插秧机311台,比去年同期增%,还新增大中型拖拉机95台,高效植保机158台,增氧机、投饵机151台。今年夏种期间,全市投入插秧机近1000台,完成机插面积万亩,增幅达%。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市十个镇和80%的水稻种植村。夏收期间,投入联合收割机1063台,其中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达到622台,加快了夏收进度。今年我市被列为江苏省农机更新试点县之一。在政策引导下,上半年更新旧拖拉机近70台。
(二)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有了新成效。在继续推进四个苏州市级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上半年新增百亩以上果品基地5个、蔬菜基地1个、畜牧养殖基地1个、水产基地1个。新增设施栽培面积1万亩。上半年全市基地、设施、果品、沟渠路等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
(三)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有了新发展。以改造中低产田项目为载体,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上半年完成了辛庄朱家桥和尚湖常兴两个规模化优质化水稻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并通过了苏州市级验收。今年被省批准立项并组织实施了古里镇优质水稻基地和支塘镇高效果品基地2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20万元。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二、组织化程度得到增强
1、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良好。全市44家农业龙头企业,上半年资产总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经营销售收入超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利税亿元,比去年同期增%。今年推荐江苏阿里山食品有限公司、佳峰食品有限公司申报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推荐常熟市金唐市水产品有限公司、常熟市海明蔬菜园艺场申报了苏州市级龙头企业。
2、专业化生产得到发展。今年成立了由规模葡萄种植企业近四十家参加的葡萄协会,成立了由60户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参加的水产专业合作社,还成立了由45户养殖户参加的秋萍蟹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组织化水平有了新提高。
3、“三资”农业经受了宏观环境的考验。由于受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农业利用“三资”和农产品出口放缓。上半年完成农业利用“三资”亿元,其中完成利用注册外资万美元,内资12636万元,完成农产品出口创汇万美元。增速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三、科技兴农得到增强
1、大力培育水稻新品种。围绕优质、高产、多抗和熟期适宜的育种目标,继续加大选育力度。高产优质育种取得了重大进展,继常优1号、2号、3号通过国家审定后,常优4号今年五月份通过国家审定,常农粳5号通过省审定,有5个品系(组合)参加国家和省区试。
2、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今年我市同时实施了蔬菜、农机、生猪三个省级科技入户工程,其中生猪科技入户工程是首次争取到省级项目。全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全市所有农业产业中全面实施。全市科技示范户数3393户,比去年增886户,主推了36项新品种、新技术。还申报了省级科技项目11项、省级农业三项更新工程项目6项、省级农业信息化工程项目1项,申报了苏州科技项目10项,长江名特优水产品鳡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了新进展。
3、大力组织开展农民培训。扎实开展了以“农民培训工程”为主题的“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民致福工程”(电脑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27期,培训人员7350人,举办农民创业培训班6期,培训297人次,农民电脑培训班4期,培训90人。与电台联办“农林专家进直播室”栏目24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5期,发放技术资料1万多份,明白纸20多万份。编写《现代农民知识手册》、《常熟特色高效农业》两本培训资料。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增强
1、抓好农业“三品”认证。已申报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16个,有机食品4个。制定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规程26个,其中5个生产技术规程申报省、苏州市地方标准。已申报苏州市名牌农产品12个、江苏省名牌农产品6个。全市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28个、绿色食品109个、有机食品22个,苏州市名牌农产品36个,省名牌农产品9个。“剑门牌”、“虞山牌”绿茶,“海明牌”超市蔬菜,“常农牌”、“白禾牌”大米等一大批名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2、搞好农业环境监测。加强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粮、蔬、果产地土壤进行检测,对种植业、水产业产地水质进行定期抽检,对农业投入品检测,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大力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部、省、苏州市及常熟市食安委先后9次抽检各类农产品87只,合格率100%。
五、生态农业建设得到增强
1、绿化造林进展快。围绕“绿色常熟”建设目标,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湿地林营造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林果增效工程、村庄绿化示范工程、城镇绿化工程”林业七大工程,村庄绿化142个村庄通过验收。新增绿化面积18000多亩,其中绿色通道2767亩,绿色基地5472亩,绿色家园9761亩,完成了苏州市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万亩)。
2、生态技术推广力度大。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夏熟小麦施用配方肥面积万亩,每亩节约氮肥公斤,肥料利用率提高个百分点,每亩比常规施肥增产26公斤,全市小麦增产多吨,增收万元。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3100吨。
3、污染源普查效果好。污染源普查,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压力大。我局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总体要求,成立了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具体抓。及时制订了普查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工作,把污染源普查宣传资料、画册等及时发放或张贴各镇;组织业务培训,先后举办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技术业务培训8次,人数400人次,入户督查20多次。做好普查资料的汇总,共收回各类普查表格13790份。目前,污染源普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达到预期目标,并顺利通过国家级抽样核查。还选择了高中低三种不同收入类型的农户各1户作为省级农村生活污染源监测点,上半年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采样2次,送上级主管部门检测。
六、依法治农得到增强
1、开展农业专项整治。上半年开展农资执法检查35次,出动执法人员112人次,查获高毒农药100公斤,冒假农药800袋,劣质肥料吨等,调查各类农资案件8起,立案7起。依法开展了100吨伪劣肥料立案调查,并妥善消除不良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加强水稻种子质量管理,拒绝调入1万公斤不合格的武粳15号种子,转商处理万公斤杂粳种子,确保了水稻用种安全。
2、加强动植物检疫。积极开展各类重大动物疫病的春防工作,防疫密度100%。上半年产地检疫生猪万头,屠宰检疫生猪万头,检出病猪40头,全部作无害化处理。开展“瘦肉精”尿样残留检测,抽检419户2759份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办理检疫证5126份,运输证5038份,清理疫木1863份,把好了检疫关。
3、强化农业安全监管。上半年出动渔政检查1020人次,查处渔业违规33起。我市长江春禁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查处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8起,为渔民挽回损失万元,昆承湖及南湖死鱼损失赔付正在落实之中,维护了渔民利益。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活动6次,培训80多人,检验渔船215艘。年检大中型拖拉机827台,联合收割机234台,道路运输拖拉机394台,组织农机人员安全学习1600人次。
七、服务效能得到增强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效能建设,打造“农林人”良好形象,更好地发挥农林部门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今年以来,局党委从抓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作风入手,切实加强了队伍建设,在全系统继续开展了争创“六型”机关和“三个一流”为主题的作风和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了以“凭良心、党性做事”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机关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勤奋学习之风、开拓创新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廉洁从政之风在全系统已基本形成,服务质量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今年特大暴雪灾害面前,我局急农民所急,当暴雪天气刚出现,就召开农服中心主任会议,对抗灾工作及早作出了全面部署,并多次下发了突击抗灾救灾的紧急通知和技术意见。局领导多次带领有关人员分头冒雪到田头察看灾情,深入一线,慰问受灾户。在春节长假期间,局有关领导和有关站所2次深入田头,察看灾情变化,为制定灾后自救、恢复生产掌握第一手资料。在雪灾中市民菜篮子受到影响,我局想市民所想,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突击组织蔬菜上市保供应。仅用了半天时间就与董浜镇政府商定了组织蔬菜直供事宜。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分别在体育馆、报慈北路、红旗桥旁、泰安街快速落实了四个市政府抗灾蔬菜直供点,从局系统组织100多名同志从上午7点供应到下午5点,中间每天还要搬卸蔬菜一直供应到小年夜,供应平价蔬菜10万多斤,既平抑了市场菜价,受到市民欢迎,又减轻了农民损失,保护了农民利益,“农林人”在全市社会各界中的声誉逐步得到提高。
上半年农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必须看到仍然存在制约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
1、“三资”农业发展减速。今年用地指标趋紧,生产资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贷款难,美元汇率下降和农产品进口国人为设置绿色壁垒,造成今年“三资”农业发展减速。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偏小,对本地农业带动能力不
强,龙头企业与农民的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3、农业规模经营推进缓慢。我市农业生产小而散的局面未有根本改变。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农业规模经营推进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建设。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研究对策,积极应对,努力化解,继续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服务指导的进一步加强,夏粮生产经受了五十年一遇特大冰雪灾害的严峻考验,仍实现了丰产丰收,农机获得了大发展,绿化取得了大进展,林果得到了大拓展。下半年,全市的农林工作,将以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以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为立足点,努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将重点围绕“五大建设”,搞好“四个规划”,完善提高“三大体系”,促进常熟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突出“五大建设”
一、突出“科技”农业建设。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是农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是高效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突出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加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放大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在继续抓好科技入户工程和农民培训、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的同时,下半年,一是重点抓好1个国家、4个省水稻区试品种。二是规划建设好600亩“苏州市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确保11月份动工建设。三是抓好常优系列水稻新品种推广工作,重点在湖北、安徽两地新增水稻制种点100亩,同时突出“07-1”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力争在两年内通过国家审定。组织好省、市各项农业科技项目和省农业“三项工程”的实施,加快成果引进与转化,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二、突出“基地”农业建设。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的平台,是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在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推动农业产业基地连片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同时,要提高各类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努力建设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耕作机械化、产出高效化、环境优美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下半年,重点抓好坞丘4万亩基地建设、大义生猪养殖区、董浜杨塘村蔬菜基地的建设。同时,要抓紧古里、支塘农业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三、突出“品牌”农业建设。坚持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品牌型农业。农业“品牌”是农业经济的一种集成组装,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成果体现,是附加值,是竞争力。要把品牌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载体,通过品牌战略实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和组织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操作规程来组织农产品生产。在现有259只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下半年力争再有20只农产品成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力争有10只农产品成为省、苏州市名牌农产品。精心组织好八月份举办的“常熟提子展销会”,做大做强常熟水果,打响常熟水果品牌。同时加强品牌运作,扩大品牌效应,努力实现“创一个品牌,立一个名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良好局面。要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管,着力加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计划分别在7-8月和11-12月开展2次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对70-80只农产品进行质量抽检,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不出问题。
四、突出“设施”农业建设。设施农业是综合利用水、土、热等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农业集约化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需要。下半年一是重点发展大中棚蔬菜和高档葡萄避雨栽培。计划新增蔬菜设施栽培200多亩,建设节水灌溉农田3000亩。二是大力发展设施水产业。重点推进标准化鱼池、网箱养殖、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建设,扩大水产、水果冷藏保鲜能力500吨。三是发挥好农机具功效。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更新农业机械100台,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结构。
五、突出“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利用与保护相结合,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高质量完成好今年绿化任务。加强对38个尚未达标村庄绿化“补绿”、“增绿”工作,组织今年新拓经济林面积核查,完成耿泾塘绿色水廊建设任务,确保全年绿化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组织好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和农业生活污染源监测,开展好耕地质量监测,重点抓好四个省级监测点建设,抓好农业环境抽检,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作用。三是加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治理,治污率达到85%以上。四是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开展好测土配方施肥和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高效机动药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扩大冬绿肥种植面积。
“四大规划”
1、水稻产业化发展规划
用。一个水稻区域内的河水经过水稻一个生长季节的净化,水质至少可以提高一个级别,再是水稻是一个功能巨大的天然降温“空调”,一亩水稻的降温作用相当于125台5匹空调。除此,水稻叶片能很好地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又是天然“吸尘器”。常熟被誉为“鱼米之乡”,常熟之名来自水稻为主的农作物年年丰收,因此,水稻还有着承载和延续常熟悠久文化的独特功能。有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目前水稻占据全市农业种养面积的近60%,资源最为丰富,同时,水稻栽培农艺与农机可以完好结合,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解决历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作业,实现水稻种植基本现代化指日可待。有利规避市场风险。“民以食为天”,以水稻为全市现代农业突破口,以水稻产业化为全市现代农业抓手,米业产业可以规避市场风险。(1)定位。按苏州下达27万亩,与“两大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衔接。2009年支塘、古里、辛庄、尚湖、虞山镇、海虞、梅李每镇1万亩基本连片的规模经营,在镇域版图上标出。(2)方法。大户、村集体生产、经营。(3)措施。领导重视,建议土地流转,给予市镇两级补助。
2、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全市规划明年2万亩,重点在水产、水果等,区域在海虞、碧溪、梅李、董浜、支塘、辛庄、虞山镇。
3、2009年绿化规划
各镇对村庄绿化、河道绿化、林果、道路绿化规划要在8月中旬结束。二是全市行道树单排都要增一排,挖掘绿化覆盖率潜力。三是绿办要与园林、交通、建设局、二个旅游区沟通,让部门及早在8月中旬将明年绿化规划敲定,以利形成全市2009年绿化规划。
4、养殖污染治理规划
(1)继续控制稳定全市畜禽养殖规模;(2)以村民小组或村为单位,建立养殖小区;(3)粪便治理。
“三大体系”
森林管护体系。随着我市绿化面积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不仅要植绿,更要护绿,尤其是增强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严防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力争连续21年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动物防疫检疫体系。重点推进集中屠宰,加强生猪检疫,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要突出防疫保安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按照《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责任,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和疫情应急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在实施常年免疫基础上,重点抓好生猪夏季高热病防控和秋冬防疫,确保全年无重大疫病发生,把疫情降到最低点。
病虫害防治体系。进一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确保今年秋熟稳产高产。一是加大农业重大病虫害监测力度,加强测报人员培训,建立测报调查规范制度,提高测报工作效率,为提高防治水平提供良好基础。二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大力推广机动施药机械,发展多元化植保专业防治组织,重大病虫害实施联防联治,提高防治水平。三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及配套技术,减轻农药污染。
1、与财政、农办商量制订好农业产业化政策。
2、与国土商量出台农机管理用房用地政策。
3、落实兑现绿化与环境整治政策。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三篇】
今年以来,县农牧局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农民群众共同努力,全县农牧业生产势头强劲,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粮食生产:全县小麦种植面积26万亩,平均单产公斤,较去年增产公斤,总产达到12051万公斤。玉米面积34万亩,平均单产476公斤,总产16184万公斤。吨粮田面积达到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
畜牧养殖业:谋划建设了富源牧业二期、内蒙古赛科星澳源牧业牧场2个万头奶牛牧场及雨垚牧业等3个千头奶牛牧场,并出台了县奶牛保险补贴办法。
截至10月底,全县奶牛存栏万头,奶产量万吨;肉鸡出栏万只,羊出栏万只,生猪出栏万头。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项目基本完成。项目总投资3420万元。其中,调整种植结构2万亩、1000万元,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万亩、1955万元,保护性耕作1万亩、40万元,水肥一体化5000亩、425万元。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项目资金正在拨付中。
土地确权进展顺利。2014年土地确权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8%,任务目标基本完成。
2018年,第一批任务170个村、32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8%。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产生了8家施工单位,并签订了施工合同,正在开展工作。全县剩余的25个村、万亩,进行了公开招标,确定了两家施工单位,即将开展工作。
土地流转平稳进行。已流转万亩,流转率45%,签订合同29685份,占应签合同的100%。县乡均已建成土地流转平台,今年新增家庭农场86家。
1、推进北大洼十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
2、高标准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方向。重新编制、完善了《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0年)》,成功申报了两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周窝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xx县老城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
3、按照农办财[2018]25号文要求,编制了《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xx—20xx年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方案》,在项目投放上向核心区企业倾斜。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向我县安排奖励资金每年1000万元,。
1、不断加强动物检疫监管。一是规范乡站检疫票据管理;二是启动了生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工作;三是严格执行监管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四是向政府正式报告,申请增加编制、经费。
2、强化农产品专项整治。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畜禽产品等为重点,以农资经营、畜禽屠宰等为重点环节,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有问题的经营门店进行了立案查处,对河北兴达饲料集团生产的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饲料进行了封存。
1、加强了畜禽屠宰监管。明确了畜禽定点屠宰监管责任科室,全力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履行好行业管理、屠宰检疫、打击私屠乱宰等职责。
2、做好动物疫病春防工作。向县财政争取了10万元工作经费,领取了各类疫苗,对全县畜禽进行全部免疫,免疫率100%。
3、经县政府协调,农产品质检站项目建设地点安排在北大洼核心区。
我县承担洁净型煤专用炉具任务2800台,首先制定了《2018年城乡居民推广使用洁净型煤工作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了各乡镇。通过公开试烧、遴选,确定了16家炉具供应企业,目前已全部完成。
加强了农药、肥料管理,确保源头净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清洁种植技术,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累计实施水肥一体化万亩,发展病虫害专业统防防治组织4家。
大力推进养殖污染防治,指导养殖场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在和谐牛场等6个养殖场建设了大型沼气池,蒙牛牧场建成了年产15万吨的有机肥厂并已投产。
今年已完成或在建的农业项目有15个,争取国家资金万元,分别是:2013年田间工程项目100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300万元、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项目3420万元、高产创建项目64万元、两个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200万元、太阳能(灶)项目84万元、奶牛标准化示范场项目80万元、农机补贴项目900万元、农机深松项目175万元、”一喷三防”补助物资万元、2018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115万元、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万元、2018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项目4500万元、2014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1250万元、农村清洁炉具项目70万元。
谋划项目4个,计划争取国家资金3365万元。分别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8—2017年以奖代补资金3000万元(资金已到位2000万元)、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项目240万元、201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5万元、农产品质监站改造提升项目100万元。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四篇】
2016年全区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比2016年的16亿元增长15%;预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45元,比2016年的9348元增长16%。高于市对区考核增长14%目标2个百分点。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森林火灾受灾率为0。发展涉农市场主体794家,超额完成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我区区位不适应,农业和非农产业、农村和城区在土地等资源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村级经济实力总体偏弱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
201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5%;企业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0%;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50万元,同比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78元,同比增长16%。
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大建设”,实现“三个增长”,力争“四个突破”。即围绕全域城市化这一奋斗目标,突出柑橘精品果园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村集体经济分别增长12%、16%、13%以上。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上取得新的突破。
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农产品保障为抓手,农民增收为目的”实施“蜜橘原产地”保护工作。完成区域内的1006亩柑橘原产地保护建设规划,确定功能分区,明确基础设施、品牌文化、农房改造建设任务,推动黑虎山休闲区、园林场生态桔园观光区等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城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形成集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农业。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规范土地承包管理。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有效途径,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016年抓好新一轮绿化美化工作,新栽乔木1940棵、新植草坪绿化面积万平米、新建改进绿地面积万平米。加强林业执法,依法办理征占用林业手续,严厉查处乱砍乱伐森林等林业违法行为,落实好森林防火责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成灾。
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从稳定移民向“幸福移民”的跨越。一是积极争取新一轮葛洲坝移民危房改造政策扶持,弥补区在城市化发展中农村建设资金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移民后扶基金大力发展村级生产安置基地建设,逐步完善移民村交通安保、照明等基础设施;三是进一步加强原迁移民动态管理,严格3849名移民230万直补资金的发放;四是加大对小水库基金、三峡移民库区基金等移民扶持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2016年争取各类移民扶持资金500万元以上。
一是做好以“水”为重点的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完善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防汛防灾中的作用,为防汛抗灾提供科学决策;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润灌等节水措施,改造柑桔园1000亩,安装管道万米,兴建抗旱水池1800立方米,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蜜橘种植效率和品质。
二是做好以“饮水”为重点的农村水管管网改造,探索全域农村管网与城市自来水管网对接。
三是做好以“安保”为重点的农村路网设施建设。2016年投资80万新建村组道路4公里,其中乡1公里,峡口风景区3公里,同时加强“万石路”安保设施后期的维修和管护,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四是做好以“灯”为重点的农村亮化工程。进行农村亮化设施改造,高标准建设农村路灯网络,引进集景观、照明、杀虫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照明系统。
巩固减轻农民负担成果,强化农村乱收费治理,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案件。同时,落实好党在农村的政策,做好农民阳光工程培训,完成生物能源建设200-300台套,落实农机补贴15-20万元。
加大农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加强科技体系建设和技术培训,全面推行以柑橘为主的农产品标识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强化农作物无害治理工作,做好大实蝇病虫统防统治服务,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五篇】
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和空间,推动农业旅游、康养、文创、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都市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圈、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成巴高速乡村旅游示范带、森林康养产业示范带,依托我区特色农业文化元素,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创意景观农业。二是充分利用川东北it产业园及电商基地,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加工过程的深度融合和应用。三是统筹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坚持高质量开展“丰收节”“芦笋节”“荷花观赏节”等活动,充分利用pgs运营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化联合体。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步化解“怎么种”的阶段性矛盾,为“三产”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引领全区农业精品化、规模化、市场化。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六篇】
二***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促进农民增收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优质化、标准化、产业化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粮油生产全面丰收
(二)林业生产稳步推进
(三)渔业生产稳中有升
(四)蔬菜生产形势喜人
(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通过近几年来的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着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三)加强病虫测报,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1.测报工作逐步规范。我局测报是全省先进单位,承担省安排系统测报对象11个,并对30余种病虫草害进行普查,同时在插花、枣庄、老庙、口孜等乡镇聘请兼职测报员6人,设立6个测报基点,今年共发布病虫情报8期,向省植保总站,报送病虫发生动态周报表48期次,病虫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2.农作物病虫防治成效明显。全年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万亩次,防治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吨,棉花吨,油料吨。
(四)加强“双生”市场清理整顿,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加强局属企业管理,确保社会稳定
局属的两个农场、两个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多,职工生活困难,不安定因素多。针对以上情况,我局一是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二是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将困难职工摸底造册登记,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职工张榜公示,全局共有40多位困难职工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2.做好局直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一是开展“学习两个条例、进行警示教育、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题教育,使全局党员干部深化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建章立制,狠抓落实。我局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保证全局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三是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抓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
在肯定今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工作中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在明年工作中着力改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农业结构调整档次不高,效益不明显。
2、颍东农业闪光点、亮点不多,缺乏特色,示范点建设力度不够,多处于分散种植,没有规模优势。
3、无公害农业步伐已落后其他县市区,需迎头赶上。
4、农业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乏,推广手段落后,制约工作开展和农业经济发展。
5、受机构改革的影响,个别同志工作存在浅尝则止、疲于应付的局面,缺乏积极创新、锐意进取的思想。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七篇】
下面是本站网友精心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农林局工作总结范文和工作计划专业精编10篇”,以强产业、促增收、保稳定为主攻目标,突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以创新强农、科技兴农、生态美农、品质立农、服务为农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抓手,稳定粮食生产,构建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机制,完善保障网络,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一)坚持“搭台”与“唱戏”并重,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明确政府搭台、企业(农户)唱戏的角色定位,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要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主线,把“两区”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重点推进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公共服务、强化农技保障支撑,力争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5个,宁波市级标准化粮食功能区万亩、滨海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投入使用,余姚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取得阶段性进展。二是要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推介活动,组织举办农博会、甲鱼节、杨梅节等农事节庆活动,组织本地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不断创新营销手段,进一步拓展本地优质农产品的影响力。全力做好农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努力使以色列-余姚高新绿色农业产业园项目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要深入实施政策性农业项目,根据20xx年重新修订的《余姚市农业政策管理实施办法》,针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代种子种苗建设、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生态牧场提升、规模水产养殖场建设、网络营销建设等建设项目,给予充分的技术指导服务和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和转型发展。
(二)坚持“眼前”与“长远”并重,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之间矛盾,不断增强生态承载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要突出农业水环境整治,结合全市五水共治工作,重点开展畜禽排泄物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渔业“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争取全市市级河道50米范围内和镇级河道25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全面完成关停搬迁、化肥农药用量得到进一步下降、电捕鱼现象得到明显扼制、渔业伏休管理全面实施。二是要深化森林余姚建设。深入实施《余姚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xx-20xx》,突出“四边三化”重点,推进森林镇村建设、沿海基干林带、通道绿化、生物防火林带等绿化造林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四明山区域森林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管护,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产业经济林和设施林业建设,力争到年底,计划完成平原绿化20xx亩、营造基干林带700亩、珍贵树种造林20xx亩、发展生物防火林带15公里。创建宁波市级以上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2个,森林抚育30000亩,森林城市规划全面完成。三是要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实施《余姚市生态畜牧业布局与规划》,全面开展全市畜禽养殖生态化治理,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大行动,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重点实施生态畜牧业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三沼”治理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型、节约型、循环型技术和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使农林牧渔各业联系各加精密、效益得到提升。
(三)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着力提升农业竞争实力。坚持质量优先、精益求精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拓展本地优质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一是要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服务。加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农业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规用药、药残超标等生产行为,争取检测样品20xx只以上。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农产品免费检测中心作用,拓展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广大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要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发展自主品牌,积极引导同类农产品生产者联合培育区域农产品知名品牌,重点提升“余姚榨菜”、“余姚瀑布仙茗”、“余姚杨梅”、“余姚甲鱼”等公共品牌形象,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和营销,促进优质品牌农产品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要不断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为突破口,加大培育力度,强化认证程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数据库,力争新增“三品”认证10只以上。加强农技指导服务,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科技下乡、结对帮扶、蹲点服务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键对键”地解决广大农民群众遇到的生产难题,力争开展大型科技下乡活动5次以上,农业生产技术培训20xx人次以上,推广新技术20项以上,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00只以上。
(四)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以挖掘农业自身发展潜力为目标,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要创新惠农政策,积极开展农信担保业务,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担保程序,逐步解决农业融资难、种养植户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农险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参保品种和范围,完善农险服务网络,实现应保尽保,切实增强农户防灾抗灾能力。二是要促进农村改革创新,在小曹娥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强化物权登记管理,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理顺村级集体经济分配关系,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重点,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入持续增长,力争到年底前全面完成股改工作任务。三是要进一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自我发展能力,指导做好规范社、星级社、示范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土地、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和整合,探索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种养大户开展工商登记,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20家以上。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牧场,鼓励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重组联合,促进龙头企业和规模牧场集群发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政策,力争新引进大学毕业生50名以上。
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攻坚之年。今年,全市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市政府xx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打造特色农业、美丽农业、智慧农业、创新农业、平安农业,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为实现“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手构建粮食、蜜蜂、茶叶、食用菌、畜禽及新兴产业“5+x”产业体系。全市计划种植粮食面积万亩,粮食总产20万吨以上。养蜂规模保持23万箱以上,年产蜂蜜2万吨、蜂王浆700吨、蜂蜡300吨、蜂花粉300吨。茶园面积稳定到5万亩,茶叶总产达20xx吨。食用菌年栽培量亿袋,鲜菇总产量达万吨。生猪饲养量控制在100万头以内,家禽饲养量保持在1600万只左右。发展以果菜、休闲农业为主的“x”产业,建成果菜基地200亩、蔬菜标准园2个,新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
2、平台建设绿色提升。推进农业“两区”绿色发展,园区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更加完善,“两区”土壤污染加重态势得到扭转。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争创智慧农业示范点1个,创建江山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农业有效投资进一步增长,储备农业项目20个以上,实施建设各类农业项目50个,争取上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
3、经营活力稳步增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农业主体逐步壮大,培育规模粮食生产经营主体170个,百亩以上种粮大户达115户,争创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衢州市级9家、江山市级15家,力争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个、衢州市级2个、江山市级5个。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围绕今年农业工作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打造特色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振兴发展茶叶、蜜蜂、白菇、白毛乌骨鸡、白鹅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一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大力扩种早稻面积,努力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不滑坡。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进度,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抓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水稻产业提升、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项目建设,在凤林、大桥等乡镇23个田畈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活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二是提升亿元绿色产业。加快茶叶、蜜蜂、食用菌、畜禽等亿元绿色产业转型发展。抓好茶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构建茶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面积万亩。积极开展茶树良种选育推广,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00亩,优化改造老茶园3500亩,实施标准化茶厂改造1家,新增绿色或无公害认证企业1家。加大茶产业品牌建设力度,提升我市茶产业知名度。深入实施蜂产业振兴计划,积极推广机械化养蜂设备,努力发展土蜂和定地养蜂,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开展蜂产品功能因子开发,延长蜂产业链。培育中蜂养殖龙头主体3个,建设专业授粉蜂繁育蜂场及蜜蜂授粉示范基地5个,建设标准化示范蜂场14个。食用菌产业探索走多品种、多元化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工厂化白菇、工厂化秀珍菇及“水稻—黑木耳”稻菌轮作生产,提高食用菌工厂化、资源化发展水平。推进禽类养殖区域调整和结构调整,稳定温氏肉鸡养殖规模,培育振兴江山白毛乌骨鸡、江山白鹅等传统特色养殖,积极发展白毛乌骨鸡、江山白鹅等土法养殖基地,创建美丽生态生猪养殖示范场20家。
三是加强特色良种保护。加强江山白毛乌骨鸡、江山白耳黄鸡、江山白鹅、江山白菇等地方种质资源和良种的保护。重点提升江山白毛乌骨鸡、中华蜜蜂等保种场建设与管理水平,抓好育种保种。着手完善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机制,培育食用菌母种生产企业1家。
2、打造美丽农业。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农业园区绿色提升,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加快“三产融合”,把农业建设成为美丽产业。
一是推进园区绿色提升。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谋划构建生态特色农业集聚区和农业特色小镇“一区一镇”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江山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在园区内谋划建设智慧农业孵化园(示范园、示范点),把农业园区建成生态特色农业集聚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景区化建设,发挥蜜蜂、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基础优势,谋划建设农业特色小镇。
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我市“两轮驱动”发展战略,丰富“农业+”产业,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完善休闲农业示范点评定办法,利用油菜、彩色稻等农作创意,打造美丽田园,创建休闲农业示范点,谋划休闲农业景观带,争取创建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企业)1个。发展“农业+文化”产业,推广江山市休闲农业统一标识,弘扬茶文化、蜜蜂文化、菌菇文化、农耕文化,积极谋划举办各类农业节会,建成恒亮蜜蜂博物馆,谋划菌菇博馆建设,继续举办绿牡丹开茶节、三省四县农产品展销会等农业节会。
三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继续推进整建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建活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农业用水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畜禽排泄物及死亡动物、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及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规范生猪养殖管理,严防生猪养殖复养反弹,做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治理,大力推广养殖排泄物“零排放”生态循环治理技术模式。启动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推广高效适用农作技术和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5万亩次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0万亩以上,推广使用以本地猪粪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1万吨以上,实施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工程6个,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切实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控制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
3、打造智慧农业。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手段,发展智慧型农业,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一是引导电商化发展。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技术,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抓住腾讯公司、农村淘宝等与我市合作契机,发挥地域性农产品特色,鼓励发展蜂产品、茶叶、土鸡蛋、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商化主体。指导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努力促进蜂蜜产品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二是提高农机化水平。扎实推进农业“机器换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大油菜直播、粮食机播、机耕、机收和烘干、“无人机”植保、秸秆粉碎等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应用,提升油菜、水稻等生产机械化程度。推进农业遥感技术和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配套,应用自动控温控湿、智能化施肥、立体栽培、微蓄微灌等农机设施设备,谋划打造智慧农业示范点。
三是加强信息化服务。加快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升江山农业信息网建设,完善江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网、江山畜牧科技信息平台、江山农业微信公众平台等建设,推广农民信箱app,拓展农民信箱综合服务功能。实施万村联网工程,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做好基层农技人员及相关农业主体信息化培训。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动植物防疫、农作物病虫害等信息化预警。
4、打造创新农业。把创新作为激发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从农村土地、金融服务、农业科技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确权确地为重点,基本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地到户,达到确权精准、权属合法、登记完整、权证适用、信息管理等目标,努力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年底前通过省市考核验收。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分享改革红利。
二是推进支农机制创新。优化金融支农服务,积极破解农业主体融资难题。逐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整合省以上粮食补贴资金,侧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引导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强化粮农互助服务。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创新,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受益面。指导推进恒亮、天蓬、人尔、秀地等农业主体加快上市进程,引导农业企业规范开展股权交易和融资。发展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我市农业对外合作,推进四川华朴猕猴桃基地建设进度,争取引进双汇集团来我市投资。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以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为抓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重视农技队伍建设,完善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制度,积极发挥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团队作用。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作模式,充分发挥省级农作物区试验站的功能,规范新品种试验示范管理,主推优质农产品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发特色蜂产品,持续研发“江山万年红”红茶。
5、打造平安农业。共同推进生产发展和平安建设工作,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业生产安全、农村“三资”管理、农民负担监督,促进农业农村和谐发展。
一是严抓农业安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抽检覆盖面,全年计划完成畜产品速测2万个批次、农产品速测7500个批次、定量检测400个批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监管追溯平台,提高追溯体系运行质量和覆盖面。建成集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展示和质量追溯查询于一体的多功能江山农业展示中心。继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引导农业主体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培育认证有机农产品5个。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抓好农业生产安全、农机安全监理、消防安全等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严格农业执法。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执法检查力度,推进执法检查常态化,规范畜禽屠宰、农资销售等经营行为。扎实推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实行网上办案,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开,做到执法检查现场处置率、限期改正复查率、投诉举报交办率、农产品案件查处率、涉嫌犯罪移送率、案卷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扎实做好扎实做好农业生产事故、涉农纠纷的调处和信访维稳工作。
三是严管农村“三资”。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健全村级财务代理会计队伍,加强基层农经员、村级财务代理会计业务培训。开展“三资”管理监督检查,强化村级财务审计。强化农民负担监督,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
1、强化项目支撑。树立工作项目化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扩大农业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积极谋划储备农业大项目,依托我市特色产业资源招商、依托龙头农企招商,努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布局、质量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主体。规范项目管理,统筹资源要素,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和投入方式,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向农业“两区”、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等倾斜,实现精准化扶持。
2、优化涉农服务。按照我市“四张清单一张网”要求,加快政务服务网平台应用建设,推进涉农审批流程再造,公布部门权力清单,提高审批效率,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对重大农业项目成立专业招商组,开展“店小二”项目服务。积极与财政部门对接,争取整合出台简便实用的惠农政策。推进法治部门建设,强化法制教育,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提高农业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深化作风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以更严的标准和更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强化担当意识,坚决杜绝庸懒散,责任面前不推诿,培养“敢于负责、乐于负责、善于负责”的农业干部。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肃工作纪律,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强化执行力度,严格制度落实,坚决杜绝中梗阻,集中精力抓落实,确保各项重点中心工作执行到位。用严和实的作风提升农业部门形象。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八篇】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省委“森林浙江”建设和平原绿化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投入,以生态区创建为契机,以“四边绿化”工作为主抓手,稳步推进绿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年着重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全面提升通道绿化水平。
以“六纵六横”的骨干道路绿化为基本框架,因地制宜的开展道路绿化提升工程。针对区域绿化建设优势和薄弱环节,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重点,对高速公路、主要交通道路、主要河道等绿化进行了全面提升,着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生态功能健全的绿网系统,整体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今年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建成绿化面积156万平方,重点完成了沿海中线、通途路(鄞州-骆霞线)沿线绿化或绿化改造以及沙湾河景观绿化工程,另外穿好高速六大互通区绿化相继开工建设,截至10月29日,穿好高速六个互通区的造坡、排水都已完成,郭巨、柴桥、霞浦、田洋王、好思房互通黄土填筑完成,大\互通黄土填筑完成50%左右。六个互通区乔木种植现已全面开始,灌木种植预计12月开始。年初计划三个新建项目中,同三高速北仑泰山路出口西南侧土地整理、泰山路(通山书院地块)南侧土地整理正在进行电力改造,集装箱二通道北侧(临港二路-大榭二桥)环境整治项目绿化设计方案基本确定,现已申报立项。
二是加强森林抚育村庄绿化,提高生态防护功能。
加强重点区域的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补种大量季相丰富的乔木树种和珍贵树种,每年新增活立木蓄积2万立方米,重点实施了两个国有林场和林步道两侧万亩林地的抚育,以及2068亩残次林地、无林地的造林。生态防护功能进一步提高。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扩大村庄和城镇绿化面积,探索成片连线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的新模式,积极推进省市级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到今年年底累计创建省、市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12个,市级森林村庄80个。
三是规范程序,完善制度、开展专项检查,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区绿网办联合区监管办通过公开招投标建立了“营造林建设项目设计预选承包商名录”,共有4家营造林设计企业入围,同时注重对这些企业的管理与考核,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做到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确保绿网建设有序规范运行。5月下旬起,联合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招投标中心、区监管办等单位,对2009年1月1日后完工并已竣工结算的政府投资的新建及提升改造绿化工程项目,包括道路绿化、城镇景观绿化、河道水岸绿化、建筑附属绿化等,涵盖滨海新城建设指挥部、区交通局、区城管局、区水利局、区建工局、各街道乡镇等建设单位负责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工程项目中乔木的成活率以及死、缺苗的补种情况。严格检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大大提高了我区绿化水平。
四是广泛发动,号召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2013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第32周年,也是我区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关键之年。自3月份起,由区绿化办牵头,我区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绿化建设,成功探索出义务植树新形式,开展了“我为生态北仑添份绿”义务植树活动、“百万学子植树护绿”行动、寻找身边的“护绿达人”――随手拍拍拍活动、“爱绿护绿,从我做起”活动、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庭院绿化评比活动,此次活动月除了取得树苗数量增加的成就外,更可贵的是社会各界爱绿护绿意识的提升,从政府人员到学校师生到企业人员再到村民百姓,都自觉自发地投身到绿化事业中,合力共建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
二、明年工作思路。
根据绿网建设的总体目标,争取在2018年实现三个覆盖、三个提高。森林乡镇全覆盖;森林村庄全覆盖;重点区域及主要通道两侧林地抚育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滨海新城、滨江新城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打造环境优美、绿景怡人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发展林业经济;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共同建绿护绿。
一是继续推进重点绿网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穿好高速六大互通区绿化、同三高速北仑泰山路出口西南侧土地整理、泰山路(通山书院地块)南侧土地整理、集装箱二通道北侧(临港二路-大榭二桥)环境整治项目。二是加快林地抚育、林相改造和森林村庄建设。重点完成主要通道两侧林地抚育和林相改造,加快城镇、村庄绿化,确保春晓镇顺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成功,同时新建省、市、区级森林村庄18个。
二是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绿网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丰富的活动载体,宣传和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爱绿护绿,同时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绿化造林,激发全社会关注森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做好节能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局积极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充分利用网站、宣传栏、墙报、知识手册等进行宣传,让全局干部职工认识到做好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能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杨力任组长,副局长窦明松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做好本单位资源节约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下设办公室负责节能工作日常事务。由副局长窦明松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沈树成任节能联络员。
三、强化管理,节能降耗。
(一)节约用电。
1、合理设置办公室空调温度,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7摄氏度;做到冬季无人不开空调、禁止开窗使用空调,提倡每天少开一小时,下班一律关闭空调系统。
2、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尽可能少开灯或不开灯。离开办公室要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
3、加强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用电管理,尽可能即用即开,用完后及时关闭电源,杜绝长时间待机现象。
4、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照明应使用节能型灯具,根据需要尽量少开照明灯。
5、优先采购节能效果明显、性能比较成熟的节能(包括节水)产品,及时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能耗设备和产品。严格控制新增用电设备。
(二)节约用水。
1、加强用水设备维护管理,自觉检查、处理和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解决供水故障,杜绝跑、冒、漏、滴和长流水现象。禁止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车辆、地面。
2、控制各个阀门、龙头的出水流量,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切实减少耗水量。
(三)节约公务用车油耗。
1、严格执行上级规定,控制车辆编制和配备标准。优先选购国产、小排量、经济环保的车辆。
2、合理安排出车任务和行驶路线,提倡合乘车辆,减少单车出驶台次,提高使用效率,路程较近时尽量不使用车辆。
3、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节假日封存停驶制度,严禁公车私用。
4、坚持规范行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努力降低车辆油耗和维修费用支出。
(四)节约办公耗材。
1、充分利用网上办公系统,文件起草、修改发放尽量在电子媒介上进行,减少纸质文件印发和使用传真的频率。
2、严格控制文件的发放范围,准确核定印发份数,实行双面印刷。文件能传阅的尽量不复印,减少重复清印次数。
3、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和领用,严格配备标准,尽量选择环保、质优、价廉、能耗小的办公设备。
四、贯彻落实,加强监督。
建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节能工作会议,研究本单位节能工作措施。明确专人负责,不定期开展检查和抽查,对浪费资源、节能措施实施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一年来,我局水、电、汽油和办公耗材等得到了有效控制,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指标比上年分别节约3%以上的目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励,使节能工作按照建设“太湖望县,锦绣长兴”的总体精神要求,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区环保局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共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全力打造“美丽北仑”。
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在我区召开了全省“四边三化”现场会议,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议;6个县、市区参观了我区电镀行业整治项目;6月27日,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技术核查。截止10月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90家,处罚款万元,排污费实际到帐万元。按国家新标准(aqi),1-10月份空气质量优良率为%,与去年同期相比,优秀天数增加了14天。
一、以生态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领导高度重视。
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工作,陈利幸书记专题调研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抓好长效管理机制体制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年初,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会,华伟区长部署年度工作任务,听取生态文明建设、四边三化等汇报,多次深入基层现场调研,督促落实生态创建和环境保护工作。王正东副区长主力抓创建工作的落实,带领各相关部门考察先进区调研生态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有力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工作机制。
全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健全了生态创建工作网络,相继出台了年度生态区建设工作任务书、创建奖励、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在创建过程中,区生态办作具体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对各街道、乡镇、各部门下达了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针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逐项攻克,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并与区内河办、绿网办加强了工作指导和协调,报社、电视等媒体定期跟踪,进展情况每季度实行通报,使奖励考核、督查机制更加到位,协调机制更加顺畅。
(三)创建成效显著。
今年,我区六个街道、一个乡镇申报国家级生态街道、3个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已通过省环保厅审核上报国家环保部,2个社区创建省级绿色社区已上报市环保局,9个单位创建xx市环保模范单位资料已上报,32个村创建市级生态村资料已上报市环保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美化、环境洁化、绿化等工程建设,力争年底顺利通过现场验收。四边三化工作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完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果典型案例汇编,完善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材料,并上报国家环保部。6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技术核查,在年底将进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考核验收。11月7日顺利完成2013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二、以综合治理为抓手,有效提升环境质量。
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最迫切的问题着力,以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按照“整治一个、提升一个,整治一片、靓化一片”的要求,全面开始涉及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八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
(一)水体环境综合整治。
经过一年的内河水质综合治理,全区内河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水清、岸绿、流畅、洁净”的现象初步显现,老百姓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极大地提升了实现内河水质“保四争三”目标的信心,全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8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含工业污水)接近90%。
一是深入开展河道整治。根据区委、区政府对xx区内河水质综合治理的要求,不断深入开展对区域内河水质综合治理工作,并积极推进柴桥、大\等街道最后“50米支管”的接入工作,整治过程中共排查工业企业近150家、餐饮服务单位20家、区内主要医院5家,已有100家工业企业及15家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了雨污分流。同时积极配合区内河办、水利局等部门做好对河道清淤的通水验收工作,完成500多公里河道清淤,清理河岸垃圾近20万吨,河道面貌和行洪排涝能力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全面整治畜禽养殖场。对全区328家畜禽养殖场进行关停或污染治理提升改造,截止目前,计划保留的7个养殖场已全部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改造提升,321个应关停转产养殖场已基本关停或完成搬迁,投入治理资金约5900万元。据初步测算,每年可减少约6万吨左右的畜禽污水排入河道,基本解决了河道水体发黑、发臭现象。
三是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印染行业,召开全区印染行业整治再提升动员部署会,下达具体整治要求。目前,盛丰纺织、武田纺织和侨泰兴纺织三家企业中水设施已建成投运;中新腈纶和宏泰化纤两家化纤企业已基本完成整治提升任务。酸洗行业,对66家酸洗行业进行整治。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整治思路,将38家企业关停或淘汰酸洗工艺,28家企业进行整治提升。目前,38家中已有11家企业落实了关停、15家企业已取消酸洗工艺,3家企业已替代酸洗工艺。28家中已有8家完成整改;13家企业已完成50%以上的进度。
四是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与相关部门协调,积极做好小浃江饮用水源地调整协调和对接工作,对全区16个农村在用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专项集中检查,结合水质监测对饮用水源安全情况及时预警,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始终把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作为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环境满意度的重要着力点。制订出台了《xx区十二五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通过强化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强化执法,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于周边同类县区。通过整治,较去年,我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以上,切实提高了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满意率。
一是开展扬尘污染综合防治。今年出台了《xx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落实责任。目前,区住建局公布了扬尘防治举报电话,区交通局要求区内400辆混凝土车加装防漏箱,有效防止车辆滴漏撒。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北仑电厂等6家企业的相关粉尘治理工作。目前,北仑电厂、宁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台塑集团热电(宁波)有限公司扬尘整治已完成90%,开发区热电已完成方案设计。
二是开展有机废气专项整治。今年完成了21家化工企业有机废气整治工作。聘请化工专家对区域内重点化工企业的有机废气整治工作进行现场指导、问诊把脉,对每家企业整改进度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目前,21家化工企业有机废气整治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预计年底前如期完成。
三是开展机动车尾气污理。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xx区逐步限制黄标车及无标车通行工作方案》、《xx区重型车辆排气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和《xx市xx区第一、二阶段实施黄标车及无标车限行的通告》。7月15日开始对黄标车(无标车)实施第一、第二阶段限行工作,启动开展淘汰黄标车工作。通过集中核发和设立常规窗口,目前已经首发、补发汽车环保标志32611张。lng车辆拥有量达468辆,居全省首位;清洁能源公交车已达到272辆,占总运营车辆的40%以上,普及率位居全市首位。
四是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化工行业,化工行业(园区内)污染整治涉及企业共20家。目前按照整治提升相关要求,已推进化工行业(园区内)企业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体系7家,同时35项整治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内容。废塑料行业,废塑料行业整治已全面完成,经过全面整治和部门联动执法,11家整治淘汰的企业中,10家未经环保审批的企业已被依法进行了取缔,余下1家作为重点的整治对象已搬迁至春晓,目前项目已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并正式投产。
(三)土壤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扎实开展土壤环境综合整治,以农业用地和污染场地为重点,以土壤污染源头治理为切入点,以土壤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建设为支撑,大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
一是制定出台《xx区清洁土壤行动方案》及《xx区清洁土壤行动监测计划》,明确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任务。
二是实施关停企业土壤修复试点工程。对区内已关停的浙江善高化学、新\下三山电镀企业开展污染场地风险调查,组织对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对应的污染因子土壤监测,组织开展土壤修复工程。
三是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控制废弃物焚烧等重点行业二f英减排量。督促区内9家二恶英重点排放企业开展委托监测,督促宁波金川铝业公司安装高效除尘设施,提高二恶英去除效率。与市监测中心联络,做好二恶英监督性监测委托及企业联络工作。
三、以工程项目为主导,大力推进污染减排。
(一)推进工程减排,确保国家减排责任书落实。
大力督促推进落实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利用综合手段积极推进北仑电厂5台机组脱硝工程,截至11月,国电北仑第三发电、台塑热电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三家企业8台机组均已完成脱硝设施改造,国电北仑第一发电1#机组低氮燃烧器和scr脱硝改造也即将投入运行,届时全区燃煤机组中配备脱硝设施的机组占比将达到60%以上;在确保二氧化硫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对北仑电厂7台机组的烟气脱硫旁路取消工程排定计划,目前已取消4台,根据上半年环保部核定,机组综合脱硫效率均达到90%以上,实际脱硫效率高于95%;进一步规范启停报告及减排考核制度落实,加大对宁钢烧结机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超过4000吨。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计划投入3个多亿资金进行废水、废气和固废方面的提升整治,其中万吨/日中水回用工程和污泥焚烧炉计划于年底前投运、自备锅炉的脱硫脱硝工程正在按进度实施过程中。
(二)加强监督检查,做好监管减排和结构减排推动工作。
为进一步深挖结构减排潜力,结合印染行业整治,积极推动协调维科精华敦煌针织、兴洋浙东毛毯等重点污染企业于7月15日前完成关停。进一步规范宁波钢铁有限公司脱硫旁路启停报告及监管工作制度,上半年烧结机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2500吨。台塑热电1#机组scr脱硝工程已于4月20日通过168小时试运,全部三台机组脱硝效率不低于70%。
(三)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
一是启动初始排污权交易。严格准入,从项目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以总量定项目。正式启动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工作,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超过1吨、氨氮排放量超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2吨以及重污染行业项目全部通过交易取得初始排污权指标;前三季度,符合交易政策的4个项目全部实行“先购总量后获批复”,全区执收的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达1700余万元。
二是核发排污许可证。全面启动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今年计划将全区105家申领a类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发放完毕,明年1月1日起正式执收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并启动排污许可证执法工作。目前,全区电镀行业20余家企业已核定完毕,并进入公示阶段;全区印染行业已基本核定完毕。
(四)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提升产业层次,2013年,我区下达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有16家,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有35家,通过验收的有9家,截止到目前,我区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有162家,为节能减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初步核算,预计我区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削减率分别为%、%、14%和%。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九篇】
2020年,计划粮油播面(复种)达到万亩,新增川明参、玫瑰为主的巴药基地1万亩,种植蔬菜23(复种)万亩。新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2个,新建田园综合体2个、休闲农庄3处、农业主题公园1处,大力开展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三星级”申报工作。新(改、扩)现代农业标准化基地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新修农机化生产道路15公里、实现农机总动力32万千瓦。全面完成人工造林任务,新增流转林地万亩,新建林下经济基地万亩,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2﹪,全面推进全省现代林业示范县创建工作,新建脱贫攻坚林业专业合作社4个。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改(扩)建种养循环示范场10家,新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3个,年畜禽存栏439万头(羽),出栏生猪52万头、商品牛3万头、商品羊万头、出栏商品禽190万羽,肉类产量达到万吨,产值达15亿元。成功申报“三品一标”6个,主动参与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建设川东北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1处。新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8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80人。
农林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十篇】
20,我们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青年科技素质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我市专用小麦、优质稻米、双低油菜、优质茶叶、菜鹅养殖、奶牛、生猪、山羊、特种家禽、特种林、花卉、优质果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培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青年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新成绩。
一、培训目标:计划培训农业实用技术青年农民2万人。惠及全市11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48个村、3418个村民小组。通过培训,达到每人掌握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查阅农业信息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内容:根据全市稻、麦、茶、菜鹅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围绕全省16个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业机械使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卫生、环境、道德及法律常识等素质培训。
三、培训方式: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培训地点主要以村为主,推行整村推进,可以延伸到规模较大的村民小组,选择有较大活动场所的农户家中,进行培训。其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农业实用技术教学片现场培训等培训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进村、农民科技书屋等流动和固定的培训方式,围绕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结合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会同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联合开办农业栏目,进行长期培训,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市农林局将依托市农广校、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会同技术推广单位,培训各乡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所需教师,培训普通技术人员。成立以农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50人左右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整个培训按照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即由市农广校免费为核心农户和参加普及性培训的农户发放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并为每个培训点发放一张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光盘。按作物生育阶段、关键生产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田头现场指导、农业科技“110”及集市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分级、分层、分次的开展培训。
市级重点班由市培训承担单位负责,分2期组织培训,主要参加培训对象是承担主讲教师的5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50人次;乡镇重点班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市培训承担单位派员主讲,主要培训各村农业生产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大户,举办30期次,培训人数人1000人次;普通班主要在全市148个村、约200个教学点举办,办班400班次,培训农民19000人,每个村民小组3-4人,同时吸纳有意愿接受培训的农户参加。
统编教材:使用的教材为省统编的《弱筋小麦栽培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家禽养殖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等和生产流程明白图为主,视听教材以教学光盘和电视片、录相片、幻灯片、各类专业技术光碟等为主。
自编教材:重点围绕农作物生产和相关产业的特点,结合我市生产实际,聘请相关人员编写,从产、加、销等不同环节,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明白纸,并注重吸纳现代实用技术和最新的科技成果,收集各专业大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为教材的编写内容,编写简洁的法律、法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公民准则内容小册子。自编培训教材的编写与制作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能反映当前农业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强调技术的可操作性,既要有文字手册,又要辅之以挂图和课件,文字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四、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队伍,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6次;继续做好农业科技“110”服务,送科技进村、进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青年农民解决致富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引导和推动农村青年创业和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